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笙-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啥?”王十三一时呆住,真的假的,付春娘又看上谁了?

    他脑袋转得飞快,想想付春娘最近和谁在一起,好奇地问道:“谁啊,是不是七哥?”

    付春娘脸色好看了些,面颊微红,嫣然一笑。

    这就是承认了。

    王十三笑道:“不错嘛,好眼光。”他顿了顿,复又竖起大拇指,“你这丫头眼光一直不错!”

    这是大言不惭连他自己一起夸进去了。

    付春娘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到这时候,她竟觉着眼前这男人也没那么可恶了。

    王十三回手在行囊里摸啊摸,口里道:“我说七哥最近怎么春风满面的,原来是红鸾星动,我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估计着你俩办喜事我是赶不及了,也没什么准备,先把份子钱掏了。”

    他掏出两锭银子来,足足有二百两,是江审言的夫人刚给他准备的盘缠,递给了付春娘。

    付春娘接过来。

    王十三回身道:“该把他们都叫出来了吧,我该走了!”

    付春娘抿了抿唇,诚心诚意地道:“十三哥,多谢你帮我请了神医救治我爹,我没什么能报答的,此去千万小心,若有需得人帮忙之处,只管说一声,我付春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十三点了点头:“行,多谢妹子。”说了这话,他扯开嗓门,大声嚷嚷道:“兄弟们,我走了啊。大家留在这里好好过年,大吉大利,升官发财娶媳妇。”

    众人齐齐自屋里赶出来送行,王十三出了府门,叫大伙回去,飞身上马,在满街奔走拜年的车马路人中小心穿行,直到出了三泰街,方才催动马匹,直奔城门。

    昨夜天祐帝成功夺权,将吴太师及其党羽下到大牢,因为得到了林世南的支持,过程十分顺利,今天嘉通城只是城门口盘查得严些,粗心一点儿的老百姓甚至到现在还没察觉出了大事。

    王十三离远看城门口一队队士兵甲胄鲜明,不禁有些担心,暗自后悔忘了跟舅舅讨个信物好出城。

    都到城门口了,好歹试一试,不行再说。

    他到了近前,翻身下马,正要牵着缰绳去城门口接受盘查,突听旁边有人叫道:“陆兄弟,陆老弟!”

    王十三循声望去,只见城门口停了辆马车,一员武将骑着神骏的白马守在车旁,竟是林世南的长子林少英。

    昨晚才在皇宫里见过,不知林少英在这里做什么,正好可以找他给打个招呼,放自己出城。

    王十三暗自合计,还未说话,林少英已主动迎上前来:“陆兄弟,江大人派人来与我说,你今日要出城去,愚兄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到了近前,他低声道:“我已安排了人手和船只,送你过江。”

    王十三没想到舅舅想得如此周到,而今林家父子成了自己人,飞云江上自然随意来去,不必再绕路“玉盘云水”了。

    他当即笑道:“劳动少将军,这怎么好意思?”

    林少英很是亲热:“这话说的。陆兄弟你是拿我当外人了,愚兄一直没有机会感谢你救了犬子的性命,等下次你来嘉通的。咱们一定要好好喝一杯。”

    说完这话,他冲马车那边朗声道:“念北,还不出来,给救过你的陆叔叔磕头。”

    话音未落,车帘撩开,一身红衣的林念北从奶娘怀里挣脱,跳下车来。将啃了一半的苹果塞在奶娘手里,连蹦带跳跑过来。

    一年未见,小胖子个子未见长。到是又胖了一圈。

    早先不觉,现在再想想林世南给长孙起名“念北”,实是颇有深意。

    王十三连忙将他拦住,随手抱起来。向上掂了掂份量:“嘿。又重了。”

    他想起文笙曾赞过这小胖子有音律方面的天赋,还曾动过收他为徒的念头,不禁眼中一涩,连忙将他放下。

    林少英摸了摸儿子的头,叫他回车上去,点手叫过身后一名亲兵,道:“这是我的亲随纪石,江南江北的守军没有他不认识的。我叫他带你过江。”

    王十三感于对方盛情,忙不迭道谢。

    林少英亲自将王十三送出城。又往前走了一段路,见前面便是黄土大道,除了纪石再没有旁人,压低了声音道:“陆兄弟,愚兄尚有一事相求。我知道你此去梁地是要做大事,纪石送了你之后便留在江北,你若是要对付那姓钟的狗贼,或是有他的消息,还请知会一声。”

    王十三脚下一顿,道:“少将军要对付钟天政?”

