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笙-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他就说不出话来了。要不穆老您还是亲眼去看看吧。”

    袁老爷子的卧房里弥漫着一股呛人的药味,这回换董涛走在头里。进门的时候他特意驻足嗅了嗅,姿态做足,不用他问。袁文敏主动解释:“这是范大夫配的药膏,抹着还好,多少有点作用。”

    这屋里原先侍疾的女眷都退了出去,连袁老夫人也被两个媳妇搀扶着避开。

    就只有袁氏兄弟以及王十三、文笙、董涛五人。

    文笙他们都听到由床榻上传来的呼吸声,急促、沉重,好像拉风箱一样。

    病人肯定非常痛苦。

    袁文浩上前,撩开了床幔。低声道:“爹,您觉着怎么样,安陆侯世子特意从京里来看你。还帮着请来了穆老神医,您再挨一挨,穆老神医妙手回春,必定能将您治好。”

    说话间他示意董涛上前看。

    床榻上躺了一位老人。年纪在六十来岁。不用问,这便是袁阳袁大家。

    被子盖到老人的胸口处,微微凸起的形状令他看上去有些干瘪,为了方便治疗,老人的胡子已经被剪掉了,面颊干瘦蜡黄。

    他脖颈上的痈疽很明显,已经成了一个肉球,足有两个拳头大。表皮呈淡红色,有些透明。里面不知是脓还是血,看着有些可怖。

    袁大家费劲地睁大眼睛,与董涛对视。

    袁文浩眼圈儿红了,道:“我爹说不出话来,不然还可以跟穆老说说他哪里不舒服,脖子上是痒是疼。”

    袁文敏搬了把椅子到床头,他见识了太多次大夫来给老父看病的过程,知道接下来应该要给老父把一把脉。

    董涛只得坐了下来。

    袁文浩请王十三也坐,抱歉道:“我爹病着,不然会亲自招待世子,世子爷来我们家,实在是慢待了。”

    王十三忙道:“别别,病人要紧,看到袁大家这样,我这心里,哎呀,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为表诚意,他还做了个手捂心口的动作。

    王十三是看出来了,今天幸好袁家上下都为了袁老爷子的病焦头烂额,不然就他这水平,还不得一上来就露馅?一细交谈,袁家两位公子哪个他也蒙骗不过去。

    不知道董涛那里成不成?

    趁着袁氏兄弟注意力都在董涛身上,他悄悄将手背到身后,摸着文笙的手,十指相扣,用力捏了捏。

    不管怎么说,袁家是混进来了,袁家人也答应一会儿带他们去朗月斋,这便是胜利。

    董涛如坐针毡,抓住袁大家的手,将三根手指搭在他瘦骨嶙峋的手腕上。

    习武之人,摸一摸脉搏不在话下,袁大家的脉感觉有些弱,可叫董涛说出个一二三所以然来,可就难死他了。

    他垂着眼睛久久不语,可将袁氏兄弟吓坏了。

    文笙见状,从王十三掌心里将手抽走,在他后背上悄悄写了几个字。

    好痒,王十三忍不住抖了抖肩膀。

    “老爷子,除了脖子上多这一个球,还有哪里觉着不舒服?”王十三突然开口。

    袁氏兄弟正紧张万分,一齐向王十三望来,生怕他打扰到神医诊脉,若非因为他是世子,穆神医又是他带来的,非叫他噤声不可。

    袁老爷子却是置若罔闻,紧紧盯着董涛,连眼珠也没挪动一下。

    似乎他清楚知道,旁人说什么都没用,眼前这位若说他有救,他才能脱离苦痛。

    董涛心里一动,将手指从病人脉搏上拿开,没有理会急于一听究竟的兄弟二人,犹自抓着袁老爷子的手,眼睛与他四目相对,沉声道:“袁大家,我能治好你,不过你需得配合我。来,用力,说句话给我听听,说说你还有哪里觉着不舒服。”

    袁阳显然听到了,额上青筋凸起,董涛感觉到他手在使劲儿,肉球表面一下子鼓了起来。

    袁文敏大骇,惊呼道:“爹,您别将肉球挤崩了!”

