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父亲昨晚已在宫中病饿而死。”

这个将领名叫李君慕,是王世充手下一名斥候郎将,只是一名普通将领,但李世民却对他的兄长李君羡很感兴趣,李君羡武艺极为高强,号称郑军第一猛将,现任王世充的骠骑将军。

李君羡兄弟原本是瓦岗军,因李密南迁江南,他们不愿跟随南下,便脱离了李密,转而投降了王世充,不料这次唐军攻打洛阳,王世充深恐将士逃亡,便把他们的家眷全部扣押在皇宫为人质。

李君羡兄弟的父亲也被关进了皇宫,一直联系不上,直到今天中午,李君羡买通了看守,才知道他们父亲已在昨晚病饿而死,这令兄弟二人悲愤异常,决定投降唐军。

这个消息令李世民极为兴奋,这就意味着破城在即,但也有另一种可能,王世充派李氏兄弟诈降,李世民也不得不防,他不露声色问道:“王世充防御得这么严密,李将军是怎么出的城?”

李君慕意识到了李世民对自己还不是很信任。他连忙解释道:“这是因为杨元庆和王世充有五日之约,杨元庆要求王世充坚守五日,他必来救援,今天已经是第六天,但隋军始终不到,王世充心急如焚,便命令卑职趁夜下城。去盟津渡一带探听隋军消息。”

虽然李世民心中疑虑未去,但李君慕的解释也合情合理,李世民便暂时按捺住心中的怀疑。上前扶起李君慕,笑道:“你们兄弟二人的威名,我早有耳闻。你们若愿意投诚唐军,我绝不会亏待你们。”

李君慕大喜,连忙道:“回禀殿下,洛阳人心溃散,王世充众叛亲离,现在已到破城之时,我兄长主管洛水防御,他愿意今晚献城投唐!”

李世民点了点头,“我安排一下,然后再和你详谈。”

李世民命人送李君慕下去休息。这才回头问一直笑而不语的房玄龄,“先生以为他们的投降是真是假?”

房玄龄捋须微微一笑,“殿下认为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兄弟二人还愿意为王世充诈降吗?还要赔上身家性命。”

房玄龄的一句话令李世民恍然大悟,王世充的兄弟子侄或许有诈降的可能。但李氏兄弟投降王世充还不到一年,王世充也不可能让他们兄弟诈降,此事应该不假。

李世民眼中里已按耐不住兴奋,那么今晚就将是洛阳城破之时,这一刻他已等待了很久,就在这时。门外有亲兵急声禀报:“殿下,长安再次传来紧急鹰信。”

李世民一愣,和房玄龄面面相觑,从前晚到现在,这已经是第九封急信了,李世民立刻令道:“把信拿进来!”

一名亲兵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一礼,将一管鹰信呈上,李世民接过信筒,从里面抽出薄绢,抖开看了看,脸上又露出了一丝苦笑,这是一种很无奈的表情。

“又是催促殿下回军?”房玄龄注视李世民的表情问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把纱绢递给了他,“父皇的亲笔手谕,说杨元庆可能会夜攻长安,命令我立刻回兵支援关中。”

房玄龄看了看手谕,劝他道:“殿下,这已经是第九份手谕,若殿下再不理睬,引发圣上的猜忌,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可是我已经派出一万军队前去,先生是认为这兵力太少吗?”

房玄龄叹了口气,“殿下,这其实是一个态度问题,若太子亲率五万大军赶回关中,而殿下只派一万军去救援,这么明显的对比,会让圣上怎么看殿下,至少说明殿下对圣上的安危没有放在心上,殿下,恕我直言,派一万军队回去支援,还不如不派。”

李世民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这让他很难办,父皇命他派五万军队回援关中,可若是五万军队回去,他手上的兵力就捉肘见襟了,莫说夺取中原,恐怕连攻下洛阳的困难,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王世充打仗厉害,仅用数万军队便顶住了唐军二十万大军的三天攻城。

“如果真按照父皇的意思,派五万军回去支援,那我们夺取中原的计划就完了,最后只得一座残破的洛阳城,这次战役和前一次中原大战又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深深叹息一声,眼睛里流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忧虑,他确实很担心,第一次中原大战是他极力主张,结果惨败而归,这一次又是他极力怂恿父皇,甚至还不惜动用唐风监视尹德妃之父以打击太子。

这一次如果再无功而返,这会严重影响他在父皇心中的地位,甚至会影响他的军权,李世民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房玄龄也能理解李世民的无奈,不过权衡利弊,他认为还是要及时回援关中,这涉及到一个态度问题,对李世民的未来至关重要。

