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4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史蜀胡悉为什么还要做出这一番推演?他最后拿出的对策暴露出了他的真实目的,他要误导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思摩对当前局势做出错误判断,继而在他的主导下控制南北关系的未来走向,但他并不是要维持南北和平,而是要破坏南北关系,挑起南北战争。

    史蜀胡悉所用计策也是一石二鸟,其目标不仅是中土的齐王,还有叱吉设阿史那咄捺。

    不论史蜀胡悉对中土燕北局势的判断是否正?,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白发贼持续混乱燕北局势,燕北走私渠道就持续断绝,这是突厥人所不愿看到的结果,为此牙旗必须有所行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威胁长城,与白发贼形成内外夹击之势,继而迫使中土的涿郡留守府不得不竭尽全力剿杀白发贼,攘外必先安内嘛。白发贼之祸平定,燕北恢复稳定,走私渠道也就重新畅通,南北双方随即继续维持对峙之局。

    但涿郡留守府如何平定白发贼之祸?原则就是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利益,而最好办法莫过于驱虎吞狼,借刀杀人。驱赶白发贼出塞,借突厥人的刀诛杀白发贼,损耗突厥人的力量,混乱塞外局势,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如此一来,对碛东南牙旗统帅叱吉设阿史那咄捺来说,他必须最好打仗的准备,必须有被中土人当“刀”的心理准备,为了确保塞外稳定和维持南北关系,迫不得已之下他只好付出一些代价,打落牙齿和血吞,日后逮到机会再行报复。

    只是从幽燕传来的最新讯息却显示,幽燕局势远比预想得要复杂,中土未来储君齐王有可能北上边陲,中土的借刀杀人之计玄机重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爆南北战争,而做为牙帐保守主和派的叱吉设阿史那咄捺来说,他不想引爆南北战争,不想把刚刚恢复元气的突厥汗国推进战争的风暴,不想看到突厥汗国再一次走向衰落,再一次面临败亡之祸。

    所以叱吉设改变主意了,静观其变,即便要做中土人的“刀”,为中土人诛杀白发贼,也要等到局势明朗之后再说,切莫中了奸计杀错了人,引爆了南北战争。实际上形势对叱吉设有利,因为冬天快到了,剧烈变化的南北局势随着大雪的来临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所以白发贼即便出塞为祸,时间也非常有限,造成的损失不会太大,而大雪一下,白发贼就陷入了绝境,要么饥寒交迫而死,要么投降,要么逃回燕北,到那时叱吉设再四面围剿白发贼就容易了,用最小代价就能获得最大战果。

    叱吉设想到的,史蜀胡悉肯定也想到了,所以他做出了一番“惊人”的推演,以此来说服叱吉设,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白发贼出塞,就火速围歼,只是如此一来,叱吉设所面临的风险就太大了。

    如果中土的涿郡留守府要驱虎吞狼,借刀杀人,他们的目标肯定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所要求的效果肯定是两败俱伤,为此极有可能在白发贼出塞后给他以粮草武器的支援,以加强他的实力。这种情况下叱吉设仓促应战,结果可想而知,正中中土人下怀。叱吉设损失惨重,实力削弱,再想控制碛东南牙旗就难了。大漠上实力至上,没实力就丧失一切,可想而知叱吉设的“失败”,会严重打击牙帐保守派,而牙帐激进派必将乘机控制碛东南牙旗,以进一步控制牙帐决策。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如果齐王北上边陲,有意以白发贼为“诱饵”,蓄意挑起南北战争,那么当叱吉设围杀白发贼之时,也必定是齐王出塞攻击之刻,叱吉设打不打?只有打。双方一交手,南北关系就破裂了,南北局势就失控了,而不论是大漠还是中土那边,都有激进派,都有积极发动南北战争者,他们都有可能藏身于叱吉设的帐下或者齐王的军中,一旦他们暗中出手击杀了叱吉设或者齐王,则后果可想而知,南北战争必定轰然爆发。

    当然了,这种猜想有些极端,但政治就是欺诈,黑暗而肮脏,叱吉设和齐王是南北双方的重要人物,不论是大漠牙帐那边还是东都这边,都有想方设法置他们于死地的政治对手,所以宁可想得极端一些,也不可疏忽大意送了性命,毕竟他们一旦死于阴谋,十有**都会改变南北双方的历史进程,为此无论如何也不能置身于不确定的危险之中,确保万无一失。

