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皇城。

    黄昏时分;战斗停止。一天打下来;卫府军在北大堤战场上后退了三里;而联盟军队距离皇城的西太阳门仅剩下一里多路了。在月陂;卫府军后撤了大约两里;联盟军队距离黄道渠还有三里多路。

    卫府军在东、西两线均告失利;皇城气氛因此变得异常紧张。

    黄昏后;杨恭仁出西太阳门;赶赴北大堤拜会右骁卫将军李浑。李浑很疲惫;眉宇紧锁;但情绪不错;自信满满

    “损失如何?”杨恭仁开口问道。

    李浑摇摇头;很郁愤;大概说了一个数字;而这个数字让杨恭仁很吃惊;“韩相国竟有如此实力?”

    “杨玄感或许早有谋反之心;精心准备了很多年;当然一鸣惊人。”李浑叹道;“从韩世谔、顾觉等人的叛变中就能管中窥豹;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叛变投敌。”

    杨恭仁点点头;问道;“这样打下去;你能坚持多少天?”

    激战两天卫府军就退到了皇城根下;这显然不是东都卫戍军的真正实力;但李浑为何要故意隐瞒实力?目的又是什么?这正是杨恭仁亲来拜会的原因。

    。。。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盖

    李浑没有直接回答;“今天东线战况如何?”

    “裴弘策全军覆没;只身逃回。”杨恭仁愤然说道;“杨玄感距离上春门仅剩十里。”

    李浑神色严峻了。明天杨玄感就到了上春门;其主力沿着通济渠直杀皇城;这样便与西线的叛军形成了夹击;卫府军的防守形势急转直下。

    “某信守承诺。”李浑信誓旦旦地说道;“某一定守住皇城的西线;绝不让一个贼兵接近太阳门;亦不让一个贼兵越过黄道桥。”

    杨恭仁的心骤然一沉。目前战局下;李浑说出这句话;说明他要集中全部力量死守皇城;换句话说;他要放弃南郭了。虽然南郭有费曜的军队;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果李浑放弃对南郭的保护;把坚守月陂的军队全部调到黄道渠北岸和皇城西线;则等于把月陂拱手让给了叛军;叛军可沿着月陂直杀黄道渠南岸;就此断绝南郭和皇城之间的联系。费曜被困在了南郭;没办法给皇城以有力支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杨玄感的大军东西夹击皇城;而皇城一旦失陷;他即便守住了南郭又有什么意义?

    杨恭仁知道李浑这两天保存实力的原因了。自叛军攻陷伊阙口以来;李浑就一直在蓄意保存实力;蓄意夸大叛军的实力;由此给他节节败退找到了充足的理由;但谁也没办法说他欺上瞒下;无凭无据啊。这仗一直都是他在打;他说叛军厉害;实力强悍;足以与卫戍军抗衡;那谁又能拿出证据来证明他错了?既然叛军实力强悍;那么这两天卫戍军步步退却也就很正常了;而这一次李浑更是拿出了事实证据;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铁证啊;你能说他空口无凭?

    战局发展到这一步;李浑也面临“艰难抉择”了;如果继续分兵卫戍;他就守不住皇城西线;他就无法兑现对越王的承诺;而皇城西线一旦丢失;韩相国的叛军猛攻西太阳门;杨玄感在另外一边猛攻东太阳门;皇城就岌岌可危了;所以李浑的选择只有一个;集中兵力戍守皇城西线。于是问题又来了;如果李浑全力卫戍皇城西线;他就没有足够的兵力保护南郭;就得放弃对南郭的保护;费曜就被困在了南郭。费曜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费曜无法支援皇城;他和四千余卫戍军在东都保卫战中竟然成了“看客”;这肯定不行。

    难题由此转到了杨恭仁手上;对他来说;接下来是确保皇城的安全?还是兼顾皇城和南郭?关键依旧是李浑;李浑在未来局势中的选择至关重要。

    假如齐王到了东都战场;与杨玄感携手结盟;李浑势必临阵倒戈;而随着他的倒戈;皇城的失陷也就在所难免;杨恭仁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守不住皇城;除非现在他杀伐果断;毅然提前放弃南郭;提前把费曜和四千余卫戍军调进皇城;然后凭借皇城的坚固和防守兵力上的优势;顽强坚守到圣主和远征军的归来。

    杨恭仁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眼神越来越凌厉;但李浑视若无睹;夷然不惧。他为什么要保存实力?为什么宁愿逼着杨恭仁放弃南郭;也不愿为越王竭力死战?没办法;陇西李氏成纪房在这场风暴中没有选择;只能与齐王祸福与共;如果齐王要到东都争夺皇统;他也只好奉陪到底;而那时他若没有实力了;拿什么去应对瞬息万变、波诡云谲的东都局势?又拿什么去帮助齐王争夺皇统?

