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4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连声答应。而跟在他们后面的,那些从长安来的官员们,也都是眼睛放光,他们本以为这一趟是苦差事,水车而已,再大能有多大,能有多大的功效?十有八九是王平安吹出来的!

可今天一见实物,着实让他们大大吃惊了一把,天底下竟然真的有样的水车,不但不是夸张,而且还比想象中的更为巨大,简直可以被称为是奇观了!

长安来的官员们只有忠于李恪的那部份,跟着李恪去了马岭县,而大多数的官员根本就没有跟着去,反正太子又没下命令,让他们一定跟着李恪走,那他们自然就假装不清楚,不会真的走人了。

过了小桥,一众人往小良河边驰去,而百姓们在后面竟跟着跑,大叫着太子,足足跟了半里多的路,这才停下,又回去干活了!

王平安回头看了眼百姓们,心中好笑,百姓们对李治的热情,比后世的追星族还要猛烈,幸亏身边侍卫众多,要不然极有可能哪个大胆的百姓,把李治给拖回家去,把李治招了女婿,生米煮成熟饭,让李治给他们生小外孙!

不多时,到了小良河边,与刚才在大良河边的情景完全一样,百姓们得知太子驾临,嗷嗷叫着扑上来,非要把李治当馒头,使劲捏捏才过瘾。好在这回侍卫们有了经验,提前上去阻拦,这才使李治免受痛捏之苦!

来到河边,李治和长安官员们齐声惊呼,他们看到了,河边当真立着十几架巨大的水车,而其中有几架轮臂竟然真的超过了十丈,又高又大,得抬头看才行!

李治指着一架最大的水车,惊讶地问道:“这么大的一座水车,能浇多少田地啊?有一千亩不?”

王平安忙道:“没有没有,一千亩肯定是浇不了的,但五六百亩,还是有可能的。咱们庆州此次修水渠,和前朝不一样,前朝是有水渠,无水车,而现在是水渠按着水车的效力修,都是围着水车画图纸的,如此一来,水车的效力便可发挥到最大,所以一架水车浇个五六百亩地,不成问题!”

唐朝虽比明末和清朝早了千把年,但要说生产水平,那可真是不见得低多少,至少在木匠的技能上,不但不差,相反还更胜一筹。就象许多东西,后世无法仿制一样,古代人并不比现代人差,或者说唐朝人并不比明末和清朝人差,尤其是纯手工活儿,毫不逊色!

在官府全力支持的前提下,庆州的木匠们爆发出了让人惊叹的创造力,别说让李治他们大吃一惊,就连王平安在刚看到那座最大的水车时,都是吃惊不小,盛世大唐,当真不是用嘴吹出来的,十足十的强大啊!

李治来到最大的水车跟前,看了好半天水车提水,惊讶之色并不稍减,他问道:“无病,这架水车是谁打造出来的,孤想看看他!”

王平安笑道:“光靠一个人,哪有力量打造出这般巨大的水车,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大家的力量。殿下想要看看有功之臣,臣这便为您介绍。”

打造水车的正是以杜老大为首的村民,太子前来巡视,他们昨天就得到信儿了,可等了一天不见太子驾临,今天又等,终于把李治给盼来了。

王平安一招手,杜老大他们当即跑了过来,他们很是拘谨地给李治跪下磕头,拜见大唐未来的主宰!

李治下了马,问道:“这么多人啊,看来这些水车着实难打造。快快请起,不要多礼。要说行礼,是孤该给你们行礼才对,你们造出这般好的水车来,造福地方,又将造福天下,孤感谢你们还来不及,哪有让你们磕头的道理!”

他上前,将杜老大他们扶起,好言慰勉,夸赞众人!杜老大一众人受宠若惊,手足无措,手都不知往哪儿摆了!

王平安也下了马,跟在李治的身后,他看到杜老大,说道:“杜老大,好几日没有见到你了,你家杜大嫂身体可好了,我给开的药,按日子来算,该服完了吧?”

杜老大更是感激,尤其是当着太子的面,他激动得连话都说不清楚了!他道:“回,回王大人的话,贱内的病好多了,药也都服完了,现在都能干活了,每天给小人做饭,还能看孩子,比以前不知强上多少倍。”

王平安道:“她的病虽然能维持住,但要想治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等我有空了,就再给她去看看。你也记着提醒我,我再没闲暇,但给杜大嫂看病的时间,还是挤得出来的,她的病不能拖,越拖越难治好!”

