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4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玄龄道:“如果百济的军队没有出征,那我军渡海作战,怕得用十万大军才成。可百济的军队去了新罗,那咱们只需派一万精锐之士,就能把百济给灭了”

褚遂良笑了笑,忽然感到在皇帝灵前不能笑,他忙正色道:“烧也烧光了他们,把百济国都周边的村镇全部烧掉,百济军的粮食供应不上,就算是再不想投降,他们也得投降啊”

长孙无忌点头道:“对,就这么干了,派一万精兵去突袭百济,就算是没法真的灭了他们,也得让他们元气大伤,没法再支持高句丽,如此一来,我们专心对付高句丽,那就容易得多了”

宰相们又一起点头,房玄龄道:“那该派谁去了呢?此事重大,得派得力将领去才行啊”

一边点着头,这群老头儿一边看向了王平安

王平安差点儿哭出来,有没有搞错,看我干嘛呀他道:“是啊,得派一个得力的人去,依我看,李绩李大将军是个好人选”

宰相们齐刷刷地摇了摇头,李绩打仗是很厉害,别的大将也都不弱,但这些良将是要对付高句丽的,高句丽才是重点,而对百济之战,是一场突袭,胜负难料,人家大将军不一定愿意去

长孙无忌语重心长地道:“无病啊,突袭,这种作战方法有可能胜,也有可能败,而李大将军心高气傲,如果败了,他受不了啊,而且不肯逃走的,那岂不危险?”

褚遂良也道:“如果打败了就跑,那会让李大将军名声受损,可有的人打不过就跑,那就没啥了,无所谓的事儿,顶多以后不做武将,做文官呗。所以得派一个打不过就跑,又不怕被人笑话的人去才成”

言下之意,只要脸皮厚就成呗,打不过就跑,多大点事儿啊,大不了以后改行当文官

宰相们又一起看向王平安,目光中充满了栽培之意

第七百二十八章 李治登基

王平安看着宰相们的眼神,嘴一咧,心想:“干嘛,想要栽培我么,把我当好苗子了?算了吧,这么好的机会,还是留给别人吧”

他点了点头,毅然决然地道:“各位大人所想,下官很是明白,你们对下官充满了期待啊”

宰相们一起点头,这孩子不错,很聪明,值得栽培,把力气用在他身上,比用在别人的身上强,我们这帮老头子,后继有人啦

长孙无忌点头微笑,道:“无病,很好,你很好”

李治这时转过头来,他的心思根本就没在众人的谈话上,只是在发愁自己以后该怎以办,虽然当皇帝是件好事,可怎么当啊,要是当不好该怎以办?他正在为这事发愁呢,忽然听到长孙无忌夸许王平安,便转头道:“无病,你很好,孤一向都认为你很好的”

王平安露出感激的表情,道:“多谢殿下的错爱,多谢长孙大人,多谢各位大人的看重。承蒙各们这么看得起,那下官绝不能辜负了各位的厚爱……”

宰相们又点起头来,心中都想:“你自己说出来领兵渡海,去突袭高句丽,比我们说出来要好,免得日后你说是我们逼你去的”

王平安郑重地道:“那么就由下官推举一人吧,外举不避仇,内兴不避亲,下官有个好朋友,名叫苏定方,他的武艺了得,而且熟读兵法,所以派他去突袭百济,那是再好不过了”

宰相们就象刚才的王平安一样,也都把嘴咧开了。小样儿的,跟我们玩这个,我们看得起你,才要你领着兵去,不是让你推荐别人去,你故意歪解其意……看来我们只好对你语重心长一番了

长孙无忌道:“无病,你看看咱们老夫这些人里,是不是少了谁啊?”

王平安看了看几个老头儿,呃了声,道:“是少了一位,是东台的相爷吧?要不要下官去叫他?”

刚才他出去叫长孙无忌,而长孙无忌则叫了几个老友进来,大家都是宰相,可大唐朝的宰相却并非他们这么几个,其中东台,也就是门下省的宰相没有跟着进来。由此,也可以看出,东台的宰相和长孙无忌并非是亲密战友。

皇帝在位时,门下省的宰相可以平衡一下朝堂的势力,可现在皇帝不在了,长孙无忌全都说了算,那自然要先清洗掉和自己关系不太好的那位门下省宰相了,这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说长孙无忌会这样做,换了谁,都会这样做的

长孙无忌摇头道:“叫他干什么,如果要叫,老夫早就叫了,何必现在才让你去叫?”

