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士子们争先恐后地站起身来,每人至少都做了一首诗,马屁与牛皮齐飞,奉承和溜须一色!

王平安只好每首诗都评论一番,说得他口干舌燥,心里只盼着这场马屁大会赶紧结束,士子们的诗做起个没完,可自己的唾沫却快干涸了!

李治越听越高兴,他道:“无病,考生们诗做得好,你的评论更好,难得的是每首诗你都能评论几句,让孤能听明白,你的本事更大呀!”

王平安心想:“不过是顺着你的意,他们用诗句拍你马屁,而我用白话再解释一遍罢了,这能算得上是啥本事!”

李治满脸兴奋,忽道:“无病,你的文采这么好,不如不要参加明年的科考了,干脆当主考官算了!”

此言一出,场内场外,一片寂静,大家都向王平安看去!

第三百章 能让李世民眼皮跳的事

李治尚不知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他还在说着:“无病啊,你要爵位有爵位,要官职有职,要封地,你的封地可不小啊!就算是明年开科,你考中了状头,可也不会超过现在了,你说你何苦还考什么进士呢?”

王平安呃了一声,道:“其实小臣原本是打算考医科的……当然,现在没这个打算了!”

他都做到代太医令了,这条路就差半步,便已到了顶峰,而且这半步,只要出了石坑村,便可以走完。谁敢说辨证了天花事宜的他,没资格称为大唐医术第一人?就算是老神仙孙真人来了,他俩也只能并列第一,不能说孙思邈就一定强过他去!

李治笑道:“对啊,你考医科行,不是不行,可谁考当你的考官呢?给你当主考官。就连孙真人,都不敢接这个差事吧!”

“这个这个,孙真人当然是敢接的,只是他云游四方,行踪不定,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他呀!”王平安很“谦虚”地道。

李治又把他的肩膀给抱住了,他似乎很喜欢这个动作,对王平安笑道:“所以说啊,你干脆就当主考官算了,当正的你不够格,可当副主考总行吧,明年的主考官,父皇点了褚遂良,副主考还没定,依着孤的意思,非你莫属了!”

士子们一直静悄悄地听,忽然听到李治酒后说漏了嘴,心中无不大喜,原来明年的主考官竟是褚遂良!知道了谁是主考官就好,就算主考官不收知己,但知道了他的喜好,做起文章来,那便有重点了!

不过,王平安要是真的做了副主考,那就更是大大的喜讯了!村里的士子们有一小半可管王平安叫了恩师了,看看,多有先见之明。早就料到王平安能当副主考了!

恩师负责批阅试卷,那还有个能不中的?

士子们一起喊了起来:“太子英明,太子高见。王恩师文采冠绝长安,他不当副主考,就没人能当了!”

李治冲王平安一笑,满嘴的酒气喷到他的脸上,道:“你看,大家都这么认为,你就当了副主考吧,不要再推辞了!”

惊讶的,王平安下巴差点没掉下来,李治竟然有意让自己当副主考,虽然是醉话,可也够夸张的了!

能够金榜题名,白马披红,在长安游街,接受百姓们的追捧,还有感受别的士子们,对自己的羡慕嫉妒恨,那是多么美妙的事啊!在梦中,王平安不止一次地想过这种场景!

可是。以他的真实才学,能考上进士,已经是阿弥陀佛,满天神佛保祐了,当状头只能是心里想想,睡觉时梦一梦罢了!但是,如果要他当主考官,由他来批卷子,让那些进士们都叫他座师……这个未免夸张得有点过份了,他再厉害,也厉害不到这种地步,竟能和褚遂良唱对台啊!

王平安更加谦虚地道:“不不,殿下你说笑了,我哪有资格当主考官啊!小臣就会开几个药方,然后写几症歪诗罢了,连《论语》都没读透,还怎么给别人批卷子啊!”

李治喝了口酒,道:“这酒可真够劲儿的,就算是兑了水,可也还是够冲的了!”他拍了拍王平安的肩膀,笑道:“考进士,不考《论语》的,你读没读过,都没有太大的相干!”

王平安还是摇头摆手,他算是学会了,官场之中,别人要是想让他干点啥出彩的事儿,他是必须得再三推辞,绝对不能象刚封他当伯爵时的样子。直接就谢主隆恩了,会被别人笑话的!

