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庆将瓦片盖上,静静伏在房顶上,闭目养神。

又过了几分钟,女人黄鹂般的叫声越来越小,男人粗鲁的喘气声,也渐渐听不到了。

李元庆看着风雪中飘渺的夜空,缓缓吐出了一口长气,沉思良久。

大概又过了十几分钟,房间里已经没有了任何动静,李元庆再掀开瓦片,里面已经是一片烟雾茫茫。

见事情已经差不多了,李元庆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将瓦片盖好,从房顶上攀到一边的后院墙,沿着院墙,按原路返回。

很快,苍茫的大雪,覆盖向广阔的天地,一切,仿似还是那般平静……

…………

回到了临时暂住的民居,收拾一番,天色已经放亮,马管家早就准备好了后路,李元庆几人,跟着早上出城的‘香车’,也就是粪车,悄然出了城。

回到张家口,李元庆一行人迅速骑马离开,来到了北面三十里外的一个破败的城隍庙里休息。

一夜虽不激烈,但却相当耗费心神,留几人值守,李元庆靠在火堆边,很快沉沉睡去。

傍晚,马管家赶了过来,他低声对李元庆汇报道:“爷,一切顺利,宣府城里的老百姓,都已经知晓,这王二公子,是死于马上风。”

李元庆一笑,重重拍了拍马管家的肩膀,“马伯,辛苦了。不过,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等到了广宁,咱们翁婿好好喝几杯。”

马管家大喜,赶忙连连点头。

一行人冒着风雪,顶着夜色,迅速向东北方向驰去。

虽然李元庆的计划已经算周密,但毕竟时间着实是太仓促了,还是显得有些急切,这件事情,也算是大案了,必定会震动宣府,等官府的力量反应过来,那可不是好玩的了。

而李元庆虽然提前令马管家在民间散布开了消息,混淆视听,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官府的捕快们,也不是吃闲饭的。

不过,宣府王家现在是王二公子为首,此时,王二公子身死,王家群龙无首,定然已经混乱不堪,即便是去京师报信,这一来一回,也需要几天时间。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王二公子是死在女人肚皮上,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马上风’,这对王家这种官绅豪族而言,可并不是太光彩的事情,王老爷子和王大公子,即便想追凶,恐怕也得捂着盖子。

这一来一回,又需要不少时间。

但李元庆却不敢怠慢,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必须要尽快赶去广宁,把正事办完,然后,再把痕迹抹去……

…………

两日之后,李元庆一行人抵达了山海关,顺利与渠敏秋一行汇合。

清晨,太阳初升,看着耸立在金色阳光下巍峨的关墙,李元庆凝神思虑,久久沉思不语。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

对于大明而言,眼前这座关隘,着实是承载了太多太多。

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当年,在背叛大明、决定华夏民族命运的时候,正是由这里出发。

大明已经流传两百多年,事实上,并非没有远见之士,只不过,有太多的东西,被各种原因,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此时的辽东巡抚王化贞暂且不必多说,稍后,继任他之职的新任巡抚王在晋,曾经提出了一个治辽的方案,他主张,全面放弃辽地,以长城和山海关为界,抵御后金女真的进攻。

某种程度上,在明末,这应该是最科学、也最稳妥的方案。

但泱泱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怎的会同意这种方案?

内阁几番纠缠,不多时,王在晋便被去职,大名鼎鼎的孙承宗、孙阁老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他主张在辽西走廊,设立屯堡,屯兵种田,以逐步推进的方式,来蚕食后金。

很快,这个方案,便得到了执行。

只是,在随后的一系列时间内,这个方案,花费了整个大明军费的九成以上。

再到后来,便是大名鼎鼎的袁督师提出的‘五年平辽’……

历史已经发生,谁对谁错,后人也无法身临其境,感受不到当时的状态,只能是推测。

可以说王在晋是贪生怕死,但不可否认,站在后世的角度,他的方案,是最可行的,也是最稳妥的,如果大明按照这个方案执行,或许……

但谁又能说孙承宗是错的?毕竟,他是大明的忠臣。

可书生意气,纸上谈兵,这种忠诚,能当饭吃么?能挽救华夏数千万子民的命运么?