马周却道:“这个时候,就不要暗示了,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吧无病,你是老夫的弟子,做为你的师傅,就让老夫和你来说几句”

王平安看了一眼李治,却见李治面无表情,正对着火盆发呆。他只好转头看向马周,等着听马老师的教诲,不愿意听,也得听

马周道:“那位相爷,办事糊涂,丢三落四的,一件事情,往往办好几遍才能办好,总是搞不清楚他在干嘛呢”

王平安心想:“官僚嘛,不都这样么。你们还说他们,其实你们也不比他强多少的,只是你们喜欢凑一块商量,却故意孤立那样相爷罢了”

他点头道:“恩师说得对,确实是这么回事”反正,那位相爷马上就要被排挤出朝堂了,也犯不着替他说什么好话。

马周又道:“所以呢,长孙大人打算撤换了他……”

长孙无忌忙道:“别别,马兄,你可别这么说,是太子殿下要撤换了他。太子殿下,老臣说得对吧?”

李治迷迷糊糊地转过头来,有些莫名其妙,可他却什么反对的话也没说,道:“对,舅舅说得对”

长孙无忌对马周道:“你看,这是太子殿下的意思,和咱们没有关系的”他又对王平安道:“如果门下省出了空缺,你恩师的意思……就是内举不避亲了,打算推举你入主门下省”

马周赶紧道:“别别,无忌公,你可别这么说,老夫是想要推举他,但不还得各位都赞成嘛是不是,这不是老夫一个人的意思”

褚遂良嗨了声,他一向对王平安很好,有些生气地道:“这个时候,就别磨叽了,别互相推来推去的了,行不行啊话就直说吧,无病,你要是这次带着兵去突袭百济,回来就让你当门下省的宰相,你愿不愿意,给个痛快话吧”

王平安道:“这个下官,这个小侄,这个……”说心里话,谁不想当宰相啊,尤其是他没到二十岁呢,如果能当上宰相,那可真是千古美谈了,而且权力一大,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可以多多的造福百姓,甚至能让盛世大唐,早一日出现

但话又说回来了,渡海作战,在现代是没啥,坐着军舰就过去了,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却是困难重重了,毕竟这时候的中央帝国,以陆军为主,还没有海军一说,渡海作战很容易在半道就翻船的,王平安自认水性不够好,万一船翻了,没法靠游,自己游回来的

见他吞吞吐吐,长孙无忌便道:“如果你不愿意的话,那也没啥,不如就由你去一趟幽州吧,带着那里的府兵,去攻打营州,把李恪抓住砍头,如果抓不住他,让他跑了,那也没啥大不了的,我们就砍了你的头也就是了,你不用担心别的”

王平安心想:“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啊还不用我担心别的,连脑袋都没了,我想担心也没东西可担心了”

他皱着脸,脸上的表情苦雨凄风,道:“小侄,很想突袭百济的,只是怕责任重大,万一战败,那可怎么办啊,岂不是要耽误了大事么”

褚遂良却道:“没关系,就算战败,你带着兵,登船回来就成了。反正只要咱们的大军到了百济,就能把百济国王给吓尿了裤子,自然也就不敢再派兵攻打新罗了,新罗之难自解,然后我们从营州方向进攻,那么高句丽也会从新罗撤兵的。高句丽小国也,我大唐徐徐图之,必要灭此恶獠之国”

长孙无忌也拍着王平安的肩膀,道:“对啊,无病,你怕什么呀打不过,大不了就跑呗,你小小年纪又怕丢什么面子了?”

