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起身,杨思恩叹道:“我们千盼万盼,就盼大将军赶紧来,莫被宇文策那贼子抢先,大将军终于来了!”

杨元庆点点头,“我知道,随我进大帐再谈。”

他带着众人向大营走去,杨元庆又拍拍马绍的肩膀笑道:“好像比从前胖了一圈。”

马绍挠挠头笑道:“娶了娘子,自然就胖了。”

杨元庆点点头,又问:“胖鱼呢?这小子怎么不来见我?”

杨思恩笑道:“他现在是丰州总管府录事参军,鱼大帅特别喜欢他,认他为侄子,还提拔了他。”

“录事参军不是张庭吗?”

“张庭任司马,杜如晦任长史,皇甫诩调为屯田使,反正调来调去都是这帮老兄弟,鱼帅基本上没有提拔新人。”

几人一边说,便来到了中军大帐,其余士兵在别帐休息,杨思恩和马绍进了大帐,坐了下来,杨元庆这才问道:“说说宇文策,他到了吗?”

杨思恩点点头,“他在五天前抵达了九原县,听说和鱼帅是在灵武郡交接的兵权,上任第一件事,便撤换了九原县督军裴行俨和四名鹰扬郎将。圣堂”

“等一等!”

杨元庆止住了他,“怎么丰州也有督军?”

杨思恩连忙解释道:“这是鱼帅的改制,丰州军三万人,设立了六个督军,每人管辖五个军府,我、马绍、裴行俨、赵武、贺六甲、杨宗正,都是老弟兄。”

杨元庆点点头,赵武、贺六甲、杨宗正都是他的铁卫,也就是六郎、七郎和八郎,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名字。

“你的意思是说,宇文策已经控制了五千军队?”

杨思恩叹了口气,“这个宇文策带了几十名随从赴任,上任第二天,便把裴行俨免职了,还杀了一名裴行俨的手下校尉,非常狠毒,昨天我收到他军令,他命令我和所有督军都去九原县述职,估计是准备全部清洗。”

杨元庆重重哼了一声,又问:“那裴行俨呢?”

“他在乌海城,我让他去乌海城暂时做镇将。”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回头对马绍道:“你先回大利城,封锁我回来的消息,我晚上再入大利城。”

马绍答应一声,转身便出去了,杨元庆想起一事,又问杨思恩,“我的家人可到了吗?”

杨思恩精神一振,连忙笑道:“都在大利城,而且我还要恭喜大将军!”

杨元庆微微一怔,他心念一转,忽然反应过来,便大喜问道:“可是我侍妾阿莲生了?”

杨思恩笑道:“恭喜大将军再得贵子。”

杨元庆喜出望外,算时间阿莲应该是五月份生孩子,没想到竟生了一个男孩,他的第二个儿子诞生了。

。。。。。。。

入夜,杨元庆率三万大军借着夜色的掩护,进入了大利城,把军队安顿下来,他便立刻赶回了自己的府邸。(《》)

在大门口,他翻身下马,正好遇到闻讯出来查看情况的小妾绿茶,绿茶愣住了,他忽然转身向内宅跑去,“夫人,老爷回来了!老爷回来了!”

杨元庆摇头笑了笑,走进了府宅,裴敏秋带着一家人欢喜无限地迎了出来,没有什么能比在乱世中一家人平安重逢更令人欣喜,杨元庆和妻儿一一拥抱,众人都喜极而泣。

阿莲走在最后,她怀中抱着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杨元庆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次子抱进怀中,小婴儿睡得正香甜,长得粉雕玉琢,眉目清秀,倒像一个女孩儿。

裴敏秋也上前笑道:“这小家伙是在太原出身,整天安安静静,就喜欢睡觉。”

“老爷,给他起个名字吧!”阿莲笑道。

杨元庆在孩儿粉嫩的小脸上亲了一下,回头问裴敏秋,“我的玉匣呢?”

