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官人面色微变,忽然笑道:“这位爷,您怎的就会断定我张某必定会吃掉这笔货?要知道,这可是刘家的货。若被刘家知晓,我张某定然吃不了,兜着走。”

李元庆神色也郑重了一些,“所以,某可接受张大官人您一定程度的风险费用。但~,这不能比市价低太多。某和麾下的弟兄们,也要吃饭。”

双方都亮出了底牌,便不用再遮遮掩掩,张大官人直接伸出了两个手指头,“两万两雪花银,今夜可完成交易。”

李元庆心中明了,按照杨小船所说的市价,这笔货的价值大概在4万两银子左右,这狗日的张大官人张口就吃掉了一半,还真他娘的是心黑啊。

但在此时这种状态,李元庆毕竟太过被动,考虑了片刻,缓缓点了点头,“张大官人不愧是信人,这份情谊,某铭记于心。不过,某还有一件事情,想麻烦张大官人。”

张晋松一愣,“这位爷有话不妨明说。”

李元庆一笑,“现银,我只要一万五千两,剩下的五千两,我希望,张大官人帮我换成粮食……”

…………

李元庆清楚规矩,这位张大官人也是生冷不忌,什么货都敢吃,很快,双方便达成了协定,在今夜晚些时候的一处海边码头交货。

离开了聚宝阁,李元庆和陈忠很快返回了海边船队的停靠地,在张大官人一名随从的指引下,来到了交易的码头。

子时刚过,一队几十辆马车组成的队伍,缓缓朝着码头这边驶过来。

张家集的几家粮米店,也都是这张大官人的产业,筹集五千两银子的粮草,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多问题。

很快,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序的开始进行交易。

士兵们和张大官人的民夫们一起,把粮食搬到船上,再把盐从船上搬到马车里。

从子时一直到天亮,这场交易,这才进入了尾声。

伴随着最后一袋盐搬下了船,李元庆对张大官人一拱手,“张兄高义,他日,我们或许还会有再见面的机会。”

张大官人也一笑,“张某也期待如此。时辰已是不早,张某就在这里,预祝爷您一路顺风。”

李元庆一笑,“后会有期。”

说着,他大手一摆,船队开始按照序列,缓缓驶向大海。

看着船队离去,张大官人身边这白衣文士忽然道:“干爹,还要不要黑岛的那些兄弟动手?”

张大官人紧紧眯起了眼睛,只留下了一条小缝儿,“这件事,先算了吧。我观这人,不像是平常的强人。刘家那边,你派人多盯着点。还有,给公公准备的年底礼物,都怎么样了?”

白衣文士忙道:“干爹,放心吧。一共十万两的礼物,都已经准备妥当。”

张大官人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大手却是揽在了这白衣文士的腰上,“小芸啊。你知道,干爹对你可是给予了厚望啊。”

这白衣文士身躯明显一颤,露出了几分女儿姿态,片刻,她银牙一咬,“干爹,女儿的命是您给得。您要女儿做什么,女儿都愿意。”

…………

虽然交易完成的很顺利,但李元庆却不敢有丝毫大意。

依照张大官人这手眼通天的本事,他要来个黑吃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船队从出发开始,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警戒状态,直到傍晚,船队已经驶入了深海,并没有任何异常,李元庆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此行的收获,简直可以用丰厚来形容。

一万六千多两现银,十几条船的粮食,足够李元庆和陈忠麾下的儿郎们吃上几个月了。

虽然又多了黄国山和杨小船这些山东盐丁的家口们,但有这么银子和粮食,李元庆和陈忠都有了底气。

两日之后,船队抵达了广鹿岛。

但李元庆并没有选择从驻地海湾登陆,而是选择了广鹿岛南部的一片平缓的海滩。

毕竟,这么多东西,来由不明,被别人看到了,也是麻烦。

船队登陆之后,留守士兵纷纷赶来,一起把货物卸到了岸上。

李元庆也对陈忠仔细谈了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两人虽然在广鹿岛有些根基,但军、民毕竟不能混合在一起,因为两人现在并没有广鹿岛的合法统治权。

