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4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卑职建议先派使臣去高丽问罪,让高丽王给我们一个交代,这件事暂时不可操之过急”

裴矩也明白杨元庆的意思,他也接口道:“殿下,苏相国所言极是,我们刚灭掉窦建德,国力困乏,若再开高丽之战,恐怕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实力,如果被拖在高丽,就会给唐朝一个进攻的机会,殿下,不可不慎啊”

不仅裴矩,十几名重臣也纷纷反对对高丽开战,杨广三征高丽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大臣们记忆犹,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同意再重蹈覆辙,议事堂内没有一个赞成之声,甚至连中立者都没有,这让杨元庆庆颇为无奈

事实上他造海船,命罗士信对高开道攻而不克,就是引出高丽之战,虽然军队是被他掌控,但毕竟这是一个王朝的征战,必须要得到朝廷支持,他不可能一脚把朝廷踢开,自顾自地开战,那样只会使他失尽人心,最后朝廷分崩离析

杨元庆见众人一致反对,连苏威这根老油条都跳出来第一个反对,他只得克制住心中的恼火,点了点头,“好先派使臣去高句丽问罪,让高丽王给我们一个说法”

杨元庆怒气冲冲回到自己官房,他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茶,这时,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恼火,狠狠将茶杯摔在地上,‘砰’一声脆响,茶杯被摔得粉碎,杨元庆背着手走到窗前,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裴青松正好进来送几份文书,见楚王发怒,他顿时吓得不敢说话了,他入职到现在,还从来没有见过楚王发这么大的脾气

这时,另一名记室参军萧琎也闻讯进来,两人对望一眼,立刻招手把负责煎茶的茶童叫进来,几人把地上的碎片清理干净

几人又轻手轻脚走出房间,将门关上,这时却迎面见纳言杨师道走了进来,裴青松连忙‘嘘’一声,指了指里屋,低声道:“在大发雷霆”

杨师道笑着点点头,“我去劝劝他”

他推门走进了房间,见杨元庆依然负手站在窗前,他微微一笑,“还在为大家的反对生气?”

“我不是生气,我是失望,堂堂的天朝隋臣,竟被一个小小的高丽吓成这样,这让人情何以堪?”杨元庆声音低沉道

“我想这中间可能有一点误会”

杨师道依旧笑眯眯道:“可能是大家误解你的意思”

“什么误会?”杨元庆转过身来,注视着杨师道

“误会就是大家都以为你要发动类似大业七年一样的高丽之战,倾国之力,举国之兵,百万民夫运送粮食军资,如果是那样,唐朝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太原”

杨元庆摇摇头,“怎么可能?”

“所以你没有给大家讲清楚,我是事后才反应过来,连辽东都没有拿下,还打什么高丽?”

杨元庆这才意识到是自己没有说清楚,他摇摇头,苦笑了一声,“是我的问题,怪我没有说清楚”

他一摆手,“坐下”

两人都坐下,这时茶童端进来两杯茶,放在桌上,退了下去,杨元庆这才缓缓说:“打高丽,我确实有这个想法,这次刺杀案,正好是一个契机,不过我并不是像大业七年那种打法,坦率地说,我是为了粮食,如果我能击败高丽军队,逼他们来求和,那至少我能勒索到三十万石粮食,这对恢复河北民生将大有助益,至于灭掉高丽的战役,只能放在以后考虑,现在确实不是时候”

杨师道笑道:“你如果早这样说,大家也不会反应这样激烈了,这是你的问题,你不能怪大家不给你面子,连我都误会了”

杨元庆无可奈何,只得一摆手;“算了,这件事再说现在说说你的事”

“我的事,我的什么事?”杨师道不解问

杨元庆沉吟一下道:“这次紫微阁调整,我打算让你入阁为相”

【向大家求推荐票】)

—://。。

卷十六铁马踏雪取河北第十章裴矩辞相

更新时间:2012121721:19:56本章字数:5005

傍晚,裴矩乘马车回到了裴府,马车缓缓停下,裴矩从车内下来,见旁边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便问:“那是谁的马车?”

门房连忙禀报,“启禀老爷,那是长公子的马车”

长公子就是裴矩的长子裴文靖,半个月前裴矩写信给他,让他回京,没想到他居然回来了,裴矩一阵惊喜,“他几时回来的?”

