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个小宦官来到了西台,来找王平安,说是太子要召他去崇贤馆,有要紧事找他商量。

李治能有啥急事,除了找王平安代批奏章外,剩下的就是吃喝玩乐了,估计十有八九是找他出宫去,接着看人打擂台!

王平安对小宦官摆手道:“现在不行啊,我有重要事情要和许大人谈,离不开西台,你回去和太子殿下说一声,我可能要晚些时候才能过去。”

小宦官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待小宦官走了,许敬宗惊讶地道:“王侯爷,太子召见,咱们做臣子的,应该飞奔而去,哪能让他等着呢!”

王平安却笑道:“不急不急,咱们接着谈咱们的。”

许敬宗目瞪口呆,你还真胆大啊!心里有些害怕,万一太子发了脾气,会不会连累到自己头上?他有些打退堂鼓,想找个借口离开。

可王平安却谈兴极佳,不让他走,接着天南地北的胡扯,许敬宗却越来越害怕,如坐针毡。

又过了一会儿,忽听外面有人道:“太子殿下驾到!”

许敬宗脑袋嗡一声,心想:“完了,太子亲自来兴师问罪了!”

王平安拉着许敬宗一同站起,迎出门外。就见李治快步走来,一脸的不快之色。

出乎许敬宗意料之外的,李治本来大是不爽,可一见王平安,不爽的神色马上消失,只是说道:“无病,你怎么啦,被什么事拌住了,怎地不去见孤?”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许敬宗,不爽的神色马上又回到脸上,道:“你就是许敬宗吧,你有什么要紧事啊,非得今天和无病说吗?”

许敬宗一咧嘴,心想:“不会吧,你叫王平安去,王平安不去,你亲自跑来,不训斥他,却要把气撒我头上?我招谁惹谁了,我冤哪我!”

第三百九十章 许大人被举荐了

李治的脾气很典型。那就是我要认为你好,那你什么都好,就算是有了不好,也是别人调唆的,实际上和你一点关系没有,错误全是别人的!

所以王平安说有要紧事,不能马上去见他,他当然很着急,王平安是他的主心骨儿,一天不见就难受,就算不见,他也得知道到底王平安出了啥事,这样才能安心,所以小宦官一回报,他就在东宫坐不住了,亲自跑来看王平安!

李治不怪王平安,却怪许敬宗,认为定是这个胖老官不好,拖住了王平安,一切的责任都在许敬宗的身上,要重重责罚他才行。要不然以后别人有样学样,总是拖住王平安,那他也受不了啊!

见太子一摞脸子,许敬宗脑袋上的汗就淌下来了,赶紧跪倒,道:“是是是,是老臣的不对,不该拉着王舍人谈事情!”

认错就好,要是不认错,李治会更怒,但一认错,李治倒想不出要怎么修理他了。李治看向王平安,让他拿个主意。

王平安忙打圆场,道:“殿下,臣为您发现个人才啊!”他一指许敬宗,道:“这位许侍郎,平日里不显山不显水的,为人低调,但实际上处理政务的能力极是了得,尤其是军国大事,更是见解独特,很有张良之才啊!”

李治哦了声,他对于许敬宗并不十分了解,事实上他对朝里的大多数官员,都不太了解。看了看许敬宗,李治道:“有张良之才?那岂不是可以做宰相了?”

王平安心想:“他以后可不真做了宰相么!”他点头笑道:“是啊,许大人本事很大的。”

李治眨巴眨巴眼睛。又道:“对了,昨天不是有道关外突厥人作乱的事吗,他有什么想法?”

王平安没跟许敬宗说过这件事,两人在一起谈话,严格来讲是闲扯淡,既然是扯淡,那就不可能说到正经事。

王平安道:“许大人的见解可多了,非常之多。”应付了李治一句,又对许敬宗道:“许大人,拿出你的本事来,写个条陈出来,让殿下过目,咱们做臣子该当为殿下分忧才是!”说着,冲许敬宗挤了挤眼睛。

许敬宗顿时会意,这是要考较我啊,而且把考较的题目都出了,王平安真够意思,这就要向太子殿下举荐我了,不过突厥人作乱的事?这是哪件事啊?

他嘴里连声答应,打算太子走了,赶紧问问王平安。要怎么写条陈才好。

谁知,王平安却对李治说道:“殿下,昨天咱们去宫外体察民间疾苦,只走了两个坊,今天还得接着走啊!”

