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5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灾,数万将士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你这不是休整,你这是自杀。”

    韦福嗣提出质疑的目的是要安东诸将“摆正”位置,让度军权,但韩世谔毫不客气,寸步不让,其态度甚至比李子雄还强硬。

    韦福嗣没办法,只能找盟友,于是转目望向罗艺,指名道姓地问道,“襄阳公连日激战,帐下将士是否伤亡较大?是否已精疲力竭?是否还有余力继续作战?”

    罗艺不屑地瞥了他一眼,手指东方,厉声说道,“几十里外就是萨水,二十万英灵正看着我们,正等着我们杀虏雪恨,此时此刻,我们当义无反顾,舍身赴死,浴血厮杀,哪怕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韦福嗣惊讶地望着义正严词的罗艺,感觉他脑子进水了,就算你不支持齐王,但也不要与安东共进退。以罗艺的身份地位,自保都尤嫌不足,哪能公开站队?公开把自己放在圣主和中枢的对立面?

    齐王难掩失望之色,本来他对罗艺抱有期望,但现在看来,自己还是过于乐观了。如今怎么办?孤家寡人一个,继续与安东诸将僵持对峙下去于战事不利,但就此妥协退让,必然严重打击自己的权威,对自身利益不利。

    齐王进退两难,只能一咬牙,坚持要休整一天。

    李子雄、韩世谔、罗艺干脆“恶人做到底”,反正“撕破脸”了,在指挥权上又不可能退让,你要休整就休整,我们打我们的,你就站在旁边看热闹吧。

    五月初八,安东军全线出击,猛烈攻击。

    似先不韪部难以抗衡,率先表露出败退迹象。李子雄敏锐抓住机会,把预备军投了上去,命令周仲的羽骑军配合吕明星的骠骑军和岳高的烈日军,三面围攻似先不韪部。

    似先不韪担心自己被分割包围,果断后撤,向拖在后面的盖宝闻部靠拢,但他与泉百草部是齐头并进,互为声援,他这一撤,等于把泉百草部推到了战阵最前面,结果可想而知,泉百草还没搞清楚状况,便已被安东军四面包围,成了瓮中之鳖。

    入暮,激战渐止,战局再度明朗。似先不韪部和盖宝闻部退到大定河边,背水列阵,背水一战,而泉百草部陷入包围,危在旦夕。

    深夜,乙支文德接到急报,意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手,对这一仗的艰难程度还是估计不足,好在此刻平壤高建武所派出的两万援军已先后抵达青川,而鸭绿水防线的姜以微也知道此刻大定河一战已事关战争胜负和王国兴亡,也给予了有力支援,所派出的两万军队亦已抵达青川城,这给了乙支文德打赢这一仗的信心和力量。

    乙支文德决定,明日自己亲率三万大军增援大定河,留一万军镇守青川城,同时急报大王高元、平壤高建武和鸭绿水防线的姜以微,大定河进入决战阶段,请平壤和鸭绿水防线务必高度戒备,全力以赴,确保自身防务万无一失,从而给大定河决战以最好支持,否则自己这边就算胜券在握,但只要平壤大乱,鸭绿水失守,这一仗即便打赢了也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危局。

    五月初九,休息了一天的齐王看到战局于己有利,不甘心做个旁观者,遂不顾韦福嗣和李善衡的劝阻,率军进入战场。

    李子雄、韩世谔、罗艺等人决心速战速决,竭尽全力把包围圈里的敌军歼灭干净,如此一来,不论高句丽人是退守青川,还是隔河对峙,甚至不惜代价疯狂反扑,青川敌军事实上都已无力顾及平壤,这显然有助于李风云攻打平壤。

    齐王主动妥协,主动参战,李子雄、韩世谔当然热烈欢迎。双方磋商之后,齐王从保存自身实力出发,主动揽下了阻敌重任,而安东军主力则负责围杀包围圈里的敌人。

    齐王指挥两万精锐卫士杀进战场,迅速改变了战局,本来打得有声有色的似先不韪部和盖宝闻部如同撞上坚固城墙,不但寸步难进,反而步步后退。

    如此同时,李子雄、韩世谔指挥虎贲、风云、骠骑、烈日、豹骑和羽骑共六个军,如潮水般冲向被围敌军,短短时间内便冲垮了敌军战阵,开始了血腥杀戮。

    战斗进入白热化,似先不韪和盖宝闻均预感不妙,担心泉百草重蹈败亡覆辙,好在乙支文德正急速增援而来,只要泉百草坚持到今天晚上,坚持到乙支文德抵达战场,战局便有逆转希望,否则就要给泉百草收尸了。

