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6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元庆之所以不到更远处去迎接王承恩,也是李元庆要对王承恩表达一个姿态。

毕竟~,这件事,是崇祯皇帝和朝廷先不仁在先,他李元庆可以接受朝廷的谈判,却必须要表露出自己的态度。

否则,还真当他李元庆是软柿子,好揉捏不成?

当然,这其中的分量,就是个精细活了。

填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

迁安县城的废墟,则是刚刚好。

马上就要进入六月,天气已经有些开始燥热了。

小冰河的气候就是这般,冷的时候冷的要死,热的时候却又热的要死,完全是两个极端。

好在~,迁安县城南部的河畔,有一处密林子,并没有受到战争太多的伤害。

主要是迁安这种小县城,城墙微薄,防御更是薄弱,代善、莽古尔泰他们要拿下来,根本就不用太费力气,打造太多云梯、攻城器械,随便一波,便可轻易拿下来。

此时正值正午,刺目的骄阳有些暴躁的炙烤着大地,头顶上绿油油的树叶,都快要被晒蔫儿,儿郎们和战马都藏到了树林子休息。

李元庆则是点燃了一颗雪茄,靠在一颗大树下,静静的远眺着西面的官道方向。

经过了这十几日的辛劳,陈忠已经率领七万多百姓大军主力,过了永平,马上就要到抚宁地界了。

按照这般速度来估计,他们赶往海边营地,还需要半个月左右。

主要是现在天气太热了,若想赶路,只能是一早一晚,中午的时间便要被浪费掉。

否则,速度还能快上一些。

而李元庆这边,也没有闲着,经过了这些天的紧密计算,此行,永平围剿阿济格,汉儿庄收拢老百姓,整个战场的收获,也被完全整理出来,得到了准确的数字。

此次出征,李元庆和麾下长生营的儿郎们,虽没有打硬仗,但收获可绝不小。

先不说这七万多老百姓、两万多匹战马了,仅是收缴的后金军掠获的财物、金银、粮草,便已经稳稳的超过了二百万两的规模。

若再加上战马、铠甲、兵器,包括一些紧要的军姿、军需物品,李元庆此行的收益,怕是要直逼五百万两的大关!

更不要提,是这些人口了……

七万三千余人口。

哪怕每人每年只能赚十两银子,这已经不是小数了啊。

关键是,有人才会有财富,他们不仅是‘固定资产’,而且还会像是滚雪球一般,逐步的线性叠加……

等李元庆完全将他们消化,那可就不是五百万两银子可比的了。

也怪乎先贤言:“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抢~劫~,果然是这世上最赚钱、也最容易的买卖啊……

当然,这些利益中,除了人口,李元庆铁定要独吞,至于其他的财物,自是要分享给陈忠诸部一些的。

但即便是这般,三百五十万两以上的收益,李元庆已经是稳稳的攥在手里了!

这也让李元庆的整体实力,一下子又登上了一个台阶。

两万多壮年劳力啊,这是个什么概念……

正美滋滋胡思乱想着呢,这时,前方有几匹快马急急奔过来,为首一名亲兵把总忙快速翻身下马,恭敬对李元庆汇报道:“大帅,车队马上就到了。已经到了县城。”

李元庆忙收敛起心神,翻身上马,朝着前方看过去,果然,已经可以看到王承恩的仪仗。

“呵呵。”

李元庆一笑,摆手对杨磊道:“通知兄弟们速度集结,咱们去迎接王公公。”

“是。”

片刻,急促的集结号吹响,儿郎们纷纷翻身上马,快速聚集到李元庆身边列阵。

不到十分钟,亲兵们已经集结完毕,李元庆大手一挥,率先拔马,直奔县城方向。

看到、听到这边马蹄轰鸣,简直像要开天裂地一般,王承恩队伍中的值守禁军和锦衣卫,登时都被吓了一大跳,如临大敌。

但片刻,待看清了李元庆的旗号,他们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急急禀报给王承恩。

王承恩掀开马车窗帘,看着李元庆一行急急奔过来的精骑,眉头不由微皱,但片刻,却又舒展开来,忙对身边随侍小太监道:“快,扶杂家下车。”

“呃?”

