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5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骑,也于凌晨后展开行动。”夏侯哲转头望向冯鸿、阿会川和处和苏支,郑重说道,“你们沿少郎河急速北上,依次展开。”

    “天亮后,若阿史那咄尔按兵不动,则四面包围若阿史那咄尔直杀云丰,则各部呼啸而下,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展开围攻若阿史那咄尔突围北上,直奔老郎帐而去,则各部立即围追堵截,穿插分割,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各个击破,逐一屠灭。”

    说到这里,夏侯哲加重了语气,“记住,是屠灭,不要一个活口。这是明公的要求,老郎帐千余控弦,屠灭云丰帐三千五百余控弦,屠灭阿史那咄尔所率的这数千控弦,同样是屠灭。”

    众将互相看看,顿时明白了李风云为何设计驱赶突厥人北上老郎帐了,就是要利用己方兵力多、战场纵深大的优势,在运动中消灭对手,以最小代价杀伤最多敌人,而不是把敌人围成一圈,把围歼战打成消耗战,那对己方太不利,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蠢事不到迫不得已还是不能干。

    “突厥俘虏,我们不要,要了也没用霫族俘虏,我们也不要,杀了他们,正好可以威慑霫族诸部,以鲜血和头颅迫使他们霫族诸部投降而遥辇部俘虏同样不能要。”夏侯哲目光锐利,紧紧盯着阿会川,“你们重返少郎河的前提是灭族遥辇部,是杀光遥辇部的控弦,唯有如此,你们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安全稳妥地吃下遥辇部的领地、财富和老弱妇孺,所以遥辇部的俘虏必须杀光,但即便如此,在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下,阿会部的生存发展依旧困难,幸运的是,明公帮助你们抓住了一个契机。”

    “契丹奈曼氏、库伦氏和敖汉氏积极主动结盟合作,并且三家还集结了三千余控弦追随明公征战,而他们的目标也是遥辇部,也想瓜分遥辇部这头肥羊,这种局势下,阿会部没有选择,唯有合作,合则两利。”

    夏侯哲气势凌厉,根本不给阿会川说话的机会,“遥辇部这头肥羊太大,你阿会部一个人吃不下,吃撑了反而害了自己,现在契丹奈曼氏、库伦氏和敖汉氏参与瓜分,虽然看上去你阿会部吃了亏,但反过来想,你们用损失的这点利益换来了契丹奈曼氏、库伦氏和敖汉氏的结盟合作,未来一段时间,你们四家可以在弱洛水以南的托纥臣水两岸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了,这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夏侯哲舌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阿会川心知肚明,有苦难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今阿会部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任由中土人宰割。

    阿会川不敢有异议,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敢质疑李风云的命令。慕容知礼说话了,“乌丹城呢?明公是不是同样要求屠灭?”

    夏侯哲冷笑,望着似乎对肆无忌惮的血腥屠杀持怀疑态度的慕容知礼,一字一句地说道,“明公要求,屠城,血腥屠城,鸡犬不留。”

    帐内气氛骤然冷肃,极度压抑,仿佛飘浮着一层厚厚血腥,让人窒息难当。

    什么时候,李风云变得如此嗜杀,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智的野蛮屠夫?

    阿会正、处和苏支两位奚族首领更是骇然色变,股战而栗,寒意层生。如果之前的李风云就是如此残忍杀戮,在安州大开杀戒,把奚族诸部杀得血流成河,直接灭族阿会部,那该有多惨?与之相比,安州和奚族诸部非常幸运,阿会部更是走了大运,

    “为什么?”慕容知礼无法接受,无法容忍,战争的确残酷,但战争不代表胜利者可以肆无忌惮毫无人性地疯狂屠杀,“明公的理由是什么?战场上的确没有迂腐的仁义,但要有最基本的道义,我们是人,不是洪荒猛兽,杀戮终究要有限度,要有理智,否则根本征服不了对手,短暂胜利所赢得的只有永远的仇恨。”

    “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夏侯哲嗤之以鼻,“古往今来,南北大战早已成为历史的宿命,南北双方用尽一切手段也未能征服对手,千百年来的杀戮,无数次的胜利,仁义也罢道义也罢,最终获得的只有仇恨。或许永远的仇恨,这就是理由。”

    慕容知礼激动了,面红耳赤,站起来就想反驳,却被郭明一把拽住了。

    “安州是中土的安州,是中土的故地,生活在安州土地上的人,都是中土的人,但弱洛水不是,托纥臣水也不是,这就是区别。”郭明轻言慢语地说道,“如果你拥有绝对实力,不杀就是仁义,反之,你连生存都是奢望,哪来的道义?哪来的仇恨?”

