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嗯了声,重重地点了点头,心想:“舅舅虽然待我甚好。可终究是长辈,常会训我,有时都怕见到他,舅舅只会对父皇真心恭敬。可王平安就不同了,他对我是忠心耿耿,绝对的恭敬,就象舅舅对父皇那样,所以嘛,王平安才是我以后要重用的人!”

李世民笑了笑,道:“为了给百姓们种痘,父皇已经烦心了好几天,不想今天竟被治儿给解决了。好,这是大好事。”

他冲远处侍立的史忠臣道:“添副碗筷,让治儿陪朕吃饭!”

史忠臣忙拿了碗筷过来,又端到来热水手巾,让李治擦干净,陪李世民吃饭,享受天伦之乐!

树林之外,王平安站在一棵大树下,而树上躲着欧阳利。欧阳利藏在树叶之中,道:“主人。里面的禁卫一共拿了十八块金砖,他们不敢带在身上,竟藏到了树上,估计想晚上再来取。”

王平安哼了声,道:“才拿了十八块,他们的胃口也太小了些!”

欧阳利笑道:“一人一块不少了,省着点花,够用一辈子的了!”

王平安没有抬头,眼睛一直看着远方,道:“他们得了好处,就等于上了我们的船,不管这事儿他们看出了什么,都不敢乱说的,相反就算有人问,他们也会竭尽全力地隐瞒,杨氏旧宅的金子,咱们算是保住了,而且以后拿出来花,也不会引人注意,我猜皇帝必会反赐给我一部份的!”

欧阳利笑道:“那是自然。不过,说实话,那些金子是怎么花也花不完的啊,那个杨素,当年也实在太贪婪了些!”

王平安哼了声:“不贪心,能落个家败人亡,祸及子孙么!”

说着话,忽听树林里传来脚步声,蒙大恬出来了,欧阳利急忙在树上藏好。不出声,也不动!

蒙大恬出来后,刷地行了个军礼,对王平安道:“侯爷,金砖清点好了,粗略估计,大概在十一万两,只多不少,但不会超过十二万两!”

王平安嗯了声,道:“好,清点出来就好!”他背手站在林边,眼望长安,问道:“蒙大哥,你在宫里做禁卫,有没有什么志向啥的?”

蒙大恬想都没想,直接回道:“卑职也算是个有志向的人,自己估计着,卫府大将军这辈子是甭想了,可要是能做个金吾将军,也就心满意足了!”

王平安回过头,冲他笑了笑,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汉朝光武帝的志向,不想蒙大哥也想当个金吾将军!”

蒙大恬嘿嘿傻笑几声,挠挠后脑勺儿,道:“卑职没想那么多,只是觉着,既然已然在宫里当差了,干嘛不当个最风光的差,要是能侍立在皇上的身后,那该有多好,光宗耀祖啊!”

王平安点头道:“说得也是。人嘛,就应该有点志向。你的志向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蒙大恬想了想,又道:“侯爷,你以后一定能当宰相,总揽朝政,就象长孙大人那样风光!”

王平安嘿了一声,道:“不敢想,不敢想啊!”

说完这句话,他慢慢走到一块大石头上坐下,不再出声,蒙大恬跟了过去,侍立在他身后。

等了好半晌,几乎近午时分,远远的就见长安方向尘头大起,一队骑兵向这里驰了过来,队里有好几辆大车!

王平安站起身,道:“接应咱们的人到了,竟然来了这么多的人!”

蒙大恬的心头狂跳起来,他和里面的禁卫藏了金砖,深怕被人发现,未免心虚气短,道:“竟然来了一个营!怎,怎地来了这么多的人?”

“来的人多,才证明皇上重视此事!”王平安走上前去,冲领队的将军拱了拱手,道:“辛苦了!”

来将翻身下马,单膝给王平安跪下:“王侯爷才辛苦呢!皇上有旨,叫我等押送金砖进京!”

王平安道:“金砖就在里面,由宫中禁卫看管,绝对不会有失!”

这将军站起身来,冲蒙大恬笑道:“原来是蒙将军负责看守,那定是不会有失了!”

蒙大恬听着一哆嗦,心里直打鼓,很不自然地笑了笑,道:“那是自然不会有失。嗯,你们来了不少人,人多手杂,虽然大家都是弟兄。但见了如此多的金子,难免想法会多些,你可要看住,不要让他们顺手牵羊啊!”

