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脱贫致富奔-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递给夏晓晴让她验看。
  这还是夏晓晴第一次看见古代的地契,觉得非常新鲜,又事关切身利益,便仔细读看了起来,那地契上载明土地数量、坐落地点、四至边界、和买地的价钱,都和夏晓晴知道的情况对得上号。夏晓晴觉得没有问题,就在上面签了字盖了手印,又让周叔把钱付给了刘四柱家和张丰。
  张家人数了钱,又拿出牙钱给赵牙侩,又塞了些钱给里长和邻人,便告高高兴兴地辞了。里长和邻人完成了任务,又得了好处,也跟着告辞了。
  看天色还早,赵牙侩便带着夏家姐弟往镇上走,因为夏家姐弟现在拿着的地契只是草契,只有到官府交了税钱,盖上官府大印才算具有法律效益。
  夏晓晴拿着新鲜出炉的红契一阵激动,这地契上写的是自己的名字,说起来自己也算是个古代地主婆了,哈哈哈哈······。
  赵牙侩看买卖已经做完,也没自己的事了,便告辞去忙自己的事儿了。走时又叫上了周二魁,说要给他介绍一个修补房屋的活计。
  夏晓晴想到自己的养殖事业,便准备再回刘家村。看到已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又忙了一早上肚子也饿了,就准备带着二郎在镇上随便吃点。
  “二郎,我们中午就在镇上随便吃点,等吃完饭我们再去刘家村。这镇上有什么好吃又便宜的?”夏晓晴还没在外面吃过东西,只有咨询夏二郎。
  “我们在镇上吃啊,以前爹带我在镇口吃过素面,味道可好了,我们去吃吧。”夏二郎一直记得几年前在镇上吃过的素面的味道,觉得那是他以前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行,我们就去吃素面。”夏晓晴看弟弟这么高兴,也就同意了。
  夏二郎带着姐姐来到以前吃过的面摊,又点上了两碗他喜欢的素面。


  面摊就位于镇口的街道旁,夏晓晴每次赶集时都会经过,只是平时没有在镇上吃饭的习惯,便没有留意。面摊很小,只有三张桌子,来吃饭的多是些干力气活的粗汉,穿着都有些破旧。面的品种也少,只有素面和肉丝面两种,素面每碗四文钱,肉丝面每碗六文钱,价格适中很适合下层百姓。
  摊主平日做惯了动作很快,几下便下好了面,端了上来,透亮的面汤上飘着少许葱花,和细细油点。夏晓晴满怀期待的吃了起来,只是吃下了第一口后她便后悔了,这完全是名副其实的素面,除了咸味就没吃出其他味来。“二郎,这就是你说的,好吃的素面?”
  夏二郎也惊于这素面的味道,正在郁闷,听二姐一说更是羞愧,便找起借口来,“我记着以前挺好吃的啊,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变味了,肯定是换了摊主。”
  二郎是爹带着来吃的,已经是几年前的事儿了,以前他年纪小吃过的东西不多,觉得外面的东西好吃,现在长大了口味丰富了,这几个月又被二姐做的菜养挑了嘴,自然就觉得变了味。
  “二姐,还是你做的面好吃。”夏二郎现在觉得还是自己家做的东西最好吃。
  夏晓晴在前世就不喜欢吃面,家里会出现的面只有两种,一种是泡面,另一种是袋装的味千拉面。这两种面都有共同的特点,味道好面筋斗。来到古代后,因为都是吃的手擀面,不存在糊面的情况,所以夏晓晴就在面汤上下足了功夫。自己这吃遍现代的人都觉得好吃,二郎当然会觉得好吃。“先吃点垫点肚子,晚上回去姐给你做好吃的去。”
  夏二郎听见姐姐的承诺,高兴坏了,觉得这素面也没这么难吃了。
  看见弟弟吃起来,夏晓晴也跟着大吃了几口,觉得没之前么饿了,便停下了筷子。夏二郎虽然觉得不好吃,但觉得浪费粮食不好,也还是把自己的那碗面吃了个精光,又把姐姐剩下的半碗面也吃了。
  夏晓晴也知道在古代粮食精贵不能浪费,但在前世生活了二十几年,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一时半会儿还是改不过来。
第四十六章 养殖场
 草草地吃完午饭后,夏晓晴又带着弟弟往刘家村走去。此时刘家人才吃完午饭,家里男人们正坐在堂屋里,商量以后家里的生活安排。家里田地已经卖给了夏家,虽然夏家同意自家继续耕种,但每年要交回六成租子,剩下四成的粮食是远远不够自家人填饱肚子的。刘大贵就想跟几个弟弟商量看看,再去佃上几亩别人家的地回来种。家里没了田地,卖地的钱还了债,剩下的又要留着给爹治病,只靠两个弟弟在镇上打短工补贴,全家十一口人根本是吃不上一口饱饭,。
  刘家人看到夏家姐弟又走了回来,怕他们有什么要紧的事儿要说,就赶紧请他们进屋里坐下说话,又叫了刘大嫂过来陪客人。
  “二娘子,你们过来是有什么事儿吗?是地契有问题吗?”地契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难道是···,刘大贵想到这里面色发灰,有些担忧地问道:“还是,你不想把地佃给我家种了?”