    林少英冷笑道:“他欺瞒我父,劫持我儿,杀我亲信部下,此等深仇,岂能不报!”

    纪石连连点头,亦道:“少将军说的是,我等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要为曲队长他们报仇,为小少爷解恨。”

    王十三巴不得有人和他一起对付钟天政,一口应允。

    听林少英这么翻旧账,王十三不免有些心虚,当日为了在鬼见峡伏击钟天政,他可是斩杀了好些个守峡的南崇兵,依林氏父子的精明,多半心里有数。

    不过当时两国交战,他一直觉着自己是大梁人,再说他和文笙在鬼见峡也救出了燕白和林念北,林少英不提这事,是不是说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王十三和林少英告辞,跟着纪石快马赶去飞云江南岸,换乘船只过江。

    一切十分顺利,大年初三中午,王十三在江北下船,和纪石约好了下回如何联系,他腰悬钢刀,提了个包裹,就此融入茫茫人海。

    支撑着他这么快赶回来的信念就是报仇。

    报复白云坞那帮孙子。

    此时大梁的形势已同他去年六月离开时大不相同。

    谭家退出角逐,钟天政遁于东海,李承运死守离水,而他控制的五个州因为兵力有限难以兼顾,已经被压缩成了三个半。

    纪家军主动让出了临诏,临诏多山川,百姓或随纪家军搬迁至地广人稀的彰、白二州,或藏到山林中躲避战乱。

    开州北部失守之后,吉鲁人在那一带囤下重兵,也一直没能夺回来。

    大好河山尽数落入白云坞之手。

    京里杨昊御和不少大臣都成了白云坞的傀儡,王十三不禁怀疑这些人是不是同付兰诚一样,已经被那丹药所控制。

    白云坞打出大周朝的旗号,公开招兵买马,大把的银子洒出去,很快聚集起一批信徒来,各州都有人员响应。

    只看这阵势,王十三觉着天女湖底的奇门遁甲大阵必定没能困死白云坞主,那老家伙还很可能因祸得福,拿到了他祖祖辈辈都在寻找的玉玺和财富,如若不然,哪来这么多的银子。

    有钱能使鬼推磨,那吉鲁大军多半也是花钱请来的。

    怎么才能收拾他们?找不着人一切都白搭。

    这第一步,就要引起那帮大周余孽的注意。

    王十三一路往北,数日之后,到了关中。

    关中是那些人的老巢,他决定先从这里入手寻找机会。

    王十三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刺杀朱子良。

    要说朱子良这棵著名的墙头草可真是命大,他原本为被那丹药控制,身边又隐藏着白云坞的人,谭三先生、谭四先生齐至,想要生擒他对付白云坞,结果一时疏忽,致使谭三先生被砍去一臂。

    白云坞的人原本要灭口,但谭家人愣是将朱子良救活,靠他指引,攻克了白云坞。

    千花岛被焚,朱子良断了丹药供应,比付兰诚还不如,很是过了一段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日子,但谭家人走了,白云坞很快卷土重来。

    白云坞主想起朱子良,派人将半疯的他弄了回去,亲手治好,朱子良抱着白云坞主的大腿痛哭流涕,简直将对方当作再生父母。

    白云坞主依旧派了之前的两名手下随他回江北,重整旧部,剑指邺州,给纪家军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一次两名白云坞众索性连样子也不做了,整日稳坐帅帐之中,指使着朱子良端茶倒水,非打即骂。

    朱子良畏之如虎,白云坞的人叫做什么他就赶紧去做,连假手于人都不敢。

    白天他过着囚犯的日子,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得到一颗丹药,如获至宝般服下去,在迷幻中过一把当皇帝的瘾。

