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5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嫡系,一直都是李风云的盟友,与李风云并肩作战,之前都是有难同当,现在有利益了,有福同享了,当然不会错过,当然不想再与李风云一起同甘共苦了。而更重要的是,东都以安东大军参加第三次东征做为招抚前提条件,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借助第三次东征打击、削弱乃至消灭安东军队,东征战场实际上就是个陷阱,掉进去的后果十有**就是全军覆没,如此九死一生的危险与眼前现实利益没有任何可比性,豪帅们的选择不问可知。

    李风云然诺仗义,好人做到底,直接把丰厚利益送给了豪帅们。

    左路总管府(总管霍小汉)及其下辖的帅仁泰部、石长河部、韩进洛部、裴长子部,也就是原鲁西南的义军队伍,整编为长汉军,负责镇戍饶乐都督府,屯驻于托纥臣水以东。

    右路总管府(总管王薄)及其下辖的郭方预部、秦君弘部、左君行部、左君衡部和王薄的本部军队,也就是原鲁西北和鲁东的义军队伍,整编为赤峰军,负责镇戍松山都督府,屯驻于赤峰。

    前路总管府(总管郝孝德)及其下辖的刘黑闼部、刘十善部、杜彦冰部、王润部和郝孝德的本部军队,也就是原冀南义军队伍,整编为鬼方军,负责镇戍安州,屯驻于鬼方和平地松林一线。

    后路总管府(总管孙宣雅)及其下辖的李德逸部、石秪阇和孙宣雅本部军队,也就是原河北豆子岗的义军队伍,整编为黑狼军,负责镇戍松漠都督府,屯驻于少郎河以北、弱洛水以南的黑土原。

    李风云的慷慨大度,远远超出了豪帅们的预料,大堂上一片死寂,气氛十分诡异。

    豪帅们难以置信,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他们从未想过这种事,却这样突兀出现,幸福来得太突然。

    联盟五路总管府,二十三个军,还有直属大总管府的四个精锐之师,再加上韩世谔的豹骑军、周仲和来渊的羽骑军,还有出塞后组建的雷霆马军五个军,扣除掉这大半年来因作战、伤病、逃亡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失,总兵力大约有十万人左右,但东都只给了四个军两万人的建制,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利益争夺当然也就非常激烈。

    前后左右四路总管府做为李风云的非嫡系人马,又因留守飞狐而没有出塞作战,在攻占安东的过程中寸功未立,所获利益当然较少。这是可以预见的结果,也是正常结果,但利益当前,又有几人能够保持“平常心”?他们拒绝参加第三次东征,实际上与他们对此次利益分配的不满有直接关系,既然你不能与我有福同享,我为何要与你有难同当?

    然而,事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李风云不但信守承诺,有福同享,而且还给了他们最大利益。

    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豪帅们不是欢呼雀跃,而是忐忑不安,甚至心惊胆颤。事出反常即为妖,此事太过诡异,迫使他们不得不以最大恶意去揣测李风云的真实意图。

    有福同享不是这么“同享”,这里面肯定有玄机,要么这个“福”不是“福”,而是祸,祸福相依嘛,要么就是眼前之“福”不过是蝇头小利,李风云根本看不上眼,于是就做个顺水人情,以便将来他“发达”了,独吞利益的时候,可以堵住这些盟友们的“嘴”。

    到底是哪一种?如果是前者,祸福相依,豪帅们的敌人或者是突厥人,或者是裴世矩,但问题是,突厥人如果攻打安东,南北战争就爆发了,突厥人有这样的胆子?至于裴世矩,因为第三次东征期间北疆安全至关重要,而安东的稳定以及对大漠突厥人的有力牵制,是确保北疆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裴世矩绝无可能斩杀豪帅混乱安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便他有杀人的想法,也要等到第三次东征结束后再行实施,否则就是自取其祸了。

    反之,如果是后者,豪帅们对安东大军参加第三次东征的结果实在不敢乐观,远征战场上的敌人太多,其中明面上的敌人高句丽反而不可怕,最可怕的暗地里的敌人,是圣主,只要圣主决心置安东军队于死地,命令远征军在关键时刻发动致命一击,李风云就算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也无法逆转覆灭之厄运。

    另外还有一点,李风云把安东四个军的建制都给了他们,李风云的嫡系人马怎么办?李风云拿什么利益来奖赏和笼络他自己的亲信?