“我去取!”绿茶飞奔而去,片刻拿来一只白玉匣,裴敏秋将匣子打开,里面有一本小册子,这就是杨素给杨元庆的子嗣名册,名字都已经定好,女儿可以由杨元庆取名,但男孩必须按照册子上名字来。

裴敏秋其实知道,她还是要郑重地让丈夫选择,“夫君,第二个字是‘静’。”

这就是杨素写的十六字,前四个字便是‘宁静致远’,所以长子叫杨宁,那次子自然就是杨静,不分嫡庶,按序排列。

杨元庆笑了起来,“这个名字好,正好符合他的心性。”

他把孩子递给阿莲,“他就叫杨静,我希望他长大是个文采斐然的诗人。”

杨元庆和家人团聚一夜,次日一早,他便带领大军离开大利城,浩浩荡荡向九原县杀去。

。。。。。。。。

宇文策今年约五十余岁,身材瘦高,也是练武出身,参加过开皇初年平定尉迟迥的战争,立功受勋官为上大将军,在家族中他也颇为精明能干,但因为兄长宇文述光环太盛,把所有兄弟都掩盖在他的光环之下,使宇文述的几个兄弟都默默无闻。

宇文策在开皇年间当过几年剑州司马,因牵扯蜀王杨秀之案而被罢免,之后便一直没有出仕,这次他被任命为丰州总管,是宇文述策划已久之事,宇文家族一定要在边疆掌军权,为将来的宇文家族起事做准备。

这也是宇文述自己所梦想的职位,他能坐镇一方,无疑就是丰州的土皇帝。

宇文策是从涿郡出发,路程较短,加上他比杨元庆早出发三天,因此他比杨元庆早五天抵达丰州,一上任便开始夺取军权,他带了三十余随从,这些随从都是宇文述的心腹之亲卫,是宇文述特地为宇文策夺军权而准备。

宇文策已经夺取了九原县的五千军权,将督军裴行俨赶走,下一步,他就是夺取另外五名督军的军权,以及杀掉副总管杨思恩。

命令已经传出去,下面就是要等这些督军道他这里来述职,宇文策兴奋地等待着,他也考虑过,如果督军不来怎么办?那他就带兵上门,一个一个收拾。

房间里,宇文策背着手来回踱步,命令已经三天过去,但没有一个人到来,他心中开始有些忐忑不安了。

‘难道是裴行俨的事情传出去,让他们都生出警惕了吗?’

宇文策有些暗暗懊悔,他应该想到的,应该把裴行俨扣住,再封锁消息,自己放走裴行俨,有点失策了。

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急奔的脚步声,他的一名亲随紧张地喊道:“总管,城外来了数万军队。”

宇文策一愣,立刻问道:“是哪里的军队?”

“不清楚,从北面过来。”

宇文策看了一眼天色,天色已经昏黑,他眉头一皱,这个时候,难道是杨思恩来了吗?带兵前来,来者不善啊!他立刻出门向城墙而去,又问道:“城门关闭没有?”

“回禀总管,已经关闭了!”

宇文策骑马飞奔,片刻冲上城墙,城墙上数千士兵已经布防,宇文述向北方眺望,只见夜幕下,北方数万黑压压的士兵正列队向九原县城开来。

军队在县城北城外列成了方阵,一片片火把随即燃起,火光下大旗飘舞,黑色的猎鹰在红色大旗上展翅欲飞,这是丰州军的赤鹰战旗,和城头飘扬的大旗完全一样。

火光下,一名头戴金盔的大将催马缓缓上前,顿时城头一片惊呼声响起,士兵们都认出此人,正是他们的老总管杨元庆。

杨元庆沉声高喊:“弟兄们,我便是丰州总管杨元庆,奉圣上之命来讨伐宇文逆贼,把城门打开,放下兵器,你们依旧是我的兄弟!”

“胡说!”

宇文策指着杨元庆大喊:“你才是逆贼!”

他大声喝令道:“射箭!射死他!”

出乎他的意料,城头上安安静静,没有一名士兵听从他的命令,不少士兵还冷冷地盯着他,宇文述任命的几名鹰杨郎将都慌了神,抡起皮鞭猛抽士兵,大骂:“浑蛋,快射箭!”

杨元庆却张弓搭箭,弓弦响起,一支铁箭闪电般射至,只听一声惨叫,一名正举鞭抽打士兵的鹰杨郎将被射中头部,从女墙上翻坠下城。

城头顿时一片混乱,一名校尉大喊:“弟兄们,拿下此贼!”

几十名士兵一拥而上,将宇文策从马上揪下地,反捆起来,城门也缓缓打开了,校尉在城头上大喊:“总管,反贼已拿下,请速进城!”

杨元庆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己在丰州十几年打下的威信,并没有白费,在丰州这片土地上,宇文策怎么可能是自己的对手。

他一挥手,“进城!”

三万骑兵列队浩浩荡荡进城,城门内,数百名士兵将捆绑结实的宇文策和他几名心腹推了上来,跪在杨元庆面前,宇文策大喊:“我愿让位,请杨将军饶我一命!”

