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5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了张九龄的宅子,李隆基忽然想起张九龄以前的进谏,可是自己却听不进去,忽然放声大哭。

    王画依然不说话,张九龄的罢相,也意味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说大一点也是整个汉民族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畜牲先悔人后悔,国家都让你折腾这个样子,哭有什么作用?

    他让人将李隆基扶进了皇宫,不过王画继续留在这个老宅子住下来。

    实际上现在皇宫一片狼籍,好东西抢完了,甚至还可以看到一处处胡兵留下的便迹,臭烘烘的十分难闻。

    剩下的太监宫女也不多了,匆匆忙忙地收拾了一下。

    但李隆基越住越不是滋味,这个王小二住在普通的民宅里面,自己住在皇宫中,而长安城现在几乎目不忍睹,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反应很及时,如果他不做调整,还以为自己是皇帝,下场那就惨了。于是请人让王画一道住进皇宫,反正现在天无二日,但确确实实有了二日。地无二主,确确实实有了二主。而且那边的太阳比自己还要明亮。

    王画不听,冷声回了一句:“我享受不起。”

    这句话让李隆基吓了一个机灵,你享受不起,我同样也享受不起,很自觉,带着家人,一道搬进了兴庆宫。也就是原来他的私宅所在。后来整修过,他也经常呆在兴庆宫里面办公。

    就是这样,心中还十分惴惴不安。

    事实上王画也不打算让他继续住在皇宫了,洛阳的宫城,长安的宫城,加上上阳宫与大明宫,是何等的奢侈。去掉了皇帝许多特权,为什么还要让李氏宗室住在皇宫中?

    这几座宫殿,以后王画打算办成后来故宫性质,让百姓进去游玩的。

    李隆基看到王画依然不吭声,于是担心地派人过去问话,王画答了一句:“你先住着吧。”

    李隆基心里面才稍作安心。

    这都是一件小事,王画现在将眼睛放在了东方。

    ~~~~~~~~~~~~~~~~~~~~~~~~~~~~~~~~~~~~~~~~~~~~~~~~~~~~

    李光弼攻打博陵,没有攻克,得知了潼关失守,连皇上都下落不明,害怕了,撤兵向南退去。史思明率兵来追赶,这个历史臭名昭著的大圣周王(他自立的奇怪皇帝尊号),同样很有军事才华,面对郭子仪与李光弼两大军神交手过招,互有胜负,很不简单。

    这次追赶没有得到好处,被李光弼击退。但李光弼与郭子仪无心恋战,率兵撤入井陉关,留下常山太守王俌率领景城与河间郡的团练兵守卫常山。常山位置很重要,背倚着太行山,犹如一把尖刀插在河北。所以李郭二人离后,依然分出重兵留守。

    因为战乱不休,消息隔阻,新任的平卢节度使刘正臣不知道李光弼与郭子仪已经撤退,听说史思明战败,于是贪功,准备偷袭范阳。可是军队还没有到,史思明就率兵前来狙击。这可是与郭子仪李光弼角牛的人物,刘正臣大败。丢下妻子而逃,部下士座七千余人战死。

    打败了刘正臣,史思明风头一时无两,王俌害怕了,想要投靠叛军。但其他将领得知后大为愤怒。于是借着玩马球的机会,纵马踩死了他。但群龙得有一个首,当时信都太守乌承恩部下有三千朔方兵,常山诸将派使者宗仙运带领当地父老前往信都,邀请乌承恩前来镇守常山。

    这是一曲很壮烈的悲歌,虽然有许多人卑躬屈膝地投降了,但仍然有许多人树起了民族不屈的大旗。

    象这次行动,无人指挥,全是自发做出来的。

    宗仙运劝乌承恩,说道:“常山是战略要地,北控燕蓟,南通河南洛阳,并且有井陉关之险,占据了这一要地,等于扼住了叛军的咽喉。”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确实如此。

    宗仙运又说道:“前不久皇上向西避难(因为王画刻意封锁,传言纷纷,宗仙运这是选择了一个最乐观的传言),李光弼大夫退过晋阳,王太守暂时统领后军,想要举城投贼,违背民意,以至身首异处。大将军你兵强马壮,军令严明,天下无敌,如果能以国家利益为重,移军常山与李大夫遥相呼应,那么大功勋,无人能及。”

