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对我们发动全面进攻。我几乎是可以肯定,普鲁士人会选择同时在多点渡河的方式,而这对我们的防守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尤利乌斯也认同郭新的话,道:“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是否需要派遣特战小队泅渡到对岸破坏他们的造船行动”

德意志兵团在成立多年的时光中,也打造过一支特种部队,执行一些敌后刺探、破坏、爆破一类的任务。这支特种部队现在也正式转隶德军,虽然人数不多,但作用却并不小,尤利乌斯也在唐军中呆了多年,自然懂得特种作战的一些关键。

郭新点头道:“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尝试的,毕竟我们无法太过被动的进行等待。要知道,单纯把普鲁士军队堵在易北河的东岸,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上胜利。奥地利人正在向着战场靠近,而且他们的出兵方向是我们的南方,我们没有易北河将他们挡住了,那样一来,我们两面受敌,而且兵力上面临全面的劣势,想要取胜就更加困难了。”

说实话郭新并不喜欢现在这种感觉,因为战役的主动权实际在联军手中。最好的局面是卡尔一世发动的进攻在德军手中受到挫败,而且普军发生了比较大的伤亡和挫败,甚至被震慑,然后布吕歇尔挥师再次击败奥军,那么整个战场情况将会比较有利于德军。但是如果僵持下去,普奥联军完成合流,那么对于德军来说就是大大的不利了。

573莱比锡战役(五)

按照预计,奥军需要二到三周的时间抵达莱比锡战场,这场战役于是出现了下面这种诡异的局面:德军希望拖下去因为后方可以武装起更多的军队,参与到战争中来,但同时也不愿意继续拖下去,因为普奥两军会师之后必然给德军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普奥联军希望拖下去,因为等到他们把大军集结完成,就能够给予叛军最沉重的一击,但他们也不愿意拖下去,因为国际主义革命的强大之处已经越来越被贵族们所知晓,如果这场革命继续蔓延下去,必然会彻底动摇整个德意志的封建统治基础,即便这次的革命被镇压了,接下来受到煽动的群众会不断地发动新的起义,直到诸侯们彻底灭亡的一天。

在整体的战略上,大方向德军是要击败普奥联军,逼迫他们来到谈判桌上,从而保住初步的革命果实。到战场进行的层面,德军要实现给予普奥联军决定性重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普奥联军基本上是在三个方向,卡尔一世所率领的普军主力在西侧;奥地利陆军元帅荷亨洛赫亲王率领的奥地利军团、波西米亚军团、匈牙利军团在东南侧;符腾堡、巴伐利亚以及奥地利的一部由克勒法伊特伯爵带领,准备从南侧攻入。

本来就兵力有限的德军就不得不同时顾虑来自三个方向的敌人,而且多,达十数万的敌人,想要在战场上从容将其击破,势必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普军在首次的渡河尝试失败以后,卡尔一世并没有消极地等待援军的到来。而是确如郭新所料。用多种策略复合的方法。企图强渡易北河,对德军进行打击。一方面,卡尔一世组织普军的一部以及萨克森的部队,仍旧在莱比锡以东的易北河河段打造渡船;另一方面,卡尔一世却带领两万多普军的主力,沿着易北河向西北移动,企图在普鲁士控制的马德格堡渡河,然后形成对莱比锡德军的三面合围。彻底击败这一股德军。

德意志共和国控制了汉诺威和易北河西岸的萨克森地区,普鲁士的马格德堡地区实际就形成了插入国革控制土地中的一个突出部。跟随唐军学习和训练多年的德官们,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布吕歇尔在拿下不伦瑞克之后,虽然带兵继续南下,不过德军第一师两个团也随即进驻不伦瑞克地区。当然这两个团其实并不满编,实际比较有战斗力的,每个团只有一个营。不过,第一师的这两个团很快就靠着吸收当地兵源,扩充到了大约两千多人到三千多人的兵力。虽然大多数的士兵都没有经过太多的训练,不过至少他们在武器上都是得到了德军最优的武器。而且战斗意志比较旺盛。

尤利乌斯在察觉卡尔一世的动向之后,明白要维持莱比锡的易北河防线,就不能让普鲁士人从北部易北河渡河而下,总司令布吕歇尔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即一封电报拍到了不伦瑞克,命令那里的第一师52团和55团立即前出,占据普鲁士的马格德堡和斯滕代尔等地。帮助德军作战的还有人民卫队的力量。