    杨恭仁稍稍巡视了一下战场;抚慰了一下卫府将士;便匆忙返回了皇城;召集留守大佬们紧急商议。

    东都留守樊子盖第一个否决了杨恭仁的提议。放弃南郭?绝对不行;东都是一个整体;要守就守住全部;寸土必争;否则就算失陷了一个外郭的城门;也是京师的奇耻大辱。说白了;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傀儡可以做;黑锅可以背;但有个底线;必须守住东都;只要守住东都;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毕竟最后的功劳可以补偿他之前所有的损失。反之;他就完了;彻底完了;万死莫赎其罪。当然了;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南郭和北郭都给杨玄感攻陷了;只能坚守皇城了;他也就咬牙认了;但关键问题是;现在韩相国还没有攻破积翠池防线;杨玄感也还没有兵临上春门;杨恭仁就急吼吼地要主动放弃南郭;这不行;这太荒唐了;完全不能接受。

    越王府长史崔赜坚决站在杨恭仁一边;旗帜鲜明地支持杨恭仁的提议。理由很简单;是杨恭仁会打仗;还是你樊子盖会打仗?无疑杨恭仁更擅兵事。既然杨恭仁会打仗;那么他对目前东都战局的分析就是可信的;一旦杨玄感与韩相国东西夹击皇城;则黄道渠上的黄道桥必断;而黄道桥一段;皇城和南郭之间的联系断绝;费曜和四千余卫戍军将士在东都保卫战中起到的作用就十分有限。

    崔赜质问樊子盖;“你既然拒绝观公的决策;拒绝把费曜和四千余将士调进皇城;那么你是否敢拿项上人头保证皇城一定可以守住?如果你不能保证;皇城亦不能守住;失陷了;你是否愿一力承当全部罪责?”

    樊子盖当然不敢保证;更不会一力承当罪责;虽然他个人并不害怕承担责任;但问题是;他在东都战场上代表的并不是个人利益;而是代表了圣主和中枢以及整个改革派的利益;如果他独自承担了东都失陷的罪责;必然会对圣主和中枢的权威造成致命打击;给整个改革派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到那时就算砍他一千颗一万颗脑袋又有什么意

    樊子盖据理力争。现在黄道渠还在卫戍军手上;黄道桥也还固若金汤;皇城和南郭还保持着密切联系;费曜和四千余卫戍军将士也还可以随时支援皇城;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南郭?敌人还没有打到阵地前;自己就先放弃阵地;这算什么?这是哪本兵书上的韬略?另外;樊子盖代表东都留守府已经向西京留守府求援了;估计很快西京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就会出兵东都;这种情况下放弃南郭就更没有道理了。樊子盖坚信;只要西京援军一到;东都战场上的局势必然逆转。

    这时;治书侍御史韦云起说话了;矛头直指樊子盖;“如果西京大军未到;皇城就已经陷落敌手呢?”

    樊子盖一听就生气了。这场危机的幕后推手就是以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而东都局势恶化如此之快;亦与关陇本土贵族蓄意制造、扩大和激化东都内部矛盾和冲突有直接关系;若东都上下齐心协力何至于京师有陷落之危?现在韦云起又要“挑事”了;又要挑起杨恭仁和樊子盖之间的冲突了。

    之前樊子盖因为不顾杨恭仁的阻止执意向西京求援;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今日樊子盖再度反对杨恭仁的提议;这事就搞得太过了。杨恭仁复出后不但未能实现有效凝聚东都各大势力的初衷;反而在激烈的博弈中被一群大佬们联手架到“大火”上烤;虽没有成为众矢之的;但最起码他已经是东都危机的替罪羊了;而越王杨侗和樊子盖却因为权力被杨恭仁抢去了;自然也就把责任转嫁给了杨恭仁。按道理杨恭仁应该可以掌控全局了;也算是把东都各大势力凝聚到了一起;哪料到关键时刻樊子盖“发飙”了;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战斗力”;在叛军兵临城下大敌压境之际;突然拔剑要与杨恭仁“决一死战”。

    这个时机选择得好;非常好;杨恭仁不敢与之“决战”;内讧的结果肯定是东都的失陷;所以他只能妥协;而妥协的结果便是樊子盖把权力抢回去了;却把责任留给了杨恭仁。杨恭仁被一个彪悍的不要命的不守规则的政客给“坑”了;但他没办法;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温恭仁义;而不是心狠手辣;这是他的致命要害。