房玄龄叹了口气道:“无病啊,你年纪不大,不可能太过爱慕虚荣啊,要脚踏实地地办事,办好事,这样才是一个臣子的本份啊”

马周身为恩师,出主意的是他,做总结的也是他,他道:“无病,这是朝廷对你的信任,是太子对你的栽培,是我们这些长辈对你的栽培啊,你不可辜负了大家的一番美意啊”

王平安哭丧着脸,道:“感谢大唐,感谢太子,感谢各位叔叔伯伯……下官,压力很大啊,但是为了各位的期望,下官豁出去了,一定要把百济给灭了”

说罢,他转过身,扑在皇帝的灵前,放声大哭,叫道:“皇上啊,您怎么就抛下臣走了呢”

长孙无忌等人互相一眼,纷纷道:“哭吧,让他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皇帝驾崩之后,新君登基之前,最先要解决的就是高句丽那边的事情,既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容易办得多了

数日之后,皇帝驾崩的第七天,李治举行大朝会,在大臣们的山呼声中,登基称帝。由于皇帝是在新年之后驾崩,这一年并没有过完,所以暂时不能定立新的年号,要等明年才能定,今年仍然沿用旧的年号。

李治登承天门告天,向天下宣布,得百姓拥戴,正式成为大唐的皇帝。此后,大赦天下,赦免囚犯,并加试恩科,选拔人才

一切,都在礼部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没有任何的意外发生。

王平安借着这几天的功夫,写了书信回庆州,告知父母,但怕父母担心,所以没有说他要出兵百济的事,只是说因为新君登基,国务繁忙,所以他得留京,帮着处理朝政。

而由他举荐的领兵将军也进了长安,就是苏定方大倒霉蛋儿,他先参加完了李治的登基大典,而后便被长孙无忌叫了去,亲自给他“做了思想工作”,告诉苏定方,派他跟随王平安去突袭百济,是朝廷对他的考验,考验他是否对大唐忠心,是否可以堪当重任……

苏定方在尚书省里一个劲地感谢长孙大人的信任,可一出门,见了王平安,他就哭了

两人去了兵部,找了个没人的小院子,苏定方拉着王平安的手,哭道:“王公,打仗俺不怕,可坐船去打仗,还要渡过大海,这就太难为人了。也不知是哪个混蛋,竟撺掇着长孙大人选了末将,这不是要末将的命嘛”

王平安叹道:“唉,你我兄弟,说别的都虚了。虽然一同倒霉,被派去突袭百济,但好在我们就算要死,也会死在一块,全了我俩兄弟之义啊”

苏定方擦干眼泪,道:“也只能如此了。可出征之前,总得做好准备,末将却不知那百济具体在哪儿,他们的国都叫啥名字啊?”

第七百二十九章 出海坐船

如果是放在十年以后,那么灭掉百济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苏定方苏大将军,对百济的了解,怕是很少有人能超过苏定方的了。

可现在却不行,苏定方从一个落魄的将军刚刚开始发迹,还是借了王平安的东风,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中层以上的将军,象东征这种大战事,是论不到他领兵的,顶多只能做某个大将军的副手。

当然,这次他仍旧是做的副手,可却是做的王平安的副手,要说对百济的了解,他还不如王平安呢,现在冷丁听到要他带兵远征,还是渡海远征,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能不着急么

王平安见他哭丧着脸,只好也陪着唉声叹气起来,道:“不瞒苏兄说,我也不清楚百济国都在哪里。不过,听马恩师说,是靠近海边,我军只要能靠成功登陆,当天就能打进城去。”

苏定方道:“国家的都城建立在海边?这怎么可能啊为什么要建立在海边啊?”

王平安一摊手,道:“我哪儿知道,可能是国王爱吃海鲜的原因吧”

两人均是无可奈何,只好叫人找来一名兵部官吏,拿来地图,并让官吏解说详情。

初唐的兵部对于番邦的地图,都是有准备的,而番邦要想臣服大唐,认大唐做宗主国,那么在进贡时,第一份贡品就会是本国的山川图志。百济虽然阳奉阴违,但总也认了大唐是宗主国,所以曾经献过地图,在兵部都是有备案的。

兵部官吏拿了地图来,向王平安和苏定方指明百济的位置。百济在新罗的南边,高句丽的东边,地盘不大,但比新罗要大些,算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中排名中间的一个国家。

百济的前代国王在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时,看出来如果高句丽灭亡了,那么很快就会轮到百济,所以前代国王一边对隋朝称臣,一边支持高句丽,算是两不得罪,但对于隋朝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实际上这个百济对高句丽,是给予实质上的帮助的,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新罗是三个国家里最弱的一个,随时都有被高句丽和百济吞并的危险,所以新罗为了自保,便真正的臣服隋朝,为隋朝牵制高句丽和百济,但由于国家弱小,而离隋朝又远,得不到隋朝的物质支援,所以对高句丽和百济的牵制,实在有限得很。

进入大唐之后,这三个国家的形势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待大唐和对待前隋差不多,同样的方针政策。

兵部官吏把三个国家和大唐的关系,说了一遍之后,又指向地图的一边,道:“百济的国都叫做泗沘城,在熊津江边上,这座城据说里面有十万以上的百姓,算得上是番邦中,一个比较大的都城了”

“十万人?那也不多啊”苏定方皱着眉头说道。

王平安却问道:“为什么百济把国都建在海边,如果遭遇攻击,敌军岂不是直接就能攻到城下,难道他们的国王不明白这点吗?”