战争爆发之后,普鲁士人虽然有意增强边境的防御,不过核心重点还是集结主力,随卡尔一世出征,解救萨克森的危机。毕竟当时德意志各诸侯都在皮尔尼茨,如果德军进展太快,攻破了德累斯顿和皮尔尼茨,那诸侯们显然就危险了。所以卡尔一世带兵南下萨克森也是不得不做出的抉择。如果让卡尔一世选择,他会直接出兵不伦瑞克,从中将南北的叛军截断。

德军52团和55团随即发起了进攻,驻守的普军首次与德军进行了野战。普军在马格德堡拥有四个步兵团,多过德军两个,不过齐整度上不如德军。德军发动的攻势十分突然,普军虽然在此之前,打造了堑壕等防御工事,不过德军和人民卫队的战士们,像是潮水一般无孔不入,从多个方向发动进攻,而且几乎可以说是不计损失,在普军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德军使用大量的自动武器压制住了普军,并且趁夜发动突袭,顺利地吃掉了普军的一个团,随后配合当地起义的农民,将马格德堡团团包围。普军紧急回援,但是再马格德堡城外被德军55团打了一个伏击战,损失惨重,几乎被全歼。

在第一师把炮兵团拉到马格德堡之前,马格德堡就选择了向德军投降,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接到来自卡尔一世的消息,德军截断了当地的通讯,使得守卫的普鲁士人并不知道,他们也许再坚持三四天的时间,就能得到卡尔一世带领的普军主力的支援。

从这场战斗中,德军的一些特点也展露出来了。首先是打法上异常凶悍,这其实在之前也有表现。德军作战基本上不等对手划下道来,就一味地猛冲猛打,而且是特别愣头青的打法。普军的防御其实并不是不好,但是德军居然直接冲击普军防御最坚硬的地方。第二点在于德军拥有数量比较大的自动火力,这也使得他们在发动进攻的时候,很好地压制住了普军,使得冲锋的部队能够直接攻入战壕之中。而只要一点突破了,普军几乎就被全面突破。

缺点也是明确的,那就是德军士兵的作战素质还是比较差的,他们依靠着比较强的火力,以及强大的士气和精神,能够打出士气如虹的战斗,但是其实还是遭受到了一些损失,并且布吕歇尔在之后发现,德军战场上的弹药消耗是很大的。不少士兵在战场上操纵着武器一会儿就把子弹打空了,很多子弹都是在紧张之下一气儿射出的,根本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照这样下去,恐怕德军连一个月都撑不住,弹药就消耗干净了。

当然不管怎样,德军还是成功在卡尔一世抵达前,基本肃清了易北河的西岸,并且炸毁了河道上的大桥,再次让卡尔一世面临了无桥可过的尴尬局面。

576莱比锡战役(六)

一向顽强和善战的普鲁士人被嘲笑了,虽然战役打了没有多久,普鲁士一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仅仅是驻守马格德堡的普军四个步兵团被德军吃掉,卡尔一世所率的普军主力并未遭到太大创伤。(小说阅读最佳体验尽在【】)但是,普鲁士人多次尝试,多次失败,而且灰头土脸,被全欧洲的人都看在眼里了。尤其是处于同一阵线的奥地利人,虽然近年来已经跟普鲁士缓和,可看到普鲁士吃瘪,奥地利人也有些幸灾乐祸。

甚至利奥波德二世作为奥地利皇帝,还专门拍了一封电报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说既然普军无法突破易北河防线,那么就等他们奥军抵达之后,为普军创造过河条件吧。

这样带有嘲讽和戏谑的一封电报,直接点燃了情绪化的腓特烈威廉二世,这位国王直接派特使前往卡尔一世的帐中,告诉他,必须在奥军抵达莱比锡战场之前渡河成功,不然这位陆军元帅就自己看着办吧,普鲁士丢不起这个人。

卡尔一世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他并不是喜欢硬拼的人,但是牵扯到普鲁士的荣誉问题,他也不能耗时间去找寻最佳的解决办法了。于是,卡尔一世在易北河长达80多公里的河段上,分三处,进行强渡。

