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5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风云勃然大怒了,虽然他强行忍耐,没有歇斯底里的作出来,但李子雄、李浑都从他的质问里看到了燃烧的怒火。

    李浑苦笑,冲着李风云摊开双手,一脸无奈,“这一刀已经插下去了,已经既成事实了,现在我们既不能拒齐王于千里之外,更不能与其反目成仇,即便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强作欢颜虚与委蛇,否则事情只会越来越糟糕,甚至走向失控,给安东带来致命打击。”

    李子雄也冲着李风云摇摇手,示意他不要激动,尽快冷静下来。

    “事已至此,损失肯定不可避免了,唯有想方设法减少损失。”李子雄说道,“当务之急是不惜代价攻克平壤摧毁高句丽,赢得第三次东征的胜利,这是我们减损的前提,而没有这个前提,我们不要说减损了,就连平安返回安东恐怕都是奢望。”

    李风云点点头,“明公说得对,事已至此,已无退路,只能勇往直前了。昨天大贺咄罗和耶律铁力从晦川传来消息,让我们对晦川两岸的军情有了一些初步了解。本来某还打算再等几天,等大贺咄罗和耶律铁力把粟末靺鞨的军情打探得更详细一点,然后再展开攻击,但如今形势变了,不能再等了,事不宜迟,某明日就率军出,直杀晦川。”

    李浑再度苦笑,欲言又止。李风云还是愤怒,无意谋取对策,只想避开齐王,一走了之,眼不见,心不烦,你们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吧,反正安东这一刀挨得结结实实,这仇怨算是结下了,难以化解了。

    李子雄倒是平和,不紧不慢地说道,“明天就走?也行,扶余距离晦川不过四百余里,我们这边大军云集,晦川那边不可能一无所知,一旦有所戒备,再想偷袭就难了。只是,你走了,齐王这里如何应对?你总要给我们交一个底,不能不管不顾就走了。如果任由我们处置,你是否放心?假如齐王被我们所裹挟,公开与圣主对抗,后果肯定比你想像得严重。”

    李风云稍加沉吟,转目望向李浑,“郕公有何建议?”

    三人中,唯有李浑是齐王的坚定支持者,双方利益相联,紧紧“捆”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齐王的到来,齐王与各方重新合作,应该是李浑愿意看到的。

    李浑稍作踌躇,迟疑问道,“如果齐王要与你再度合作,你是否接受?”

    李风云毫不犹豫地答道,“南北大战在即,而这一仗中土不能输,所以某的底线是,凡是可能危害到南北大战胜利者,均不能接受。”

    李风云一口拒绝,他不会与齐王再度合作,不会因此激怒圣主和中枢,让中土权力高层陷入更严重的分裂和斗争中。

    李浑想了片刻,质问道,“但是去年冬天,尤其在飞狐大军撤进安州之前,你为何还想方设法维持双方之间的合作?”

    “很简单,一则某需要齐王牵制圣主,掣肘涿郡留守府,给飞狐留守军争取到宝贵的喘息时间;二则希望齐王能够与安州、飞狐在长城内外形成三方呼应之势,继而挟幽燕而胁圣主,迫使圣主和中枢不得不妥协让步,转而结束东征,返回东都,稳定国内,如此中土可集中力量进行南北大战的前期准备,同时齐王和我们亦能迅壮大,一旦中土打赢了南北大战,齐王必能乘着东都休养生息的有利时机,据北疆而称霸,为夺取皇统打下坚实基础。”

    李到这里,目光逐渐森寒,语气也愈冷厉,“但是,关键时刻,齐王背信弃义,坚决站在了圣主一边,迫使飞狐留守军不得不出塞撤进安州,迫使我安东不得不向圣主和中枢低头拱手送上开疆武功,在明知东都要置我们于死地的情况下,还不得不跳进陷阱,长途跋涉数千里远征高句丽,殊死一搏。”

    “一个背叛者,一个置我们于死地的背叛者,你让某继续与其合作,继续把某和二十余万人马的性命托付给他,你想干什么?你目的何在?你想让齐王踩着我安东二十余万尸骨走回东都吗?”