    现在尚书都省的局面是;越王是傀儡;杨恭仁和樊子盖各行其是;分庭抗礼;一帮大佬们则冷眼旁观;各怀心思。东都在最需要他们齐心协力的时候;他们却偏偏乱成了一团;一盘散沙。

    韦云起这句话明显就是挑唆;唯恐天下不乱。皇城陷落;东都沦陷;樊子盖固然要承担责任;但砍头的却是杨恭仁。樊子盖是坚守本分;杨恭仁却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追究责任当然杨恭仁罪无可恕。韦云起这句话的意思很直白;你樊子盖阴险狡诈;名义上是为了坚守东都;实际上就是要置杨恭仁于死地。杀人不过头点地;杨恭仁已经向你妥协让步了;但你不依不饶;非要砍了杨恭仁的脑袋;这就太过了。

    樊子盖横眉冷对;怒视质问;“你凭什么认定皇城一定会陷落敌手?你是否掌握了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这话一出口;人人侧目。樊子盖太彪悍了;剑指韦云起;不惜撕破脸了。既然你认定皇城要陷落敌手;那皇城陷落就一定与你有关系。这个“推定有罪”的手段太厉害了;尤其在政治博弈中;有时候“莫须有”就是致死的罪名。

    “某没有掌握什么你们不知道的秘密。”韦云起两眼微眯;目光阴戾;冷笑道;“某只知道;伊阙口的韩世谔、洛口仓的顾觉、黑石关的裴爽、偃师都尉来渊;还有武贲郎将周仲;一个个不战而降;某还知道;河南令达奚善意大败于汉王寺;只身逃归;某更知道;河南赞务裴弘策大败于白司马坂;同样是只身逃归。”

    “所以;某想问一句;既然韩世谔、顾觉、裴爽、来渊和周仲等人都纷纷叛变投敌;那么东都城内打算献城投降的人还有多少?某还想问一句;既然达奚善意的五千人马;裴弘策的上万大军;都在交战中一触即溃;全军覆没;那么东都城内的其他军队是不是同样不堪一击?如果东都城内的人纷纷献城投降;如果东都城内的军队个个不堪一击;你是否还能坚守东都?”

    樊子盖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

    。。。

第四百七十六章 凌厉一击

    韦云起一击致命;正打在樊子盖的“要害”上。其实樊子盖最害怕的就是这个;他相信周仲、来渊和裴爽等江左人不会叛变投敌;但问题是周仲等人所在的团队崩溃了;兵败如山倒;就像决堤洪水;当无可挡。依此类推;假如在坚守东都的过程中;城里的贵族官僚和卫戍军也崩溃了;纷纷献城投降;东都怎么守?

    这就成了死局;即执行受杨恭仁的决策;放弃南郭;把费曜和四千余卫戍军将士调进皇城;加强了皇城的防守力量;但是否就能因此守住皇城?答案还是否定的。

    樊子盖束手无策;忍不住反驳韦云起;“依你之言;我们根本守不住东都;守不住皇城;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现在就放弃东都;于脆渡河避难而去?”

    韦云起冷笑;针锋相对;“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我们的确守不住东都;守不住皇城;只是;某想问你;你现在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吗?你为了守住整个东都;把有限的卫戍力量部署在洛水两岸;结果导致洛水两岸的防守力量严重不足。某实在看不懂你的用意;你到底要想坚守东都?还是有意把东都拱手相送?”

    此言一出;气氛骤然紧张。樊子盖是“推定”韦云起居心叵测;而韦云起则更为“彪悍”;公开直接质疑樊子盖有投敌之嫌。这是针尖对麦芒;正面对阵了。

    樊子盖怒极而笑;“如此说来;你是运筹帏幄;胸有成竹了?既然如此;拿出你的锦囊妙计;某洗耳恭听。”

    韦云起也笑了;笑容很“灿烂”;但眼中杀机毕露;让人惊惧不安。

    没有人不怕;就连樊子盖都霍然醒悟;懊悔不迭。韦云起不但性情刚直;谋略出众;其“胆识”更是空前绝后。开皇年间他曾当着兵部尚书柳述的面;向先帝弹劾柳述骄横跋扈。大业元年;契丹人和高句丽人联手进犯辽东;当时圣主刚刚平息汉王杨谅之乱;国内政局动荡不安;难以兼顾外事;遂临危授命于韦云起。韦云起孤身一人北上大漠;先向突厥人借两万大军。当时突厥牙帐是启明可汗;南北关系处于“蜜月期”;所以一口应承了。然后韦云起带着这两万突厥骑军成功偷袭了契丹人;斩获四万余人;大获全胜。契丹人惨遭重创;元气大伤;至今尚未恢复。韦云起一战成名;其杀戮手段之血腥;震慑了北方诸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非常紧张的辽东局势。