可他越不答应,李治越来劲儿,非要他当副主考不可。朝廷开科,皇帝亲点主考,那是很大的事情,非才华横溢,世人公认的饱学之士不可。褚遂良是专门给皇帝起草诏书圣旨的,他的才学当然是没的说,就一个字儿好,他当主考官,人人都服气!

可王平安算个啥呀,他除了在诗文会上做了几十首诗外,再也没干过别的,一篇时事策论都没写过,如何能当得了副主考官?

别人却不这样认为,王平安有没有真正的才学,这不重要,他才学再好也和别人没关系,王平安能不能当副主考官,也不重要,他不当自然会有别人当,可王平安如果真的当上了副主考官。能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那就非常重要了!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如关己,开玩笑一样,凭啥让我挂起来呀!

士子们纷纷跟着起哄,一致同意王平安当副主考官,就好象事情已经定了下来,只等着王平安点头一般。而禁卫和其他人,也跟着拍手大叫。非要王平安接受不可!

王平安哭笑不得,皇帝还没发话,朝廷还没议过此事呢,你们就逼着我当主考官。我就算答应了,又能如何?等明天大家酒醒了,想起昨晚起的哄,而我又偏偏答应了,那不得被人当笑话讲啊,传遍长安,都得给我弄出个成语来不可!

他是说什么也不答应,你们耍酒疯,你们自己耍去,可别拖我下水!

李治一拍大腿,叫道:“来人啊,去和外面的人说,就说孤推举王平安做明年的副主考官,这就去告诉父皇,还有舅舅知晓!”

一个军官醉醺醺地站了起来,叫道:“是,臣这就去办!”晃晃悠悠地走了出去。

士子们则拍起手来,叫道:“王恩师当上了副主考官,实是我等学生之幸啊!”

李治冲王平安呵呵笑了几声,道:“以,以后咱们要经常出来玩耍,这可比在宫里待着,好好……”忽地一头倒在王平安的怀中,太子殿下竟然醉迷糊了,睡过去了!

王平安苦笑摇头,得了,明天有你头疼的时候。估计是平常在宫里憋得太久了,一出来就撒欢儿,可这次未免撒得有点太欢了!叫个人过来,扶起李治,将他送回住处。

士子和禁卫们又闹了一通,闹到午夜时分,这才散了。

王平安亲自端了碗醒酒汤,进了屋子,端给李治,道:“殿下,快快将汤喝了,过一会就不难受了。”

李治嗯了声,接过汤碗,将醒酒汤喝了,擦干净嘴角,他问道:“昨天晚上,发生什么事了,我怎么……孤怎么都记不清了呢!”

王平安叹了口气,道:“昨天晚上,太子亲点了小臣,做明年科举的副主考官!”

李治啊了声,揪着头发,很是不解地道:“孤点了你做副主考官?有这事儿吗?科举由谁来主持,谁来任考官,这是很重大的事情啊,除了父皇之外,别人都没权力的,孤怎么可能点你当副主考呢?”

王平安道:“是啊,殿下确是没有这个权力,可昨天晚上乱吵吵的,你又喝得多了些,所以便大喊大叫,然后就让人把消息送出山谷了!”

虽然醒酒汤还没起作用,可李治的酒刷地一下子,就全都醒了!他一激灵,从床上坐直了身子,叫道:“此话当真,我我,我竟然把这个事儿传出谷去了,传给谁了?”

这话问了等于没问,还能传给谁,自然是传给皇帝了!

王平安把的一摊,道:“小臣当时尽一切所能,拒绝此事,可却没能拦住殿下你啊!”

“我,我我……”李治目瞪口呆,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长安城门!

天色还没有亮,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一骑快马飞奔而来,城门守兵眯起眼睛,向来人望去。就见来人穿着一身军服,手握红旗,是一名左武卫校尉。

不管是人还是马,俱是通体大汗,停在护城河的对岸。那名校尉呼呼喘着粗气,他想冲上面叫喊,可由于累得太狠,竟然叫喊不出声来。

上面的守兵叫道:“这位将军,可是从石坑村回来的?”

校尉点了点头,翻身下马,一屁股坐到地上,一百来里的路,他一口气奔了过来,岂有不累之理。他低头一看,自己大腿内侧的裤子都磨破了,实在赶得太急!

