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5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郭、慕容三人又惊又喜,立即上奏圣主。

    未完待续。

    。。。

第九百四十一章 阴谋诡计

    二月初九,安州。

    袁安和阿史那翰海从赤峰总营日夜兼程赶至联盟大总管府,同期抵达方城的还有崔九、李思行以及藏在卫士队伍里的崔家十二娘子。

    这时北征已基本结束,长城内的招抚使也匆匆而至,李风云应该急速归来主持大局,但李风云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滞留东北迟迟不归,让人疑惑层生,好在袁安及时返回,这让李子雄、萧逸等联盟高层欣喜不已,总算等到李风云“发声”了。

    袁安疲惫不堪,但理解大家的焦虑心情,并没有让翘首以待的联盟军政大员们等待太长时间,简单吃喝了一点,恢复了一些体力,立即带着阿史那翰海到了议事大堂。

    袁安再一次隆重介绍了阿史那翰海。这一次介绍的重点已不是阿史那翰海本人,而是由阿史那翰海引出步利设阿史那咄尔和松漠牙旗,以及松漠牙旗与大联盟的合作关系,这其中的关键是,东北的突厥人**于大联盟之外,与大联盟平起平坐,而奚、契丹两个东胡族群则是大联盟的成员,将来霫族如果招抚成功,也将加入大联盟,不再受制于松漠牙旗。

    这在联盟高层的预料之中,步利设阿史那咄尔既然阵前倒戈,举兵造反,背叛大漠,当然野心勃勃,绝无可能屈从于联盟之下,听从李风云的指挥,所以大家对于袁安的“隆重介绍”并不意外,联盟上上下下也的确需要对双方的平等关系有个清晰认识,这有利于双方接下来的合作,有利于双方与长城内的谈判,只是阿史那咄尔投奔中土带有明显的目的性,若中土不能满足他的条件,谈判必然受阻,这对急于回归中土的联盟高层来说就显然不利了。

    袁安详尽阐述了松漠牙旗与大联盟的平等合作关系,让大联盟高层对此有了清楚、清醒的认识,给接下来大联盟与长城内的回归谈判设置了一道重要“障碍”后,议事随即正式开始。

    袁安第一个说话,他代表大联盟大总管李风云,详细介绍了此次北征经过,其中少郎河大战和阿史那咄尔举兵造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袁安却草草带过,把重点放在了红水河战场,似乎契丹人才是决定此次北征胜负的关键。

    接着袁安仔细分析和推演了当前东北局势以及事实存在的几种危险,而这正是李风云和阿史那咄尔双双留在弱洛水两岸的重要原因。

    联盟高层面面相觑,心中的疑惑不但没有释去,反而愈发严重了。

    从袁安的述说中可以看到,李风云不是暂时滞留东北,而是短期内难以返回,如此一来,回归谈判就不是由他主持,而是由李子雄掌控。以李子雄为首的联盟贵族势力个个急于回归,恨不得拱手送上安州和东北,关键时刻甚至不惜牺牲联盟利益,由此不难想像谈判结果了。

    对此不利局面,李风云难道视而不见、视若无睹?从芒砀山举旗到现在,历尽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战果,就这样任由一帮落难贵族糟蹋了?以联盟草根势力对李风云的了解,绝无可能,想占李风云的便宜难于登天,所以最大可能就是,李风云又要玩阴谋诡计,只是需要何等妙计才能让其远在东北却又能牢牢掌控谈判的结果?这一次的目标又是什么?

    说完东北的事,袁安话锋一转,总算说到了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飞狐留守军的去留,大总管实际上早已表明了态度,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撤进安州。”

    李珉眉头微皱,听出袁安话里有话,当即问道,“何谓迫不得已?以目前北疆之局势,飞狐留守军的处境十分困窘,这算不算迫不得已?”

