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头上燃起了熊熊烈火。

秦琼眉头紧锁着问杨元庆。“总管,这样撤退能勾住突厥人吗?”

杨元庆笑了笑道:“你不了解大利城在突厥人心中的地位,这座城池就是一座他们心中的耻辱之碑,我很清楚咄吉此人,他骨子里极为高傲,别的突厥将领或许想去烧杀抢掠,但对于他,夷平大利城并拿到我的人头,要比烧杀抢掠重要的多。他一定会留下来夺取大利城。”

秦琼沉思片刻又道:“他可以用兵法,离开大利城去佯攻河口城,逼总管放弃大利城,去援助河口,然后他再回攻大利城便轻而易举,卑职认为他很可能会采取这样的策略。”

“你说得没错,所以我才要放弃外城。将他的主力勾在大利城,我想,凭大利外城的诱惑力,他一旦吞下这个饵,就很难再吐出来。”

杨元庆笑着拍了拍秦琼的肩膀。快步向中城走去,秦琼还是觉得有些不妥。又追上杨元庆问道:“如果突厥军控制住外城,再分一部分军去助攻河口,这种危险,总管想到了吗?”

杨元庆停住脚步,回头望着他,眼中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这正是我希望发生的事情。”

。。。。。。。

随着隋军放弃外城,突厥军在观察了一天后,在次日浓雾的掩护下占领了外城,始毕可汗并不急于进攻,而是令军队拆毁外城内的一切建筑,将外城夷为平地,又命令一半大军进驻外城,准备进攻中城,为了给杨元庆增加压力,尽快打通南下的道路,始毕可汗又令万夫长达曼率三万军前去支援进攻河口城的阿史那咄苾。

大利城的战役处于一种胶着状态,但整个丰州战局却在一个小小的村庄内被扭转了。

在大利城西南约一百五十里外,有一座叫做安原的城池,在五原郡的行政区划内,这里叫做安原县,下辖一万余户人家,城池不大,只能容纳两千余户居民,其余都是以村落形式分布在三条巨大的灌溉渠两边,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良田万顷,是五原县重要的产粮大县。

安原县四周除了广阔的良田外,便是一座座低缓起伏的丘陵,丘陵上分布着大片森林,小的有数百亩,大的数十顷,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绿松石镶嵌在河套平原这片辽阔而丰饶的土地上。

和其他县一样,安原县居民在一两个月前都陆续南撤去了灵武郡,安原县已是一座空城,一座座村庄也变得荒无人烟,到了夜里,这里变得死一般的沉寂。

但突厥大军的到来却打破了这种沉寂,始毕可汗命王叔阿史那昆吉率军三万摧毁丰州境内的城池、村庄以及农田,阿史那昆吉兵分十路,从东、中、西三路南下,横扫丰州各县,大军所过之处,城池坍塌、村庄焚毁、农田践踏,所有的农业文明都消失在草原军队的铁蹄之下。

但很快,异常情况发生了,在东路乌海县扫荡的两支突厥军先后被一支隋军骑兵歼灭,被斩杀六千余人,这个消息令阿史那昆吉恼怒万分,他发誓要将这支隋军全部杀死,以消他心头之恨。

安原县属于中路突厥军扫荡的范围,三支突厥军需要从北向南,再从南向北,连续进行五次扫荡,将六十里范围内全部村庄和城池都摧毁。

清晨,大雾笼罩着原野,乳白色雾气仿佛从天下飘落的幔纱,使天地间变得茫茫一片,远处的森林、村庄和河渠都幔纱遮盖了,只有走到百步内,才会发现一条灌溉渠,再走近,又会在灌溉渠边发现一片突厥人的大营,穹帐不多,只有百余顶,一群群战马被拴在营帐边,从战马的数量便可以推断出这支突厥军的数量,只有一千人,比正常的十支突厥军都要少得多。

几名隋军骑兵斥候出现在营地不远处,他们观察了片刻后,便向南方疾奔而去。

他们向南方约奔出二十里,直接奔进一片占地数顷森林内,森林内隐藏着一支隋军,约五千人,正是李靖率领的五千骑兵。

李靖接到杨元庆的任务是消灭丰州境内的小股突厥军,阿史那昆吉的十支扫荡军便是他们猎杀的对象,李靖已经连续猎杀了两支突厥军,共六千人,都是以偷袭方式完成,但他下手却极其狠辣,将所有突厥全部斩尽杀绝,绝不留下一人,连战俘也不要。

一名斥候骑马至一顶小帐前,翻身下马,一名士兵立刻进帐禀报,片刻出来对斥候道:“司马命你进去!”

