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密十三-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自己有一日只手遮天,甚至登上九五之位,到时候不需要卢韵之的示好,而是自己饶他一命,再说些你还是我兄弟的话语。

    变了,此情此景之下,朱见闻的变化无可厚非。

    此时的卢韵之并不知道朱见闻心中所想,他只是被朱见闻的举动震惊了,沉默了片刻后,卢韵之突然发出了一声暴喝:“攻城!九江城内叛军片甲不留,反叛之人碎尸万段!”说完纵马扬鞭和白勇龙清泉带头冲向了九江。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已然没有筹码的叛军被吓破了胆,很快让卢韵之所带领的精兵悍将消灭殆尽,战死的尚且好说,那些受伤被俘或者举手投降的叛军,被拉出城去纷纷被腰斩,以告慰朱祁镶的在天之灵,希望这样能让朱见闻受伤的心好受一点。

    朱见闻依然沉默不语,直到当天晚饭后才猛然说出一句:“韵之,让我当先锋官吧,我想只有立下赫赫战功才能让我父王含笑九泉。”

    卢韵之点点头便想答应下来,虽然朱见闻的兵法性格都不太适合先锋官,但是自古有哀兵必胜这句话,丧父之痛亡妻之恨说不定会让朱见闻勇猛无比,况且有自己坐镇,所以卢韵之并没有太多的顾虑。

    卢韵之正要开口说话间,突然有卫兵走入帐中抱拳道:“启禀大帅,有朝廷急报。”卢韵之微微一愣让宣传令官入帐,自己掐指算去,众人纷纷侧目观察着卢韵之的表情,他缓缓的睁开眼睛,迷惑的摇了摇头说道:“有两条军报,一则是两广和南疆**,另一条我没算出来,牵扯的人比不我命运气差,到底是谁呢?”

    这时候传令官已然走入帐中,呈上公文后抱拳说道:“启禀少师大人,两广南疆流民作乱,官府镇压无力,向朝廷求援。另瓦剌混战停歇,近日有数十股骑兵骚扰我边境县城,忠国公已派兵驻守,但其中牵扯蒙古鬼巫,故而向卢少师求援。”

第四十八章 天下大乱

    卢韵之眼睛微微眯起,陷入沉思,白勇挥挥手让传令官下去歇息了,朱见闻这时候说道:“鬼巫除了那个左右护法齐木德和乞颜以外还有谁能让你算不出来呢?莫非是他们从中作梗?”

    “非也,他两人虽然我算不出太详细的情况,但是却也能略得大概,乞颜和齐木德两人现在为敌对关系,只是乞颜背后有一人,十分强大,让我算不出个究竟,此人不比孟和差多少。”卢韵之说道。

    朱见闻倒吸一口凉气道:“孟和死后,莫非鬼巫之中又出了一个怪才,可是为何前些年不显山不露水的,现在突然冒出来了。不过也真是麻烦,现在两湖叛乱未定,南北皆动荡不安,韵之你准备怎么办。”

    卢韵之眉头紧皱,看起来也有些心烦,自从齐木德指使阿剌职院杀了也先,齐木德刺杀孟和之后,众部落乱作一团,各自为政,身体已经残疾的乞颜重新复出和齐木德如同死敌,嚷嚷着为孟和报仇。而几大堂主也是各有所支持的人,甚至尊使也拉起兵马支持某个部落首领,昔日强盛的瓦剌顿时支离破碎彻底乱作一锅粥。

    瓦剌的动荡提现了蒙古人喜欢内斗的天性,恢复了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之前的状态,作为精神和异术领袖的鬼巫现在四分五裂,从而周围的蒙古国家如同鞑靼,亦力把里也因为鬼巫的分裂**起来,这些国家中分为几派分别投身于瓦剌这个如同泥潭般的同胞战场上。

    对于这个混乱的结果,大明是很喜欢看到的,毕竟这么一来,就不必担忧蒙古铁骑挥师南下了,可是带来的坏处也有,那就是蒙古草原上原有的国家法制和秩序全部消失了,没有稳定的政权就没有人可以约束那些马背上的健儿。他们没有生产能力,因为战争消失了通商的渠道,或者说他们不再耐心通商,而是又一次开始了对边境分批次的掠夺。

    卢韵之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因为他的童年就是从这些鞑子的入侵发生的转变,若不是如此,或许一家五口依然其乐融融的在西北生活。所以从内心深处,卢韵之极其厌恶蒙古人,这种烧杀辱掠的行为更是他不能容忍的,若是让卢韵之总结的话,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边疆守将的不作为和朝廷的软弱。瓦剌最为动荡的那几年他与于谦并立于朝堂之上,所以卢韵之的一些想法暂且做不到,不过两人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强力回击瓦剌,敢于侵犯大明疆土的部落,虽远必诛!

