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5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世充稳住了心神,摆摆手,“我不要紧,待我去城头一看。”

最不愿面对的一刻终于来临了,王世充万般无奈,只得上城去查看,他走上西城头,探身向下望去,眼前顿时一阵眩晕。

只见城外军队铺天盖地,旌旗如云,仿佛连天地也遮蔽了,二十万唐军所排列出的气势足以让城头每一个人都产生无尽的绝望。

唐军并不急于攻城,他们不断变化着阵型,似乎在用气势来威压城上守军,在更远处,密集的大帐如雨后长出的蘑菇,一顶挨着一顶,一眼望不见边际。

尽管王世充也身经百战,但这两个月他已被酒色掏空的身子,意志力大减,城外唐军的气势竟使他两股战栗,脸色惨白,双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已经完全没有了从前的枭雄之姿。

就在这时,世子王应玄带着一名年轻商人匆匆跑上城头,“父亲!”

王世充呆呆地望着城下的二十万唐军,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父亲!”王应玄跑上上来,气喘吁吁道:“有好消息!”

“好消息?”

王世充回头疑惑地看了一眼儿子,“有什么好消息!”

这时,年轻商人上前躬身行一礼,“卑职孔应胜,是虎牢关校尉,楚王殿下有一封给王爷的急信,发到了虎牢关,我特地赶来给王爷送信。”

杨元庆竟然有信来了,他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信在哪里?”

信使将一管鹰信双手呈上,王世充接过信,手忙脚乱地打开,一眼看见了杨元庆的亲笔签名,是杨元庆的亲笔信,王世充匆匆看完,眼睛里陡然间闪过一道亮色,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旁边王仁则和王应玄都在关注着王世充的神情,他们见王世充忽然精神一振,都异口同声问:“是什么好消息?”

信心在王世充心中渐渐恢复,他看了一眼两人,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杨元庆说。只要我们坚持五天。他就能结束北方战役,赶过来救援我们。”

王仁则和王应玄大喜,王仁则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道:“杨元庆真的赶得上吗?”

王世充点了点头。“他不会虚言,因为他也不愿意唐军占领洛阳。”

说到这,王世充心中畏惧感一扫而空。他挺直腰,厉声对城上守军喊道:“三军将士听着,我所有的金银钱财都将拿出来,杀死一名唐军,赏钱五十吊,赏上田十亩。”……

会宁郡,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片黄河边的山峦,一向为不毛之地的石头山,一旦发现它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后。这片一直不被人注意的土地便成了隋唐两军所关注的焦点。

自从银钱危机发生后,隋军便开始大举增兵会宁郡,但随着突厥南侵。杨元庆又将大部分隋军东调回太原。使会宁郡的守军还有一万人,由会州总管马绍率领。

这天上午。一队由两千余骑兵组成的唐军向采矿山疾速奔来,为首大将正是会州总管马绍,他刚刚得到杨元庆的命令,放弃会宁郡,全军退守灵武郡,协助丰州总管裴仁基将军民撤回丰州。

对于杨元庆下达的命令,马绍从来不会想为什么?他只管不折不扣执行,在命令中还有一条,要求他彻底摧毁采矿场。

骑兵对一路疾奔,穿过一片搭建帐篷的空地,帐篷已经被撤走,只剩下矿工们留下的一堆堆生活垃圾,隋军在几个月前建好的银矿早已经空无一人,矿工都已移送去北方的赤铁山。

尽管杨师道在给唐朝的承诺中是关闭银矿,但关闭不是摧毁,码头依然在,数十座花费两个月时间才修建起的仓库依然矗立在寒风之中,仓库里堆满了运输矿石用的平板车,还有很多采矿用的器具。

在码头上还停泊着上百艘平底拖船,矿山上还有十几座矿洞,矿工们就是从矿洞里源源不断地运出了大量高品质的银矿和铜矿。

所有的一切都要统统摧毁,不给唐军留下,马绍打量一眼空荡荡的矿山,马鞭一指,“全部毁掉!”

