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云定兴这条线索,杨元庆倒不着急了,红锈茶庄出事,齐王对死士必有调整,最好等这件事稳定下来再去调查,方可万无一失。(《)

从宇文府出来,时间还是上午,今天是祭扫祖父的日子,杨元庆便回客栈去找了他的随从,众人一同出城向邙山而去。

邙山位于洛阳以北的黄河南岸,属于崤山支脉,延绵三百余里,是洛阳的北方屏障,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同时这里也是道教圣地,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观以奉祀老子,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后来诗人张籍曾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由于邙山风水极佳,自古便有‘生在苏杭,死葬邙山’之说,加之它靠近古都洛阳,因此邙山又是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这里林木森森,苍翠如云,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顾‘邙山晚眺’又成为洛阳八景之一。

杨素的墓地早在他修建洛阳新都时便选定了,依山傍水,位于一处风水极佳的山弯内,一条小河从山弯内潺潺流过。

原来这里叫做龙吸水,这里一座低矮的山脊极像一条龙的脊背,探头在河中吸水,杨素的墓地就在龙颈的位置,但杨素怕犯忌,便利用职权将这里改名为锦鲤湾,但鲤有鱼龙之变,因此杨素虽然谨慎,还是让杨广心中不舒服,不过他没有说什么,勉强默许了杨素之墓葬在这里。

大半个时辰后,杨元庆带着手下来到了锦鲤湾,此时已过了中元,但天气还是很闷热,秋老虎发威,中午时分酷热难当,好在这里树荫浓密,在山间行走,偶然有一阵凉风吹来,令大家精神为之一振。(《7*

“大郎,墓地还有多远?”杨元庆见手下都有点无精打采,便回头笑问道。

杨大郎在九名铁影卫中年纪最大,年约三十岁,做事十分稳重,这块墓地就是他陪同老主人杨素前来选定,对这一带十分熟悉。

他一指前方开阔的林荫道,“顺着这条道一直向前,大约还有十里就到了。”

杨元庆见路旁有一座酒棚,位子颇多,有游人在里面休息吃饭,他便对众人道:“大家先休息一下,喝水吃饭,等会儿再走。”

众人早已饥渴难耐,杨元庆下了令,众人纷纷下马,牵马向酒棚走去,现在天气尚热,还不到游玩的时候,酒棚的生意并不太好,掌柜见来了这么多人,连忙亲自带着伙计出来招呼。

“掌柜,把你吃的东西全部搬出来,我们都包了。”

掌柜连忙命伙计去准备,杨元庆见一名伙计去搬酒坛子,连忙道:“酒就不要了,给大家上冰水。”

“公子是来扫墓的吧!”掌柜见杨元庆不要酒,便猜到了他的来意。

杨元庆点点头又问他:“最近扫墓人多吗?”。

“前两天是中元节,扫墓的人很多,不过今天一下子人就少了,早上就过去一批人,是给杨司徒扫墓,好像都是杨家族人。”

“你确定是杨家族人?”杨元庆有点奇怪,听杨巍说,杨府中人昨天就来祭过墓了,怎么今天又来?

“应该是,不过听口音不是京城人,或许是从老家赶来,大约有二十几人。”

杨元庆不想在墓地碰见杨府中人,不过弘农杨氏问题不大,彼此都不认识。圣堂

伙计端来了冰井水和一盘盘的胡饼,井水冰冷彻骨,喝得众人大呼过瘾,十几名手下风卷残云般地大吃起来。

这时,林荫道上来了一辆马车,左右跟着几名骑马随从,他们在酒棚边停下,随从看了一眼酒棚,便向车内禀报道:“老爷,还有空位。”

车帘挑开一条缝,露出一名老者的脸庞,他看了一眼酒棚,便摇摇头道:“人太多了,咱们再向前走走。”

杨元庆愣住了,那老者的眼睛和声音都异常熟悉,当马车刚启动,杨元庆忽然想起来了,连忙大声喊道:“高相国,是你吗?”。

马车停下,车帘拉开,露出一张神采奕奕的脸庞,果然是高颎,高颎也认出了杨元庆,不由呵呵笑了起来,“原来是小杨将军,当真是有缘,我们又见面了。”

一名随从连忙将高熲从马车里扶下来,高熲当年从贺若弼口中察觉到了一场政变要发生,他连夜逃回渤海原籍,也因此撇清了和仁寿宫事变的关系,去年杨广正式即位后,又重新将高熲召回朝中为官,官拜太常寺卿,负责天下礼乐,以高熲治国之大才,却负责礼乐,满朝文武都为之抱不平,认为是大才小用,高熲却不以为然,仍旧低调做官。