    从此少有大规模的骑兵敢于靠近大明边境,不过小股化作强盗的蒙古人还是屡禁不止的。卢韵之斗倒了于谦,真正独掌大权之后下达了一样政策,那就是命令瓦剌众部落管好自己的人,开辟大明与蒙古的商市,也就是董德掌握的通商渠道。

    当然如果只有单纯的命令,那是不奏效的,卢韵之的第二步则是声称来做生意的一切欢迎,大明不干涉瓦剌的朝政,但是若是有部落敢来掠夺,那大明就要插手干预了,拉一帮打一部,支持掠夺部落敌对的部落,灭了他们。

    起初那些蒙古人并不相信卢韵之的决心,他们认为大明守城在行,但是一旦马匹奔驰起来他们就不行了,这等恐吓不过是吓唬人的罢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卢韵之联合着与之敌对的部落,剿灭了几个敢于冒犯大明天威的部落后,就再也没人敢骚扰大明边境了。所以,石亨发达后才乐意派自己的侄子石彪前去守大同,没有战乱的戍边就是高升的前兆,此时烽烟再起,莫非瓦剌有什么情况发生,让他们团结一致不再在乎被灭亡的结果,也不再害怕大明的兵威。

    卢韵之思考良久说道:“不管东南西北,他若战,我便战!但我大明兵力有限,地域辽阔之下所要戍守的地方太多,要是深入漠北恐怕已然兵力不足,两广和南疆实在是无暇顾及。命人快马加鞭,通知我大哥,让他出兵相助,助我平定南方之乱。江南富庶,是我大明的粮食和经济的重心,不容有失。”

    “另,我即日回京稳定朝纲,随时对战乱有变得地方进行调度和支援,防止各级官员办事不利。白勇和清泉留在这里继续剿匪,甄玲丹已然元气大伤,清泉你要多向白勇学习,我想白勇虽然不一定会赢得很容易,但是最终会取得胜利的。”卢韵之继续说道。

    朱见闻听到刚才的安排中并没有自己的事情,忙问道:“那我呢?”

    卢韵之微微一笑说道:“老朱你莫急,你随我一起进京,拜将领兵,支援北疆战事。”朱见闻听后身子一顿,问道:“为何不把我留在两湖战场,我要亲自剿灭乱党,以报国恩以泄家恨。”

    “北疆的战斗更加适合你,你现在极为愤恨,立功心切,本来应该如你所愿让你留在两湖,不过目前形势有变,一切要以大局为重。你的作战方法过于谨慎,虽然现在的你一定是一腔热血,但是这样容易被愤怒蒙蔽了你的双眼。就算你冷静下来,凭你的性格和习惯也无法做到速战速决,虽然最后通过拉锯战的方式总会打败甄玲丹,但是战期就拖延的过长了。而白勇不同,他喜欢突击和奔袭,善用奇兵,这样能加快战局的进行。甄玲丹用兵既懂得普通兵法,也善于创新,见闻你与他打太过于吃亏,白勇则不同,本来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甄玲丹就摸不清他的思路,从而毫无应对之错,两人除了硬碰硬之外别无他法。这样的情况,是有利我们大明的。”卢韵之解释道。

    朱见闻还是略有不甘,问道:“其实我倒也无所谓,在哪里为国尽忠都是一样,父王的死是为全局做出的贡献,我不过是想在这场父王因此而丧命的战场上立下功劳罢了。不过你说让我去北疆,难不成应对那些鞑子我比较适合吗?”

第四十九章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卢韵之松了一口气,朱见闻没有苦苦相逼,非要斩杀甄玲丹祭朱祁镶的在天之灵,对于甄玲丹,卢韵之还是有想收为麾下的意思的。甄玲丹治军有方,而且颇为重情义,战术兵法也甚是了得。若是得此人相助,必定能够填补自己手下少有大将之才的空缺,可是叛军挟持了朱祁镶,间接地导致了朱祁镶得死,对于这点来说,制定总体计划的甄玲丹难辞其咎,朱见闻要是想报仇,卢韵之也不好说什么。

    恰巧现在北疆作乱,所以才借机把朱见闻调离两湖战场,来保住甄玲丹的性命。不过,虽然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是卢韵之也绝地不会因为想要收服一个甄玲丹,胡乱派遣的,让朱见闻去漠北作战自有他的理由。

