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先帝后保持一致;赢得了先帝和先帝后的信任和支持;在政治上给他保驾护航;储君的地位必然牢不可破;那么他在生活上奢靡一点算得了什么?有哪个臣僚敢诬陷他?即便有人阴谋算计他;以先帝和先帝后丰富的政治经验;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杨勇的废黜;杨广的上位;就是先帝、先帝后以及他们忠实的追随者们;一手所策划;目的就是要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思路继承和延续下去

    今上吸取了教训丨于脆在元德太子薨亡后;无限期地拖延设立新储君。国无储君;是一个清晰可见的随时都会爆发的巨大风险;但今上为了改革;为了一家人的平安;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政局动荡;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如今;杨玄感和李密等保守势力就在利用“国无储君”这个致命要害;试图引爆这一巨大风险;在政治上给今上和支持他的激进改革势力以致命一击。而要引爆这一巨大风险;就必须辅以军事手段。

    今上登基之初;先帝最小的儿子汉王杨谅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军事政变;当时内有关陇保守势力的支持;外有山东贵族集团的帮助;大军由北而南;呼啸而下;势如破竹。关键时刻;关陇人看到了危机;一旦汉王杨谅赢得了皇统;山东贵族集团必然东山再起;这严重威胁到关陇贵族集团的整体利益;于是关陇人空前团结起来。而以崔氏为首的山东五大豪门迫于形势变化不得不迅速改变立场;结果汉王杨谅败北;支持他的关陇和山东贵族惨遭杀戮;两败俱伤。

    这个教训丨很血腥;很残酷;军事政变不论成败;所带来的杀戮都触目惊心;对国祚和统治集团的伤害都无以复加;但对于把个人和集团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的贵族集团来说;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根本不在乎国祚存亡;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王朝可以更替;皇帝可以轮流做;芸芸众生就如草芥蚁蝼无足轻重;所以这个世上没有他们不敢于的事

    假若杨玄感和李密以军事政变来设立新皇帝;那么必然会爆发内战;一旦中土就此陷入分裂深渊;则必然无力对抗北虏的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当初杨谅兵变时期;大部分关陇人和山东五大豪门之所以最终选择了今上;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土分裂必然会损害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中土的和平统一还是大势所趋。然而;今上坐稳皇位后;开始激进改革;大刀阔斧;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既得利益集团;这理所当然激怒了他们。既然你要灭亡我们;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支持你?如果中土的和平统一只会把我们推向灭亡的深渊;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维持中土的和平统一?

    李密的“安内”策略;摧毁变革的目标;实际上代表了当今中土保守势力反对改革、坚守门阀士族政治的决心;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宁愿摧毁中土的统一大业;也绝不愿意败在改革势力之手;成为中央集权的牺牲品。

    李风云想得越多;看得越是透彻;心情就越是沉重;初闻蒲山公李密时的那点激动和期待更是荡然无存。

    变革的失败;今上的失败;统一大业的败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建立在豪门世家和门阀士族政治基础上的统一王朝;就如建立在沙砾上的楼阁;一阵狂风暴雨就会将其彻底摧毁;所以若想建立一个牢固的统一王朝;就必须摧毁门阀士族政治;就必须摧毁豪门世家。历史的走向清楚地证明了文明的改革无法摧毁门阀士族政治;无法摧毁豪门世家;只有用血腥的暴力和残酷的杀戮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目标。

    李密在深思中;敏锐地发现了李风云的“破绽”。

    李风云的观点和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矛盾。依照李风云的观点;正因为北虏对中土的严重威胁;中土才要统一;才要发展强大;才要变革;所以“攘外”优于“安内”。既然如此;你李风云为什么要造反?你造反就混乱了国内局势;恶化了国内危机;这显然不利于“安内”;更不利于“攘外”。你这纯粹是说一套做一套。

    不过;李密并不为此忧虑;相反;他很快就找到了说服李风云的办法。

    你不是要攘外吗?但变革激化了国内矛盾;现在内乱大于外忧;就你个人来说;你都造反了;强调“攘外”还有什么意义?所以现在对你来说“安内”重于“攘外”。

    我现在急于“安内”;你也急于“安内”;那我们合作;我们一起联手推翻皇帝和激进改革派;摧毁变革;以此来缓和国内尖锐矛盾;缓解国内危机;然后你摇身一变;和我一样成为新王朝新皇帝的功臣;然后我们再强调“攘外”;再去征伐北虏;才有现实意义;否则都是毫无意义的空谈。