    豪帅们想不明白,猜不透李风云葫芦里卖什么药,于是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完全没有利益到手的兴奋和激动。

    李风云肯定要给个解释,大家都是兄弟,藏着掖着甚至有心算计只会加深隔阂和矛盾,无助于内部团结。

    “东都给了每个军五千人的编制,但这对你们来说数量还是太少,远远不够,所以你们自己必须想办法。”李风云笑道,“某对你们的智慧充满信心。”

    “当然,你们对某的决定肯定心存疑虑,只是你们把事情想复杂了,实际上原因很简单,还是那句话,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我们联盟有十万大军,东都担心养虎为患,势必要打击和削弱,而东都以安东必须参加第三次东征做为招抚前提条件,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远征战场就是个陷阱,我们还不得不跳。”李风云摇摇头,不屑说道,“东都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以为某跳进陷阱就一定会死,不知所谓。某如果这么容易死,还能活到今天?还能拿安东与东都讨价还价?某要用事实告诉东都,他们不但错了,还掉进了某的陷阱,最终不得不承认安东有十万大军,不得不给予安东更多军队建制。”

    李风云冲着豪帅们挥挥手,“这四个军的建制先给你们,几个月后安东会有更多军队建制,到那时你们可不要眼馋,更不要埋怨某偏袒不公。”

    豪帅们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虽然依旧将信将疑,但既然李风云解释了,把话说清楚了,那不管真假,先把眼前利益拿到手再说,难不成还坚拒不要?于是豪帅们欢呼雀跃,心花怒放,大堂上的气氛随即再度热烈起来。

    “不过有一点某必须郑重说明。”李风云看到豪帅们总算“放心大胆”地接受了自己的“大礼”,继续说道,“在某与主力远征期间,你们务必遵从裴世矩的命令,尽心尽力辅佐裴世矩坚守安东。如果突厥人展开攻击,你们务必浴血奋战,不惜代价守住安东。守住了安东,也就守住了你们自己的利益,这个道理很简单,相信诸公也是了然于胸。”

    “另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之处,那就是我们的未来不在安东。安东仅仅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起点,而一年后的南北大战则是我们走向未来的第一道生死关,如果我们逾越不了这道生死关,我们也就没有未来,甚至连安东这个立足之地都难以保全,所以,某郑重告诫你们,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壮大。我们现在的实力还是太弱,保存微弱实力毫无意义,我们唯有不断发展壮大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第988章 赤峰

    二月二十,赤峰总营,大军云集,连营十里,旌旗如云,气势如虹。

    李风云抵达赤峰津口时,总营中数十位将领联袂出迎,声势浩大。

    原右骁卫将军、检校安东副都尉,现任安东大都护府副都护李浑列于迎接队伍的最左侧。

    李浑带着自己的一千亲卫参加第三次东征。他暂时没有更好选择,虽然他对齐王很失望,但站在齐王的立场来说,父子相残毕竟是人伦悲剧,于国于己都有害无利,一味指责齐王烂泥巴糊不上墙也有失偏颇,所以求人不如求己,目前也只能与李风云、李子雄密切合作,借助二李的力量抗衡东都的打击,先度过危机,将来或许就有机会逆转危局,卷土重来。至于裴世矩,他畏之如虎,睡觉都不敢闭眼睛,不敢待在其身边自寻死路。

    陈瑞、韩曜、袁安、萧逸、李孟尝等联盟大总管府主要官员紧随李浑之后,也列于迎接队伍的最左侧。

    这次联盟大总管府的所有官员掾属旗帜鲜明地支持李风云,全部选择了参加第三次东征,这出乎李风云的预料,但仔细想想也很正常,李风云以节节胜利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甚至奇迹般地以开疆拓土之功换回东都的赦免,帮助联盟所有成员实现了他们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如此强悍实力,再加上李风云身份的转变,完全可以预见其辉煌未来,理所当然紧紧追随。

