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表是第二个行动起来的,他派江夏太守黄祖担任西路“讨逆军”的总指挥。猛将黄忠和刘磐担任开路先锋,出动五万大军从西陵进攻庐江。

    孙坚虽然曾为袁术部将,两家这些年暗中也多有来往,但在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可不含糊。说翻脸就翻脸。当年董卓不过是专权,都不敢废汉自立,孙坚尚且拼了命地攻打势力强大的董卓。如今袁术公然称帝。孙坚如果还无动于衷,那他就是那个江东猛虎孙文台了。

    尽管是最后一家响应刘和,但孙坚实际上的动作却是最快的,他派长子孙策率领两万步兵从南昌直扑彭泽,他本人则率领一万步兵攻打宛陵,很快就将袁术在长江南岸布置的防线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徐州的卢植本来就是跟刘和穿一条裤子的,他对于曹操、刘表和孙坚想要联手瓜分袁术地盘的心思十分清楚,不过卢植对袁术的地盘不感兴趣,他想趁着众狼分食的时候,把以往徐州丢了的地盘给收回来。

    远在关中的袁绍,没有机会参加这场瓜分袁术的盛宴,但为了撇清他跟袁术的关系,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袁氏一族本就要臭大街的名声,袁绍发表了比刘和措辞还要强硬的檄文,不仅宣布与袁术断绝兄弟关系,而且代表袁家与袁术断绝关系,将袁术逐出门墙。袁绍这么狠,也是被他这个偏执疯狂的弟弟给逼的,如果不表现出深恶痛绝的样子,回头刘和就能找个借口对付他。

    却说各路势力联合向袁术的老巢逼近时,这货竟然在寿春城内公然拜祭天地,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成”,年号“仲兴”。因为袁术在袁家排老二,哥哥是袁绍,所以取年号时便定为仲兴,伯仲叔季里面“仲”排第二,仲兴就是袁家老二要兴盛的意思。从袁术取的这个年号来看,这货的狭隘小气真不是一般人能比,临到灭亡的时候还不忘恶心袁绍一把。

    虽然在袁术之前,这些年也有不少人称王称帝,比如会稽人许昌(不是地名许昌)称帝、长沙区星称帝、渔阳张举称帝、下邳阙宣称帝、西凉北宫伯玉、湟中宋建……等人称帝,但这些人都是出身底层的百姓或是啸聚一方的盗贼,而且都被大汉派出的军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彻底剿灭了,根本成不了气候。而像袁术这样久受汉恩的世家大族,敢公然称帝的,他算得上第一个,估计也是最后一个。

    袁术称帝之后,乘龙凤辇,修建宫殿,封赏众官,调集二十万大军,分四路抵挡各个方向前来讨伐的部队。另一个时空中,袁术称帝之后,发动二十大军,分七路攻打徐州,欲灭吕布。如今吕布困守安邑,而徐州则是大汉名将卢植坐镇,袁术不至于丧心病狂到不顾曹操、刘表和孙坚的围攻而去攻打徐州,所以徐州卢植反倒可以作壁上观,坐看袁术被人围殴。

    袁术麾下有四大将,纪灵,张勋,桥蕤和陆勉,这次袁术让张勋率领五万兵马前出汝阴抵挡夏侯渊,让纪灵领兵五万屯驻皖县防备黄祖,让陆勉率领五万兵马进驻芜湖防备孙坚,留下桥蕤率领五万兵马镇守寿春,同时防备徐州方向。

    袁术占的地盘也就三个半郡,上次他在徐州损失了六万兵马,已经大伤元气,所以这次临时集结起来的二十万兵马听着数字吓人,但其实里面有许多被强征来的壮丁民夫,他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很多人可能连刀枪这类武器都没有摸过,所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袁术麾下四路部队,真要说战斗力,估计也就是留守寿春的桥蕤部五万人还凑合,但也绝对强不过孙坚父子率领的江东精兵,更无法与夏侯渊率领的三万精锐相提并论。

    从北向南进军的夏侯渊部,为了逼迫纪灵从汝阴城里出来与自己进行决战,使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夏侯渊让副将李典率领一万兵马沿着汝水向新蔡方向靠近,而他本人则率领主力部队埋伏在颖水上游。李典在行军途中故意暴露行踪,让张勋觉得有机可趁,张勋不知是计,亲率三万部队前往新蔡伏击李典,夏侯渊立即率领主力沿着颖水顺流而下,对汝阴发起猛攻。

    留守汝阴的袁军有两万人,攻城的夏侯渊也是两万人,但这两万人之间的差距却是巨大的,如果真要换算成数字比例的话,汝阴留守袁军的战力与前来攻城的曹军战力至少是一比五,甚至更大。

