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4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时间,为此他必须竭尽所能延缓东北形势的恶化速度,以便给牙帐挽救危局赢得时间。

    如今中土皇帝和中枢就在河北高阳宫,距离长城近在咫尺,中土的远征军就在辽东,距离东北亦是近在咫尺,如果中土人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东北,为此不惜与大漠撕破脸,不惜提前进行南北战争,那么东北形势的恶化速度必将一日千里,瞬息万变,大漠牙帐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一转眼东北可能就丢了,东北别部可能就投降了。所以无奈之下,史蜀胡悉想出了一个阴招,实施离间计,不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只要在中土皇帝和宇文述等中枢重臣心里插进一根刺,只要让改派因为“刀”这个特定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特殊产物”而心生警惕,对苏威、裴世矩等中枢保守派产生更大怀疑,加深两大对立政治势力之间的隔阂和矛盾,那么或多或少都能影响甚至改变中土在东北战场上的决策,或许就能一定程度上延缓东北局势的恶化速度。

    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紧急约见封德彝,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可汗召唤,不得不立即停止谈判,日夜兼程返回大漠。

    若想让离间计实施后有更好效果,他们就必须离开中土,否则中土皇帝和中枢大臣们一眼就看出了突厥人的阴谋,即便事实俱在,但从大局考虑,也会暂时隐忍,先齐心协力把东北拿下,然后再撕破脸大打出手,不给突厥人任何“渔翁得利”的机会。

    封德彝立即意识到机密泄露了,而且泄密的肯定是行宫里的“内奸”,否则突厥人绝无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从其他渠道获得安州失陷的消息。不过已经无所谓了,拖延术已经奏效,目的已经到达,突厥人既然知道上当了,急切要离开中土,也没必要强行“挽留”,笑脸相送吧。

    封德彝返回行宫,连夜报奏,而圣主和中枢重臣们听到此事,根本没放在心上。“内奸”大家都有,大漠上甚至有可贺敦义成公主这位公开的中土超级“内奸”,所以中枢只要不出第二个斛斯政,核心机密不被泄露,就可以容忍。

    十月二十二,安州,鬼方。

    雪不下了,但风更大,气温更低,冷彻入骨。积雪皑皑中,突厥将士为了以最快速度杀到鬼方城下,齐心协力,克服一切困难,迅速穿过广袤松林,进入鬼方境内,然后不顾疲劳,顶着寒风,踏着白雪,风驰电挚,气势汹汹,直扑鬼方城。

    下午,颉利发乌古里所率的突厥选锋军赶到鬼方城西三十里外的东湖戍堡,与先期撤到此处的联盟第一军、雷霆第三军以及辱纥王部控弦再次发生激战。

    钟信指联盟第一军据城坚守,斛律霸率领雷霆第三军、雨率辱纥王部控弦于戍堡外两翼策应,三军以犄角之势奋勇阻击,悍不畏死,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堤坝”,把汹涌而至的敌军牢牢阻挡在戍堡之外,寸步难进。

    选锋军受阻,突厥大军前进的脚步不得不停下。苏尼阿史那阿斯温闻讯,当即带着数千控弦增援而至,打算以雷霆之势攻陷戍堡,摧枯拉朽般击败阻击敌军,争取在黄昏前杀到鬼方城下,抵达目的地,给连日行军作战人困马乏的将士们争取到宝贵的喘息时间。

    然而,阿史那阿斯温尚未进入战场,鬼方城内的援军就到了,除了雷所率的辱纥王部控弦外,还有海东青所率的联盟第五军,东湖戍堡的战斗力立即就翻了一倍,打了突厥人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势在必得信心满满的乌古里大吃一惊,急忙鸣镝后撤,但正在戍堡左翼与雷霆军往来厮杀的俟斤乌苏承宗撤退不及,被支援而来的辱纥王雷断去了后路,陷入包围,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阿史那阿斯温率军杀到,毫不犹豫,直扑戍堡左翼,就像一头从天而降的大鹰,锋利的爪子呼啸而至,霎那间就撕开了敌军的战阵,救出了死伤惨重岌岌可危的乌苏承宗。

    乌古里损兵折将,怒不可遏,正好援兵已至,于是冲着马军统帅阿斯温又叫又嚷,强烈要求继续攻击,但阿斯温非常冷静,手指远处戍堡上迎风飞扬的数面幡信,厉声喝叱道,“睁大你的眼睛,看看那上面的旗号,看清楚了再说。”

