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襄不由大喜,忙笑道:“有李帅在此坐镇,宁远城必高枕无忧矣。”

…………

有吴襄这地头蛇帮忙,长生营进城后的扎营安顿便顺畅了不少。

不过,东门虽是吴襄的防区,但在这片区域内,吴襄麾下只有一个游击衔的千总编制守卫,宁远城的主体防御规制,还是在北门和西门,这也是后金主力最有可能发动攻击的方向。

长生营的驻地,是一个怕还不到千总规制的小校场,占地也就在四五亩左右,房屋场地倒是齐全,但要安置这七千五百人,还是有些捉襟见肘了。

好在,宁远是纯粹的军城,毗邻城门、城墙的这片区域,街道很宽阔,事先预留的空地不少,加之长生营的儿郎们军帐携带都很周全,在简单协调一番后,很快便按照规制开始扎营。

不过,粮草虽是由长生营自带,但炭火方面,却是要袁督师这边来拨付了。

李元庆本以为还要再去袁督师那边费些口舌,但不大会儿功夫,吴襄便已经令人拉来了几十车炭火,加之原本营地内的预留,足够长生营的儿郎们应付十几天了。

这边刚刚安顿完,一身亲兵服饰的吴三桂,便悄悄的来到了营地里‘报到’。

“小侄吴三桂,见过李世叔,李世叔身体安康,前程似锦。”

多日不见,吴三桂又长高了不少,隐隐,已经可以够到李元庆的鼻子了。

他身体也壮实了不少,眉宇间,虽还有些许稚嫩,但目光坚定,贵族子弟的高傲气质,尽显无疑,充满了年轻向上的朝气。

按照华夏的虚岁来算,这小子今年已经十五岁了,算是大小伙子了。

“长伯,你来了。不错。很好!”

李元庆笑着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示意他坐到一旁。

吴三桂恭敬对李元庆一礼:“世叔远赴千里,能来宁远城救援,长伯感激不尽。长伯待宁远十万父老,感谢世叔高义。”

李元庆不由哈哈大笑:“长伯,你小子很不错。真的长大了啊!我接受你的感谢。来,坐吧。”

“是。谢谢世叔。”

在正式的流程走完,吴三桂这才恢复了一些孩童的性子,笑嘻嘻坐在了一旁的凳子上。

这种场合,小莲她们都去里面收拾屋子,自然不会轻易暴露。

由亲兵奉上了茶水,李元庆笑着品了一口茶,看向吴三桂道:“长伯,对于此次老奴亲自领军来犯我辽西腹地,你有什么想法?”

以李元庆此时的身份,与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居然要谈论军国大事儿,传出去,或许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但此时,眼前这个毛孩子,却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李元庆也想考校考校他,看看这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将门虎子,究竟有何异于常人之处!

吴三桂似乎早有准备,恭敬对李元庆一拱手,这才道:“世叔,以小侄来看。建奴虽来势汹汹,但未必就能成的了气候。”

吴三桂说着,恭敬、却是毫不畏惧的看向了李元庆的眼睛。

“哦?”

李元庆淡淡一笑,也来了兴趣,“说说你的想法。”

“是。”

看到顺利提起了李元庆的兴趣,吴三桂也来了精神,忙恭敬道:“世叔,小侄观沈阳、辽阳,包括后来的广宁之役,建奴之所以能如此顺畅,便能拿下我大明这些坚城,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因为有内贼作祟。沈阳如此,辽阳如此,广宁亦是如此。但宁远………………”

吴三桂顿了一下,满含自信的笑道:“世叔,宁远城,虽建立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不足三年,但其城坚,墙高,军民一心,物资充盈,远非上述那些城池可比也。”

李元庆笑着点了点头,却道:“老奴十余万大军,尽是八旗之精锐,仅凭你说的这些,怕还远远不够吧!”

吴三桂一笑,“世叔,话虽是如此说,但~~,战场,并非是谁强,谁就一定可以获胜的。此时,我军兵力虽少,但却万众一心,就像当年老奴在萨尔浒击败我大明,不到最后一刻,谁又能分清最后的结局呢?”

李元庆哈哈大笑:“长伯,几年不见,你的确是让我刮目相看啊!很好!很好啊!不过,你须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兵法、局势,固然重要。但~~,真正去实施的,还是麾下的儿郎们!所以,即便战略你已经制定的万分周全,在实施方面,却也同样不能马虎半分!”