    但是,仅靠泉百草一军之力量,显然难以支撑,尚需友军倾力相助,于是似先不韪和盖宝闻也豁出去了。现在全力以赴,即便把人马打完了,即便依旧不能救出泉百草和被围将士,但最起码可以给敌人以最大杀伤,可以给乙支文德争取到宝贵的救援时间。

    下午,战斗越来越激烈,尤其阻击战场,罗艺部因为连日奋战,损失很大,将士们的体力严重透支,战斗力迅速下降。迫不得已,罗艺只好向齐王求助。

    韦福嗣急忙劝阻,战局如何发展并不明朗,能否打赢这一仗全靠李风云创造奇迹,若其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平壤,则第三次东征就能赢得最终胜利,反之,这支长途奔袭的安东军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一旦形势恶化到不可挽救之地步,齐王能否全师而退,就要看自身实力的大小,所以现在不能死战,不能死拼,不能损耗太大,像罗艺那般不顾后果的玩命,稍有不慎就会把自己玩完了。

    齐王犹豫不决。事关重大,若不给罗艺以支援,让敌人突破了防线,必然会影响到正在进行的围歼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发展。

    就在这时,李子雄派人送来消息,斥候从大定河北岸探查到敌援军正飞速赶来,且兵力较多,粗略估计有两三万人马,所以留给己方的围杀时间非常少,若己方不能在天黑前全歼包围圈内的敌人,就不得不把嘴里的猎物吐出来,毕竟己方伤损很大,精疲力竭,不堪再战,一旦敌人援军赶到后双方打成僵持之局,势必两败俱伤,对己方严重不利。

    齐王不再犹豫,亦不再接受韦福嗣的劝谏,断然下令,所有预备力量投入战场,一面支援罗艺,一面坚固防线,誓死不退。

    (本章完)

第1039章 答应他

    五月初九黄昏,乙支文德抵达大定河战场,然而,他终究还是迟了一步,就在他打算连夜渡河救援泉百草之时,正在北岸鏖战的似先不韪和盖宝闻送来恶讯,泉百草部全军覆没,敌军已开始全线后撤。

    乙支文德又惊又怒,对敌军过度低估让己方连遭重创,这是他的错误,但他不相信敌军依旧具备强悍战斗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算敌军在战斗中拥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连续作战,且还是斩尽杀绝的围歼战,自身损失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他认为自己的“两败俱伤”之计已经成功,接下来他只要牢牢拖住敌军,让敌军陷入进退两难之困境,他就能抓住敌军粮草不继之要害,予敌以致命一击。

    乙支文德下令,各部连夜渡河,于大定河北岸摆下决战阵势,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五月初十,上午,齐王接受了李子雄和韩世谔等人的劝说,竖起王旗,以激励士气,同时亦给高句丽人以威慑。

    韦福嗣和李善衡极力劝阻,说这是安东人的阴谋诡计,目的是以齐王为诱饵,把高句丽军队牢牢吸引在大定河战场,给李风云攻打平壤创造更好机会。此计看上去不错,但齐王做诱饵,对高句丽人的诱惑太大,一旦高句丽人闻风而至,铺天盖地而来,对齐王的安全就十分不利了。

    齐王有些犹豫,思之再三还是拒绝了韦福嗣和李善衡的劝谏。此刻大战已进入关键时刻,箭已上弦,不得不发,一旦出尔反尔,引发内部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乙支文德闻讯非常吃惊,立即渡过大定河,亲赴前线观察敌情。

    之前他判断这支长途奔袭的敌军由中土名将薛世雄统帅,如果事实超出了他的想像,这支敌军统帅竟然是中土的齐王,中土皇帝的唯一嫡子,则形势就远比之前预估的要严重,己方必须立即对战局做出新评估,拿出新对策。