    袁安正想说话,坐在他身边的萧逸及时拍拍他的手臂,然后凑到他的耳边,低声说道,“有件事尚未来得及告诉你。昨天李安期来了,代表齐王劝说我们向长城内做出妥协,希望飞狐留守军尽快撤进安州。”

    袁安立即有所推测,微微颔首,然后转目望向面色不善的李珉,微笑说道,“大总管对北疆局势楸终抱着一丝侥幸,对齐王始终抱有希望,所以才要求你们竭尽所能坚守燕北,但大总管肯定要做最坏打算,要未雨绸缪,因此拿下安州后马不停蹄北上征伐,其中一个最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飞狐留守军走投无路不得不撤进安州的时候,有安全出关的保障。”

    “出关的决策好做,但出关的路难走,相信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袁安看看众人,目光再次投向李珉,“你之所以冒着巨大风险千里迢迢赶赴安州,不就是为了飞狐留守军出关的安全吗?”

    袁安说对了,飞狐留守军如果决心出关,李风云鞭长莫及,无力阻挡,所以李珉亲赴安州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李风云的支持,需要安州的接应、配合和支援,否则出关路上根本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李珉的脸色愈发难看。袁安避轻就重,只说李风云同意飞狐留守军出关,至于出关路上的安全,却言之无物,这让李珉着急了。李风云滞留东北不回,联盟主力大军亦在东北战场,怎么看李风云同意飞狐留守军出关都没有诚意。

    李珉忍不住了,毫不客气地质问道,“如今北征基本结束,大总管是否可以确保飞狐留守军的出关安全?”

    对于李珉的态度,袁安不以为意,他摇了摇手,说道,“北征基本结束,我们基本上控制了东北,现在已经可以拿安州和东北一起与长城内讨价还价了,但是,这个讨价还价的余地还是非常小,距离我们满意的条件还很遥远。不过,此次北征有意外之喜,步利设阿史那咄尔与我们结盟合作,安州和东北实际上有两个主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增加了谈判的难度,但正因为如此,一旦大漠也来谈判招抚,形成两虎相争之局,我们就可以从中渔利,就可以向长城内公开提出要求,要求长城内确保飞狐留守军在出关路上的安全。”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形势变化太快,就算我们竭尽全力亦无济于事。”袁安摇头叹道,“江南豪帅刘元进据吴郡而称帝,北豪帅张金称杀死了右骁卫将军冯孝慈,国内局势急骤恶化,我们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齐王那边也是一次次胁迫圣主,先是左骁卫将军董纯北上雁门,接着右骁卫将军李浑也调任北疆,如此局面下,皇帝和中枢还能养虎为患,容忍我们发展壮大?”

    李珉不得不承认袁安说得有道理,仅靠安州一家的力量,确实没办法保障飞狐留守军的出关安全,这与他当初的想像有很大出入。李珉穷思无策,一筹莫展,不禁有些丧气,“你们都知道,飞狐的粮食储备最多支撑到年底,就算十几万军民节衣缩食,也只能坚持到明年开春,然后”

    李珉抬头看着袁安,愤懑问道,“飞狐危在旦夕,那里的军民都是大总管的旧部,他岂能见死不救?当初他决意出塞,不正是要为十几万军民寻找一条活路吗?如今活路有了,他岂能扔下飞狐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袁安再度冲着李珉摇摇手,示意他不要激动,稍安勿躁,“就目前局势而言,若想确保留守军的出关安全,靠安州和东北的回归,靠步利设阿史那咄尔的归附,都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必须另谋计策,彻底驱除风险,确保万无一失。”

    李珉急不可耐,当即追问,“可有计策?”

    袁安点点头,“大总管确有一计,可确保飞狐留守军的出关安全。”

    此言一出,大堂上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李珉喜形于色,李子雄、萧逸等联盟高层也是惊喜不已,但是大家都很克制,甚至有些不安。既有良策,袁安却藏着掖着,闪烁其词,足见这个计策有严重弊端,甚至可能会牺牲联盟的整体利益,会遭到很多人的激烈反对,否则袁安何以迟迟不语?