    在曹军猛烈的攻击下,汝阴守军很快不支,当攻城的曹军喊出“只惩逆贼袁术,从者不究”的口号时,守军的意志彻底崩溃,汝阴很快陷落。

    夏侯渊领兵作战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快”字,他在顺利拿下汝阴之后,立即出兵增援李典,夹击张勋。李典只率一万兵马,却将前来伏击的张勋顶在澺水东岸动弹不得,等到夏侯渊亲率兵马杀到张勋的身后时,张勋惊慌不已,急忙带着部队向庐江阳泉方向逃命。

    张勋逃得快,夏侯渊追击的更快,半日时间之后,夏侯渊追上了张勋,在乱军之中一箭射中了张勋的后心窝,张勋落马,当场殒命。张勋一死,袁军大乱,是役夏侯渊部缴获俘虏无数,获得大胜。

    就在张勋殒命的前后,驻守皖县的纪灵也迎来了黄祖的进攻。

    黄祖率军从西陵乘船而下,抵达下雉后稍事休整,接着就进入彭蠡泽(后世的鄱阳湖),然后对湖内停驻的少量袁军水师进行围剿。当此时,荆州水师为长江中下游最强,大小战船数千艘,袁术这点水师根本就没有放在黄祖的眼里。

    黄祖荡清彭蠡湖内的袁军水师之后,命令刘磐率领一万兵马登岸,从东直插寻阳后方,轻松夺下寻阳。黄祖在这里留下五千兵马驻守,他率大军向东而行,出了彭蠡湖之后,继续顺流而下,一日之后便赶到了枞阳。

    驻守皖县的纪灵,本以为黄祖会从陆上发起进攻,没想到黄祖却是乘船而下,摸到了他的身后,此时再出兵防守枞阳已是来不及,他只好放弃皖县,退往居巢。(未完待续。。)

第四七零章 过街老鼠(中)

    黄祖这次东进,带来的部队都是跟随他多年的精锐,不仅擅长水战,陆战也是不差。在枞阳上岸之后,黄祖得知纪灵已经放弃皖县,退守居巢,他便想直接进攻居巢,把纪灵逼到桐乡去。副将黄忠觉得强攻居巢得不偿失,因此建议黄祖先占皖县,打通寻阳至皖县的陆上通道,再等孙坚父子过江之后,同时对纪灵发动攻击。

    黄祖在荆州素来骄狂自大,加之他听到黄忠说要等江东猛虎孙坚过江之后一起进攻,心里就很不痛快,于是给黄忠分出五千兵马,让其进驻皖县,看守粮草,而他本人则跟长子儿子黄射一起率领四万主力直扑居巢。

    黄忠和黄祖虽然是一笔写出来的黄字,可跟黄祖一点亲戚关系都没有,他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全靠自己的奋力拼杀。黄忠此时已经年过四十,正是不惑之年,他不像黄祖这般自大,对于攻打居巢抱着谨慎小心的态度。虽然黄祖让黄忠坐了冷板凳,但黄忠心里也不怨恨,进驻皖县之后,他及时与驻扎在寻阳的刘磐联络,提醒刘磐保证陆上粮道的安全,不可轻兵冒进。

    黄忠和刘磐安心守在寻阳和皖县,将立大功的机会让给黄祖父子两个,结果等来的却是黄祖在居巢被纪灵挫败的坏消息。原来黄祖骄兵突进,对守在居巢的纪灵轻敌大意,结果纪灵这次却不像上次从皖县那样退走,而是依靠城池进行了固守。纪灵麾下的士兵整体战力虽然不如黄祖带来的荆州兵,但这些士兵毕竟是在本土作战,加之在兵力方面纪灵还略微占据优势,所以顶住了黄祖的数轮进攻。

    黄祖对居巢久攻不下,眼看部队伤亡增加,无奈之下只得暂时退到皖县。黄祖心胸狭窄,不想让黄忠看自己灰溜溜的样子。人还未到皖县,却又给皖县的黄忠下令,让他率军前往枞阳守住江北渡口,等候孙坚父子前来。

    江东孙坚和孙策兵分两路,已经扫清了长江南岸袁军残留的势力,接下来就是集中力量对付屯兵于芜湖的陆勉。孙策此前在攻占了彭泽之后,便想横渡彭蠡湖攻打寻阳,却被军师周瑜拦了下来。周瑜对孙策说:“寻阳与柴桑扼守着长江航道,伯符若是出兵寻阳,等于是拦在了黄祖的前面。他肯定会以此诘难,如果事情闹大了,对两家都没有好处。”