杨元庆弯下腰对他冷笑道:“我饶你,宇文述要杀我,我不饶你,宇文述还是要杀我,你说我饶不饶呢?”

杨元庆冷冷一摆手,“推下去,砍了!”

士兵们如狼似虎般将宇文策等人拖了下去,宇文策大声求饶,杨元庆脸上却阴冷如铁,须臾,几颗人头砍下,士兵们将血淋淋人头呈上,“禀报总管,已斩首!”

杨元庆点了点头,令道:“把人头放在木匣里,让宇文策的其他手下带去回去。”

他要让宇文述知道,甚至要让杨广知道,想谋他杨元庆者,必将付出惨烈的代价。

。。。。。。。。。。

—://。。

第十二章最后摊牌

更新时间:2012113017:30:58本章字数:4781

五原郡太守杨师道最终来晚了一步,没有能保住宇文策的性命,他的父亲杨雄和宇文述关系不错,两家是世交,从辈分上,杨师道还要叫宇文策一声二叔,但命运就是这么残酷,五天前,他置酒为宇文策接风,五天后,他却派人给宇文策收尸。

黑暗中,杨师道远远看见杨元庆那张冷酷的脸庞,他不由低低叹了口气,朝廷发生的事情他很清楚,杨元庆此番回来,无疑是要重夺总管之位,虽然没有公开造反,却是拥兵自立,这让他怎么面对,他又该何去何从?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对他施一礼道:“杨太守请先去总管军衙稍候,总管马上就来。”

杨师道点点头,调转马头,神情萧索地向总管军衙而去。

远处,杨元庆也注视着杨师道的背影,眼中充满了复杂的神情,他也需要和杨师道好好谈一谈。

军衙议事堂内,杨元庆背着手站在河套地图前,仿佛一棵笔直的松树,在他身后的座位上,杨师道双手握拳搁在额头,他则在沉思着什么,或者他是在做什么决定。

半晌,杨师道叹了口气,“杨将军,我很抱歉,我不可能效忠于你,让我背叛圣上,我做不到。

“说不定圣上是希望你留在五原郡。”杨元庆回过头,似笑非笑地注视着他。

杨师道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或许吧!他希望我留下来监视你,但杨将军,我不想这样做,那样我太累,而且早晚会死在你手上,就像宇文策一样,所以我只能选择离开。”

杨元庆默默点了点头,他能理解杨师道的难处杨师道如果留下,杨广给他施加的压力,他将难以承受,而且他也不愿背叛杨广。

坦率地说杨元庆确实希望杨师道能留下来,这是一个大才,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将五原郡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杨师道留下来的前提是效忠自己,如果他真做了杨广的监视者,迟早也会被他杨元庆杀掉这也是杨元庆不愿看到之事,如果不能两全,那么杨师道的离去,确实是最明智的抉择。

“好吧!你几时走?”

“我想明天就走。”

杨元庆点点头,“我派士兵送你离去。”

“多谢了!”

杨元庆慢慢转过身,注视着杨师道,缓缓道:“假如有一天,你想另找一条出路你来五原郡,太守的位子我依然给你留着,你可以随时来就任。”

杨师道能体会到杨元庆留他的诚意如果他不是皇族,他一定会留下来,为了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为了杨元庆待他之诚,他也要留下,只是。。。。有的时候他身不由己。

杨师道叹了口气,“你的话我记住了。”

杨师道端正地戴上太守乌笼纱帽,转身离开了议事堂,房间里只剩下杨元庆一人,显得格外的寂寥他依然负手凝视着地图,良久,他也低低叹息一声。

九原县城外尘土飞扬,黄尘遮天蔽日,强劲的秋风从西面的葛兰布沙漠吹来漫天风沙,整个天空都变得昏暗灰蒙蒙一片。

这是每年七月下旬到八月初,河套平原上的一道常见风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这时候,帷帽便不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一样戴上它,宽大的帽檐,四周覆上轻纱,可有效地抵御风沙对脸部的侵袭。

在九原县以西的驰道上,一队队骑兵在风沙中疾速行军,浩浩荡荡,足有数千人之多,这是从永丰县赶来的军队,不断有军官大声喝喊:“再加快速度,今天必须赶到九原县!”