    但是,大总管府所有官员掾属全部参加东征显然不现实。安东大都护府新建,就算裴世矩威望崇高,手下亲信也十分得力,又有四支镇戍军倾力相助,只是安东刚刚易主,百废俱兴,矛盾冲突激烈,内有东胡诸种桀骜不驯,外有突厥人虎视眈眈,主力大军又远征而去,内部空虚,防守力量薄弱,这种不利状况下,大总管府肯定要留下部分官员掾属加入新建的安东大都护府,一方面代表副大都护李平原行使职权,辅佐裴世矩稳定安东,一方面竭尽全力维护以李风云为首的原联盟集团的利益,所以李风云仔细权衡后,命令甄宝车、澹台舞阳、刘炫、孔颖达及部分官员掾属留守安东。

    这其中山东鸿儒刘炫和山东名士孔颖达倍受河北和齐鲁两地豪帅的尊崇,有他们在安东大都护府与四支镇戍军之间进行游说斡旋,必能有效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助于裴世矩尽快控制安东,尤其有助于安东的镇戍安全。

    李子雄、韩世谔、周仲、来渊、李珉、虞柔、郑俨、裴爽、牛进达等权贵一系的将领官员列于迎接队伍的中间靠左位置。

    他们的选择惊人一致,坚决参加第三次东征。此次开疆有功,他们这些杨玄感的同党同谋全部赢得了圣主的赦免,但也仅仅就是赦免而已。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死罪改为除名为民,从此就是一介布衣,一个普通的平民,既没有贵族身份,也绝了仕途,若想再入士族,再进仕途,唯有再立军功,所以他们坚决支持李风云,韩世谔的豹骑军、周仲的羽骑军和牛进达的联盟第二十三军都积极参加远征,并且他们还竭尽所能游说联盟各方势力参加第三次东征,以确保第三次东征的胜利,确保他们能够再立军功。

    郭明、徐十三、吕明星、夏侯哲、韩寿、徐师仁、钟信、曹昆、岳高、海东青、南玉堂等联盟步军团将领列于迎接队伍的中间靠右位置。

    此次东征,李风云的嫡系人马全部参加,其中有直属大总管府的虎贲军、风云军、骠骑军和骁骑军,有中路总管府下辖的联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军。

    之前钟信的第一军戍守平地松林,南玉堂的第五军卫戍方城,他们在接到赤峰集结的命令后,随即一个把防务交给了奚族辱纥王部,一个把防务交给了武贲郎将赵十住,之后便匆忙赶至赤峰总营。

    与联盟步军团将领并肩而立的,是联盟马军团将领,有高虎、尔朱天啸、赤小豆铁衣、阿史德俞祁和地骆拔巢,其他马军团将领诸如斛律霸、呼延翦、米庸、井疆六斤蜚、山松子、若干大斧和安北海,竟然一个都没出现。

    突厥人阿史那咄尔、阿史那晃忽尔、阿史那翰海,安州军的冯鸿、李屹、宇文牧,奚族的辱纥王孟坝、莫贺屯河、处和苏支、元俟折、阿会川等,契丹的大贺摩会、奈曼督畔、敖汉普卢、库伦达兰等,霫族的波罗雅克、火赤孟克和萨马希图等安东汉虏两姓将领列于迎接队伍的右侧。

    随着安东并入中土版图,随着名震塞外的裴世矩的到来,不论是以阿史那咄尔为首的突厥人,还是奚、霫和契丹等东胡诸种,都有了一股强烈的危机感。裴世矩的卓绝才智和中土以夷制夷之国策,让安东诸虏意识到,如果他们不遵从李风云的命令,不接受李风云的建议,不加入安东大军一起远征高句丽,他们极有可能在大漠的反攻大潮中,无助而悲惨地死于裴世矩的“以夷制夷”。与其被裴世矩驱赶死在突厥大军的铁蹄下,倒不如跟着李风云远征高句丽,一路攻城拔寨烧杀掳掠,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运气好的话就能满载而归,于是他们再不犹豫,风驰电挚赶至赤峰集结。

    看到汉虏两姓将领云集而来,李风云非常高兴,与大家一一寒暄,气氛很热烈。

    当夜,总营军议,进行东征部署。

    此次东征,安东有十二个步军团大约四万五千人,五个马军团大约八千余骑,还有安州军两千余骑,突厥三千余控弦,霫族三千余控弦,奚族八千余控弦,契丹暂时只有遥来、敖汉和库里三部落的三千余骑,之后在东进过程中契丹的出伏部、迭剌部、柯尔钦、希图、郭迩逻和瓮共六部控弦会陆续加入,最后应该能凑足八千余骑,远征总兵力约近八万人。另外就是随军民夫、工匠,还有东胡诸种的随军奴隶等,总数大约在六万人左右。

