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玄感动摇了;请来李密;与胡师耽、赵怀义等兵变同盟核心成员具体商量。

    这天下午;李密返回崤城;告诉杨玄感的决策;他打算杀向陕城与西京大军决战;但东都这边必须要人继续围攻东都;以维持东都目前的危局;同时确保他背后的安全;为此他征询李风云的意见;是否愿意代替他围攻东都。

    李风云毫不犹豫;一口拒绝。杨玄感的算计太拙劣了;搞得最后还是要牺牲我;要我为你西进关中陪葬;做梦去吧。

    “你不要急着拒绝。”李密叹道;“你能否先听听越公的条件?越公确信你有帮助他杀进关中的诚意;毕竟越公进入关中后;确实有助于你北上发展;但目前这种局面下;越公和关中人的仇恨已难以化解;即便越公顺利杀进了关中;也很难如先前预料的那般顺利拿下西京;而拿不下西京;越公就很难在关中立足发展;所以越公的未来之路会非常艰难。”

    李风云摇摇手;示意李密直接说主题;不要绕来绕去。

    “越公带主力西进;王仲伯与某领一万大军留在东都;只待越公进入关中之后;王仲伯与某的一万大军;还有驻守伊阙的五千兵;还有驻守偃师、黑石和洛口仓的五千兵;还有韩世谔和顾觉的八千兵;统统归属联盟;任你驱使。

    李风云嗤之以鼻;“这就是越公给自己留的后路?让你们吞了某的联盟;到北方与齐王结盟合作?你当某是垂髫小儿;可以肆意戏弄?”

    李密冷眼相望;毫不客气地嘲讽道;“你也会害怕?你还担心被我们吞并?到底谁吞并谁啊?”

    李风云坚决摇手;“某不过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贼帅;而你们都是高高在上的权贵;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们之间不会发生任何交集;所以你这番话;某权当是胡言乱语了。”

    李密质问;“李子雄又做何解释?”

    “他是孤家寡人。”李风云厉声反驳;“而你们带着数万大军。”

    李密无语;努力劝道;“你不要急着拒绝;也不要妄下结论;仔细想想;反复权衡;越公的确抱有很大诚意。”

    “越公是有诚意;但那是拉着我们陪葬的诚意。”李风云冷笑道;“你们无论是留在东都战场还是渡河北上;目的都是牵制卫府军;竭尽全力帮助越公杀进关中。这个计策不错;兵分两路;只要任意一路成功了;都能把你们的未竟事业继续下去;当然;若是两路人马都成功了;那就更完美了;不但可以对东都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将来关陇和代晋再联成一体;对东都方面的优势就更大了。”

    “越公在沉重打击下不但没有失去理智;反而更冷静更敏捷了;某甚为佩服。”李风云嘲讽道;“然而此策貌似完美;但根本掩饰不了他蓄意牺牲联盟的险恶用心。他留一万人在东都战场牵制卫府军;能达到目的吗?这实际上就是逼着联盟留在东都战场为他卖命;等到卫府军四面包围而来;联盟必定全军覆没;根本就没有突围之可能。至于你和王仲伯;韩世谔和顾觉;已经决定牺牲自己成全杨玄感了;你以为某还相信你们?”

    李密眉头紧皱;有心解释;李风云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某为什么藏身在韩相国的旗下?就是要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围路上的危险。但你们这个计策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是诚心要置某于死地吗?”死道友不死贫道;如果道友非要拉着贫道一起死;那是万万不行的。

    李密沉默不语;知道说服李风云的难度太大。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李风云带着联盟主力突围困难重重;而且还是在杨玄感吸引和牵制卫府军的情况下;现在杨玄感倒过来要李风云承担牵制卫府军的任务;李风云如何承担?必死无疑啊。至于送给李风云的几万军队;李风云根本指挥不了;人多累赘;反而让他死得更快。

    李风云不想为难李密;更不想与杨玄感反目;一味强硬解决不了问题;事情必须回到正确轨道上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退让一步;但如何退让?他根本就没有退让的余地;他只能想方设法逼迫杨玄感退让;然而此刻的杨玄感兄弟都已失控;现在他们连胡师耽、李密等人的话都听不进去;难道还能听得进他李风云的劝谏?

