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密十三-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只是记得那天也是一个秋天也那么的萧瑟凄凉。父亲抱起了他,不断把他抛起来再接住,那天他背诵了全本的《大学》父亲欢愉的对母亲说:“我的儿子四岁能背《大学》,今后肯定连中三元,为我卢家光宗耀祖。”母亲没有回答,只是满眼充满爱意的挺着大肚子看着父亲和自己。

    他不知道母亲的肚子为什么一天天的大了起来,父亲告诉自己将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的时候,他高兴地叫了起来,因为邻居家的伙伴们都有一个跟屁虫般的弟弟妹妹,他也想要一个。今天他背会了读了很久的《大学》还有了自己的跟屁虫,于是他大声对父亲说:“双喜临门,双喜临门。”父亲更加高兴了,不住的重复着:“说得好,双喜临门,说得好啊。”

    就在此时,门外却传来很嘈杂的叫喊之声,父亲疑惑的看向关闭的大门并且不再把他抛向空中,慢慢的把小男孩放在了地上,然后拍着他的屁股让他回到母亲身边。父亲他自己则转身走向了大门,当大门打开的一瞬间,父亲并没有看到门口忙着叫卖的小商贩,也没有看到为各种原因欢愉庆祝的人们,在他面前的只有一个穿着蒙古人服饰的骑士,他骑在马上正呼啸而过,看到父亲打开的大门,他并没有勒住马匹依然冲向前方,但却很迅速的拉开了弓箭搭弓射箭。

    箭射入了父亲的前胸,父亲一个踉跄的退回了刚迈出的门内,并且把门死死的关上还用尽最后的力气插上了小院的大门,然后好似力气用完一样,倒在地上反身用身体抵住了那两扇已经关闭的木门,之后像是睡着一般闭上了眼睛,鲜血染红了他的前襟,印出一大片鲜红的血花。母亲搂着小男孩,不住的颤抖着小男孩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不停的低声问着母亲:“父亲怎么了,母亲,父亲睡着了吗?”

    一滴湿润的泪水滴落在男孩的头上,他抬头看着母亲,他知道母亲是个坚强的人,可是现在母亲却哭了。母亲用一只手捂住了孩子的嘴巴,一只手捂住自己的嘴巴,这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此时喊叫出来只会让门外的蒙古兵知道屋内有小孩和女眷,会更加麻烦,她忍耐住了无比的伤感与悲痛。

    从那天起,小男孩就再也没有见过父亲,一年后他才从邻居小孩子的口中知道,自己的父亲死了。死亡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他却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父亲了,他放声大哭的跑回家中,母亲正在给自己出生不久的妹妹喂奶,看到他哭着进门忙问是不是有人欺辱他了,当知道他是为永远见不到父亲而哭泣的时候,母亲也留下的眼泪,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对小男孩说:“卢韵之,记住是蒙古兵来我镇掠夺财物途中杀害了你的父亲,国仇家恨你永不可忘。”男孩止住了哭泣,努力地点着头,母亲又说道:“如何报仇?”男孩迷惑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母亲的问题,母亲看着他坚定的说:“做官,荡平鞑虏。如想做官,必先读好圣贤之书,行圣贤之道,闻圣贤之事,方可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小男孩记住了母亲所说的话,从此街道上少了一个顽皮的儿童,却多了一个在家苦读的卢韵之。六岁卢韵之通读四书倒背如流,只有五经熟读却未精通。同时他还熟悉了八股文,从破题到束股,八股文古板的要求并没有难倒这个神童一般的孩子,他总是能写出令大人折服的排比工整的语句。当他能把五经中的《尚书》也背诵完整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那个吵闹的妹妹不见了,于是急忙拉着母亲询问,自己的妹妹去哪里了?母亲只是微笑着对小韵之说:“送你妹妹去享福了。”

    很快卢韵之发现了家庭中的变化,从前那个只是操持家务的母亲开始白天织布,晚上在家修补衣服了,而母亲碗里的饭也越来越少她越来越消瘦,虽然自己和奶奶吃的和以前一样,但是奶奶的脸上不在有以前那种慈祥的目光,每天只是唉声叹气一幅愁眉苦脸个的样子,就在小韵之七岁那年,奶奶撒手而去了。

