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4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方能事半功倍,而没有大量攻城器械却非要去攻城,纯粹就是用死尸填,就是拼消耗,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种打法显然是愚蠢的,不会被马军所采用,而步军也要酌情考虑,不到万不得已亦不会采用此下下之策。

    现在,联盟军队就处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之前为了抢时间抢速度,李风云在横渡闪电河的时候,把所有可以扔掉的东西统统都仍了,而米庸、斛律霸因为对未来预估不足,在过去两年时间内消极怠战,得过且过,结果当李风云杀回来了,需要他们提供更多帮助的时候,他们却两手空空,无法给予李风云所需要的帮助。

    如今站在鬼方城下,望着防御坚固的城池,米庸再次愧疚难当,如果当初自己对李风云抱有极大信心,遵从李风云临走前的嘱托做好一些必要准备,现在也不至于望着鬼方一筹莫展了。

    没有大量的重型攻城器械,如何攻打鬼方这座重镇?尤其在攻城时间只有短短数天的情况下,就算拿死尸去填都来不及。

    日当正午时,在鬼方城西南方向数里外的一座小山顶上,李风云驻马瞭望,良久后,终于做出决定,放弃攻坚。

    “某没有攻城器械。”李风云转头看看身边的呼延翦、米庸和井疆六斤蜚,语气平和地说道,“某也没有足够时间,而鬼方在各朝各代的建设和修缮下,非常坚固,虽然我们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但急切间难以攻克,而由此所带来的惊人损失却让我们无法承受,所以……”李风云迟疑了一下,坚定说道,“放弃攻坚,围城打援,以消灭奚虏有生力量为优先,不与奚族争一城一地之得失。”

    呼延翦、米庸和井疆六斤蜚互相看了看,都没有提出异议。联盟大军这才刚刚进入安州,距离攻陷安州的目标还遥不可及,这种时候把有限的兵力损耗在一座城池下,的确不明智。与其攻坚受阻,陷入被,倒不如围城打援,先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先抓住主动权,先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形势下,攻坚的确对我不利。”米庸马上表示赞同,“现在平地松林那边有斛律霸和钟信阻挡突厥人,而阿会正撤回来需要时间,唯有奚王府的援军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鬼方,但奚族五部大军主力都在外征战,留守安州的军队数量有限,其中主要力量都放在燕山一线防御中土和鬼方这边防御突厥人,居中坐镇奚王府的军队应该不会太多。由此不难估猜,奚王府那边即便出兵救援,大概也只有四五千人,其中至少一半都是临时征召而来的控弦之士,都是各部落中的预备力量,不是小的就是老的,战斗力有限。围城打援,第一个目标肯定就是他们,而围歼了这股奚虏后,建昌公(李子雄)带着选锋军南下古北口的阻力将大大减小。”

    说到这里米庸看了一眼李风云,谨慎建言道,“如果鬼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清形势,还没有判断出自己的敌人是谁,甚至误解自己的敌人是突厥人,那么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而这个优势或许便能帮助我们拿下鬼方。”

    李风云心领神会,微微颔首。呼延翦和井疆六斤蜚一听就知道米庸的意图,那就是先包围鬼方城诱使奚王府来援,然后拿奚王府的军队做诱饵,诱使鬼方上当,一旦鬼方认定敌军陷入腹背受敌之窘境,则有可能出城夹击,如此顾此失彼,人城两空;或者,让鬼方误以为援军击退了敌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开门迎接援军,如此拱手让出城池。

    “好计!”呼延翦兴奋起来,当即追问道,“剑兄,在你看来,是诱使鬼方主动出击的可能性大,还是冒充奚虏骗开城门的可能性大?”