    “将军为何要造反?”李密打破了帐内的沉寂;开口质问李风云。

    李风云没有说话;他还在沉思中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他造反的目的是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无辜生灵;为此他需要迅速强大;需要迅速称霸;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国内矛盾以赢得贵族集团的支持;只是如此一来改变不了历史轨迹;中土还是要陷入分裂和战乱的深渊;千千万万的无辜生灵还是会

    在战争中死亡。

    “将军造反的目的是什么?”李密继续质问;“是推翻皇帝拯救苍生?还是推翻国祚逐鹿称霸?”

    李风云蓦然抬头望向李密;目露寒芒;心里霎时有了决断。

    自己听到蒲山公李密的时候;为什么会激动?因为看到了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拯救无辜苍生的希望。但现在自己为什么又怀疑李密;尤其在听到李密的观点后;倍感失望和沮丧?是因为自己变得贪婪了;自己的理想明明是拯救无辜苍生;却不知不觉陷入了逐鹿称霸的深渊;根本无视千千万万无辜苍生将在分裂和战乱中凄惨死去的现实。

    “将军是不是很矛盾?”李密抚须笑道;“将军以拯救苍生之名举旗造反;实际上却暗藏鸿鹄之志;欲建王霸大业;只是实力太弱;前途黑暗;无所适从。”

    李风云摇了摇头;“某只想拯救无辜生灵;但现实很残酷;心有余而力不足;恐怕要事与愿违了。蒲山公突然出现;倒是给了某莫大希望。”

    “愿闻其详。”

    “皇统更迭。”

    李密脸上的笑容顿时凝滞;心中惊骇不已;对李风云更是产生了莫名畏惧。难道此人知道我的秘密?

    。。。

第两百零四章 混淆视听

    “若想摧毁变革;就必须摧毁皇帝;而若想摧毁皇帝;就必须新建皇统。”李风云手指李密;郑重说道;“当年汉王杨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你们相信皇帝不会对你们痛下杀手;但事实证明;皇帝背叛了承诺;他已经向你们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若东征大胜归来;豪门世家必将迅速走向没落。”

    李密读懂了李风云的意思。两人的目标完全一致;只不过实现目标的手段不同;虽然李风云着重于“攘外”;但当前目标还是要“安内”;他的“安内”是拯救千千万万无辜生灵;而自己的“安内”则是摧毁改革;稍有区别;不过从求同存异的角度来说;还是殊途同归。

    李密暗自高兴;看来说服李风云已不是太大难题;难题是如何在利益上取得一致。目前“安内”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所在;也是双方利益一致之处;但更迭皇统和拯救苍生相互矛盾。在当前中土复杂政局下;更迭皇统必然要动用武力;要爆发内战;而打仗就要死人;就要殃及无辜;这显然与李风云的“安内”愿望产生了冲突。

    李密以沉默应对。他的回旋余地很小;妥协的尺度也不大;很难满足李风云的要求;所以他于脆“被动防御”;让李风云先提出条件;然后再讨价还价

    另外他还有一层隐忧;李风云一方面表现得极其谨慎;拒绝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另一方面却又大胆提出了以暴力手段更迭皇统的建议;而这一建议到底是出自其本人的智慧;还是源自某个不为人知的阴谋?如果这是个阴谋;那其背后指使者是谁?目标又是谁?目标是以皇帝为首的激进改革势力;还是以杨玄感为代表的保守势力?