    “你想说什么?你想说你们连生存都是一种奢望?”慕容知礼大怒,指着阿会川和处和苏支叫道,“那他们呢?他们又算什么?这难道就是你们屠城的理由?”

    郭明笑了,望着情绪失控的慕容知礼,郑重其事地问道,“那么,请你告诉某,我们的生存危机是否已经解决?”

    慕容知礼张嘴就想说出答案,但话到嘴边却生生咽了回去。

    迄今为止,联盟根本就没有解决生存问题,就算北征胜利了,横扫了弱洛水两岸,拿下了东北,也依旧没有解决生存问题,相反,生存危机更严重了。正因为拿下东北,蚂蚁吞象,联盟才更需要中土的支持,全方位的支持,于是联盟的咽喉就被中土卡得更紧了,另一方面突厥人岂能容忍大汗国利益的损失?始毕可汗和牙帐的当权者们又岂能任由中土人攻占东北?内忧外患,腹背受敌,两大强敌前后夹击,联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岌岌可危。

    于是血腥屠杀,突厥控弦、霫族控弦、遥辇部控弦,统统杀,把所有敌人都杀了,把潜在敌人都杀怕了,杀得不敢对抗了,以此来遏制和打击异族,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东北局势,从而给联盟集中力量应对中土和突厥两大强敌的前后夹击赢得时间和空间。

    说到底还是实力问题,实力不够,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伤害,狼终究是狼,不会因为你的仁慈就会变成忠诚的狗。

    慕容知礼感觉自己太幼稚,太冲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打自己的脸,太尴尬了。

    夏侯哲傲然而视。徐十三不屑一顾。冯鸿、阿会川和处和苏支则心生感激之情。

    郭明倒是坦然,伸手拍拍慕容知礼以示安慰和劝诫,然后望向夏侯哲,问道,“何时攻打乌丹?”

    这话问得有玄机,夏侯哲心领神会,转目望向徐十三。

    虎贲和风云是联盟战斗力最强的步军团,郭明和徐十三联手,攻陷一座小小的乌丹城,轻而易举,功劳唾手可得,只是这功劳是否要抢?联盟北征军副帅是韩世谔,而韩世谔很低调,但低调并不代表好欺负,惹恼了韩世谔,联盟内部矛盾愈发激烈,对联盟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明公可有何时攻打乌丹的命令?”徐十三问道。

    夏侯哲摇摇头。

    “虎贲与风云联手围城,城内敌军可有插翅而逃之可能?”徐十三又问。

    郭明笑了起来,“绝无可能。”

    徐十三大手一挥,“那就等副帅来,由副帅定夺。”

    。。。

第九百十一章 意图何在?

    一月十七,古北口。

    古北口镇将、检校安乐太守郭绚,紧急约见杨恭道。

    自长城内明确支持安州北征弱洛水以来,杨恭道与长城内负责支援事宜的古北口镇副慕容正则就来往密切,双方频繁见面磋商,但今天主动邀约的却是古北口镇将、检校安来太守郭绚,这就显得不同寻常了。

    杨恭道十分疑惑,担心长城内出了什么变故,暗自忐忑,匆忙赴约。

    见面后,杨恭道看到郭绚神情严肃,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愈发肯定自己的猜测,隐约便有不祥之感,于是率先试探道,“使君邀约,不知有何要事?”

    郭绚明白杨恭道的心思,直言不讳,“此次密谈,既然由某出面,当然与援助无关。”

    杨恭道顿时松了口气,怕就怕长城内突然翻脸,断绝支援,那对安州的打击就太大了。杨恭道紧张的心情随即舒缓,既然此次见面与援助无关,他也就不着急了,相反倒是有所期待,耐心等待郭绚说明来意。

    “某邀你密谈,是因为行宫传来一个重大消息。”郭绚郑重其事地说道,“圣主诏令,建安东都尉府,经略东北,并任命李平原为首任安东都尉。”