    “今天围城的只有四五千控弦,如果明天围城的还是这些人,鬼方应该会做出错误判断。”米庸说道,“当然,我们不能排除鬼方已经知道白狼带着数万中土大军杀回来的消息,所以从安全考虑,鬼方坚守不出的可能性还是最大。”

    米庸的答案很明显,最好的办法还是全歼奚王府援军,然后假冒奚王府军队骗开城门,至于能不能成功那就要看运气了。

    “在我看来,实际上鬼方对眼前形势有何判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让鬼方误认为我们被击败了,则此计可行。”井疆六斤蜚也公开支持,看到李风云面无表情,他举起马鞭在李风云的眼前晃了晃,示意其开口表个态,此计到底行不行。

    “鬼方城不重要,奚王府援军也不足为虑。”李风云看了看三人,抬手指向东北方向,“我们能否如愿以偿地攻陷安州,关键在松山要隘,关键在重创或者全歼阿会正和他的奚族五部大军主力。”

    呼延翦两眼放光,愈发兴奋起来,“你的意思是,不惜代价拿下松山要隘,把阿会正阻挡在安州之外,或者,以鬼方为诱饵,利用松山有利地形,伏击阿会正,打他一个全军覆没?”

    “当然是伏击阿会正,打他一个全军覆没。”井疆六斤蜚不假思索地说道,“只是如此一来,鬼方城最好还是拿下来,以免关键时刻,被鬼方城里的奚虏杀出来,背后捅上我们一刀。”

    李风云没有说话,转目望向米庸,毕竟米庸在平地松林坚持了更长时间,对鬼方这一块地形更熟悉,某些方面能够提出更好建议。

    “松山要隘非常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米庸当即说道,“所以攻打松山要隘尤其需要攻城器械,人多没用,无法展开,而我们在器械不足,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攻克松山要隘的难度甚至比攻陷鬼方的难度还要大。”

    这意思很明显,不要指望把阿会正阻挡在安州之外,还是现实一点,考虑如何在鬼方城下歼灭阿会正为好,如此联盟军队不但要迅速歼灭奚王府援军,还要抢在阿会正回来之前拿下鬼方城,确保心无旁骛,集中全部力量与敌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善!”李风云果断说道,“今夜召集诸军总管共议。”

    “传令下去,后续诸军于鬼方城外二十里扎营,严禁靠近城池。”

    九月十七,深夜,鬼方,联盟行府军议。

    李风云拿出了鬼方大战的具体计策,围城打援,以鬼方为诱饵,围歼奚族援军。联盟大军先以绝对优势围歼奚王府援军,然后移战松山,与阿会正和奚族五部大军主力进行决战。

    这一方案首先就遭到了李子雄的质疑,“为何不攻陷松山要隘,把阿会正和奚族五部大军主力阻挡于安州之外,然后借助契丹人的力量围杀阿会正?相比起来,到底是攻陷松山要隘的损失大,还是围杀阿会正的损失大?”

    此言一出,当即赢得了大多数联盟将领的赞同,虽然很多人不敢说出来,但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大军长途跋涉而来,来不及喘口气,粮草武器也严重不足,李风云捋起袖子抡起胳膊,不顾一切后果就要与奚虏大军决一死战,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是太冒失了?

    =手机用户请访问m。

    。。。

    。。。

第七百七十章 劣势

    李风云面对质疑,很平静,也没有说什么,直接请总管米庸当着?将的面,把松山要隘的具体情况做了一番详细说明。

    松山位于塞外蛮荒之地,鬼方之名就是由此而来。鲜卑拓跋氏入住中原建立魏国(北魏)后,其故地索头水两岸大片土地随即纳入中土版图,这就是安州,但安州并不包括鬼方,也没有松山。鬼方和松山当时都是奚族的栖息地。中土统一大战爆发后,第一个灭亡的就是山东北齐,而边陲安州随即成为北齐旧臣负隅顽抗的根据地,因为自身实力严重不足,他们与东胡诸种结盟,就此引狼入室。奚族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个进入安州,并以各种手段霸占了安州,而中土人、突厥人和契丹人都晚了一步,最终列强各不相让,只能接受事实。此后奚族竭尽全力经营安州,在边境四方修建要隘,松山要隘就是在那个时期建成,距今大约二十年左右。

    松山要隘的主要防御对象就是契丹、霫族等弱洛水两岸的东胡诸种。东胡诸种都想发展壮大,都想南下抢地盘,安州对于东胡诸种意义重大,不像突厥人和中土人,这两大强者关注安州的目的主要是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安州就是他们手中的棋子,而且还是并不重要的棋子,再加上两大强者互为牵制,所以他们对奚族的威胁有限,远远没有东胡诸种对奚族的威胁大。正因为如此,奚族的对外策略很务实,远交近攻,对中土和大漠俯首称臣,对契丹等东胡诸种则是针锋相对,该出手的时候决不手软。基于这一策略,松山要隘当然稳如磐石,固若金汤。

