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乱得这么一刻,外面那些没进来的随从,很显然他们是“更机灵”的,转身就跑,他们跑的时候大声叫喊,都说是王平安杀了李恪而帐中那两个随从不敢把王平安怎么样,可他俩也挺机灵啊,竟然一起冲王平安跪倒,大声求饶,求王平安不要杀了他们灭口

就在这时,阿史那奇钵儿和欧阳兄弟他们也进来了。对于欧阳兄弟们来讲,只要主人王平安没事,别人有没有事,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可对于阿史那奇钵儿来讲,自己的汗帐里出了人命,还死的是个大唐亲王,他当然恐骇

阿史那奇钵儿叫道:“父王,要不要把他们追回来?”他指的是李恪的那些随从。没等王平安回答,他就冲外面叫道:“拦住那些人,都抓回来,快”

王平安这时正忙着查看李恪呢,没功夫去管那些随从的事,长孙无忌稳定心神,却道:“如果抓不回来,就都射杀了吧”

第九百零四章 上了船就下不来

王平安见李恪已经气绝,人力不可回天,无法抢救,他一屁股坐倒在地,道:“这回可是闯了大祸了”

长孙无忌却冲着欧阳兄弟们摆了摆手,道:“把这两个人都拉出去,关押起来,好生看管,不能让他们逃了”

欧阳利上前,道:“长孙相爷,看管犯人的事,您就尽管放心吧,绝不会让他们逃了的。”他提拎起早就吓瘫的两个李恪的随从,把他们扔出帐外,欧阳兄弟们把他俩带到了别的帐篷里,看押起来。

这时候,阿史那钵儿连跑带颠地进了大帐,道:“全都射死了,没有人逃走”

他的突厥兵营,进来容易,要想出去,那可难了。不要说突厥兵个个个都是骑马高手,想要从马上逃走不可能,单说箭术,突厥兵就算不用乱箭齐发,挨个地去射,也能把李恪的随从全都射下来。

王平安听了,摆手道:“怎么都射杀了?把他们全都射死了,这事就解释不清了啊”他说的解释不清,指的是他没有杀李恪,而是长孙无忌杀的,要是把李恪的随从全给杀了,就等于是杀人灭口,他就更解释不清了,要是长孙无忌不肯承认杀人,非说是他杀的,那他可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李恪是让人讨厌,而且李治也早想除掉他。但是,李恪现在不但没有“罪过”,他早就洗白了呀,而且他现在还有了“功劳”,高句丽派来投降的使者,就是向他投的降,别管高句丽的投降,和李恪有没有关系,可因为是他写的奏章,又拍了武媚娘的马屁,所以功劳册上,一定会有他的名字,没关系也硬是扯上了关系

如此一来,李恪就不能杀了,反而要“安抚”,至少在没有找到他的新毛病前,是必须要好好对待,没准还要给封赏的。可现在李恪被杀了,要是被怪到王平安的头上,那王平安非要受到责罚不可,武媚娘一动歪脑筋,趁你病要你命,借着这个机会,把王平安给灭了口,把他给弄死,那岂不糟糕?

连长孙无忌这样的人,因为见不到李治,都得挨整,王平安就更别提了,架不住武媚娘使手段啊,伪造个圣旨啥的,把王平安给咔嚓了,等李治明白过味儿来,说王平安定不会背叛自己,不能杀……可杀都杀了,脑袋还能接回去吗?

就算是冤案能够得以昭雪,说杀错了人,王平安不该死……王平安对于昭雪这种事,可是不感兴趣,干脆就不要有冤案,那不就得了

阿史那奇钵儿见王平安生气,顿时一哆嗦,心想:“糟糕,刚才父王可没说要射杀那些人,是长孙无忌说的,我应该听父王的,不该听长孙无忌的啊”

长孙无忌却道:“杀倒杀了,又有何妨,不还剩下两个人呢吗,他们是可以解释事情的”

王平安苦着脸,道:“舅父大人,可他俩认定是外甥杀的李恪啊,要他们去解释,那不得解释成是我杀的呀,可明明不是我干的,是舅父你干的呀”

他心中大是不满,当着阿史那奇钵儿和欧阳利的面,就把实话说了来了。

长孙无忌心中念头一转,心想:“对啊,我要是把事情栽到王平安的头上,那王平安可就等于是闯了大祸了,他心里一害怕,就只能跟着我干了,而且是我让他干嘛,他就得干嘛”