兵部官吏道:“回王公的话,把国都建在海边,和建在江边是一个道理。战时,以大海为天险,可以加强防守的力度,而没有战事时,却可以出海做生意,外地的物资可以走水路,降低成本,运往国都。”

王平安哦了声,道:“以大海为天险,还真够有气魄的。”

兵部官吏又道:“而且百济的援军可以从海上来,这点王公你在攻打百济时,得千万要小心。百济和倭国有宗亲,如果百济一旦遭受攻击,高句丽不见得会派兵支援,倭国却有可能派兵的。但倭国派兵的理由,不会是帮着百济打咱们大唐,只能以帮着百济打新罗为理由,所以如果王公一旦占领了泗沘城,最好不要和倭国的使者提新罗的事,那样倭国派兵过海的时间便会推迟,您得了时间,后缓大军一到,危险自然解除”

王平安呸了声,道:“这关倭国什么事了,他们干嘛要派兵来?他们和百济到底是啥宗亲关系?”

兵部官吏想了想,道:“这个还真不太清楚,想来就是和亲那种事吧,两个国王的妹妹和女儿乱嫁,大家都是表亲,互相帮帮忙,也属正常”

苏定哼了声,道:“有啥屁用,来多少杀多少”

王平安嗯了声,心中暗道:“就算倭国派了援兵过来也没用,现在是大唐,又不是晚清,他们要是敢来,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杀一对,来了就留下,别回去了”

领兵出征的事情已成定局,再多想也没用,王平安一挥手,很有气势地道:“如此,我便要领兵东征了,这是大事,还望兵部的诸位同僚,多多帮忙啊,等我凯旋归来,定有重谢”

兵部官吏笑道:“这是自然,王公可是本朝第一大红人,咱们平常想巴结都没机会,现在您要出征,下官们要是再不倾力相助,那以后还想不想吃衙门口的饭了。王公你就尽管放心吧”

王平安和苏定方又问了不少关于百济的问题,兵部官吏一一解答,并且还拿出备用地图,在上面圈圈点点,给王平安出谋划策,帮他制定作战计划。

又忙乎了数日,遇到大朝会,王平安进了皇宫,参加议事。

新朝初立,正是朝臣大换血的时候,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皇帝看着顺眼的臣工,新皇帝不一定看着顺眼,而新皇帝看着顺眼的人,长孙无忌不一定看着顺眼,要想提拔顺眼的人,那就得让不顺眼的人,挪梛地方了

所幸,王平安属于新皇帝和长孙无忌都看着顺眼的那种人,而且长孙无忌为了让王平安能“心甘情愿”地去攻打百济,特地向李治进言,要给王平安的爵位升一级,由县公升为郡公

李治当然答应,将王平安的爵位升成了折柳郡公,连带着折柳县也升了一级,变成了州了

先把王平安犒赏了一番,紧接着李治便派王平安“回转”庆州,并且将倭国派来的遣唐使都集中起来,来一个密封似的学习,要他们好好学习一下孔孟之道。

就如那个兵部官吏所说的,一旦百济发生战争,高句丽不见得会支援百济,但百济的宗亲之国倭国,却是极有可能派兵支援的,兵部官吏能想到的,长孙无忌他们自然也能想得到。

千万别以为表哥表妹的关系不靠谱儿,在古代这种关系,往往比什么纸上同盟更加牢固。盟约为什么要写在纸上?那就是为了撕的,可亲戚关系却不一样了,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谁能保证表妹听说表哥被砍了,不会发疯的?万一吹点枕头风,把表妹夫给吹晕了,派兵出来搅合一顿,大唐虽然不怕这种小小的麻烦,但终究也是麻烦啊,麻烦越少越好

突袭百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