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弘嗣;李渊都会想方设法把元弘嗣及其势力从西北军里连根拔除。”

    “元弘嗣如何应对?他当然要保护自己;而保护自己的办法只有一个;谋反;兵变;死里求生。”

    “由此推断;现在弘化那边的形势非常紧张;对立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这也是西京大军不敢轻易离开关中;进入东都平叛的一个重要原因。元弘嗣之所以隐忍不发;示敌以弱;原因也在如此;他必须等待西京大军离开关中之后才能动手;否则他腹背受敌;必定败亡。”

    “至于李渊;他即便到了弘化;也不敢拿着圣旨去公然夺取元弘嗣的军权;因为对于像元弘嗣这等处于爆发边缘的将死之人而言;他单枪匹马去取人性命;纯属找死;所以李渊肯定要先拿着圣旨在灵朔军团里寻求支持;先说服元弘嗣的对手支持他;说服西北籍的军官支持他;然后带着军队包围元弘嗣;一方面以对实力夺取元弘嗣的军权;控制西北军;一方面坐实元弘嗣谋反的罪名;置其于死地。”

    “当然;李渊能否如愿以偿;不但要取决于西北籍军官对他的支持;还要取决于武川系和关陇本土贵族能否就此事进行合作;如果武川系不能给予关陇本土贵族足够的承诺;武川系也休想把自己的手伸进西北军;所以在西京和弘化之间肯定有一番激烈博弈;这就给了元弘嗣举兵谋反的时间;同时也给了杨玄感一条退路。”

    韩相国连连点头;十分认同李风云的慎密分析;虽然他做不出这样的精辟分析;但不代表他听不懂想不明白。

    “如果李渊得手了;元弘嗣失败了;越公这条退路岂不断绝?”韩相国担心地问道。

    “除了元弘嗣外;杨玄感在关中还布有后手。”李风云指指他;又指指自己;“关中地区像你我这样的豪雄并不少;甚至很多人已经做好了举旗的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风;就是杨玄感入关;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只要杨玄感自己不犯错误;他肯定能杀进关中。”

    韩相国冲着李风云躬身一拜;心悦诚服。这个人太妖孽了;似乎无所不知;杨玄感在他面前就像透明的一样;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但这绝不是天赋;李风云肯定有他的机密消息来源;而源头便是他背后深不可测的背景。韩相国想起了韩家长者的忠告;不禁对自己的去向愈发的困惑了;这场风暴结束后;自己到底何去何从?

    “明天;我们如何攻击?”韩相国问道。

    “你在积翠池北岸佯攻;拖住卫府军主力。某倾尽全力猛攻月陂;直杀黄道渠;威胁黄道桥;做出断绝南郭和皇城之态势;看看能否寻到攻陷南郭之战机。”

    韩相国大喜;一口答应。

    这种事他喜欢于;既轻松又安全;如果李风云拿下了南郭;他还能分到战利品;而从与李风云合作以来他就没有吃过亏;这次亦是如此。

    六月十四;齐王杨喃抵达济阳;与彭城留守、左骁卫将军董纯会合。

    董纯已经知道李善衡到了濮阳;已经做出了攻击白马之态势;已经明确告诉齐王;他要渡河攻打黎阳;先确立己方的不败优势。李善衡的这一态度表明齐王另有想法;另有决策;而齐王的这些想法和决策在李善衡看来是错误的;会损害到己方利益;于是李善衡毅然进入大河一线;冒着与齐王决裂的风险拒不进入通济渠。

    突然之间内部矛盾爆发了;并且冲突还非常剧烈;一旦处理不好;结果可想而知;董纯为此仔细做了一番权衡;遂决定继续执行既定策略;也就是与李善衡建立默契;胁迫齐王杨喃渡河北上攻打黎阳;捆住齐王的“手脚”;不给他有任何进入东都加剧风暴的机会。

    齐王在济阴稍作停留;一方面与济阴太守韦保峦研讨时局;从他那里打探西京对这场风暴的态度和对策;一方面等待董纯对内部冲突一事做出选择;结果齐王大失所望;董纯没有到济阴迎接他;没有出现在他的面前;说明董纯站在李善衡一边;支持李善衡;董纯也要阻止齐王进入东都。