    此后韦云起就进了御史台;出任御史台的副长官;而他凌厉的行事风格和保守的政治立场;让其与御史大夫裴蕴之间冲突不断;与中枢改革派也是矛盾重重。三年前齐王杨喃“失德”一案的背后就是保守和改革两派激烈冲突的一次大爆发;好在韦氏势力庞大;韦云起、韦德裕等人对御史台又有相当的掌控力;危急关头“壮士断臂”才挡住了改革派的致命一击;否则虽不至于惨白但难免重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天这场风暴正是韦氏洗雪前耻、报仇雪恨的大好时机;韦云起焉能错过?

    “若想守住东都;首先就要齐心协力;但在一盘散沙的情况下;已经不可能凝聚人心;唯有以血腥手段强行镇慑;所以……”韦云起猛地一挥手;厉声说道;“杀一儆百;杀鸡儆猴;杀了裴弘策;便能镇慑百官;威压军民;让瞻前顾后者股战而栗;让居心叵测者肝胆俱裂;唯有如此;才能上下齐心共守东都。”

    大堂上寂静无声;个个色变;人人自危。

    樊子盖大汗淋漓。他已经预料到自己掉进了韦云起的“坑”里;但没想到这个“坑”如此之深;深得让他根本爬不出来;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三年前齐王杨喃“失德”一案的发起者和推动者的确是御史台;是御史大夫裴蕴;而目标正是齐王背后的最大支持力量关中韦氏;但仅靠裴蕴背后的江左人肯定不够;毕竟支持裴蕴的江左人有限;以裴蕴为核心的政治势力还不足以抗衡关中韦氏;而其他江左势力考虑到自身利益;在形势尚不明朗之前不会轻易表明立场;最多给裴蕴一些暗中支持;以免与关中韦氏发生正面冲突;所以裴蕴敢于与关中韦氏正面厮杀的原因只有一个;河东裴氏给了他坚决支持;以整个河东裴氏的力量对抗关中韦氏;正好旗鼓相当;结果裴氏赢了;以最小的代价换回来最大利益。

    韦氏“吃亏”了;连齐王心爱的女人和孩子都未能保住;那可都是韦氏血脉;是赤。裸裸的打脸;打得鼻青脸肿;韦氏岂能善罢甘休?果然机会一到;韦氏果断出手;剑锋直指裴弘策;可谓一击致命。

    裴弘策在今日河东裴氏中的地位非常高;除了中枢的黄门侍郎裴世矩和御史大夫裴蕴外;就是他和司隶大夫裴操之了。韦氏如果借助这次机会;把裴弘策杀了;不但可以狠狠打击一下河东裴氏;更重要的是扳回了“脸面”。对豪门来说;“脸面”比利益更重要;“脸面”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权势;“脸面”没了;权势必然受损;而权势岌岌可危了;利益还能保得住?

    然而;形势虽然恶劣;韦云起虽然咄咄逼人;甚至有以东都安危来胁迫“大佬”们的暗示;但礼法律法摆在那;即便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也不能轻易诛杀一个从三品的中枢大员;再加上这里面还裹挟着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笼罩着皇统之争的阴霾;夹杂着关中韦氏和河东裴氏之间的恩怨;再加上当前局势下东都各大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指望在坐的所有“大佬”们一致决策以斩杀裴弘策来镇慑东都贵族官僚;难度实在是太大。

    韦氏势在必得。韦云起占据了“大义”的制高点;拥有以御史台的名义行使最高监察权的优势;在今日东都高层决策中占据了重要份量;所以韦云起在提议诛杀裴弘策之后;“乘胜追击”;又提出诛杀国子祭酒杨汪。

    杨汪出自弘农杨氏;是老越国公杨素的弟子;是小越国公杨玄感的莫逆之交;现为中土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掌门人”。受杨玄感所累;杨汪也被拘捕了;但他身份地位太高;弘农杨氏的大儒;从三品的中央大员;也不是说抓就能抓的;只能稍作变通;将其“禁足”在家;不允许他出门;也算监禁拘捕了。

    杨汪是杨玄感一案中被连累到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在今日这个危急关头;将其斩杀;对东都贵族官僚同样能起到镇慑作用。韦云起这个提议没有错误;存亡之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