    乌古里早就看清楚了,幡信做为符信的旗帜都题表了统军长官的官号和所领军队的建制,之前上面有三面幡信大旗,现在多出来两面大旗,虽然看不到大旗上题表的具体官号,但从大旗颜色和图案来辨认,应该来了一个中土军队的总管和一个辱纥王部的都督,由此可推测出对方至少增加了五六千人马,东湖戍堡的防守总兵力突然就增加了一半,多达一万余人。这种局面下,己方用五六千兵力去攻打据城而守的一万余敌人,就算对手实力平平,也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血战,己方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很明显,这一仗不能继续打了,要请示牙旗最高统帅叱吉设阿史那咄捺了。

    阿斯温看到乌古里沉默不语,已经从冲动中渐渐恢复过来,当即伸手拍拍他的后背以示安慰,“暂停攻击,多派斥候四下打探,尽量摸清对手虚实。我即刻去找叱吉设禀报军情,在我离开这段时间里,切莫轻举妄动。”

    积雪覆盖的树林中,卫士林立,戒备森严,而在树林中间的一小块空地上,叱吉设阿史那咄捺、达干史阿里门以及几个牙旗僚属围成一圈,裹着厚实毛氅,正在认真聆听苏尼阿史阿斯温讲述前线军情。

    “事实证明,鬼方的防守力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阿斯温望着神情冷峻的阿史那咄捺,急切说道,“东湖戍距离鬼方城还有三十里,但这里的防守兵力竟然多达一万余人,其中还有两个中土军队的总管,这说明什么?说明鬼方城里可能还有更多军队。退一步说,就算鬼方城里的军队已经倾巢而出,但就凭这一万余人,也足以把我们阻挡在鬼方城下。”

    说到这里,阿斯温转目看看面无表情的史阿里门,又看看其他人,语气沉重地说道,“只是,如果鬼方城里还有更多军队……”

    阿斯温的话没有说完,实际上意思很直白,如果鬼方城内还有更多军队,己方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继续打,两败俱伤,最终一无所获;而不战而退,任由奚族败亡、安州失陷,对牙帐没办法交待;如果长期僵持对峙,牙旗支撑不起,没有那么多的粮草武器,另外中土军队一旦击败了奚族,调头支援鬼方,或者长城内的中土大军呼啸北上,两线作战,大败而逃的就有可能是己方了,到那时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悔都来不及。

    阿史那咄捺、史阿里门等牙旗官员们面面相觑,惊疑不定。

    “之前鬼方传来的消息是不是假的?”史阿里门缓缓开口道,“如果是假的,是鬼方故意放出来的,是诱敌之计,鬼方城下就是一个陷阱,那我们现在就在陷阱里。”

    阿史那咄捺摇摇头,“阿会正也是骁勇善战之辈,面对这种困局,面对中土这个强大敌人,首要之务是保存实力,他不可能因为冲动就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自寻死路。如果阿会正拒不决战,不要说这些中土人一筹莫展,就算我们牙旗,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击败奚族,也是难上加难。”

    史阿里门迟疑了片刻,说道,“如此说来只剩下两种可能,要么中土军队一分为二,一部分与阿会正对峙,一部分增援鬼方,而增援军队也是刚刚赶来;要么就是长城内的军队出关北上了,大量中土军队已经进入安州。”

    阿斯温焦虑不安,冲着阿史那咄捺微微躬身,“前线将士正在等待,请设立即决断。”

    阿史那咄捺望向史阿里门。史阿里门用力一挥手,“全力进攻!只有进攻,才能摸清鬼方虚实。”

    阿史那咄捺想了一下,微微颔首,“进攻!”

    。。。

第八百五十六章 纷至

    十月二十二,安州,鬼方,木台寨。

    联盟北鬼方的最后一批军队豹骑军、阿会部和木昆部控弦,及时抵达战场,豹骑军总管韩世谔、阿会部都督阿会川和木昆部都督处和苏支先后赶到木台寨的联盟统帅部,拜会联盟大总管李风云。