“殿下,夺不下中原只是让圣上失望,但不肯救援关中却会让圣上猜忌,两者孰重孰轻,殿下应该明白,我们防止这件事被太子利用,所以今晚拿下洛阳后,立刻再追加四万援军,等关中之危解除后,再看中原形势,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再打中原也不迟。”

李世民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就依先生之言……夜幕降下,王世充终于绝望了,杨元庆的承诺没有兑现,已经六天过去,隋朝援军还是没有来,从希望、失望到绝望,王世充的最后一丝帝王梦终于破灭。他的郑氏王朝即将覆灭,他不会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言而无信,杨元庆。你有什么资格逐鹿天下!”

内宫里,王世充坐在象牙龙榻上,一手按着宝剑。一手拿着琥珀玛瑙酒樽大口喝酒,他已经喝得醉意熏熏,他一边喝,一边破口大骂杨元庆,“伪君子,利用唐朝来干掉我,你再来取洛阳,是不是?杨元庆,你就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内殿上,五六名宫女躲在屏风后。吓得战战兢兢,谁也不敢去给王世充倒酒,只有王世充的一名心腹宦官站在一旁,不时端起酒壶给他樽里满上。

“你说!”

王世充眼睛通红地盯着心腹宦官,“杨元庆为什么言而无信。欺骗于我?”

心腹宦官也同样吓得两腿发软,“或许他的军队已经来了,在外围,还没有和陛下联系上。”

“你怎么知道?”

王世充一把揪住宦官的衣襟,恶狠狠地盯着他,“难道你是隋军探子!”

“我不是隋军探子。我是猜测的。”宦官吓得浑身发抖。

王世充勃然大怒,“你敢耍我?”

他抽出宝剑,手起剑落,将宦官人头砍下,躲在四处的宫女们吓得一片惊呼,四散奔跑,王世充哈哈大笑,又端起酒樽开怀痛饮……洛阳城池高大而坚固,不亚于长安城,但洛阳城也有一个防御软肋,那就是洛水,洛水穿城而过,将洛阳一分为二,在春秋季节,洛水滔滔,需要凭借战船才能入城,但洛阳城对战船防御极严,上游和下游都修有专门的水寨,战船很难靠近洛阳城。

但在冬天,洛水结冰,河面上可以行人,这便使洛水成为了进攻洛阳的一条捷径,王世充也意识到这个软肋,他特地用木头构筑了防御工事,浇上冰水,在河面上筑建了一道长长的冰墙,东面和西面各部署了五千弓弩手,伏在冰墙后阻击唐军从河面杀入。

双方在河面上也经历了三天的鏖战,死伤数千人,唐军始终未能从河面上攻入洛阳城。

在西线河面上,负责防御的大将正是清晨投降唐军的李君慕之兄李君羡,李君羡年约三十出头,也长了一张瘦长脸,他也同样身材魁梧,武艺高强,使一杆一百二十斤的铁戟,有万夫不当之勇。

在瓦岗寨时,他便被誉为瓦岗第二条好汉,仅次于单雄信,在洛阳,他更是被誉为郑朝第一猛将,在中原一带名气极大,由于父亲之死,使他和王世充已势不两立,他决心献城投唐。

李君羡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远处河面,河面上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唐军尸体,已经冻成冰尸,这使他心中有些不安,他降唐之后,李世民能否容下他。

忽然,一名士兵指着远处大喊:“将军,有唐军杀来了!”

只见冰面上出现了黑压压的人群,在星光照耀下格外清晰,足有一两万人之多,士兵们顿时紧张起来,纷纷张弓搭箭,李君羡却喝令道:“所有人不得妄动!”

他的十几名心腹手下都纷纷喝止住士兵,这时,一名唐军骑兵奔来,大声问道:“李君羡将军何在?”

李君羡催马上前,拱手道:“我便是李君羡!”

唐军骑兵高声道:“秦王殿下有令,立刻放下兵器,赦李将军无罪!”

这一刻最终到来了,李君羡深深吸了一口气,调转马头对士兵们大喊:“立刻放下武器,撤回去岸边!”

此时,人心溃散,没有人再愿意为王世充卖命了,主将下了令,士兵们纷纷放下了弓箭,向岸边奔去,片刻,河面上再无一名守军。

远处,李世民大喜,立即下令:“杀进洛阳!”