上面的守兵叫道:“你稍微等会,天就要亮了,马上就要到开城门的时候了!”

过不多时,天边现出鱼肚白,天亮了。

长安城门打开,吊桥放下,这校尉跳上马背,又是一路急赶,进了长安城,扬鞭直奔承天门!

半个时辰之后,甘露殿。

太子昨天到了石坑村,今天一早便有奏章呈了回来,那肯定是大事啊!上早朝的大臣们全都在,静悄悄地等着皇帝将奏章的内容说出来。

李世民活了一辈子,什么事儿没经历过,近几年来,能让他眼皮跳一跳的事儿几乎没有了,可今天他的眼皮,在看过奏章之后,却跳个不停!

李世民心想:“朕允许王平安做代太医令,没有给他实际的官职,就是想让他可以参加明年的科考,也就是等于默认,他必会是明年的状头。怎么着,当状头还不够,竟然想当状头的座师,由他来给状头批卷子?别人升官快,可以叫做平步青云,可王平安倒好,他连平步都免了,直接就蹦到青云上头去了!”

第三百零一章 必有深意

见皇帝脸色阴晴不定。大臣们都很知趣儿地,谁也不吱声。可过了好半晌,皇帝还是不说话,大臣们未免有些着急,到底怎么了,莫非石坑村里当真出了意外?

长孙无忌与皇帝的关系非同寻常,别人不能问的话,他却是能问的。长孙无忌道:“皇上,可是辨证天花事宜,又出现了转折,并非……那个大问题,太子没有解决好?”

李世民哼了一声,什么大问题,太子没去时,什么大问题也没有,他一去倒好,倒弄出一个大问题来!

他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太子出去后,第一份奏章送回来,没办法瞒着众人。越瞒越会让人乱猜,而且这事日后又瞒不住,晚说出来,还不如早说出来。

李世民道:“太子传回来的这份奏章,说辨证很成功,那个意外出现的大问题,他已经成功解决了!”

大臣们这才齐齐地松了一口气,解决了就好,太子没出意外,比什么都强啊!

李世民顿了顿,又道:“太子保举王平安……为明年科举的副主考官!”这句话说出来有点困难,感觉如果李治如果脑袋稍微正常一点,就不应该出这种馊主意,除非他喝多了,说醉话呢!

奏章上可没说这是不是李治喝醉了酒以后,出的主意,他自然就不会想到,竟然真的是李治喝多了以后,说出来的胡话!

可太子能说胡话,大臣们却不能当做胡话来听啊!皇帝一句话说完,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开科取士,是何等重大的事情,怎么可以让一个毫无资历的少年人,去当副主考,这不是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嘛!

静了片刻,房玄龄第一个走出朝班。大声道:“皇上,臣以为开科取士,事关国运,不能等闲视之。王平安虽有文采,但科考取的是官员,不是诗人,由他来做副主考,取士之时,必会有所偏颇,老臣以为万万不可点他做副主考!”

他一带头,好几个大臣一起走了出来,大声道:“臣附议!”

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半点没有犹豫,也出了朝班,道:“老臣也是这样认为,王平安资历甚低,暂不可为朝廷主持取士之事!”

长孙无忌是很喜欢王平安的,但不管怎么喜欢,在国家大事上,他是不会让步的,不会将开科取士这么大的事情。交给王平安去办!

别的大臣们却都没吱声,拿眼睛看向李世民,想看看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自从前废太子事发之后,皇帝就越发疼爱长孙皇后留下的子女,有时做事,往往只重亲情,而不顾朝廷的体面。那么太子推举王平安当副主考一事,虽在世故之外,却在人情之中了,皇帝不见得会驳了的!

李世民忽道:“无忌,你可记得当初是因为什么,而引出了辨证天花事宜的?”

长孙无忌一愣,他猛地想了起来,当初之所以提起这件事,是因为他正在为明年科考的题目闹心,逼着王平安给他想法,这才引出了天花的事,而这件事成功之后,是要被做为明年科考的备选题目,而正式题目却是赈灾新法!不管是正式的,还是备选的,都和王平安有关,都是他提出来,并亲手实施的!