李治一听这个,立马儿不答理许敬宗了,笑道:“是啊,咱们得接着去,孤来找你,就为了这事儿!”上前拉过王平安的手,带着他离了西台。

两人一走,许敬宗擦了把汗,心中暗道:“王平安好大的面子啊,在太子面前竟然说一不二,而太子竟然一点不怪罪,还对他亲热得很。看来我没巴结错人!”他回了王平安的屋子,收拾好食盒,回了自己的屋子,叫人将最近有关突厥人的奏章都送过来,他要过目。

他的手下赶紧送来一堆的公文,其中就有那道突厥牧民由东向西劫掠的奏章抄本。许敬宗一看到这份抄本,当即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但抄本的上面,并没有皇帝的批复,所以他无法揣摩圣意,只好凭着自己的想象,开始写起条陈来。

王平安陪着李治,又到了芙蓉园,和昨天一样。接着看热闹。今天他们来得有准备了,不用再扬着脑袋站在台下,和老百姓挤在一起看。

欧阳利和哈米提说了此事,说太子殿下昨天来了,今天有可能还要来。哈米提岂有不巴结之理,立即给擂台赞助了一笔,王平安和李治这回可以坐在擂台边上的棚子里,喝茶吃点心,看人打架玩了。

台上比了两场,李治正看得兴高采烈呢,忽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跑到棚外,冲自己行礼。他一看这人,顿时乐了,笑道:“这不是牛大力吗,你是卫府的人啊?”

牛大力穿着一身簇新的军装,虽然只是个小兵,算是伙长一类的人物,但好歹也是府军了。他满脸欢喜地给王平安和李治见了礼,回道:“殿下,末将不知昨天殿下驾临,在台上时打得不够卖力,还望殿下恕罪,末将是昨天刚刚加入府军的。”

王平安道:“可是能哪位卫府将军看上了他。所以收他进入卫府的吧,不知这合不合规矩,你是良家子?”后一句是问牛大力的。

牛大力忙道:“合规矩的,末将是……是那个良家子,良的不能再良了!”其实他不是良家子,家中并无恒产,他没有资格加入府军的,但欧阳利看上了他,说他是良家子,那他就是了,别人也不会在这上面难为他。

王平安摆了摆手。让他下去,转头对李治笑道:“这人是个好苗子,战场上定然用得着。”

李治笑了笑,忽地,他脸上现出惊讶之色,咦了声,道:“这不是那个侯灵吗?他也是卫府中的士兵?可他……他被谁打了,竟打成了这个模样?”

牛大力下去后,换侯灵上来了,他也穿着一身簇新的军装,只不过和牛大力不同,他是鼻青脸肿,受了不少的皮外伤!

昨天,欧阳霸等人抓住他后,将他带回了灵感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让这位飞天大盗做个好人,加入府军,为国家效力,为王侯爷效力!

侯灵一开始不敢答应,他还以为这是官府诱供呢,既然落到了官府的手里,他也无话可说,硬挺呗,以前也被抓住过,只要他能熬得住,就是不招供,官府也拿他没办法。

然而,这次他没能挺过去!欧阳兄弟几个是干嘛的,以前也是大强盗,比他可大多了,收拾他还不是小菜一碟儿!

嘴巴上的道理说不通没关系,拳脚上的道理说得通就行了,语重心长变成了拳重脚狠,一通劝说之下,侯灵也只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卫府士兵,和牛大力成了同袍!

侯灵苦着脸道:“回殿下的话。末将……不是被人打的,是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成了这个样子!”

李治哦了声,道:“想要摔成这个样子,还真的不容易啊,你是从山上掉下来的吧?”

侯灵的脸更苦了,道:“是,末将是从山上掉下来的,顺着台阶,咕噜了一里多地,所以才成了这个样子!”

王平安道:“不要紧,我给你开剂药,你服了就好。嗯,看你的伤,光内服不够,还得外敷才行。以后小心点,没事儿不要爬山,太危险了!”

侯灵差点没哭了,只好点头道:“是是,是!”退了下去。

王平安对李治道:“咱们卫府里面,竟然有这种人物,这可是大好事。这人应该是个第一流的斥候,有他在不怕探不到敌人的动向。”

李治点头道:“斥候好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斥候就是大军的眼睛!”