    李浑无言以对。

    李子雄再一次向李风云摇手,示意他冷静一点,现在不是争论的时候,而是要尽快拿出对策,互相指责无助于解决问题。

    “形势展到今天这一步,双方已无合作之可能。”李子雄望着李浑,郑重说道,“虽然你有你的立场,你有你的目标,但齐王与安东已分道扬镳,尤其在南北大战结束之前,安东绝无可能支持齐王,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请郕公务必信守承诺,千万不要像韦福嗣、李善衡一样为一己之私而置安东于不顾,陷国祚于危难。”

    李浑尚未说话,李风云又冷声开口了,“南北大战来得越快,圣主对西京的手段就越是凌厉,否则两京根本就不可能搁置矛盾一致对外,而陇西成纪李氏恰好是最好的下手目标,屠灭了你陇西成纪李氏,既可以有力打击陇西武人,又可以重创西京,还能把齐王的势力一扫而空,如此既能最大程度消除国内祸患,又可以更快集权于中央,可谓一举多得。所以某对你说过,在南北大战开始前,你和陇西成纪李氏务必小心谨慎,千万不要给圣主下手屠戮的机会,否则必有身死族灭之祸。”

    面对李风云的威胁,李浑气愤填膺,脸色极其难看,但他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和陇西成纪李氏现在是圣主的眼中钉肉中刺,岌岌可危,而安东就是他的避难所,南北大战则是陇西成纪李氏的救命稻草,此刻他如果一意孤行,继续拉着齐王在皇统斗争的漩涡中左冲右突,严重损害安东利益,置裴世矩和李风云于死地,结果可想而知。

    “好了,言尽如此,郕公亦不会再抱幻想了。”李子雄急忙打圆场,一边伸手拍拍李浑后背,一边对李道,“如何应对齐王,你拿个对策。”

    “唯今之计,只有向圣主妥协。”李风云手指李浑,愤懑说道,“你我联名上奏圣主,向他做出承诺,东征结束之日,就是齐王返回东都之时。另外,急报安东大都护府,请裴大都护亦向圣主做出承诺,安东大都护府和安东大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绝不会做出任何有损于国祚和圣主之事。”

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穷

    四月初六,高句丽府,平壤。天籁小说。2

    最近从辽水一线传来的各种消息证实中土极有可能动第三次攻击,这让高句丽王高元和他的中枢大臣们焦虑不安,夜不能寐。

    这场战争已经进入第三年,虽然从去年初秋开始中土大军就停止了攻击,撤到了辽水以西,但中土皇帝始终滞留于边疆,一直没有返回东都,中土的大军也始终滞留于怀远镇,一直没有撤军迹象,这足以说明中土并没有放弃攻击,于是高句丽不得不继续动员全部力量进行备战。

    然而,高句丽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在过去两年里,高句丽倾尽国力与中土作战,消耗巨大,产出甚少,人口和物资都急剧减少,虽然第一年大捷,缴获很多,第二年也把中土大军成功阻挡于鸭绿水,让一半国土免遭涂炭,但这并不能拯救高句丽于水火,不能阻止粮食危机的爆,不能遏制国力的衰落,尤其去年底******席卷鸭绿水两岸后,形势加恶化,大量人口逃离家园,民心因此崩溃,军心因此动荡,败亡之阴霾笼罩了整个高句丽。

    与此同时,新罗、百济两个老对手乘火打劫,落井下石,频繁越境侵掠,对平壤构成了严重威胁,牵制和分散了高句丽相当一部分力量,而多年的盟友粟末靺鞨看到高句丽迅衰落,岌岌可危,立场和态度也随之改变,不但加大了对高句丽的“敲诈”力度,还开始觊觎高句丽的领地,暴露出其贪婪和血腥的狞狰嘴脸。

    高句丽的外部是群敌环伺,四面楚歌,而其内部,高句丽王高元则是众叛亲离,威信丧尽。

    一个王国衰落了,觊觎蚕食者众,而一个强者没落了,不能给盟友和部属带来现实利益了,当然避免不了众叛亲离,更不要说在高汤、高元父子称霸远东的过程中,为了从宗主国中土身上多咬下几块肉,频繁入侵中土,遭到了平壤亲中土派的强烈反对和极力阻挠,结果可想而知,高汤、高元父子用尽一切手段打击和清除政治对手,对立双方因此结下生死仇怨,而如今血淋淋的事实证明,高汤、高元父子和支持他们的贵族们自食其果,为自己不切实际的王霸大业付出了惨重代价,给高句丽带来了灭族之祸。