    齐王很郁闷;两位政治上的盟友且都是统兵军将均不支持他;这让他彻底陷入了被动;如果他继续坚持己见;一意孤行;以他为核心的本来就不牢固的政治联盟必然破裂;甚至面临崩溃的危险;当然了;从整体利益来说;李善衡和董纯绝不会抛弃齐王;但也绝不会任由齐王为所欲为;一旦到了非常时刻;他们必然要联手架空齐王;以免被齐王所累“全军覆没”。现在就处于非常时刻;李善衡和董纯就联手架空了齐王;但并没有撕破脸;也没有把事情做绝;而是给齐王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齐王无奈赶赴济阳;就目前东都局势和从各个渠道所获得的最新消息;与董纯共商时局;然后以杨玄感在最短时间内攻陷东都为前提;对东都局势的发展做出详尽推演;以含蓄委婉的方式告诉董纯;这场风暴对他而言应该是一个夺取皇统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董纯暗自长叹;直截了当地说道;“大王;东都是块死地;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我们不能为了攫取自己所需要的利益而选择性地忽略这一事实。”

    齐王略略皱眉;说道;“孤没有忽略。”

    “如果大王没有忽略这一事实;那么就应该知道杨玄感为何要杀进东都;为何要陷自己于绝境;置自己于死地。

    齐王眉头皱得更深了;犹豫了半天;还是问道;“何解?”

    “大王;杨玄感的生路不在东都;而在关中啊。”董纯叹道;“杨玄感即便攻陷了东都;也不过在死地上挖了个陷阱而已;而这个陷阱要诱骗的对象实际上正是大王啊。”

    齐王神情微变;眼里掠过一丝惊惧。

    。。。

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

    李密的目光从众人脸上缓缓扫过;吐出两个字;“信任。”

    信任?这个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杨玄感和白发之间怎么可能有信任?杨玄挺等人面面相觑;将信将疑;不过从李密刚才的分析来看;这个答案的确有它的道理。

    不论李风云的理想是如何的远大;他首先要生存下去;要在北方立足发展;这需要时间;但圣主不会给他这个时间;卫府军也不会给他这个时间;所以杨玄感发动的军事政变;以及由此引发的东都风暴;正是李风云所迫切需要的。唯有东都乱了;唯有杨玄感与圣主大打出手;唯有把卫府军主力都牵制在东都战场上;李风云才能赢得在北方立足发展的宝贵时间。如果这场风暴很快就平息了;杨玄感很快就败亡了;圣主和卫府军很快就能腾出手来剿杀李风云;李风云连生存都很困难;哪里还有实现理想的可能?

    正因为如此;二次东征开始后;李风云就从齐鲁战场上急吼吼地杀进了中原;杀进了京畿;引发了东都危机;积极主动的帮助杨玄感举兵造反。现在杨玄感已经兵临东都;风暴已经开始咆哮;但还不够;距离李风云的目标还差得很远;此刻李风云如果急不可耐地逃离东都战场;不管杨玄感的死活;就与他之前急吼吼地杀进东都战场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依旧没有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

    如何才能达到目标?要么帮助杨玄感攻陷东都;据东都而抗衡圣主;要么帮助杨玄感杀进关中;据关中而称霸。所以李风云若理想远大;若目标明确;若头脑清醒;他就不会虎头蛇尾匆忙逃离东都战场;相反;他要积极与杨玄感结盟合作;因此他迫切需要与杨玄感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

    杨玄感同样存在生存危机;同样需要赢得宝贵的时间发展壮大;而若想杀进关中;解决生存问题;最好办法就是与李风云合作;赢得李风云的帮助;如此则胜算大增。

    杨玄感杀进关中之后;要攻占西京;要稳定关陇;这需要时间;但圣主和卫府军同样不会给他这个时间;所以李风云如果北上转战成功;在南北关系急剧恶化的大背景下;必然会对北疆安全产生严重影响;这肯定会吸引圣主的注意力;有效牵制一部分卫府军兵力;如此便给杨玄感稳关中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因此杨玄感不但无意与李风云翻脸;反而要积极支持李风云北上转战;从这一点出发;他非常需要李风云的合作;迫切需要李风云的信任。

    然而;双方之间没有信任;杨玄感不相信李风云会真心诚意地帮助他;而李风云也对杨玄感保持着高度警惕以防不测;这种状况下双方必然互相算计;互相扯后腿捅刀子;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即便没有玉石俱焚;也难逃圣主和卫府军的四面围杀。

    只是;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牵扯到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目前情况下双方如何建立信任?是否具有在短短时间内便能建立信任的捷径?

