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个人还是更加看好十五阿哥你的。”

永琰忙拱手:“总司令大人错爱了。”

白南摆摆手,道:“我这里呢,希望十五阿哥跟我开诚布公,如果十五阿哥登基上位,成为了帝国的新皇帝,那么我开出的条件,你是否都能满足呢?”

永琰此时也知道,进一步不止是海阔天空了,而且是金玉满堂,可退一步,他的下场绝对好不到哪儿去,即便留存一条性命,荣华富贵定然是不用想了。于是,这位十五阿哥咬了咬牙,说道:“正如大人所说,唐清之间,本来就是一体同心,兄弟之邦,若是永琰不才继位,必然尊大唐为兄长之国,和睦相处。总司令大人开出的条件,永琰无有不允。”

白南露出了笑容,似乎颇为满意,他道:“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我会与你慢慢地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的事情。大唐会许诺你的皇位的稳固。大清国之内,谁反对你,谁就是逆党叛贼。我们大唐就提前为你收拾了他。你的权力不会亚于你的父亲。当然,作为交换。我们需要如下的条件:一自你登基日起,全面恢复唐清之间的正常交往和贸易往来,现在广州的一口通商,显然不足以满足我们的商贸需求,所以通商口岸的问题,我们还会再谈,而且广州现在被天地会围攻,我们大唐已有计划。为你们解了这个围。”

永琰听了不由大喜:“此事当真吗?大唐之盛情,永琰感佩于心啊。”

他的立场倒是转换得格外迅速,这会儿好像已经跟唐人穿了一条裤子一样,白南心道此人果然是个彻底的政治动物,虽然现在还不满二十,但是已经非常明白,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而政治的本质就是利益的交换。

白南继续道:“二大唐希望租赁清国的北塘大沽,成立塘沽特区,租赁松江府上海县。成立上海特区,租赁广州府新安县,成立港深特区。以上三处地方。为大清和大唐共有主权,我大唐将在以上三地成立办事公衙,也就是政府机构,负责特区的一系列事务。居住在特区内的民众,自动获得我大唐国民身份。清国在以上三地,不设衙门,不驻军,没有管辖权和司法权,无权征税。但可在以上三地设立海关,出特区的商品可征收关税。嗯。补充一点,大清海关需要受我国外贸专员的监督。以杜绝徇私舞弊和贪污,关税维持原本的税率,但税率的变更和其他贸易政策,如果涉及我国,必须与我国通报,在未获得我国同意之前,不得作出变化。”

永琰这心提了起来,比起第一条的和风细雨,这第二条可以说已经是磨刀霍霍了。三个特区的成立,可以说等同于割土了,不过名义上三特区还属于满清主权之内,属于“王土”,只不过是租赁给唐人了。

“这特区,是跟那澳门一样吗?”永琰也不是完全没有见识的,作为乾隆着重培养的皇子,已经知晓大清很多事务。

白南点点头:“跟澳门的情况差不多,不过特区之内事务,大唐特区政府不受贵国的干涉,明白了吗?”

永琰思前想后,还是说道:“这租赁土地予大唐友邦,自是应许之事,不过塘沽地近京师,而且商旅不兴,是否可以减去?”

白南面色带着一丝嘲讽,说道:“十五阿哥,您现在还不是皇帝呢,已经这么代入身份,跟我讨价还价了吗?只是对不住,我不觉得您有什么筹码能跟我讨价还价,如果您不能同意我们的全盘要求,那就对不起了,我可以帮您全家准备出海的船票。”

永琰一个激灵,忙道:“三处特区,保证没有问题。”

他知道,自己跟白南不是平等的地位,甚至自己的小命都捏在白南手中,更是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空间。他也不再自作聪明,白南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最起码三特区名义上还是租赁,不算割土,至少颜面上还过得去。

白南再度开条件:“三大唐外交部,将在京城东江米巷设立使馆,驻跸使臣,负责大唐在清事务,并负责与大清朝廷进行协调。我们还会在京师内城驻扎一支营级规模的部队,负责使馆的安全工作。另外,大唐军队为保护新皇帝陛下的安全,以及保护大唐在清的各项利益,需在清国一些地方进行驻军。具体驻军地点我们迟些可以订立,不过先期来讲,我们要求获得南苑作为驻京唐军的大营,规模尚未确定。”