这将军忙道:“我会看住的!”说着,他回头看了眼自己带来的士兵,并非全是他的心腹,确实得看严些才成。

王平安心里一乐,这蒙大恬竟然也会补漏儿啊,把话先说出来,如果有了责任,都会推到眼前这个将军的身上!

人多好办事儿,将黄金装箱,运上大车,一营士兵护着车队,返回了长安城,从玄武门入宫,直奔甘露殿!

这时候,朝中大臣们已然全部到齐,他们得知王平安又立一功,竟然从什么杨氏老仆的手中,得到张藏宝图,献给太子,而太子竟然亲自寻宝,得到了大批的黄金,以充……也只能充做内帑!

王平安当先进入甘露殿,先冲李世民行过大礼,这才命人将黄金抬上殿来。打开箱盖,满殿金光闪闪!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群臣,无不发出赞叹之声,十余万两的黄金,可是不少,大唐开国至今,从没有一次性的,得到过这么多的黄金!

虽然后世史家,都对隋朝的统治不怎么赞同,但不得不承认一点,隋朝的确是中国历史一个极其富强的朝代!

如果从富强的程度上来讲,唐朝只有李隆基当政时,大唐最强盛的时代,才能和隋朝相媲美。换句话说,唐朝经过一百余年的休养生息,才重新达到了隋朝的富强!

只不过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后世史家们都对隋朝的富强,刻意回避,而只谈盛唐时的繁华!原则上就是,如果一个人好,那这个人什么都好,如果一个人不好,那这个人什么就都不好,反正隋朝的史书,是唐朝人写的,那能有什么好话?

果然,殿上的君臣们,眼里是金光闪闪,而嘴上却都说隋朝亡的活该,一个杨素就贪污了这许多的黄金,由此可以推知,隋炀帝当初是多么的横征暴敛,再推断出,我大唐取代前隋,是上顺天意,下应民心的!

于是乎,献宝大会变成了批斗大会,又变成了马屁大会,群臣们把李世民和李治这对父子,再次捧到了天上,皇上圣明,太子英明,洪福齐天,无人可及!

所有夸赞之中,依旧没有王平安半点事儿。而王平安站在群臣之末,大殿门坎之旁,也和大臣们一样,满口的赞美,一口一个皇上神武,太子威武,前无古帝,后无来帝!仿佛整件事情,和他没有一点关系,他也是刚刚才知道一样!

他越是这样,李治越觉得他贴心,越觉得亏欠他,越想给他封赏!

殿上群臣赞扬了好久,口干舌燥之余,好不容易才消停了下来。李治忙趁这个空档,将王平安和他说的,要开办各种医疗机构的设想,当着父皇和大臣的面,说了出来!

这个构想一说出来,大臣们立即都沉默了!

这个构想好啊,种痘毕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要长久的进行下去,不能每次都靠募捐吧,而这笔钱从哪里出呢?李治再怎么洪福齐天,估计他也不可能每年都寻宝一次!

而李治所说的机构一旦设立,那么不但朝廷会多笔收入,百姓们也能得到实际的好处,不管怎么说,国家大批的制药,可以降低药价,能让以前很多吃不起药的百姓,在有病时能有医药治疗。

象李治所说的其它机构,比如收容孤寡老人,这正是老有所依的具体表现,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是,这个构想,绝对不可能是李治想出来的,这么有条有理,这么庞大的设想,睿智的太子殿下,应该是参考了别人的建议,而这个建议嘛……群臣谁也没有转头,但人人的心中浮现出三个字,王平安!

殿内沉默了好半晌,李世民才问道:“诸君,太子所言之事,各位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第一个出班,道:“老臣以为甚好,可以推行。太子得到杨氏重宝,正可推行此事!”

房玄龄和褚遂良也都出来,道:“臣附议!”

李世民嗯了声,目光转动,看向了班中一人,道:“马爱卿,你的意思呢?”

朝班中一名年纪不过四十许,却老得象六十多岁的大臣,慢慢走了出来,道:“臣以为,可以推行,这件事交于臣,数日之内,臣便可以将具体事宜,列表陈述!”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那便交于马爱卿了!”

这位马爱卿不是别人,正是贞观末年的著名宰相之一,中书令马周!