大营内,李靖正站在一座沙盘前查看四周地形,这种沙盘是完全参造丰州的真实地形做成,河渠、城池、村庄、桥梁、丘陵、森林,一应俱全,可以很直观了解周围的情况,李靖打仗尤其注重天时和地利,擅于出奇兵取胜。

他将一面小红旗插上一片森林,这里就是他驻兵处,这时斥候队正走进了营帐,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司马!”

李靖点点头笑问:“可有收获?”

“回禀司马,沿汉三渠一直向北二十里,我们发现了一座突厥军营,约百顶大帐,而战马只有千匹。”

李靖眉头一皱,只有千匹战马,突厥人会有一人双马,但绝不会有两人一马,而百顶大帐,也不可能只有五百人,从这一点便可推断出,突厥军有千人左右。

但为什么只有千人,而不是正常的三千人?他的目光又关注在沙盘上,汉三渠离这里约四里,他顺着渠一直向北走,走到二十里处,问斥候道:“是这里吗?”

斥候看了看,点头道:“是这里!”

李靖将一面小白旗插上,又向突厥驻军地四周看了看,这里离渠桥颇远,最近的桥也在二十里外,他的目光又落在驻地西面,这时他意外地发现,突厥驻地面五里外竟然分布着两片森林,一南一北,和突厥军驻地呈三角鼎立,两片森林中间是一条丘陵间的沟渠,叫徐家沟,宽两里,长七八里,分布一座村庄,一条小河从村庄中流过。

李靖看了看这两片森林,又看了看突厥军驻地,他不由倒吸口冷气,这里就是一处典型的三角杀,如果两片森林内有伏兵,他向东无法逃走,无论南北都会被突厥军截杀。

李靖立刻明白了,这一千突厥军其实是一个诱饵,两片森林内应该伏下重兵,自己一连歼灭两支突厥军已经对他们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们不惜代价要除掉自己。

李靖沉思片刻,便指着两片森林对斥候道:“你速带弟兄去探查这两片森林,看看是否有伏兵,如果有,有多少?”

其实李靖已经可以猜得出,如果真有伏兵,那应该不会低于两万人,可问题是,他只有五千人,他如何才能全歼对方?

。。。。。。。。。。

【各位书友,推荐票不用可惜了,投给老高吧!】

—://。。

卷三一入京城深似海第三十九章李靖奇谋

更新时间:2012113017:31:54本章字数:5308

第三十九章李靖奇谋

森林内确实隐藏着大量突厥骑兵,两边各藏有一万余人,为首主将正是阿史那昆吉,连续两支突厥军被隋军歼灭使阿史那昆吉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过突厥哨兵十余天的寻找,他们终于找到了这支隋军的踪迹,他们正逐渐向安原县方向靠拢,为了彻底消灭这支隋军,阿史那昆吉便想到了引鱼上钩的办法,用一千突厥骑兵为诱饵,诱因隋军上当。

他们埋伏此处已经三天,突厥哨兵终于发现隋军斥候,也就是说隋军也应该发现了这支千人的诱饵,阿史那昆吉心中开始激动起来,耐心地等待着隋军的上钩。

夜色清明,一轮明月在薄薄的云层中穿行,将银色的清辉洒满了河套平原,在安原县东南约十五里外徐家沟内,一条宽不足一丈的小河缓缓流着,水波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小河长约十里,最后向东流入数里外的汉三渠中。

这条水渠实际上徐家沟几个村的村民挖掘的一条灌溉支渠,同时也给村民们提供饮用水,宽只有七尺,从地势较高的汉四渠流向地势稍低的汉三渠。

徐家沟内的几个村落已全部摧毁,没一个人,偶然有几只鹿从森林内出来饮水,警惕地东张西望,小河两边长满了灌木,茂盛得几乎将整个小河遮蔽,不时会有一条蛇从灌木中爬出,游进河水中。

但就在灌木丛中却隐藏着两名隋军斥候,他们从下午便藏在此处,一直耐心地等待着机会。

这时,几只在饮水的鹿似乎发现了什么,它们警惕地抬起头,忽然惊慌地逃走了,山坡上隐隐传来了说话的声音,随即下来了一队突厥士兵,约三百余人,两个人抬一根棍子,棍子上挂满了盛水的皮囊,突厥士兵来取水不是为了做饭,也不是给士兵饮用,每个士兵都有自己的皮囊,他们来取水一般只有一个目的:饮马。

战马隐藏在森林内,为了防止暴露,不可能牵出来饮水,只能派人来取水,李靖已经摸到了突厥军取水的规律,早中晚各出来一次,利用水源来对付突厥军,这是隋军不止一次使用过的奇谋,开皇二十年,长孙晟便是利用水源投毒的方式,使大量西突厥士兵和战马中毒,西突厥军由此大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