    史蜀胡悉的计策就是有意把叱吉设推向危险之中,叱吉设当然不会上当。

    不过史蜀胡悉已经挖好了一个坑,如果他的预测应验了,中土当真出兵攻打东北诸虏,抢在突厥人之前控制弱洛水两岸大片疆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逆转中土在整个北疆防御上的被动,则局面就对突厥人不利了,而这个责任必定由叱吉设来承担,虽然叱吉设未必会因此“丢掉”碛东南牙旗,但权威受损,另外他不得不面对中土人的两面夹攻,被中土人牢牢牵制,动弹不得,这同样对他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阿史那咄捺权衡良久,转目望向阿史那思摩,试图征询他的意见,但阿史那思摩依旧闭目沉思,脸上也依旧是毫无表情,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态度,对史蜀胡悉十分不满,对牙帐激进派保持高度警惕,坚持牙帐保守派的“主和”立场,想方设法维持南北和平。

    阿史那咄捺立即做出了决断。

    从牙帐保守派的“主和”立场来说,统一后的中土是个“庞然大物”,与中土为敌实为不智,维持南北和平对突厥人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这有历史事实为证,过去中土三分天下,突厥人都未能饮马黄河,而现在突厥人分裂为东西两部,中土反倒统一了,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之下,突厥人还能南下中原?清晰可见的事实是,现在中土具备了横扫大漠的潜力,只要给中土时间,等它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突厥人根本难以匹敌,所以对突厥人来说,当务之急是发展壮大,是统一东西两部突厥,是重建大突厥汗国,是拥有与中土正面抗衡的强大实力。退一步说,即便无法达成这一目标,也要积极联合西突厥,联手抗衡日益强大的中土,稳固三足鼎立之态势,而不是与西突厥为敌,与中土为敌,四处为敌,自取灭亡。

    目前牙帐激进派的主张是先联合西突厥打中土,把中土打趴下后,再掉头去打西突厥。这实际上就是以自己并不强壮的身躯,先后去攻打两个对手,完全是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誓死打到底的拼命架势,这当然不能被牙帐保守派所认同和接受,虽然双方都是为了突厥人的生存和发展,但走的道路截然不同,矛盾当然越来越激烈,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现在阿史那咄捺和史蜀胡悉之间就爆发了冲突,史蜀胡悉以阳谋公开给阿史那咄捺挖坑,蓄意推动南北局势向战争的方向“狂奔”,而阿史那咄捺毅然反击,反击的办法也很简单,我宁愿让中土人击败东北诸虏,实际控制弱洛水两岸,也绝不挑起战争,祸害大漠。

    “好,如你所言,若白发贼出塞,我将全力围杀,但是……”阿史那咄捺笑道,“我在碛东南,在闪电河,无法兼顾到弱洛水两岸,所以你既然预计中土人要攻打东北诸虏,是不是应该立即赶赴弱洛水,帮助步利设击败中土人,确保东北之安全?”

    史蜀胡悉脸色微滞,眼里顿时掠过一丝阴戾,这是直接赶我走了?

    =

    。。。

第七百二十一章 投桃报李

    九月初二,涿郡副留守、武贲郎将阴世师会同怀荒镇将、武牙郎将破六韩摩诃,自清晨开始,指挥大军猛攻广宁城,经过一番激战,于午时后攻陷城池,顺利收复广宁。

    同日下午,联盟第四军总管海东青率军撤离广宁,并在豹骑军总管韩世谔的接应下,急速赶到鸡鸣津,与先期赶至津口的李子雄会合,然后火速渡河,连夜北上。

    同日下午,齐王率军抵达下落城外。黄昏前,刚刚收复广宁城的阴世师、破六韩摩诃飞马而来,恭敬拜见。

    昨天齐王与阴世师达成了妥协。齐王帮助阴世师剿杀叛贼,驱赶叛军出塞,以迅速稳定燕北局势,而阴世师则“投桃报李”,承诺在齐王巡边期间,给予齐王全方位的配合,确保齐王完成此次巡边之目标。

    告辞齐王后,阴世师情绪很低沉,压力很大,对未来很惶恐,归究起原因,就是做了他不想做的事。他本来不想与齐王有过多交集,不想卷进皇统之争,力图与齐王保持安全“距离”,奈何天不遂人愿,燕北局势太复杂,最终身不由己,还是与齐王产生了交集,拉近了距离,而双方此次合作的结果一旦不利于北疆局势和南北关系的稳定,则后果就严重了。