在马格德堡一带,由于德军行动比较仓促,虽然破坏了河上所有的桥梁,但是并没有来得及破坏对岸一些渡口和船只,而在萨克森境内,卡尔一世命人挖沟渠,在远离德军炮火的地方造船,也卓有成效。

11月1日上午8时,普军在三个地点同时发起渡河作战。渡河地点分别是马德格堡以南的a地点。德绍以北的b地点和托尔高以北的地点。

事前德军虽然掌握了一定普军的动向,但是普军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也带给了兵力并不充足的德军极大的麻烦。

首先是a战场。由于德军更多忙于肃清西岸的普军,而马格德堡周遭有比较多的易北河支流。卡尔一世在抵达后,尽心收拢了一批大小船只,虽然数量并不会太多,但已经足够用于渡河的作战了。

德军也知道防备普军准备渡河工具已经是不可能,所以严阵以待,德军和人民卫队开始在河岸打造多重的防御工事,并且设置炮兵阵地,可以使炮兵在遇到敌情之后。迅速进入阵地,并准备发射。

普军并没有将所有的渡船集结起来,而是分不同的集群,也在a战场不同的位置发起渡河。这样的好处也十分明显,将德军的防御火力分散,而德军总会出现火力较为稀薄的区域,就自然增大了渡河的成功率。

a战场德军拥有一百余门火炮,其中一半以上是105毫米的榴弹炮,威力还是相当可靠的。当普军发动过河攻势的时候,德军炮兵开始向河面上发射大量破片杀伤的榴霰弹。炮弹凌空炸开,大量破片飞溅,即便是普军士兵伏在船上。也会被打得像筛子一样。

但普军在整个渡河战场上,分散了几十个百人不等的渡河集群,而德军在一开始设置的火炮阵地,为了追求杀伤和威力,都比较集中,所以尽管德军的火炮凶猛,但仍旧无法阻拦所有渡河的普军部队。

自然德军对河道的守护不仅仅是自己的炮兵,尽管这条河段德军仅仅经营了数日,但在河边他们也打造出了一些工事。不仅德军士兵,包括有武装的人民卫队。都驻防在工事之中。特别是德军还拥有一定数量的重机枪,当普军的船队接近时。重机枪嘶吼地开火,大片火舌打出,别说普军士兵的身体,就连木船的船壳也能够击碎。

普军也尝试在船上进行还击,可是德军依仗着工事掩体,还有火力压制,普军的还击不会有什么效果,更多是大片的小船被击毁,或者就算没有被完全摧毁,小船上的普军士兵的数量也不足了。

在德军两重的防御火力之下,普军伤亡是相当惨重的,新时代武器战争条件下,伤亡相比三十年前那场七年战争,已经是骤然提高了。疯狂的大炮和机枪成为极为有效的杀戮兵器,将战场真正的变成一个地狱。

当然,普军的分散渡河战术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大约有六分之一的普军士兵成功地登上了河岸,不过等待他们的仍旧是德军和人民卫队凶猛的火力,指挥防御作战的德军军官受过系统的大唐军事体系教育,留出了机动的部队,直接扑上去将登岸的普军消灭。刚刚登岸的普军缺乏重武器,而且也没有有效掩护,立时就被德军给消灭掉了。

a战场的战斗持续了大约一上午的时间,到午后基本停息,普军调动数千人发动的猛攻最终被打灭,而且让卡尔一世更加震惊的是,普军的伤亡极大,总共有1125人伤亡,比起他所带领的两万多普军部队似乎这个数字并不大,但实际上受限于渡河载具,这几乎是他派出第一批渡河士兵的全部,也就是说绞肉机一样的易北河防线,几乎带走了全部参与渡河作战的普军士兵的生命。

a战场的失败,也沉重打击了普军的作战斗志,德军恐怖的火力震慑住了普军,普军也从来没有想象过与这样火力程度的敌人作战。卡尔一世也非常清楚,德军利用数量优势的火炮和机枪,构成的火力网,如果普军没有足够的火力去抵消,那么只能靠人力去填。这场战斗中其实已经有二百多普军登岸成功了,可是由于缺乏火力支持和掩护,轻易地就被德军给消灭了。现在卡尔一世想要再度发动a战场的渡河作战,却又一次陷入了缺少渡河工具的窘境。德军毁坏了大部分渡河作战中的普军船只,卡尔一世再次只能望河兴叹。