两万唐军一声呐喊,从冰面上向城内疾奔而去,片刻,冲过了河面上防御线,杀进洛阳城……

—://。。

第一百一十七章关内急变

更新时间:2013339:08:11本章字数:5271

‘轰!’地一声巨响,宫门被踢开了,数十名士兵冲进了后殿,王世充已醉趴在桌上,昏昏入睡,在他身旁,心腹宦官的无头尸体还倒在地上,血已经流干。

巨大的撞击声和凛冽的杀气将王世充惊醒了,他慢慢抬起头,醉眼朦胧地望着眼前大群军士,为首之人手执长戟,恶狠狠地盯着自己,是他手下骠骑大将李君羡。

不等王世充反应,李君羡大喝一声,“王贼,拿命来!”

长戟一抖,迅疾如电地刺向王世充,王世充大吃一惊,酒意一下子吓醒了一半,他猛地一脚踢翻桌子,随手抓过长剑。

沉重的长戟刺穿桌子,‘当!’一声和宝剑相撞,宝剑被撞飞出去,但也是长使长戟略略一偏,王世充躲过这一劫。

“住手!”

王世充向后猛退几步,靠着殿内圆柱大声喝喊。

他指着李君羡厉声斥道:“李君羡,我待你不薄,你为何要杀我?”

“待我不薄?”

李君羡恨得咬牙切齿:“我父亲昨晚被你关在皇宫饿死,你还敢说待我不薄,你去死吧!”

他一跃而上,又是一戟向他刺去,王世充的酒意已完全被吓醒,他武艺本身也不弱,不等长戟刺到,他侧身向另一根圆柱躲去。

“你听我说,我没有害你父亲,我绝没有这个想法!”

王世充一边躲闪,一边争辩。“此事我也不知,我拨下钱粮命官员好生善待,这是他们克扣粮食,害死了你父亲,若是我所为,我怎么还会让你领兵,怎么还让你兄弟出去办事?李君羡。你想想清楚。”

李君羡当然知道是下面人所为,但罪魁祸首是王世充,是他把自己父亲关起来。他已经恨透了王世充,决意要杀他。

李君羡一言不发,挥戟又刺。这时他已把王世充逼到角落,眼看王世充已无法再躲过这一劫。

门外忽然传来了一声厉喝:“住手!”

门口士兵纷纷闪开,百余名唐军涌了进来,为首之人正是李世民。

李世民刚刚接到消息,李君羡去刺杀王世充了,这令他大吃一惊,现在还不能杀王世充,王世充被杀,南方的各路诸侯就没有人再肯投降唐朝。

他急忙赶来,在关键时刻喝住了李君羡。

李君羡虽然恨极了王世充。但他不敢得罪李世民,李世民掌握着他的仕途,李君羡放下了长戟,狠狠瞪了一眼王世充,将来再杀他。

王世充已经愣住了。呆呆地望着李世民,他认识李世民,几年前李世民率军去雁门郡救驾时,他们打过交道。

一种从未有过的绝望涌入王世充心中,他终于明白李君羡为什么敢杀他,已经洛阳城已经被攻破了。甚至就是这个李君羡献了洛阳城。

他无力地靠着墙滑坐在地上,深深低下了头,李世民冷冷看了他一眼,回头给亲兵使个眼色。

亲兵走上前把一顶官帽和一只红色小瓷瓶放在王世充面前一丈处。

“你选择吧!瓶子里是鹤顶红。”李世民语气极为冷淡地说道。

王世充慢慢抬起头,紧紧盯着眼前的两件物品,他咽了口唾沫,艰难地向前爬走,李世民的嘴角已经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王世充爬到两件物品前,毫不犹豫地伸手抓住了官帽。

河东道龙泉郡永和县,这里紧靠黄河东岸,对岸便是关内道延安郡,滔滔黄河水便从县城三里外奔腾而过。

此时天气严寒,大雪覆盖了永和县的官道和渡口,人烟稀少,只有稀稀疏疏几名雪橇行夫坐在渡口边的亭子里聊天,等待着客人上门。

就在这时,一名行夫站起身,指着远方惊讶地喊道:“你们快看,有军队来了。”

其余几人都纷纷站起身,他们也看见了,只见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正向渡口方向而来,一眼望不见边际。