“一个时辰前刚到”

裴矩走上台阶,次子裴文意迎了出来,施礼道:“父亲”

自从上次和儿媳王氏在楚王府吵架后,裴矩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和儿子的矛盾,虽然次子从不说,但他心中肯定也不满,自己让他碌碌无为几十年,裴矩心中也有些歉疚,便做出决定,让次子接替老三文举的空位,掌管裴家财权

裴矩点点头,“是你大哥回来了?”

“大哥回来了,正和大家说话”

“嗯你让他到我书房来一趟,还有长孙也一起来”

裴矩吩咐一声,便直接去了自己的书房,刚进书房坐下,门外便传来敲门声,“父亲,是我”是长子裴文靖的声音

“进来”

门开了,裴文靖和儿子,也就是裴家长孙裴晋走了进来,裴文靖见父亲老态龙钟,心中一酸,上前跪下,“孩儿在外多年,不能照顾父亲,是孩儿不孝”

裴矩虽然很厉害,当了十几年相国,但他几个儿子却不行,长子文靖还是因为他的福荫,才得到一任太守之职,次子文意和三子文举都只是短暂入仕,官职却做不长

不过孙辈却不错,长孙裴晋已经做到大理寺少卿,次孙裴著现任西河郡司马,裴蕴的孙子裴曜出任楼烦郡长史裴青松也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记室参军,使裴矩看到了希望,几个孙子中必然有人会成大器

裴矩温和地点了点头,“起来坐下说话”

裴文靖已五十余岁,两鬓斑白,他在父亲面前却依然是孩子在靠近父亲身边,他坐了下来

“父亲把孩儿叫回来,有什么事情吗?”

裴矩微微笑道:“你不要着急,我们慢慢说”

“是孩儿太性急了”

裴文靖歉然地笑了笑,又让儿子站在着自己身后裴晋今年也三十出头了,早在大业初年,他便被誉为年轻一代朝官的佼佼者,那时他才二十岁,便担任了介休县县令,杨广也赞扬他,使裴家可延续相位

当然,裴晋也有弱点那就是比较骄傲这和他显赫的家世,以及他本人少年得志,仕途又一帆风顺有关

裴晋话不多,给祖父行一礼,便站在父亲身后,裴矩看了一眼孙子这才笑眯眯道:“先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我已决定告老还乡了”

他说得很轻松裴文靖却吓了一大跳,隋才建立不到一年各种利益关系都没有理清楚,正是各大世家在朝中奠定基础的时候,裴矩却要退仕,这对裴家会产生极为不利影响

裴文靖急道:“父亲请三思”

裴矩摆摆手,“这个没有什么可以再思了,我去年就决定退仕,已经说了几个月,不想再拖了,明天一早,我会向楚王递交辞呈,乞讨骸骨还乡”

裴文靖神情凝重,他没有想到父亲竟然会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而且甚至没有和自己商量一下,这让他十分沮丧

裴矩又看了一眼裴晋,这件事自己给他说过,他居然没有告诉父亲,年纪轻轻,就有这么深的城府么?

裴文靖还是忍不住,想再劝劝父亲,“父亲身体不好,孩儿理解,孩儿也希望父亲能早点休息,只是现在是关键时候,如果这个时候父亲退仕,极可能就会影响到裴家在朝中的地位,从长远看,对裴家可能不利”

“从长远看?”

裴矩冷笑一声,“仁寿四年,我便意识到杨元庆必成大器,我便在他身上押下重注,你们谁有我这样长远的眼光?”

裴文靖语塞,只得低下头道:“既然父亲已决定,孩儿也没有话说”

裴矩看了他一眼,“不仅是我要退仕,我也希望你找个借口辞职”

“什么”

裴文靖的眼睛一下瞪大了,“父亲,为什么?”

裴矩闭上眼睛,“晋儿,你来说说为什么?”

裴文靖回头向儿子望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从来都不对我说?”

裴晋和祖父谈过,他知道这里面的原因,便咬一下嘴唇,跪下来对裴文靖,“父亲大人,祖父是认为我们裴家在隋势力太大,已经功高震主了,我们必须要知进退,否则楚王妃和世子地位难保”

裴矩叹了口气,“我为尚书尚书左仆射兼礼部尚书,紫微阁中排名第一,裴世清为鸿胪寺卿、晋儿为大理寺少卿、裴曜为楼烦郡长史,裴著任西河郡司马,裴青松也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记室参军,前两天裴明又出任隋军仓曹判官,再加上你为河东郡长史,还有裴氏门生二十几人为官,你不觉得我们裴家在隋朝占的职位太多了吗?”