  “不是的,刘大哥。这五亩地我既然说了,就肯定是佃给你家种的,你就不要担心了。”夏晓晴看刘大贵误会,赶紧解释道。“我来是有点事想请你们帮忙的。”
  “找我们帮忙?”确认了夏家会把地佃给自家种,使刘大贵放下心来。但听闻夏家二娘子是来找自家帮忙的,刘大贵又有些不解,他不知道自家能帮夏家做些什么。但想到夏家的帮助,就热心地保证道:“二娘子,不用这么客气,你是我家的恩人,有什么事尽管说,我们一定给你办到。”
  “是这样的,刘大哥。早上你也看到了,除了买你家的地,我还买了四亩河滩地。”夏晓晴说道。
  “二娘子,你就不该买那河滩地,那地长不出粮食来,你上当了,那张家早就想卖地,附近的人都知道底细,没人愿意买。早上我就想插个空,偷偷跟你说说,哪知道这么快就把契立下了。”刘大贵觉得二娘子心好,肯定是受了张家的骗,才买了那河滩地。
  “刘大哥,那地的情况我知道。我买它来是有用处的,今天我就是为了这事来找你们的。”夏晓晴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我知道你家如今卖了地,再加上刘老爹的病,以后生活想必更困难了。那河滩地我家想在上面盖个鸭舍,以后专门在那里养鸭、养鹅,本来打算在这附近雇两个人帮忙喂养。”
  “既然离你家近,我就想着先过来问问你们家,如果你们家人愿意,就帮我家看着河滩地养家禽。只是我家也没多少钱,最开始每个月只能给你们一百六十文钱,等以后鸭、鹅卖了钱赚了钱,我再给你们涨工钱。”夏晓晴之前想过,这养家禽的工作两个人就够了,每个月一百六十文钱,一年下来也有二两银子,也能买上四石粮食了,是比外面的工钱少点,但是稳定。“这钱是少了点,但养家禽这活,两个嫂嫂也干得,你们全当是贴补家用。”
  刘家人正为今后的衣食发愁,听到夏家二娘子的话,都感激不已,觉得她真正是雪中送炭。
  “二娘子,没想到你小小的人儿就有一副菩萨心肠,之前救了我家公公的命,知道我家困难,又来帮衬我家,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刘大嫂拉着夏晓晴的手,抹着泪说道。“这钱不少,不少。”
  刘家几兄弟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又差点给夏家姐弟磕头下跪了。
  夏晓晴大囧,这刘家人也太淳朴厚道了,之前也是考虑到刘家卖了地生活困难,肯定急切地想找活做,自己这时雇他家帮忙,也是想到刘家劳力多,出两个人的工钱就当于找到一大家人帮忙,这样可以省下许多开支。没想到刘家人只看到自己的好,想到这些夏晓晴觉得自己有点卑鄙,在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一下自己。
  “刘大哥,到时这盖鸭舍的活,也还需要几个哥哥帮忙,我会给你们付工钱的。”夏晓晴想到时帮忙盖鸭舍就给他家一个月工钱,就当是补偿了。
  “二娘子,这工钱这可不敢要,你帮了我家这么多,我们出点力也是应该的。”刘大贵坚持不收。“二娘子,你那天要盖就来叫我们,有什么需要准备的都可以叫我们帮忙。”
  “那行,工钱的事到时再说,这盖鸭舍的事儿,我还得回去仔细想想,等隔两天我再来通知你们。”夏晓晴准备回去把四亩地具体规划一下,争取做到合理搭配,循环利用。
  “要不,刘大哥。这两天你们先帮我,把那四亩地靠东边的两亩先开出来,再帮我买点苜蓿种子,趁中午日头大先晒上两天。”还是先做点准备功夫,免得到时太忙。夏晓晴从钱袋里拿出五十文钱,递给刘大贵说道:“这钱你先拿着,帮我买种子。”
  “用不了这么多,几文钱就够了。”刘大贵看到二娘子给这么多钱,不肯去接。
  “多了就先放在刘大哥你这儿,盖鸭舍也需要买东西,到时也要用钱的。”刘大贵想想也对,也就收下了,还发誓保证绝不辜负二娘子所托,会全心全意帮她盖好鸭舍的。