    为了让众将对松山要隘有个直观认识,米庸当着众将的面,画了一张松山要隘的草图,把要隘的主要建筑及其周边地形地貌做了一番简要说明。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米庸摇头苦叹,“松山要隘对奚族的重要性,就像虎牢关对东都、潼关对西京的重要性一样,易守难攻,而就目前形势来说,阿会正很快就会撤回来,快的话四五天,慢的话也就五六天,所以眼前现实很残酷,如果我们未能在三四天内攻克松山要隘,接下来的战斗就难打了,阿会正回来后必定疯狂反扑,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击,如此一来,我们不但损失巨大,鬼方一战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米庸说完之后,众将神色凝重,一言不发,气氛很沉闷。

    李风云看了看李子雄,问道,“建昌公以为如何?”

    李子雄权衡良久,郑重问道,“你确实没有拿下松山要隘的把握?”

    显然李子雄希望李风云有“后手”,期待李风云再创奇迹,毕竟拿下松山要隘把奚族五部大军主力阻挡在安州之外,与在鬼方城下与阿会正决一死战,联盟所付出的代价完全是两回事。前者代价小,联盟有足够实力横扫安州,反之,联盟就算打赢了决战也是损失惨重甚至奄奄一息,到那时不要说横扫安州了,就连生存都困难,最终只能白白便宜了别人。如果便宜了中土倒还聊可自慰,如果便宜了突厥人或者契丹人,那当真是懊悔莫及,哭都找不到地方。

    “我没有把握。”李风云不假思索地说道,“我只有三到四天的攻击时间,这个时间太短,风险太大,一旦我没有拿下来,后果就严重了。”

    李子雄不死心,追问道,“你也没有把握拿下鬼方城?”

    “没有。”李道,“同样的原因。虽然我们在兵力上拥有绝对优势,但攻城需要时间,不可能一鼓而下,一蹴而就。”

    李子雄顿时严肃起来,继续追问道,“如此说来,你有把握击败阿会正,打赢这场生死决战?”

    “没有。”李风云直言不讳地说道,“据某所知,奚族五部大军的主力至少有三万人以上,其中马步军各占一半,而战时全民皆兵,其兵力至少超过五万人。鬼方一战,奚族投入战场的军队应该在三万到四万之间,其中控弦至少有两万以上。”

    “我们的马军刚刚组建,虚张声势可以,生死决战不行,而且还兵分三路,一部在平地松林,一部随建昌公南下古北口,虽说主力)留在了鬼方战场上,但相比奚族控弦,这点人马太少,还不够塞人家牙缝。我们的步军自出塞至今完好无损,只是明天建昌公就要带着豹骑军和羽骑军南下,而钟信的第一军此刻正在平地松林阻截突厥人,那么留在鬼方战场上的将士只剩下两万六千余人,加上四千余骑士,这是我们参加鬼方决战的全部人马。由此可见,在这场生死决战中,我们在兵力上不但没有任何优势,反而因为马军的严重不足,完全处于劣势,如果在鬼方城下空旷的原野上与奚族五部大军展开正面厮杀,面对奚族两万余控弦的猛烈冲击,我们必败无疑。”

    李子雄听出些名堂了。李风云既然拿出了收复安州之策,当然各种困难都有考虑,尤其北上之前,李风云并不知道奚王阿会正带着奚族五部大军攻打契丹,如果奚族五部大军都在安州境内,收复安州就更困难,现在奚族五部大军主力都在托纥臣水一线,安州内部空虚,这对李风云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岂容错过?既然一定要把这个天赐良机发挥到极致,李风云肯定有所准备,绝无可能到了鬼方城下还一筹莫展,还要走一步看一步,那岂不是笑话?