裴文靖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来话来,裴矩又缓缓道:“我不妨再告诉你一件事,王肃被贬,王绪也要罢相了,下一个就轮到我们裴家,如果我还不知趣,还要赖在相位不走的话,那么江南沈氏就会出任尚书,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裴文靖虽然比较平庸,但他毕竟也在官场上混了二十几年,父亲他听懂了,他低下头,“孩儿明白了,愿听父亲安排”

裴矩听他虽然口中答应,但心里却不甘,又笑了笑,语重心长对他道:“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今年应该是五十二岁了,你从二十六岁如仕,到现在已经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你始终未能进入朝廷中枢,你找过自己的原因吗?”

“是因为孩儿能力平庸,没有什么政绩,但孩儿为官清廉,也没有为父亲丢脸,没有为裴家抹黑”裴文靖有些激动道

裴矩心中暗暗叹息一声,长子的反应确实比较迟钝,自己已经这样暗示他了,他还是不明白,非要自己说透不可

“文靖,难道你认为你的前途还要过自己的儿子?”

裴矩语气也渐渐严厉起来,“如果你不肯辞职,那你的儿子就必须辞职”

裴文靖浑身一震,他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儿子,他这才明白父亲的意思,终于低下了头,“好孩儿愿辞职回家”

裴矩拍了拍他肩膀,安抚他道:“我堂堂首相,都不留恋这个位子,你一个小小郡长史,又有什么可惜,要为家族长远利益考虑,把机会留给孩子们,将来楚王妃为皇后,将来世子为太子,我们裴家依然是天下第一世家”

“孩儿明白了,为了家族的利益,孩儿愿意放弃这个长史之位”

次日一早,裴矩以年老体衰为由,正式向楚王杨元庆提出了退仕,告老还乡,这个消息震惊了满朝文武

裴矩作为十几年的老相国,作为紫微阁五相之首,作为楚王妃的祖父,为河东第一大家族的家主,作为朝廷第一大势力裴党的首领,竟然提出退仕,这让无数人难以理解

‘臣曾囚于突厥,精血衰败,每到夜间,总觉难以自继,恐不久于人世,臣恳乞骸骨,回乡调养,安度残年.’

裴矩的辞职报告令人心酸,让人同情理解,但几乎是同一天,裴矩长子裴文靖的辞职申请也提交了,请求辞去河东郡长史之职,他的理由是长年在外为官,数十年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一年,有失人子之孝,他要照顾父亲

裴氏父子的同时辞职,让一些聪明人开始意识到了什么,这里面必然藏有什么蹊跷

官房内,杨元庆慢慢翻看着裴氏父子的辞职书,裴矩的退仕在他的意料之中,但裴文靖的辞职却是他没有想到,他不得不佩服的裴矩的老谋深算

裴文靖的能力一般,他的辞职对裴氏家族的影响无足轻重,但裴矩的诚意姿态却摆出来了,裴家一下子辞职两个,给足了你杨元庆的面子,那你杨元庆是不是也该表示一点什么?

“裴相国这一走,隋失去了支柱,我有一种摇摇晃晃,大厦将倾的感觉”杨元庆叹了口气,虽然裴矩退仕是他所希望,但一个老臣离去,也会有负面影响

裴矩坐在杨元庆对面,笑眯眯道:“去了旧臣,便会有臣到来,老臣年老体弱,实在没有精力处理政务,以前只有河东一地还稍好,现在拿下河北,大量的政务压得我喘不过气,这样也耽误了很多重大决策,所以老臣退位,给年富力强的人让位,这是大势所趋”

“裴相国高风亮节,不愧是隋第一臣,裴家做出的牺牲,我也理解,我会给予裴家补偿”

裴矩眼中闪过一丝少见的亮色,他心中暗赞,杨元庆果然有帝王之心了,居然明白了自己让儿子辞职的真正目的,很好,他会拭目以待

下午,杨元庆颁布了两条任命状,任命纳言杨师道入紫微阁,成为五相之一,第二条任命状便是将鸿胪寺卿裴世清升为礼部尚书,这就是裴矩命儿子裴文靖辞职的真正目的

【求推荐票】)

—://。。

卷十六铁马踏雪取河北第十一章瀚海奇兵

更新时间:201212189:16:48本章字数:4697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继业二年三月,一支由五千骑兵组成的隋军正在茫茫的沙海边缘向西南方向行军,这是由隋朝大将苏定方率领的敦煌骑兵,他们的目标是千里外的鄯善城