    安东都尉府?李平原?杨恭道的心中骤起波澜,表情瞬间凝滞。

    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白发的真实身份暴露了。

    白发身份复杂,牵扯到多方势力,其中不论是齐王、裴世矩还是赵郡李氏、博陵崔氏等河北豪门,均实力强劲,若圣主和以宇文述为首的激进改革派,决心与这些势力为敌,要重创乃至打倒这些势力,则一场巨大的席卷整个中土的政治风暴将呼啸而起,其危害之大,甚至会超过杨玄感兵变所造成的恶果。

    心念电闪间,第二个念头掠过脑海,形势尚未恶化到不可挽救之地步。

    圣主和中枢建立安东都尉府,其目的明确,在官方层面上公开谋夺东北,就如当初建立西域都尉府,经略西域一样,都是为了开疆拓土,为了赢得显赫武功,而这个武功可以加强圣主和中央的威权,可以进一步稳固改革派对朝政的控制,可以迅速逆转圣主和中枢当前所面临的政治危机,所以任命李平原为首任安东都尉,实际上就是圣主和改革派对以齐王为首、以裴世矩为首、以河北豪门为核心的三股庞大政治势力的妥协和退让。值此为难关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对圣主和改革派来说,多一个政治盟友,远比多一个政治敌人要强。

    当然,合作的前提是互利互惠,圣主和改革派设置了安东都尉府,任命李平原为首任安东都尉,拿出了足够的诚意,那么齐王、裴世矩和河北豪门仅仅口头上支持圣主是不行的,必须拿出切实利益来,而这个切实利益就是开疆东北的武功,就是李平原和安东都尉府必须拿下安州和东北,安州、东北及其上的所有势力,包括以白发、李子雄为首的叛军以及奚、契丹、霫等东胡诸种,统统都要归附于中土。

    换句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圣主和改革派就是这只“黄雀”,而白发、李子雄和联盟大军,以及在背后支持他们的齐王、河北豪门等各大势力,用尽全部力气却一无所获,最终都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所有战果都被圣主和中枢以微薄的政治利益交换去了。但是,如果不交换,后果是什么?鱼死网破,两败俱伤,这对双方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所以在这场政治交易中,实力强横的圣主和中枢占据了绝对优势,弱肉强食,对手不得不低头。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圣主和中枢掌控了先机,占尽了便宜,不论是齐王、裴世矩、河北豪门这三大势力,还是正在塞外浴血厮杀的白发和李子雄,都十分被动,而之所以陷入被动,关键就在白发的真实身份。

    原以为秘密刀已湮灭于历史,知情者已寥寥无几,哪料人算不天算,秘兵刀这个致命破绽,终究还是暴露了,一击致命。

    第三个念头掠过杨恭道的脑海,是谁找到了这个破绽,捅开了这个秘密?

    杨恭道的耳畔传来郭绚的声音,“你是否听说过李平原其人?”

    杨恭道故作茫然,摇摇头。

    郭绚皱皱眉,又问道,“秘兵刀,你可曾听闻?”

    “秘兵?”杨恭道继续摇头,“秘兵的秘密,这个世上知者寥寥,某对此一无所知。”

    郭绚的眉头皱得更深了,眼神有些阴冷,“对李平原其人,诏令中有详细介绍,说他是安平公李德林之子,渤海公高颎之门生,闻喜公裴世矩之弟子,齐国公长孙晟之部下,少时从军,以秘兵刀的身份征战大漠,并在保护启民可汗南下入朝的过程中血战千里,一战成名,其后出任西域都尉府参军事,追随闻喜公经略西域,屡建奇功。西征胜利结束后,秘兵刀遂奉旨转赴远东蛮荒执行秘密任务,而今东北局势之剧变,皆出自秘兵刀之手,故任命其为安东都尉府首任都尉,全权负责经略安州及东北之重任。”

    “原来如此,李平原竟有如此显赫身份,竟有如此显赫战功。”杨恭道佯作惊讶,“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圣主为何要在诏令中详细说明李平原就是秘兵刀?这岂不暴露了秘军机密?这对李平原经略东北又有何帮助?”