    好在合作初始一切顺利,齐王信守承诺没有抢攻广宁,李子雄也信守承诺及时撤出了广宁,而破六韩摩诃也信守承诺给予了阴世师全力支持,看上去外来势力和本土势力都很尊重和维护涿郡留守府的权威,但阴世师心里有算,这一切都是基于利益交换,如果自己不是被他们打“趴”下了,不得不出卖留守府的利益,现在根本就没有“一团和气”的局面。

    收复广宁不过是“蝇头小利”,不过是保留阴世师的颜面,对稳定燕北局势并无任何作用,若想迅速稳定燕北局势,还得实施借刀杀人计,驱虎吞狼,驱赶李风云和李子雄出塞攻打突厥人。为此必须敦促齐王火速北上长城,给二李以支援和接应,但齐王匆忙而来,粮草武器严重不足,阴世师必须兑现承诺,给齐王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武器,否则双方必然反目。

    只是李子雄刚刚劫掠了广宁库藏,阴世师拿不出粮草武器,虽然可以向段达求援,从幽州紧急调拨,但运输需要时间。目下燕北局势瞬息万变,稍有耽搁可能形势就变了,齐王和二李就有可能变卦食言,所以阴世师焦虑不安,不得不说服破六韩摩诃,请他先以怀荒镇的军需储备救个急,先给齐王补充粮草武器,先把齐王“请”到边镇,先把叛军驱赶出塞,先把大局稳下来,然后等到幽州的粮草武器运到燕北后,他必定以最快速度送至怀荒,确保边镇军需供给。

    破六韩摩诃初始有些犹豫,毕竟叛军出塞事关重大,边镇随时可能爆发战事,而怀荒储备有限,齐王两万大军一旦投入战场,消耗太大,怀荒那点储备根本满足不了,关键时刻,如果阴世师在齐王和他的背后故意捅上一刀,找个理由推诿拖延粮草武器的运送,乘机借助突厥人的“刀”来打击齐王和他,事态就恶化了,他所承担的风险就太大了。

    不过邵静安劝他不要想得太多。当前燕北局势中,齐王才是核心人物,齐王北上的使命是巡边,是稳定南北关系,所以段达和阴世师胆子再大也不敢与齐王正面对抗,不敢公然违背圣主和中枢的意愿。反过来说,破六韩摩诃在当前燕北局势中虽然不能说无关紧要,但也谈不上至关重要,影响力已经十分有限,已经沦为“配角”了,而“配角”要有“配角”的觉悟,在积极自保的同时,也要果断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切莫谨慎过头,优柔寡断甚至两面三刀,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成了众矢之的。

    对于幽燕豪门世家来说,因为有汉王杨谅的惨痛教训,再加上齐王深陷政治危机难以自拔,而南北战争的阴云又笼罩在长城之上,所以他们的选择必定是站在圣主一边,与涿郡留守府合作,绝无可能支持齐王。这一点邵静安已经明确告诉了破六韩摩诃,击碎了破六韩摩诃不切实际的幻想,明哲保身没有前途,必须与阴师默契合作,宁愿在燕北形成三方对峙之局,也不能任由齐王坐大,危及到燕北本土利益。既然做出了决断,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要患得患失三心二意,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更无助于掌控局势的发展。

    破六韩摩诃接受了邵静安的劝说,同意了阴世师的提议,于是两人一起赶到下落城外拜见齐王。

    阴世师详细介绍了当前战局。李子雄洗劫了广宁库藏后,已经由鸡鸣津渡过了于延水,直奔长城而去。而今天行署也接到了从大宁城传来的紧急军情,武贲郎将赵十住禀报,叛贼的选锋军已经杀到野狐岭隘口,距离怀荒镇也就一墙之隔了,而叛军的后续人马还在源源不断北上长城一线,给长城镇戍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然后阴世师说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长城镇戍军看到叛军呼啸而至,兵临长城,危及边塞安全,果断点燃了烽火。

    烽火点燃,燕北长城镇戍军立即进入战备状态,而这一状态影响到的不仅是长城防线,还有塞外局势。不明真相的塞外诸虏看到长城烽火点燃,必然紧张,高度戒备,集结人马临阵以待,更有胆大妄为、居心叵测者甚至趁乱偷袭、乘火打劫,这又会进一步加剧长城南北的紧张气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冲突,致使长城防线陷于腹背受敌之窘境。