    “如何建立信任?”杨玄挺追问道。

    李密没有说话;转目望向了韩相国。

    杨玄挺、王仲伯等人随着李密的目光也望向了韩相国;若有所思。

    韩相国疑惑不解;有些紧张;也有所感悟;隐隐约约透过迷雾看到了一点真相。

    胡师耽做为杨玄感的首席幕僚;对此心知肚明;看到杨玄挺等人还是没有领悟;当即予以指点。

    “此刻韩总管坐在这里;参与决策;就是信任。”胡师耽抬手指向韩相国;笑着说道。

    杨玄挺等人顿时面露恍然之色;之前对杨玄感超乎寻常的重用韩相国、“高规格”地接待韩相国的诸多疑惑都在这一霎那得到了答案。

    杨玄感果非常人;有大气魄;杀伐果断;审时度势;关键时刻根本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为达到目标;该舍的舍;该让的让;一点都不含糊。

    其实早在兵变之前;李风云请李珉为使赶赴黎阳与杨玄感密谈之时;就已经表达了联盟愿意与兵变同盟全面合作;共同参与兵变决策;积极谋求一部分军事决策权的意愿;但杨玄感当时并未预测到自己要提前兵变;也没有下定攻打东都的决心;同时对李风云坚持攻打东都的真实意图持严重怀疑态度;对李风云的实力亦不认可;不相信他有杀进京畿引发东都危机的能力;再加上大权贵与生俱来的自大和矜傲让杨玄感习惯于俯视众生;对大河南北两岸的义军队伍不屑一顾;对山东人更是没有丝毫信任可言;于是杨玄感根本就没有理睬李风云;当时他的态度就是你既然坚持要打东都;那就去打吧;反正或多或少也能吸引一部分东都的注意力;对他的兵变还是有点好处;至于李风云所谋求的一部分军事决策权;杨玄感连提都没提;直接拒绝了。

    现在形势不一样了;而这段时间形势的发展轨迹与李风云之前所做的推演非常近似;而更匪夷所思的是;自李风云杀进京畿引爆东都危机后;东都局势就始终在他的影响之下;虽然达不到掌控局势发展的程度;但这个影响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这说明一件事;说明李风云不顾一切杀进东都的目的已经达到;此刻;不论杨玄感如何不相信李风云;如何瞧不起李风云;他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他在东都战场上陷入了被动;就算他不低头不妥协;坚持不让度一部分决策权;李风云也依旧可以影响到局势的发展;对杨玄感和兵变同盟形成了直接威胁;下午攻打皇城就是一个例子;李风云不配合;杨玄感就无所作为。

    杨玄感心存侥幸;派出李密进行试探;试图以自己实力上的优势来压制李风云;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于是他无奈之下;断然决定让度一部分决策权给李风云;让李风云参与决策;把李风云拉进兵变同盟的核心决策层;形成同生共死、祸福与共的兄弟关系;如此双方便能在短短时间内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在双方之间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

    韩相国也豁然顿悟;至此他才算真正读懂了李风云为什么要以一往无前舍身赴死的决心急吼吼地杀进京畿;原来他要牢牢掌控东都战场上的主动权;利用这个主动权来胁迫“高大上”的杨玄感让度一部分决策权;改从属依附关系为平等合作关系。唯有如此;双方才能建立一定程度的的信任;才能携手合租;而李风云才能继续掌控东都局势;掌控自己的命运;才能在危机四伏的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否则双方要么玉石俱焚;要么各自为战听天由命;但各自为战的情况下;双方就算都逃出去了;也是伤痕累累奄奄一息;败亡在即。

    对杨玄感一反常态的“纡尊降贵”之举;韩相国也知道原因了。很简单;在拉拢和抚慰韩相国的同时;向李风云表达自己的合作意愿;授予韩相国一个河南道行军总管;并将其纳入核心决策层;参与军事决策;实际上就是告诉李风云;我愿意以一部分决策权来换取双方之间的合作。