李元庆的意思,是希望军、民分离开来,在南部海岸,重新修建营地和码头,毕竟,两人现在有银子,还可以帮广鹿岛的本土居民,赚点外快。

陈忠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当即表示同意。

两人派人将李老汉请来,把兴建军营的意思,对李老汉说明。

李老汉虽然不舍得李元庆两人离开镇子,但也明白,这是个赚银子的好机会,当即表示同意。

很快,在李老汉的号召下,广鹿岛的劳力们,纷纷赶来了南岸,参与到了军营的修建中。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中,马上就要快年了,也是农闲季节,李元庆和陈忠给出的工钱丰厚,劳力们也是分外卖力,加之军营的房屋并不需要多么漂亮,完全从本地取材。

在‘大~跃~进’式的疯狂劳作下,五六天的时间,军营已经有了初步的模样。

主体房屋,大都是木材建成,分为校场、营地、伙房、码头,不远处还有为这些盐丁苦力家眷们准备的房屋,虽然有些简易,但有粮食,又有人力,度过这个严冬,完全没有太大问题。

这时,盐丁的家眷们都已经知道了李元庆和陈忠的身份,在黄国山和杨小船的大力宣扬之下,李元庆和陈忠简直就被形容成了天神下凡,是老天爷专为解救他们、派两人下凡而来。

事情虽一切顺利,但这时,李元庆却是带着几条船,和百多名亲兵,驶离了广鹿岛,一路向西而来。

进入十一月中,天气越来越冷,经常飘雪,近海的海面,已经开始有了封冻的迹象。

李元庆也想趁这段时间,仔细考察一下辽海的地势地貌。

广鹿岛虽然不错,但从一开始,李元庆便没有想要自己占有,而是要留给陈忠。

这并不是因为李元庆太过高大,视财物金钱为粪土,而是因为广鹿岛格局太小,岛上原住民也有些根深蒂固,想要扎下根来不难,但想要实行李元庆的理想,却是麻烦不少。

最关键的,还是广鹿岛位于辽海之东,距离皮岛虽有些距离,但还是太近了。

未来的东江,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军事集团,各方面事物,也都是新鲜创造,但~~~,经过了镇江一役,却也让李元庆深深明了,毛文龙是毛文龙,他李元庆还是他李元庆,李元庆可以依附于毛文龙的麾下,但却并不能完全与毛文龙融为一体,成为毛文龙的附庸。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李元庆想拥有一块自己能完全当家作主的地盘。

这片土地,除了要够大,有可以生存下去的资源,最好,还没有人烟,就像一张白纸,可以完全按照李元庆的想法来架构。

几日之间,李元庆已经绕过了辽东半岛,来到了渤海内海。

这一路上,李元庆考察了不少岛屿,但都不满意,原因有很多,要么太小,要么没有淡水资源,要么光秃秃的,太过荒凉,都不能满足李元庆的要求。

下午,一行人在猪岛登陆。

猪岛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人烟,入眼之处,尽是森林,没有了熟悉的人间烟火。

商老六拿出地图,对李元庆道:“元庆,这一带的岛屿,咱们几乎都转遍了,依我看,最好的选择,其实还是在辽海之东,那边,大、小长山岛,大獐子岛,海洋岛,石城岛,其实都不错。若是辽西,那~~,就只剩下长生岛、西中岛、茶河岛了。”

商老六说着,指向了不远处的三座连成一片的大岛。

李元庆的眼睛不由微微眯起来,事实上,他的心里,早就有了腹案,若论面积之大,辽海区域,没有哪里,比长生岛更大了。

作为后世华夏第七大岛屿,长生岛不仅面积大,资源也丰富,淡水也充足,而且,最关键的,由于辽南战乱,居民大都迁徙,上面基本上没有了本土居民。

只是,长生岛距离辽南大陆实在太近了,尤其是南部的南信口,距离辽南大陆只有3、400米,肉眼都可以看清对岸的形势。

若到了封冻期,这几乎就跟辽南大陆一样。

后金的铁骑,随时都可以来岛上溜溜,这极大的隐患,使得众人都没有把目光聚集到长生岛上。

此时,商老六提出来,正好符合了李元庆的心意。也是李元庆费了这么多心思的目的所在。

毕竟,队伍虽是李元庆一手带出来,但长生岛这种地方,毕竟太过危险,没有人开这个头,李元庆也不好‘一言九鼎’。

故作思虑了片刻,李元庆道:“长生岛么?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咱们去长生岛看看。”