命令下达,两千隋兵士兵行动了,他们将船只聚集在一起,喷上火油,一把火点燃,码头上燃起了浓浓的黑烟,码头也随即被毁掉,一座座仓库被推倒。

所有的木制品并没有简单烧毁,全部堆进矿洞里用大火焚烧,大火将矿洞烧得炽热无比,士兵们随即将冰冷的河水灌入,石块炸裂,矿洞瞬间崩塌。

在没有火药的时代,一般都是采用这种简单办法采矿,或者摧毁岩体,一个多时辰后,一座矿山便被彻底摧毁,隋军士兵纷纷上马,又向十里外的另一座矿山奔去……

灵武郡黄河边,大规模撤离两天前开始了,躲避突厥骑兵而南撤的二十余万丰州民众又开始重新返回丰州家乡。

还有十几万灵武郡的居民,一共近四十万人的大撤退,这是楚王杨元庆下达的命令,他们将全部撤回丰州。

在宽达十几里的黄河冰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大雪橇,足有上万架之多,每架雪橇里坐满了一家老小和他们的重要家产,主要是钱粮、羊皮、工具、武器和衣物,牲畜则用来拉雪橇。

他们以百户为一群,由十名骑兵护卫,在一阵阵男女老少的大声喊叫中,不断有一群群的雪橇被牛马拉拽着向北方缓缓驶去。

雪橇速度很慢,一队骑兵则跟在一旁,此时,他们的敌人并不是唐军,而是冬天可能出现的狼群。

岸边,丰州总管裴仁基凝视着一群群的雪橇出发,他们已经连续走了两天,剩下的人不多了。

他能理解楚王的命令,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可以把土地留给唐朝,但人决不能留下,没有了人,唐军也无法守住灵武郡。

“总管,要不要等马将军回来后一起走?”一旁,长得颇为肥胖的灵武郡太守鱼全鸿问道。

裴仁基摇摇头,“不用刻意等他,我会留几名斥候通知他消息。”

裴仁基忽然明白了鱼全鸿的意思,便呵呵笑道:“人已经走得差不多,鱼太守也可以走了,我再等一等就走。”

鱼全鸿脸一红,抱拳拱拱手道:“那下官就先走一步,裴将军保重!”

裴仁基微微一笑,“祝鱼太守一路顺风!”

—://。。

第九十九章意外收获

更新时间:20132259:09:27本章字数:4651

三万突厥骑兵的南下打破了隋突两军的平衡,使马邑郡的战局又变得微妙起来,这一次是突厥掌握了主动,颉利可汗抓住了隋军的软肋,他开始主动向北撤军,越过武周山口,向乞伏泊方向撤去。

他要把隋军引到草原上决战,他心里有数,三万南下突厥军就像一根绳子,牵住了隋军,他们必须要尽快和自己决战,才能解决南方之危。

但任何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颉利可汗的北撤计划虽然是要和隋军在草原决战,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夜幕刚刚落下,突厥大军越过了武周山口,一顶顶大帐在草原上矗立。

颉利可汗站在地图前仔细查看隋军的位置,他接到巡哨的报告,隋军主力一直跟着他们,就在离他们约四十里外,颉利可汗眯着眼得意地笑了起来,他觉得自己钓上了一条大鱼。

决战应该在明天开始了,最迟后天,明天他的二十万大军将一举击溃隋军,这一战结束后,他不用急着回草原,他就会留在河东渡过这个毕生最难忘、也最为荣耀的冬天,等明年春天后再返回草原。

就在这时,王帐外响起了回纥大酋长裴萨略带沙哑的声音,“我要见可汗,你们让我进去。”

“不行!可汗有令,他在考虑军务,不准任何打扰。”

“事关重大,你们必须让我进去。”裴萨的声音有些急躁起来。

颉利可汗走到门口,冷冷道:“你们让他进来吧!”

裴萨大步走进王帐,忧心忡忡道:“可汗,我们必须立刻撤军,不能再拖下去!”

“为什么?”

颉利可汗刚刚舒展的眼睛又一次眯了起来,冷冷地看着裴萨,他不相信回纥人会不知道他的用意?竟然在这关键时候提出北撤,裴萨是什么意思,他有什么目的?难道还对上次的分配方案不满吗?

上一次讨论分配方案。闹得薛延陀和回纥不欢而散,颉利可汗最终让步,他找到裴萨,表示虽然是由他来决定战利品分配。但事先他会和裴萨商量一下,这样便解决了上次的纷争。

这才过几天,回纥人又一次在关键时刻闹性子,令颉利可汗心中不由恼怒起来,他克制住心中的不满,等待裴萨给自己一个理由。

裴萨快步走出大帐,一指北方天空对颉利可汗道:“可汗难道没有看见那边的乌云吗?前几天还是一片片乌云。现在已经堆积如墨,这是什么天象,哪个草原人会不明白,难道可汗真的不加理睬吗?”