    。。。

    。。。

第五百一十九章 谣言太多

    第五百一十九章谣言太多

    “某不知道你们为何突然异想天开拿出这等拙劣计策。”李风云权衡再三;还是决定逼迫杨玄感让步;于是他缓和语气继续说道;“欲速则不达。你们若想杀进关中;就必须先击败西京大军;而最理想的状况是全歼西京大军;如此则西进畅通无阻。若想全歼西京大军;你们主动出击打陕城肯定不行;最后必然会被西京大军活活拖死;所以还是要诱敌深入;最好的战场还是渑池;前有函谷;后有堵截;左右都是险峻高山;西京大军插翅难飞。”

    “某说过;越公极有可能被西京的暴行所激怒;失去理智;自寻死路。”李风云叹道;“事实证明;某说中了。你回去告诉越公;如果他急于报仇;要匆忙赶赴陕城与西京大军决一死战;他就完了;兵变就失败了。某不会给他陪葬;某会以最快速度离开东都;南下豫州;先行脱身;然后寻找机会渡河北上。我们之间的合作就此终结。”

    李密连连颌首;如负释重。杨玄感兄弟急怒攻心;失去理智;他和胡师耽等人毫无办法;一筹莫展;只能听之任之;否则必然翻脸成仇;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李风云;只是李风云如果一气之下甩手走人;那就真的玩完了。好在李风云很冷静;顾全大局;坚持渑池决战;这就有希望了。

    “越公之所以急切;是担心西京大军止步于陕城。”李密叹道;“我们目前并不能肯定卫文升还会继续向东都推进。”

    “杨玄感如果杀奔陕城;做出火速入关之势;卫文升当然不会东进。”李道;“杨玄感离开东都战场;东都危机缓解;其他各路援军也就必然要加快进京速度;如此杨玄感势必被困于潼关以东;必死无疑。反之;如果你们始终包围东都;持续加重危机;便给了齐王、山东人和江左人大肆牟利的机会;在皇帝和中枢没有满足他们‘胃口;之前;他们有充足理由延缓进京时间;毕竟大运河的畅通同样重要。他们不进京;西京大军就必须东进;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理由迟滞不前。因此某认为;你们此刻主动出击很不明智;是自取其祸。”

    李风云冲着李密用力一摆手;语气坚定地说道;“你告诉越公;请他耐心再等几天;西京大军肯定会东进;渑池决战肯定会全歼对手;他肯定能报仇雪恨。在此某愿意做出承诺;只要他坚持渑池决战;某就绝不背信弃义先行撤离

    这就是公开威胁了;你若西进陕城决战;某就南下撤离;分道扬镳。

    六月二十六日凌晨;河北讨捕大使崔弘升于内黄城外接到了齐王的书信。齐王告之;水师副总管周法尚已抵达黎阳;特请崔弘升、陈棱同赴黎阳;共商平叛大计。崔弘升毫不犹豫;连夜动身;飞马疾驰黎阳。

    周法尚是圣主的绝对亲信;既然他到了黎阳;那与齐王会晤的政治风险便降到了最低;所以此刻不但要赶赴黎阳;还要以最快速度赶赴黎阳;以表达自己的急切心情。

    这天上午;崔弘升和陈棱先后抵达黎阳城外的齐王大营。齐王亲自出辕门相迎;一方面感谢他们在这段时间里的默契配合;另一方面则是在虚情假意的寒暄当中;暗示双方继续保持默契;合则两利;联手攫利皆大欢喜;完全没必要互相算计搞得鸡飞蛋打。

    酒宴过后;齐王邀请水师副总管周法尚、河北讨捕大使崔弘升、彭城留守董纯、涿郡副留守陈棱、武贲郎将李善衡、武贲郎将费青奴、武贲郎将来整齐聚帅帐;共议平叛大计。

    齐王表态;目前五路救援大军齐聚黎阳战场;黎阳一鼓可下;大运河的畅通指日可待;然后五路大军便可携手南下;直杀东都;围剿叛贼。

    齐王要高调进京;这在周法尚、崔弘升和陈棱等人的预料当中;虽然知道这是齐王的欲擒故纵之计;但没办法;现在主动权握在齐王手上;其他各方不得不“低头”。然而;齐王所要的政治利益;他们位卑权轻;满足不了;行省也满足不了;只有圣主和中枢才能满足齐王的需要;因此他们根本没有与齐王讨价还价的资格;只能暂时“迁就”齐王;想方设法阻止他进京。

    齐王激情四射地说完之后;帐内一片沉默;无人响应;这让齐王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有这么不给面子的吗?孤好歹也是皇嫡子;你们这些卫府将军未免欺人太甚了吧?孤要进京支援;要为国尽忠;这也有错?

