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度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当初一时糊涂,听了公孙瓒的鬼话,结果派了两万人马前往蓟城协助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围攻蓟城,这才给了刘虞父子如今报复寻仇的最好借口。

    得知幽州骑兵已经逼近到大辽水之后,公孙度心里烦躁难安,他现在最担心的不是徐晃会马上率军强渡大辽水,而是怕留守在辽队、辽阳至望平沿线的将士们心神动摇,不敢与徐晃率领的部队进行决战。还有更令公孙度担忧的事情,一旦进入隆冬季节,大辽水上游的河面会结起厚厚的冰层,到时候徐晃可以率军先攻入玄菟郡,然后从北面包抄过来,与南面的鲜于银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

    公孙度想来想去,觉得此时是该请北方的好邻居夫余国出手帮自己了,于是立即派自己的小儿子公孙恭在从事柳蒲的陪同下前往玄菟郡最北端的高显城去会见夫余国主,请求夫余人出兵进入玄菟郡,协防襄平。

    此时的夫余国作为东北地区第二大国,实力仅次于东面的高句丽,他们所处的具体位置位于后世吉林省富饶的松嫩平原,当时夫余国“土宜五谷”,“出名马、赤玉、貂狖、美珠”,夫余人身材高大壮硕,性格强勇谨厚,但不像高句丽人那么喜欢侵掠,所以与大汉王朝始终保持着和平的经济交流。

    公孙度控制辽东地区之后,与夫余国继承并发展了汉代以来的友好关系。前些年,辽东、玄菟二郡屡次遭到高句骊的袭击,公孙度都借助于夫余国的援助而得保全。公孙度一贯重视夫余作为盟友的价值,夫余也需要汉族政权的支持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双方一直是很好的同盟。

    按照此时规制,夫余王死后安葬时所用的玉匣,需要预存在玄菟郡内,如今公孙度派自己的儿子亲自前往夫余求援,夫余人不为别的,就为了夫余王的玉匣,估计也会派出大军前来替公孙度看守玄菟郡。(未完待续。。)

第四二一章 潜伏的细作

    高显城位于大汉幽州玄菟郡的最北端,后世被称作铁岭,是座重要的边塞城池,扼守着辽东的北方门户。

    高显城坐落在大辽水呈六十度角大折弯的附近,位于河岸东侧,在大辽水的西岸便是辽东鲜卑的地盘,在辽水拐弯的北边就是夫余部落。公孙度统治辽东之后,将主要的兵力都用在了向东扩张,也就是跟东夷第一强国高句丽反复争夺前汉时期还属于大汉的原来的玄菟郡,所以在高显城一带并未派驻太多兵力,倒是在这里开设了面向鲜卑人和夫余人的互市,极大的方便了三方百姓平时的货物流通。

    前汉时期的玄菟郡,位置是以纥升骨城为中心,覆盖了西盖马、上殷台、高句骊等城的大片地域,如今除了高句骊城尚在汉人手中,其余的地方则尽被高句丽人所占据。就连前汉时期位于盖马大山以西、马訾水以东的西盖马城,如今也向西迁移了三百多里,成了小辽水旁边的城池。

    如果单从对付外族蚕食大汉疆域这一点上来说,公孙度在辽东无疑是有大功劳的。正因为有这一点,所以刘和虽然出兵对付公孙度,但却不像当初对付公孙瓒那么不留余地,而是以渐进缓逼的方式逐步削弱公孙度的实力。至于被俘的那些辽东士兵,刘和更是让部下给予了一定的优待,尽量多的让他们继续留在军中服役,为今后对付东夷各族提前进行准备。

    高显城的守将名叫公孙模,是公孙度的族人。公孙模虽然能力不很出众,但却对公孙度言听计从,甚是忠诚,因此被公孙度派到高显坐镇,主要负责与夫余国和东部鲜卑的部族头领进行联络,替公孙度收集情报和聚敛财货。

    前几年有位名叫余昂的落魄书生逃难来到了高显,据说是在老家得罪了当地的豪族。所以远赴辽东前来避祸。当时公孙模的手下正好缺少一个能写会算的幕僚,他见余昂举止文雅,学识不凡,便生出招揽之心。这余昂孤身前来辽东,人生地不熟的,也需要寻找一个落脚之地,于是便同意了公孙模的招揽,安心在他帐前做了幕僚,平时替公孙度模处理一些文书往来的公务,有重要的宾客来到高显时。替公孙模张罗着接待。