    当然,阴世师说长城烽火点燃肯定不是为了夸大长城的紧张局势,而是语含双关,暗示驱赶叛军出塞作战的难度增大了,在塞外诸种部落高度戒备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叛军出塞攻击失去了突然性,必然会遭到塞外诸种部落大军的强力阻击,如此形势就对齐王不利了,毕竟叛军出塞作战若能有所收获,若能全师而回,对齐王立足燕北发展壮大十分有利,反之齐王殚精竭虑所做的谋划刚刚开始就遭遇重挫,前景一片黯淡。

    齐王心知肚明,知道阴世师的目的不过是敦促自己紧随叛军之后,火速北上长城,虽然他对阴世师的这种小伎俩不屑一顾,但脸上还是表露出了关切之意,然后不动声色地问了一句,“北虏陈兵以待,白发贼还会出塞寻死?”

    阴世师心领神会。白发贼是否出塞,与北虏是否陈兵以待没有关系,关键就在齐王,只要齐王命令白发贼出塞,诱之以利,白发贼当然会出塞作战,殊死一搏。现在齐王的态度很明显,你兑现承诺,给我粮草武器,我马上北上长城,马上“迫使”白发贼出塞作战,只是如今广宁库藏都给李子雄洗劫了,你拿什么兑现承诺?

    “大王如果穷追不舍,步步紧逼,白发贼无路可逃,唯有出塞,死里求生。”阴世师直言不讳,直接把话挑明了,然后抬手指向站在身边的破六韩摩诃,“破六韩镇将马上率军北上追贼,为大王前行开道,扫清阻碍,确保大王巡边之安全。”

    齐王闻言,当即抬头望向了破六韩摩诃,淡漠的眼神中掠过一丝冰冷寒意。阴世师态度强硬,这番话清晰表露出他已经赢得了破六韩摩诃的支持,燕北本土势力与留守府密切合作,换句话说,燕北本土势力虽然不敢公然得罪齐王,但也绝对不会支持齐王,最多也就是敬而远之,坚决不上齐王这条随时都会倾覆的“破船”。

    齐王稍加沉吟,又问道,“他是怀荒镇将,并不负责长城镇戍,又如何保证孤在燕北巡边之安全?”

    “大王有所不知。”阴世师急忙回道,“臣来燕北之前,段留守已经做出决定,武贲郎将赵十住即刻返回蓟城,全权负责圣主和行宫之安全。”

    言下之意,武贲郎将赵十住马上就要离开燕北,而自己又要留在广宁居中调度,如此长城防线及怀荒边镇的卫戍就由破六韩摩诃全权负责,并扈从齐王巡边,保证齐王巡边之安全。由此不难推断出,只要阴世师下命令,破六韩摩诃肯定会调用长城防线及怀荒边镇的军需储备,以满足齐王对粮草武器的迫切需求。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短期内破六韩摩诃算是“卡”住了齐王的要害,如果齐王急于控制燕北,暗中下手诛杀破六韩摩诃,则齐王必须考虑粮草武器可能陷入断绝困境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齐王怒火中烧,一股强烈杀意从心底涌出。他是王,有王的自尊,现在虎落平阳被犬欺,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敢威胁他,都敢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要挟他,岂有此理!老虎不发威,你当孤是病猫啊?

    =

    。。。

第七百二十二章 王之愤懑

    韦福嗣看到齐王脸色阴沉,眼神冷森,知道他愤怒了,动杀机,情绪有失控之可能,当即出言“挽救”,“既然如此,大王北上巡边之安全,就托付于破六韩镇将了。”

    你敢“阴”我,我岂能忍气吞声?我当然要以其人知道还治其人之身,也顺势“阴”你一把。

    阴世师明明知道武贲郎将赵十住对齐王立足燕北十分重要,却依旧将其调走,而且还以最快速度调走,此举太过份,太不厚道,表明阴世师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任何局面下都要忠实执行圣主的意图,抓住一切机会遏制齐王,即便在双方合作的时候都敢于背后下黑手,是可忍孰不可忍,齐王当然愤怒。

    武贲郎将赵十住因为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对段达心生怨隙,对阴世师也十分排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