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理完这些,刚刚到中午饭点。

杨小船也找了过来,他已经订好了客栈和酒席,就在距离兵部不远,一行人直接杀了过去。

一路劳顿,各人都很疲惫,便没有喝酒,直接大吃一顿,各自回去休息。

李元庆给了店小二一两碎银子,让他去给兵部回个信,皇上什么时候见他们,便能直接找到人。

令人意外的是,天启小皇帝比想象的还要急切,就在当天傍晚,便有小太监找到了客栈这里,要李元庆三人觐见。

觐见皇帝的流程很繁琐,若放在平时,李元庆三人,至少先得学上个三天的礼仪。

但天启小皇帝着急见三人,加之此时也不是朝堂上的正式封赏、会见,一切流程便从简。

但即便这样,李元庆三人也得先沐浴更衣,正式穿着。

好不容易洗完了澡,换完了衣服,天启小皇帝催促三人进宫的第二批太监,也赶了过来。

李元庆三人都有些受宠若惊,赶忙跟在这些太监身后,急急朝着皇宫奔去。

***************************************************************

第135章觐见

~~~~~~~

京师的夜有些清冷,越是靠近皇城,人流越少,街道却越宽阔,这种寒冷和不自禁的威压加在一起,便是李元庆的心里,也开始有些紧张起来。

今天,李元庆三人刚刚落脚,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息,天启小皇帝便这么着急,要三人觐见,由此也可知,天启小皇帝虽然年幼,但对辽地之事,应该是非常的在意。

很快,红砖碧瓦的皇城大院已经出现在远方的视野里,李元庆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调整着呼吸,尽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这就像是后世的面试,人总会不可避免的紧张,但只要撑过去,收效却也绝对是丰厚。

李元庆偷偷瞥了一眼身边的张盘和陈忠,他们两人也没有比李元庆好到哪里去,脸色凝重,如临大敌一般。

李元庆忽然微微一笑,皇权啊。这种东西,即便自己是穿越者,但面对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还是不能免俗。

很快,绕过了几道白玉桥,一行人便来到了一个气派的城门之前,领头小太监对守卫侍卫出示了一面令牌,耳语几句,侍卫很快便打开城门放行了。

李元庆三人,跟在七八个小太监身后,进入了里面。

里面并没有李元庆想象的一般,空间一下子变的宽阔起来,而还是高高的围墙。

领头小太监提着灯笼,直接拐向了右边的大路,也不多话,李元庆三人,只能赶忙紧紧跟在身后。

后世时,李元庆也曾去过故宫,可惜,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并不能探知详细,而且,后世的故宫,是满清遗留下来,而此时的皇城,却是大明的皇城。

开始,李元庆还能勉强凭着感觉,判断出方位,但随着七拐八拐,李元庆脑海又在思虑着面圣的说辞,连方位感也消失了。

三人足足走了小半个时辰,终于来到了一座宫殿之外。

领头小太监转身对三人道:“几位将军,你们先在这里等一下。杂家进去通报。”

李元庆三人赶忙点头称是。

李元庆也暗自懊悔,事情实在太过突然了,自己这边,根本没有什么准备,也没有给这些小太监准备礼物,便也不好探知其中消息。

现在这般,只能像是木偶一般,听凭他们摆布了。

冷风呼呼刮过,吹得门外的树木来回摇摆,几个小太监不说话,李元庆几人也不好说话,只能偷偷以眼神交流,安稳着彼此的底气。

不多时,那个领头的小太监出来了,他清了清嗓子道:“皇上有旨,宣张盘、陈忠、李元庆三位将军觐见。”

说着,他一笑道:“三位将军,请吧?”

李元庆三人赶忙小心跟在了他的身后。

进入这宫殿的大门,是一个大院子,假山楼阁,空间一下子宽敞起来。

两边都挂着红灯笼,暖暖的火光,让李元庆三人心里,稍稍感觉到了一丝暖意。

片刻,三人跟在小太监身后,绕过了一座假山,经过了两道回廊,来到了宫殿的门口。

李元庆悄悄瞥了一眼,这应该不是正门,而是侧门。

小太监回身笑道:“三位将军,请。”

“谢谢公公。”张盘笑着一礼,小心走进了里面,李元庆和陈忠紧随其后。

进入大殿,又绕过了几间屋子,来到了一处偏殿里,两边几个火盆正被烧的噼啪作响,红红的火光,驱散了外面的寒意,在一侧的书案前,一个身穿紫色蟒袍的大太监,正在灯火下,批阅着数叠厚厚的奏章。

小太监赶忙小心来到这大太监身前,低声道:“公公,他们来了。”

大太监点了点头,却并没有其他动作,而是继续批阅着奏章,小太监赶忙恭谨的侍立在他身侧。

半晌,大概有一刻钟,这大太监才放下了手中的笔,笑眯眯看向了李元庆三人,“你们就是张盘、陈忠、李元庆三位将军吧?”

李元庆三人赶忙磕头行礼称是。

大太监一笑,“起来吧。皇上现在就在里面等着你们。不过,宫里毕竟非同别处,规矩很多,杂家便提点你们几句。”

李元庆三人赶忙磕头谢过。

大太监笑着说了几句宫里的规矩,很是和颜悦色。

李元庆这时已经明了,这大太监究竟是谁。

试问天下,除了大名鼎鼎的魏公公,谁又能代天子批红?

而魏公公之所以对三人如此和颜悦色,恐怕,也是存了很强的拉拢之心。