    余昂做事认真仔细,有条不紊,时常还能帮着公孙模出一些点子,时间长了之后,公孙模便将他当成心腹使唤,一些重要机密的事情也不避着他。

    这天公孙模忽然接到襄平传来的急报,让他迅速做好二公子公孙恭前来高显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派人与夫余国主联系,让那边派重要的人物前来高显与公孙恭会面。公孙模已经知晓襄平那边战事吃紧的事情。如今二公子与夫余人秘密接洽,显然跟当前的战事有关,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因此急忙找来余昂商议对策。

    “子兴啊。这次二公子要来高显,我们这边需要马上派人前往北边的夫余王都一趟,你看派谁去合适呢?”公孙模一脸期待地看着余昂,眼神里分明透露出“我很看好你”的意思。

    余昂毫不犹豫地说道:“余某幸得公孙都尉看重。如今有这等重要之事,愿替都尉北行!”

    “好!我就知道子兴不会让我失望!此去夫余国王都天罡城,你需如此这般……”公孙模将出使夫余国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向余昂仔细交待了一番。

    余昂仔细记忆。然后一字不漏地将公孙模交待的事情复述一遍,令公孙模觉得十分满意。

    因为出使夫余涉及两邦外交,所以还需进行一些准备,公孙模便将相关事宜全都委托于余昂,而他则是专注于做好公孙恭前来高显的安全防护之事。

    夜里余昂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将一名家仆喊道房内,然后低声说道:“公孙度的二子公孙恭近日将会前来高显,公孙模派我前往天罡城联络夫余国主,然后促成公孙恭与夫余国主的会面。以我分析,当是公孙度觉得兵力吃紧,因此想要从夫余搬请援兵前来玄菟郡。此事十分重大,你需立即潜往险渎联络徐将军,让他早做应对!”

    “属下明白,这就设法连夜出城前去险渎报讯!”

    听这余昂与家仆的对话内容,分明就是潜伏在敌后的情报工作人员,专门向幽州方向传递一些重要的情报。

    实际上,余昂只是化名,这位潜伏在公孙模身边多年的书生,本命叫做邢颙,字子昂,乃冀州河间啵厝恕P巷J年轻时曾获朝廷举孝廉和被司徒征辟,但都不应命,而且改易姓氏和表字,跑到了右北平郡,跟随着当时的幽州名士田畴在北方四处游历,并且结下了深厚的有情。

    余姓,读音与颙同。邢颙表字子昂,为了隐藏身份,他却改成了子兴,而“兴”字的读音却是与“邢”相同。

    田畴身为刘和手下军情司的司长,自然要广布耳目与四方,而邢颙在田畴找到他之前,便已经在辽东落了脚,所以很容易便搭上了线,成为军情司潜伏在辽东各地的谍子当中的一份子,而且是属于比较重要的那一种。邢颙本来可以潜伏进入襄平,但田畴为了他的安全考虑,同时也是觉得高显位于辽东、东部鲜卑、夫余国和高句丽四方势力汇聚之地,所以让他的这位好朋友安心潜伏在了公孙模的身边,直到攻辽战事开始之后,这才启用。

    另一个时空之中,邢颙可是在曹魏政权中升官至太子太傅、司隶校尉和太常,足见他的能力不凡。这个时空当中,邢颙因为跟田畴的关系,所以安心呆在高显做了公孙模的幕僚,虽然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辽东事毕,田畴怎么也不会亏待了他的这位好友,估计至少要向刘和当面推荐邢颙出任一郡太守之职。

    邢颙派人前往险渎报讯不久,一切准备妥当,便带上公孙模准备好的礼品,在几十名卫兵的护送前往天罡城。

    天罡城,便是后世的长春城,正是夫余国现在的王都所在。

    说起后世的长春,还有一些漫长的历史渊源在里面。如果单从字面意思理解,貌似云南的昆明被称作长春才更恰当,因为昆明的气候一年四季温润,被人们称作春城。而远在东北的长春因为处于高纬度地区,所以每年都有一个漫长的冬季,春季却是一晃而过,时间非常的短暂。

