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面面相觑,有些呆滞,常斌问道:“薛岳他怎么冒出来了,他的军职不是早就卸了吗”

白南不语,这件事也是有些让他意外的。民国众中两大将领,刘放吾一开始表现得比较合作,所以一直都留在军队中,而且还指挥了之前的北美战争。薛岳则一早就成为了农业部长,说实话其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是这位老先生,还是对军旅之事更加在意。此次在内阁会议上提出出兵广东,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自己重披战袍。

薛岳今年已经五十八岁,虽然穿越导致年龄的算法比较复杂,按照大唐公职和军职人员的标准退休年限,六十五岁他就可以离开内阁,作为老同志安度晚年了。如姚维春本身年已七十,显然无法继续完成一界内阁任期,王景弘虽然还不到退休年龄,但考虑到他的身体条件和个人意愿,也不会继续在内阁中了。现在薛岳也要离开决策层,反而到军队中,这应该是很令人意外的事情。

大唐军队从建立到现在,基本上不存在山头主义的迹象。三个时代的穿越众并不强调出身或者从属,所以军队的属性一直比较正统。薛岳的关系本来就不在军队中,当时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kt军队来自五湖四海,绝大部分不是他的兵。所以此时薛岳重回军队,没有人觉得薛岳是为了军权去的。无论是雪豹团还是第三旅的步兵团,抑或是来自婆罗洲的卫戍军,即便是在薛岳的指挥下,但是只需要一纸调令,他们的指挥权就会转移。

唐军自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在组织上比整个民国时代所有的kt军队都要先进,这不是一支旧式军队,不为某个人或者某个派系的利益而战,单纯就是为国家而战的。

虽然薛岳对于唐军并不算熟悉,但他却是很有经验,指挥过几十万人大会战的宿将,平心而论,薛岳的军事理论和潜力,可能不如系统科班出身算得上是比较有天赋的白南,但是在战争经验上,远胜白南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四次长沙会战的战果,也不是吹出来的,薛岳虽然不是没有在其中决策上犯过错,但相信他会比大多数人做得更好。

广东战场需要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将军指挥,薛岳就自荐了,而且他本身还是广东人。于是,在审慎考虑和再三挽留后,内阁还是同意了薛岳在公职上的辞职,将其转入现役,授予了陆军少将军衔。

这也没办法,白南本身就是个少将,虽然穿过来的时候薛岳军衔是二级上将,不过以前的事情跟现在也没有太大可比性。比较蛋疼的是,同样是少将,薛岳却在职务上低白南一头,白南是名副其实的大唐远征军总司令,薛岳拿了一个副司令,以这个身份指挥广东战区的大唐军队。

薛岳重回军队,也体现了大唐人尽其才的理念。白南早已知道一些内情,赵大岭很早就跟他讨论过薛岳重回军队的问题,薛岳现在退出内阁只不过是暂时性的,赵大岭打算在大唐第二届内阁中,将包括安全部国防部财政部等席位让出来,薛岳在这次的战争后,回国极有可能直接转任国防部长,成为白南新的顶头上司。

大唐宪法中,三军统帅是总统,国防部长负责军队事务,直接对总统负责,也是内阁中排名仅此总统的第二顺位阁员。第二届内阁中,仍旧不会有白南什么事,白南那个时候估计已经干起了自己的总督职位。未完待续。。

283“虚张声势”

广州城外,天地会武装打起来的日月旗迎风招展,经过两周时间的猛攻,最近几日天地会起义军的攻势有些放缓了。天地会的军队规模越来越膨胀,在攻陷周遭县城之后,天地会网罗了一大批无业游民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剃发易服,成为所谓的“明军”。这些义军中,甚至很多人都没有一件兵器,有些直接是手持木棍和农具的。实际上天地会攻克附近县城,拿下广州绿营所有的军储仓库之后,已经补充了大批刀枪,可是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不行,天地会的将领也不清楚哪些部队有多少人,缺少多少武器。