长孙无忌大声道:“无病,你这话说得可不对了,咱们舅甥一体,是你杀的,还是老夫杀的,有什么区别?让那两个人去说好了,反正清者自清,你不必担心什么”

王平安大吃一惊,这话什么意思?这是挑明了,他不肯承认啊,只是不好意思现在就说是我干的,可以后他一定会故意含糊其辞的。长孙无忌以后只要对人说,李恪那件事情,老夫一力承担了,老夫和王平安舅甥一体,不管什么事,都不要牵扯上他,全是老夫一人所为

这话很有英雄气概吧,仿佛所有的事情,长孙无忌都一个人扛了可事实上,他越这么说,就越会坐实是王平安“杀”的李恪,那就是真的说不清了,而想要修理王平安的某些人,岂能放弃这种大好机会?换了王平安自己,他也不能放过啊

王平安叫道:“舅父大人,这个事情……唉,好吧,那就清者自清吧”他总不能和长孙无忌翻脸,而且就算翻脸也没有用,不翻脸还好,一翻脸长孙无忌一瞪眼睛,不用说别的,只要来一句:你是连老夫也想杀了吗?好啊,你杀吧,反正你连李恪都杀了,那不如连老夫也一并杀了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王平安现在除了起兵造反之外,再也没有别的退路了,总不至于让他去打御前官司吧,他必败无疑,全无取胜的可能啊

长孙无忌嗯了声,道:“无病好孩儿,你明白事理就好。”他指着李恪的尸体,道:“现在这帐中之事,外面的人知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

欧阳利看了他一眼,心想:“干嘛,想玩杀人灭口?我看还是算了吧”他道:“回长孙相爷的话,除了我们几个人之外,外面的人并不知晓,至于突厥兵方面……”他看向阿史那奇钵儿。

阿史那奇钵儿却是不怎么在乎,想杀人灭口?开玩笑一样,你灭我一个试试他摇头道:“没有人知道的,我的手下连中原话都听不懂,又离得远,怎么可能知道呢再说射杀几个人罢了,我的人从来不把这种事,放在心上的”

长孙无忌哼了声,心想:“蛮夷就是蛮夷,把杀人说得这般轻松。”他道:“李恪之死,暂时先不要传出去,我们马上赶去营州,现在就走,把高句丽的使者握在手中,然后向长安报捷,如能快些返回长安,那就快走,以防夜长梦多”

王平安皱起眉头,没吱声,心想:“我们要是立即回长安,那这些突厥兵怎么办?让人家来,人家就得来,让人家走,人家就得走啊?没有好处,却跑了好几千里地,回去的时候又正赶上冬天,突厥兵不得气疯了,非得哗变不可啊”

果然,阿史那奇钵儿问道:“长孙相爷,你是想向长安报捷,然后班师?那我的大军往哪里班?班回折柳去?这大老远的,你让我们白跑一趟啊?”

王平安心中嘿然,怎么样,果然问出这种话来了吧别看人家年纪小,可年纪小也不能把人家当冤大头使唤啊,来回好几千里,没事遛人家玩呢?人家不跟你急啊

长孙无忌微一沉吟,道:“既然高句丽投降了,那么土地自然要由我大唐军队去接管。这事老夫做主了,就由你们突厥兵先暂时接管一下吧,等到老夫把长安的事情解决了,你们再回折柳去。冬天不好走,所以你们到了高句丽后,就在那里过冬吧”

王平安道:“这,不妥吧?由谁去接管高句丽的土地,应该由皇上决定,朝中大臣们商议,舅父大人这样就决定了,怕是会引起皇上的不满啊”

长孙无忌哼了声,道:“皇上的后宫起火,他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情管高句丽的事。再说,就算由朝中大臣们商议,只要老夫回去了,你猜猜他们会怎么商议?”