    袁文浩亦变了脸色。

    可袁阳饶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未说出话来。

    众人只见他的唇动了几动。

    袁文浩顾不得尊重神医,连忙道:“穆老,范、费两位大夫都告诫过,若是不小心把痈疽弄破,后果不堪设想。”

    董涛也吓了一跳,暗叫侥幸,脸上却不敢露出分毫,假装一切都在掌握中,捻着胡须点了点头:“无妨,我自有分寸。令尊的情况,我已通过脉象完全了解,方才只是试一试老爷子的反应。”

    他又四平八稳地同袁阳道:“好了,袁大家,不要着急,接下来你只需嘴唇动一动就可以了。你好好回忆一下,去年你脖子上长了这个东西之前,有没有吃过什么不大对劲儿的东西,或是接触过蚊虫鼠蚁?”

    董涛是个江湖人,遇事自然先从江湖上的鬼蜮伎俩考虑。

    接下来袁氏兄弟简直大开眼界。

    因为老父说不了话,以往请了大夫来诊断,望闻切还好说,唯独在这问上,只好问点简单的,叫他回答是或不是,就这样,袁阳点头摇头费劲,时间长了还有些不能配合。

    这位穆老真不愧是神医,只要盯着老父的嘴,就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多长的句子都不在话下。

    看来真像他说的,脉把得准,已经将老父的情况推断了个**不离十,两下一印证,便了然于胸。

    董涛将自己想到的都问了,才含笑安慰了袁阳几句,叫他只管放心休息,和诸人一起退出了老爷子的卧房。

    出来之后他也不说自己怎么想的,直接问袁氏兄弟,那两位大夫准备如何医治。

    这也正是袁家此刻的为难之处。

    所以袁氏兄弟没有多想便如实相告,那两位大夫在袁大家的后续治疗上有很大的分歧。

    范大夫开了药方,建议内服外敷,双管齐下,令肉球缩下去,至少要控制住,令它不再继续变大,而费大夫却主张开刀将其根除,他也承认如此一来有很大的风险,但除此之外,别无它法,服药控制之说纯属放屁。

    袁家人觉着穆神医来得正是时候,到底接下来怎么治,还要听他来做决定。

    董涛听到这里有了主意,趁机搪塞道:“其实叫我说,这两个法子都有其不足之处,袁公子给我两天时间,待我想个万全之策。”

    袁氏兄弟哪知道这假神医心里所想,一听这话如一块石头落了地,哪有不应的,赶紧给他们安排住处,又设了酒宴款待。

    不管王十三和董涛抱着何种想法,在见过病榻上的袁大家之后,文笙是真心希望能想个什么办法,缓解他的病痛。

    吃过晚饭,为满足王十三的好奇心,袁文敏带着他和文笙前往朗月斋。(未完待续。)

    ps:  谢谢大家的月票和打赏。

    谢谢泉水叮叮咚的丁丁打赏了和氏璧。么么哒。

第四百五十章 朗月斋(二合一)

    朗月斋位于袁府西院,乃是一幢单独的二层小楼。

    下面一层是四间大屋,修建于建昭三年。

    三十余年下来,里面藏书已逾千册,后来实在装不下了,袁老爷子发话,翻建的时候在上面又加盖了一层,挑捡其中的竹简、孤本挪到了楼上。

    “这两年蒙乡里乡亲厚赠,现有这两层也有些不够用了,关键是实在抽不出人来整理维护……”袁文敏亲自提着灯笼带路,一边走口里不住介绍。

    文笙离远打量着这个幽静的院落。

    朗月斋周围种着很多松柏,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小路上花影细碎,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空气里仿佛飘浮着书墨的清香,叫人心旷神怡。

    这样一个读书养心的好地方,竟会与阴谋诡计相关联,实在是叫她有些无法想象。

    朗月斋前中间一条白石路,两侧是几丈宽的白色平台,明显是准备了用来晾书的地方,飞檐下摆放了几个大水缸。

    袁文敏道:“朗月斋晚上通常是要关门落锁的,就怕不小心打翻了灯烛,继而失火。万一烧起来,损失就大了。”

    王十三点头称是。

    袁文敏这是不放心他,特意叮嘱呢。

    他们三人一路走近,专门负责朗月斋的管家闻声自旁边几间小平房迎出来,道:“二爷,您这是……”

    袁文敏便将灯笼交给他,道:“这位是安陆侯世子。我带他来朗月斋瞧瞧,你开了门,好生伺候。”