历史的结局也对孙承宗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甚为倚重的吴家、祖家,都成为了后金的鹰犬。

从天启中,一直到崇祯末,这二十多年时间,朝廷花费了数以千万、甚至上亿的银两,就养出来这样一帮货色……

如此这般,大明不亡,让雄才伟略的皇太极灭亡?

“元庆,在想什么?关门马上就要打开了?”这时,渠敏秋穿着裘皮棉袄,出现在李元庆的身边。

李元庆一笑,用力握住了她的小手,“外面风这么大,怎么不去马车里暖和?关门打开,咱们马上启程。”

渠敏秋乖巧的点了点头,轻轻靠在李元庆的肩头。

李元庆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微微眯起眼睛,看向不远处巍峨的关墙。

历史已经改变,既然老天爷让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之后的危局,又怎能无动于衷?

随着关门吱吱嘎嘎打开,来往人流迅速有序的通行。

此时,辽西还未失,山海关的防御力度,还没有后来那么重,渠敏秋令马管家出示了路引,一行人便被顺利放行了。

辽西这片土地,承载了着实太多,但因为靠近海边,风景也是极美,若是闲暇无事,带着渠敏秋这种玉人,一路欣赏风景,也是人生乐事。

可惜,胸腹中事情太多,李元庆又怎能有这种心情?

一行人急速赶路,一天半之后,抵达了最为熟悉、却有些陌生的广宁城。

李元庆已经换上了护卫的粗布棉袄,他一马当先,亲自护卫着渠敏秋,前往了张家大宅。

回到了这里,渠敏秋又恢复了她的精明、睿智,几年以来,在这片土地上,她都是说一不二的食物链顶端者。

很快,渠敏秋便召开了张记宝丰堂的家族大会,明确提出了,因为王二公子的事情,要与张家解除婚姻。

瞬间,这个消息便在张家的一群男女老少中炸开了锅。

“少夫人,这,这怎的能行?张家没有你,我等又该如何过活?”

“少夫人,您可千万不能离开张家啊。现在生意本就难做,您要离开了,我们真的没法活了啊。”

“……”

看着客堂里人群激愤,渠敏秋的眼泪也掉下来,“妾身自是知道此事亏欠张家。可,可那王二公子,是宣府豪强,其父又是朝中阁老,妾身若不能以身饲虎,那,那我渠家百年的基业,可就……”

“……”

客堂里吵吵闹闹,说什么的都有,但渠敏秋提起了宣府王家,这些张家族人,一个个都哑了火。

老话说的好,‘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

张家在广宁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他们只是商人,没有朝中坚强的砥柱,他们也不是傻子,又怎的能跟王家相斗?

更何况,渠敏秋已经为张家守寡几年,并且帮张家赚了不少钱,也算是对得起张家了。

看着张家族人还纠缠不清,渠敏秋擦了一把眼泪道:“众位亲族,已是这般,敏秋自知无言面对众位亲族,所以,张家所有的财富,我都会留给大家,我自己,不给带走一分一毫。至于如何分配,我把账本就交到账上,大家自己商议吧。”

如果说之前,只是不痛不痒的小型炸弹,但此时,渠敏秋提出了财富分配,却是切中各人的实际利益,也是张家族人的脉门。

看到藕儿将账本拿出来,摆在众人眼前,张家族人们瞬间炸开了锅。

而渠敏秋和藕儿,却是悄悄退到了身穿护卫服的李元庆这边。

李元庆也不由感叹,女人,都他妈是影帝啊。

若不是当日当机立断,把握准了机会,恐怕,李元庆还真不得把这般玉人弄上手。

搞定了张家,官府那边就好办许多。

李元庆再次见到了去沈阳时的那个阴脸婆娘,她和马管家一起,去广宁知府衙门走了个过场,便把渠敏秋的身份文书拿回来。

有了这个,渠敏秋就相当于拿到了离婚证,不再受张家束缚,可以再嫁。

马车里,渠敏秋也察觉到了李元庆看着这阴脸婆娘的脸色有些不对,她轻轻掀开窗帘,低声对李元庆道:“元庆,你跟张婶有什么误会么?”

李元庆笑着摇了摇头,“怎么会?她当日帮我很多。”

渠敏秋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乖巧的点了点头,“张婶是我的奶娘,也是最信任之人,她很能干,元庆,求你看在我的面子上,不要为难她好么?”