    乙支文德核实了敌情后,当即下令,暂停攻击,全力防守,同时召集各部统军将紧急军议,并急报大王高元,平壤高建武和鸭绿水防线的姜以微。

    高句丽军队不攻,中土军队当然高兴,轻而易举就赢得了喘息时间,这对精疲力竭的安东将士来说太宝贵了。

    五月初十,李风云率选锋马军杀到平壤城下。平壤震骇,惊恐不安。

    高建武意识到形势危急了。如今高句丽的西部重镇辽东、乌骨诸城都在敌军包围之中,姜以微和他的西线守军则被敌军牢牢牵制于鸭绿水一线,而乙支文德和青川守军则被长途奔袭而至的敌军牵制于大定河两岸,这种不利局面下,平壤做为大后方,防守力量已严重不足,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敌纠集东胡、靺鞨诸虏数万马军又杀到平壤城下,虎口掏心,给了平壤致命一击。

    高建武临机决断,乘着敌军尚未完全包围平壤之前,派出多名使者赶赴长安和青川两地,分别向大王高元和乙支文德报警。

    高建武对坚守平壤并无信心,目前平壤不仅防守力量不足,投降派和反叛者也是蠢蠢欲动,尤其反叛者,隐藏很深,一旦阵前倒戈或举兵哗变,则平壤必失,所以高建武警告高元,务必加强长安城的防御,特别要小心内部叛逆,不要疏忽大意被宵小所乘。又恳请乙支文德,当前若想逆转危局,唯有在大定河战场上击败对手,只要击败这支长途奔袭而来的敌军,则包围平壤的敌马军失去支持,必定解围而去,因此高建武向乙支文德提出建议,不惜代价倾力一战,哪怕把青川守军打完了也在所不惜,毕竟敌军“要害”十分明显,己方胜算很大,当前双方比拼的就是时间,而敌军缺少的就是时间,所以高建武向乙支文德做出保证,短期内他有把握守住平壤,十天半月不成问题。敌军在粮草武器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根本坚持不了十天半月,胜利一定属于高句丽。

    然而,高建武无论如何也没到,他坚守“十天半月”的美好愿望竟然在敌军包围平壤的第一天晚上就破灭了。

    五月初十晚上,消失已久的呼延翦、安北海,走进了李风云的军帐。

    年初,呼延翦等秘兵兄弟与五百天狼精骑卫,奉李风云之命,乔装成栗特商队的护卫,在栗特巨贾安特尔的带领下,长途跋涉赶至高句丽,有惊无险地进了平壤城。很快,中土开始第三次攻打高句丽,烽烟再起,归途断绝,安特尔的这只商队不得不滞留于平壤,于是也就顺利完成了潜伏任务。

    现在他们终于盼来了李风云和安东军,接下来就是里应外合攻打平壤。

    双方稍事寒暄后,李风云开门见山,直言不讳地问道,“早在年初,某就说过,你们此行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直接决定了安东存亡。现在,某如约而至,而你们是否可以告诉某,你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

    呼延翦和安北海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点点头,不过,他们眼里却流露出踌躇担心之色,这不禁让李风云的心陡然悬了起来。

    “任务的确完成了?”李风云再一次问道。

    “兄长安心,任务我们的确完成了,只是”呼延翦略作迟疑,继续说道,“只是结果与明公的预期有较大出入。”

    李风云眉头紧皱,心念电闪间已有所估猜,“何解?”

    “高元的叔父高陵,曾为高句丽使者,数次赶赴大漠牙帐,因此与安特尔相识,且双方有利益往来。”呼延翦说道,“我们完成任务的关键便是这个高陵。”

    李风云心领神会,当即问道,“是高陵主动找到安特尔,还是安特尔积极游说高陵?”

    安北海立即回答道,“双方先期试探后,遂一拍即合。”

    李风云微微颔首,沉吟少许,问道,“高陵有甚条件?”

    “存家留国。”呼延翦言简意赅,就四个字,直白说就是保全高句丽王国,保全高氏王族的根本利益,而这与李风云的预期完全相反。李风云的预期目标是摧毁高句丽,屠灭高氏王族,彻底抹杀高句丽一族。

    李风云笑了,笑得很冷,让呼延翦和安北海暗自惶恐。

    “高陵凭什么相信某的承诺?”李风云直奔“要害”。

    呼延翦沉默不语。安北海看到呼延翦没有开口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因为安东的存亡。”