    李子雄断定李风云有致胜之策。他认识李风云有一段时间了,随着了解越多,越感觉李风云心机深沉,难以看透。米庸和斛律霸的平地松林马贼联军应该是李风云为收复安州准备的最大“后手”,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李风云的这个“后手”显然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对米庸和斛律霸两位兄弟非常失望,对他们充满了戒备。这从李风云对米庸和斛律霸的安排上就能看得出来。斛律霸留在了平地松林,米庸则带着帐下控弦跟随李子雄南下古北口,这两个对鬼方及其周边地区最熟悉的将领,却远离鬼方,不能参加鬼方大战,仔细一想就不能不让人以最大恶意去揣测李风云的真实意图。李风云不会怀疑自己的两个兄弟,但绝对不信任平地松林的马贼,所以他找个借口让米庸和斛律霸带着这些马贼远离鬼方,目的就是要确保决战的胜利,不让任何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影响到这场生死决战。

    “既然劣势如此明显,你还要决一死战?”李子雄故意试探道。

    “自芒砀山举旗以来,我每时每刻都处在生死一线之间,危如累卵,何曾占过优势?”李风云笑了起来,“对我来说,人生只有一条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所以我能以弱胜强,我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李子雄也笑了,“既然你有这样的决心,某就不劝了。某明日率军南下,临行前,某有一个嘱托。”

    李风云伸手做了个“请说”之势。

    “如果你和阿会正打了个两败俱伤,请你务必坚持到底。”李子雄揶揄道,“与其便宜了突厥人或者契丹人,倒不如便宜老夫。”

    “如你所愿。”李风云毫不犹豫地说道,“我若与阿会正打个两败俱伤,必定以最快速度告诉你,到那时你一定要说服段达,请其暗中出兵帮助你收复安州,以拯救我于生死之间。”

    众将看到李子雄不再坚持己见,也不据理力争,情绪也突然好转,与李风云谈笑风生,顿时有所醒悟,估猜李风云是成竹在胸,只是不便透露机密,所以正话反说。大家追随李风云这么久,亲身经历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奇迹,对李风云的信心当然不会因为眼前这点困难就动摇了。

    这时韩世谔提出来一个疑问,如果选锋军明天就开始南下,岂不正好与北上支援的奚王府援军迎头相撞?如此选锋军岂不承担了“打援”重任?这会不会影响到选锋军南下行程,耽误抵达古北口的时间?

    韩世谔有心保存实力,尤其现在鬼方一战对联盟明显不利,李风云与阿会正极有可能两败俱伤,如果形势发展到那一步,涿郡留守段达必然果断出手抢夺安州,当然段达在没有征得圣主和中枢同意之前,肯定不敢擅自出兵,只能借助李子雄之手收复安州。一旦安州收复,韩世谔就能立下大功,就有重返东都之机会,所以韩世谔现在也顾不上许多了,事关切身利益,就算把无耻摆在脸上也无所谓了。

    “如果新义公愿意承担打援重任,我们当然感激不尽。”李风云调侃道。

    众将哄堂大笑。草根将领无一例外都目露鄙夷之色,恨不得当场啐他一脸唾沫。

    米庸主动站起来解释,在鬼方和奚王府所在的方城之间有两条路,各自沿着索头水两岸齐头并进,其中索头水西岸是大道,东岸是小道,不出意外的话,奚王府援军肯定走大道,“我们走小道,避开奚王府援军,确保南下行程不受影响。”

    九月十八,凌晨,军议结束,李风云率众将送别李子雄等南下选锋军将领。

    “我们何时何地再见?”李子雄实在想不出来李风云有何致胜之策,心有不甘,临行前再度出言试探。

    “月底,我们方城再见。”

    =手机用户请访问m。

    。。。

    。。。

第七百七十一章 奚族之困

    九月十八,方城,奚王府。

    方城位于索头水中下游平原地带,过去它是安州的首府,现在是奚族大本营奚王府所在。

    阿会正这个奚王是自称的,并没有得到小宗主突厥汗国和大宗主中土大隋的承认。在突厥汗国,凡有力别部首领均为俟利发,而阿会正就是奚族俟利发,至于中土大隋,对奚族却是不屑一顾,因为突厥汗国都是中土的藩属,突厥可汗都要自称臣下,那么奚族对中土而言不过是突厥汗国一个较大别部而已,当然不予重视。

    相比而言,中土对远东霸主高句丽、对西土的吐谷浑、对西域诸国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