今天他也是来给杨素祭墓,正好遇见了杨元庆,令高熲心情非常高兴,杨素死后,高颎对杨家已经不太关心了,他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杨元庆这个从小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小神童,几个月前他去拜访裴矩,提到杨元庆,裴矩也是赞不绝口。

高熲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但精神依然很好,保养得也不错,步履矫健,头发也只有几根白丝,黑须飘飘,就像一个五十余岁的人,杨元庆还记得自己五岁时见到他,就像就是这个样子,已是十几年过去,他居然未显老相。

两人相对而坐,掌柜给他们上了一壶茶,高熲感慨道:“元庆,上一次见你,好像是开皇十九年,我们已近七年未见了,元庆,你马上要十八岁了吧!”

杨元庆点点头,端起茶壶给他杯子倒满,笑道:“高相,听说你又入仕了?”

高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苦笑道:“我本想平平静静终老,可他又想起我,我又能怎么样呢?不来吗?恐怕会羏f8畚业淖优荒茉僮黾改辏乙蚜形澹急冈谄呤晔闭酵耸恕!?br/

杨元庆笑了笑,“这主要是高相德高望重,门生遍布天下,天下各州各郡的太守县令,称高相为师者俨如过江之鲫,连我祖父也说,若没有高相当年举荐,他也不可能得高位,圣上要稳定朝纲,安抚天下郡县州官,当然需要把高相请出来。”

杨元庆对高熲的评价并不为过,历史上称高颎为六贤相之一,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得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

杨广杀高熲是他平生所犯下的最大一桩错误,以至于天下喊冤,尽失士人之心,高熲之死,俨如隋之鼎国栋梁轰然倒塌。

高熲摇摇头,叹息一声道:“虽蒙圣上重新启用,但才出仕两年,我便把圣上得罪了。”

“怎么会呢?”杨元庆惊讶地问。

高熲叹口气道:“圣上喜欢音乐文学,便下旨将从前的周、齐、陈、梁的乐家子弟都迁入京城,编为乐户,专门从事散乐器乐,以增加京城的繁华,我就劝谏圣上,大隋建朝已二十几年,从前的音乐早已废弃,这些乐人子弟都已各自有营生,现在一纸诏书,忽地命他们重拾旧业,又有几人能怀真本事,不过滥竽充数罢了,耗费国力、扰乱民生不说,还不伦不类,遗笑后人,结果圣上极为不悦,狠狠训斥了我一顿,说我再敢妄言,就定我重罪。”

杨元庆知道高熲是治国大匠,隋王朝的繁盛,一半都可以说是他的功劳,但高颎在权力斗争方面却并不擅长,如果他擅长,杨勇也不会那样惨败,高颎显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危险,他没有看透杨广召他重新入仕的真正目的。

但有些话杨元庆不能明说,他只能含蓄地提醒高颎,“高相既已年迈,不如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不要再留在朝中了。”

高颎是个极聪明之人,他一下听出杨元庆话中有话,便连忙问道:“你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杨元庆见周围无人,便低声道:“自古伴君如伴虎,虎有噬人心,三年方下手,我只劝高相一件事,如果长宁王有难,高相要立刻辞职,否则高相之命难保。”

长宁王就是前太子杨勇的长子杨俨,当年杨广杀了兄长杨勇和三个儿子,却留下了其他八个儿子,现在都已经渐渐长大,杨元庆估计杨广隐忍了近三年,皇位已坐稳,动手的时机就快到了,同时所有的太子旧人都会被诛杀,杨元庆对高熲颇为敬重,他不忍高熲也遭此不幸。

杨广手下人才济济,何需一个高熲,把他召进京为官,无非就是不想放过他,伺机除之。

高熲捋须沉吟道:“我看圣上也是雄才大略之人,虽然刚愎自用,不听谏言,但也不至于如此狠毒吧!”

杨元庆也不想多说什么了,到时候高熲自然会明白,他便拱拱手笑道:“先不说此事,我要去祭扫祖父,高相一同去吗?”。

高熲点点头,“我正是去拜祭你祖父,时辰已不早,我们走吧!”

众人纷纷收拾东西,翻身上马,陪同着高颎的马车,一同向杨素之墓而去。

杨元庆将三炷香供奉在祖父墓前,他跪倒在地,眼含热泪,向祖父之墓重重磕了三个头,哀思难抑,祖父临终时他未能守在身边,成了他终身之遗憾.