裴萨的话连旁边的突厥侍卫们都有点不安起来,他们都知道,那是草原暴雪的征兆,北方草原已经在下暴雪了,只是暴雪还没有移到这边来。但很快就会到来,最多两三天后。

颉利可汗丝毫不为所动,他怎么会不知道。他比谁都清楚暴风雪即将到来,他其实也很清楚,草原已经回不去了,所以他才决定在河东过冬。

战争已经到最关键的时刻,这个时候,就算天下刀子,这一战也必须打下去。

“大酋长回去吧!战争即将开始,不要影响了士气。”

颉利可汗的语气很冷淡,他骨子里就是一个很冷淡的人,在突厥人眼中。不管是回纥人还是薛延陀人,还是黠嘎斯人,这些铁勒人都是突厥人的奴仆,是被他们征服的下等民族,在至高无上的突厥大可汗面前,他们没有平等对话的资格。更没有在他面前提出异议,指责他的资格。

颉利可汗忍不住可忍,心中的怒火已经快克制不住了,快要被激爆了,他如刀一般锐利的眼睛盯着裴萨,手慢慢按在刀柄上,裴萨再敢说一个‘不!’字,他就宰了此人。

对方手按刀柄这个下意识的动作令裴萨心中一惊,他后退了两步,此时他已经感受对方眼中的杀机,裴萨低下了头,在这关键时刻,他不能再刺激对方,他先保住自己性命。

裴萨手按在胸前,躬身行一礼,“突厥大可汗是草原上的头雁,所有的草原大雁都应跟随您飞行,回纥也不例外,我告辞了。”

颉利可汗按住刀柄的手渐渐松开,他脸上露出一丝虚伪的笑意,“去吧!希望在对隋军的战场上,我能看见回纥勇士们雄鹰一般的身姿。”

裴萨又行一礼,退下去了,颉利可汗望着他走远的身影,不由冷笑一声,没用的软骨头,非要吓一吓他才肯听话,颉利可汗当然不会真的杀裴萨,在这大战即将到来的前夜,他可不想引发内讧……裴萨回到自己帐中,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之极,他也并不是完全是因为暴雪即将来临而焦虑,而是为回纥的未来而焦虑。

十几年前,韦纥、仆骨、同罗、拔野古四部铁勒人不堪突厥奴役,而结成了反突厥同盟,统一称为回纥,虽然他们一度摆脱了突厥的控制,但很快又因为启民部的强势崛起,他们又重新被突厥征服。

而两年前突厥在丰州的惨败,使铁勒各部又看到了独立的希望,只是突厥的极力控制,使他们这两年来,一直处在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而进一步则蛛丝缠身的悬崖境地。

裴萨已经意识到,现在无论是突厥还是铁勒各部,都已身处激变的前夜,要么是突厥战胜隋朝,又再次强大,铁勒各部从此沉沦,要么就是突厥失败,铁勒各部从此走向独立。

可无论如何,他都应该做点什么了,裴萨心一横,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走到帐门口令道:“把吐迷度叫来!”

片刻,一名身材极其魁梧的年轻千夫长走进大帐,躬身施一礼,“大酋长找我有事吗?”

这个年轻的千夫长叫做吐迷度,今年只有十八岁,号称回纥第一勇士,是裴萨的侍卫长,也是他最信任之人。

裴萨取出一封信递给他,低声道:“你立刻南去,找到隋军大营,把这封信亲手交给楚王杨元庆……此时杨元庆的隋军主力已经离突厥大营只有四十里,夜幕降临,他们也同样扎下了大营,此时杨元庆已经看出了颉利可汗的孤注一掷,就算是暴雪来临,突厥人也不会北撤了。

而且北方的天象已经很清楚地显示,一场暴风雪正在肆虐着草原,事实上,突厥已经回不去了,他们只能背水一战,而他杨元庆也别无选择,他不把突厥处理完,他也无法回去应对唐朝入侵危机。

这是一场关系到北方边境是否平静的关键战役,拿下这一战,北方边境就会有十年的平静期,他杨元庆就可以集中精力统一天下。

这时,罗士信出现在他身边,沉声道:“殿下,卑职有一个突厥问题一直比较困惑,想请殿下解惑。”

杨元庆回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整个大隋王朝对突厥了解,除了长孙晟外,恐怕就是我杨元庆了,你说吧!有什么困惑?”