这些话直接让永琰的心拔凉拔凉的,他原本还幻想唐人就此远离,虽然占据了几个特区,不过那些不过是弹丸之地,永琰丝毫不放在心上。只要唐人一离了京,就等于架在脖子上的刀片拿下来了。可是现在唐人分明还打算在京中驻扎部队,那么如果永琰一点事情惹恼了唐人,唐军又要重演几个月前的京师事变了。

即便白南已经向他承诺,不会插手不涉及大唐利益的清国内政,可是只要唐军还在自己身边,他的心就一直会悬着。不过想了半晌,永琰也只能妥协。他不由苦笑,自己就算当上了这个皇上,不知道能得到多少人的承认,到时候不用唐人找麻烦,他自己就是一个政令不出京师的无能天子了。如果能够善用唐人的力量,也许他能够重新掌控天下,只不过这种掌控是有条件的。他来掌控天下,而唐人来掌控他。

白南看着永琰似乎认命了,又说道:“第四,这一条不是当前最紧要做的事情,不过也是重要的。贵国流民情况严重,无地的失业农民,大量地向川楚地区汇聚,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已经有超过百万人,而在各地的无地农民和城市失业者,数量只会更多。这显然是妨害治安的,也阻碍了贵国正常的经济发展。所以,新君登基之后,需要颁布一条旨意,那就是责成各地官员,统计当地的流民情况,并负责接待我大唐派去的移民官员。本着帮助贵国解决流民和治安问题的初衷,我国会将这些失业流民,带往大唐,授予他们田亩,给予他们新的稳定生活。”

永琰诧异:“你们要带走我大清的子民?”

白南笑道:“在大清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而且照这样下去,白莲教的那些乱党就把他们吸收了去,全都要造反,你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吗?”

永琰多少也知道一点白莲教星火燎原的情况,而且明末的流民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将明王朝送进了坟墓,他立刻打了一个寒战:“对,放任流民,于国大害,大唐若愿意帮助我国处理这项问题,永琰感激不尽啊”

白南对他的态度很满意,道:“我还建议你,在未来的官员审核上,要加上迁移流民的考核,哪位地方长官迁移流民的事务办得好,就给他晋升,当然,这个事情比较大,花费也不小,我们大唐会负责流民的迁移的经费,不过这钱不会经手你们的官员,因为对大清官员们的廉洁程度,我们深表怀疑。回头我给你一张表格,让你瞧瞧你父亲朝廷里的大员们,到底都敛了多少财。”

永琰又忍不住想骂人,就算那些大官敛财不少,可是这些钱已经全部都成了唐人的东西了,就算大清国库内务府的府库,也都让唐人一锅端掉了。

永琰放下此事,又提出一个问题:“总司令大人,可朝廷需要重立,但皇阿玛的满朝重臣,几乎都已经,呃那个,迁移出去了,永琰怕朝中已无可用之人了啊。”

白南微笑道:“怕什么啊,开恩科呗,想做官的人多了去,现在大家都有机会嘛。不过单纯考些什么八股,是选不出经世致用的人才的,只能选出一群忠心却无能,最后只会葬送国家的奴才。我觉得改革科举是很有必要的嘛,经史子集不考估计全天下读书人都不能同意,不过其他的也要考,地方治政啦经济贸易啦水利交通啦教育啦,我们专项专人,谁在哪方面有本事,就是人才。当然个人品德风评什么的也都很关键。”未完待续

294臣工

见完了永琰,白南只是在十七阿哥那里打了个转,这个才十三岁的皇家少年,见了白南居然哭起来,足以见不堪一用,白南温言宽慰了一番,不过在心里已经把他送上了前往南固威岛的客船,准备让他跟两个哥哥到札幌去跟老爸团聚。明以戴罪之身自居,表现得是一种恭顺,而穿官服,则是明显地在宣告自己大清官员的身份,是表现绝不屈服。

“来的路上可见了内城此刻恐怕一个满人都没有了。”刘墉叹道。

纪昀点点头,道:“抓了两个月了,怕是已经抓干净了,家里人说这些天街上已经没有那叫做卡车之物了。倒是,刘大人,你说这唐人把咱们这些人聚拢到这儿,究竟有何用意”