而另一道备选题目是什么?是疏通大运河!很显然,皇帝其实更喜欢用这个题目来做备选。可这个题目是谁提出来的?是李恪提出来的!而长孙无忌为什么要求用辨证天花事宜,来取代疏通大运河?是因为他不想让李世民再次亲征辽东,再加上他特别厌恶李恪!

这个时候,他要是反对太子的提议,不让王平安当主考。其实就是在反对用辨证天花事宜做备选题目,不但是在反对太子,也是在反对他自己,并且用实际行动“支持”了李恪!

只用题目,而不用人,这不就得了吗?可主考官批卷子时,以什么为评卷标准呢?这个标准不还得去问王平安么,那么他是不是副主考官,有什么区别,不还是一样么?

要是李治没喝多,没推举王平安,那还好说。可他现在推举了啊,已成事实!要是不答应,别管事实上李治有没有喝多,都会有闲话传出来,说他喝多了。

而且这个闲话一定会对李恪有利,对李治则极为不利,因为十成里面有九成,这个闲话会是他让人放出来的,别忘了他可派人守在谷外呢,长孙无忌还用这点训斥过李治!

能让李恪闭嘴吗?他一定会闭嘴的,想让他张嘴都难,但他的手下。那些暗处的人,却一定不会闭嘴,根本没法防得住!

不要管李治因为什么,上了这道错误的奏章,如果现在不答应,就等于正面验证了即将出现的谣言,李治喝多了,做了错误的推举,结果被满朝文武,一致否决了!

事情很复杂,一环套一环。但如果只看结果,却简单得很了,只有两个选择,是帮李治,或是便宜李恪,二选一,选吧!

长孙无忌在一瞬间便做出决定,任何不利太子的事情,都绝对不允许发生!他回头看了一眼房玄龄和褚遂良。

房玄龄和褚遂良也都想明白了,长孙无忌知道的事情,自然会在私下和他们说,他们岂有不知之理。

王平安资历浅,没错,但资历是资历,资格是资格,他没资历却有资格啊!以赈灾新法和辨证天花为题目进行科考,谁的资格能高过他去?整个大唐,没有!

两人互视一眼,齐齐地叹了口气。他们和长孙无忌就象三个渔夫,用一条条的线,编出了个大网,这个网捉到了鱼,三条老鱼,一二三,就是他们三个,自己把自己圈进网了呀!

不是使劲儿捧太子么,顺带着捧王平安,结果呢?想放手,来不及了!

好半晌,殿上无人说话,大臣们的目光从皇帝身上,转到了长孙无忌身上,又转到了房玄龄和褚遂良身上!就见这三个老大臣,脸色全都发青,和灵感寺外,王平安熬煮的绿豆汤颜色,极其相似。可能是因为正在想王平安的事吧!

长孙无忌深吸了一口气,转回头,对着李世民说道:“皇上,老臣刚才思虑不周,所以才说出不让王平安做副主考的话。现在仔细一想,觉得太子言之有理,王平安确实可以做副主考的!”

说完话,他回头看了眼房玄龄,太子的话为什么会言之有理,理由你去想吧!

殿下的大臣声音整齐地咝了起来,这才眨眼的功夫,刚刚说的话还没落地,话尾还热乎着呢,就改意思了,由不赞成变成了赞成,改得也太快些了吧!

他们可不知道明年的考题是什么,这样重大的事情,无论是皇帝还是宰相,都不会提前说出来的!

紧接着长孙无忌的话头,房玄龄也道:“皇上,太子会推举王平安做副主考,必有深意,老臣刚刚犯糊涂,没有了解到太子的深意,现在却是明白了,太子果然……果然很有深意!”

说着话,他转头看了一眼褚遂良,平常就你的话多,怪想法也多,太子到底有啥深意,这个深意就由你去想吧!

褚遂良咽下口唾沫,心想:“我知道你们得把难题扔给我!”他清了清嗓子,道:“皇上,老臣也想明白了,太子英明,太子睿智……”

急切之间,实在难以编出什么太好的理由来,又要光明正大,又要符合实际,这种理由相当地不好编了!

王平安是一个赴京赶考的士子,来到长安之后,没过几个月的时间,竟然由一个考生,一跃而成副主考,这个跃起的高度,未免也太高了些,怎么解释,也是难以解释得通的。

褚遂良心中叹气,我都当了多少年的官了,从青年当到老年,头发都熬白了,这才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