    调查李风云攻击中原是否有意针对杨玄感;本来就是李密此行的使命之一;而李风云表里不一的举止;恰好坐实了李密的怀疑;这让双方之间微薄的信任基础变得更为脆弱。

    在李密看来;假若自己与一个豪门世家的家主密议皇统;还像那么回事;但现在自己却与一个身份不明十恶不赦的贼帅密议此事;就显得荒诞不经了。然而事实偏偏就是这样不可思议;所以李密认为;要么自己疯了;要么李风云疯了;但自己没有疯;李风云也没有疯;所以只有一个解释;李风云非同寻常;且居心叵测;另有图谋。

    眼前“疯狂”的一幕;不是源于自己的主动;而是迫于李风云的压迫。李风云不但识破了自己的身份;还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然后拉着自己站在中土权力的顶端俯瞰中土政局;指点江山;不知不觉中就让自己陷入了绝对的被动;而更为糟糕的是;他似乎知晓杨玄感和自己等人意图摧毁变革的秘密谋划。这令人震惊;这关系到了一个庞大政治势力的存亡;所以自己必须弄清真相;必须探查到李风云的真实身份;为此自己只有将计就计;任由李风云牵着鼻子走;以便达到目的。

    李风云看到李密并没有回应的意思;随即继续说了下去。

    “皇统的选择;至关重要。若选择正确;必然事半功倍;不但可以以最小代价摧毁皇帝;终止变革;还能避免中土陷入分裂和战乱的深渊。”

    军事政变时间短、效率高、经济实惠;若能成功;对中土的伤害不会太大;无辜生灵也不会死得太多;而中土一旦陷入长久的分裂和战乱;代价就惨重了;甚至都有可能重演五胡乱华之悲惨一幕。而军事政变若想成功;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皇统的选择。谁来做皇帝?谁做皇帝更符合中土贵族阶层的利益;且被东都的大多数政治集团所接受?汉王杨谅发动的军事政变最终失败就是个教训丨武力是否强大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谁能给东都的诸多政治集团以最大利益;是谁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思路能给广大贵族阶层带来更多的权力和财富。

    东都的权贵们已经被皇帝骗了一次;已经上过一次当了;不会重蹈覆辙再上第二次当;所以皇统的选择非常非常重要;单纯依靠军事手段、依靠暴力来更迭皇统必然失败。换句话说;军事政变要以政治为主;以军事为辅;而政治为主首先就要一个新皇帝;一个新的政治理念的代表;一杆预示着美好未来的新大旗;让大家通过这杆大旗相信自己今天的支持能够换回明天的利益;这样大家才有可能坐下来重新分配中土的权力和财富;才能互相讨价还价、妥协让步;唯有如此;军事政变才会成功。

    李密再一次心惊;对李风云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同时也更加坚定李风云的背后有一个藏匿在黑暗中的神秘身影;这个身影以通过操控李风云为手段;来影响和改变中土的命运。一个单纯的贼;对中土政局不可能有如此深度的了解;而一个身份神秘的年青贼帅;不论其天赋有多么高;也不论其学识权谋有多么厉害;都不可能超越自己;更不可能超越杨玄感;所以解释只有一个;李风云嘴里所说出来的东西;都来源于他背后的人;他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

    李密已经无法沉默了;他意识到自己距离李风云背后的人已经近在咫尺;他马上就能拨开笼罩在李风云身上的迷雾窥探到真相。

    “将军有何选择?”李密不动声色地问道;心念电闪之间更有一个个的猜测掠过他的脑海;而每一种猜测都让他十分期待。

    “齐王杨喃。”李风云不假思索地说道;“他是唯一的选择。”

    李密面无表情;心里却陡然掀起了惊天波澜。齐王杨喃?唯一的选择?原来李风云的背后是关中韦氏;是关陇本土汉姓贵族。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李风云崛起于芒砀;劫掠于通济渠两岸;此后千里跃进蒙山;纵横鲁西南;名震天下;都是拜左骁卫将军董纯所赐。没有董纯的帮助;也就没有李风云的崛起;更没有鲁西南义军联盟的存在;而董纯的“牺牲”;却给刚刚遭遇重挫的齐王杨喃;重新赢得了一次冲击储君宝座的绝佳机会。好计谋;好谋划;天衣无缝;惊天手笔。

    李密知道自己为何刚刚踏进义军大营;身份就暴露了。李风云的身边肯定有齐王杨喃、有关中韦氏的人;他们当然认识自己;可叹自己一直还蒙在鼓里;还自以为是的打算利用李风云给齐王杨喃以致命一击;哪知自己根本就是自投罗网;自寻死路。