    高元可以死,支持高元的贵族也可以死,但高句丽不能亡,这是目下一大批在绝望中挣扎的高句丽贵族的共识,于是他们煽动绝望的平民动叛乱,游说和鼓动地方官员和军队将领背叛高元,试图推翻高元,拯救高句丽,以向中土投降来赢得族群的生存,来重建一个新高句丽。

    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高元和他的支持者们焦头烂额、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已难以为继,此时不要说集中全国力量迎战中土的第三次攻击,就连稳定平壤政局、稳定国内局势都难以做到,可谓内外交困、日暮途穷了。

    这天高元急召大将军乙支文德和姜以微,告诉他们一个虽早有预料但始终抱有一丝侥幸的坏消息,中土皇帝于二月二十下旨第三次攻打高句丽。

    乙支文德和姜以微不约而同地望向丞相高建武,目露不满之色。如此重要消息,竟然到现在才传到平壤,贻误大事啊。

    丞相高建武出身王族,年过半百,身材削瘦,憔悴不堪,须因过度操劳而呈灰白之色,给人一种苍老衰弱之感。他看到两位大将军都露出质询之色,不禁无奈摇头,“自斛斯政逃亡而来,中土皇帝便对其内部展开了一次大清洗,对重要机密的管控亦更为严格,我们已经很难从其内部获得有价值的消息。至于这个消息,已经在怀远镇半公开了,所以我们的眼线才能打探到。”

    “如此说来,中土人马上就要动攻击了。”乙支文德与姜以微四目相顾,彼此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深重忧色。

    乙支文德和姜以微也都是五十多岁的老军了,他们都是高汤时期的股肱重臣,都有称霸远东的志向,一生都在为追逐梦想而奋斗,但如今不仅梦想破灭,就连种族都陷入存亡之危,所以他们对罪魁祸中土切齿痛恨,他们不甘心失败,他们要守护高句丽,要重建高句丽的辉煌和荣耀。

    只是,目前局面下,他们力挽狂澜的手段已非常有限,经济已经崩溃,武力过于悬殊,政治上更是深陷分裂和内讧,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穷途末路,如今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高句丽人对中土入侵的冲天仇恨和求生的强烈**,但打仗打的是国力,以弱胜强可一不可再,当战争进入第三年,面对强大的中土,高句丽已无力再战,败亡是必然,除非上苍眷顾,再赐奇迹。

    高元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雄心勃勃的年纪,当然想干一番大事业,实现高句丽称霸远东的理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鼎盛时期的高句丽恰好碰上了雄起的中土,远东狼王根本不是中土雄狮的对手,这一仗还没打便已分出胜负。

    过去的两年里高句丽的确打赢了战斗,却输掉了战争。远东狼王用尽所有力气打伤了雄狮,赶走了雄狮,但付出的代价很惨重,如今它奄奄一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雄狮大摇大摆地杀过来,任其宰割。

    高元不能束手待毙,他要奋起余力,殊死一搏,以期绝处逢生,所以他请来两位老帅,求教对策。

    “前两年的辉煌战果,充分证明我们之前的对策非常正确,无需更改。”姜以微不假思索,自信满满地说道,“鸭绿水以西,以重兵坚守辽东、乌骨两座重镇,与敌死战,以达到牵制和分散敌军力量,迟滞和拖延敌军攻击度之目的;鸭绿水以东,以重兵坚守鸭绿水、萨水两道河流,利用天然险阻,利用雨季优势,不惜代价阻杀敌军,竭尽全力延缓敌军包围平壤的时间。冬天一到,敌军被动,胜利就属于我们。”

    高元面无表情。乙支文德神情严峻。

    高建武看了一眼姜以微,摇摇手,叹道,“前年,我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去年,我们倾尽所有,誓死一战。今年,我们一无所有,国库空竭,人力物力财力几近崩溃,如何去战?拿什么去战?若士气和勇气可以击败敌军,守住城池,赢得战斗,高句丽又何至于有亡国之祸?”