    孙策打仗虽然勇猛,可也不是愣头青,他听明白了周瑜这话的意思。如今三家讨袁,孙策如果控制了长江航道,等于是在破坏大局,会影响到孙坚在江东的布局。

    孙策对周瑜抱怨说道:“若是坐视黄祖的大军从长江顺流而下,等我与父亲聚兵之后。只怕黄祖都要打到寿春去了。”

    “呵呵,伯符是在担心袁术的地盘会被黄祖都占了去么?你大可不必有此担心,以我之见,这次黄祖东出未必就能讨回多少好处。伯符暂且在彭泽等候一段时间,坐视黄祖去攻纪灵,等到黄祖吃亏之后,再渡江。”

    孙策对于周瑜的话。基本上都是听从的,他们这对好“基友”这几年配合的十分默契,堪称是江东最佳的一对搭档。既然周瑜建议孙策呆在彭泽坐视黄祖经过。孙策便安安稳稳地呆在彭泽不动,直到收到父亲从宛陵传来的消息,这才带着部队前往芜湖上游的春谷。

    黄忠进驻枞阳之后,左等右等,也不见江东有人前来联络,忽然有一天看见江面上百舸争流,却是孙策带着部队呼啦啦从枞阳经过,直奔下游而去了。

    预料中的江东援军没来枞阳,这让黄忠很郁闷。他将这个情况赶紧向皖县的黄祖报告,黄祖听说之后很恼火,把黄忠狠狠地训斥了一通,然后命令黄忠率军攻打纪灵。黄忠此时的兵力仅有五千人,如果去打居巢,无异于是自杀,可他又不能违抗黄祖的命令。万般无奈之下,黄忠向寻阳的刘磐求助,让刘磐赶紧把自己的处境传回襄阳,免得日后黄祖把作战不力的黑锅推倒他的头上。

    刘磐是刘表的侄子,能帮着黄忠在刘表面前说上话,他对黄忠的处境有些担忧,于是将自己麾下的五千兵马分出三千派往枞阳,然后又让亲兵连夜返回襄阳,把黄祖排挤黄忠的事情上报给刘表。

    黄忠得了刘磐派来的三千士兵,麾下就有了八千人,但他依然不肯冒险去攻打纪灵。为了堵住黄祖的嘴,黄忠带着部队佯攻居巢旁边的舒县,纪灵发现之后,立即派出两万兵马增援舒县。如果黄祖善于把握战机的话,那他此时就该立即从皖县出兵攻打纪灵,但是黄祖却按兵不动,因为他想看看黄忠接下来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黄忠发现纪灵派兵增援舒县,于是又改变了行军的方向,转而朝着舒县东面的临湖而去。纪灵担心驻守皖县的黄祖攻打自己,于是又将派出去的两万兵马调回了居巢。黄忠得知纪灵将部队撤回居巢,他便掉过头又来攻打舒县,纪灵不厌其烦,只得重新再派两万兵马增援舒县。黄忠见纪灵又派出了兵马增援舒县,于是又转头向东攻打舒县。

    黄忠就在居巢附近与纪灵躲猫猫,黄祖派人来催他快点攻城,黄忠便以兵力不足作为借口来推辞,这样持续了大概半个月之后,黄忠忽然换了套路。

    就在纪灵第三次向舒县派出增援的部队之后,黄忠这次却没有调头向东退让,而是迎着纪灵派出的两万兵马直直地对了上来。两军在野外相逢,黄忠一马当先冲在前方,八千憋足了劲的荆州士兵杀向两万袁军,经过一场奋战,两万袁军溃败,黄忠取得进入扬州后的首场胜利。

    黄忠大败纪灵军的消息传回皖县,黄祖顿时坐不住了,他现在已经没有理由再来指责黄忠作战不力,只能抓紧时间攻打纪灵。纪灵被黄忠狠狠地咬了一口之后,有些心虚,不等黄祖大军再度来攻,居然带着部队大步向北撤退,一口气撤到了合肥。

    纪灵这一撤退,却是坑了独守芜湖的陆勉,便宜了黄祖。黄祖跟在纪灵身后,一口气拿下了居巢、舒县、临湖、桐乡和龙舒等城池,等于是占据了庐江一半的地盘。

    黄祖在庐江高歌猛进的时候,孙坚父子也开始对驻军芜湖的陆勉展开了攻势。

    谋士张昭向孙坚建议,可以派人潜入芜湖城内秘密会见陆勉,劝说陆勉反叛袁术,若是此事能成,那么孙坚就可以不废一兵一卒,白得袁术五万兵马。孙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便派了最近才投到自己帐下的琅琊士子诸葛瑾前去劝降陆勉。如果诸葛瑾能办成这件事情,便能一举奠定他在孙坚阵营内的地位,若是无法办成,很有可能就会成为陆勉向袁术表示忠诚的刀下鬼。