第十九章邙山遇故

第十九章邙山遇故,到网址

卷三一入京城深似海第二十章公主夜宴(上)【六月还债第三章】

更新时间:20127922:19:36本章字数:5233

第二十章公主夜宴(上)【六月还债第三章】

虞世基不等下朝便匆匆赶回自己府中,他并没有去齐王府,尽管在在中午时齐王两次派人来找他,但虞世基还是不愿去齐王府。(《7*

虞世基当然也听说昨晚丰都市出了意外,他本来打算去见齐王,可当他了解到具体情况后,他便改变了主意,不再去见齐王。

昨天虞世基告诉齐王可以反过来挑拨杨元庆和宇文述的关系,但具体方案的策划和实施,虞世基并没有参与。

当他听说齐王派去的一百多名死士被杀,他也暗暗心惊,一百多人被杀,绝对是一件大事,圣上那边却风平浪静,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这就很怪异了,而且圣上也没有因此召见齐王。

种种不合常理的表现,使虞世基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圣上极可能已经知道了底细,正因为重视,才不露声色。

齐王太愚蠢,竟然派他的秘密死士去做这件事,他为什么不派侍卫?派侍卫去,杨元庆就不敢下狠手,事情就不会严重,一百多名死士被杀,焉能不引起圣上的重视?

一种危机感悄然袭进虞世基的心头,他很清楚自己已经处在一潭泥沼的边缘,这个时候他必须要及时收回身,否则他就会陷进去,他的前途,他的身家性命都会因此完蛋。

虞世基的马车飞驰一般驶进了自家的府门,他的提前回来让妻子孙氏很惊讶,连忙迎出来道:“老爷,今天这么早回来?”

“夫人,立刻替我收拾行李,我要去洛口仓视察几天。”

虞世基很聪明,在下午时他便给自己找了一件事,离洛阳不远的巩县正在修筑洛口仓,这个洛口仓对京城的粮食供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前两天圣上催他有空去视察,今天正好趁机前往。

孙氏很快替他收拾好了物品,又让一名侍妾跟着他,这时,夏侯俨匆匆从外面回来,一脸兴奋。

他见虞世基要出去,不由一怔,“父亲,你要出去?”

虞世基点点头,对他们母子道:“假如齐王派人来找我,你们就说洛口仓出了事,我被圣上派去查看情况了,其他之事,你们都不知道。”

孙氏和夏侯俨都答应了,虞世基又想起一事,对夏侯俨道:“上次裴家的婚事,我后来又想了想,还是可以考虑,如果你没有意见,我就让你母亲去提亲,你看怎么样?”

“父亲,孩儿还不想成婚。”

虞世基顿时拉长脸道:“你年纪也不小了,别整天和那群纨绔子弟混在一起,也要替自己的前途考虑考虑,多认识一些世家子弟,看看人家是什么文采修养,那些才是将来做高官的人。”

“孩儿不想从文,想从武。”夏侯俨低声道。

“想从武你更差得远,你看看杨元庆,才十八岁,就已是一州总管,那是他一场场血战打出来,你不行,还是老老实实去读书,为父明年想办法给你安排一个县令,但你自己要争气,知道吗?”。

孙氏听说儿子有希望做县令,便连忙上前对儿子道:“记住你父亲的话,不要再和那群纨绔子弟混了,对你没好处。”

夏侯俨低下头,“是!孩儿明白了,明天有几个朋友邀请孩儿去狩猎,都是世家子弟,孩儿可以去吗?”。

“只要是世家子弟就没有问题,可以去!”

虞世基见天色已不早,便坐上了车,又从车窗探头道:“你的婚事等我回来再谈也可以,总之不能得罪裴家。”

他吩咐一声,马车驶出了大门,向城外驰去,夏侯俨望着父亲的车走远,他眉头一皱道:“母亲,我真的不想成亲。《”

“这件事等你父亲回来再说,我倒希望你尽快成亲,你已经十九岁,婚事不能再拖。”

孙氏也不再理儿子,转身走了,夏侯俨挠挠头,很是苦恼,其实他不是不想成亲,而是裴家那个女子,叫什么裴喜儿,据说长得平庸,也很无趣,他才不愿意娶一个无趣的女人。

裴府,裴幽身穿一袭新做的绿罗裙,头发梳得很整洁,脸上薄薄施了一层粉,眉眼也用细笔画过,额头贴了花钿,点了唇,打扮得格外俊俏,她步履匆匆地走过一座廊桥,快步来到敏秋和喜儿住的小院.

