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参天-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是很个不很确定的词语,用应该来形容其实也不准确,不是应该停一停,而是必须停一停,不回忆过往就会忘记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不时刻牢记自己自哪里出发,并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就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就一定会在前进的途中迷失自我,失去方向。

    最早的记忆是在长安西城的破庙,那时破庙还不是那么破旧,土地神像还在,虽然彩漆多有脱落,泥胎仍是完整的,那时他还很小,看庙的老大爷还在,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大爷自东厢做饭,他自灶前坐着烧火,那是他最喜欢干的事情,自灶前看着灶里的火苗,等待着热气自锅盖和锅沿跑出来。

    再后来老大爷死了,死的很突然,由于没钱打造棺木,他就求人拆了东厢和正屋的门板,为老大爷做了口薄板棺材,自那之后,庙里就没有门了。

    老大爷死后,有人想要领养他,但他没有跟人去,自己独自一人住在庙里,那段日子是他最孤独的一段时间,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但他怕的不是大爷的鬼魂,而是半夜醒来身边一个人都没有的那种孤独。

    大爷在世时还能敲个磬,解个签,说些祷词好话,得些米粮铜钱,但这些他都不会,慢慢的庙里也就没人去了。

    再后来下了场大雨,东厢倒塌,也是他命大,睡在炕角,没被砸死,自那之后,他就搬到了正屋,没了锅灶,就只能挖个火坑烧饭煮粥。

    再后来就是兄弟几个先后到来,关于那段往事,他记忆最深的就是有人欺负他,吕平川帮他打架,那是他生平第一次觉得有个大哥真好。

    与胖子等人在破庙住的那几年,虽然日子过的艰难,却不孤单,因为有伴儿,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身边都有人。

    长乐生病,楚怀柔做的事情是他不愿想起的,但人生就是这样,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苦难一直在旁窥觑,时不时的就会跳出来作祟,狠狠的戳你一刀。

    闭上眼睛,他还能清楚的想起那一地的脏血,和那大夫几乎被砍掉的脑袋,那一刻除了害怕,更多的还是对长乐的赞许,长乐是个胡人,骨子里藏着凶狠血性,以血还血,不等待,不隐忍,不犹豫,不畏惧,在受到屈辱之后,立刻迎头痛击,卧薪尝胆,端尿尝屎,献老婆,钻裤裆的事儿,他们是打死都不会干的。

    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两面,解气倒是解气了,但众人也跟着倒霉了,长乐砍死大夫之后,众人就走散了。

    他遇到了天元子,胖子跟着龙空寺的僧人走了,长乐和楚怀柔逃出了长安,吕平川在将莫离送人之后,将银两给了大眼睛,孤身进了紫光阁。

    天元子是他的贵人,若不是天元子,他就没机会进入道门,后来天元子遭林震东逼迫,宁死不屈,于歧坪山散功自爆,与林震东玉石俱焚。

    天元子此前的三条忠告他一直铭记在心,一是事前深谋远虑,一旦动手便心无旁骛,一往无前。二是权衡利弊,只要利大于弊就去做,不贪求好事尽得。三是保持冷静公允,不可轻信自己的感觉,不可贸然与女子交心。

    天元子的这三条忠告字字珠玑,他一直秉承践行,受益匪浅。

    天元子死后,他便去了太清宗,一路辛苦自不必说,老鼠肉的腥臊他现在还记得。

    去到太清宗,便发生了诸多变故,若不是天元子之前的第三条告诫,他想必早已被感情冲昏头脑,哪里还能够察觉到灵研子隐藏在柔情之下的圈套。

    在太清宗只待了一年,便狼狈的逃了出来,在那之后不久,便遇到了吃穷了龙空寺,被人撵出来的胖子。

    此后,便与胖子相依为命,隐居了数月,直到后来在离落雪的暗示之下,识破天山子灵莲子等人的计谋方才逃往别处。

    在那之后,二人逃亡东魏,胖子挂单佛光寺,而他则被烟霄烟平带往玉清宗,也是在那时,他方才知道大眼睛是太阴元君转世。

    随后又自玉清宗待了一年,因为不会迎风拍马,与岩隐子结仇,最后揭了丑,闯了祸,便被撵出了玉清宗。

    在离开玉清宗,经太阴山往佛光寺寻找胖子途中,他第一次遇到了诸葛婵娟,实则诸葛婵娟当时也只是拿他做挡箭牌,并不是真的喜欢他,所谓一见倾心,实则是非常盲目的,真正的感情不可能是一见倾心发生的,都是时日长久,逐渐深厚。

    此时,天元子的第三条忠告再度起效,令他不曾失去方寸,瞅准机会,立刻逃走。

    冬日难行,只得自太阴山滞留数月,待得去到佛光寺,恰好遇到胖子被赶了出来,此时回忆,还能想起胖子当日被推出庙门的尴尬和窘态,那时胖子尚不会武艺,谁也不曾将他放在眼里。