    母亲拉着自己的手离开了家门,卢韵之抬头问母亲并且不断回头张望自己的家:“母亲我们要去哪里?”母亲只是低声说道:“西北大旱,我们去找口饭吃。”在以后的路途中,卢韵之知道了一个加准确的词语形容他日后这一年半的生活——逃荒。

    在这趟艰苦的旅途中,发生了很多变化,卢韵之换了一个名字“狗蛋”。母亲说贱名好养活,等来日有口吃喝了再变更回去。最初刚开始的时候,母亲还在督促卢韵之每天背诵四书五经,熟悉八股文,习读朱熹思想。但是到了后来母亲不再监督“狗蛋”了,全凭着“狗蛋”的自觉性。因为每次旅途休息的时候母亲总是倒头而睡,深夜熟睡的“狗蛋”有时候还会听到母亲轻微但是痛苦的呻吟。

    *每天3毛钱全站好书随便看

    下一章

    4/183

    上一章

    

    跳转到第章

    

    简版|3g版|触屏版

    当前设置5000字/页

    500|1000|2000|其他

    下载阅读|收藏本页|书架|

第四章 神秘的石先生

    终究有一天,母亲躺下就再也起不来了,她只是拉着“狗蛋”的手说:“孩子,自己走吧,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你的造化了。”此时已经八岁的卢韵之明白,母亲也要死了,他哭了起来,无比的孤独和对没有母亲照料的生活的恐惧吓坏了这个孩子,他哭着问母亲:“我该去哪里?”母亲想了想,然后说道:“去北京,到皇城或许你还能活下去,记住要走东直门,我听说北京的东直门是运送建材的城门,如果你能活下去必要成为国家栋梁,记住要出人头地。”说着母亲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年幼的卢韵之一个人踏上了旅途,他的背包里没有钱财衣物,只有自己所读的书籍,和塞在怀里的一条母亲的头巾。在这途中他是靠着要饭为生的,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北京,途中的奔波让他衣衫褴褛灰头土脸,他扔掉了书本,此刻他并不想做官了,他只是想着能吃一顿饱饭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他走着走着,终于到了北京。

    卢韵之突然想起母亲所说的走东直门,于是绕城而走,到了东直门,此时他没了所谓的做官的动力,的确对于一个孩童来说他能独自一人走到北京已属奇迹。他现在只是想圆母亲的一个梦,于是便在大街上喃喃道:“娘,我到北京了,我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一双为温暖的手在这时拍了拍正在独自迷茫下一步该去哪里讨饭的小韵之的肩膀。

    他转过头去,看向眼前这个四十多岁有着三缕胡须的伯伯,疑问道:“我挡住您走路了?”男人摇摇头,卢韵之长舒一口气,在这一路上有很多欺辱他的人都以挡路为名痛殴过自己。那个男人笑了笑弯下身子对着卢韵之说:“孩子,跟我走吧,虽然不敢说荣华富贵人间之乐全享,但能让你过上好日子,你愿意吗?”卢韵之点点头,他相信这个男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男人和善的目光之中透露出一种值得自己信任的目光。

    那个男人领着卢韵之坐上了一顶小轿,虽然轿子很小,但是内部的空间却很宽敞,而且座位很是舒适,他坐在男人旁边,尽量离着男人远一些。他有点受宠若惊了,他害怕自己的衣服蹭脏了这个男人整洁的衣装,这种事情会让这刚刚到来的晚餐泡汤的,卢韵之这么想着。男人却没有嫌弃卢韵之,不断的抚摸着小韵之那已经好久没洗过的头,然后嘴里发出啧啧的称赞语调。