    “计将何出?”李珉急切问道。

    袁安看看众人。众人肃穆以对,十分期待。大堂上一片安静。

    袁安缓缓开口,一字一句,清晰传入众人耳中。

    “第三次东征。”

    众人愣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难以置信,目瞪口呆。

    第三次东征?哪来的第三次东征?长城内并未传出这个消息,联盟高层虽然听说过此事,但有的是来自行宫的传言,有的则来自李风云对未来局势的预测,总之到目前为止,皇帝和中枢并没有做出第三次东征的决策,根本就没有第三次东征这回事。

    袁安停了片刻,等到大家的情绪有所缓和,继续说道,“大总管明确交待,兹事重大,关系到联盟生死存亡,是否执行,由诸公共议,若能达成一致意见,不但有利于回归谈判,更可确保飞狐留守军安全出关。”

    果然是阴谋诡计。所有联盟高层都忍不住暗自腹谤,疯狂之人行疯狂之计,李风云的疯狂已深入骨髓,令人发指,让人害怕,虽然他一次次带着联盟飞奔在悬崖边上,一次次创造奇迹,但这种殊死一搏的豪赌,不可能无往而不利,不可能每战必胜,只要失败,就是灭顶之灾,尸骨无存。如今大好前景就在眼前,唾手可得,为何还要陪着一个疯子一起疯狂?

    。。。

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给自己退路

    鸦雀无声,气氛非常压抑,大堂内的空气似乎都在这一刻凝滞了,炭火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似乎也急剧增加,人人燥热,平静的心绪渐渐混乱,慢慢陷入利益得失的巨大漩涡中难以自拔,开始在迷失的道路上极速狂飙。

    袁安、阿史那耶澜清晰感受到了气氛的急骤变化,仿若呼啸风雪扑面而至,让人冷彻入骨。两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临行前李风云的担忧,共富贵易,共患难难,在唾手可得的利益面前,还有几人能保持本心不动摇?还能不能为了大局而牺牲个人私利?

    事实很清晰,安州和东北是大家历尽艰难齐心协力一起打下来的,胜果为大家所共有,凭什么为了飞狐留守军团的死活,就非要牺牲安州和东北的利益,牺牲大家的利益?

    飞狐留守军团撤进安州后,不但要共享当前胜果,还要瓜分现有利益,无功却受禄,他们是高兴了,心花怒放了,但对出塞征伐的将士来说,这极度不公平。然而不公平的事还不止如此,为了兑现承诺,出塞征伐的将士还要踏上新的征程,还要千里迢迢去辽东,去攻打高句丽,他们不但没有享受到自己流血流汗的战果,还要为一群坐享其成的兄弟盟友付出更大的难以估量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这是什么道理?天底下可有这样的道理?

    当然,愤懑归愤懑,理智还是要保持,此刻埋怨没用,需要认真思考和仔细权衡李风云的计策,即便坚决反对,也要充分理由。今日李风云威信高,声望大,且用一连串的胜利证明了他的卓然才能,人皆拜服,十分敬畏,心理上也渐渐产生了一种对强者的尊崇和信任,其中包括李子雄都自叹弗如,与李风云这种一往无前挡者披靡的新生代相比,昔年叱诧风云的老帅也不得不感慨自己“廉颇老矣”。

    李风云既然通过袁安公开他的对策,肯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就是说,大家在全方位考量这个对策的时候,暂时不要考虑有没第三次东征,而是假设有第三次东征,安州和东北回归中土后,加入第三次东征攻打高句丽,那么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利益,拿到什么好处,如果联盟可以因此取得丰厚利益,获得巨大好处,利大于弊,得大于失,理所当然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第三次东征就想方设法第三次攻打高句丽,乘着高句丽历经两年战争后已奄奄一息的宝贵机会,乘火打劫,落井下石,给其以致命一击。

    李子雄敏锐察觉到了李风云的意图,率先做出反应,“袁司马能否解释一二?”

    李子雄知道圣主和中枢当前所处的困境,不是圣主和中枢不想返回东都稳定大局,而是回去后矛盾更尖锐,冲突更激烈,形势恶化更快,危机更严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灰头灰脸的跑回东都,与对手大打出手,搞得焦头烂额,天怒人怨,倒不如滞留北疆,积极寻找逆转良机。

    事实上圣主和中枢的决定很正确,正因为他们滞留北疆,李风云的出塞发展大计才在关键时刻、以最快速度赢得了长城内的大力支援,结果创造了奇迹,赢得了空前胜利,一个连李风云都没有预料到的匪夷所思的胜利,而这正是圣主和中枢苦苦寻找的良机所在。只是双方没有信任基础,即便圣主和中枢以设立安东都尉府为手段,主动向安州做出积极试探,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汉王杨谅之祸犹历历在目,面对齐王的“殊死一搏”和韦福嗣、李浑、董纯等支持者的“垂死挣扎”,圣主和中枢不得不未雨绸缪,不敢养虎为患,自取其祸。

