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用手轻轻碰了碰了老汉大脚趾上的肉芽,只这一碰,老汉的脚便猛地一缩,嘴里咝地一声,显见是很疼痛的!

王平安长长地嗯了声,半晌无语,好一会儿,他才回头对柯莲雾道:“进去烧水,还有把针盒拿来,还有艾绒也一并拿来。”

柯莲雾答应一声,叫上丁丹若。两个小丫头进寺准备去了。

王平安又去看老汉的脚趾,见由于他刚刚碰了一下肉芽,那地方竟然流出了血,而且流得不少,有几滴竟落到了地上。

王平安重重地叹了口气,道:“老伯,你这病是怎么得的?用了什么方法治疗过,可还记得开过的方子?”

老汉摇头道:“我不识字啊,那方子写的是什么,我也不认得,只知道药不好使,却还挺贵,足足要二十文钱呢!”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又道:“两个月前,我出城套兔子,想贴补下家用,不成想有只兔子竟挣脱绳套跑了,我在后面追,一不小心踢中块草里的石头,当时太着急追兔子,也没想太多,脚也不疼,可回家以后,这脚红肿起来了。本以为过两天就能没事,不成想越来越严重。”

王平安轻轻地按了按他的脚背,道:“这里疼不疼?”他按的虽轻,老汉的脚却轻轻一缩,不用回答什么,答案已然明了。痛感已经放射到脚背了。

王平安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这才抬头道:“老伯,你忍痛的本事不小啊。我问你,是不是当时脚趾甲紫黑,并且有些活动,你就把它给拔下来了!”

一想到老汉竟然自己拔脚趾甲,王平安心中发寒,那得多疼啊!

老汉点了点头,道:“是啊,当时那脚趾甲看着象是不成了,所以我就给它拔掉了,可是疼得厉害,流了不少血,我只好去看医生,可他开的药却不好使。为这事我一直心疼到现在!”

王平安咧了咧嘴,说实话,一般人可不敢去拔脚趾甲,那可是疼痛不堪的一件事。

指着老汉的脚,王平安又道:“新的趾甲又长了出来,并且被肉芽包住了,难不成你还要再拔一次?”

老汉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但却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如果这病能好。再拔就再拔!”

佩服,但也悲哀,穷苦人遇到了这种伤痛,用不起药,请不动名医治疗,除了忍耐,又有何法呢!

说话间,柯莲雾和丁丹若回来了,一个小丫头提着水壶,肩上搭着手巾,还拿着盆。别一个则捧了两个盒子。

王平安先给老汉洗脚,老汉实在推脱不过,只好连声相谢,眼中竟然隐隐现出泪光,也许他以前从没遇见过这样的好人吧,是以加倍的感动。

这时寺外来喝绿豆汤的人多了起来,见王平安给个穷苦老汉洗脚,无不纳闷儿,纷纷过来观瞧,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洗好脚后,王平安忽道:“刚才心里想着事情,竟然忘了关键的。莲雾,你去取剪刀来,要最锋利的那种,小一点儿的!”

柯莲雾答应一声,问了句:“修指甲的成不,我有好几把呢!”有点心疼,她的指甲剪全是最好的,如果给这老汉用了,那她肯定是不会再用了。

王平安道:“成,速速取来,还要一些干净的白布!”

围观的百姓见状,有的忍不住问道:“这位小公子,你还会治病哪,是要给这位老人家剪脚趾甲?”他们也看出来了,王平安要给老汉治脚伤。

王平安点了点头,却没回答什么。不一会儿,柯莲雾小跑回来,取了指甲剪和白布。

王平安点上艾绒,给指甲剪消了毒,这才道:“老伯,你这病属于外伤,并不需要内服药物,但却要用到针熏法,可能会有点疼,但绝对不会比你自己拔脚趾甲疼。以你现在的病状来看。早上治,晚上就能消肿,疼痛减轻,明天晚上伤口就能结痂,顶多七天,就能康复得差不多,你好生注意,这病也就好了!”

老汉很是为难,他一辈子不欠人情,连喝碗绿豆汤都要等到惠正讲完经才行,让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年,治他的脚疾,他实在有些过意不去。嘴唇动了动,实不知该怎么感谢才好,索兴实话实说:“小公子,老汉身上半文钱都没有,报答不了你啊!”