    “听我慢慢道来,见闻。”卢韵之说道:“蒙古多为骑兵,作战方式皆是快速移动的方法,他们的战士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不管是骑术还是箭术都远胜于我们大明官兵。他们一般喜欢携带两种箭矢另外配两种弓箭,这都是成吉思汗留下的传统。其一是直弓那是立射的,咱们暂且不表,就单说马弓就学问多多。配上两种箭矢后的马弓,进攻之时轻箭仰射,杀伤远处的敌人,边跑边射先杀伤一部分敌人,然后等近些了再换重箭直射,最后上马刀。若是兵力不及对方,一轮进攻后他们就撤离,总是和追兵保持一箭之地,咱们的寻常骑兵有的还不会骑射,非得勒住马匹才敢射箭,就算敢于骑射也没什么用。他们边跑边射,和咱们隔着一箭之地,咱们的箭射出去只能射到马蹄印,根本追不上人家,而蒙古人则不同,他们在前边跑边射箭,咱们迎头猛追不是自己往箭头上找吗?故而一直以来蒙古铁骑威力无比,我们需以几倍兵力才能敌过。”

    卢韵之轻咳了一下又讲到:“白勇若是放到北疆去,纵使他的突击方法很对路,能与蒙古鞑子一战,但是兵员的素质却跟不上,但是甄玲丹却不同,他的骑兵不如咱们,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才对路。咱们的火器比蒙古众部厉害,兵也比他们多,见闻你步步为营的优势正好能用得上。只需要结硬寨层层推进,就可以了,待到两湖和南疆战乱平定,咱们就可以专心对付这些鞑子,几路突击在大漠上打他们个落花流水。你是守将,漠北的战事当真适合你,不过我不强求,若你非要留在两湖,我也同意,不过一切要听白勇的计划行事。”

    朱见闻略一思考,点头答应下来,毕竟去漠北独掌大权,在两湖反倒是要听命于白勇的安排,哪里更为显眼不用想也知道,再说自己刚刚和卢韵之重归于好,要是在这件事上听调不听宣,那可是不利于自己发展的。况且跟着卢韵之进京,拜将领兵也算是真正地回归政治舞台了,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也是父王朱祁镶所献出生命的理由。

    安排好一切,众人散去,卢韵之亲自送出营去,让大家略作准备就分别行事,突然一只雄鹰鸣叫着冲天而下,卢韵之嘴角微微一笑,用软甲护住手臂,伸出胳膊静等雄鹰降落。

    雄鹰落到卢韵之臂膀上,一副爱答不理的桀骜模样,卢韵之笑的更加意味深长了,从鹰的腿上解下竹筒,然后吩咐手下执戟郎中去给鹰喂肉了。众人纷纷驻足看向卢韵之,问道:“是何人用鹰传书,真是。。。。。。。。。。”

    “哈哈,除了我大哥谁还有此豪气,降得天上霸主雄鹰作为信使,人家飞鸽传书,大哥飞鹰传书,倒也真是特另独行。”卢韵之打开竹筒,一目十行看了起来。

    片刻过后,卢韵之又是一阵仰天大笑,然后对众人说道:“我大哥真不愧是我大哥,知道两湖动荡,虽不知道北疆也遇险,但还是给我送来了及时雨啊,咱们不必请求我大哥出兵平乱了,他说他自会出兵镇守南疆,让我专心在两湖行事。”

    几人也很是高兴,纷纷跳起大拇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卢韵之的结拜大哥曲向天还真不是盖的。第二日,众人纷纷安排妥当,卢韵之跟白勇密谈了一个时辰后,带着朱见闻回京了,不仅京城需要他的调度和坐镇,更因为还有个人迟迟没有收拾,现在这么乱不如更乱一把,韩月秋,你的死期到了。夺妻之恨,是可忍孰不可忍!