刘墉带着些鄙夷,道:“无非是要咱们这些人替他们卖命,不管怎样,我刘家世代忠良,生为大清之臣,死为大清之鬼,若唐人强迫于我,我刘某宁愿头撞天柱,血溅三尺,以全名节。”

纪昀摇头道:“刘大人言重了,不至于此。”

刘墉打量着纪昀道:“怎么,纪大人难道打算做那贰臣投贼卖国的汉奸么”

纪昀也不生气,还是摇头道:“纪昀没有那么大的心,能保一家老小平安便是。倒是,唐人是才是汉,而清是满,若真要说起来,汉奸这词儿是用不上的。”

刘墉怒目:“你”

清初的时候,对于汉奸这个词深恶痛绝,认为说这个就是问题分子,而到了清中期以后,显然满清朝廷已经自然地继承了正统,反而把任何背叛满清,投靠外族的人称为汉奸。可这个时候,唐人从某种程度来讲,真的不是外族。那么汉奸这个词的用法又值得商榷了。

就在刘墉想要大骂纪昀之时,白南施施然走进了大殿。就算满殿的官员们不认识白南,可是瞧着白南一身笔挺的军装,身后又是跟着一大票卫兵和参谋的,显然是极重要的人。这个时候,关于气节和从属上。聚集在殿内的汉臣们又发生了分歧。

原本坐在太师椅上的七八个汉人官员,见白南进入殿内,慌忙起身,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而有几个自诩大清忠臣的,则怒发冲冠,大骂白南和那些奴颜婢膝的投降派。

参谋王天赐站在一排排椅子之前,喊道:“安静,请安静一下。”

大部分人都收住了声,可是还有几个不知道是真的大怒还是在作秀的家伙。仍旧狂骂不止。

白南冲王天赐点了点头,王天赐对殿中的卫兵一挥手,然后便有几个士兵站出来,将那些还在做个人表演的“忠臣”给拖了出去。

白南清了清嗓子,站在所有人的正前方,没有坐下,这让很多人感到奇怪。明明他们是位低者,可是他们却坐着。就连跪下的人也被强行拉起来,安在了座椅上。放在以前。上位者看座那是常事,可是上位者本身也是坐着的,哪有像白南这样,自己站着,让别人坐着的情况。

白南不管他们的想法,自己说道:“今天我是来讲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的。而这件重要的事情里,不需要没有礼节和体面,在我面前表演忠心的那些人。所以,我请他们离开了。不过各位不用为你们的同僚担心,他们现在就会跟家人一起上车。前往海外大唐领地,既然那么忠诚于一些人,那么就继续去那里做他们的奴才吧。不管是主子是种地,还是开矿,扫大街还是掏粪,他们总归帮得上忙。而且我可以保证,未来的史书中这些忠心的奴才绝对一笔都不会出现,因为他们就是一些家奴,没有什么书写的必要。”

白南这段话出口,底下的官员们居然开始鸦雀无声了。要说他们一点不怕被流放,那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可能真的不怕死,死了之后留下英名,也算是成功。可是,如果唐人真的控制了史书,那么他们下半生不过是在卑微和贫苦中度过,什么名声也留不下来,那可就不止是蛋疼的问题了。

“很好,我现在长话短说,之后我的雇员和参谋们,会继续与你们进行讨论。我先自我介绍,我叫做白南,是大唐远征军的总司令,负责大唐在清的一切事事务。由于前任大清国皇帝乾隆陛下已经不能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帝国需要一位新的皇帝,而征求了乾隆陛下的意见以及选贤任能,最终十五阿哥永琰殿下,将在不日成为新君,改元嘉庆。由于上届的朝廷也不能继续履行其职责了,所以十五阿哥希望组建一个新的朝廷,这离不开在座的诸位的支持和帮助。当然我了解即便是坐在这里的一些大人,也跟刚才离开的那几位一样,对某些人忠心耿耿,不愿意接受新的朝廷,或者与我们唐人为伍。这不要紧,不愿意为嘉庆皇帝陛下效力的,不愿意供职于新的朝廷,取得更高地位和更光明未来的,请你们自己站出来,然后离开太和殿,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带你和你的家人上车,大家有缘再见。”

白南的话一出,引起了下面一群官员的喧哗讨论,白南却没有制止,直到地位尊崇的军机大臣袁守侗提问道:“这位白大人,袁某有一事不明,这新朝廷是我大清的朝廷,还是你们大唐的朝廷呢。”