    这帮统帅中;以周法尚年纪最大;资历最老;功勋最为显赫;威望最高;又最为圣主信任和倚重;所以在他没有开口之前;其他人不会开口说话;以免在政治上走错了方向。

    周法尚面无表情;苍老的面孔上透出一股疲惫之色;只是眼神依旧锐利;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周法尚看到齐王脸色不善;而其他人为了从自己的言辞中推断出想知道的东西;一个个闭紧嘴巴不说话;无奈之下也只好低声咳嗽了两下;缓慢开口说道;“行省于六月二十二做出的决策是集中力量拯救东都;而六月二十一做出的决策则是拿下黎阳;支援荥阳;先行打通南北大运河。”周法尚说到这里;两眼突然望向齐王;眼神骤然森厉;“某想知道;行省为什么在两天内做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决策?东都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东都已经失陷了?”

    “行省与东都之间的联系已经中断数日;东都是否失陷;并无确切消息;但有谣言说;东都已经失陷。”齐王两手一摊;苦笑道;“当然了;现在谣言太多;甚嚣尘上;不可信;也不能不信;比如有谣言说;同轨公(卫文升)到了华阴后;掘了老越公的墓;鞭尸;挫骨扬灰……”

    齐王越说声音越小;但对周法尚、陈棱、费青奴、来整四人来说却不亚于晴天霹雳;骇然失色。掘人墓;鞭人尸;焚人尸骨;如此人神共愤之事;需要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得出来?

    春秋时期伍子胥整个家族都被楚王杀了;仇深似海;所以伍子胥借吴国之力灭楚之后;掘墓鞭尸以报仇雪恨;伍子胥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抹除的“污迹”。老越国公杨素是结束中土四百余年战乱的英雄人物;是重建中土统一大业的功勋大臣;是彪炳史册流芳千古的一代豪杰;不论是关陇人还是山东人、江左人;不论是杨素的朋友还是敌人;都对他的功业赞不绝口;因此即便杨玄感发动了军事政变;即便弘农杨氏这一支背叛了圣主;老越国公杨素也不会被彻底否定;另外再加上有汉王杨谅这个前车之鉴;再加上圣主和中枢还要高举“仁义”大旗笼络人心;再加上圣主当初赢得皇统与老越国公杨素的支持密不可分;所以可以肯定;在风暴结束后的政治清算中;圣主和中枢绝不会否定老越国公杨素;这对圣主和中枢笼络贵族稳定政局有百利而无一害;相反;如果圣主和中枢彻底否定了老越国公杨素;甚至失去理智做出掘墓鞭尸焚骨之暴行;则必然会激怒各大贵族集团;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都陷入极大被动;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是绝户计啊;这“绝”的可不止杨玄感一个人一个家族;而是连圣主和中央统统都“绝”了。可以想像一下;如此暴行一旦在中土广为传播;所造成的恶劣影响难以估量;实施者必定臭名昭著;而所有罪责最终都会落在圣主和以改革派为首的中枢头上;人们固然会诅咒卫文升;但会更加仇恨圣主和中央;如此一来;圣主和中央的威权会遭到沉重打击;统治基础会因此而动摇;这必然会危及到国祚安全。

    “这不可能。”周法尚厉声说道;“同轨公不会行此天怒人怨之事;这是谣言。”

    齐王笑了;笑得很诡异;有些心灾乐祸;“谣言;的确是谣言;孤也认为是谣言。”

    周法尚看到齐王那诡异的笑容;心脏骤然猛跳;顿时头晕目眩;窒息难当。这是真的;肯定是真的;卫文升肯定是掘了杨素的墓;只是卫文升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何失去了理智?他难道不知道此举会给圣主和中央带来一场“道义”上的灾难?连续两次东征失利已经在政治上给了圣主和中央以沉重打击;而这场“道义”上的灾难无异于雪上加霜;会让圣主和中央的威权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周法尚对卫文升不是很了解;过去卫文升在地方上出任军政长官的时候;周法尚也是封疆大吏;两人分属不同的政治集团;当然没有什么交集;不过卫文升出自河洛世家;与老越国公杨素同属一个政治集团;据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很不错;这让周法尚不得不从恶意去揣测卫文升掘墓鞭尸的动机;卫文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这场风暴中;卫文升到底是站在哪一边?