…………

跟吴三桂聊了一个多时辰,又一起吃过了午饭,李元庆的心情,也被他年轻的朝气带起来。

下午,满桂的亲兵过来,邀请李元庆、一起去巡视他的军营。

李元庆想了一下,便将吴三桂也带上了。

在很大程度上,吴三桂的确是华夏民族的罪人,不过,其中的纠结也着实有些太多。

但此时,吴三桂还是个孩子,还可以算是一张白纸。

对于关宁将门,李元庆显然无法插手太多,但此时的吴三桂,却像是一扇‘小门’,给了李元庆一个可以‘伸进手’去的机会。

吴三桂自然是大喜。

他虽是关宁军中的权贵公子,可惜,满桂跟他们这些将门世家,却并不能轻易便尿到一个壶里。但此时,满桂因为某些原因,却是宁远城此时的最高军制,比他老子吴襄,还高上两级。

吴襄只是中军参将,而此时,满桂却是宁远副总兵。

吴三桂也非常想看看,满桂究竟是什么军容。

简单收拾一下,一行人来到了城北满桂的大营。

满桂早就这边等候多时了,寒暄一番,便直接引领着李元庆一行人,来到了北城头上,视察他这一段的防务。

此时,宁远方面,虽然没有后金军主力的准确消息,但时不时游弋的后金哨探,已经时常出现在宁远城周边,宁远城的防卫级别,基本上也被提高到了最高状态。

便是袁督师本人,白天大多数时间,基本也都在城头上各个防区里坐镇、巡视。

城头上,士兵们早已是严正以待,许多民夫们,也都在军官们的呼和下,不断的来来回回朝着城头上搬运着各种战略物资。

李元庆扫了一眼,心中便已经有了大概。

袁督师说一千、道一万,在规格上,在阵容上,还是采用的明军最传统的防守策略,基本找不到任何创新之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巡视的确很严密,具体到每小段城墙,都有专职的文官坐镇。

若要说与传统不同,那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城中区域,那几门被牢牢的遮盖在红布下的红衣大炮了。

吴三桂显然也对这红衣大炮非常感兴趣,不过,这宝贝就算对满桂而言,也是禁区,一行人显然没有去探知的资格。

好在吴三桂虽然年幼,自控能力却相当不错,并没有给李元庆和满桂添麻烦,乖巧的跟在两人身后,只看~~,而绝不多话。

在城墙上大体溜了一圈,一行人来到西北侧城墙一处悬户下避风,满桂嘿嘿笑道:“元庆,感觉怎么样?哥哥这防御,做的还到位吧?”

李元庆一笑,将头顶上的鹿皮帽紧的更紧了一些,规避着当头而来的凛冽北风,笑道:“桂大哥,防御已经不错了。但关键还是要保持,一定要把点连成线,确保能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迅速弥补回来!”

李元庆此行虽不是主力战将,但之前,在大尖山有过与李元庆的配合,满桂早已经深切的了解了李元庆的实力。

因此,对李元庆的建议,满桂也是相当的重视,忙点头道:“元庆,这一点你可放心,我会借鉴长生营的巡守策略,巡夜士兵三班倒,力求绝不出现瑕疵。”

李元庆笑着点点头,却是离开了悬户,迎着凛冽的北风,来到了墙头,钻到垛口上,查探城下的情景。

此时,正值正月中段,是寒冬最凛冽的后半段,这几日虽没有下雪,但风就像是刀子一样,吹在人身上,简直就像是拿刀子剜肉一般,让人几乎都很难睁开眼睛。

李元庆强撑着查探了有一两分钟,便再也忍不住,快速退了下来。

此时,城下宽阔的护城河早已经被冰封的结实,地面怕是都要被冻成了一团。

袁督师虽然在各方面,表现的都还算不错,可惜,他还是太嫩了。

他并不了解,防守的真正奥义。

尤其是对战后金军。

与后金军交战多次,李元庆早已经有了切实的心得。 》≠》≠,

想要防备后金军的攻势,将红衣大炮的威力发挥到最大,城头上的防守倒是次要,最关键的,却是要在城下下功夫。

多挖沟壑、陷坑,像是拒马、铁蒺藜,甚至是陶罐碎片这种碎渣子,越多越好。

只有最大限度的限制后金军推土填沟的速度,才能将红衣大炮的威势发挥出来,打出明军的优势来。

庆幸的是,袁督师虽未在城下下功夫,但此时天寒地冻,天气条件极其恶劣,后金军就算想推土填沟,必定也要多付出不少精力了。

李元庆也不得不感慨,‘时势造英雄’,袁督师这运气,还真是没的说啊!