李元庆一笑,用力点点头,“敏秋,你可以知会她一声,让她带着她的家口,跟我们一起走。”

渠敏秋大喜,知道李元庆接受了张婶,忙用力点点头,又低声道:“元庆,你想要的匠户,张婶这边也有门路。”

**************************************************************

第89章大火

~~~~~~~

张婶就是渠敏秋在广宁事物的对外负责人,与广宁知府高邦佐,有很多的业务来往,也算有些交情。

李元庆当即通过张婶的关系,把自己的名帖呈上去,又给高邦佐准备了一份厚礼。

没多久,高邦佐这边便有了回音,拨给了李元庆300匠户,近2000口人。

李元庆不由大喜,当即令顺子,护送这批人南下,前往东海堡,再由东海堡租船,前往广鹿岛。

这300匠户,对高邦佐而言,几乎就不叫事儿,但对李元庆而言,却仿似天籁之音。

本来,李元庆还想使些银子,从广宁军府库里,搞出点兵器、铠甲来,但王家的事情,如鲠在喉,现在并没有消息传来,李元庆也不敢托大,在广宁城逗留太久。

傍晚,李元庆来到了杨娇~娘的产业,位于宝丰堂大宅后门不远处的雾雨阁。

这是一座主体为三层小楼的建筑,格调很清幽,虽只是黄昏,天气也很冷,但门外,却已经有了几辆马车和几匹马,似乎生意还不错。

李元庆孤身一人,一身护卫装扮,竟自走进了门口。

一进门里,瞬间,一阵带有浓郁脂粉味的暖风袭来,让人精神一振。

片刻,便有几个龟奴和老鸨子迎了上来,“大爷,您可是来对了。我们雾雨阁的姑娘,绝对是广宁城最好的。姑娘们,来接~客啦。”

老鸨子说着,片刻,就有三四个姑娘,朝着李元庆围拢过来。

李元庆扫视一眼,这些姑娘的姿色都还算不错,环肥燕瘦,各有风情,杨娇~娘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呵呵。今天爷不找姑娘,爷只喝酒。”李元庆说着,随手塞给老鸨子一把碎银子,足有三四两。

老鸨子不由大喜,“快,快给这位爷上好酒,上好菜。”

几个龟奴赶忙去忙活,姑娘们也散去,老鸨子刚要走,李元庆却一把拉住了她的手,笑道:“姐姐别急。若是有空,陪我喝一杯如何?”

老鸨子没想到李元庆竟然找她,不由一愣。

片刻,她才反应过来,她虽然已经年过三十,但还风韵犹存,看着李元庆穿的虽朴素,出手却大方,不由也动了心思。

她扫视四下暂时没有客人,便一屁股坐在了李元庆身边,“只要爷您不嫌弃,奴家自然愿意陪着爷。”

李元庆一笑,却低声道:“你们东主在不在?你去知会她一声,就说,她的老相好来找她了。”

说着,李元庆又塞给了这老鸨子一把碎银子。

这老鸨子也明白了李元庆的心思,有些失望,但毕竟还有些职业素养,一笑道:“爷,那您先坐着,奴家马上就去。”

她说着,施施然俩开了大厅,朝着楼上走去。

不多时,李元庆便看到一道红色的身影,飞速朝自己这边跑过来,不是杨娇~娘是谁?

“冤家,你,你还记得有老娘这号人?”杨娇~娘用力掐了李元庆一把,眼泪却是止不住涌了出来。

李元庆一笑,用力握了握她的小手,“不请我找个僻静地方坐坐?”

杨娇~娘又惊又喜,忙擦了一把眼泪,对这老鸨子道:“月娘,这里先交给你了。没有重大事情,不要叫我。”

月娘赶忙点点头,她也看出来,自己东家,与这汉子,交情匪浅。

杨娇~娘引着李元庆来到了二楼后面、她居住的房间,关上了门,便如风一样扑倒了李元庆的怀里,“冤家,我还以为,我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

李元庆将杨娇~娘揽在怀里,也有些神伤。

这个女人,本来过着平淡的生活,虽是靠出卖肉体,却也没有这么多的纠结和危险。

但此时,李元庆看似是把她从火坑里拉出来,但何尝又不是把她推入到了另一个更大的火坑?

“娇娘,辛苦你了。”李元庆重重的抱了抱杨娇~娘的娇躯。

杨娇娘这时也缓过气来,“冤家,活着就好。你知不知道,听说镇江城失守,你没了消息,人家差点也不想活了。”

李元庆一笑,“你男人我命硬,阎王爷不收。这不,就来见你了么?”

杨娇娘大喜,“冤家,这次回来,你准备在这里呆多久?我这里还有七八个清官人,保证都是你喜欢的那口。”

李元庆不由无语,却也体会到杨娇~娘为了讨好自己,恐怕也是费尽了心机。