    对于韩世谔的到来,李风云很高兴,给足了面子,带着统帅部全部官员隆重出迎。

    韩世谔对于联盟的重要意义,就与李子雄和慕容知礼一样,因为声名显赫而被塞外诸虏所知晓,是个“明星”式人物,可以产生“明星”效应。

    比如李子雄,他曾出任幽州总管,主掌幽燕军政大权,任期内与东胡诸种有密切来往,所以东胡诸种的贵族们一听其人,便知他是中土的大权贵,敬仰有加,即便现在他是中土的叛逆,也是他们高攀不起的大人物;比如慕容知礼,辽东慕容氏本来就人所皆知,而慕容三藏更是当世名将,无人不晓,所以一听慕容知礼是慕容三藏的孙子,塞外诸虏或多或少都有些敬畏,慕容氏代表了北疆虏姓势力和中土虏姓豪门,是他们所攀附的对象,若有机会套上关系,当然不容错过;韩世谔本人声名不显,但他父亲韩擒虎乃是中外知名的沙场悍将,一次次出塞征伐成就了韩擒虎的威名,而塞外诸虏向来崇拜强者,所以对于韩世谔这位强者之子,亦是另眼相看,当然,“另眼相看”的肯定不是韩世谔本人的勇猛,而是韩世谔所代表的中土的强大实力。

    中土强大在塞外诸虏的印象里很空洞,没有具体内容,但一旦有了他们所熟知的“标的物”,比如辽东慕容氏,比如坐镇一方的幽州总管,比如中土名将韩擒虎,等等,所有这些象征了权势、实力和强大的并为他们所耳熟能详的“载体”,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中土的真实存在,让他们的崇拜、敬畏和向往有了具体对象,那么当他们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必然寻求强者的庇护,或者依附于强者,一旦形成争先恐后、趋之若鹜之轰动效应,则征服之路必定一帆风顺,大大减少血腥杀戮。

    因此对李风云来说,在李子雄已经迟暮且不能正视自己的叛逆身份,始终对圣主和中枢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蓄意保持与联盟之间的距离,不愿与联盟生死与共“遗臭万年”,亦不愿被联盟“绑架”自毁一世英名的情况下,李风云只能拉拢“将二代”韩世谔,寄希望韩世谔能够帮助联盟承担起“中土强大”的大旗,毕竟即便是一个“将二代”,在塞外诸虏的眼里所代表的“意义”也非同凡响,而一群恶名昭彰的马贼盗寇不但在身份上无法与“将二代”相提并论,所代表的杀戮和邪恶也极其负面,所以韩世谔这个能够发挥正面作用的“大旗”,如果愿意参加北征弱洛水,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帮助联盟增加一些胜算。

    当然,韩世谔不可能把自己的“价值”看得如此清楚,他之所以决定与李风云一起北征弱洛水,主要还是李子雄的劝说起了作用。

    茅沟川一战结束后,李风云亲自致书韩世谔,说要马不停蹄北上征伐弱洛水,横扫东胡诸种,为明年迎战突厥人的全面反攻做准备。书信中,李风云虽然没有直接邀请韩世谔一起北征,但邀请的意思表露无疑。韩世谔犹豫不决,一则对北征不看好,二则听命于李风云让他面子上过不去,其三他要保存实力,没实力他就没有未来,彻头彻尾落草为寇,辱没祖宗了,但李风云背后有裴世矩,而收复安州这等不可能的事都变成了可能,谁敢说北征弱洛水就不会成功?功勋意味着未来,诱惑太大,又令韩世谔心动不已,难做取舍,遂征询于李子雄。

    李子雄态度倒是坚决,一定要去,原因无他,双方既然结盟合作,那理当信守承诺,携手抗敌,并肩作战,至于北征之策正确与否、胜算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圣主和中枢既然看到了收复安州乃至横扫东北对中土的巨大好处,给予粮草武器的支援,那当然不会半途而废,即便此次北征败了,中土亦不会放弃,必然会加大支援力度,甚至干脆撕破脸,赤膊上阵。南北战争提前爆发又何?以今日中土之实力,就算不能封狼居胥,守住长城还是绰绰有余。关于脸面问题,今非昔比了,抱着过去的自大傲慢毫无意义气,再说赵郡李氏远比颖川韩氏高贵,安平公李德林的声望也远远超过了新义公韩擒虎,李风云如今的实力也远非韩世谔可比,不论拼门第、拼爹还是拼实力,李风云都略胜一筹,既然如此,屈居其下,有何丢脸?