王平安干笑两声,不再说话,也没啥好说的了,长孙无忌认为他一回到长安,啥事情就都能解决,那就由他这么认为呗,自己也管不了,也没法管。

阿史那奇钵儿听到这个,顿时就开心了,他道:“长孙相爷,要是这样的话,那小王可就谢谢您了。您放心,如果您回到长安后,要是解决事情时,不太顺手,小王定然在高句丽声援您,起点妖娥子啥的,谁说也不好使,可只您一纸书信送来,那小王的妖娥子立马儿消停,给足您的面子”

长孙无忌笑了笑,道:“好,你有这份孝心就好,老夫就放心了”

如果有阿史那奇钵儿在外声援,皇帝李治在衡量武媚娘和长孙无忌的份量时,定会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毕竟十万突厥大军要是不安份,对大唐的边境是很有危害的,而长孙无忌要是能轻松解决这个事情,那李治就算是再不愿意,也得压住武媚娘,如此一来,长孙无忌对这个妖女的战斗,就好打得多了。

这时候,欧阳兄弟他们已经把李恪的尸体搬了出去,妥善处理了。王平安看着地毯上的那一大滩血迹,说道:“舅父大人,咱们现在就去营州,把车正贤给掌握住啊?”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那个车正贤就是高句丽派来投降的使者。他点头道:“事情宜早不宜迟,趁李恪死掉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营州,咱们先去把局势稳定下来。大军就不用全带去了,挑出几千武艺高强的兵将,跟着老夫去除掉李恪的党羽,还有把史爱国也给抓起来,免得他和长安的史义府眉来眼去的。”

王平安答应一声,他没有叫阿史那奇钵儿派兵,而是叫上自己的三千侍卫,正好带他们去除掉李恪的人,顺便就当练兵了,没见过血的兵将,可是不好用的

第九百零五章 把持住营州

王平安把侍卫一点齐,长孙无忌立即带王平安和侍卫团,上马赶往营州,此时已是后半夜了,四十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讲,并不算远,也就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侍卫团就把营州南门给堵上了,一千五百名侍卫在南门下列队,而剩下的三个团的兵力,则分散开,去其它三个门堵着,以防止李恪的党羽逃走。

长孙无忌下令,他对各个团的校尉说道:“进去之后,其中一个团跟在老夫的身边,我们去李恪的住所,把高句丽的使者控制住,然后老夫会下令,说奉了李恪的王命,让他手下的人都集结起来,说要给他们赏赐,忙乎下来,估计那时天就快亮了,剩下的两个团把住街口,把李恪的手下全部除掉,不要活口。你们把持好南门方向,不要让李恪余党从南面逃,那些漏网之鱼逃往别的三个门,自然有人收拾他们,明白吗?”

校尉们没吱声,长孙无忌说的战术很简单,不过是关门打狗,如有逃走的狗,则由战友们去解决罢了,这么简单的战术他们当然明白。可关键是他们是王平安的侍卫,并不是长孙无忌的侍卫,王平安不发话,长孙无忌的一切命令,他们是都不用听的

校尉们一起看向王平安。王平安心想:“你们这么看我,岂不是让长孙无忌起疑,以为我发展私人武装呢,他会对我不满的。”

王平安道赶紧给长孙无忌找了个台阶,他道:“舅父大人,他们是刚招来的新兵,连将令都没学全呢,而且各地口音都有,你说的话有长安口音,他们听不懂的,都是些下里巴人。”

王平安在口音里加上些云州的味道,把长孙无忌刚才说的话又说了一遍,最后问道:“长孙相爷的命令,你们听明白没有”

校尉们一起大声道:“听明白了。”声音整齐划一,别看是新兵,可他们都是些早就有本事的人,而且留在王平安身边的三个团,一个是老团,两个是最厉害的团,几乎没有人是真正的菜鸟,哪可能连将令都听不懂。

有了台阶,长孙无忌顺势就下了,现在正是用得着王平安的地方,他发展私人武装,虽然犯忌,可现在却不是追究的时候,相反王平安的力量越大,短时间来讲,对长孙无忌越有利

一个校尉冲城门上大喊,说是东征的先锋军,已经和李恪见着面了,现在要连夜进去接管营州,让上面的守军立即开城门。

营州的城墙早就残败不堪,虽然经过了修补,可也仍是不咋地,而且前段时间是高句丽人在这里,没啥太好的军规,现在又换了李恪在这里,连兵将他都没招到多少,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地痞流氓的集合体而已,什么军规,什么夜半不许开城门,守兵们压根儿就不知道。

见城外来了大批的军队,借着月光看,又都是穿着大唐的军服,上面的守兵连问都没问几句,就把城门给打开了,放王平安他们进城。

长孙无忌别看年纪大了,可遇到事情,还真有那种勇往直前的气势。他一提马缰,奔在最前,一进入营州城,他立即冲后面大叫:“把住城门,余者随吾来”