    管家连忙上前行礼。口称“小的见过世子爷”。

    文笙藉着灯光就见这管家大约四旬上下,虽是下人,见了王十三这个常人难得一见的“安陆侯世子”却并不如何慌张失踞,显得很是沉稳,不禁着意打量了他两眼。

    王十三端着架子道:“免礼吧。”

    管家开了门,进去点灯,袁文敏招呼王十三和文笙进去坐。

    进门是个左右通着的小厅。只放了一张桌子并两把椅子,迎面是高大的书架,上面摆得都是书。书架旁边是一溜儿的樟木箱子。箱盖打开,箱子里的明显也是书。

    桌子上整整齐齐摆着笔墨纸砚,当中一本册子摊开来,拿镇纸压着。

    文笙离远瞥了一眼。见打开的那页上写了不少字。楷书方正紧密,透着一股拘谨刻板。

    袁文敏将书册合起来,小心放到一旁,让出地方来,态度很是随意地问管家道:“成业又过来整理那些书了?”

    管家回道:“连公子直忙到酉中才离开。”

    袁文敏微微摇头:“家里这段时间事情多,我和大哥顾不过来,我说怎么这些日子没看到他。回头你和成业说说,慢慢来吧。别伤着眼睛。”

    管家躬身应了,又道:“连公子怕是听不进去。”

    袁文敏这才对王十三解释道:“这是我姑母夫家的子侄。现在我们家借住读书,正好帮着整理一下,做做登记。楼上的那些藏本家父都已分门别类登记在册,世子爷要看什么,只管吩咐一声,我去拿来。”

    管家去书架上把厚厚一卷名册抱过来,小心放在了桌子上。

    王十三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头疼,袁文敏老是杵在一旁,周到归周到,他想探探话实在不方便。

    他随手在名册上点了一本《摇鞭阴阳补义》:“就它吧。”

    袁文敏扫了一眼,笑道:“没想到世子爷对风水堪舆感兴趣,您稍等。”

    他另点了一盏灯上楼去找书,管家看看暂时没自己什么事,退下去准备茶水,王十三一手掩了嘴,回头悄声同文笙嘀咕:“谁知道这么个古怪的书名竟是讲风水的。”

    文笙亦低声道:“摇鞭断宅可不是风水么,你以为呢?”

    王十三讪讪然:“我当大名鼎鼎的朗月斋还有讲房中术的珍本,一时好奇,嘿嘿。”

    文笙忍不住回他一个白眼,暗忖:“这副德行,难怪老天爷叫你修炼《明日真经》,怎么那么活该呢。”

    过了一会儿,袁文敏拿着书回来,王十三见书页泛黄,小心拿过来,硬着头皮在灯下打开来看。

    袁文敏在一旁坐着相陪。

    风水堪舆自有一套晦涩的术语,又岂是他这外行能看得明白,王十三看了半天,一个字都没往脑子里进,偏还要装作很感兴趣的模样,天知道他这会儿多想像杨兰逸那样,问问袁文敏,这郎月斋里有没有话本可看。

    管家将茶端来,王十三趁机放下书,道:“有这等机会太难得了,我想在这里多呆一会儿,二公子去照看袁大家吧,叫管家在这里陪着就行。”

    头一回袁文敏还当对方客气,等王十三皱着眉头,过会儿又如此说,他才意识到对方大约是看书入迷,嫌他在这里分神。

    他这才站起身,吩咐管家好生伺候着,提了灯笼告辞而去。

    袁文敏走了,屋子里只剩下三个人,王十三心疼文笙站了半天,先冲她努努嘴:“你也坐,又没外人,瞎讲究什么。”

    ……管家低着头,很想将自己这个外人缩起来。

    文笙和王十三趁机交换了个眼色。

    王十三以目示意管家,这人看上去一点儿也不蠢,与其一套话便被人家发觉,还不如直截了当,叫他无法回避。

    文笙微微颔首,走了两步,在袁文敏空出来的那张椅子上坐下来。

    王十三将那本《摇鞭阴阳补义》放下,示意管家近前来。

    “你叫什么名字,在袁家呆了多少年?”