杜老大感激得眼泪汪汪,只能一个劲儿地道谢,再说不出来别的,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遇见这种大场面呢,实在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难免波涛澎湃一番。

一提杜大嫂子的病,李治便想起武媚娘的了,他看了眼河水,武媚娘不是说晚上做了关于河水的梦吗!他有心想问问王平安,可周围人太多,实不好这刻开口。可话又说回来了,在他心中,水车再重要,也重要不过武媚娘去,谁让他是痴情之男呢,一切以糟糠之妻为先。

王平安还在安慰杜老大,道:“等我有时间的,一定去,最近实在忙得脱不开身……”

李恪却道:“无病,不可如此。人命关天,什么事能大过人命去?你去给杜大嫂看病吧,孤亲自陪你去!”

王平安啊了声,看向李治。官员们齐声啊了出来,也看向李治。杜老大……没啊出来,他都被震傻了!

太子殿下要陪刺史大人去自己家,给自己的妻子看病?自己何德何能,有什么地方值得太子这般看重?

杜老大喃喃地道:“这,这……小人不敢当!”

王平安不知李治实际上关心的是武媚娘,还以为李治这是即兴表演呢,心想:“看不出来啊,李治这段时间大有长进,拉拢人心的手段愈发的高超,难不成这也是武媚娘教的?不可能,武媚娘就算是以后的女皇,也料不到这里会碰上杜老大,要是真料到了,她就不是女皇了,她是女神!”

李治挥手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吧,不要耽搁时间,拖延了杜大嫂的病。”

杜老大忙道:“这,这……贱内的病好很多了,倒是不必……”他当然希望王平安能去,早一刻治好妻子的病,那自是再好不过。可眼前的人是太子啊,太子这般关心他,可实是让他受宠若……大骇!

王平安笑了笑,大声道:“杜老大和乡亲们造水车有功,为了造福我庆州百姓,他顾不上家里生病的妻子,这叫什么?这就叫奉献,杜老大把身家性命都奉献给了庆州!乡亲们哪,你们说,太子对他好,应不应该,太子是不是好太子,杜老大是不是好臣民?”

百姓们听了这种强烈的煽动性话语,都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就好象是太子给了他们天大的好处一般,都纷纷叫好!

王平安亲自给李治牵过马来,小声道:“殿下,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您对他们好些,他们会一万倍的回报您!”

李治也没想到百姓们会这么激动,一时之间,他也激动起来,感觉此行不虚,又学会让百姓们对着自己欢呼的一招。这都亏了自己想着武媚娘,媚娘此功居首,无病的功劳也不小!

众人上了马,百姓们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李治,向河边小村赶去。

村里,杜家。外面响起的嘈杂,把院里的杜大嫂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好象来了好多人啊,还是向自己家这里来的!

自从她按着王平安开的药服用以来,身子日渐好转,现在已经能干些轻活儿了,肺痨所引发的各种症状,基本得到缓解,但要说完全康复,当然还算不上。

杜家大嫂走到院门口,向外张望着,就见自己的丈夫飞跑着过来,后面还跟着一大群的孩子,个个跑得嗖嗖的,边跑边叫,兴奋得嗷嗷直叫,再往远看,后面似乎有很多很多骑马的官员,都是往自家这里来的!

杜老大跑到门口,叫道:“孩儿他娘,太子殿下来了,太子殿下来了!”

第六百七十八章 肺痨需当养之

杜大嫂站在门口,一时之间,有点反应不过来。太子?太子是谁……

对于苦哈哈讨生活的人来讲,太子这个词实在是太遥远了,远到象天上的太阳,让人不敢直视的地步!

杜大嫂的孩子,抱住娘亲的腿,很害怕地看着奔来的无数的人,他抬头小小声地问道:“娘,谁是太子啊?是那个收税的吗?”

让小孩子害怕的人中,收税的毫无疑问位居第一,每次收税的人下村子里来,进了杜老大的家,都要把本就啥也没有的家,翻个底朝天,对着父母喝骂。在小孩子心中,最可害的人,就是收税的!

杜大嫂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她也没功夫回答孩子的话,只能对着奔来的丈夫,问道:“当家的,怎么了,这是怎么了?”