    几日后的安南,曲向天喜形于色,拉着慕容芸菲的手说道:“芸菲,你真好,看来以前我都错怪你了,关键时刻你这么支持我出兵帮我三弟,这让我该如何感谢你啊。”

    慕容芸菲点点头说道:“那是自然,谁让你们是结拜兄弟呢,这个忙咱应该帮,再说南疆离我们很近,咱们也是大明的子民,出兵镇压责无旁贷。”

    “不愧是我的妻子,的确,我听说甄玲丹在两湖闹事,现在两广南疆一乱,韵之肯定手忙脚乱的,咱们当大哥当大嫂的不帮忙谁帮忙。再说了,南洋诸国我都打了一个边了,再不让我领兵打仗估计我都要闲出病来,正好有这个机会,我又可以大展拳脚痛快一番了。”曲向天挥舞着拳头,哈哈大笑着说道。

    慕容芸菲脸上笑得更加温馨了,但是内心却很是纠结,这是个机会,或许能开疆辟土,成就一番霸业也说不准,她想家了可是慕容世家根本容不下她这个叛徒。若想回去,就必须离开曲向天,但这又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今之计只有成为一国首脑的夫人,才能因为政治原因衣锦还乡被族人所接受。

    现如今虽然他们真正地掌握了安南的政权,并且把周围诸国都弄得臣服于安南,可是这毕竟是南疆荒蛮之地,不足以入帖木儿的慕容世家的眼,只有占领大明的疆土成千秋之不世功绩才能让慕容世家重视起来。

第五十章 回京议事

    出兵两广,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慕容芸菲想衣锦还乡,而引起的单纯夺权行动。她非常爱曲向天,宁肯被世人唾骂或者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准曲向天有一丝差池。可是每每梦醒时分都一身冷汗,彻夜的噩梦都是回放着曲向天兵败被杀的样子,而杀人者正是卢韵之。

    所以慕容芸菲必须让曲向天出兵南疆两广,获取更大的地盘和较为富庶的地方,这样才能有足够多的钱屯兵,手中的兵越多,曲向天越是安全,这个道理慕容芸菲深信不以。同时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关系联盟帖木儿,给卢韵之制造政治外交压力,让卢韵之根本动不得曲向天。

    两广虽然不如江南富庶,也不如北方矿产资源丰富,而且还经常被流寇海贼侵犯,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也比安南这些小国要好得多,所以此次出兵相助大明平定南线战乱的决定,慕容芸菲率先提了出来,并且倾国之力的支持出兵。

    慕容芸菲自然不希望曲向天和卢韵之他们兄弟反目,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自己的爱人更是不可不防。现在可以出兵平定南线**,但要是想占据下来,还要费一番口舌劝说曲向天,或许朝廷还会派兵与曲向天一同作战,形成牵制之势,所以现在还不太是时候。

    送信的雄鹰飞了回来,之前这只雄鹰送去了曲向天帮卢韵之平叛的消息,现如今也送回了卢韵之的回答,自然是答复了曲向天出兵相助的要求。信的内容多为感谢的话语,但是慕容芸菲看到某处却是看得眼睛一亮:瓦剌也进攻大明了,慕容芸菲有些懊恼,早知道就不该主动请战,现在朝廷背腹受敌自顾不暇哪有空管南疆两广啊,到时候大明求着自己出兵岂不是更好,自己上赶着出兵反倒是显得有些图谋不轨,卢韵之会不会起疑心呢。

    不过现在也不错,可以全权进军了,不必担忧朝廷的分权监管。对了,这就是机会,机会来了!

    慕容芸菲心情大好,铺开大明疆域图跟着曲向天制定起了作战计划,不得不说这些年曲向天的成功有一大半是慕容芸菲的功劳,是她稳定了后方,是她巩固了政治经济等许多因素,总之若是没有慕容芸菲,想来也就没有曲向天的成就。

    再说京城方面,此刻卢韵之已然快马加鞭的赶了回去,一路来到中正一脉宅院的时候,发现门口已经停满了轿子也到处都是马匹,卢韵之翻身下马,立刻有几个内监走了上来说道:“卢少师,皇上宣你入宫。”

    卢韵之点点头答道:“有劳了诸位公公,军情紧急,恕卢某先回府再去见皇上。”阿荣和董德从门内跑了出来,阿荣替卢韵之牵过了马匹交到下人手里,然后转头递给了那些内监一些不菲的茶水钱,董德却面色有些惨白,一直低头不语。

    卢韵之瞥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内监下去后卢韵之还没走进门,一帮文官大臣都围了上来。众人七嘴八舌的问卢韵之的意见和事情如何处理的方法,现在全国局势很不稳定,朱祁镇已经完全没了主意,而文官集团的首领徐有贞也被斗倒了。石亨和曹吉祥弄权做官手段不差,可是遇到这等事情却是手足无措,现在大明唯一能靠得住的就只有九千岁卢韵之了。

    卢韵之耐住性子听完了大臣们的诉苦才冲着天一抱拳,缓缓地说道:“这等事物皇上自有圣裁,请各位大人不必过于担忧。”众人一听这个纷纷大眼瞪小眼,一时间不明白卢韵之的场面话,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