白南道:“我们大唐没有皇帝一说,也没有朝廷一说,自然是你们的朝廷。”

袁守侗又问:“那你们唐人在朝廷里,算是什么呢”

白南笑道:“谁跟你们说我们唐人会在你们清国的朝廷中呢我已经许诺了永琰殿下,这次的战争,起源是一个非常不美妙的误解,现在我们两家已经准备和解。永琰殿下许诺了与我们建立更加亲善的外交关系,并重开唐清之间的贸易往来,进行更多的合作。我们对此很满意,那么我们也承诺,不涉及我们大唐利益的清国内政,我们是尊重而绝不会干涉的。”

袁守侗问了一个永琰也问过的问题:“那你们唐军是要撤离了吗”

白南摇头,“不会,我说过了,我们大唐的利益需要保护,所以我们仍会在清国维持一定的军事存在,这已经得到了永琰殿下的首肯。而且,现在各地叛逆蜂起,清军无力平叛,永琰殿下也向我们唐军请求出兵,帮助解决叛乱问题。我们本着唐清两国的友好,和对清国治安和稳定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必须在清国驻军。”

下面的议论声不断,显然大家多少明白了,唐人可能确实无意推翻满清,但是却希望看到一个听话友好的政权。而为了避免清国翻脸,所以他们在当地要维持军事存在。

袁守侗点点头:“袁某明白了,袁某是忠于大清之人,正值此乾坤变化之时局,袁某责无旁贷,愿辅佐新君,匡扶社稷。”

谁也没想到,这位军机大臣居然第一个跳反。不过,军机大臣的话很有参考性啊,他忠于大清,而大清还在,皇帝换了而已,大家继续为皇帝效力,那绝对不能算是不忠之臣啊。

其实,袁守侗是白南早已攻克的投降分子。在今天的集会之前,白南已经接见了袁守侗,袁守侗也表达了自己的合作态度。白南也许诺,让这位军机大臣,一步成为新朝廷的核心大臣首相。

白南此时继续道:“好了,愿意为大清王朝继续奉献心力的臣工,请在回去之后填写一份我们的工作人员发下去的表格,三日内如果表格没有被重新上交,我们会自动认为您无意为朝廷效力,那么我们会将您和您的家人编入移民海外的名单中。另外,永琰殿下以自身独道的眼光和才能,准备对新的朝廷进行比较大的改革,各位大人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参与到朝廷的筹组工作中,并确定自己的新职位。”未完待续。。

295新朝新体(上)

刘墉如坐针毡,可是双腿却又像灌了铅一样,就是站不起来。顶顶点小說,最后关头以全气节的人不是没有,但是非常少。当官的人大都有那么几分圆滑,现在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情况已经很明白了。妥协就进入新朝廷,有唐人的帮扶,这个新朝廷有极大的机会重新确立中央的权威。而新朝廷中已经没有一个满人,实权的位置全都空出来了。

瞧着袁守侗这老头这么积极地表明立场,大部分人都不傻,知道袁守侗这是已经跟唐人达成了什么合作共识,十有袁守侗在未来的朝廷中,地位会相当高。

刘墉很想表现一把自己的忠臣气节,但是事到临头他犹豫了,毕竟永琰和唐人已经给了所有的臣子一个台阶下,他们还是大清的臣子,还是忠心于皇帝的,只不过这个皇帝已经换了个人。

三日后,算是递交了投名状的所有汉臣,又在太和殿拜见了永琰。这一次的永琰精神头好了很多,他穿回了自己一身明黄的皇子装束,以象征自己尊崇的地位。可是永琰满怀激荡心情的看向满朝臣子的时候,却觉得跟吃了苍蝇一样。

站得整整齐齐的臣子们,仍旧是当年上朝时那低首恭顺的站姿,可是他们却穿得不是自己的补服,而是清一色的黑色唐国正装。每个人脑袋后面都垂着一根大辫子,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

这套衣服,自然是唐人强迫他们穿上的,理由是。以前的补服代表着以前的官职。而新朝廷会调整新的官职。所以旧式的补服显然就不应该使用了,那你们就穿一下我们大唐正装将就一下吧。有些臣子表现得铁骨铮铮,坚决不穿,那没有办法,你这个官儿就不要当了。不过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