这时,满桂刚想问李元庆去垛口上看的什么,身后,却有亲兵快速过来禀报:“袁大人过来了!”

****************************************************************

第607章 后路被截!

~~~~~~

袁大人过来了,谁敢怠慢?

满桂赶忙引着李元庆一行人,来迎接袁大人。

“卑职等,见过按察使大人……”

风实在太大了,袁大人今天并没有戴乌纱帽,大红官袍之上,配的是一顶厚实的鹿皮帽。

这看起来似乎是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在此时此地,却是最合适的行头了。

李元庆心里也更平添了一分对袁大人的了解,这厮,虽然有些刻板不化,但却并非是就没有变通的余地啊!

看到一行人恭敬行礼,尤其是李元庆,也非常恭敬,袁大人隐藏在鹿皮帽中的小脸上,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都起来吧!”

“谢大人。”

众人纷纷又是一片行礼,这才站起身来。

袁大人也快步来到了遮风的悬户之后,解开了一些帽子,笑着对李元庆道:“李军门,你观我宁远城的防卫如何?”

李元庆忙笑道:“大人真是高瞻远瞩。宁远城的防卫几乎密不透风。加之此时这恶劣的天气,就算老奴亲临,恐怕,也只能是吃闭门灰了啊!”

“哈哈哈……”

袁大人不由哈哈大笑:“李军门,你是宿将,好话就不用说了,说说缺点吧。本官还是非常信任你的眼光的。你能给本官提点出缺点,本官也能及时改正。”

到了此时,李元庆其实早有些摸准了袁大人的性子。

当年,他是科举及第之后,在京师没有门路,‘自荐’、自告奋勇的来到了辽地。

这些年,袁大人苦头可是没少吃啊。

好不容易,才盼到了今天,迎来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机会,他又怎的可能听得进‘逆耳的忠言’?

再加之历史上,袁督师的确是成功的防御住了老奴亲率后金主力的攻势,就算这里面原因很复杂,但不可否认,在宁远城,他才是真正的王者。

想了一下,李元庆忙笑道:“回袁大人的话,卑职以为,在防守方面,各方面基本已经无误了。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此时的天气。卑职以为,城墙附近,尤其是儿郎们的驻地,最好能多添一些炭火,最好再能多备些热水,帮助将士们保暖御寒,在鞑子来临之时,确保将士们能更有效的投入到战斗!”

“哦?”

袁大人眉头微皱,但片刻却舒展开来,不由哈哈大笑:“李军门不愧是威震大明的宿将啊!俗话说,见微知著!在细节方面,本官倒真没有李军门想的这么详实!此事,就依李军门所言!来人啊!传本官命令,即刻给城头各处守军,添加炭火,再令火兵、民夫,多烧些热水,给将士们保暖御寒!”

“是!”

有他的亲兵赶忙下去忙活。

李元庆忙恭敬笑道:“袁大人英明。”

袁督师哈哈大笑,看了李元庆一眼,想了一下,这才道:“李军门,下午酉时初,本官将会在官厅内举行军事会议,你~~,也来参加吧!”

李元庆一愣,片刻也反应过来,忙恭敬笑道:“谢大人恩典!”

袁大人在这边巡视了一圈,很快便离去了,大敌就在近前了,在这方面,他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看着袁大人一行人离去,李元庆靠在背后的悬乎上,眼睛微微眯起来,嘴角边,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满桂大喜道:“元庆,太好了啊!你终于可以参加宁远的军事会议了。”

李元庆呵呵一笑,“袁大人此人,还真是叫人捉摸不透啊!”

满桂哈哈大笑:“元庆,明明是你有本事,他袁蛮子也得求着你不是?哈哈哈!”

李元庆一笑,却有些不可置否,不再接满桂的话茬。

一旁,吴三桂却是用力揉了揉鼻子,他明显感觉出来,李元庆这话里,深意很大啊!

…………

一晃,四天时间已经过去。