    乌承恩不听。

    宗仙运又说道:“将军不听我的劝告,一定以为兵单力薄。现在民不聊生,都想报效国家,竞相聚结成兵,屯乡村以自保。如果能悬赏招集,不出十日可招兵十万,再与你部下三千朔方兵相互参用,一定成就大事。如果放弃常山郡这要害之地不去占据,拱手送给叛军,自己却占着信都这个四通八达的地方,无异倒戟与敌作战,必会失败。”

    乌承恩依然犹豫不决。

    宗仙客等人大哭而去。

    于是史思明攻打九门,九门将士伪降,伏甲于城上,等到史思明登城时,伏兵突然出击。史思明坠于城下,被鹿角刺于胁下受伤,逃向博陵。

    养了几天伤后,再次攻打,九门失守。将守城将士数千人尽数斩杀。然后围藁城,三天后陷藁城。

    又围常山。因为请不到乌承恩,众将无首,再拨,宗仙运等人皆数战死,连几千降兵也尽数再次被屠杀。

    到了十月,叛将尹子奇围河间府四十余日不下,史思明引兵会之。颜真卿谴其将和琳率领一万二千军队营救河间,被史思明逆击,生擒和琳,于是河间沦陷。执守将李奂于洛阳,斩杀之。

    自此,从河北到河东南半,全部沦陷于叛军之手。

    又能攻陷景城,太守李暐宁死不降,赴湛水死。

    到这时候,史思明犹如军神一样,所向披靡。然后用两骑,持尺书招降乐安,乐安以郡城投降。接着围信都,乌承恩果如宗仙客所说,无险可守,无奈,交兵马仓库,马三千匹,兵一万人,亲导史思明入城投降。不过因为他父亲是史思明老上级,对史思明有提携之恩,史思明在将他送到洛阳后,替乌承恩说了好话。让安禄山官复原职。

    这时候史思明又将视线对准了另一个人,他的心头大刺之一——颜真卿。

    ''

第八章 照丹青

    第八章照丹青

    提起安史之变,大家印象最深的,无非就是安禄山、史思明,这是反方的,正方是郭子仪与李光弼,这四大军神对撞,发出了耀眼的火花。

    或者记起张巡许远的惨烈,但有两个人让许多人忽视了。

    颜氏兄弟,准确来说,颜真卿与颜杲卿是一对堂兄弟。但没有这两个人在河北首倡大义,唐朝早就是另一种样子。

    其中最惨烈的是颜杲卿,在安史之乱时,颜杲卿与儿子颜季明守常山,颜真卿守平原,两人设计杀安禄山手下大将李钦凑,生擒高邈、何千年,河北十七郡纷纷响应。

    当时河北只有范阳、卢龙、密云、渔阳、以及汲、邺六郡依然附从安禄山。颜杲卿又派马燧到范阳招降贾循,说道:“安禄山负恩悖逆,虽得洛阳,终归夷灭。公若诛诸将中不从命者,以范阳归国,倾其根柢,此不世之功也。”

    贾循认为说得对,但因为犹豫不决,错过良机。此事被别将牛润客禀报了安禄山,安禄山派他的亲信韩朝阳前去范阳,叫来贾循密谈,乘机勒死贾循,让别将牛廷玠统领范阳军队。又让史思明与李立节率领蕃汉步骑兵攻打博陵常山二郡。

    这也是颜杲卿最好的时机,但错过了。

    河北是安禄山的老巢,安禄山派了史思明还不放心,又让蔡希德率领一万军队侧面再次攻找常山。

    当时颜杲卿也疏忽了,认为河北大部倡举大义,手下士兵无数,没有将两支来犯的军队放在心上,他正在与手下商议一件事。让儿子颜泉明、贾深、翟万德一起到京师进献李钦凑的头颅与何千年、高邈。

    张通幽哭泣道:“我哥哥张通儒是叛军将领,恳求与颜泉明一起入京,以解救家族人的性命。”

    颜杲卿答应下来,但哥哥如此,弟弟也是一个小人,到了太原后,张通幽立即依附王承业,让王承业扣留了颜泉明,另作表书,将功劳吃下。

    史蔡大军到,颜杲卿交战不利,于是向王承业求救,王承业已窍其功,反而希望叛军早日攻陷常山,于是拥兵不救。

    这是一个小转折点,如果王承业顾及国家大业,出兵相救,也许又是一种局面。先是安禄山军队抓到颜杲卿的儿子,逼迫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但不降,反而大骂安禄山,于是史思明杀死颜季明,开始猛攻常山。颜杲卿昼夜苦战,终因箭尽粮绝,让叛军将常山攻陷。叛军放纵士兵杀死一万多人。