    知情的将士敢怒不敢言,那两个白云坞的人武艺高强,连背后里说他们坏话都会被发觉。

    王十三观察两天之后,打昏了个兵卒扒了身衣裳,趁着傍晚混入兵营。

    他身法既轻又快,那些岗哨和巡逻的士兵根本就无从发现,不大会儿工夫给他摸到了帅帐附近。

    正巧朱子良出来给两个活祖宗倒洗脚水,在江北时,王十三就曾多次见过他,是以一眼就认出来,猛地扑过去,二话不说攥紧了他的脖颈。

    “你这样的可怜虫,还活着做什么?不如老子给你个痛快。”说话间,朱子良已经被他扼得两眼翻白,王十三手上用力,“咔擦”一声,拧断了朱子良的脖子。

    就这片刻,帐中的两人已经察觉,一齐抢出帐篷,直取王十三。

    王十三且打且退,不知不觉间三人已经交手上百回合,王十三以一敌二不落下风,错步间双方各出险招,一名白云坞众一招斩中王十三右肩,这一刀乃是斜削,正常而言怕是连肩膀带脑袋一齐削落,偏偏王十三的《明日真经》大展神威,他只是衣裳碎了道大口子,人却毫发无伤。

    不但如此,作为交换,他还一刀斩在对方小腹上,连肠子都露了出来。

    趁着那两人震惊失措,王十三施施然退走。

    若要杀死这两人,他手起刀落,并非难事,但王十三要的不是剪除白云坞主几个党羽,这次行动他只想引起白云坞主的注意,以便接下来能有机会与他面对面交锋。

    (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九章 醒酒药(二合一)

    说到关中,岂能不提袁家集。

    这一年来关中大地可谓是饱经摧残,不知更换了多少回当权者,好在袁家集在袁大家的病神奇痊愈之后时来运转,全都躲避了过去,老百姓提心吊胆照常过日子。

    袁家原本还有全家搬迁将朗月斋搬去别处的想法,但数千册书哪是说搬就搬的,袁大家割了怪瘤,颇有死过一回的感触,再看大梁十二州处处烽烟,哪也不太平,也就息了这心思。

    他年纪大了,病这一场坏了根基,精力大不如前,很少再去朗月斋,索性将家中事务交给大儿子管,书斋那边交给了二儿子。

    这小半年袁文敏带着赵康和连成业,三个年轻人将朗月斋的书籍完全清理出来,分门别类摆放,恢复了往日的规整。

    正月里没什么事,袁家兄弟在家陪着老父喝茶下棋。

    袁文敏棋艺比兄长稍好,坐在父亲对面,拿了黑子冥思苦想,袁文浩站在他身后观战。

    便在此时,管家进来禀报:“老爷,有客来访。”

    袁大家放下茶盏,他提前没收着拜帖,不过乡下地方,很多人不讲究这些,大正月的多半是亲朋好友前来拜年,正要说“快请”,袁文浩发现管家神色有异,问道:“是什么人?”

    管家未等回话,便听着门口有人朗声笑道:“是我。袁大家气色不错,看来是彻底好了,实在可喜可贺。”

    父子三人一齐望去。就见一个高个儿男子已经到了门口,来客这是不等通报,自己进来了。

    袁文敏连忙丢了棋子站起来。他觉着对方声音语气都似曾相识,只是一脸胡子,不大好辨认长相,打量了半晌才试探道:“您是……安陆侯世子?”

    来的正是王十三,他想进来,袁家的门房根本就拦不住。

    王十三进了屋子,笑道:“怎么。我留了胡子看上去变化很大?此番是正好路过袁家集,惦记袁大家的病情,登门瞧瞧。顺便给大伙拜个年。”

    “不敢当,不敢当。”这是救命恩公,袁氏父子都十分热情。

    袁大家战战巍巍站起来,意欲行大礼:“哪敢如此劳动世子爷。若非世子爷古道热肠。为我这老头子请来神医,这会儿估计着老朽已然不在人世了。”

    之前他病得迷迷糊糊,对假扮大夫为他诊治的董涛还多少有些印象,这位安陆侯世子如何都是听两个儿子说的,如今再一看,实是对不上号。

    差太多了,真正的权贵公子哪会是这个样子?

    王十三没让他疑惑太久,等落座上了茶之后。便坦白道:“不瞒诸位,其实我并不是什么安陆侯世子。之前登门是陪着顾姑娘来探访《希声谱》那件事的,没想到袁大家生了病,凑巧我们随行之中有一位神医,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怕诸位多想,这才借了小侯爷的名字。”他笑了笑,“刚好小侯爷我们也熟。”

    袁家父子面面相觑,原来是这样。

    袁文敏心思活络,最先反应过来:“您是说,当日那位姑娘姓顾?是离水的大乐师顾文笙?”