两人说了一会儿,又看向木台,上面又开始打起来了!

待到傍晚,李治玩够了回宫,王平安则又去了西台。待那伍嫔妃来后,他旁敲侧击地打听武媚娘的事,可伍嫔妃却答不出来,只是说武媚娘好象被调到别的宫殿里去了,似乎是成了个管事啥的,太具体的她也不清楚。

王平安这才明白,原来武媚娘被加派了职司,看来史忠臣照顾了她,估计武媚娘有可能再重新当上才人,但如此一来,她还会不会再和李治见面……一切又成了未知数!

第二天,西台官员尽数到来,今天是李世民按例召开大朝会的日子,官员们就算没资格上殿,也都要来当值。许敬宗提前来到,拿了那份条陈,交给王平安,请他转呈李治。

王平安自然答应,由于官员太多,他俩也没说什么太具体的,怕别人听见,一同去了甘露殿。王平安只是个舍人,官小职低,仍站在朝班的最末。

升朝后,说了些琐事之后。李世民拿起一道奏章,道:“前日关外传来急报,说草原上牧民缺少过冬的物资,纷纷南下乞讨,但人数众多,各州县无力救济,诸君对此事有何意见,不妨说了来给朕听听。”

顿了顿,他道:“治儿,你先说。”

李治连忙出来,给群臣做表率,他能有啥见解,还不是王平安的那些,照着原话复述了一遍。

大臣们听罢,尽皆点头,这个计划好啊,以逸待劳不说,连战场的地点都由我们决定,突厥牧民就算是看穿了朝廷的意图,他们也无力破解,只能乖乖地被赶往战场!

李世民点头微笑,道:“这个主意不错。王平安,你来说说。”

王平安赶紧出班,全力赞同李治的计划!

李世民听完,问道:“你就是这么想的,对于军国大事,你倒也有几分见解,当得夸奖!”他心中叹气,可以确定了,这个主意不是儿子自己想出来的,而是王平安想出来的。

照着往常的规矩,王平安应该大夸李治,说都是太子一人之功,可今天例外,他道:“臣对军国大事一窍不通,都是听了许敬宗侍郎的讲解,这才稍有明白的!”

李世民啊了声,看向许敬宗,大臣们也一起看向他。李治心想:“对了,许敬宗不是写了条陈吗,我把这事给忘了!”

许敬宗心头砰砰狂跳,太子和王平安说的计划,和自己写的条陈完全不一样,自己可没想出这么好的主意,可王平安却仍把功劳推给自己,真是太够意思了,那我也只好……惭愧地认下这场功劳了!

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风头,是要付出代价的

王平安提到许敬宗。李世民啊地一声,大为惊讶!许敬宗?他对军国大事也有了解吗?

不但李世民惊讶,大臣们也都相当地惊讶,许敬宗是中书侍郎,这官做的着实不小了,但他到底有啥本事,大臣们都是知道的。许敬宗最大的本事就是有耐心,最大的长处就是不要脸,不管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把事情交给他,不管多难办,多繁琐,他都能耐心地办完,所以凡是遇到什么大家不愿意办的事情,交给他就成了!

说得直白些,许敬宗在朝廷里,是个专门儿干脏活儿累活的人物,大臣们并不如何看重他,甚至有时候看他不顺眼,还要参他一本。但象许敬宗这种人,朝廷还缺少不了。不管哪个部门,都需要有专门干脏活儿累活的人嘛,所以许敬宗即使不得宠,不受重视,但仍旧当着高官,干着别人不想干的事情!

可要说许敬宗懂得军国大事,这个就有点那个啥了,他要是真的懂军国大事,他还犯得着干脏活儿累活儿么?他就犯不上这么辛苦了,早就当甩手掌柜的了!

马周身为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转过头看向许敬宗,脸上并无表情。宰相嘛,就算是惊讶,也不会表现在脸上的。许敬宗见顶头上司看向自己,忙稍稍弯下腰,不敢把得意的表情让马周看到。

马周轻轻扬了扬下巴,道:“许敬宗,王平安说的可是事实,你可曾和他谈过边关之事?”

许敬宗连忙道:“是,下官和王舍人乃是忘年之交,相谈甚欢,聊天之中,确是提过边关突厥牧民之事。”

他心想:“怪不得王平安暗示我看这道奏章呢,原来应景儿到这里,看来皇上很重视这件事啊!只是可惜,我写的条陈和王平安的意见不合,估计他并没有看条陈。而是讲义气,够交情,在皇上面前举荐我!”