这些时日以来,李元庆已经完全摸透了袁大人的脾气。

凡事,在大战略上,李元庆绝不会轻易反驳他,而每当他要征求李元庆的意见时,李元庆则总是在微小的细节上,给他提供一些小的建议。

当然,这些建议似乎看似很小,却都是李元庆从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总结出来的切实心得,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前方后金军的哨探也是越来越密集。

到了正月二十三的中午,在宁远城北门外,铺天盖地的后金军大纛、旌旗,就像是山呼海啸的浪涛一般,席卷而至。

等待了十几天之后,后金军的主力,终于赶到了。

得到后金主力赶至的消息时,李元庆正在营地里收拾军备。

洞悉历史的精髓,李元庆非常明了,‘宁远大捷’,他不可能有太多表现的机会。

这场‘戏’,只能有一个主角儿,那便是他袁督师。

李元庆的所有布局,都聚集在觉华岛。

因此,除了维持半月的粮草之外,长生营的儿郎们,并未携带太多战备物资,大多数的军备物资,都留在了船队上。

李元庆这时也发现了他布局的一个严重的‘失误’,若一旦后金军主力围城日久,那~~~,他想要赶去觉华岛,必定要增加不少难度了。

庆幸的是,宁远城东门距离海边并不远,只有六七里的路程,而且,紧靠河边,加之长生营的儿郎们基本都是轻装上阵,若是加快速度奔袭,最多也就几个时辰,便可以赶至海边,与船队汇合。

李元庆也不得不感慨,想要得到,就注定是要付出一些的。

好在,经过了这些天的苦心经营,他和袁督师的关系,总算是得到了一些改善。有事情,已经不再那么难以开口了。

最多还在宁远城这边,呆个一两天,李元庆就必须要图谋,如何跟袁督师开口,驻防觉华岛了。

过来通知李元庆、后金主力到来消息的,是袁督师的亲卫亲兵。

由此也可看得出,李元庆这些时日内,战绩是相当‘斐然’,袁督师在本能上,已经对他形成了一定的信赖感。

李元庆真的有些荣幸之至。

将长生营营地的事务交给留守的许黑子来布局,李元庆带着段喜亮、官沧海、孔有德、顺子等一众主要将官,快速直奔北门城头。

等李元庆一行人赶到北门城头时,袁督师和关宁系的头头脑脑们基本上都已经到齐了。

袁督师的面色明显有些沉重,看到李元庆过来,他忙招呼道:“李军门,你来了啊!过来看看,狗鞑子此次来者不善啊~!怕至少要十万人的规模啊!”

李元庆忙恭敬来到了袁督师身边,站在他这个角度,俯览着后金军的旌旗大阵。

袁督师的说法虽稍微有些夸张,但~~,看后金军战阵的规模,七八万人、八~九万人,还是有的。

再加之奴才、杂役,过十万,应该并不困难。

“大人,狗鞑子来势汹汹啊!咱们必须要加倍防备才是!”李元庆忙小心对袁督师道。

袁督师缓缓点了点头:“李军门,以你所见,狗鞑子会在何时攻城?”

李元庆思虑片刻,忙道:“回大人,依照卑职的经验来看,鞑子想要攻城,必定要将营地扎的稳妥之后,才会打造攻城器械。但他们比咱们预计的行程晚了几天,想必,老奴可能有所准备。所以,卑职认为,今天晚些时候,鞑子很可能会对城池发动试探性的进攻,咱们不得不防啊!”

“哼!”

袁督师忍不住冷笑一声:“狗鞑子,就怕他们不来!他们只要敢来,定要让他们尝尝我这宝贝的厉害!”

李元庆当然明白袁督师说的‘宝贝’是什么。

事实上,当年,辽西初立时,甚至,也包括宁远城修筑时,火炮方面的事务,都是孙元化的职责之下。

可惜,孙元化虽然懂得一些火炮方面的知识,在大明,也算是专业对口的人才,但他却不如袁督师有‘地利之势’。

袁督师的老家就在东莞,距离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只有咫尺之遥。

加之人为的各方面原因……

最终,宁远城各方面的事务,都尽入了袁督师的麾下。

不得不说,这是孙元化的悲剧。

此时,看着袁督师正气凛然、大义凛凛的模样,李元庆倒是一时有些错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