马周并非是凌烟阁上的功臣,也并非和其他宰相一样,出身豪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靠着自己能力做到宰相的人,是典型的实干家。

同时,马周也是李治的老师,换句话说,做为李治的崇贤馆学士,从道理上来讲,王平安也应该叫他一声老师,虽无师徒之实,但师徒的名份早定!

马周出身贫寒,而且是世代贫寒的农家,幼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一直被人瞧不起。年轻时来到长安,却又衣食无着,受过无数的白眼,受过无数的嘲笑!

但金子在哪里都是会发光的,他凭着一篇策论,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从而进入朝堂,先做中书舍人,又再升任中书令。

李世民曾当众说过,朕一天不见马周,就想他!而马周也鞠躬尽瘁,累死在任上,死于李世民之前!

李世民点头道:“好,有马爱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他冲后面的王平安一招手,道:“王平安,上前来。”

王平安答应一声,上前跪倒。

就听李世民道:“马爱卿,王平安是太子崇贤馆的伴读,算起来还是你的弟子,朕就把交给你了,在中书省里做个舍人,你就近调教……”顿了顿,又道:“免得他明年当了副主考,批卷子时,出了笑话!”

马周看了眼王平安,点了点头,又冲李世民道:“臣遵旨!”

王平安却大吃一惊,心头狂跳,他知必有封赏,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进入中书省,做一名中书舍人!

第三百二十二章 代批奏章

李世民看向王平安。道:“王平安,你做事糊涂……”

“是是,臣一向糊涂!”王平安连忙答声。

李世民摸住胡须,呵呵一笑,这王平安真是好脾气,反正别人说他啥,他都是嗯嗯,好好,对对,从来不带顶嘴的!

他道:“你得到藏宝图,上交太子,乃是理所应当之事,可你却不该撺掇太子,与你一去寻宝,听说还遇到了瘴气,那是杨玄感为了护止别人得到他留下的重宝,特地安排的机关,如果万一太子出了意外,你可担当得起?”

王平安紧忙用袖子擦汗,做出害怕的模样,道:“臣事先没有想得周全。都是臣的过错,恳请皇上责罚!”

大臣们听着君臣二人的对话,全都默不作声,心想:“听皇上说话的语气,王平安怕又要得到额外的赏赐了!”

李世民要是想处罚谁,那定会先说这人的功劳,夸赞一番,最后才会说,你立了这许多的功劳,可惜却犯了什么什么罪,朕只能将你杀了……然后,洒下几滴眼泪,将犯了罪的大臣,推出去咔嚓了!

而他要是一开始就斥责对方,那往往就是要施加恩宠了,先训斥一顿,以免大臣得到恩宠后,翘起尾巴,居功自傲!

果然,大臣们都没有料错,李世民话锋一转,道:“从今天开始,你仍领太医令一职,但不用去太医署当值了,每天卯时之后,去东宫崇贤馆当值,辅助太子处理政务!”

王平安忙道:“臣遵旨!”嘴上答应。心里却想:“我本来不就是崇贤馆的学士么,为何还要特地嘱咐我这句?”

殿上群臣,虽然没有出声,但心里都艳羡不已。王平安做了中书舍人,不去中书省当值,却去崇贤馆,这不就是摆明了,皇帝要为太子培养宰相么,这王平安真是好运气啊!

在群臣的眼中,一颗朝廷新星,已然冉冉升起了!

“小心做事!”李世民一摆手,让王平安退下。

马周回头看着毕恭毕敬退下去的王平安,心想:“这少年新贵,和我年轻时,倒有几分相象啊!”他低下头,慢慢退回了朝班。

禁卫们上殿,将黄金一箱箱的都搬了下去,君臣们开始议论起朝政来。李世民没有叫王平安退出殿去,所以他也就站在最后,也不吱声,光听着。

今天议的国事。竟和王平安有点关系,说的是突厥的事情。

王平安收的那个突厥弟子阿史那奇钵儿,已然回到了草原上,有了大唐在后面做支持,他招集旧部的过程,就快了许多,此时已聚集起了六七百户牧民,男丁近千人,虽多是老弱牧民,但无论如何,这总是一个好的开端。

王平安冷丁听到阿史那奇钵儿的事,心里很是高兴,离开了这么久,原来他在草原上,竟然混的不错,有好几百户的牧民投靠他,不过估计能投靠他的,应该都是赤贫之人,否则各有部落,谁能去投靠他们那对孤儿寡妇呢!