大业五年,隋朝在击败吐谷浑后,占领了数千里的土地,遂建立了河源、西海、且末、鄯善等四郡,并派军队和官吏前去驻守

大业九年,元家率先造反,但很快被镇压下去,元寿自杀身亡,但统兵大帅元弘嗣却率三千家兵一路西逃,越过西海郡,逃到了鄯善郡,他用欺骗的手段杀死守将,先后夺取了镇守鄯善郡和且末郡的两千军队

元弘嗣自封鄯善王,以鄯善和且末两郡为根基,厉兵秣马,等待杀回中原的机会,但鄯善一带人口稀少,粮食不足,使他很难发展,经过了四年时间,他的军队也只有六千人

此时李轨败亡的消息传来,唐军在和西秦军对峙,无力西顾,元弘嗣意识到时机到来,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北部的伊吾郡,而此时冬季已到,他决定明年开春后,兵取伊吾郡

但元弘嗣却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年初冬,敦煌郡发生了巨变,一支隋朝军队千里奔袭,占领了敦煌郡,而他的鄯善郡却反而成了隋军的猎物

隋军所走的这条道是玉门道,从阳关出发,经过三沙大漠北部边缘到达蒲昌海,再从蒲昌海沿着且末河一路南下,抵达鄯善城

他们已经行军十余天,渐渐抵达了蒲昌海,时值仲春,正是风力强劲之时,这天中午军队已经走了近三个时辰,士兵们都有点疲惫了

这时,一名士兵指着南方对苏定方大喊:“将军快看,那边的天变黑了”

苏定方凝神望去顿时脸色大变,他们几天前曾有过一次同样的遭遇,那是沙尘暴,导致二十几名士兵被沙尘淹没而死,他猛抽一鞭战马对士兵们大喊:“传令三军,加行军”

不用他下令,五千骑兵纷纷抽打战马奋力疾奔,在茫茫无边的大漠戈壁上,这支五千人的骑兵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比渺小,在他们二十几里外,天色漆黑如墨,一场撼天动地的沙尘暴正向他们扑来

蒲昌海就是今天的罗布泊,在隋朝,依旧是一片水面辽阔、水草丰茂的大湖这里也是丝绸之路南线最重要的歇脚处,经过了茫茫戈壁和漫漫沙海,疲惫的商旅们在这里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水面海鸥在头顶鸣叫,绿色的水草迎风轻拂,这一切都会洗去商旅的疲劳,让他们整顿精神,重上路

五千隋军骑兵在损失百余人的惨重代价后,终于逃出了沙尘暴的吞噬,抵达了这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碧蓝大海

士兵们纷纷跳下马,大喊大叫向湖水奔去,战马也振奋精神撒欢狂奔,这片生命之水的蔚蓝色浓烈得将五千将士和战马都融化了

骑兵在蒲昌海休整两天,又沿着且末河向南行军,这一段路队伍便轻快了很多,且末河发源于昆仑山,流经且末郡和鄯善郡,最后注入蒲昌海

春汛刚过且末河水流潺潺,河水很浅,最深处也只齐人的腰部,河水冰凉清澈,水流湍急,两岸则是茂密的胡杨林,延绵百里,它们得到河水滋润,长得格外粗壮茂盛

又走了三天,这天傍晚,骑兵队在一片胡杨林内停下休息,这里离鄯善城已经不远了,约还有三十余里

鄯善城并不靠且末河,它和且末河之间还隔着一片宽约三十余里的戈壁滩,此时五千隋军骑兵就在这片戈壁滩的西北面,穿过戈壁滩,就能抵达鄯善城

夜幕初降,天空漫天星斗,星光璀璨,苏定方站在一块土丘上,凝视着远处,经过长达近二十天的跋涉,他实际上对鄯善城的情况一无所知

他只知道元弘嗣占据了且末郡和鄯善郡,据商人们说,大概有五六千军队,至于军队怎么驻扎,装备如何,有多少骑兵、多少步兵,他都一无所知

苏定方叹了口气,这不符合隋军情报为先的作战方式,但是他又不想打草惊蛇,他现在想到的方案是先占领鄯善城,然后再视情况应变

“去把向导找来”

片刻,几名士兵将向导领了上来,向导是一名六十余岁的老人,高昌人,名叫苏阿,用苏定方的话说,他们五百年前是一家,苏阿老人曾经做过商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四十岁后在蒲昌海放牧为生,每年都要去鄯善城卖羊,对鄯善城了如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