“我不用你报答!”王平安笑了笑,又道:“我在长安并未悬壶,所以看病你不用给钱的,就当结个善缘吧!”

老汉还是过意不去,但围观的人却道:“有病赶紧治吧,别再拖了,这脚都成啥样了!”

王平安将老汉的脚固定在自己的腿上,用指甲剪为他剪去嵌在甲床内多余的趾甲,他剪趾甲的速度非常快,以免引起老汉的疼痛,而后又快速修去多余的肉芽!

对于治疗这种疾病,中医和西医各有方法,而且都不错,西医主要以拔甲为主,但病人会非常疼痛,并且在少数情况下,会再次感染,那时还得再次拔甲!而中医治疗的方法就比较温和,病人不会受太多的痛楚,而且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但事有两面性,中医的治疗方法虽好,对医生医术的要求却高,不能象西医那样随来随治。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并不偏袒哪一方。

王平安自然知道两种方法的不同,但他仍旧选用了中医治法,毕竟虽然拔甲简单,可老汉自己已经拔了一次,就不要让他再受二遍罪了!

用干净的白布压住止血,止住血后,又将伤口包扎好。王平安道:“老伯,我要用针刺你的穴位了,这回不疼的,你不用害怕!”

老汉咬着牙忍着疼,听王平安这么说,却笑了,道:“老汉只怕没法干活没饭吃,却不怕疼的!”

王平安取出针来,先用艾绒消毒,然后取老汉的三阴交和太冲穴。他并不太常用针,但手法仍在。刺穴进针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频率快,幅度大,得气之后,并不留针!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虽然围观百姓个个都是外行,但一个医生医术如何,就算再不懂的人,也能看出个一二来!

“好,这针用得不错!”有的百姓叫道。

更有的道:“我也见过别的医生用针,手法可比这差多了,记得当时把人都给扎叫唤了!”

有的百姓头一回见到用针,忍不住问道:“这么长的针扎进肉里,能不疼?”

老汉吐出一口长气,抬头看向众人,道:“感觉还好,挺舒服的!”

王平安笑道:“通则不痛,你这个病就要如此用针才是。我这是在为你散瘀消炎,活血通络呢!”

不大会儿功夫,他为老汉用针完毕,再将包扎的白布打开,道:“我现在要为你排脓,可能会流不少血,但不要怕,都是淤血,样子虽然吓人,但却是一点坏处没有!”

这次他用的是三棱针,他的针具是卢秀之送的,全套针具样样不缺,俱是最高档次的用具。

他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所刺位置正是老汉脚趾的红肿疼痛处,起针之后,伤口渗出血珠,他将针拿开,将老汉的脚移动别处,道:“各位躲着点,别围得太近!”

轻轻只一挤,嗤的一声,一股脓血喷出,落到了地上!

“好!”围观百姓齐声喝采!

第一百九十五章 这少年相当有两下子啊

挤出脓血之后,王平安松了口气。只要脓血被排出,那么这病好的速度就会快很多,再用艾绒消毒,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有的百姓看得兴趣盎然,就象他们亲手给老汉治病一般,有的更笑道:“原来这病是这么个治法。我记得有次我家那口子不小心,也把脚趾给伤了,却没这般严重,但也养了快一年才好呢!”

王平安将手擦干净,转头对说话这人道:“这个病啊,和别的病不同,如果不严重,就会觉得没啥,以为挺挺就能过去,可那么一挺,就有罪遭了!”

围观百姓一起点头,这个时代的人,平常大多穿布鞋和草鞋,道路又不是特别的平整,足部受伤那是很普通的现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只要不是太严重。一般人还真不喜欢去看医生,能挺得过去,大多数人还是都会选择挺一挺,可一挺,罪也就有得遭了!

惠正从庙里出来半天了,站在人群后面,看王平安给老汉治病。见老汉脚上的脓血被挤出,他心里也很高兴,这是善举啊,怪不得无忧师叔小小年纪,就得到白马寺主持的看重,果然是很有佛缘,很受百姓爱戴!

他念了声阿弥陀佛,道:“师叔,这位施主的病你治好了?”如果治好了,他就要开始讲经说法了,估计有师叔露了这一手,今天会有不少百姓能多待会,并多添些香油钱吧!