    长春之所以得名,来自几千年之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语的译转音为“长春”),后来便成为了地名。

    茶啊冲城是长春最早的称呼,始建于公元前舜帝时期,是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个王都,当时是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

    五百年后,肃慎南支的秽、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秽貊部族,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夫余国全民信仰“灌口二郎”,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夫余人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天罡城内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

    此时的夫余国,尚处于奴隶社会的中期,与已经完全步入封建社会的大汉相比,无论人口数量、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都差着一大截。就是与割地自居的辽东公孙度相比,夫余国也依然是有很大差距,因此不得不依附于玄菟郡的汉人官吏进行指导和管理,才能保证国内的各项秩序正常发展。

    从高显前往天罡城有四百多里的路程,但因为一路平坦,加之道路两旁的夫余人对汉官使者夹道护送,所以邢颙非常顺利的便抵达了天罡城。夫余国主听说玄菟郡来了一位汉官,也是热情相迎,将邢颙迎进了自己的王宫。

    邢颙前些年虽然跟随田畴在北方多地游览,但却未曾到过天罡城这么北的地方,所以心中抱着一半出使一半游览的心态,仔细地留意和观察沿途所见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并且将经过的河流和部落都悄悄地记在了贴身的一张绢帛之上。

    此时的天罡城中主要居住着夫余人中的统治阶层,以及为这些统治者服务的奴隶,为保护这些统治者驻守的士兵,加起来大约能有两三万人。

    对于曾经到过洛阳、高邑、蓟城等人口超过三十万以上大城池的邢颙而言,夫余人心中的圣地天罡城也就不过尔尔,看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估计也就跟高显城差不多。尤其是当邢颙走进夫余国王的王宫之后,他只觉得这里就是一个各种汉式家具、装饰、挂饰的杂货铺子,而看夫余国主的样子,显然是将王宫里的这些东西当成珍宝来向邢颙展示的。

    邢颙心中不由得有些怀疑这样的一个蛮夷小邦,难不成还真能出动大批士兵帮助公孙瓒对抗刘虞父子?(未完待续。。)

第四二二章 夫余人不憨

    邢颙作为玄菟郡派到夫余国的汉官,被夫余国主奉若上宾,不仅堂而皇之地住进了夫余国的王宫之中,而且每顿饭食都与夫余国主同席,各种山珍野味使劲往上抬,生怕怠慢了汉人官吏。

    不过邢颙这次来天罡城可不是旅游观光的,他心里正在琢磨着如何能够不着痕迹地搅黄了公孙度向夫余人借兵的计划,所以对于夫余人的热情招待并未显得有什么受宠若惊,落到夫余人眼里反倒像是汉官见惯了大场面,因此对他的招待更加的殷勤热情。

    如此几日,夫余人终于沉不住气,首先开口询问邢颙的来意。

    “余主簿这几日在天罡城中居住饮食可适应否?”夫余国主一开口,居然是流畅的汉家官话,根本不需要通译。

    邢颙点头,一脸坦然地回答:“天罡城虽然无法与蓟城和襄平这样的大城相比,但跟高显却也差不多,本官这几日承蒙贵国上下热情接待,心中颇觉愉快。”

    邢颙这话貌似有点不怎么客气,但夫余国主一点也不羞恼,反而是一脸憧憬地说道:“天罡城不过是下帮小国之都,岂敢与幽州治所蓟城和平州治所襄平这样的大城相提并论,能让先生觉得与高显城相差不大,本王心中已觉甚慰。”

    “国主此言谬也!”