    盗得八部金身,二人一路北上,往麒麟镇去了,本意是获取虎皮天蝉,未曾想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虎皮天蝉不曾得到,却意外的授箓上清一品太玄。

    也是在麒麟镇,他再次遇到诸葛婵娟,也第一次遇到了李朝宗,那时李朝宗正率领一干西魏武人往东魏挑战燕飞雪,双方大战麒麟镇,上清宗准备不足,落于下风。

    逃离麒麟镇之后,便遇到了那姓邱的侏儒,自那侏儒身上搜到了公输要术,也正是因为这本公输要术,他才在日后与元安宁相识。

    二人挖出八部金身之后,也不敢在东魏待了,又跑回了西魏,自龚郡偶遇*狗官季忠林,得了他的官册,冒名顶替,往盂县做了县官。

    认识天木老道,胖子找回谛听,与元安宁相识,得到韩信爽灵,都是在盂县,要是记忆最深的,既不是喝那补气汤药喝的苦不堪言,也不是作法召请普化天尊击杀狼妖天青子,而是自那义庄外观察元安宁时饱了次眼福,其实也不能算饱,因为当日元安宁易容成了一个很难看的女刺客,也只是一瞥,早知道是美人儿,就不该转头了,应该盯着看。

    在盂县的好日子,随着作法请神击杀狼妖而结束,随后就被朝廷拿了,押到了长安,由于此前越级作法,令得修为尽毁,无力抗拒,若不是吕平川相救,他和胖子怕是早已经人头落地,被龙云子给灭口了。

    事后为了尽快恢复修为,又与胖子去了凤鸣山,恰好遇到王仲与李朝宗等人为了得到药王鼎,将王叔给拿了,那是他第一次跟王叔打交道,也是在凤鸣山,第一次遇到了兽人谷的搂衣花刺儿和离火宫的柳如烟。

    当日不知道柳如烟与诸葛婵娟的关系,此时想来,柳如烟与他离火令牌,并叮嘱他不可让李朝宗娶了诸葛婵娟,并不是出于对他的欣赏,或者说不全是出于对他的欣赏,而是希望诸葛婵娟能有个好归宿,不过柳如烟当时应该不会想到他的修为会突飞猛进,在没有与诸葛婵娟成亲之前就晋身太玄。

    离开凤鸣山,二人便应邀往兽人谷去了,胖子自兽人谷得到了膀大腰圆的搂衣花梅儿,而他自那里得到了第三块龟甲天书,还抱走了尚是雏鸟的八爷,要说记忆犹新,并不是拿到龟甲时的欢喜,而是那老巫医刮痧时的惨痛,老太婆手劲儿很大,扒皮一般的疼。还有就是带了八爷离开兽人谷之后,八爷自马车上偷鸡被他发现时的小眼神儿。

    在动身寻找天书之前,他们一直住在龚郡的山洞里,直到八爷能够飞翔,方才开始着手寻找天书。

    之后的事情就是近几年的了,不需回忆也记得很清楚。

    回忆也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仔细回忆,此时天气越发寒冷,水潭已经开始结冰,记数沙粒,不知不觉,来黄沙岭已经四个多月了。

    回忆只是副,推研天书才是主,虽然进展缓慢,却也不是一无所获,最大的收获就是扭转了困扰自己许久的一个误区。

    一二四五六七**只是他根据龟甲先前存放的区域进行的划分,实则天书虽然前后连贯,彼此之间却并无既定的首尾顺序,二和四之间的确是连不上的,但九和一之间能,一二四五六七**的确不连贯,但四五六七**一二却能,如此一来就将缺失的第三卷天书放到了最后,虽然最终还有缺失,整体却是连贯的。

    一旦前后连贯,推研顿显流畅,天书犹如镜花水月,虽然仍不见本真,却已能渐窥端倪。

    这八卷天书囊括了天地,阴阳,乾坤,男女,是非,善恶,真假,虚实等百态诸相。

    每一卷天书都并非单一讲释,而是皆有涉猎,彼此互通。

    由于囊括太广,范围太大,想要凭借心智推演远远不够,必须借鉴参照,虚实同进,阴阳并举……

第四百六十章 孤苦伶仃

    想要虚实同进,阴阳并举,就必须有实物可供参照,有世态可供揣摩,有很多游方走脚的道人和僧侣,实则就是希望通过游走四方,见识人生百态,博览江河山岳,开阔眼界,明窥阴阳,体察人生,感映天道。

    但此处无比荒凉,连活物都不易见到,哪里有实物可供参照。

    再者,此处死寂沉默,少有变化,又哪有世态可供揣摩。

    好在只是少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日落月升是变化,斗转星移是变化,连自身的喜怒亦是变化。

    万事开头难,一旦摸到了门径,每日都会有所进展,但这进展并非具体心得,而是对天书神髓的了解,天书暗藏乾坤变化,包罗阴阳道理,若是尽得九部天书并彻底参悟,不但能够明辨虚实,左右真假,便是覆灭乾坤,改天换地,亦只在一念之间。