  ~~~~~~~~~~~~~~~~~~~~~~~~~~~~~~~~~~~~~~~~~~~~~~~~~~~~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两天后夏晓晴就拿着图纸带着小跟班夏二郎去了刘家村,经过她两天的思考,终于规划好剩下的两亩河滩地。
  和苜蓿地相连的那一亩半地,专门用来盖窝棚养家禽,东边养鸡西边养鸭、鹅,中间用篱笆隔开。鸭舍前面河边用木柱和渔网围成方形水池,用来放养鸭、鹅,白天就让它们在河里找食,可以减少饲料用量。
  最后剩下的半亩地,挖成鱼塘用来养鱼,平日鸡鸭的排泄物,就可以直接倒进去喂鱼。鱼塘和麦田之间挖水渠,直接引水到田地里,就可以把种小麦改成种水稻,这样就能实现夏晓晴每天吃米饭的目标。而且鱼塘也可以多放鱼苗,等秧苗稍微长大些,就可以把小鱼放到稻田里,这样既能肥田也不需要鱼料,还可以消灭稻田里的杂草。其实夏晓晴挖这鱼塘的主要原因,是想把它当成蓄水池,农业生产最怕干旱,如果遇到旱灾自己养的这些家禽可坚持不了多久。
  夏晓晴把规划图摊开来,给刘家人一一讲解。最先就是让刘家人不种麦子改种水稻,刘家人没种过水稻也不喜欢吃米饭,显得有些为难。夏晓晴知道他们的顾虑,向他们承诺以后种出来的水稻,如果刘家不要,夏家都会按市价折成银子给他们。而且还会把稻田养鱼收入的一成给刘家,如果家禽养的好也会有分红。
  刘家人看到夏晓晴的规划图都有些吃惊,他们从没想过能在田里养鱼,还把河面网住用来养鸭鹅。
  “这样能行吗?鱼不吃地里的庄稼啊?”刘大贵怕养鱼毁了庄稼,到时候全家人就要饿肚子了。
  “不会的,鱼只喜欢吃水稻的嫩叶,我们先养在鱼池里,等变成老叶在把鱼放过去就行。”夏晓晴解释道。“刘大哥,你不用担心,这都是农书上也的,肯定没问题,你就按我说的做就成。这几天先把养家禽的窝棚盖好,先把鸡鸭养上。”
  “那行,等割完麦子,我就把地改为水田,窝棚我们下午就开始盖。”刘大贵知道夏家二娘子的父亲是秀才,家里孩子也都会看书认字,既然夏秀才都同意了,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只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夏晓晴自己的决定,她准备先斩后奏,等收成了在告诉爹娘,启动资金本来只有三两,也在她软磨硬泡下变成了五两。
  夏晓晴又那了些钱给刘大贵,让他帮忙买盖窝棚的木材和围河需要的渔网,刘大贵接了钱就带着弟弟们忙活开了。夏晓晴也带着二郎去了镇上,她要让赵牙侩帮忙买鸡、鸭和鱼苗,这次需要的数量比较多,自己挨家收购太麻烦了。
  夏晓晴找到赵牙侩大概说了自己的需要,产蛋期的鸡鸭鹅各二十只,鸡仔、鸭仔、鹅仔各二十只,草鱼鱼苗五百尾。赵牙侩又习惯性的翻了一下小册子,就接下了这单生意,答应后天就把货源组织好,并且答应帮忙雇车直接送到刘家村去,夏晓晴提前付了定金。
  夏晓晴每天带着弟弟早出晚归,往返于家里和刘家村。两天后,刘家几兄弟就按照夏晓晴的规划,建好小型养殖场,鱼塘也挖了出来并放了水,紫花苜蓿也种下了。赵牙侩也按照之前的约定,把夏晓晴需要的家禽和鱼苗都送了来。
  买家禽和鱼苗一共花掉了夏晓晴四千三百八十文钱,又给了赵牙侩一百三十文牙钱,这一下就花去了夏晓晴四千五百一十文钱。盖窝棚买木料、买渔网、苜蓿种子又用去一百七十四文钱,夏晓晴五两银子的启动资金一下就只剩了三百一十六文钱。
  紫花苜蓿才刚种下去,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收获,夏晓晴又拿了二十文钱,从附近的村民家里收购了六百斤麦麸,又给了刘家两百文让他们当做后面两个个月饲的料钱,收购杂粮和菜叶,多退少补不够再向她要。
第四十六章 订单
 夏晓晴怕给的饲料钱不够,又想到前世农业节目演过,农户人工养殖蝇蛆和蚯蚓来喂养家禽,不仅能增加产蛋量还能加快出栏量。于是就让刘大贵在饲养场一角专门开了一小块地,用石头砌了围边,从附近的田地里抓了大量的蚯蚓回来,用烂菜叶、家禽的粪便加上切碎的秸秆在地里人工饲养。