    李风云目露质疑之色。

    安北海继续说道,“明公倾尽安东之力攻打高句丽,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安东就完了,明公就前功尽弃了,而明公率军长途奔袭而来,致命要害就是粮草武器严重短缺,只能速战速决,拖不起,久战不决必败无疑,所以高陵确信,明公一定会答应他的条件,且一定会兑现承诺。”

    李风云点点头。高陵在高句丽位高权重,深得高汤、高元父子的信任和倚重,如此人物若要献城投降,平壤无人可以阻止,但有得必有失,正因为高陵在高句丽位高权重,势力深厚,实力强大,也就拥有了保全高句丽的“本钱”。

    事已至此,李风云没有选择。首先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拿下平壤,拿到平壤城里的粮草武器,然后安东大军才能在大定河战场上坚持下去并取得最后胜利,而要做到这一点,他只能与高陵合作,如果他背信弃义,双方反目成仇,大打出手,高陵绝望之下使出玉石俱焚的手段,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即便李风云“笑到了最后”,安东也未必会如愿以偿地获得最大利益,一旦安东大军损失惨重,最终能否逃脱圣主和中枢的算计,从宇文述的四面包围中杀出去,尚未可知,更严重的是,接下来安东怎么办?南北大战开战在即,奄奄一息的安东又何去何从?

    权衡良久,李风云开口问道,“高元如何处置?”

    此言一出,忐忑紧张的呼延翦和安北海顿时松了口气。李风云妥协了,事情就好办了,局势也就明朗了。

    “高句丽走到穷途末路,高元做为大王,当然要承担全部罪责。”安北海说道,“但高陵提出了一个不可商量之条件。”

    “什么条件?”李风云冷笑道,“难道他还要保全高元的性命?”

    “那倒不是,明公多虑了。”安北海笑道,“高陵的条件是,长安城他去打,高元他去抓,然后他将高元送给中土皇帝请罪,至于高元生死,由中土皇帝决断。”

    “这分明是要保全高元的性命。”李风云摇摇手,“这个条件不能答应。”

    安北海犹豫了片刻,说道,“明公,高陵还有一个附加条件。”

    “这个高陵倒是厉害,竟然估猜到某不会留下高元的性命。”李风云不屑说道,“什么附加条件?高陵还有什么手段可以要挟某?”

    “萨水大战中,高句丽人俘虏了中土大约六七万将士。”安北海说道,“这两年因为伤病等原因陆续死去了一两万,但依旧有五万多俘虏在徒太山的穷山恶水间垂死挣扎。高陵的附加条件便是这五万中土俘虏的生死。”

    李风云杀机毕露,不假思索地一挥手,“答应他,答应高陵的全部条件。”

    (本章完)

第一千三十五章 历史已经改变

    五月十一,大定河战场,休息一天的安东大军为配合李风云攻打平壤,主动向敌军发动了攻击。

    乙支文德目标明确,拖,你攻我守,你攻得越猛,距离败亡就越近。

    但就在这天下午,从平壤传来急报,中土数万马军神兵天降,包围了平壤,形势骤然险恶,丞相高建武为此恳请乙支文德,不惜代价,在最短时间内击败敌军主力,唯有如此,才能力挽狂澜拯救高句丽。

    乙支文德焦虑不安,面对危局,面对强大对手,他亦是一筹莫展,唯一办法就是在大定河战场上击败敌军,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施展拖字诀,切切不可冒险决战,所以不能急,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冷静,必须沉住气,按照既定策略稳步推进,确保万无一失。

    五月十二,安东大军的攻势更为猛烈,李子雄坐镇前线指挥,韩世谔、罗艺诸将身先士卒,齐王亦是亲临前线督战。

    乙支文德暗自窃喜,判断敌军是最后的疯狂,很快便要因粮草不继而深陷绝境。

    五月十三,双方继续鏖战,战斗愈发激烈,双方将帅的心理亦随着血腥战斗逐渐改变。

    乙支文德愈发自信,期待着转折一刻,而齐王、李子雄等人却是心忧如焚,粮草wu qi即将断绝,若李风云不能迅速攻陷平壤,以缴获所得补充军需,则必败无疑。

    五月十四,凌晨,李子雄、韩世谔接到李风云急报,选锋军在高句丽投降权贵的配合下,已于五月十二夜攻陷平壤,并以最快速度向大定河战场上主力大军运送粮草wu qi。至此,大局已定,高句丽已败,中土第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