    其实因为安禄山的暴虐,安史之乱后,再加上唐王朝请来吐蕃与回鹘两大瘟神的肆虐,“回鹘入东京,肆行杀掠,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汝、汴皆为贼境,所过掳掠,三月乃止,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芜,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豹狼所嗥(夸张了一点,怎么豹狼也不会跑到城中,但野狐几声总会有的)”“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过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这一带原来是天下人口密度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函陕凋残,东周尤甚,过宜阳、熊耳,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耳。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这方圆五百里最少有三十万户以上的人家,只剩一千户,肆虐到了这地步)”

    常山被陷,颜杲卿与袁履谦等人送到洛阳。安禄山让他气坏了,责问道:“你原是范阳一个小小的户曹,是我上奏朝廷任命你为判官,几年后升为太守,有什么地方负于你,而你竟起兵反对我?”

    被他狠狠打击了一颗反叛的心灵。

    颜杲卿还击道:“你原本是一个牧羊的胡奴,天子任命你为三道节度使,恩宠无比,有什么地方负于你,而你却起兵反叛,我世世代代为唐朝臣子,利禄官位皆是唐朝所予给的,虽汝所奏,岂会随汝谋反。我为国讨贼,恨不能斩汝,何谓反也?臊羯狗,何不速杀我”

    安禄山大怒,把颜杲卿与袁履谦捆绑于中桥桥柱上,用刀子将他们刮死。颜袁二人到死还骂不绝口,颜杲卿一家被安禄山杀掉的有三十余人。

    刚烈如此,所以后来文天详在《正气歌》里面有一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个颜常山舌就是指颜杲卿。

    颜杲卿败后,又率兵攻打不投降的州郡,所过之地皆大肆杀戳,邺郡、广平、巨鹿、赵郡、上谷、博陵、文安、魏郡、信都又想继落于敌手。只有饶阳太守卢全诚不投降,直到郭子仪与李光弼大军到来。

    颜杲卿惨败,还有山东平原(陵县)颜真卿依然竖立大旗。先是清河人李萼,年仅二十岁,说于颜真卿:“公首唱大义,河北诸郡以公为长城,今清河,公之西邻,国家平日聚江淮河南钱制于此以养北军,谓之天下北库,今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万余缗,粮三十余万斛(一斛十斗,斛斗是容量单位,石是重量单位,一斛比一石粮食稍多)。昔讨默啜,甲兵皆贮于清河库,今有五十余万事。还有户七万余,我认为它的财富抵上三个平原郡,兵马足以抵上两个平原郡。如果你能借兵给我,控制这一地区,以平原清河二郡作为核心,余郡如四肢,无不随所使矣。”

    颜真卿犹豫不决,说道:“平原兵刚刚召集,尚未训练,自保不足,哪里顾得上邻郡也。”

    这也是事实,主要李萼岁数太小了,让颜真卿心中很怀疑他的能力。

    李萼说道:“清河请仆向公借兵,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兵,亦欲观大贤之明义耳,今看公的意思还没有下定决心,我怎么敢鲁莽地说出下一步计划。”

    侃侃而谈,颜真卿心中大奇,于是答应下来。其他人都认为李萼年轻气盛,没有看到叛军力量强大,借兵只能分散力量,将会一事无成。颜真卿一听也有道理,开始反悔。

    李萼听到后,在馆阁里写了一封信给颜真卿,说:“清河郡脱离叛军,归顺朝廷,奉献粮食布帛武器帮助官军,你不但不接受,还心存疑问,我回去复命,清河郡不能孤立存在,必定有所依靠,如投向叛军,就会成为你西面的强敌,到时候公不后悔吗?”

    颜真卿悟,于是亲自去馆阁见李萼,分兵六千,一直送到边境,握手而别。这才问道:“兵已行,可以言子之下一步打算吗?”