  夏晓晴又让刘大嫂优先用蚯蚓喂养产蛋期的家禽,好用来增加和稳定产蛋量。夏晓晴手里的资金差不多快用完了,这个月还要付工钱给刘大嫂两妯娌,只好先卖蛋,收回些资金,等有钱了再留种蛋孵化繁殖,到时再专做禽肉买卖。
  看着手上剩下九十六文钱,夏晓晴有些发愁,刘家人帮了自己这么多忙,一点工钱都不给也太不厚道了,只是现在手上连一百文都不到,怎么好拿出手。
  夏大姐看到妹妹在屋里唉声叹气地算账,早已猜到她是在为钱发愁,又偷偷问过了二郎,知道确实是差钱用。
  “二妞,这钱你拿去。”夏大姐从衣箱里找出自己放体己钱的荷包,打开看了看,又拉紧抽绳,一下塞到妹妹手里,又用手指着妹妹脑门骂道:“傻样,没钱了也不个吱声,看你都愁成啥样了。”
  夏晓晴知道这是上次夏大姐卖荷包存下的私房钱,有一两二分银子,夏大姐平日一点都没舍得用,没想到现在全给了自己。夏晓晴知道现在不是推让的时候,抱着夏大姐的手,一脸感激地道了谢,并承诺一有了钱就还给夏大姐。
  夏晓晴用大姐给的钱,给养殖场又添了些家禽。又拿出两百文钱当成工钱,去酬谢刘大贵,没想到刘家人却坚持不肯收下,只说帮忙是应该的。夏晓晴劝不过,就买了三斤猪肉、五斤糕点和几尺棉布当做替代品送了去。刘家人看到东西,越发觉得二娘子为人厚道,对他家恩重如山。
  夏晓晴的养殖场因为直接买的是产蛋期的家禽,买回来的家禽适应了地方后,没两天就恢复了产蛋,因为饲料里面添加了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蚯蚓,所以保证了家禽每日一蛋的稳定产量。
  夏晓晴早就规划好了销售渠道,一是直接拿到市场上销售,二是以批发的价格供应给镇上的酒楼。市场上的销售夏晓晴直接交给了夏二郎负责,经过前两次他已经是老手了。夏晓晴准备自己负责联系镇上的酒楼,只是最开始养殖场的出蛋量并不大,夏晓晴就只联系了以前合作过的福满楼。
  福满楼的周掌柜靠夏家的春笋赚了一大笔,还想和夏家明年继续合作,看到夏家二娘子来卖蛋,蛋的价格又比外面的便宜就很快同意了。夏晓晴告诉周掌柜自己家即将推出一种叫皮蛋的新品种,也是用夏家祖上传下的秘方做成的,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煮汤熬粥。周掌柜一听顿时眼睛一亮,耳边仿佛响起铜钱掉入钱袋的声音,他知道发财的机会又到了。
  “二娘子,你说的那皮蛋你家什么时候能做好?又是怎么卖的?他能做什么菜啊?”周掌柜急切地问道,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了。
  “皮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加工,我已经做下了第一批共六十枚,还要等上十天左右才能出缸,这皮蛋的卖价是一文钱一个。这皮蛋能做的菜可多了,什么皮蛋豆腐、凉拌皮蛋、皮蛋瘦肉粥、皮蛋烩排骨······。”夏晓晴一口气说了一大串菜名,都是她在前世吃过的皮蛋菜肴。
  养殖场每天都会产出很多鲜蛋来,古代家庭一般都喜欢自己饲养家禽,所以对鲜蛋的需求量不大,市场销售很不稳定。而且古代也不比现代,可以把蛋放在冰箱里保鲜,夏晓晴为了尽可能减少坏蛋,就想到了把鲜蛋深加工。又经过一番打探,知道这个时代还没有皮蛋出现,夏晓晴就准备大力皮蛋产业。
  夏晓晴报出的一大串周掌柜没听过的菜名,听得周掌柜眼睛都直了。“看来这皮蛋是个好东西,可你说的这些菜,我家厨子不要说做,连听都没听过。这可就为难了?”
  夏晓晴早就料到周掌柜会这么说,也早就想好了对应之策。“周掌柜,就按我们的老规矩,只要你买我家的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