几个小太监登时都愣住了,老祖宗居然要下车去见李元庆,这……

李元庆这到底是有多大的面子啊。

但王承恩发了话,他们又怎敢怠慢?忙小心将王承恩扶下车来。

这时,李元庆也来到了队伍之前,忙快速翻身下马,直奔王承恩这边,恭敬跪倒在地道:“王公,您竟然亲自过来了,这可是真要折煞元庆啊。”

王承恩不由哈哈大笑:“能再次见到李帅,杂家心里这块石头啊,可算是落了地哟。”

两人相视一眼,不由都是哈哈大笑。

李元庆忙上前自己搀扶着王承恩,笑道:“王公,元庆已经在不远处的树林暂时备下了午宴,王公可稍稍休息一下,等到太阳下去些,咱们再赶赴营地。”

王承恩哈哈大笑:“一切尽凭李帅安排。”

李元庆亲自扶着王承恩上了一匹高大的混血汗血宝马,又亲自为王承恩执马,说说笑笑的走向了不远处河边树林子营地。

周围一众禁军、锦衣卫,包括李元庆亲兵们,登时将警戒提高到了最高点,互相防备着对方,小心四散在周围。

看着李元庆亲自牵着马、过了河,连靴子湿了也不顾,王承恩的嘴角边,不由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笑道:“元庆,杂家本以为,再次见到你,你会换个模样。却不曾想,你比以前,还要更踏实了啊。”

这时,李元庆已经将马牵到了树荫下,太阳已经照不到王承恩,忙笑道:“王公,您这般说,可是折煞元庆了啊。这几年,元庆也一直在思量,有时候,年轻不懂事,总是要付出代价啊。”

王承恩不由微微一笑,“元庆,扶我下马,咱们走一走。”

“是。”

李元庆忙亲自将王承恩扶下马来,稍稍落后王承恩半个身位,两人缓步而行。

身后,马上有亲兵过来,牵起战马,小心护卫在两人身后。

王承恩的牛皮靴缓缓踩着脚下松软的青草地,一边缓慢的活动着手脚,原本有些疲惫的面容,很快精神了不少,笑道:“元庆,你可知,此次,杂家可是被赶鸭子上架啊。”

“嗳?”

李元庆没想到王承恩竟然会这般直白,但片刻,他却也明白了王承恩的言下深意,忙笑道:“王公,可是……可是京师战局有波动?”

王承恩一笑,也不隐瞒,一边走着,一边详细将此次京师之役、袁督师的用兵方略,包括几次焦灼之战,对李元庆叙述了一遍。

等到王承恩说完,两人已经走到了这边的临时营地,火兵们早已经将酒菜准备妥帖。

李元庆忙小心扶着王承恩落座,又亲自给王承恩满上了一杯酒,这才坐到了王承恩对面,有些微微皱眉般的道:“王公,此次袁督师的策略,倒也并不算是失策。只不过,稍稍有些激进了些。关键是后金军的战力,的确是有些让人刮目相看啊。”

王承恩笑道:“元庆,你常年在辽地一线与这些鞑子对战。依你之见,鞑子比之以前,成长了多少?”

李元庆端起酒杯,恭敬对王承恩示意一下,饮尽了杯中酒,缓缓道:“王公,此事,元庆现在一时也说不好。自前年朝~鲜之役后,元庆便一直未与鞑子主力进行过大规模正面交战,小仗虽是有不少,但却都不值一提。皇太极这几年,一直在大力发展火器,究竟现在到了什么规模,元庆一时也还真是不好评论。”

王承恩也饮尽杯中酒,缓缓点了点头,片刻,却笑道:“元庆,杂家始终认为,鞑子就算进步再快,你却始终是他们的克星。”

李元庆不由微微苦笑,“王公,您这可是太过抬举元庆了啊。就像此役之事,元庆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

李元庆与王承恩相交,早已经不是一年两年,这近十年的相处,王承恩几乎是亲眼看着李元庆成长到了现在的规模,对李元庆的了解,也比常人要多不少。

尤其是,他与李元庆之间,一直保持着淡淡的、却又藕断丝连的利益输送。

说白了,两人并不是外人。

片刻,王承恩笑道:“元庆,此事,杂家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但元庆,你也知道,皇上就是这脾气,他一旦决定了的事情,杂家也很难改变啊。但现在,皇上口风已经有了回转,咱们必须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李元庆当然明白王承恩的意思。

即便他与王承恩之间,有巨大的利益输送,但说到底,王承恩还是朱由检的奴婢,他的核心利益,自然还是在朱由检身上。

他或许会帮助李元庆,但关键的前提却是……在保障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利益之前!