    自己与杨玄感的亲密关系在东都乃是人所皆知的事情;去年齐王杨喃因“失德”一案;就是由杨玄感和自己一手策划。虽然以杨玄感为首的河洛贵族;与以关中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都是朝堂上的保守势力;但矛盾冲突非常激烈。关陇本土贵族因为与储君宝座近在咫尺的齐王杨喃是政治上的同盟;而河洛贵族的领袖老越国公杨素又死了;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使得它在双方的斗争中迅速占据了上风;一度压得杨玄感喘不过气来;直到这次齐王杨喃遭受“重创”后;河洛贵族才总算挺直了腰杆;与关陇本土贵族勉强打了个平手。

    然而;转眼之间;形势再变;齐王杨喃卷土重来;关陇本土贵族在通济渠一线给杨玄感挖了个“大坑”;而更要命的是;自己和杨玄感百密一疏;竟然马失前蹄;一头栽进了“坑”里。

    这果然是一个针对杨玄感的阴谋;但局势并没有恶劣到极致;尚有回旋余地。从当前局势来看;杨玄感即便掉进了“坑”里;但若想给其以重创;齐王杨喃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通济渠断绝;东征受到影响;留守东都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固然难辞其咎;但受到责罚的不是杨玄感一个;还有一大群权贵;齐王杨喃也跑不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完全没有必要;所以李风云主动暴露出了这个惊天秘密;其目的很简单;寻求合作;大家都妥协退让一步;各取其利;皆大欢喜。

    李密倍感棘手;急切间难寻对策;而妥协是必然之事;只不过尺度大小而已。

    李风云气定神闲;胸有成竹;耐心等待李密的答复。实际上他根本不指望李密会认同自己的建议;他的目的就是混淆视听;就是让李密对局势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样他就掌控了主动权;就能从乱局中谋取最大利益;就能拯救灾民并壮大自己;而唯有自身实力的迅速提高;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良久;李密终于做出决断;微微笑道;“现在;某开始信任将军了;就像将军信任某一样。”

    李风云哈哈一笑;“既然如此;请先生出手相助;让灾民进入豫州求生。

    李密轻轻颔首;“将军不可断绝通济渠。”

    李风云抬起右手伸向李密;“某信任先生;就像先生信任某。”

    李密握住了李风云的手;笑容满面;“善”

    。。。

第两百零五章 李密决定留下来

    李密回到自己的帐篷里;辗转难眠。

    从今夜李风云提供的讯息里;可以看出他正在把局势向有利于齐王杨喃的方向发展;但就此推测李风云的背后就是齐王杨喃和以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似乎又过于简单草率了。

    李密反复思考后;对自己的推测产生了怀疑。

    如果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听到李风云的那番话后;理所当然会把李风云归结为对手阵营中的一员;但假如从齐王杨喃的立场出发;那么同样一番话;则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李风云也有可能是杨玄感的人;因为李风云在芒砀山举旗就是由宋州豪望韩相国一手策划;尔后李风云不论是千里跃进蒙山还是调头攻打中原;目标都是针对以齐王杨喃为首的政治势力;事实也的确如此;而把这些事实归结为齐王杨喃的“苦肉计”似乎有些勉强。

    李风云肯定不是杨玄感的人;如果他也不是齐王杨喃的人;那么他是谁的人?追溯其经历;他之所以出现在白马城;源自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命令;是宇文述下令将其从东北押解到东都;且其途中遭到了包括突厥人在内众多身份不明者的劫杀。杨玄感为此调查了很久;有各种猜测;最后还是没有结论。难道李风云是宇文述的人?宇文述是皇帝的绝对亲信;由此推测;李风云也可能是皇帝的人;但这怎么解释他大张旗鼓地举旗造反?

    最后还剩下一个可能;那便是李风云是山东人;李风云的背后是某个山东豪门或者某个山东政治势力。

    今夜李风云透露了两个重要讯息可以佐证这一推测。一个讯息是他认为中土危机源自北虏威胁;外患大于内忧;联想到他曾是北疆马贼;辽东大盗;既熟悉大漠北虏;又了解中土边陲;得出这个结论理所当然;由此倒是可以推断出他对外患之苦有切肤之痛;即便不是北疆人也应该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北疆的人。还有一个讯息便是他支持以军事政变手段更迭皇统;联想到他不计后果地举旗造反和这次近乎疯狂地攻打中原威胁京畿之举;可以推断出他仇恨皇帝和中央;对现行国策极度不满;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