王平安回头看见了他,却道:“还没,还得好一会儿呢!”转头又对老汉道:“老伯,针灸之术,我现在给你用过了针,但却还未施灸。不过要用艾绒的话,咱们得进寺里去,这里有风,不方便用艾绒。”

老汉听罢。忙道:“好好,多谢小公子!”他现在也没功夫不好意思了,如果这少年公子能将他的脚治好,他就又可以干活了,不干活就没饭吃呀!

拿起拐杖,老汉就要站起来。王平安忙道:“先不要走动,还是我来背你吧!”说着,他就想让老汉趴到自己背上。

他的这种举动很正常,老者不便,少年背老者,这是基本礼貌。可老汉却不这么认为,素不相识的少年,替自己治病不说,还要让人家背,这成何体统,贵贱有别,这可是不行的!

惠正叫道:“阿弥陀佛,还是让师侄来吧!”

欧阳利却挤了进来,叫道:“主人,还是我来!”

可人群之中,有个壮汉却说话了。抢先一步,背起老汉,道:“我就在跟前儿,还是我来吧!”背着老汉,便向寺里走,围观百姓纷纷给他让开道路。

老汉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能略带哽咽地道:“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壮汉侧过头,说道:“我这是替我自己的爹爹行善呢,他和你年纪差不多,身子也不方便!”

进了大殿,王平安让壮汉将老汉放在一张长凳上,受伤的脚横在凳上,这样可以方便他治疗。

百姓一拥而入,将大殿挤得满满登登,他们听惠正讲经,说实话,没多大兴趣,不过是图个娱乐罢了,听也成,还能有碗绿豆汤喝,不听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王平安给老汉治脚疾,他们却都想看看,毕竟这也关系到他们自身了,老汉这种病可是常见得很,没准啥时候自己一不小心得了,这时不提前了解了解,以后不见得会再有机会!

王平安取出艾绒点上,对准老汉的脚趾头,开始用烟熏炙烤。针灸一法。在用针上,无论是手法,还是病人的反应,那是很好看的,围观百姓都应该更感兴趣。可用艾绒烟熏,就不是很有趣了,非常枯燥,而且所需时间也会更长!

王平安拿着艾绒为老汉治疗,连着换了好几次艾绒,足足烟熏了三刻钟的时间,这才算是告一段落。他自己的手臂颇感酸麻,可一抬头,这才发现,好么,殿里全是人,而且不管是谁,都满脸郑重地看着自己,鸦雀无声。

见他抬头,那个背老汉进殿的壮汉忽道:“小公子,这就治好了?”

王平安点头道:“差不多了。”取出干净的白布,为老汉包扎起来,笑道:“这次先这样,等天黑之后。按着老办法,我再为你针灸一次,此后每天一次就成,你这病不出七天,就能痊愈,便和从前一般。”

老汉刚说了一句多谢,那壮汉又问道:“为啥要用烟熏这么半天啊,只用针不好吗?”

王平安让丫环取来水盆,他仔细地洗干净手,这才道:“当然要熏得久些,这样才能使气血得以通畅。老伯的病才好得快些啊!”

事实上熏艾的时间是不同的,但这需要用到很多知识来解释,说出来壮汉也听不懂。

艾烟熏炙不仅能够消毒,还能在创口上形成一层油烟膜,这层油烟膜是很重要的,不但能够干燥创口,更能隔绝空气中的细菌,防止再次感染。这是使用艾绒后,很重要的一项功效。

壮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别的百姓同时也都点头,虽然没几个人明白其中道理,但点头还是人人都会的!

大大出乎惠正的意料,他本以为王平安露了这一手,那么听他讲经的人会很多,至少现在的好几百人,至少得留下一半来吧!

可偏偏让他意外的事,王平安刚刚治完老汉的脚,围观百姓们如同刚才他们一拥而入那样,竟然一哄而出,全都出了大殿!

惠正心想:“他们这是出去喝绿豆汤了,我也得赶紧出去,今天有故事可讲了!”

可更让他意外的事发生了,围观百姓确是出去喝了绿豆汤,可喝完之后,拍屁股走人,除了那位不能走的老汉外,竟然走了个干干净净,一个不剩!

惠正目瞪口呆,欧阳利却道:“惠正师父,看来你真得再练练口才了,这也太差了,都没留住人啊!”

“可前几天留住一些了呀!”惠正一脸的愁苦。

这一天,零星的有百姓来喝粥听讲,但并不比昨天人多多少,而且停留的时间也不长。可等到了天色近晚的时候,却突然的人多了起来!