杜老大打开院门,笑道:“上次给你看病的王大人又来了,这回太子也来了,是专门从长安来的,陪大人给你看病来的!”

他这话说得不清不楚,逻辑上有严重的错误,让杜大嫂听了,还以为是太子得知了她有病,所以特地从长安跑来,然后汇同刺史大人,来给她看病呢!

自己的病有那么重要吗?长安,那不是皇帝住的地方么,太子就是和皇帝住在一起的啊?杜大嫂仍旧反应不过来,感觉不出自己有啥重要的!

凡有热闹,最快乐的就是小孩,王平安和李治他们的马队还没到门口呢,做为马前卒的小孩就跑来一大群,个个嗷嗷叫着,说太子来了!小孩子的热情互相渲染,把杜家小孩也给弄得高兴起来!

杜大嫂的孩子,放开娘亲的大腿,连蹦带跳地叫了起来:“娘,娘,太子来了,太子来了!”

杜大嫂打了他一下,道:“你知道太子是谁啊!”

“是打收税的,是打收税的!”小孩大叫起来。对于小孩来讲,收税的是大坏蛋,那么大好人当然就是打大坏蛋的,看大家的样子,那个太子当然是个再好不过的人,那肯定就是打收税的了,多朴实无华的想法!

王平安陪着李治到了杜家小院的门口,正好听到杜家小孩的叫喊,他笑道:“看来以前这里收税的很凶啊,猛于虎也!”

李治也笑道:“一说打收税的,就是大好人了!”

两人翻身下马,王平安道:“殿下,关于百姓怕收税的,不如殿下写一篇策论,写好后呈给皇上看,做为您巡察地方的见解,想必皇上一定会很满意的,以后会把更多的事情交给您去办!”

李治笑容消失,皱了皱眉头,他当然想讨父皇的欢心,得到父皇的重视,可要是得到重视的同时,自己肩上的担子也重了起来,那就不太好受了。不过,他转念一想,可以让王平安写嘛,或者是让武媚娘写。对,让武媚娘写,感觉她出主意的本事不比王平安差呢!

王平安不理会李治,他到了院门口,笑道:“杜大嫂,近来身体如何?嗯,看你的气色,病情有很大好转,康复之日不远矣!”

杜大嫂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只能一个劲儿地行万福,嘴里不住地道:“快了,快好了!”

李治走了过来,问道:“这位便是杜大嫂?身子有些瘦弱了!”

王平安道:“这位便是太子殿下,你们速速见礼吧!”

杜大嫂不知该怎么行礼,还是做着万福,连结结巴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人来得太多了,用里三层,外三层来形容已经不够,只要目光所极之处,就会是人,有不少百姓干脆往房顶上爬,就为了多看一眼太子,这情景比过年还热闹,杜大嫂实在是被吓着了!

杜老大按了把妻子,急道:“得磕头……”

李治却笑着摆手,道:“哪儿这么多的礼数,不必多礼,杜大嫂有病在身,一切从简!”

王平安转身大声说道:“太子殿下面谅杜大嫂身子有病,所以不让她行礼,太子爱民如子!”说着,又把双手往上一抬!

百姓们轰地大叫起来:“太子爱民如子,太子爱民如子……”

李治的形象瞬间在高大的程度上,又高大了几丈几尺,光辉照耀庆州!

王平安示意,让大家进院子,轻轻拉了拉李治,让他离得杜大嫂远一点儿。他这个动作没有歧视的成份,杜大嫂的病有传染性,虽然还不至于很严重,但小心为上,李治毕竟是大唐的储君。

李治会意,心中明白,王平安肯定不会害自己,他让自己靠后,那必是有用意的。他听王平安的话,都听得习惯了,王平安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果然后退几步,并不靠近杜家大嫂。

进了院子,但并不进屋,就如果邻居串门似的,王平安和李治坐在了院子里的小马扎上,而杜大嫂坐在王平安的跟前,院外的墙上全是官员的脑袋,各个伸长脖子,往里面看着,再往外则是侍卫,更外面,则是无数的百姓了,整个河边小村,足足拥进来两三千人,人挤人,事实上后面的人啥也看不到,却仍是往里挤,非要离得太子近些不可!