最为可怕的情况是,一些天地会武装得不到上面发的兵粮和军饷,直接是就地自筹。也不知道是谁出的这个馊主意,只要家人加入“明军”,那么就不向这一家征饷要钱要粮。好在就算加入天地会,那些新义军也都是本地人,不好在本地作弄的太厉害,最起码没有祸害当地妇女,比较遭殃的是那些地主大户家里,他们是天然的惩治对象。杨真的部众多少从现代众那里了解过一些土地革命的东西,虽然他们来了不是为了给农民分田分地的,开玩笑天地会各种香主堂主不计其数,他们可都是要大量利益的,怎么会轮得到普通会众。不过,天地会还是有限程度上,做到了发动穷人,对付富人。当然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这么做的。

已经被封为将军的天地会小头目张普懂得一点理财和统计,此时他捧着一本账本向郑继和杨真汇报道:“……我大明天军得万众景从,如今单广州围城之众,已经达到三万人之多,鞑子总督桂林已经食不下咽,寝食难安。我大明天军夺取广州城,只在旦夕”

郑继听了颇为振奋,不过杨真却没有过度乐观。他毕竟更加老道,他知道这几天天地会武装的气势已经弱了一些。虽然他连日命令义军攻城,但是义军首领包括他们的下属们,颇有些出工不出力的样子,单纯就是应付。

“张普,我军炮兵尚余多少炮弹?”毕竟在大唐海军中服役过,懂得一些近现代的军事,杨真对于火炮是极为重视的。不过虽然他变节之前,多次向国内催促过支援更多火炮。但是国内并未满足他的要求。不过即便如此,杨真手中仍旧有近百门滑膛的青铜炮。为了攻打广州城,杨真甚至将战舰上的大炮也都拆下来,分布在三个方向朝广州城炮击。

张普答道:“炮弹所剩不多了,大约还有二三百发,我们已经征发数地的工匠,为我们铸造新炮弹。占据绿营仓库我们也起出了大批火药,足够再用半年。”

广州城南面是珠江,北面是山区,东西两侧尚算得上是开阔。在之前的攻城战中。杨真指挥战舰在珠江上掩护,用火炮轰击广州城南门,天地会武装则趁机登岸。攻打南城门。不过广州城防十分坚固,发射普通实心弹的滑膛炮很难将广州城墙轰塌,而临水一面的城墙下面可供部队展开的空间很小,即便天地会武装有了一点立足之地,朝城墙进攻。城墙上还在苦苦支撑的清军仍旧会利用各种投石滚油檑木将攻城的天地会士兵打下去。

桂林在广州一开始出现混乱的时候,辣手镇住了局面。他先是将八旗兵集合起来,杀了有所浮动的两个城防汉人把总和守备,然后在城中渲染恐怖气氛,比如说天地会党人残暴不仁。一定会对城中老少进行屠杀,淫人妻女杀人子嗣。炒作起城中人的恐惧之后。他要求城中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为守城出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桂林大肆宣扬忠君理念,要求广州人对朝廷保持绝对忠诚。一旦发现有任何人通匪,全家不分老少,一律砍头。桂林在攻城战开始的第二日,就砍了几十个人头,挂在府衙门外,警示众人。

也正是完成了这些事情,广州城才能在被天地会起义军三次攻上城头的情况下,化险为夷,将义军又赶下城墙,重新夺取控制。此刻广州城内部即便是算不上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但是抵抗意志也是比较坚强的。而且广州城民人富有,储备充足,所以就算是被围困一两年也是支撑得下去的。

这自然是天地会一方所不愿看到的,当时郑继与众人约定,攻下广州城,光复大明,然后称帝,现在战事越发拖沓,他还是没有攻破广州城,自己卡在这个节骨眼上无法称帝。郑继有几次都想直接称帝算了,可是杨真告诉他,如果不攻破广州城就称帝,等于失信于人,对于他们是个打击。

此时杨真慨叹道:“要是我们手中有唐人的重炮,那这广州城城墙一定算不得什么了。”

郑继也是道:“听说京城的城防比广州更厚实,那唐人还是一夜之间就攻破了京城。”

随即郑继变得有些忧虑,他问道:“义父,唐人日前派使者给我们传信,要求我们投靠他们,听他们的命令,咱们连理都没理那唐人使者,唐人会否因此生气?那唐人军力不可小视,迄今为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更兼能驰骋大洋,来去随心。如果咱们变成了唐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可岂不是麻烦了?”