    郭绚大有深意地看了杨恭道一眼,不紧不慢地说道,“据传,行宫有谣言,说白发贼就是秘兵刀。”

    这大大出乎杨恭道的预料,忍不住脱口惊呼,“谣言?这怎么可能?白发贼怎么可能是秘兵刀?这不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闻喜公裴世矩吗?”旋即恍然大悟,“某知道了,离间计,这肯定是离间计,是要挑起中枢内讧,而秘兵刀因此暴露,圣主无奈之下,只好公开李平原就是秘兵刀这一事实,以此来保护闻喜公,破坏对手的阴谋。”

    郭绚望着杨恭道,眼神异常锐利,仿若要穿过杨恭道的眼睛看透他的灵魂。

    杨恭道十分坦然,抚须叹道,“某知道你有所怀疑。行宫里传出的谣言郉与里坊街巷的谣言,可信度的确不一样,但白发贼肯定不是秘兵刀,如果白发贼是秘兵刀,白发贼在芒砀山举兵叛乱又作何解释?”

    郭绚笑了,语含双关地说道,“秘兵刀其人,你是否听说过,某不敢肯定,但某却是有所耳闻。”

    杨恭道面色如常,心里却是苦叹。

    这个谣言对大多数贵族官僚来说都会忽略其本身,而把目光放到裴世矩身上,但对少数知情者而言,他们关注的却是谣言本身,因为他们知道秘兵刀其人,知道秘兵刀正是当年掀起榆林风暴的始作俑者,知道秘兵刀与圣主、宇文述、裴世矩之间的恩恩怨怨。而在这些知情者中,极有可能包括郭绚,因为郭绚的兄长真定襄侯、左武卫大将军郭衍,当年正是圣主最为信任和倚重的股肱大臣之一,正如杨恭道的父亲观德王杨雄一样,都是当年榆林风暴中的核心人物,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秘兵刀在那场风暴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郭绚继续说道,“所以,某相信这个谣言,白发贼就是秘兵刀,秘兵刀就是李平原。”

    杨恭道想了一下,有所决断,“那么,今天你独自前来,意图何在?”

    郭绚微微一笑,“安东都尉府的成立,意味着中土要公开夺取安州和东北,而此举有与突厥人反目成仇之风险,有提前引发南北大战之可能。就目前局势而言,这一举措弊大于利,但圣主和中枢却毅然决策,原因何在?”

    这也是杨恭道疑惑之处,此策风险太大,如果安州北征失败,或者李风云及其支持者拒绝回归,或者突厥人不惜代价倾力反攻,圣主和中枢就非常被动,政治军事上的危机可能愈发严重,所以从当前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来说,中枢决策应该稳健,甚至保守一些,而不应该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一旦把突厥人逼急了,鱼死网破,对中土必然不利。

    “愿闻其详。”杨恭道说道。

    “某得到消息,本月初九,右骁卫将军冯孝慈在剿杀河北贼张金称的战斗中不幸阵亡。”

    右骁卫将军冯孝慈?阵亡?杨恭道难以置信。

    一位卫府高级统帅,圣主的亲信股肱,刚刚在平定杨玄感的叛乱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前西北军副帅,竟然马失前蹄,死在了河北剿贼战场上,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而冯孝慈的死不论是运气太差还是别有内情,其造成的政治后果都非常严重,尤其对圣主和改革派来说,更是迎头闷棍,打得头昏目眩。

    “前有冯孝慈离奇阵亡,后有李平原横空出世,这中间必有玄机。”郭绚淡然说道,“所以某认为,安东都尉府是个契机,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杨恭道心领神会,对郭绚的意图一目了然,但兹事重大,他必须十万火急报于李子雄,告知北征战场上的李风云,速速拿出对策,于是他拱手对郭绚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请使君耐心等待。”

    。。。

第九百十二章 围杀

    十一月十八,清晨,霫族巴图、苏台两部控弦率先撤离,急速北上,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五十余里外的弱洛水。

    步利设阿史那咄尔率三千突厥控弦紧随其后,但方向稍稍有些偏离,只待霫族控弦吸引和牵制了中土阻截军队,他们就飞奔老郎帐,先确立进退无忧之优势,然后再相机接应霫族控弦和遥辇部控弦,一起撤往弱洛水北岸。

    遥辇克腾则率一千余遥辇控弦佯攻广丰帐,竭尽所能拖住奚族大军,午时一到,他们就飞赴老郎帐会合突厥军队。

    这个撤退部署无可非议,兵分三路,一路吸引云丰帐方向的敌军,一路牵制广丰帐敌军,给主力撤到老郎帐赢得充足时间,然后主力再回头接应他们,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