    男人突然开口说话了:“你叫什么名字?”“狗蛋”卢韵之想都没想就说出了在逃荒路上所用的这个名字。男人摇了摇头又问了一遍:“你叫什么名字?”卢韵之这才猛然想起自己的还有一个名字,一时间百感交集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就差点哭出来,但是他坚强的忍住了,用他在逃荒的路上他刚刚学会的坚强,于是他不卑不亢的说道:“卢传声之子韵之。你是何人?”男人哈哈大笑起来:“韵之,卢韵之,好名字好名字。我叫石方,你就叫我石先生吧。”卢韵之在轿中略弓身子行了个小礼说:“石先生韵之在此有礼了,敢问你要带我去何方?”石先生眼中充满了关爱之情,用手指刮了小韵之有些脏的鼻头一下然后说道:”你还装小大人呢,去何方?回家。”

    卢韵之在石先生的眼中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关爱,这是他许久没有得到的,也是他朝思梦想的神色,他不在问东问西,只是低下头心中久久难以平复。轿子飞快的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当停下的时候轿夫挑开了轿帘,石先生牵着卢韵之的小手走入了轿旁的宅院之中。

    卢韵之睁大了眼睛,宅院中虽然说不上像仙境一般,但是几进几出的大宅院着实震撼着小韵之的心。可是最让他震撼的是门内肃立着两排人,他们夹道而迎,年龄从三十多岁到和自己一般大小的不等,他们整齐的排在大门内的两侧,有四十人左右。当石先生和卢韵之跨入门内的时候所有人都齐声喊道:“师父。”卢韵之不明所以,但是更令他震撼的还远远不是这些,而是在大院影壁墙上提写着几行大字:不得谋天下,不得计皇命,不得干朝政,违者,灭九族——朱元璋。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卢韵之停下了脚步,愣愣的望着那个所谓的石先生,石先生拉着卢韵之的手只是冲着卢韵之微笑着,并不说话。卢韵之问出了最纯真却又最朴实的一句话:“石先生,你到底是什么人?”

    石先生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么开心,然后扫视着列在门内的众人,重复了一句“到底是什么人?”四十多人齐声答道:“天地人。”

    卢韵之不知道何为天地人,但是他却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刻改变了,究竟会指向何方却是一片迷茫。卢韵之顺从的跟着石先生走入了宅院之中,两旁的众人则是都看向卢韵之,卢韵之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因为两旁之人的衣着虽然简单却也干净大方透露着殷实之气,而自己则是破衣烂衫身上也脏兮兮的潦倒之极,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他面红耳赤只能低头行走。

    石先生却拍了拍卢韵之的肩膀说道:“韵之,昂首挺胸的走,你是行在天地之间的天地人,到哪里都要昂首阔步。”卢韵之顿时昂首阔步,不理会众人的目光随着石先生走了进去。

    就在卢韵之走入大宅门的时候,在不远的皇宫中,年轻的朱祁镇看着躺在床上呻吟的王振狠狠地拍了下桌子:“朕要灭他们十族。”灭十族是明成祖朱棣所发明的,除了九族以外还加上了门生朋友等,算是大明朝最高等的处罚了。

    王振被太医诊治着,太医看到皇帝发火了吓得不住的哆嗦着,王振挥挥手,太医弓着身子退了出去。这时候王振脸色还是惨白,他不知道为什么看似并不强壮的石先生力气可以如此之大,王振有气无力的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虽然我并不知这厮的由来,但是他们有太祖高皇帝的免死丹书,还有永乐皇帝的免死牌,更有先皇的诏书这种人咱们还是避而远之吧。”王振总是这么欺软怕硬,所以这注定了他的失败和背后的唾骂。

    *每天3毛钱全站好书随便看

    下一章

    5/183

    上一章

    

    跳转到第章

    

    简版|3g版|触屏版

    当前设置5000字/页

    500|1000|2000|其他

    下载阅读|收藏本页|书架|

第五章 皇帝与天地人

    朱祁镇听了这话怒火渐消,但还是嘴硬的说道:“王先生不必劝朕,寡人知道你大**量,但是岂容这宵小在朕面前放肆。日后必找机会整治于他。”这时候,门外传来了一声略显稚嫩的喊声,在皇帝面前除了王振之外还有一人可以如此放肆的隔门喊叫:“皇兄。”没错,正是当今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