李世民命人起草圣旨,命玉门关的守将,再支持一下阿史那奇钵儿,当严冬来时,允许阿史那奇钵儿带着他的部众,在玉门关外立帐篷,就近得到大唐的给养,等到开春返回草原,再接着去祸害其它突厥各部。

议完了这件事,接下来又议高昌的事。对于西域各地,大唐王朝虽然征服了不少地方,得到广大的领土,可对那里的统治却不是特别有效。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突厥这个大敌存在,在李世民统治时代,这个大敌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掉,而突厥虽然表面上臣服,可暗地里总是收容反对大唐的敌人,不少叛贼被唐军围剿,打不过便跑,逃入突厥的地界,而唐军又不能追进去打,撤军之后,叛贼又会回来,如此反复,很是让大唐的君臣头疼。

这回他们说的便是一伙叛贼,首领是一个自称高昌王族后裔的人,这名叛贼竟然绑架了一名唐朝的和尚,还管大唐要赎金,这可真是混帐加三极了!

煌煌天朝,绝对不可能和叛贼谈条件的,连对方投降都不会接受。更不可能交付赎金,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只能有一个,就是出动军队,将这伙叛贼全部抓住,统统处死!

今天议的这件事,就是怎么剿灭这伙叛贼,成功解救出唐玄奘来,因为唐玄奘已被李世民承认,他是大唐派往天竺的使者了!

王平安听来听去,听得直皱眉头。殿上的大臣们并不如何在意唐玄奘的死活,讨论的方法竟然都是,如何把责任推到突厥头上去,然后对突厥用兵,光明正大的出兵草原!

忽然,李世民道:“王平安,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王平安一愣,怎么问起自己来了,自己不是旁听么?他忙出了朝班,道:“臣没什么看法,一切全听皇上吩咐!”

李世民笑道:“不要害怕,有什么话就说出来,你现在是中书舍人了,参予朝政,决策事宜,正是你的份内之事,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王平安抬头看向李治,李治表情木然,很显然他什么想法也没有,只好看向长孙无忌,见长孙无忌冲他微微点头,以示鼓励,他这才敢说话。

王平安道:“臣的看法是不必调动大军,而派一支精锐部队,先答应叛贼的条件,定下赎人的地点,然后将赎金交给叛贼,让他们先高兴高兴,派人尾随跟踪,待查到叛贼的巢穴再出动大军,一举剿灭!”

李世民嗯了声,道:“这个主意不错,但今日议的并非是如何成功救回那个和尚,也并非是如何剿灭那伙叛贼,而是如何向突厥的几个部落开战。”

王平安皱起眉头,心想:“这种大事怎么问我啊。我又不是领兵的将军……啊,对了,我是沙洲的都督啊,真叫倒霉,不会在我的地盘上开战吧?”

他道:“回皇上的话,只需在严寒时节,派人向突厥部落求助,让他们派兵助我们剿匪便可!”

大臣们听罢,一起点头,这倒也是种方法。他们一起看向王平安,目光中尽是同情和怜悯之色。

王平安被看得莫名其妙,心想:“干嘛用这种眼神看我,难道我说错了吗?”

上面的李世民点了点头,道:“这个法子不错,正和朕意,王爱卿聪明机敏,甚好!”

王平安谢了声恩,退回朝班最末。

他出的这个法子确实不错,严寒之时,如果大唐派出使者,向附近的突厥部落求助,让他们出兵剿灭大唐的叛贼,如突厥部落出兵,天寒地冻的死伤必多,可以削弱他们的实力,如果不出兵,这种可能性最大,草原上的冬天冷得吓人,部落首领们不愿意派出战士助战,那么来年开春,唐军攻打他们部落也就有了理由,你们不肯出兵作战,定是叛贼的同伙,想要祸乱我大唐边疆!

不管突厥部落怎么做,好处都在大唐这边!

王平安心里纳闷儿,皇上都夸我了,说我的主意好,可为什么大臣们……啊,明白了!这事只要稍稍用脑袋一想,就知其中猫腻儿!

这个主意,连他这种政坛菜鸟都想得到,那些人老成精的大臣们能想不到,可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谁说,就会派谁去啊!

他的折柳县封地在那里,而又兼着沙洲的都督,这主意又是他出的,那他可不就是最好的人选了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