    王十三点了点头。

    父子三人齐齐倒抽了口冷气。

    袁文敏还好些,袁文浩当日同文笙接触得少,任他如何回想,也想不起“安陆侯世子”身边那丫鬟长什么模样了。

    袁阳呆滞了半晌,方才将这消息消化掉,道:“不管怎么说,你们救了老朽总是不假,若有用得上我袁家之处,老朽必定全力以赴。”

    自打素无来往的“安陆侯世子”由天而降救了自己,他就隐约觉着不对,若是顾文笙为调查《希声谱》而来,那一切便说的通了。

    对方救了自己,事后又上门点明,肯定是有事,联想到风闻顾大乐师遇难顺金山,这事怕还不会小了,就不知道自己一家子草民,有什么能帮上对方的?

    王十三连连摆手:“袁大家您误会了。顾姑娘是敬贤爱书之人,是以每到一处,看到有真才实学值得尊重的长者,就忍不住伸手相帮。她毕生的理想就是在开州建一所乐师学堂,教人音律,把《希声谱》发扬光大。袁大家若是有此心意,等天下安定之后,能把朗月斋搬去开州,我等便感激不尽了。”

    袁阳暗自松了口气,大梁如今这么乱,谁不盼着天下安定?若是李承运能一统十二州开国称帝,他自是巴不得给朝廷卖个好,到时候子子孙孙都受益。

    “此事大可放心。你们两个听着,到时候哪怕我不在了,你们也要完成这个约定。”

    袁氏兄弟齐齐应是。

    王十三笑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袁大家当然会长命百岁。对了,记得上次我走的时候,朗月斋还在整理,很多书没有登记,现在可忙完了?”

    这就是拉家常了。

    说到朗月斋,袁家父子都非常自豪,袁文敏道:“冬月里便整理出来了,恩公若是无事,不如住上几天,瞧瞧有没有中意的书。”

    他还记得对方很喜欢看书,尤其是风水方面的。

    王十三欣然点头,笑道:“求之不得,方才一直没敢开口。”

    说话间就到了中午,袁家父子设宴款待王十三。

    王十三虽说肚子里墨水不多,却把草莽气都收敛起来,表现出了对读书人极大的尊重,席上宾主尽欢,气氛很是不错。

    待等酒足饭饱,王十三稍稍一提,袁文敏便带着他去了朗月斋。

    因为过年,朗月斋收拾得焕然一新,上下两层,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只进门桌上放着笔墨纸砚。旁边放了几本书,其中夹了书签,显是有人正在查东西。

    刚过午。书斋里没有人,袁文敏过去拿起一页纸来,看了两眼笑道:“这都是成业在忙活,过年了也不休息。”

    王十三也凑过去看,就见桌子上每一本书都与前朝有关。

    大周的历史、官制、人物传记、习俗……

    这个连成业是袁文敏姑母夫家的子侄,不知怎的,竟会对大周朝这般感兴趣。看他摘抄整理这些显非一日,落在纸上密密麻麻厚厚一叠。

    王十三相信这还只是他遗落在这里的一小部分。

    “这个连成业,对大周朝这么感兴趣?”

    袁文敏讪讪一笑:“他想一出是一出。又爱钻牛角尖。”

    王十三把那摞纸放下,举目看了看四周的书架。

    袁文敏将登记的册子抱过来,请他挑书,王十三摆了摆手。由桌上拿起一本连成业做了记号的《大周官制考》。坐了下来:“二公子你不用忙,我正好对这个也感兴趣。”

    袁文敏没有多想,叫来老管事袁墨伺候,他在旁相陪。

    王十三心不在焉将那本书从头翻了翻,事情与他猜测的差不多,这袁家果然大有问题。

    问题不是出在袁氏父子,而是朗月斋。

    当日袁大家生病,脖子上突然长出个肉瘤。其实那不是普通的病。

    王十三特意请燕白帮着看过,说是肉瘤里藏着一种名为“金圣蠹”的虫子。那虫子在袁阳脖颈上安家落户,汲取身体的养份,越长越大,故而那肉瘤也渐渐由米粒变成了拳头大小。

    袁阳是个忠厚长者,一辈子与人为善,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