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李元庆的全部基业,全都搬到了长生岛。

长生岛这边的官厅已经盖好多时,经过了这些时日烈日的暴晒,不用太多收拾,直接便可入住。

当时,李元庆虽只是守备衔,但规划的工匠也耍了心眼,官厅虽只是千户宅的规模,但周围却早就预留好了空间,只要想加盖,随时都可以。

不过,李元庆现在只有三个女眷,还没有孩子,千户宅占地十几亩,已经足够住了,自然不会再为此浪费财力。

安家这边交给女人们来安排就行了,但人口住宅分配这块,却让李元庆费尽了脑细胞。

商老六去了大沽口跟渠家取粮食,现在还没有回来,这些东西,只能由李元庆亲力亲为。

此时,李元庆的麾下丁口总数,已经达到了近一万两千人,其中,青壮接近3000,壮女接近7000,剩下的2000,都是老弱和孩子。

但这边城镇房舍的规模,只有2000多户,自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李元庆在绞尽脑汁之后,拍案做了决断,麾下所有战兵,有功水手,按照资历,由高到低,来安排住宅。

这一来,基本上李元庆麾下的老兵,战兵,出过力的水手,都能分到住宅,

像是官沧海、许黑子、顺子、段喜亮这些军官,则可以选住宅,也可以在千户宅附近,选择宅基地,自己建造。

南信口这片的土地很宽阔,在设计时,李元庆就让工匠们朝大做,空间很是充足。

不出意外,官沧海这几人,都没有选择住宅,而是各自掏钱买了宅基地,要在千户宅附近,大兴土木。

这也在李元庆的预料之中,毕竟,这几人,都没有成家,还都是光杆司令,他们平时都住军营,也不急于在此时就住近自己的宅子。

战兵们其实也大都如此,只不过,住宅和土地,这才能让他们为李元庆死心塌地卖力的最大保障。

处理这些事务的过程,李元庆自己当然忙不过来,不得已,只得让张芸娘、渠敏秋和彩子都过来帮忙,还有藕儿的父亲马管家,马德强。

令李元庆意外的是,马管家马德强能处理管家的杂务,而且对算账也很精通,究其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李元庆当即任命其为‘房产销售部’主管,由他来统筹分房的一系列问题。

这一来,李元庆瞬间轻松了不少,从这些杂务中脱身,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浪费李元庆大量脑细胞。

此次进京封赏,李元庆升了游击,麾下这些将领们,也该要论功行赏了。

而这最关键的人事权,也是李元庆控制这支军队的最基本保障。

按照大明的军制,李元庆现在是游击衔,麾下可实领3000人,也就可以提拔三个千户、守备。

至于副千户,这倒没有固定的定额。但若太多了,却也太明目张胆。

经过了仔细思量,李元庆最终决定提升商老六、官沧海、许黑子,为正千户,段喜亮,王海,顺子为副千户,杨小船、黄国山等数名军官为百户,报由东江本部,待毛文龙批复之后,上报朝廷。

还有新近来投奔的刘达斗,他本就是千户衔,按照道理,李元庆也该提他一级,但此时,李元庆只是游击,提他守备倒也并非不可,但他毕竟寸功未立,很难服众。

李元庆与刘达斗商议之后,刘达斗也不同意立刻升他的官,愿意保持现状,等立功后再提此事。

李元庆对刘达斗的态度表示满意,也算清楚了一个小小的阻碍。

军队上层架构完毕,接下来,便是军队的改良、重组。

之前,李元庆部虽只有千人,但事实上,却跟杂牌军一样,分成几股,除了李元庆的老营,其他的,战斗力都很勉强。

此时,李元庆麾下青壮已经达到3000人,便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首先还是从上层架构开始。