    韩世谔也是明白人,一点就通,遂决心北上,但人都好面子,想通了不代表就能接受事实,让他一个曾经高高在上耀武扬威的卫府郎将,向一个过去藏头露尾现在恶名昭彰的贼帅卑躬曲膝,心理这一关很难过。好在李风云非同凡响,统帅部全体出迎,给足了面子,又请韩世谔出任北征副帅,共掌决策,抬高其在联盟中的地位,增加其赢取功勋的机会,乘机把他这面在塞外诸虏中有一定积极而正面意义的“大旗”举起来。

    韩世谔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心情很好,姿态也就主动放低了,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面子互相给,花花轿子大家抬,精诚合作,把仗打赢了,战绩和荣誉都有了,地位和尊重才能实至名归,否则都是自欺欺人的笑话。

    李风云亲自向韩世谔解说当前军情,“突厥选锋军已抵达鬼方城西三十里外的东湖戍,并发动进攻,其后又有数千控弦加入战场。我联盟第一军、雷霆第三军及部分辱纥王部控弦坚守戍堡,其后又有联盟第五军及部分辱纥王部控弦增援而至。”

    李风云手指地图上的鬼方城,在其上轻轻点了两下,然后以其为起点,向东湖戍方向划了个圆圈,“伏击战场设于西城外三十里范围内。目前联盟第二、第四军,雷霆第一、第二、第四以及刚刚组建的第五军,辱纥王部主力控弦、莫贺弗部主力控弦、室得部一部控弦,以及刚刚组建的安州军,已全部进入预定位置,只待敌军杀至城下,则完成合围。”

    韩世谔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叱吉设阿史那咄捺亲自率军攻打鬼方,那碛东南牙旗应该是主力尽出。大总管可查明对手出动了多少兵力?”

    “大约三万余控弦。”李风云不动声色地说道。

    韩世谔的神情顿时僵滞,眼里更是掠过一丝惊诧。这一情报大出意料,围歼需要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尤其围歼清一色马军且战术灵活的突厥控弦大军,更需要抓住千钧一发的战机,否则突厥控弦就跑了,他们才不会傻乎乎的与密集列阵犹似铁桶般的中土步军团打正面消耗战。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种蠢事塞外北虏不会干。但旋即韩世谔两眼微眯,有所猜测,“大总管莫非要毕其功于一役?”

    李风云担心韩世谔误会,摇摇手,直言不讳,“两败俱伤这种事,某不会干,阿史那咄捺更不会干。”

    韩世谔心领神会,对李风云的胆略有些佩服。这就是拼为帅者的心理了,谁更狠更不怕死,谁就能在势均力敌的对抗中笑到最后,而失败者虽然损失不一定大,但心理上的阴影就严重了,在以后的较量中,一个先声夺人,一个未战先怯,高下立判。

    “若想尽快分出胜负,迫使阿史那咄捺做出误判,急速突围撤离,给我们伺机杀敌赢得时机,就必须切断他的退路,让其仓惶而逃,破绽百出。”韩世谔抚须而笑,手指地图上的平地松林,“大总管可派出一支偏师,由小道穿越平地松林,神兵天降,再夺回桃水,绝敌归路。”

    李风云微笑颌首,“正有此意,但之前兵力不足,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今新义公挥师而至,又有木昆与阿会两部控弦鼎力相助,奇袭桃水已胜券在握。”

    韩世谔也不推辞,一口应承,但提出了条件,“某要雷霆第四、第五军以及辱纥王孟坝所领控弦。”

    这个条件合情合理,韩世谔要熟悉的可以如臂指使的部下,也是为了确保完成任务,只不过合围正在进行中,此刻临阵换防,亦是兵家大忌。

    李风云稍作思考,当即决断,“子夜前,井疆六斤蜚、若干大斧、孟坝将率军与你会合,连夜奔袭桃水。”

    送走韩世谔不久,木昆部都督处和苏支就到了统帅部,接着阿会部都督阿会川也飞马而至。李风云迎于帅帐之外,十分热情。

    两位奚族强者的神情都很平静,看不出来刚刚从生死劫难中逃出,这或许与他们所处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残酷的生存理念有关,既然是适者生存的环境,那就要接受强者为尊的事实,尤其阿会部,成王败寇,当初踩着累累白骨崛起,就应该想到有轰然倒塌的一天,只是要坚韧不拨,要知耻而后勇,从哪里倒下,再从哪里爬起来,浴火重生,终究希望不灭。

    李风云带给他们劫难,也带给他们希望。对木昆部来说,希望成为中土一员,从此安居乐业,对阿会部来说,大难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