王平安给杜大嫂做检查,而李治则低头去看屁股底下的马扎,心想:“这个胡凳做得很好啊,看手艺不比宫里的差,就是没有上漆……”

王平安给杜大嫂号完了脉,看了眼李治,见他低着头,忙大声道:“太子殿下正在为杜大嫂的病情忧心,太子殿下心地善良,乃仁慈之君!”他腾不出手来,要不然还得接着往上抬!

官员们听了,连忙大叫:“太子心地善良,乃仁慈之君!”反正,王平安大声叫什么,他们就跟着叫什么!

百姓们听了,也跟着叫喊起来,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呼声不休。

李治抬头看了眼王平安,心里纳闷儿,用不着这样吧,今天你尽拍我的马屁了!王平安却冲他眨了眨眼睛,小声道:“应该还有官员是从长安来的,殿下却并不知晓!”

李治哦了声,立即点头,收回心神,假装出很关心杜大嫂的样子,看王平安给她治病。

太子和吴王出京,皇帝必会派出得力的人来暗中考察,李治不出刺史府,那是什么都考察不出来的,刺史府守得那么严,派来的人想考察也无从下手,可一出来就不同了,太子的一言一行,都会被记录下来。

而百姓们不停地对着李治欢呼,这是肯定要被记下来的,送给长安的皇帝知晓。如此一来,马屁这东西,在这个时候就会体现出正面的意义了,李世民又不在场,光看密信的话,见上面是李治“爱民如子”,而百姓们冲他不停地欢呼,自然也就认为事实如此,当然这本来就是现在的事实,并无夸张之处。

王平安问道:“杜大嫂,你近来各种的症状,有什么好转?”顿了顿,见此时杜大嫂情绪波动很大,让她说,她有可能说不出什么。他引导道:“你早晨咳嗽不?就是一早起床,没有吃早饭前!”

杜大嫂摇头道:“咳嗽,但我们不吃早饭。”穷人家一天两顿,不象富贵人家那样一日三餐。

王平安嗯了声,又道:“有痰吗?痰黏不黏?”

要让杜大嫂自己说症状,她还真说不好,可这么一引导,有些症状她就能描述得准确了。要让她自己说,她只能说咳嗽,但却不会说有痰,就算说有痰,却不会形容痰的样子,而痰黏不黏,那可是有很大区别的。

杜大嫂点头道:“有痰,很黏的痰。”

“只是早晨有?”王平安又问道。

杜大嫂子又点了点头。

不等王平安再问,李治却关心地道:“可有其它症状。”好歹百姓们喊了半天自己爱民如子了,怎么着也得真的关心一下。

可他问的就没技巧了,杜大嫂竟不知该怎么回答,道:“没,没别的症状,挺好的,就象现在一样!”

李治立时重重点头,一副自己也会看病了的样子,道:“无病,你看,杜大嫂的病好了!”

王平安心想:“你这么个问法,她当然就好了,你再问两句,没准能问出她健步如飞来!”他又惊又喜地道:“殿下,您的医术高明啊!太子殿下亲自为病妇看病,嘘寒问暖!”后一句是对外面喊的。

于是乎,外面又喊了起来,太子殿下爱民如子,如此反复,百姓们兴头十足!

王平安问杜大嫂,道:“你想想看,是不是你一干活,尤其是在做饭时,会大喘气,就是说你喘气吃力,对不对?”

这就问到关键之处了,杜大嫂点头道:“对啊,大人一说,小妇人想起来了,确实是这样,刚刚抱柴时,还喘了呢,我家孩儿都没累,小妇人却累得不行!”

王平安点了点头,又引导了几个问题,都是让杜大嫂自己说,却无法准确描述的病症。

问完之后,王平安道:“你的病还得再吃药,不过要改成膏剂,不用再服汤药了。”他让人拿来纸笔,开好药方,又道:“以你现在情况看,就算服完了药,以后也不能再做体力活了,还好有杜大老养家,你也不必太过操劳。你的病以后要多喝山药粥,单只这一味即可,你的肺痨之症,便可痊愈。”

杜大嫂子一愣,道:“肺痨,小妇人得的不是肺痨啊,这不是大人你说的么?”

第六百七十九章 武媚娘竟然肾虚了

李治啊了声,肺痨?他身子猛地往后一靠,差点从马扎上掉下去!肺痨这病可严重,他自是知道,万没想到杜大嫂得的竟是这种病,怪不得刚才王平安往外拉自己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