此时,王承恩所说的机会,自然是想李元庆与朱由检改善关系的机会。

沉吟片刻,李元庆看向王承恩的眼睛道:“王公,不知~,皇上想要元庆做些什么?”

…………

第1078章 王承恩的礼物

~~~~~~

“呵呵。”

王承恩的眼睛微微眯起来,笑眯眯的看着李元庆,眼神一时有些浑浊。

他也没有想到,李元庆居然会这么……这么直接……

但片刻,王承恩却懂了李元庆的深意。

在此时这般状态,两人对彼此都非常了解,与其遮遮掩掩,浪费时间,反倒不如光明磊落。

至少,让双方都了解一些彼此的底线,也更方便下一步的讨价还价,再深入交流……

“呵呵。元庆,皇上对杂家此行,其实并未有什么具体要求。不过,元庆,鞑子此行之所以退兵,咱们还是得仔细商榷一下啊。”

王承恩这话虽有些飘忽,看似云里雾里,但瞬间,李元庆就抓到了其中的核心点。

他之前的‘手~榴~弹’,效果看来很不错嘛……

“王公,此事,说起来,元庆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王公,您也知道,元庆此次出兵,名不正,言不顺。元庆此时的压力也很大啊。”

“呵呵。”

王承恩不由淡淡一笑。

也无怪乎,短短几年时间,李元庆却几乎窜的比火箭还快了啊。

仅是李元庆这悟性~~,便是他王承恩都要叹为观止啊。

“元庆,这事情,倒的确是有点……有点复杂。不过,杂家相信,这些许的小误会,依照皇上的胸襟,他是不会太放在心里的。”

李元庆忙笑道:“王公,元庆是大明的臣子,是皇上的臣子,自当为皇上、为大明,尽心竭力。此时,事情虽是有些复杂,但元庆却是愿竭尽所能,争取在王公的斡旋下,尽快化解掉这些复杂,让事情回到正轨。”

王承恩不由哈哈大笑:“来,元庆,杂家敬你一杯。以前有些事情,是杂家对不住你啊。”

…………

简单吃过了午饭,李元庆原本想让王承恩在这树林子里的临时大帐内,先休息一会儿。

毕竟,王承恩此时已经小五十了,就要知天命,这一路急急从京师赶过来,舟车劳顿,身体难免会有所不适。

但王承恩却是笑着谢绝了李元庆的美意,而是顶着午后的大太阳,翻身上马,让李元庆陪着他,去迁安县城的废墟看看。

李元庆转瞬便明白了王承恩的深意,自也不会拒绝,也翻身上马,亲自护卫在王承恩身边。

此时的迁安县城,城墙虽还残存,但即便是在几里外,却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原本青灰色的城墙,已经变成了一片黑灰色。

但外墙还是好的,进入里面,那就更惨不忍睹了。

普通的民居民宅,显然没有宽厚的城墙更具防火力,多数都已经被烧塌,房顶化成飞灰,墙体则是变成断壁残垣。

进入里面,仅是刺鼻的烟火残留气味,便让人接受不了。

王承恩本还想深入探查的,但坚持了十几分钟,便再也坚持不住了,招呼李元庆出城返回。

出了迁安县城几里外,王承恩的脸色还是不太好,额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脸色有些发青。

李元庆小心请示道:“王公,咱们先去阴凉里歇一会儿?”

王承恩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元庆,咱们直接回你的营地吧。”

看王承恩似乎不想说话,李元庆自是也不会多言,恭敬点点头,招呼亲兵和王承恩的随行,一行护送王承恩前往营地。

十几里的路程,如果靠‘11’路,那至少得大半个时辰,但骑马~,尤其还是汗血宝马,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

不过,王承恩毕竟一把老骨头了,自然不可能骑的太快。

一行人返回营地,用了小半个时辰。

刚刚返回营地,天空就阴郁了下来,很快便乌云密布,似是要下雨。

李元庆亲自服侍着王承恩来到早就为他准备好的大帐里休息,笑道:“王公,您真是吉人自有天相,要不然,元庆怕就要挨上这场雨了。”