*****************************************************************

第72章设立据点

求收藏,求红票。小船多谢。

~~~~~~~~

商老六也没在意李元庆话里的玄机,赶忙下令火兵造饭。

队伍一百多号人简单吃过了午饭,一路沿海北上,过了麻洋岛,就到了长生岛三岛的范围了。

此时,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远方,两座大岛,一左一右,绿色延绵,海岸雄阔,一眼根本看不到尽头。

商老六对这边的地势颇为熟悉,忙对李元庆解释道:“元庆,西面这座大岛,就是长生岛。东面这大岛,叫做中岛,因为其岛礁还在长生岛的西侧,老百姓又叫其西中岛。再往东,还有一座大岛,叫做茶河岛,也不比这两个岛小多少。”

李元庆点了点头,极目远眺向远方的长生岛。

一旁,徐黑子又补充道:“大人,这长生岛之所以得名。传闻,还是跟始皇帝有关。据传说,当年始皇帝命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寻仙。徐福率众人踏遍蓬莱,遍访仙人,却无仙人肯赐仙药。只有一位仙人道:尔等都是凡夫俗子,即便食了仙药,也只能延年益寿,又岂能长生不老?从蓬莱出海,往北数百里,有一座岛,上面有甘泉、海刺、棘枣三宝,食之,可祛病长生。”

众人都被许黑子的故事吸引,不由都竖起了耳朵,等待着他的下文。

商老六知道许黑子本事高,虽然他也知道这典故,但为了提携这个后辈,他便笑而不语。

李元庆也笑眯眯的看着许黑子,示意他继续。

许黑子见李元庆和商老六都是鼓励,不由精神大振,赶忙道:“但那徐福是为始皇帝求真正的长生,便没有听仙人所言,继续去寻仙药。但他麾下一位高姓的随从,却是心动了,偷偷带了十对童男童女,乘一艘小船,前往了此岛。他们历经风浪,过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这座岛。”

许黑子见众人听得入神,咽了口唾沫,马上又道:“这些人抵达岛上,见岛上风景跟仙人所说无二,都是大喜。他们在岛上发现了清泉,从山涧中涌出,喝了之后,甘甜爽口,神清气爽。又看到满山长满了棘枣,采下来吃,酸而甘甜,醒智益心。又见到海中有大群游物,却不是鱼,也不是虾,而是深灰色,身长尺许,浑身肉刺,食之,其肉鲜美滑~嫩。久食,竟然百病不侵。因其外形长的像是长白山的山参,便将其命名为海人参。”

李元庆笑而不语,示意许黑子继续。

许黑子忙道:“随后,一行人便在此地安了家,生息繁衍,代代相传。他们里面有很多人,居然活到了一百多岁。后来的外来者对此很是疑惑,就问缘由。岛上人回答,只缘身在长生岛。从此之后,这岛,便被人称作为长生岛了。”

说完,许黑子叹息一声,又道:“可惜,原本长生岛也算是人丁兴旺,但建奴兴起之后,尤其是下半年开始,建奴占了辽南,岛上居民都逃往山东和京师一带,长生岛便荒废下来了,也没了烟火。”

“这些狗日的建奴,真不是东西啊。这不是糟蹋神仙留下来的宝地么?”顺子不由狠狠的啐了一口。

其他众人,也是面有愤色。

李元庆脸上笑意却更甚,本来,他还想找个别的由头,但现在,许黑子竟然把这事情办好了。

仙人住过的地方,那能差的了么?

后世言,封建迷信害死人。

但在此时,这却成为了李元庆安抚人心的最好工具,清了清嗓子,李元庆笑道:“既然是神仙留下的宝地,那咱们当然要去看看。走,今晚,就在长生岛开饭。”

李元庆发了话,船队赶忙继续向前,在长生岛南侧的一处平缓的海滩上登陆,开始探索这座大岛。

在海上的时候,远观长生岛似乎并不太大,也不是太宽阔,但殊不知,那只是南部一处小小的棱角,等众人真正踏上这座岛,才感觉到了这座岛的雄伟。

众人几乎是走了一夜,到了天亮,才从南头走到了北头,简单休息了一会儿,吃了点饭食,一行人又去了东南侧的南信口。

南信口距离对岸,只有三四百米的距离,原本,对面有渡口,但随着后金军占领辽南,实施海禁政策,这边的海岸诸地,基本上都荒废了,根本看不到人烟。

众人这时横穿了整个岛,对长生岛也有了简单的认识,李元庆笑道:“众位,你们感觉这岛怎么样?”

商老六这时已经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不由率先表态道:“此岛不愧是神仙看中的福地,果然是块宝地。不仅淡水丰富,而且还有不少耕地,大人若带我们若移居这里,那真是我们的福气。”