只片刻,李元庆的心里,便已经有了决断。

天启小皇帝能活多少年,魏忠贤便能风光多少年。此时,仅仅是天启二年初而已,这种大腿不抱,那不是傻了?

此时,眼见魏忠贤说完,李元庆赶忙磕头道:“卑职几人谢公公提点。能得公公提点,真是卑职几人万年修来的福分。”

魏忠贤不由一愣,但片刻,老脸上便露出了一丝柔和的笑意,淡淡笑道:“你这小猴子,倒是挺机灵的么?好了,起来吧。跟杂家去见皇上,皇上也该等急了。”

李元庆三人赶忙磕头谢过,这才敢起身,小心跟在了魏忠贤的身后。

顺着偏殿走了一会儿,转了个弯,地势豁然开朗,这是一座庞大的宫殿,占地差不多要近千平方。

最中央的御案上,一个身穿明黄色龙袍的少年,正百无聊赖的拿着一本书,翻来翻去,很明显有些神不思蜀。

魏忠贤示意李元庆三人在门外等候,他自己小心走进殿去,来到少年皇帝身边,低声耳语几句。

虽然隔得很远,但李元庆还是看的清楚,少年皇帝面色大喜,忙对魏忠贤说着什么。

片刻,一个小太监急急走出来,“皇上有旨,宣张盘、陈忠、李元庆三位将军觐见…………”

李元庆三人,赶忙跟着小太监来到了殿内,刚刚进殿几步,小太监便对三人使眼色,意思是让三人磕头行礼。

李元庆三人赶忙连连磕头,恭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小皇帝这时已经有些等不及了,竟自来到了李元庆三人身前,仔细打量了三人一番,不由笑道:“三位将军,果然都是人中龙凤,快快请起。”

李元庆三人赶忙磕头谢了恩,这才敢小心站起身来。

三人中,李元庆身材最为高大,陈忠的身材也在1米8以上,张盘矮一点,也在1米75以上。

与此相比,天启小皇帝就要矮上不少了,比李元庆足足矮了一个头多,差不多也就1米6多一点。

看到三人身材,天启小皇帝不由更为欣喜和羡慕,“三位将军果然都是猛将。大伴,你说,三位将军立下了如此大功,朕该怎么赏赐他们?”

魏忠贤不由失笑着摇了摇头,皇帝终究还是孩童性子啊,忙笑道:“赏赐之事,内阁和朝廷已有定论。皇上,您不是一直想知道,三位将军究竟是怎么抓到的扈尔汉么?现在,三位将军来了,正好问个清楚。”

天启小皇帝也反应过来,不由嘿嘿一笑,“正是。大伴若是不说,吾都要忘了。三位将军,快来给吾说说,你们到底是如何抓住的扈尔汉?”

眼见天启小皇帝如此和颜悦色,李元庆三人也都放松了不少。

张盘忙出列,小心翼翼的将三岔河渡口之战的经过,对天启小皇帝叙述了一遍。

坦白说,张盘并没有讲故事的天分,本来精彩的故事,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便变得平淡无味,但天启小皇帝依然听的很是欣喜。

当听到三部因为兵力问题,最终决定放弃对岸的鞑子,只对扈尔汉动手时,天启小皇帝忍不住叹息一声,“哎呀。这,这真是叫人着急啊。若是三位将军当时有足够的兵力,岂不是可以将这伙鞑子一网打尽?”

魏忠贤笑道:“皇上,话是这么说。但如果三位将军当时有这么多兵力,恐怕,也就不能如此顺利的杀进辽西腹地了。”

“呵呵。也对。倒是吾糊涂了。”

天启小皇帝笑着挠了挠头,又道:“三位将军,你们都是我大明的豪杰,对于之后应对建奴,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

魏忠贤也笑眯眯的看向了三人。

李元庆脑海飞速旋转。

由于文化底蕴的缺失,李元庆并不了解魏忠贤的政治立场,不过,王化贞是阉党,某种程度上,毛文龙,也应该算是魏忠贤的阉党一系,而自己这些基层将领,也应该有魏忠贤的标签。

这大概也是刚刚见面,魏忠贤便如此和颜悦色的原因。

通过之前这些问话,李元庆已经明了,天启小皇帝毕竟还年幼,孩子气还很重,关键做主的,恐怕还是眼前这位大名鼎鼎的魏公公。

三人中,李元庆资历最浅,便没有着急说话,把这表现的机会,先给张盘和陈忠。

张盘思量了一会儿,道:“回皇上,魏公公,此时这般境地,我大明已经尽失辽地,若要想在正面战场上,一举击溃建奴,这已经是很困难。但我大明幅员万里,人口数百倍与建奴,而且,辽西走廊和辽海区域,仍在我大明的掌控之中,我们仍然有很大的优势。”

天启小皇帝和魏忠贤都是点了点头。

张盘这种一线将领的话,就算视角有限,却更加真实,更容易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

天启小皇帝一笑,示意张盘继续说下去。

张盘又道:“此事不能着急。后金虽然看似强大,但实际上,他们的不稳定也有很多。此时,西边蒙古部落蠢蠢欲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后金的利益,老奴在拿下河西(辽河以西)之后,下一个动手的目标,必然是蒙古。只待老奴主力出征,便是我部最优的机会。”

天启小皇帝不由大喜,大笑道:“张将军可有破敌之策?”

张盘眼睛里露出了说不出的兴奋之色,忙沉下心来,组织语言。

一旁,李元庆却微微低下了头,张盘终究还是无法忍住这诱惑,要把他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啊。

**************************************************************

第136章不可避免