商老六虽然升任为李元庆麾下头号千户官,但事实上,他就像是李元庆的大管家,负责后勤事务较多,并不真正领军。

这一来,他本部的具体军务,便都是由副千户来负责。

不过,虽然有3000人,但把这些人,全部加入战兵,也不适合。打仗,毕竟不只是战兵就能打的。

与几个主要军官仔细商议后,李元庆正式对本部军队进行了重组。

从此开始,李元庆本部便称作‘长生营’,下辖3个千户的作战兵力。

第一千总队,千总商老六,副千总段喜亮,统领战兵700人,辅兵600人,大小战船20艘,主力大船5艘,驻地长生岛南信口,算是满编制,也是李元庆麾下的第一主力。

第二千总队,千总官沧海,副千总王海,驻地长生岛南码头,统领战兵600人,辅兵、海盗、水手千余人,大小战船300余艘,是李元庆麾下的主力海军,运输队,负责长生岛、中岛、西岛,包括旅顺口,广鹿岛,大小城隍岛,海洋岛,大小长山岛,黑岛,登莱,这一片广泛区域的联络、情报、防守。

在事实上来讲,官沧海麾下的海盗集团,已经编入了长生营的编制,但本着隐秘、保密原则,第二千总队只公布战兵数额,不公布辅兵数额。

第三千总队,千总许黑子,副千总张三顺,百户杨小船,本部战兵300人,辅兵暂定。

这其中,顺子领一队鸟铳兵100人,杨小船令一队鸟铳兵100人,还包括许黑子直属的一队百多人的工兵队,杂七杂八加起来,第三千总队的人手,也接近千人了。

他们大船虽然不多,但小船却有7、80艘,算是杂编的千总队。

而黄国山,以百户职,升任为李元庆的亲卫营首领,实领战兵全额200人,直属李元庆麾下。

刘达斗,则带其本部100来人,升任为骑兵千总队首领。

可惜,长生岛现在全部马匹加起来,不到30匹,这显然是个虚职,而且不能往上报。

不过,李元庆早有准备,刘达斗本部,暂定为斥候队,千总待遇,同时,负责训练骑兵,与李元庆三个本部千总队享受同样的财政拨款待遇。

人事调动完毕,李元庆在长生岛镇的大校场内,举行了盛大的成军仪式,亲自给四支队伍的长官,授予了军旗。

但商老六和许黑子此时都不再长生岛,分别由他们的副手,段喜亮和顺子代领。

当夜,长生岛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所有军兵、民众,共同参加了庆祝仪式。

但长生营虽然成立了,各部操练,由各部军官统筹负责,但李元庆这边,却依然很难轻松下来,百废待兴,很多事务,还是要他亲力亲为。

首先便是铁匠铺这边的工作。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说人事是头等大事,财政是第二,那兵器,便是第三。

铁匠铺这边的设施已经盖起来,但具体生产,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和改良。

包括鸟铳、铠甲、刀枪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到打制成型,李元庆基本都要亲身参与。