    朱祁钰仅比朱祁镇小一岁,但是在他的眼中朱祁镇却是照顾自己的大哥哥,附带的才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所以在自己的哥哥面前,朱祁钰是毫无忌讳的。虽然两人只是同父异母的哥俩,但是并不见外,关系格外的好,就犹如民间的兄弟俩一般,没有一丝丝皇室兄弟的尔虞我诈。正是因为如此,朱祁钰才没有被派往藩地,而是留在了京城,留在了皇帝的身边。

    朱祁钰跑到皇帝身边,然后对皇帝说:“皇兄,我在门外就听你大喊大叫,你是要灭谁的十族。”皇帝看到了自己的弟弟,怒气全消叹了口气坐在旁边的椅子之上,然后无奈的说道:“是石先生。”朱祁钰睁大了眼睛看着皇帝,然后诧异地问道:“为何,我听过石先生的大名,他到底是何人?”

    皇帝朱祁镇吐露出了三个字:“天地人。”郕王朱祁钰坐在了皇帝旁的椅子上,他知道他的皇兄要打开话匣子了,连躺在床上的王振也撑起身子,想要听清楚朱祁镇下面所说的话。朱祁镇又是一声叹气过后才慢慢的说了起来:“天地人,本是民间各派异术之人,精通兵法,玄学,阴阳,房中,炼丹,算卦,天象等上百种术数没有统一的信仰,讲究实用性,什么有用就信什么。这使他们各方面具有了更强的能力,所以优秀的天地人便成了皇家不二的辅佐者,他们一直默默地为皇家付出着,直到有一天他们才想起为何自己不做皇帝,于是天下大乱,引发了三国时期的种种纷争。最终被司马懿这个资质平平的天地人赢得了胜利,成千秋大业,后他的儿子司马昭经过努力,终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获得了皇位成立了晋朝,司马懿明白,自己的大功不仅仅来自于天地人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自己明白了天命不可为,顺天而行才获得成功,但是他愚蠢的孙子却认为人定胜天。所以引发了后面由天地人的冲突产生的八王之乱。几十年之后更有了几位天地人自立的国家,史称十六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时期。”

    朱祁镇喝了口参茶,看了看被自己的话震惊到的王振与弟弟朱祁钰,微微一笑继续讲道:“就这样,中华大地上一直持续着因为天地人的恩怨引发的争斗,直到隋朝后期,出了一位空前绝后的天地人,名叫刑文,他带着自己的门徒帮助李渊父子夺得天下后方才终止,之后邢文要求在历史上抹去自己的名字,然后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过着看似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其实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与李世民私交甚好,他做到了一个朋友最应该做到的事情,平定各派天地人。最终在他八十岁那年他成功了,一统了天下所有异数门派,然后取名叫做天地人。经过他周密的划分之后,每个支流都固守己地停止了争斗,而天地人中的邢文一脉则称为中正脉,就是石先生所在的这一脉,寓意为所有天地人的中心,公正的调节所有天地人间的矛盾。天地人就这样生存下去,他们不管是谨记刑文的教导也好,还是迫于中正一脉强大的势力也好,总之他们都安分守己的度过剩下的七百余年,门派之间再无纷争,最主要的是他们不再关心谁是皇帝谁的天下,也不奢求自己能登基座殿,只是过着悠然见南山的闲暇生活。”朱祁镇顿了顿略加思索又继续说道:“元,可谓是自取灭亡,他们信奉鬼巫之术,从而寻找民间各派天地人,因为鬼巫曾说过,只有杀尽天地人,元才可传千秋流万代,于是就发生了上千天地人被屠杀的悲剧。天地人愤怒了,但是此时中正一脉的掌门人并没有像邢文一样才华横溢天资过人。他领导不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天地人,因为凡是逃过这些鞑靼人的追杀的天地人,都是此脉的绝顶高人,于是他们决定支持自己所熟悉或者喜欢的起义首领。张士诚,陈友谅,包括我们的太祖,当然支持我们太祖的正是天地人的主脉中正一脉,我们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无比强大的大明朝。但是我们的太祖是个有先见之明的圣君,他立下祖训每代皇室继承人都必须熟知天地人的历史,为的就是防止天地人产生异心夺取我大明江山,他不断削弱着天地人的力量,包括天地人在朝中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