~~~~~~~

张盘思虑片刻,又道:“皇上,魏公公,卑职预计,最近这一段时日,老奴必定会对蒙古各部有所动作,只待老奴主力西进,我等几部可从辽南入手,先克金州,再克复州,盖州,将战线推向辽中腹地,威逼辽阳、沈阳,届时,朝廷再对蒙古诸部动之以情,晓之以利,老奴腹背受敌,辽地局势,必可大大缓解。”

“好。说得好。”天启小皇帝不由击掌而赞,“张将军果然是国之栋梁也。若是战事如此,那吾便可高枕无忧了。”

张盘脸色也有些潮红,皇帝的赞赏,让他胸腹中的血液简直要沸腾起来,恨不得现在就赶赴旅顺,开始对辽南发动攻势。

但魏忠贤却冷静的多。

他毕竟已经五十出头,阅历要丰富的多,张盘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依照此时的形势,若要实施起来,何止千难万难?

先不说别的,他现在从哪里来这么多兵力,反攻辽南?

就算老奴主力西进,可那些看家狗,就足够让人喝一壶了。

“呵呵。陈将军,李将军,张将军说的不错。你二人可还有什么想法?不要怕说错,都可以说出来。”魏忠贤笑眯眯看向了陈忠和李元庆。

陈忠看了李元庆一眼,但李元庆眼观鼻、鼻观心,并没有理会陈忠的目光。

陈忠也明白过来,这种时候,可不是交流的时候。

但他虽然有些莽,但这一路走过来,完全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毛文龙本部的主要战事,陈忠几乎全都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他要比张盘务实很多。

但张盘已经说的这么激昂,陈忠也不好再拆张盘的台,思虑片刻,道:“卑职暂时倒是没有什么想法。建奴虽强,但我军也不弱。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卑职必然冲锋在前,多砍几个鞑子脑袋。”