王平安在后面紧跟着,心想:“干嘛,还要喊口号吗?年纪不小了,还要学三国的猛将兄”他紧紧跟在长孙无忌的后面,而大队的侍卫则跟在他的后面,一路纵马,向城中最大的房子那里奔去。

没有奔出多远,就听后面传来惨叫声,估计着侍卫们控制住了城门,把守兵全都给料理了

长孙无忌马不停蹄地奔到了李恪在营州的住所,他一勒马缰,对着守门的兵将叫道:“去,叫起高句丽的使者,就说老夫长孙无忌协同王平安到了”

李恪的看门兵将,其实就是他的那些能人异士,这些能人异士现在可牛了,自从他们“打败”高句丽的“入侵”大军后,尾巴简直就翘到了天上。他们原本就是长安的地痞流氓,占了营州后,又招了不少本地附近的地痞流氓,把营州城给弄得乌烟瘴气。

今晚,李恪带人去见长孙无忌和王平安,能人异士们便等于是放了假,除了门口必须得有几个人撑撑门面外,其余的人都在各处睡觉呢

这时突然有大队兵将入城,又是长孙无忌和王平安亲自带队,门口的那几个能人异士大吃一惊,他们没看到李恪,却又不敢多问,急忙跑进府去,去叫醒车正贤了。

长孙无忌甩镫离鞍,下了战马,大步进了府第,往大堂正中一坐,等着那车正贤来到。

过不多时,车正贤衣冠不整地跑来了。他是高句丽原权臣渊盖苏文的接替人,在高句丽的国都,他把局势初步稳定下来后,感觉自己不能再象渊盖苏文那样行事了,不能再和大唐拧着劲儿干,得顺着来才行。

所以,这次车正贤亲自来到大唐,想借着递交降书顺表的机会,去一趟长安,得到大唐天子的加封,如果大唐天子能赐给他金印,那他以后在高句丽就是合法的统治者了,苦干年后,就算他把宝藏王给废了,自立为王,那都是极有可能的事,反正只要大唐不收拾他,那他在高句丽,就是最大的,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带着捞取好处的心态,车正贤来到营州,可等了好久,王平安都没来,他只能按着李恪的意思,把降书顺表送往长安,可这受降的功劳就等于是送给了李恪,没有王平安什么事儿了。

听到王平安夜半领军前来,车正贤心中叫苦,莫不是王平安没得到功劳,所以怒了,亲自带兵来找自己算帐?可千万不要如此啊,他们大唐臣工之前的矛盾,互相争功,可不要连累到高句丽,神仙打架,关我们凡人屁事啊

车正贤跑到大堂门口,见堂上端坐一名老者,穿的是紫袍,而下首便就坐着王平安。车正贤心想:“这个就是长孙无忌吧?嗯,他能坐在王平安的上首,那就只能是长孙无忌了”

车正贤虽然是高句丽的大军阀,相当地嚣张,可在礼仪方面,他却都是懂的,而且他来大唐,就是装孙子,希望得到好处的,现在见了大唐两个掌实权的大人物,他岂有不拼出命巴结的道理。

扑通一声,车正贤在门口,就跪下了,一路爬进了大堂,用中原话大叫道:“长孙大人,王大人,小将总算是见到你们了,这段时间在营州待的,差点把小将给急死”

他见李恪没有在堂中,而事先他又知道李恪和长孙无忌王平安他们有矛盾,便知李恪定是失了势,没准儿已经被软禁起来了。识时务者为俊杰,车正贤认为自己相当地俊,所以立时就露出口风,只要长孙无忌和王平安稍一暗示,他立即就会把李恪给卖了

长孙无忌哼了声,并没有叫车正贤起来,他道:“你就是那个叫车正贤的高句丽使者?老夫问你,你的降书顺表,为什么不等王平安到来后交给他,而要交给李恪呢?”

这话问得相当明显,你一个投降之人,竟然这么没有眼力价儿,不把降书顺表交给正主儿,竟然交给了李恪,你会不会做人,懂不懂办事儿?

车正贤当即明白,立时大声叫起冤来,他道:“长孙大人明鉴,可不是小将要把顺表交给李恪王爷的,是他硬抢了去的,小将身感王大人的大恩大德,这次专程来送顺表,当然要交给王大人了,可是小将来到营州,不敢得罪李恪王爷啊,他硬抢了降书顺表去,小将实无办法”

说到这里,他抬头向王平安和长孙无忌看去,就见王平安面无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