罗士信咬一下嘴唇道:“殿下年少之时,参加了开皇十九年和开皇二十年的对突厥之战,那时隋军几次大战都是以十万军,大破西突厥达头的几十万大军,我们在丰州时,也是以七万军大败突厥三十万军,这次总管以近十万大军对阵突厥二十万军,为何却这么谨慎小心。。”

杨元庆笑了起来,“你是在说我畏手畏脚不敢出战,是吧?”

罗士信低下头,“卑职没有这个意思,但殿下也太谨慎了一点。”

杨元庆摇了摇头,“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战我输不起,这一战我若输了,那就是大隋灭亡之时,所以我要谨慎再谨慎,宁可三万突厥军在河东腹地破坏,宁可唐军占领关内道,宁可王世充覆没,我也要谨慎小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打赢这一战。”

罗士信主要是担心三万突厥军南下,对河东腹地造成的严重破坏,他几次请缨南下,但杨元庆就是不准,令他心中忧虑之极。

“我能理解我们现在的处境,但殿下可以让李靖率他的一万多人南下,牵住住三万突厥军,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

杨元庆明白他心中的担忧,便拍了拍他肩膀笑道:“你不要太担心,突厥骑兵虽然会给河东腹地造成很大的破坏,但大部分民众都转移到太原城了,也就是房舍、城池被摧毁,只要人无事,这些都可以重新修建,而且霍邑县有五千守军把守,突厥人就杀不到南方去,最多也就在太原、西河两郡肆虐,再说,明后天就要决战了,现在不要再考虑南方之事。”

停一下,杨元庆又语重心长道:“现在的突厥军和从前不一样了,以前的突厥军装备很差,都是临时拼凑的牧民,战斗力较弱,而现在的突厥军除了皮甲比不上隋军的铠甲,其他装备都不弱了,更重要是,这次是突厥可汗亲征,带有十万近卫军,这十万近卫军训练有素,是突厥军最精锐之军,战斗力一点不亚于隋军骑兵,明天一战,就是拼双方的临战指挥能力和我们的两支重甲军了,说实话,我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罗士信默默点头,“卑职明白了,明天一战,绝不会轻敌!”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来报:“启禀殿下,营外来了一人,自称是回纥大酋长派来,求见殿下……

—://。。

第一百章血战前夜

更新时间:201322517:07:18本章字数:5136

杨元庆一怔,回纥使者来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不及细想,连忙令道:“速带他来见我。”

片刻,年轻的回纥千夫长被领到杨元庆面前,他躬身行一礼,“回纥千夫长吐迷度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见此人长得十分威猛,便点点头用突厥语问他:“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我奉大酋长之令,来给殿下送一封信。”

他把信呈给了杨元庆,杨元庆接过信,信是用突厥文所写,他迅速看了一遍,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的神色。

随即,诧异之色消失,脸色完全恢复了平常,他不露声色问道:“既然你们大酋长不愿为突厥效力,那为何现在不撤军?”

吐迷度又行一礼,“卑职只负责送信,其余事情卑职无权解答!”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这倒是一个颇守本份的人,杨元庆点点头,“好吧!你回去告诉大酋长,他的信我收下了。”

“卑职告辞!”

吐迷度行一礼,他刚要退下去,杨元庆忽然想起一事,笑道:“吐迷度将军能否帮我一个忙?”

吐迷度犹豫了一下,他最终推不掉楚王亲口相求,默默地点了点头,杨元庆对旁边一名亲兵低语几句,递给他一面银牌。

亲兵点点头,对吐迷度抱拳道:“请吧!我来交代殿下的安排。”

杨元庆望着吐迷度走远,不由笑了笑,今晚此人的到来,倒是一个意外收获。

这时,一旁的罗士信有些担忧道:“殿下,这个关键时刻。谨防敌军有诈。”

杨元庆沉思片刻。其实他对回纥私下派人来接触也颇感惊异,这绝不是一件小事,既要谨防有诈。但也要从中间看到希望。

“我知道,多谢你的提醒!”

夜渐渐深了,士兵们都已沉沉入睡。杨元庆还在大帐内沉思着回纥之事,这件事来得很意外,但又是在情理之中,杨元庆和突厥打交道近二十年,他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