杨真脸色并不好看,不见唐人使者,甚至连句话都没说,是他的主意。郑继虽然有些无能胆小,但是他怕也是有原因的。他自己也算是个唐人,他清楚地知道唐人并不好惹。可是他内心的野心和骄傲却不容许让他再度回到那个可笑的国家中。就他自己的理解,一群乱七八糟的人,随便抬出一个古代的国号,然后他们这些明代众就放弃了大明,是不可理喻的。他有雄心霸业,借着唐人的这个台子,一步踩了上来。已经如此接近成功了,他不能放弃。

杨真强自道:“唐人现在主要精力都在北方呢,他们捅了马蜂窝,不知道多少人在盯着他们,一定不可能顾及到我们这里。”

郑继小心问道:“义父的意思是,他们之前是在虚张声势?”

杨真点点头分析道:“没错,唐人虽然拥有诸多神奇科技,武器精强,也颇多巧思,但归根究底其国家太小,人口太少,此次大举出征,已经是穷尽了全国之力,农夫工人也都被招来打仗,能够在北方稳住,已经是侥天之幸了,又何尝能顾及到南方,顾及到广东?这时候,我们一定不能乱,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固我们的实力,占领广州城,扩大到整个广东。最后席卷整个南方,南方乃我中国之富庶精华所在,人口茂盛。唐人在北方不过是小打小闹,占领不了什么地方,也不能将那些土地收为己用。咱觉得,唐人恐怕还是要扶立满人的君主的,到时候就是失了天下汉人的民心。唐人鼠目寸光之辈而已,所图者无非金银,甚至是从北方掳掠人口到那蛮荒的海外之地,最后北方只能是越来越乱,越来越弱。而我大明若是可整合半壁江山之力,唐人必然不敢轻视,就算有武器之利,有我大明万众齐心,唐人也不能胜之。而若可以重创唐军,唐国本来人少,必吃不起这种损失,自会退去。到时候,觅一勇将,率大军誓师北伐,一战而定,我大明江山可光矣”

郑继自然听不出杨真的话里有多少漏洞,但却被他说得心潮澎湃,郑继长揖到地,再拜称:“若大明江山可定,这光复之大功,全然是义父为之,江山万代,义父国师必名垂青史,受我大明万世子民香火祭拜。”

杨真听后十分满意,笑容都收不起来了,似乎自己都信了自己刚才的那番话。他本来是一个太监,无后的人更加重视香火。如果真的入了大明皇家的祠,那自然是未来香火不断,这是杨真无比重视的事情。

郑继听信杨真的话,杨真说大唐不过二十几万人,此时出兵一万多人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还要维持北地的局面,并无多余的兵力顾得上广东了。可是杨真早就没有了国内的任何消息来源,他不知道大唐人口已经是六十万之多,而且还能调动海外领外籍旅等多种力量。他的信誓旦旦,何尝也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呢。

因为杨真多少清楚,唐军真的来了,那么天地会的所谓兵力全都是土鸡瓦狗,必然全灭了。可他脑子里有天朝上国的优越感,甚至他自己麻痹了自己,把大唐真的当成了什么外域小邦,或者不承认他们的中华属性。在看来,就算你们科技强又能怎样。只要自己掌握了中国的千万子民,握富裕的东南在手,那么大唐最终也只能被打败。

过度的自信心和孤注一掷显然是没有用的,因为现在他们甚至连清军都没能完全收拾得了,而桂林已经在稳住阵脚之后,开始筹划更主动的应对了。未完待续

284桂林

桂林困守广州城内,天地会军声势甚大,但桂林又在广州城拉起了更多的部队,虽然壮丁最多只能用来守城,即便是激发了斗志,也不会有太大作用,但实际上天地会军那边也是差不多的事情,除了少数可堪一战,就算原本就是天地会武装的那群会党战力,也根本不是有战力的部队。…………

桂林作为两广总督,统帅广州城绿营兵力,约八千多人,其中有部分兵力是北海镇的溃兵被桂林重新整编了。北海镇被义军攻破,总兵被杀,不过大部分的清兵却逃了,一部分投降,割了鞭子成了“明军”,这自然是被迫的。而大部分则逃得不知道哪儿去了,少部分才回到广州城,大概自己也没想到会被逼着继续作战。