    。。。

    。。。

第五百二十章 强势的樵公

    卫文升是圣主所信任的股肱大臣;对圣主的激进改革非常支持;对此周法尚还是知道的;所以他马上想到了一种可能;卫文升为保住自己;为划清自己与杨素、杨玄感父子之间的界限;为证明自己对圣主的忠诚;于是行此暴行。

    当然了;此事或许不是卫文升做的;或者不是出自卫文升的本意;他是被人陷害的;那么谁会陷害卫文升?关陇本土贵族?不可能;不论关陇本土贵族要利用这场兵变达到什么目的;他们都不会逾越自己的底线;不会行此暴行与杨玄感结下生死大仇;以致于保守势力自相残杀;由此不但白白便宜了别人;还损害了自身利益;他们也不会蓄意陷害圣主和中央;这会激化双方之间的矛盾;会让保守势力在失去杨玄感实力大损之后;遭到圣主和改革派的疯狂报复;得不偿失。

    如此推算;在西京方面;能做出此事的也只有卫文升;但卫文升不会失去理智;否则现在西京大军就不会行进在驰援东都的路上;所以只剩下一种可能;卫文升在驰援东都一事上遭遇到了巨大阻力;面对东都可能失陷;风暴可能失控;国祚可能倒塌;统一大业可能崩溃的不利局面;他迫不得已;只有行此绝户计;把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于净彻底的“拉下水”;把他们推到杨玄感的对立面;把他们推到圣主和中央的对立面;要么针锋相对玉石俱焚;要么互相妥协携手合作;舍此以外再无他途。

    很显然;行省在得知这一惊人“暴行”后;知道杨玄感要发疯了;发疯之后的杨玄感什么事都于得出来;他可能会摧毁东都;也有可能会不顾一切杀进关中;总而言之;东都局势有失控之危;此刻即便大运河打通了;二次东征也不可继续了。既然二次东征必然中止;那么大运河再中断一些时日也能接受;相信齐王在断了进京夺取皇统的心思后;也就是以诈取更多政治利益为目的;不论圣主是否满足他;他都不敢把事情做绝;不敢与圣主反目成仇;最先妥协的肯定是齐王;所以大运河很快就会畅通;远征军也能安全返回;只不过归期有所延迟而已。

    周法尚思前想后;毅然把对未来的担心放下了。未来很不确定;圣主和中枢那些大佬们个个都是权谋高手;未来无论局面如何棘手;只要叛乱平定了;政局稳定了;他们就会找到办法逆转乾坤;所以对他这个卫府统帅来说;当务之急是平叛;是把东都局势稳下来;这才是他的份内事;是他的职责所在。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周法尚神情冷肃地摇摇手;语调低沉地说道;“既然没有确切证据;那就不可信;不过东都岌岌可危应该是肯定的;否则行省不会在两天内做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决策;但是;某认为;大运河的畅通同样重要;如果远征军因为粮草不继而再遭败绩;我们万死莫赎其罪。所以;某的建议是;兵分两路;一路在大河以北;大王率军继续攻打黎阳;黄台公(崔弘升)与陈留守佐之;一路在大河以南;由某率水师驰援东都;而顺政公(董纯)则率军驰援荥阳;负责打通通济渠。如此既可支援东都;又能兼顾大运河;可保万无一失。”

    齐王脸上的笑容霎时消失;目露愤怒之色。

    周法尚直接否定了齐王的平叛计策;这等于是公开的毫不留情的打脸;从齐王的角度来说这就是耻辱;岂能忍受

    “樵公;东都有难;孤为何不能去救?”齐王厉声质问;“孤好不容易抓住一次平叛建功的机会;你为何蓄意阻止?

    周法尚夷然不惧;冷冰冰地看着他;“大王若不想重蹈覆辙;就应该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而一意孤行的后果非常严重;大王是否承担得起?”

    齐王被周法尚当面“打脸”;气得面红耳赤;但就是说不出反驳之辞;异常难堪;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齐王愤怒而走;大帐内的气氛反而轻松下来。

    周法尚看看众人;然后目光停在了董纯和李善衡脸上;“诸公对某的建议有何看法?局势危急;不能耽搁;畅所欲言吧。”

    齐王走了;代表齐王立场的就是董纯和李善衡;而之前周法尚在崔弘升的书信中已经知道董纯和李善衡强行把齐王“绑架”到黎阳的隐秘;所以周法尚根本不在乎齐王的决策;他只在乎董纯和李善衡的看法;尤其董纯;他需要董纯在大河南岸的有力策应;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