    管家有些疑惑,老实答道:“回世子爷。小的叫袁墨,在袁家已经呆了三十多年,连这名字都是袁大家给起的。”

    文笙细细观察他的神情。见袁墨说话时透着坦然,还隐隐有些自豪,显然是以能得袁阳亲自起名为荣。

    三十多年的仆人,应该靠得住了。王十三放下心来,又问:“我听说前几日,谭五先生来过?”

    袁墨一听这话神色微动,立刻低垂下眼睛。答道:“是,谭五先生也来过朗月斋,当时坐的就是世子爷现在坐着的这把椅子。”

    王十三一听来了兴趣:“哦。这么说也是你在边上伺候的?”

    袁墨却道:“谭五先生在朗月斋里呆了两日,同袁家上下都有不少接触。”

    这时候傻子也知道他们大半夜来这里装模作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笙索性不再避讳,出声道:“还请袁管家好生回忆一下。由头至尾说说。他都做了些什么。”

    她到不怕袁墨回头告诉袁氏兄弟,正常情况下告状是肯定会告,而谭五先生能进入朗月斋是得益于谭家的地位和他的名声,只要没什么怕见人的,想来袁家也不会为他保守秘密。

    关键在于袁家还指望着董涛所扮的穆神医能治好袁老爷子的病,文笙猜测袁氏兄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果然袁墨只是稍一犹豫,便道:“谭五先生开始是逐个找了大伙问话。后边的一天多就呆在朗月斋翻书看。”

    只看书就看了一天多?这里难道有什么音乐方面的书,是他之前没有看过的?

    王十三顺着袁墨的话问:“他都找了谁?”

    袁墨回答:“头一个就找了小的。还有在这里暂住的连公子,偶尔过来帮忙的赵爷,还有白天在这里干活的袁丰和常安。”

    一听都是与朗月斋有关系的,文笙数一数一共五个人,里头还有不常来的,果然如之前袁文敏所说,家里人手不够用。

    “你说的赵爷是哪个?”

    “是我们老爷的学生,叫赵康,也住在袁家集,因为离得近,时常过来走动。”

    文笙觉着少不得要将这些人找来一一查问,温言道:“不知你是否方便相告,谭五先生都问了些什么?”

    袁墨显是早料到有此一问,飞快地瞥了文笙一眼,道:“他一直在问袁义的事。”

    “哦?”

    “问袁义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平时的表现如何,结交些什么朋友,多长时间出府一趟,有什么癖好,诸如此类。”

    这时候文笙和王十三已经不用再问袁义是什么人了,必是那偷了《希声谱》去卖的下仆。

    王十三手摸下巴,问道:“那你都是怎么答的呢?”

    袁墨道:“小人自是实话实说。袁义是往西百里大平庄人氏,之前叫陈小二,家里还有老父老母,一个兄长并一个妹妹。他平时闷头干活,话很少,没看出来有什么异常。小人与袁义不熟,他交什么朋友,有什么癖好一概不知,只知道他每半月必定回家看望父母,他这次出门,差不多正是这么个时候,所以一开始谁都没有在意。小人知道的就只有这些。”

    粗粗听来,没什么不妥。两人将袁墨所说的这些记下来,以便回头慢慢斟酌。

    文笙问道:“后来谭五先生看了哪些书,你可清楚?”

    袁墨看上去有些困惑:“不知道旁人伺候的时候如何,小人在时,谭五先生没有去楼上,就只在这间屋子里,看箱子里的那些书。”

    文笙明白了:“他看的是不是都是这段时间新来的书?你们没来得及整理,先堆放在箱子里,而袁义便是从其中偷了书去卖?”

    “是这样。”

    文笙起身过去,打算由樟木箱子里拿书查看,袁墨道:“世子爷要是想看箱子里的书,出事之后连公子新整理了几本书目,您可以先看看这个。”

    他去书架上找了两本册子,捧到王十三跟前。

    王十三拿了一本给文笙,两人就在灯下,头碰头细细翻看起来。

    “《后周名臣录》、《周史遗风》、《五国志》……”

    “《长历通书》、《关中指蒙精要》……”

    两人由头到尾过了一遍,而后换了对方那本来研究,从这批书的名字看,偏重于史,尤其是周史,其次是地理人文方面的书,这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由中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一本有关音律方面的书也没有?”

    两人怕有遗漏,还是耐着性子将箱子里的书翻了翻,到深夜看过一小半之后,愈加确定这个发现。

    王十三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