    如此安东远征军就可以号称十四万大军,远远超过了李风云向东都做出的“十万大军远征高句丽”的承诺。

    李风云首先传达了圣主诏令。建立安东大都护府,下辖安州总管府、松山都督府、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等四个羁縻州府,统领鬼方、赤峰、长汉和黑狼四个镇戍军。然后通报了相关人事安排。

    将领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安东副大都护李平原及其职权,好在东都妥协了,给予了李平原安东统兵权和战场指挥权,如此一来,联盟切身利益,就能在李平原这个副大都护的庇护下,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全。

    当然,不满是有的,牢骚就更多了。我们历尽艰辛把安东打下来了,结果“桃子”给别人摘了,岂有此理!

    李风云做了一番解释以作安抚。目前中外形势下,联盟生存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严重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发展壮大,是韬光养晦,不能狂妄自大成众矢之的,而更重要的是,南北大战即将爆发,这是联盟的生死关,唯有闯过了这道生死关,联盟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赢得未来。但问题是,如果南北大战打输了,联盟在大战中惨遭重创,怎么办?所以要未雨绸缪,要远征高句丽,要给联盟留一条退路,所以安东根本就不是联盟的目标,联盟的目标是大辽东,是以幽燕为中心的东北疆,乃至于逐鹿中原,称霸天下。

    如果以称霸天下为终极目标,现在有必要计较安东这点利益,有必要为安东这点不公平而忿忿不平耿耿于怀?如果连这点远见、这点眼界、这点度量都没有,将来还能逐鹿称霸?

    理是这么个理,但一个是眼前利益,一个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为了梦想而舍弃眼前利益,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难,尤其对草根出身的豪帅们,对蛮荒出身的诸种酋帅,对日思夜想返回东都的落难权贵们,尤其难。

    李风云看在眼里,毫不犹豫地做出新承诺,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拿下平壤,摧毁高句丽,就能获得难以估量的财富,还能继续建立开疆拓土之功。这个“桃子”更大,更肥美,更能让东都垂涎三尺,将来,也就能换回更多的政治利益。

    “某有信心拿下平壤,摧毁高句丽。”李风云信誓旦旦地说道,“相比起来,某对这次远征高句丽的信心,要远远大于去年出塞作战。”

    此言一出,在坐诸将信心大增,对远征的丰厚利益亦是充满期待,同时,对李风云信心满满的由来也有了估猜。

    斛律霸、呼延翦等与李风云有生死之交的几个马军总管及五百天狼骑卫神秘消失,安北海等一大批原栗特商贾及他们的商队护卫亦突然踪迹全无,之前大家就有各种猜测,现在李风云语含玄机,而这些人依旧不见身影,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某种丰富联想,如若联想是真,李风云的攻击之策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众将注目下,李风云缓缓站起,挥手下令,“三日后,大军东进。”

第989章 诏令

    第九百八十五章诏令

    二月二十,河北高阳宫,皇帝行在。

    好消息接踵而至。之前赶赴关中平叛的太仆卿、检校右翊卫将军杨义臣报奏,已于扶风郡诛杀贼帅向海明,并剿灭其麾下叛军主力,余众作鸟兽散,溃逃山野之中,已不足为患。

    之前奉旨赶赴江南平叛的江都丞王世充报奏,已于吴郡吴县斩杀贼帅刘元进、朱燮,并剿杀江南叛贼三万余人,余众或亡命山林,或逃窜大海,江南乱局迅速得以平定。

    裴世矩再次急奏,安东大都护府已建,安东副大都护李平原和安东副都护李浑已于本月十五率军北上赤峰集结安东汉虏大军,预计于本月底开始东进,直杀高句丽。

    齐王报奏,他已率军抵达涿郡蓟城,正进行军需补充,只待圣主一声令下,即可日夜兼程赶赴辽东。

    弘化留守、唐国公李渊报奏,西北陇西军团已稳守西川防线,将择机向西海展开反攻;西北河西军团主力已进入伊吾郡,只待西突厥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