    “还请先生指教。”

    “大汉自光武中兴以来,东北地区从来只有幽州治所蓟城,何来平州治所襄平?襄平亦为幽州大城郭,但应该是辽东郡的治所,而非一州之治所。”

    邢颙这话说的很讲究,明着听似乎是在纠正夫余国主的口误,但实际上却是在提醒夫余国主,公孙度只是自封的平州牧。一旦朝廷追究此事时,夫余人可得好好掂量之后再选择怎么站队。

    实际上,刘和在出兵辽东之前,便是拿公孙度在辽东自封辽东侯、平州牧,出行时乘坐只有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九条玉串,以及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等诸多僭越的事情作为理由,向天下宣布了公孙度的罪状,然后名正言顺地誓师出兵,讨伐不臣。

    也正是因为公孙度得位不正。所以徐晃在西线俘虏了大批的辽东籍士兵之后,徐邈只要稍加宣传引导,他们就会掉过头来帮着刘和攻打公孙度。

    夫余国主听了邢颙这话之后,迟疑片刻,然后试探着问道:“听说公孙将军如今正在南面与辽西来的大军作战,不知战况如何?”

    “唉,战况甚是令人担忧啊!”邢颙唉声叹气,一脸愁苦地将南面的战事全都抖落出来,其中许多的话公孙模在他临走之前特别交待不能对夫余国主提起。比如度辽军将军鲜于银已经率军逼近到襄平城百里之外,再比如公孙度在医无闾西线丢失了数万军队。

    公孙模将“余昂”当做心腹,所以他才派了余昂这个平时说话办事很谨慎的属下来见夫余国主,结果余昂却是一个“大嘴巴”。该说的和不该说的一股脑往外掏,生怕夫余人听不明白一般。

    夫余国主听完邢颙的话后,心中越加觉得不安,他问道:“辽西那边的军队不是归太傅大人所辖么。为何要派兵来攻公孙将军?”

    “哎呀,还不是因为当初公孙将军在辽东自封平州牧和辽东侯,加之公孙将军又曾派兵支援公孙伯圭合兵攻打过蓟城。如今太傅大人养的那个如狼似虎的儿子手握数十万大军的兵权,所以便派兵前来讨伐公孙将军。”

    邢颙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看上去似乎十分担心公孙度的处境。

    夫余国主听了邢颙这些话之后,心中已经猜到了汉人官吏这次前来的目的,于是找了个借口暂时离开,却是不再将话题继续往下进行。

    夫余国的社会形态虽然落后,但不代表他们的脑子就不好使,更不代表他们的国主就是个猪头。这就像春秋时代的汉人先祖们未必就比汉末的人头脑简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春秋时代有诸子百家,而在这些先贤的身后却再也看不到那样百家争鸣的盛况。

    邢颙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内心也是希望夫余人最好不要问自己的来意,这样他就能在天罡城多逗留一段时间,以便给西线的徐晃留下足够的应对时间。

    夫余国主出了王宫之后,悄悄地与城内几个部落首领见面,让他们立即带领部落内的士兵前往高句丽与夫余交界的地方挑起一场事端,最好是能让双方出动士兵打上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几个部落头领觉得不解,询问国主这么做的原因。

    夫余国主一脸严肃地说:“南面的汉人如今正在相互攻伐,我估计公孙度这次迟早要完蛋,他在此时派人前来见我,定然是想让我们出兵南下助他,可这趟浑水咱们夫余国万万不能趟。为了应付公孙度派来的汉官,我们先一步将国内的兵力调往东面与高句丽人对峙,这样我们等于是两方面都没有得罪。”

    有个平时与公孙度交好的部落头领不解地问:“万一公孙度这次顶住了辽西那边的攻打,事后他与高句丽人合伙对付我们夫余国呢?”

    夫余国主摇头说:“我们这次虽然没有直接出兵帮助公孙度,但若是在东面挑起与高句丽人的争斗,其实还是帮了他一把,因为这样公孙度就可以将西盖马那边防备高句丽人的兵力抽调到大辽水,他如果侥幸不败,事后也怪罪不到我们的头上,毕竟我们没有在他最危急的时候在背后捅刀子!”

    夫余国主的弟弟,也是一个较大部落的头领,他力挺兄长的意见,说道:“国主说的对!以我看,这次公孙度根本就没有翻盘的可能,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当初纵横幽州的公孙瓒是如何覆灭的么?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幽州打败了辽东鲜卑和小种鲜卑的事情么?依我看,咱们不仅不能出兵帮助公孙度,还要暗中派人前去联系辽西方面,为日后的事情早作准备!”

    几个头领想到公孙瓒的覆灭和辽东鲜卑的大败,顿时不再反对,急忙按照夫余国主的意思前往夫余国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