陈忠说的很憨厚,天启小皇帝和魏忠贤都是大笑。

李元庆也微微替陈忠点赞,自己这大哥,这是有些大智若愚的味道了啊。

不过,陈忠这万金油的话,解决不了太多问题,天启小皇帝和魏忠贤又看向了李元庆。

李元庆深深吸了一口气,张盘已经这般,李元庆自然也不能拆他的台,但核心的东西,却必须要摆出来,否则,被张盘拖上了战车,那可就不好玩了。

“回皇上,魏公公,卑职以为,张将军和陈将军所说,都不错。但卑职本部初立长生岛,各项事务,正在建设之中,恐拿不出太多的兵力,增援此次辽南战事。”

一听李元庆居然上来就表示推辞,天启小皇帝脸色不由一变,明显有些不悦。

但魏忠贤脸上却波澜不惊,依旧笑眯眯看着李元庆,等待着李元庆的下文。

张盘说的虽冠冕堂皇,但以魏忠贤的阅历,自然一眼就看出,张盘外强中干,恐怕不能成大事。

而陈忠很稳当,锐气虽不甚足,但守成应该有余。

至于李元庆,魏忠贤也有些疑惑,说这小子憨吧,他倒也有些灵透劲,说他油吧,这厮居然上来就敢堵皇上的嘴。

魏忠贤一时也有些摸不透李元庆的性子了。

张盘听到李元庆这话,也是一愣,他实在没想到,到了此时,在皇上面前,李元庆竟还是不赞同他的辽南攻略。

但这毕竟不是之前,两人已经有了不错的交情,张盘的辽南攻略,也十分需要李元庆的支撑,眼见皇上脸色不好看,张盘也为李元庆捏了一把汗,忙对李元庆使了个眼色。

李元庆却不疾不徐,偷偷观察着天启小皇帝和魏忠贤的脸色。

天启小皇帝的心情都摆在脸上了,魏忠贤却是老谋深算,让人捉摸不透,不过,李元庆却注意到,魏忠贤的眼睛中,有一抹亮色,似是要鼓励自己继续说下去。

“李将军,照你的意思,你是不打算为此次辽南攻略出力了?”天启小皇帝脸色有些冷冷的看向李元庆。

李元庆忙道:“回皇上,卑职不敢。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卑职就算赴汤蹈火,刀剑加颈,斧钺加身,也毫无怨言。”

“那你为何刚才要推辞?”天启小皇帝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但仍有不悦。

李元庆道:“皇上,卑职并没有推辞,卑职只是如实向皇上禀报卑职本部现在的状况。”

天启小皇帝眉头一皱,没想到李元庆竟然这么难缠。他毕竟是孩子性子,忍不住就想较真。

但魏忠贤却是看明白,李元庆条理清晰,虽没有直面张盘,但意思和态度已经很明确,他并不赞成张盘的辽南攻势。

某种程度上,魏忠贤也并不赞同张盘的话。

他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深悉辽地事务,自然深深明了,张盘这话说着好听,但要做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何止千难万难?

而李元庆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处处务实,让魏忠贤也有了很大的兴趣。

他是贫苦底层出身,说句不好听的,即便到了现在的地位,魏忠贤的身上,依然有着很强的小农意识,无他,就是年轻的时候穷怕了,就算现在发达了,在很多时候,他也想为自己留条后路。

魏忠贤笑着看着李元庆,在天启小皇帝说话之前道:“李将军,照你这么说,杂家也很想听听,你对击破建奴,可有什么好法子?”

李元庆这时基本已经明了了魏忠贤的态度,知道,老魏是想听点实在的,思虑片刻,理了理思绪,这才道:“回皇上,魏公公,说实话,卑职现在也没有破敌良策。老奴发展至今,实力已经很强大。卑职曾数次亲身跟建奴对战。说句不好听的,卑职麾下千人,在很多时候,可能还敌不过建奴一个牛录三百人。主要是建奴麾下尽是骑兵,将士武勇,而卑职这边,尽是新兵,且兵甲不全。在陆地上,卑职真不敢与他们硬罡,只能凭借大海、大河之势,用巧劲与他们周旋。”

天启小皇帝这时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他虽然年幼,但毕竟是一国之君,愤怒过后,冷静下来,他也发现,李元庆说的更有道理,却仍是有些不死心的问道:“李将军,建奴真有这么骁勇?你部一千人,还打不过他们三百人?”

李元庆忙道:“皇上,卑职这只是假设,假设在突然情况下,遭遇建奴。若是卑职准备充分,倒并不一定就畏惧建奴。但若是野战,卑职本部,肯定是要吃亏一些的。”

天启小皇帝缓缓点了点头,透过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