在九原县北面的旷野里,数千顶大帐整齐排列,密密麻麻,延绵十几里,来自丰州各地的三万军队和杨元庆从幽州带来的三万军,一共六万大军,全部驻扎在这里,这是仁寿三年以来的第一次丰州军队大集中,也是杨元庆对自己控制军权的一次演练。

现在就差西面永丰县的五千驻兵未到,其余军队都到全了,永丰县的五千驻兵由督军贺六甲统帅,也就是从前铁卫中的杨七郎。

中军大帐内,近百人都神色紧张地等待着,尤其杨元庆神色严峻,已经快到黄昏时分了,贺六甲的军队还没有到来,此时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忧虑之色,今天是七月二十五日,也是最后的期限,天黑之前,如果贺六甲的军队还赶不到九原县,那么贺六甲必斩无疑,没有什么可以商量。

八郎杨宗正心急如焚,他霍地站起身道:“我去营门口等待他!”

“坐下!”杨元庆冷冷令道。

杨宗正不敢违令,只得又下来,这时,帐外一名士兵奔来报告:“禀报总管,永丰军队已到!”

大帐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片刻,贺六甲满头大汗奔来,身后跟着四名鹰扬郎将,五人进帐单膝跪下,贺六甲请罪道:“末将来迟,请总管严惩!”

“你没有来迟,但是你们两天前就该到了,这是为什么?”

“回禀总管,延安郡乱匪刘迦论的军队和奴贼白瑜娑的军队在灵武郡以东火并,有不少民众逃亡而来,卑职担心乱匪北上丰州,不敢擅离,得到消息乱匪南下延安郡后,卑职才敢动身。”

杨元庆点点头,“你来晚我可以不责怪你,但你应该先派人来禀报原因,而不是由你现在来解释。”

贺六甲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卑职知错。”

“下不为例,坐下吧!”

贺六甲带着他的手下找了位置坐下,杨元庆缓缓看了众人一眼,他所通知的人已经全部到齐。

“各位,我返回丰州已经有十天了,我和很多人都谈过话,我也说过,给大家时间考虑,今天借这个机会,我需要再重申一遍,我决定拥军自立,但我并不造反,也不会背叛大隋,除了军队调动和人事调动外,朝廷的命令和圣上的旨意我都会正常接受,我们依然是隋军,只是各位在效忠大隋的同时,也要效忠于我,也就是说,在我的命令和圣上的旨意面前,你们只能选择前者。”

停了一下,杨元庆发现五原郡长史崔君肃已经低下头,崔君肃是崔伯肃之弟,出任五原郡丞,他同时也是大隋的突厥副使。

杨元庆心中暗叹,他知道崔君素有点麻烦了,当时他就没有答应自己,说需要时间考虑,难道他不想留下吗?

杨元庆又继续道:“我不会勉强任何人,杨师道我已经礼送他出境,他依然是我杨元庆的私交好友,同样,在座诸位也是,如果不愿接受我的条件,选择离开,我会欢送,同时也会奉上一笔厚礼,让大家生活无忧,也算是相交一场,但是,如果过了今晚,依然有人模棱两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很抱歉,我杨元庆只能是翻脸不认人,宇文策就是他的下场,虽然话不好听,但我丑话要说在前面,好吧!想离去之人,现在可以离场了。”

大帐里安静下来,安静得使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之声,这时崔君素站起身拱手施一礼,“总管,我有一个问题,想单独问一问,这里不好说。”

杨元庆点点头,站起身向后帐走去,崔君素跟了进去,大帐里一片寂静,很多文官都向崔君素望去,崔君素的问题也就代表了他们的担忧。

后帐内,杨元庆和崔君素坐下,他苦笑一声道:“我接到兄长的信,让我全心辅佐你,这也是为了清河崔氏的利益,我本该听从兄长的建议,毫无条件地支持总管,但我毕竟是隋臣,我只有一个问题,想向总管确认。”

杨元庆道:“你尽管说!“

崔君素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假如有一天,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圣上落在你的手下,你会不会。。。。。”

后面几个字崔君素实在说不出口,杨元庆却笑了笑,“你是说,我会不会弑君,是吧!”

崔君素点点头,他就是这个意思,杨元庆缓缓摇头,“我若弑君,那天下士人,谁还会再效忠于我?”

崔君素站起身,深深行一礼,异常坚定道:“崔君素愿为使君效力!”

杨元庆大喜,崔君素肯留下替自己效力,那就解决了自己政务上的后顾之忧。

崔君素的重新归位,使杜如晦也松了口气,他和崔君素是同样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