“娇娘,其实,你不用这样。”李元庆用力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杨娇~娘眼泪又要流出来,却强忍着忍住,“冤家,只要能见到你,一切都好了,奴家心里也有底气了。”

李元庆深深吐出了一口浊气,“娇娘,这次来,我只能待一会,马上就要走。”

“啊?”

杨娇~娘眼泪又要流出来,却不防,李元庆已经将她抱到了床上……

…………

一切有些突然,但却又是那么自然,两人就仿似熟悉多年的夫妻一样,没有丝毫间隙。

事了,杨娇~娘服侍着李元庆穿好衣服,忽然用力在李元庆的胸口咬了一口,“冤家,有了这一回,奴家便是死,也无憾了。”

李元庆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是可以把握今后的生活。

“胡说什么?好日子还长着呢。娇~娘,我不会让你一辈子都这么委屈。”李元庆狠狠在杨娇~娘的"qiao tun"上拍了一把。

她已经三十出头,正是女人最成熟、最有风韵之时,李元庆这一巴掌,又把她的眼眸子里打出水来,她哀求的看着李元庆,“元庆,今晚,不要走好不好?”

李元庆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我也不想走啊。可惜~~~~。娇~娘,我这次来,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

说着,李元庆从怀中掏出了一叠银票,足有五千两,这是渠敏秋的私房钱。

“这钱你拿着。明日,不,今日,你就开始准备,五天之内,这雾雨阁必须出手。然后,你去京师,拿着这些银子,在京师开个新店。可以把心腹的姑娘都带着。等过些时候,我会差人给你多送些银子。记住,维持住生计就够,不要想着把生意做的多大。还有,可以尽量多养些清官人,娇~娘,我相信你的眼光,将来,我有大用。”

杨娇~娘没想到事情会如此突然,脸色也郑重起来,“元庆,咱们在这广宁城过的好好的,这买卖刚开始有好转,为何,为何要离开?”

要出售自己一手打造的产业,杨娇~娘心中自然万般不舍。

李元庆一笑,随意把玩着杨娇~娘的大白兔,“娇~娘,你要记住,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广宁城虽好,但现在已经容不下我们。这件事,你必须要尽快进行。我身边暂时也没有人可以来帮你,不过,正月底之前,你必须要赶往京师。到了京师,还用雾雨阁这名字,我会尽快派人跟你联系。”

杨娇~娘用力点点头,“元庆,放心吧。我马上就去办。正好,我在奴隶市场那边,又看到了几个好苗子,正好一并带走。”

…………

离开了雾雨阁,外面又飘起了小雪,一阵冷风吹过,李元庆不由打了个寒战。

回头看了一眼已经开始上客人的雾雨阁,李元庆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

本来,将杨娇娘放在广宁城,开起这家妓~院,李元庆是想在后金的控制地,埋下一颗棋子,打探情报,等以后反攻辽地时,便会多一分便利。

但~,经过了宣府镇之行,再加之老奴的仇汉政策,李元庆放弃了这个想法。

依照眼下后金的政策,治下汉人的地位,岌岌可危,等到他日广宁城破,杨娇~娘这家小院子,恐怕也不能幸免。

而反攻辽地,又何其遥远?

好不容易,李元庆才培养出杨娇~娘这么个人才,若就这般失去,岂不是要肉疼死?

让杨娇娘去京师,也是李元庆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京师作为大明的中心、政治枢纽,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在京师这种地方,没有什么,比这种勾栏场子,更适合结交朋友,打探情报了。

与其把人才浪费在广宁城,倒不如将其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打好上层牌。

退一万步说,即便杨娇~娘在京师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