裴家虽然不像杨家那样过分讲究嫡庶等级,但嫡庶之间也有待遇上的区别,最典型的便是住处,嫡宽庶窄,对于未出嫁的女子也有规定,嫡女两人共楼,庶女五人共院.

因此裴敏秋便和裴喜儿共住一座二层小楼,两人都住在楼上,各有一间绣房。

此时天气炎热,两人都坐在小院里乘凉,和裴幽的仔细化妆不同,裴敏秋便和裴喜儿都是淡扫蛾眉,不施粉黛,裴敏秋坐在一架秋千上,穿一条淡紫色的条纹裙,手执碧罗扇,轻盈的身体随着秋千晃动,扇子摇动,袖口滑下,露出一段雪白似藕一样的玉臂,笑吟吟问:“喜儿,你说乐平公主怎么会想到请我们去她府中赴宴?”

裴喜儿懒洋洋地趴在一块洁净冰凉的ff8滑石上,她格外怕热,炎热的季节使她对一切都没有了兴趣,除了相亲。

她无精打采道:“我才不想去参加什么公主的夜宴,也不想知道她为什么请我们,今晚我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家里凉快,我就抱着这块石头一觉睡到天亮,谁也不准拉我。”

裴敏秋偷偷从旁边花枝上折下一段小树枝,捂嘴一笑,抛了过去,树枝正好落在裴喜儿的脖子上,裴敏秋慌慌张张喊道:“喜儿,快起来,你脖子上有条毛虫,从树上掉下来了。”

裴喜儿也感觉到脖子上有东西,吓得她尖叫一声,慌忙站起,拼命拍打拍自己脖子,一根寸许长的树枝从她脖子落下,她一怔,慢慢回头望去,裴敏秋早已捂着嘴笑得前仰后合。

“你这个死丫头,竟敢戏弄我!”

裴喜儿恨得扑了上去,裴敏秋从秋千上跳下,提着裙子向院门口飞奔逃去,笑声如银铃般地回荡在院子里。

她刚奔到门口,恰好裴幽从外面匆匆走进,两人险些撞在一起,裴幽推开她,摸了摸自己花了一个时辰才梳成的半月髻,好像有点松散了,她眉头一皱,埋怨道:“你们这两个死丫头,这么热的天,又叫又笑做什么?”

裴敏秋和裴喜儿同时看见裴幽,两人的眼睛都亮了,异口同声惊呼:“幽姐,新娘子也没有你俊俏啊!”

两人对望一眼,皆忍不住‘嗤!’的笑了起来,扭过头去,捂嘴偷笑,她们昨晚讨论裴幽是素面朝天去参加宴会,还是化妆得跟新娘子一样去。

裴幽脸一沉,不高兴道:“去参加公主的宴会,总是要化妆一下,庄重一点,这是礼貌,哪像你们两个野丫头,就这么大大咧咧去了,对主人也不礼貌。”

裴敏秋悄悄吐了一下舌头,上前拉着裴幽的胳臂撒娇道:“这么热的天,我们可不想化妆,幽姐出面就可以了,我们就跟在后面,你就说两个小妹年纪尚幼,不懂规矩。”

裴幽拿她没办法,只得无奈道:“那就走吧!估计公主的马车已经来了。”

她们一起向府外走去,裴喜儿走在后面,却趁裴幽和敏秋不注意,偷偷在脸上涂了一点粉。

黄昏时分,杨元庆也骑马来到了太子府,今晚杨昭请他赴宴,他刚到府门前,却见杨昭的几辆马车停在府门前,似乎要出门。

一名年轻的侍卫军官连忙奔上来拱手道:“杨将军,殿下说,今晚府宴改在乐平公主府,是公主殿下要求,请将军稍候,太子殿下马上就出来。”

杨元庆见这么侍卫军官身材魁梧,仪表不凡,年纪似乎比自己还小一点,他竟从未见过,便笑问:“请问这位将军尊姓大名,我好像从未见过你?”

侍卫军官躬身道:“在下是太子身边的千牛备身,姓柴名绍,去年才进宫为侍卫。”

杨元庆又看了他一眼,原来他就是李渊的女婿柴绍,现在是太子侍卫。

“元庆!”

杨昭在几名侍卫扶持下从走了出来,后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