    诸葛瑾深知此去芜湖就像是到虎穴之中走一遭,但他为了远在荆州的两个弟弟,还是豁出去了。

    诸葛瑾被巡城的士兵发现了踪迹,差点直接杀掉,危急关头诸葛瑾大声高呼自己是陆勉老家人,陆勉的母亲重病在床,他是特地赶到芜湖报讯的。抓住诸葛瑾的士兵将信将疑,于是把诸葛瑾带到了陆勉的帐外。

    大帐内,陆勉正忧心忡忡地看着从各地传来的消息,他对于袁术已经彻底的失望了,现在只能是尽最后一点职责,至于未来的路究竟在何方,陆勉连想都不敢想。

    “启禀将军,卑职在城门附近抓到一个年轻的士人,怀疑他是敌人派来的奸细,此人却声称是您老家的,有重要事情向你汇报。”

    “我老家来人?你们且将这人带进帐来!”

    一脸坦然的诸葛瑾,被卫兵带进了陆勉的帐内。

    “你究竟是谁?我肯定此前从未见过你!”陆勉右手握着剑柄,双眼微眯,紧紧盯着诸葛瑾。

    “还请将军屏退左右。”诸葛瑾面色平静,一点也不慌张。

    “大胆,有什么事情,为何不可正大光明的说出来!本人不屑与宵小为伍!”

    “此事攸关将军的身家性命,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

    陆勉见诸葛瑾坚持己见,于是示意左右退下,帐中只留下他们两人。

    “将军,鄙人琅琊诸葛瑾,叔父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这次我只身前来,是受了孙文台父子所托,来劝你改换阵营的。”

    “哼哼,孙文台打的好主意,你且说说看,他们想怎么收买于我!”

    “陆将军何必自辱呢?孙文台父子并没有收买你的意思,只想跟你合作一次,这其实是两利的事情。”

    “如何合作?”

    “孙文台给你提供船只和粮草,你带着麾下兵马从长江顺流而下,前往会稽,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从此袁术是死是活,都与你没什么关系。”

    “我临阵不战而走,便是背主,就算去了会稽,也会觉得良心不安。”

    “如果换了别人来做将军的主公,我今日绝对不会冒死前来劝你,只是袁术已为天下所弃,这样的乱臣逆贼还值得将军效忠吗?难道将军就不会麾下五万兄弟的性命考虑?”

    诸葛瑾一番劝说,陆勉沉默不语,不过内心却是开始动摇。(未完待续。。)

第四七一章 过街老鼠(下)

    陆勉的内心没有经过太多挣扎,就接受了诸葛瑾的劝说,最终决定舍袁术而去,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如果站在袁术的角度来看,陆勉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是赤果果的背叛,但问题是陆勉又为什么一定要效忠于他呢?陆勉麾下的士兵,不是他袁术的私产,这些士兵吃的粮食也是江淮百姓种出来的,陆勉有什么资格带着他们一起去死?

    都说春秋无义战,乱世三国当中,又有几场义战?刘和一直致力于抵抗外族入侵的战争,却是尽力避免对内的战争,把士兵的生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或许正是因为他真正理解了“春秋无义战”这句话的涵义吧。

    诸葛瑾牛刀小试,替孙坚轻松摆平了陆勉,令孙坚父子刮目相看,从此走上了汉末风云激荡的历史大舞台。

    陆勉在芜湖将五万部队进行精简,一些根本没有经过训练的兵丁,全部被他解散,最终他只带走了一万士兵。陆勉也没有接受孙坚给他在会稽空出一块落脚地的建议,而是直接乘船去了孤悬海外的夷洲。

    夷洲,便是后世的台湾,在此时还属于一块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岛上偶尔有会稽附近的渔民上去躲避风雨,至于有没有不着寸缕的野人,那就只有陆勉去了才会知道。

    陆勉离开之后,孙坚父子接连占据了芜湖、丹阳、石城,然后从牛渚渡江,夺下历阳,渐渐逼近袁术的老巢寿春。

    到了此时,袁术布置在寿春周围的几路大军已经四去其二,而剩余的两路中纪灵部已经等于是半残,只剩下桥蕤一路还能坚守。

    徐州卢植一直密切关注着扬州的战事,当桥蕤开始向寿春方向收缩之后。他便派出管亥和徐盛兵分两路,从下邳郡和彭城郡两个方向收复曾被袁军占据的土地。为了给袁术造成四面楚歌的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