好在徐良和杨老爷子经验都十分丰富,加之劳力很多,李元庆只需要提出他的要求,交给他们实施就行了。

但还有一件最关键的事儿,却让李元庆一直绞尽脑汁,那便是情报。

事实上,在杨小船的安排上,李元庆着实犹豫了很久。

杨小船虽然年纪不大,但头脑灵透,对李元庆忠心耿耿,其实是负责情报的最好人选。

只是,他欠缺这方面的经验,李元庆经验也不多,刘达斗刚来,也不好贸然把杨小船安排到他身边去,只能先暂时维持,慢慢的寻找机会。

**************************************************************

数学没学好真是头疼,小船手指头、脚趾头都用上了,总算算明白了点。

跪求订阅,跪求一切支持。

第155章列阵

~~~~~~~

各项事务虽然繁杂、琐碎,但却让日子过得格外充实,而李元庆白天要处理政务,晚上,还要辛勤劳作,耕种他的三块‘良田’。

此时,基业已经有了,开枝散叶,也变成了一件政治~任务。

四月十二,商老六率领船队从大沽口返回,与渠家的粮食交易很顺利,没有太多波折,渠家大爷还送给了李元庆十坛子好酒,这一来,长生岛的粮草贮备,已经足够支持半年往上。

但李元庆却并没有给商老六放上半天假,他刚回家睡了个午觉,李元庆便让黄国山把他招到了官厅。

商老六不由苦笑,“元庆,你真是要把我当牛使唤啊。我不管,那十坛酒,得给我留两坛。”

李元庆嘿嘿一笑,“商大哥,能者多劳嘛。不就两坛酒嘛,都是小意思。等许黑子回来,我让他给你捎几坛京师的好酒回来。”

两人笑着寒暄几句,李元庆直接说出了正题,“商大哥,咱们现在人口越来越多,这开垦荒地,便不能墨迹了。现在,天暖和了,人力也有不少,趁这个时候,咱们争取多开点荒地,老是指望买粮,这总不是长久之计。”

此时,长生岛方面,虽然分房、操练等各项事务,已经进入了正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限制,长生岛基本还是一个大家庭,所有人,都指着李元庆吃饭,不管士兵还是女眷、孩子,都是吃食堂。

这在短期内,确实是稳固李元庆统治的好办法,但却绝不是长久之计。

开垦土地,分配土地,成立小家,便势在必行。

商老六眉头紧皱,重重点了点头,“元庆,此事我早有思量。不过,现在军队操练的这么紧,想抽调出人力来很难。大部分的劳力,还是要女眷来做。但女眷毕竟不能干这种重活,咱们需要耕牛啊。”

李元庆一笑,“商大哥,我给你三万两银子。别的我不管,这些事儿,都交给你办。我跟官沧海说了,第二千总队这边,除了主力战船,你随便调用。到了下半年,我只要看到土地。”

商老六无奈的摇了摇头,“元庆,你这……”

但商老六也知道盛夏攻势即将开启,只能重重点头,“元庆,我尽力去做吧。还有,老马这人不错,他比我有经验,也能帮上不少忙。”

李元庆点了点头,“这件事,他来做你的副手。”

…………

商老六回来,李元庆便如同多了臂膀,终于可以从繁杂的政务中抽出身来,当天下午,李元庆升任马管家马德强为官厅大管家,协助商老六,处理长生岛所有政务。

第三千总队驻地的小校场内,李元庆、顺子、杨小船与十几个军官站在一旁,场内,60名士兵分为三排,依次开始对70步外的靶子射击。

“第一排,全体都有。”

“填充弹丸。”

“打开火门。”

“检查火门。”

“点燃火绳。”

“瞄准校对。”

“准备射击。”

“啪啪啪……”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鸟铳嘀鸣,不远处的靶子,纷纷碎裂倒地。

李元庆轻轻点了点头,效果还算不错。

这种拆分化、逐步进行的操练方式,更有助于士兵们巩固记忆,熟练操作,形成本能。

“第二排……第三排……”

随着三排士兵全部射击完毕,李元庆估摸了一下,大概用了5分钟左右。这绝算不上快,但也可以接受了。

顺子、杨小船等一众军官看着李元庆的脸色,见李元庆露出了笑意,众人这才如获大赦,轻松了下来。

杨小船道:“油纸包括火药,进行定装,着实是方便了不少。可惜,鸟铳发射5次,就要进行冷却,要不然,儿郎们操练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李元庆点了点头,“凡事都要有个过程,不要总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要循序渐进,知道么?”

杨小船赶忙点头称是。

顺子也看出来,李元庆对杨小船十分欣赏和抬爱,不免有些不服,忙道:“将军,卑职麾下的儿郎们,操练成果也不错。还请将军检阅。”

李元庆看了顺子一眼,顺子本来气势挺盛的,但一看李元庆的眼神,瞬间有点心虚。

可后面他麾下的儿郎们都在看着他,他赶忙强自挺直了腰板。

李元庆一笑,“让你的儿郎们来吧。”

“是。”

不多时,顺子麾下的100名士兵,也演练了一遍三段击的射击,效果还不错,与杨小船这边,倒也相差无几。