王承恩这时精神头已经好了不少,不由笑道:“元庆,你不要宽慰杂家。杂家是老了,但眼睛还没花呢。这一路上,迁安县城这样的模样,杂家已经见了七八处。”

李元庆点了点头,亲手为王承恩倒了一杯清水,恭敬递到他的手里,叹息一声道:“王公,鞑子这祸乱,怕是比洪水猛兽更甚。想要老百姓不遭这罪,最好的办法,还是要拒敌与关城之外啊。”

王承恩重重点了点头,“元庆,你说的没错。可惜啊!这事情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又是何其艰难那。这些年,辽饷越来越甚,却是……”

王承恩虽没有说下去,但最后的语气,却是冷若寒冰。

这老太监,虽然没有当年魏公公的‘雄才伟略’,但毕竟也是泥汤子里爬出来的佼佼者,所谓是非,他心里还是有一杆秤的。

但李元庆又怎会在这种事情上发言?自然是选择了沉默不语。

王承恩自然注意到了李元庆的神色,片刻,笑道:“元庆,不说这些让人不痛快的事情了。此行,杂家给你带来了一个礼物。”

说着,王承恩笑着拍了拍手。

片刻,一个身着锦衣卫飞鱼服的侍卫,忙快步来到了帐内,恭敬跪倒在地上,“干爹。”

李元庆一时有些摸不清王承恩的用意,下意识的退后了一步,做出了防御般的姿态。

王承恩却不生气,笑道:“凤儿,摘掉你的帽子,让元庆好好瞧瞧。”

“是。”

这叫凤儿的锦衣卫明显是个女人。

片刻,她转过身来,看向李元庆,解下了头上的帽子,用力松开了一头乌黑的乌丝,恭敬对李元庆一抱拳,抬起头来,看着李元庆的眼睛,“李帅。”

这女人,差不多能有个二十五六岁、甚至是二十六七岁年纪了。

长的……

李元庆一时也有些无法形容。

她的脸型非常尖锐,棱角分明,皮肤黝黑,眉毛粗重,显然,‘美女’这两个字,与她绝不沾边。

但片刻,就在李元庆有些发呆的目光注视下,她的手却是放到了脸后,轻飘飘的一揭。

竟然是一张人脸面具。

片刻,一张近乎是倾国倾城的俏脸,骤然出现在了李元庆面前。

她肌肤雪白,五官纤细窈窕,尤其是樱红的小嘴,与刚才那丑女香肠般的饱满嘴唇,根本就不沾边啊……

关键是~,李元庆看着她,竟然……竟然十分眼熟。

“你~,你……”

李元庆下意识的又退后了半步,大手已经摸在了刀柄上。

“李帅是不是觉得奴婢眼熟?奴婢以前的确与李帅见过面。不过,那却是在天启二年冬。”

李元庆这时反而冷静下来。

无风不起浪!

像是王承恩这种人,又怎的会轻易无的放矢?

这女人,李元庆确实见过,只是,时间太久远,间隔也太复杂了,李元庆一时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他究竟在哪里见过这女人。

王承恩这时笑道:“元庆,是不是觉得眼熟,却又想不起来?”

李元庆看了王承恩一眼,缓缓点了点头。

王承恩继续笑道:“元庆,这么多年不见,你认不出来也是正常。尤其是,凤儿一向都是以男装示人。她是张家集那位张大官人、张晋松的干女儿。”

“什么?”

李元庆简直有些目瞪口呆。

记忆里的凌乱碎片,仿似被一根丝线重新穿起来,他已经有些回忆起了当年的场景。

那应该是在天启二年、还是三年,李元庆在广鹿岛煮盐,为了当时初立的儿郎们寻求生计,但开始效果并不好。

后来,李元庆铤而走险,在登州府客串了一次‘强人’,抢了点盐货,还收拢了黄国山和杨小船几十名盐丁。

但这些黑盐货肯定不太好销。

最后,李元庆找到了张家集那位张大官人的门下,一番纠结,那张大官人最终吃下了那批黑货。

而眼前这个女人,当时就是书生打扮,跟随在张大官人身边。

当年,虽只是惊鸿一瞥,但李元庆对她的容颜,却是有着很深的印象。

当时的李元庆,可还没有这么多女人,更没有这么多美女。尤其是当年这凤儿的西贝模样的中性美,还是非常新潮的,让人过目难忘。

这些年来,李元庆虽然还一直与张家集这位张大官人保持着联系,但更多的,却是都交给了沈晋负责。

因为张大官人这根线,对于此时的李元庆而言,已经是小儿科。

这张大官人已经够不到资格,跟他李元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