    李萼说道:“闻朝廷派程千里将精兵十万出崞口讨贼,贼据险拒之,不得前。今当引兵先击魏郡,执禄山所署太守袁知泰,恢复原来太守司马垂的职位,让他做西南主将,分出一部分兵力打开崞口。让程千里军队出来,共同讨伐汲郡、邺郡以北一直到幽陵被叛军占领的郡县。平原与清河二郡率领其他的同盟军队,合兵十万,向南进临孟津,据守要塞,控制叛军向北逃跑的道路。估计官军东征的军队不少于二十万,河南忠于朝廷的西征军不少于十万,你只要上表朝廷请求东征军队固守(指的是封高哥在潼关的军队,可见天下英雄所见略同),不出一月,叛军必然发生内乱。”

    颜真卿说:“善。”

    于是依李萼之策,三郡兵血战一天,大败魏郡兵,军势大振。

    一度逼得安禄山进退失据,然而这一切,却让李隆基先斩高封二人,后逼哥舒翰强行扬短避长出征,潼关失守,成为泡影。

    ~~~~~~~~~~~~~~~~~~~~~~~~~~~~~~~~~~

    “阿郎,你还是离开吧,”颜真卿的管家说道。

    史思明平定河北后,立即将眼睛放在颜真卿身上,二颜成了安史眼中的心头大患。在平定信都时,立即让手下大将康没野波率领大军进攻平原。

    这时候平原、清河与博平三郡,成了孤地,里面粮草,无外援兵。因此老管家劝颜真卿逃跑,但不用逃跑这个词眼,却用了离开二字。

    “我已经准备殉国,越是这时候国家越是需要臣来效力,为什么要逃跑?”

    老管家跪下来,哭泣道:“阿郎以三座孤城,纵然孙武在世,吴起复生,也不能扭转乾坤,阿郎虽死无妨,然而因为阿郎拒敌,叛军必须泄愤于三郡百姓,反而会造成三郡几十万百姓无辜因为阿郎而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阿郎三思。自叛军起兵谋反时候,公独唱大义,孤军支持河北义军一年有奇,几次渡于生死难赴之间。公在天下正气在,公亡天下正义亡。公苦死敌手,图让叛军猖笑,天下沮气,何不东山再图,也保三郡百姓不遭受池鱼之殃?”

    史思明的大肆杀戳,确实使许多州郡丧失了守城的勇气。

    这一句话击中了颜真卿的心坎,他开始伏地大哭。

    于是叮嘱再三,离开平原,向南渡河而走。

    颜真卿前面离开,平原三军无主,投降了史思明,于是史思明借刀杀人,用平原降军攻打清河、博平,三郡皆失。

    前方战事,消息也不能准确传回后方,不过王画知道颜真卿独木难支,处境十分危险。他仿照颜体在纸上写下一副对联:

    文武双全横扫燕赵建奇功

    人如其字刚正威武有气节

    字如其人,不能说王画心有多坏,但他还是做不到颜真卿的刚烈。因此无论他字体怎么与颜体相似,但还没有颜真卿本人写得气慨凛然。

    所以后来欧阳修、朱文长与苏东坡对颜体十分推崇,欧阳修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关健就是一个气节,没有这份气节,写不出颜体的三昧。

    这副对联,正是颜真卿一生最好的写照。

    写完后,立即吩咐人,秘密寻找颜真卿,务必保全他的生命安全。

    ~~~~~~~~~~~~~~~~~~~~~~~~~~~~~~~~~~~~~~~~~~~~~~~

    但二颜的惨烈还不能与另一边两人相比。

    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张巡许远是也

    中国古代历史上论惨烈忠义,唯有史可法等少数几人,可以与他们相比。

    张巡以进士身份,调授清河县令,政考为最高等,然而不愿阿附权贵,不拜见杨国忠,只被调授真源县重新做了一个小县令。到任后,立即诛杀当地鱼肉乡里的豪强华南金,从此人人向善,莫敢违法。

    天宝十四载,安史兵兴,部将张能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慑于叛军势大,想要举城投降,逼迫张巡为长史,迎接叛军。张巡接到委命后,却与部将哭祭宗庙,誓师讨伐叛军。当时单父县尉贾贲也起兵拒叛,击败张通晤后,进兵雍丘,与张巡会合,有兵二千人(真的很少,在安史之乱最颠峰时,安史手中加上叛军逼近百万雄师)。

    但这时候雍丘县令,历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令狐潮却不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