广州将军是宗室永玮,他旗下有三千八旗兵,不过永玮柔弱怯战,处处都听本来应该居于他之下的桂林,三千名八旗兵也归于桂林指挥了。再加上零零总总招募起来的民勇,桂林手中有士卒一万五千人左右,约为现在围城的天地会军的一半。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明显现在义军并没有绝对的人数优势,清军享有地利,可桂林却不打算轻举妄动,对义军进行贸然攻击突围。原因是,他对于自己手下的军队战力十分怀疑,而且听北海镇的败兵说,义军中有十分强的火枪队,在正面交锋时直接将清军绿营打得全线溃败,大片的义军跟着一阵掩杀,最终击败了北海镇官兵。

“这些泥腿子,怎么会有如斯犀利的火器,这样下去,我们可没办法突围啊!”性格怯懦的永玮担忧不已。

桂林则还有几分镇定。他道:“此事八成与唐夷有关系,唐夷为祸北方,又拿出火器来。资助这群无君无父的叛党,企图混淆视听、煽风点火。其心何其阴毒啊!”

永玮听到桂林提起唐人,变得更加担忧起来:“桂大人啊,难不成那唐人真的攻破的京城?”

桂林喟然长叹,眼角似乎还噙着不存在的眼泪,道:“若是没有此事,这贼军为何如此振奋?这些时日消息到处传播,这天下几乎都知晓了这件事,有人当作笑话。有人则惊恐万分,但是无论如何,朝廷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了,这绝不正常,而就算有心人想要传谣,可这规模也太大,人人都在传,还有鼻子有眼的,恐怕不会是假。”

永玮也掉泪了,是真的被吓哭。他哀声道:“完了,大清朝该怎么办?唐人攻入了京城,皇上连个信儿都没有。说是给抓到海外去了,这京城里甭管黄带子红带子还是普通的旗人,都给流放海外了,这就算想接回来都不知道上哪儿去接?这没了朝廷,咱们这广州城怎么撑得下去啊!”

桂林看着永玮这茫然失措的样子,心中鄙夷,他先是默默不语,等永玮冷静了片刻,又道:“皇上杳无音信。京中也无可统领大局的人物了。如大人所说,没有主持大局的人。只能是更多像唐夷,或者天地会这些叛党出现。咱们大清的江山不能丢!这时候了。我桂林也跟大人说句犯忌讳,但是交心的话,皇上怕是再也回不来了,皇子们也是一样的,这天下还需要一个姓爱新觉罗的宗室来登基大宝,数这么一大圈儿,最近的一位,现下就是您了。”

永玮大惊,傻傻的指着自己:“是我?”

永玮现在的地位不高,爵位也不过是奉恩辅国公,连个贝勒贝子也不是。不过永玮的家世不可谓不高贵,永玮的爷爷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册封的储君太子,也就是康熙的第二子胤礽。当然这位太子的故事不可谓不坎坷,先是被废掉,最后甚至是被自己得位的弟弟幽禁起来直至死去。永玮的父亲是胤礽的第六子弘曣,一位长于书画的宗室。

可以说,要是牵强附会一点,永玮比乾隆这一系更加有当皇帝的资格,而且永玮是正经的爱新觉罗,现在不在京里而且血缘这么近的爱新觉罗,恐怕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了。

桂林道:“辅国公诶,咱们现在也是非常时期,需行非常之事。若事情再无转机,咱们大清还是需要一位君王啊,舍了辅国公您,还能有谁够资格去坐那个位置?”

这永玮不是什么有雄心壮志的,虽然生得魁梧也懂武艺,可是性格怯懦,别人听了有机会当皇帝,基本都是心花怒放,结果这厮却接连摆手:“怎么可以,我永玮一心忠于皇上,怎可僭越篡位了呢?这是万万不能的事情啊。再说,现在广州还被贼军围困,京城也在唐人之手,这些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桂林看着永玮怕成这个样子,恨铁不成钢不言而喻,都这个时候了,永玮还瞻前顾后,怕这怕那,乾隆基本上不可能回来了,他要是搏一把,至少能有个皇帝的封号,可是现在他还嫌弃这顶帽子烫头,根本不愿意戴上。

桂林知道要打动永玮恐怕不易了,现在确实形势不好,如果能够争夺到一些主动,倒是还有运作的空间。他虽然已经官至两广总督,天下也数得着的大人物了,可是谁不愿意再进一步。从龙之功,再加上中兴复国的美誉,他桂林也可以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