众人不由纷纷点头,神仙都看中了这里,再加之许黑子也说了,在这里住,很多人都能活到一百岁,这还能差的了?

官沧海这时却也看出来长生岛最大的弊端,他想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说出来,“大人,此岛地利确实不错,不过,这里却也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你们看,这南信口距离对岸实在是太近了。若是到了寒冬,海面封冻,后金的骑兵,可能直接就能从海面上冲过来。”

众人听闻官沧海所言,不由都从兴奋中冷静下来。

没错,若是到了封冻期,这该怎么办?

众人低声议论纷纷,不由同时看向了李元庆,大人才是他们的主心骨。

李元庆思虑良久,这才道:“封冻期确实是不好办。不过,我大明水军,历来有凿冰的传统,届时,到了封冻期,我们可人力凿冰,把岛和海岸隔离开来。建奴不善水战,若那时他们要敢来,我们必定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眼见李元庆一锤定音,众人不由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李元庆又道:“此时已是冬季。我们若是现在迁来长生岛,不免有些太过着急。而且,我们现在人丁太少,若海面封冻,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凿冰。我想,先在长生岛上建立一个据点,等开春之后,天气暖和,咱们再大举迁移到长生岛上来。”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后金毕竟是蛮夷,对于~大海,他们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感,这海禁政策,已经使李元庆、包括之后的东江军,立于了不败之地。

老百姓们都被他们迁移到了海岸十五里之内,就算李元庆现在大举登陆到长生岛,只要不是天天去南信口这边晃悠,他们也很难发觉。

但~~,此时马上就要进入深冬,气候条件恶劣,加之岛上居民原有的建筑物基本都已经荒废,并不适合大举迁徙。

本来,留守长生岛、建立据点的最好人选,是商老六。

但商老六是李元庆的大管家,很多事情,都要他亲力亲为,李元庆身边也离不开他,李元庆便退而求其次,将许黑子留在长生岛,由他来建立据点,并实施李元庆的初步规划。

许黑子也是手艺人出身,对风水和建筑物的格局都很了解,加之这么长时间的军旅历练,他的军事知识,也得到了一些升华,而他本身就是农民,对耕田种地也不陌生。

让队伍退到旁边小山上的树林子休息,李元庆又嘱咐了许黑子一个下午,等许黑子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李元庆这才放下心来。

按照李元庆的规划,长生岛将成为李元庆的大本营,毕竟,长生岛有地利之势,进可攻,退可守,这是辽海其他岛屿,并不具备的优势。

再者,长生岛资源丰富,面积广大,将来就算自耕自食,自给自足,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所以,李元庆给许黑子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彻底考察长生岛的地形,画出完备的地图。

再者,就是挑选适合居住和耕种的区域,设立观察点和望塔,随时观察对岸的动静。

第三点,要寻找合适的港口,搭建隐蔽码头,方便这段时间,李元庆运送物资过来。

一天一夜的疾行,队伍虽都是青壮,但都已经很疲惫。

在长生岛休息一夜,又嘱咐了许黑子大半夜,并给他留下了50名士兵和大量辎重,第二天中午,李元庆这才离开了长生岛。

回程的路上,不论军官还是士兵,众人都很兴奋。

这主要还是封建迷信起了大作用。

长生岛是神仙住过的地方,人能活一百岁,大人之后要迁居到这里,这不是让他们跟神仙一个待遇嘛,他们又怎的能不高兴、不兴奋?

但李元庆特地嘱咐他们,这件事在没有真正成行之前,绝不能对外透露,他们也只能在心里偷着乐。

回到广鹿岛,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黄国山、杨小船这近五十人的盐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