李世民眉头紧锁,他本以为是王平安的建议呢,没想到又冒出来个许敬宗。如果许敬宗真的对军国大事,有如此高明的见解,那说明自己以前识人不明,没有重用许敬宗,对于帝王来讲,这是失察之过啊!

王平安抬头看了许敬宗一眼,冲他微微笑了笑,慢慢退回朝班,那意思告诉许敬宗,我可帮你说了好话了,剩下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吧!

许敬宗表情严肃,可心里都乐开花了,做官这么多年,在朝堂上被皇上和大臣们这么重视,这还是头一回哪!

李世民转头问李治,道:“治儿。你做的用兵计划,可是参照了王平安和许敬宗的意见?”

李治忙道:“回父皇的话,儿臣只参照了王平安的意见,没有参照许敬宗的。”他还真实诚,没参照过,就是没参照过,一点儿都不肯照顾一下许敬宗!

李世民嗯了声,向下面道:“王平安的意见,是参照了许敬宗的。如此说来,这个用兵计划,是许爱卿最早提出来的!”说着话,他看向许敬宗。

马周再次回身,冲许敬宗使了个眼色,道:“许大人,还不上前向皇上详细回禀!”

许敬宗忙答应一声,快步出了朝班,来到正中的大红地毯上,心里着实激动,别看他每次朝会都参加,可除了跟在别的大臣后面说:“臣附议!”外,这还是头一回单独奏事,受到整个朝堂的重视,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李世民道:“说说吧,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

出风头是一回事,可要是真讲讲到底为什么要做出这个计划,许敬宗就有点结巴了,事情发生的突然,他没有打好腹稿。说话之前,难免会犹豫一些。

见他不吱声,长孙无忌皱眉道:“许大人,有什么说什么,不要有所顾及,这里是朝堂,你说错了话,不会有人参你的!”

平常因为许敬宗是干脏活儿累活儿的,难免会有“不道德”的表现,所以大臣们经常欺负他,参劾他的过失。所以长孙无忌才有此一说,告诉他不用担心,朝堂上重要的是把想法说出来,而不是怕说错。

许敬宗借着这片刻的功夫,总算想起些和关边有联系的事情来。他冲长孙无忌微微躬了躬身,表示谢意,然后才道:“老臣曾想,前些时候,朝廷不是资助一名突厥的王子,回到草原了吗,所以便想从他身上做做文章。”

大臣们齐声啊了出来,原来如此,你是把主意打到了阿史那奇钵儿的身上啦!这么一说。大家不就都明白了嘛,阿史那奇钵儿回到草原上后,挺能折腾,据说已经招了不少的部众,而且今年冬天,朝廷特许他在玉门关外驻扎,以便就近接济,以待明年开春,继续祸害草原。

李世民摸了摸胡子,点了点头,道:“这么说。你是要把流窜的突厥牧民,赶往玉门关了?”

许敬宗倒是没想的这么深远,但皇帝一句话就把他给提醒了。他忙道:“是啊,老臣是这么想的,可以把突厥牧民赶到玉门关去,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围歼!”

李世民哼了声,道:“突厥牧民虽然流窜速度极快,但此时离玉门关也有一千多里,而且人数众多,你认为如何才能将他们赶到那里去?”

大臣们一起看向许敬宗,心中都暗自好笑,纸上谈兵了吧,空口说大话谁不会啊!你让一群饥饿的牧民跑一千来里地,跑到玉门关去?开什么玩笑,他们要是有这种本事,还用得着流窜嘛,直接就打进关来了,没准都能把太原给围了!

许敬宗脑袋上的汗,刷地就冒出来了,急切之间,他哪可能想得周全,只能是想到什么,就赶紧说出来。他只好硬着头皮道:“事在人为,如何驱赶流窜的牧民,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随机而行。”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心中挺腻味,随机而行,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明明就是你什么“意思”都没有的意思啊,你根本就心里没谱儿!

估计是你随口胡吹,在王平安这个少年人的跟前摆老资格,三吹六哨一番,结果王平安竟能从你的胡言乱语之中,总结出一个好主意,并说给太子听,又在朝堂上送了你功劳!结果呢,一问到你的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