    为了缓解当前的国内外危机,圣主和中枢急于拿下开疆安州和东北的武功,但齐王、李浑、李子雄和李风云四股势力都是他们的“敌人”,偏偏这四股敌对势力又以齐王为核心走到了一起,结盟合作,由此可以想像,安州和东北必定在回归谈判中狮子大开口,开出一个天价,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虎口夺食,从圣主和中枢那里讹诈到最大利益,以便迅速发展壮大自己,而这一结果对圣主和中枢来说就是养虎为患,肯定不会答应,退一步说,就算勉强答应了,也埋下了“翻脸”的种子,只待时机合适,圣主和中枢必然断绝粮草支援,一把捏住安州和东北的脖子,置李子雄、李风云这两大反叛势力于死地。

    这是一个可预见的死局,怎么破?参加第三次东征,急圣主和中枢之所急,给圣主和中枢一个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战果的机会。

    袁安微微颔首,当即详尽分析了圣主和中枢在国内外严峻局势的前后夹击下困窘不堪,不但迫切需要一个解局的突破口,需要开疆安东和东北的功劳来力挽狂澜,遏制政治上的颓势,还需要把东征继续下去,以东征的最终胜利来挽救前两次东征失败所导致的恶劣影响,善始善终,以求迅速愈合政治上的创伤,恢复和重振中央威权。

    最后袁安得出一个推论,东征肯定要继续下去,这是政治需要,当然,就目前国内外局势而言,中土并不具备发动第三次东征的全部条件,但是,如果安州和东北回归了中土,联盟大军加入东征战场,第三次东征就具备了实施条件。

    也就是说,如果联盟在回归谈判中,主动或者被动参加第三次东征,满足圣主和中枢多方面的需求,则圣主和中枢为了达到目的,也必然会做出相应妥协,如此联盟就能在回归谈判中利益最大化。

    “大总管此计有三个目的,其一,帮助飞狐留守军安全出关;其二,与其被动困守,让圣主和中枢捏着脖子任由宰割,倒不如主动出击,一方面延续双方之间的良好合作,满足圣主和中枢借刀杀人的愿望,一方面则借助攻打高句丽的机会竭尽全力壮大自身;其三,欺骗和麻痹大漠,做出割据东北疆自立之势,一旦大漠中计,不再气势汹汹地以武力强行解决安州和东北的归属问题,则我们就赢得了喘息和发展的宝贵时间。”

    大堂上气氛依旧沉重,联盟众多高层并没有因为袁安的解释而改变立场。袁安说的都是此计的覼处,可能给联盟和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利益,那么坏处呢?此计的弊端又在哪里?

    事实很明显,以联盟目前的实力,即便到了东征战场,也决定不了东征的胜负。

    中土远征军两次攻打高句丽,均以失利而告终,第一次东征,选锋军萨水惨败,十几万将士埋骨他乡,第二次东征,主力再次受阻于辽东城,这说明什么?难道皇帝御驾亲征和卫府精锐大军都是摆设?到底是战斗力不足还是指挥不当,抑或是高句丽人得到了上苍的眷顾,犹如神助?由此推及,谁敢说第三次东征就能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皇帝和几十万远征军都屡屡受挫,李风云和数万联盟大军凭什么就能挡者披靡?

    辽东战场就是个深不见底的“坑”,联盟大军到了战场上,不是被高句丽人“坑”死,就是被卫府军“坑”杀,总之实力不济,稍有不慎就会灰飞烟灭。

    安特尔实在忍不住了,质问袁安,“依大总管的推断,我们参加第三次东征,有几成胜算?”

    “大总管信心百倍。”袁安笑道,“当然,前提是,大总管需要大家的全力支持,需要联盟上上下下齐心协力。”

    袁安轻描淡写,安特尔却是穷追不舍,“与北征弱洛水相比,东征高句丽的胜算是大还是小?”

    高句丽就算奄奄一息了,其实力也远远超过了奚、霫和契丹三个东胡族群,而以联盟的实力,之前连打东胡都没有胜算,更不要说拉着一群七拼八凑的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