    对今天上午李风云突然向其他发出警告的原因;韩相国也清楚了。李风云此举看上去是调拨离间;是蓄意破坏韩相国和杨玄感的关系;但实际上不过是李风云通过他来试探杨玄感是否愿意深入合作的一个小手段而已;不值一提。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让韩相国疑惑的问题;这个问题之前就存在;现在更让韩相国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明公;某有疑问。”韩相国冲着杨玄感拱手相讯。

    杨玄感做了个请说的手势。

    “明公;如果李风云已经预测到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他的联盟的生存;与明公的发展;是互为依存关系;他在河北或者在更遥远的北疆;而明公在关中乃至整个关陇;双方东西呼应;对东都和圣主形成了夹击之势;那么今日东都战场上的合作就至关重要;既然如此;李风云为何还要藏匿身形?为何不以真面目示人?如此拙劣的掩耳盗铃之举;难道就能保护他的联盟?或者保护他背后的山东豪门?肯定保护不了;所以李风云必然还有其他目的;那么目的是什么?”

    韩相国受制于李风云;被李风云推在前面做“大旗”;做“挡箭牌”;心里很不爽;他不知道李风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所有他能想到的“目的”似乎都无关紧要;为此他有些害怕;担心被李风云算计死;非常想摆脱李风云的控制;不过他之前的很多做法都有背叛杨玄感之嫌;他担心杨玄感不能原谅自己;所以只能忍气吞声。现在好了;杨玄感原谅他了;并委其以重任;他可以摆脱李风云的控制了;但杨玄感即将与李风云全面合作;这种情况下;杨玄感是否同意他“摆脱”李风云的控制?

    。。。

    。。。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说的秘密

    韩相国的“弦外之音”在杨玄感听来非常“刺耳”;对他能否承担起河南道行军总管的使命严重质疑;怪不得李风云可以轻松自如地控制他;原来他的才能的确有限。

    表面上看;李风云藏身于韩相国旗下;是为了保护联盟;以免联盟在风暴过后的清算中被卫府军穷追猛打无处逃生;另外也有保护山东人的意思;以免山东人受他连累而遭受无妄之灾;但这些理由实际上很勉强;经不起推敲;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在杨玄感看来;李风云之所以要“躲”在韩相国的大旗下;想方设法隐藏自己;并不是为了保护别人;而是为了保护他自己。

    李风云背后的那股庞大势力;或者说得简单一点;站在他背后的那个人;做了一个大谋划;但谋划终究是纸上谈兵;能否实现不但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更需要天命;说白了就是需要运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有中外大势的默契配合;而中外大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命更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做谋划的也罢;执行谋划的也罢;都无法预测未来;更无法控制形势的发展;所以只能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走一步看一步。

    从裴世矩及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来说;绝无可能摧毁国祚;推翻他们亲手打造的统一大业;再一次把中土推进分裂和战乱的黑暗深渊;而从李风云之前所表达出来的意愿来说;他个人也没有改朝换代的妄想;但是;当李风云与李子雄建立合作关系;从李子雄那里获悉杨玄感要发动军事政变的机密消息后;他体内奔腾的血液就被深深地刺激了;埋藏在他血脉中的执念突然爆发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个可以帮助山东人重新主宰中土命运的机遇;不可错过;于是李风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不但要利用杨玄感和这场风暴给饱受两次东征失败之苦的国祚以致命一击;动摇国祚根基;更要利用那个超级大谋划来割据北疆;为将来国祚崩溃、统一大业分崩离析后;逐鹿天下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李风云的“阴谋”;而这个阴谋逾越了他背后那个庞大势力的“底线”;裴世矩及其为首的政治集团不可能养虎为患;肯定要乘着李风云羽翼未丰;尚未对国祚造成根本性伤害之前;铲除李风云;以绝后患;即便因此造成了大谋划的失败;也在所不惜。

    为此李风云要保护自己;要把自己“藏”在韩相国的大旗下;想方设法拖延自己“暴露”的时间;一旦他完成了北上转战;在河北立足发展了;赢得了山东人的支持;联盟与山东豪门世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后;即便他羽翼未丰;裴世矩及其政治集团想杀他却是千难万难了。

    与此同时;杨玄感在他的帮助下成功杀进关中;据关陇而抗衡圣主;内战旷日持久;国祚面临崩溃之危;整个国内形势已如决堤之水一泻千里。急剧恶化的国内局势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