早上不过走了几百人,可这次回来的竟有二千人左右。而且早上走的那些人全都回来了,还带了不少人一同前来!

狄仁杰对惠正道:“看来你的这种小庙会,不适宜开在白天啊,大家事忙,没时间听你讲故事,而晚上就不同了,大家忙完一天,听你讲故事,权当茶余饭后的消遣了!”

惠正喜道:“对对,小僧以前怎么没想到,多谢狄施主提醒!”他正要再次去讲故事,可来的百姓们却叫了起来。

“那位小公子呢,他不是要为那位老伯再治一次吗?”早上来过的百姓叫道。

而那个壮汉也回来了,挤进人群,大声道:“不会已经治完了吧,我今天特地早收的摊子!”

惠正由大喜,变成大悲,弄了半天这么多人都赶到傍晚时分前来,竟不是听他讲故事的,而是来看王平安治疗老汉的!

王平安听到响动,也出来观瞧,听说百姓们来到,竟是因为他的医术,心里也不免吃惊,这消息传得真快啊,不过一个白天的功夫,竟然来了这么多的人,长安人口密集,今儿可见着实例了!

既然大家都这么热情,那他也不好拿架子,又请出老汉,在大殿上打开了包扎伤口的白布!看热闹的百姓又是满满登登挤了一殿,那壮汉依旧挤在最前。

白布一打开,围观的百姓便齐齐发出一声惊叹,那壮汉所发声音更是超大!只见老汉那原本红肿的大脚趾,然红肿并未完全消除,但却小了一大半,病情好转,非常之明显,一见便知!

不等王平安再施针灸之术,这壮汉便叫道:“小公子,你的医术好生了得。我爹爹最近得了病,也是吃了药,却不见好转,能不能劳烦你给看看?”

王平安笑道:“可以啊,你父亲现在人在哪儿?”

“在家里!”壮汉看了一眼老汉,又道:“小公子先给这位老伯治病吧,我这就回去,将爹爹抬来!”说罢,转身挤出人群,散腿便跑。

王平安这才又给老汉再次治疗起来,这时有不少百姓是听闻传言而来,并没看到早上那一幕,现在见王平安用针施炙,也都连声赞叹,不管看没看明白,反正大家都说好,那就是好!

陶东升带着仆人,一路溜溜达达,来到了灵感寺门外,却见寺外架着好几口大锅,里面满满装着绿豆汤,却并没有人在旁边吃,再顺着打开的大门,见寺里面满满的全是人,也不知他们在干什么!

陶东升咦了一声,皱眉道:“你不是说没多少人来听讲吗,我看这人很多啊,这么大的寺院,要想站满,至少得千人以上,连香火鼎盛的大寺院也无法做到这点!”

仆人看着绿豆汤,咽了口唾沫,却笑道:“侄少爷,要说这绿豆汤,前些时候东市还闹出过笑话,有家药膳坊开业,店家竟然雇了抬梯子的,却又不巧碰上了地痞敲诈……”

他是个包打听,最喜欢这种市井俗事,便将那天药膳坊的事说了出来,不过其中加入了无数他自己的想象,万分的夸张!

陶东升听了,笑而不语,只是摇头。

就在这时,忽见一群人跑来,还抬着张床板,床板上躺着一人,显见是生病了!

陶东升本就是位医生,又是太医丞的侄儿,见有人生病,自然要看看。伸手拦住这群人,道:“这人怎么了,是生了病吗?我来瞧瞧!”

第一百九十六章 屠户

这群人正奔得满头大汗。见忽然有人拦路,其中一个中年人就道:“大个儿,你说的是这位医生吗?”

床板旁一个壮汉摇头道:“不是,不认得他!”众人嗯了一声,不理陶东升,继续往寺里跑!

仆人见这群人赶得急,竟然路遇名医而不识,忍不住嘲笑道:“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你们知道我家侄少爷是谁吗?他可是……”

陶东升喝道:“闭嘴!”又冲这群人道:“我也是医生,怎么不能给他看看吗,可是担心诊费?”

壮汉忙叫道:“停,停!你也是医生?我家倒是不担心诊费!”

他便是在寺中看王平安施针灸之术的那个壮汉,他关心父亲的病情,已经到了有病乱求医的地步,现在只要有人说是医生,他都得去看看,去问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