    姜以微冷笑,“我们的确坚持不住了,但中土又能坚持多久?从我们收集的敌情中可看出,中土现在的局势非常糟糕,内忧外患一起爆,其险恶程度远远过了我们,所以我们只要坚持到底,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

    “是的,中土形势的确很糟糕,我们因此抱有侥幸,认为中土可能放弃攻击,但是,现在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土即将动第三次攻击,所以真相是,中土可以坚持下去,而我们要倒下了。”高建武无奈长叹,“这一仗胜负已分,继续打下去,我们就算在战场上再一次击败中土又如何?最后我们还能剩下什么?我们是否可以凭借这三年来的三次胜利,让高句丽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让高句丽重新成为远东霸主?”

    没人回答,一片死寂。

    “答案是否定的。”高建武自问自答,继续说道,“我们与中土作战,每一场胜利都将让我们付出不可承受之代价。中土损失二十万将士,不会伤筋动骨,更不会伤及元气,而我们只要损失五万将士就元气大伤,若损失十万将士,我们就有亡国之危。在过去两年的激战中,我们伤亡的将士已接近五万,我们损失的人口已过十万,至于损毁的城池、房屋、田园更是难以计数,而去年底的******更是给了我们致命一击。”

    “这种困局下,想象一下,如果今年我们继续与中土作战,在每一座城池、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国土上与中土奋战到底,不死不休,最终结果是什么?很显然,就算我们打赢了,坚持下来了,也奄奄一息了。”

    “如果中土明年动第四次攻击,我们如何抵挡?如果年底新罗、百济联手北上入侵,粟末靺鞨亦是背信弃义,乘火打劫、落井下石,我们怎么办?”

    “更严重的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新罗、百济、粟末靺鞨一清二楚,如果今年他们默契配合中土,与中土四面同攻,倾尽全力蚕食我高句丽,我们怎么办?”

    无人回应,气氛很压抑。

    良久,姜以微说话了,“今年,我们并不是没有创造奇迹的机会。”

    “你是说突厥人?”高建武连连摇头,“突厥人不可信。今春突厥使者之所以带着一支庞大商队千里迢迢而来,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利用我们牵制中土人,从而给他们夺回安州赢得更多时间。但中土人既然已经决定向我们动第三次攻击,就足以说明中土攻占安州的目的正是要利用安州吸引突厥人的注意力,牢牢牵制住东胡诸种,不给他们任何援助我们的机会。如此拙劣伎俩,突厥人岂能看不到?既然看到了,突厥人还敢冒着挑起南北大战的危险,为自己一个有力别部的覆灭而向中土开战?”

    姜以微忍不住了,冷哂道,“以丞相所言,今年这一仗我们干脆不打了,拱手投降,束手就缚,引颈待宰吧。”

    “事已至此,求和当然是上策。”高建武苦笑,“但问题是,这一仗中土损兵折将,中土皇帝更是颜面尽失,又岂会轻易言和?”

第一千零四章 尔虞我诈

    “议和是上策。天籁小说。2”乙支文德终于开口,“边打边和,双管齐下,倾尽全力争取最好结果。”

    “最好结果是什么?”高元神色不善,厉声问道,“是献城投降,还是割地求和?”

    议和的结果无非两个,一个是最坏结果,献城投降,保全种族,但高元和他的追随者们肯定灰飞烟灭;一个是最好结果,割地求和,以割地赔偿来保全王国,如此高元和他的追随者们还有很大可能继续掌权。但是,目前局面下,高元内交外困,腹背受敌,就算战场上再创奇迹,再一次击退中土大军,内部危机却难以解决。此刻平壤在亡国重压下,分裂已不可避免,高元的政敌们绝无可能错过推翻他的机会,甚至会以保全种族的名义公开通敌卖国,投降中土,借助中土的力量内外夹击高元,所以高元没有选择,唯有死战,议和对他来说不论结果好坏都是死路一条。

    “大王不要太悲观。”乙支文德不动声色地说道,“从已知军情来判断,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土尚未增兵怀远,而中土入侵我们的最佳时间就是春末夏初,一旦延误,他们也就没有足够时间攻打平壤了,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中土入侵兵力应该与去年基本相同。若情况当真如此,中土在兵力上就没有优势,而我们则可依照既定策略,层层设防,不惜代价阻截敌军,阻碍和迟滞敌军进攻度。只要把敌军拖进冬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