不知谁喊一声‘快跑!’,几名行夫慌忙奔进黄河内,上了自己的雪橇,赶着驴子,向北方逃去。

一支由三万人组成的隋军穿过永和县,正向渡口浩浩荡荡而来,队伍旌旗招展,气势庞大。

在队伍的最前面,一杆赤鹰大旗之下,正是杨元庆的心腹秦琼,秦琼将三万突厥骑兵堵进井陉后,他便接到了杨元庆的命令,命他将中井陉之事交给李靖,火速率三万军赶赴延安郡。

杨元庆当年有十二口用大马士革钢打造的锋利横刀,是从虞庆则府中得来,后来这十二口横刀他分别赐给了十二名大将,并在刀柄上铸上了号码。

这种号码代表着一种心腹程度,虽然杨元庆从来不说,但大家心里都明白,比如第一号横刀他给了杨思恩,杨思恩双腿残疾后便离开军方从政,目前出任兵部尚书,这把横刀是杨思恩的镇宅之宝。

第二号横刀给了杨巍,虽然杨巍在独挡一面、成为一方诸侯方面,似乎还稍差一点火候,但在杨元庆的信任程度上,他仅次于杨思恩。

第三号横刀给了马绍,他从小兵时便跟随杨元庆,虽然能力不著,但忠心耿耿,从无一丝一毫异心,经受二十年的考验。

第四号横刀给了师弟罗士信,而秦琼拿到的是第五号横刀。

秦琼和杨元庆呆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并不长,比不上苏定方,也比不上裴行俨,但他的刀号却要比这二人要靠前,这种信任程度让秦琼心中十分感动。

正是因为有这种信任,秦琼才更加谨慎地遵从杨元庆的命令,不管三万突厥骑兵在河东各地怎么肆虐。甚至突厥骑兵来太原城下挑衅,烧毁了大半个晋阳宫,秦琼依然严令不准出击。

他非常清楚一旦太原城沦陷的后果,也非常理解杨元庆的理念,只保住人,一切财富都可以重新创造。

秦琼深懂做人之道,关键是要明白自己的份量。有的人能做枭雄,争霸天下,但有的人只能做大将。跟随创业,而他秦琼没有那种野心和魄力,做不了枭雄。他只能做大将,一同跟随主公创业。

那么跟随杨元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秦琼从来就不看好李唐,他是齐人,关陇贵族垄断的唐朝不会有他的前途。

“秦将军!”

一名斥候从前方飞奔而至,打断了秦琼的思路,秦琼勒住了缰绳。

“什么事?”

“启禀秦将军,我们发现黄河对面的乌云堡有唐军驻守。”

乌云堡紧靠对岸的黄河渡口,是隋军修建来控制渡口的军堡,平时有驻军五百人。秦琼沉吟一下问:“可知堡内有多少敌军?”

“回禀将军,具体唐军人数不知。”

秦琼也知道军堡容量不大,最多也只能容下八百人,他毫不犹豫下令,“立刻渡河。夷平乌云堡!”

大军浩浩荡荡走进了刺骨的黄河冰面,向对岸的延安郡快速行军而去。

杨元庆率领的一万骑兵已经抵达了会宁郡,入夜,一万骑兵在离会宁县约五十里外的一座山谷里驻扎下来,士兵们在平凉郡获得了数百顶帐篷,使他们在寒风呼啸的山谷内也有了栖身之处。

隋军在山谷里找到一处长约两里凹谷。正好可以扎营,也没有凛冽的寒风侵袭,他们行军了一天一夜,都已经疲惫不堪,吃罢干粮后便沉沉入睡了,战马也进了大帐,也士兵们一起过夜。

在数百顶营帐中间,一顶大帐还亮着灯光,那里便是杨元庆的帅帐,已经一更时分,他还没有入睡,帐外断断续续传来凄厉的寒风吼叫声,不时一阵飞沙走石,密集的细小石块噼噼啪啪地打在大帐上。

帐内却十分宁静,灯光明亮,虽然杨元庆贵为楚王,是新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和掌控人,但在军旅中他却始终把握着一个原则,和士兵同甘共苦,包括吃同样的饭菜和干粮,甚至住宿也是一样。

他的大帐中陈设简单,地上铺着两张羊皮,再有一条军毯裹身,和士兵们完全一样,稍微不同的是,他有一张小桌子和一口书箱。

另外在大帐中间摆放着一架沙盘,是关内道的沙盘,长宽皆是一丈,也是由十六块小沙盘拼成,此时,杨元庆就站在沙盘前,考虑着他的关内道计划。

在沙盘上插着几名白旗,分别插在会宁郡、弘化郡、延安郡南部、北地郡、上郡和安定郡内,这是五万唐军所分布的位置,另外在河西走廊上的武威郡和张掖郡内又部署着三万唐军,在河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