李元庆点点头,对两人道:“你们两个都还算不错。不过,这只是静止状态,没有敌人,可以给你们自由的射击环境。下一步,你们要继续加大训练强度,转变环境,不要总是在校场里练习。长生岛这么大,荒野这么多,任何地方,都可以作为战场。如果对面不是靶子,而是后金的八旗铁骑,儿郎们能否自如应对?”

顺子和杨小船本都有些得意,一听李元庆这话,都愣住了。

他们只知道按部就班,却从没想过,转变环境。

李元庆一笑,语气柔和了一些,“你们两个都很年轻,脑子也灵透。要知道,建奴不仅强大,而且凶残无比。我们不能给自己留下失败的余地,一旦要战,那就要必胜。要攻,那就必取。明白么?”

“是。谢将军教诲。”顺子和杨小船赶忙单膝跪地。

片刻,身边士兵们也哗啦啦跪倒一地。

李元庆看向天空,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此时,长生岛可谓兵精粮足,李元庆也刻意增加了各部的训练强度,距离七月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的时间,李元庆也很期待,麾下这些儿郎们,究竟能成长到何等地步?

…………

日子波澜不惊的流逝,不经意间,骄阳似火的六月已经来临。

天气一下子变的炎热,长生岛的气氛,也开始变的燥热起来。

不知在何时,长生岛忽然流传出一丝消息,在盛夏攻势过后,长生岛将举办盛大的相亲仪式,到那时,只要是有功士兵,都可以参与。

长生岛这么多女眷,其中不乏非常有姿色的,平日里,这些士兵们,只能远远观看,就算真的有鸳鸯情投意合,迫于规矩,还是无法在一起。

但此时,这个消息,不仅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更让所有单身汉们看到了希望。

在六月初十,李元庆在例行的旬日讲话中,彻底将这个消息坐实,并承诺,只要是情投意合者,李元庆将会为每一对夫妻,送上一份大礼。

李元庆的讲话,瞬间引爆了整个长生岛。

不仅让女眷们也开始有所期待,尤其是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操练,想要在盛夏攻势中,立下功绩,抱得美人归。

此时,第一千总队南信口大营,李元庆,商老六,官沧海,许黑子,段喜亮,王海,顺子,杨小船,黄国山,刘达斗等几十人,几乎所有把总级以上军官,都到了场,观看此次三个千总队联合演练。

李元庆定下的军规,麾下军队,每日各部分散操练,十日一小操,一月一大操。

小操便是千总队的整体操练,大操便是麾下所有军队一起整合的操练。

此时,已经是六月末,距离七月的盛夏攻势,只有几天了,李元庆也想看看,这些时日,麾下儿郎们操练的成果究竟如何。

这个时代,不同于后世,通信技术设备那般发达,此时这般大规模操演,长官所有的命令,都要通过旗语来实现。

而李元庆的长生营几乎没有骑兵,此时的演练,便完全以阵势为主。

农耕民族对阵游牧民族,机动性上总是有天然弱势。

即便长生营各部,已经装备了一部分鸟铳,但受制于生产力的限制,鸟铳兵还是少数,此时,长生营全军战兵2000余人,鸟铳兵尚不足400人。

其余的,基本都是以长枪兵为主,还有少量刀盾兵,以及段喜亮刚刚组织的一个不到50人的重甲兵小队。

这般兵力,在面对后金八旗铁骑之时,还是只能依靠阵势。

明军的阵势中,最常用的一般就是圆阵和方阵,这两种阵势虽然古老,但却都极为有效,可以有效的防范骑兵的冲击,就像刺猬一样,保护核心的安全。

此时,场中演练的是方阵。

方阵四棱四角,士兵们只需前后左右排成一条直线,并不像圆阵还需要摆出弧度,算是最基础的阵势。

不过,这个时代,民众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左右不分,那简直就是本能。

即便李元庆麾下各部,已经操练了2月,前方有军官打着旗语,队列里有基层军官拼命大呼,但各部基层士兵,还是显得混乱不堪,就像是赶大集一般。

有的基层军官,嗓子都喊哑了,好不容易,用了小半个时辰,一个简易的方阵,这才陈列完毕。

但即便这样,已经足够让军官们欣喜了。

刘达斗激动的站起来身来,看了一遍又一遍,“将军,这,这些儿郎们,真的,真的只操练了2个月么?”

李元庆有些无言,“怎么?达斗,你觉得他们做的很好么?你是广宁军精锐出身,当年罗帅麾下,列阵需要多久?”

刘达斗忙道:“将军,罗帅本部五千多人,要想列这个阵,恐怕需要两三个时辰。”

李元庆不由愣住了,两三个时辰?这,这是个什么概念?岂不是要五六个小时?

如果早上起来6点开始列阵,但至少到中午,方阵才能完成,那还打个毛的仗?

麾下军官们也各有喜色,便是官沧海和段喜亮,也是连连点头。

看得出,他们很满意麾下儿郎们的操练成果。

李元庆脸色却寒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