除了a战场之外,另外两个战场也同样发生了比较激烈的战斗。

575莱比锡战役(七)

b战场是普军进攻的一个新方向,普军选择在罗斯劳附近的易北河支流集结渡船,并且冲击这一带德军防御比较空虚的防线。普军的动向一直是被德军掌握的,得益于德意志国革的群众发动能力,使得即便在普鲁士的境内,也有相当数量的国革党员,在秘密地为德军提供着各种情报。于是,普军尴尬地发现,当他们的部队抵达一个地方,对岸的德军就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工事修筑,明显普军的动向被他们掌握。

哪怕之后卡尔一世故布疑阵,之前先把部队屯驻在距离罗斯劳数十公里处的科斯维希,但普军集结渡船的行动却不可能逃过德军的眼线,没有船的普军是过不了河的,所以德军指挥官立即判定,普军的真正渡河方向是在罗斯劳而不是条件并不好的科斯维希。

这样一来,当普军在b战场过河的时候,即便德军之前在德绍一带没有太多防御,但仍旧是开来了一整个步兵团,进行防御。同样在此战场发动渡河作战的普军规模也不算大,大约在五千人左右。与a战场同样的作战节奏,德军步兵团的炮兵营使用榴弹炮猛轰对岸,b战场的河道宽度比较小,这也使得渡河的困难降低了一些,而且德军一岸以树林和平地为主,构筑防线的难度也增大了。

德军把炮兵营拆成了三个炮兵连,并且辅以其他部队的机炮连和火力排的火炮,轻重搭配,并且尽可能拓宽防御面。普军在b战场的渡河更加成功,由于易北河在这个河段弯曲迂回,这使得德军在己岸得到了突出部的优势,普军将自己的炮兵安置在了凸岸。使得德军的炮兵阵地和防御工事置于了自己的打击之下。德军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德军步兵团团长,决定主动出击。自己抢先渡河,拿掉普鲁士人的炮兵阵地。保证己方火力部队的安全。

于是一场渡河战,在b战场打成了防守一方必须以攻势才能解决己方困境的情况。当普军开始调动的时候,德军炮兵就开始隔着易北河开火,同时德军一个连的士兵乘船渡河。渡河后,德军开始抢占凸岸阵地,普军大约一个营的兵力与德军发生了交火。在德军优势火力之下,普军防守阵地的部队被打退。不过普军随后像是闻到了腥味的苍蝇,开始向凸岸机动。企图消灭夺取阵地的德军部队。

于是,在完全无险可守,甚至连条壕沟都没有的凸岸,德军跟普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德军集中自己的火炮,轰击企图占领凸岸的普军,普军随后不甘示弱,在自己一边也设置炮兵阵地,予以还击。当然这样的还击声音是非常微弱的,普军的几门火炮在刚开始发射之后。就被德军给点射敲掉,使得普军再次陷入了没有火力支援的境地。

冒着德军的炮火,普军不断集中兵力冲击德军在凸岸的部队。德军也在随后又加强了两个连过河,厮杀变得越来越白热化。

而与此同时,十分明智的普军将领选择在另外一个方向发动渡河攻势,以凸岸的战斗来牵扯住德军的注意力。普军迅速在凸岸东部的罗素河派出船队,进攻方向正是原本德军设置的防御阵地,而此时防御阵地上的炮兵正在卖力地支援凸岸的友军。

好在德军之前分拆了炮兵,此时至少还有一个炮兵连六门榴弹炮以及十多门迫击炮能够对普军的渡河部队进行打击,不过,虽然火力还算可观。但普军的渡河比较分散,打击也不是特别有效。好在防线之上还有德军的机枪工事。交叉火力仍足以给普军带来极大的伤害。

于是,b战场的情况变得格外焦灼和混乱。德军普军在多个地方进行交手,这样的战斗也异常考验一支军队的耐心和坚韧度。普军渡河部队在遭受了巨大损失之后,还是成功地登上了南岸,不过数量也相对有限,只有六百多名士兵,相当于两个营。

然而登岸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德军的工事让出了一段距离,留给普军登岸,而他们上岸之后,德军的密集火力就打过来,成片成片地将失去掩护的普军扫倒。有些普军士兵用船体进行卫护,但是很快德军的炮击就打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