    能力越大,心智也就越高,并非能力的增长引发了心智的提升,而是只有具备强大的心智和智慧,才可能衍生并拥有强大的能力,一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倘若超出了他心智所能驾驭的范围,局面就会失控。

    天书亦是这般,想要真正参透天书,就必须拥有足够的心智,想要拥有覆灭乾坤的能力,就必须拥有超然物外的智慧。

    超然物外是一种至高境界,是一种无我无众生的虚无,在超然物外之下,是太上无情,太上无情也是一种超然的态度,只是境界较超然物外要低,便是太上无情的这种境界,人也会因为看的太过透彻,而失去喜怒哀乐,一个失去喜怒哀乐的人是很高尚也是很可怕的,因为在其心中只有对错是非,不再有立场和好恶。

    而超然物外比太上无情更加可怕,一旦进入超然物外的境界,也就不再是人,甚至不再是仙人,而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

    明白了这个道理,心中也就没有了遗憾,此前一直因为不曾集齐九卷天书而遗憾,此时看来,当真不能尽参天书全部,不然在掌握了巨大能力的同时,也会彻底失去人性,那不是他想要的,至少不是眼下想要的。

    水潭结冰之后,南风就不再往小坛里放沙粒了,因为到了冬天,水潭就会结冰,此前是以日计时,而今已经改为以年计时了。

    在此之前南风一直以为沙漠里不会下雨,待得开春下雨,方才知道沙漠里也会下雨,只是较为罕见,而且雨量也不是很大。

    雨后数日,水潭里出现了很小的涟漪,定睛细看,竟是很小的鱼儿。

    见此情形,南风好不欢喜,细想来源,可能是雨有带有细小的鱼子,也可能是此处原本就有鱼子僵蛰,毕竟此处原本不是沙漠,而是一处城池。

    惊喜接连出现,天气转暖之后,水潭边竟然出现了青草,而且不止一棵,环水寻找,足有十几棵。

    青草只围绕水潭生长,说明在别处也有草籽,只是因为缺水而不曾发芽,想到此处,别汲水往四周喷洒,果不其然,亦有青草生出。

    稍微大些,便分出哪些是杂草,哪些是树木,其中以荆棘为多,灌木较少,能够长大的树木更少。

    每日除了洒水照料,多数时间都在看着草木和水潭里的游鱼发愣,实则也不是发愣,而是思考。

    思考亦分两种,一是胡思乱想,二是深思熟虑,此处的荒芜和安静令他少有杂念,更多的时候都是有目的的观察,窥小见大,寻找规律。

    世间万物有三种形态,沙土和草木是肉眼可见之物,较为稳定,少有变化。

    而人呼吸的空气以及修行所得灵气,皆不为肉眼所见,较为虚无,多有变化。

    还有一种形态介乎二者之间,最常见的就是水。

    世间万物的三种形态,与三界有共通之理,较为恒定的天界就如同沙土草木,而阴间鬼魅则与多有变化的空气很是相似,在这两者之间的水就是人间,人间之水遇冷凝冰,上补天界,遇热为气,下泽阴间。

    实则三界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间,但眼下三界之中,地位最低的却是人间,天界阴间便是无有奴役剥夺之心,却有喧宾夺主之实,没有人间,他们什么都不是。

    佛家追求顿悟,实则真正的开悟,是不可能在瞬间完成的,如同抽丝剥茧,又似堆土成山,是个极为辛苦,非常漫长的过程。

    没有足够的付出,就不可能有相应的回报,妄图顿悟如同商贾谋利,追求以小博大,不劳而获,殊不知此举违背阴阳,不合天道,自误误人,自欺欺人。

    杂草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结籽,冬天消亡,次年再生,越发繁茂。

    那水潭里的鱼儿也长大不少,不止有鱼,还出现了小虾。

    到得第二年夏天,出现了昆虫,秋冬时节,竟然来了一只鼹鼠,那只鼹鼠想必是长途跋涉至此,筋疲力尽,饥渴交加,来到之后大量饮水,肚皮撑的滚圆,躺在水潭边动弹不得。

    南风一直自水潭边看着那鼹鼠,直待它缓过神来,自一株灌木下打洞安家方才放下心来,此后,每天都会来看它一看,与它说说话。

    起初,鼹鼠听到声音还会惊慌逃走,待得熟了,便不跑了,也敢壮着胆子靠近,吃他啄来的虫子。

    树木逐渐长大,引来了鸟儿,偶尔也会有野骆驼前来喝水,但它们不在这里久留,只是路过这里。

    有了生机,也就有了寄托,每日除了推研天书,就是来上面走一走,与鼹鼠说说话,说话是需要浪费灵气的,但南风却不曾吝啬那些许灵气,原因也简单,由于常年不曾开口,他几乎都忘了怎么说话。

    独处有独处的弊端,独处也有独处的好处,此时他已经摸到天书脉络,天书最大的神异之处在于化虚为实,化实为虚。世间万物皆由气息组成,万物皆可化为气息,气息亦可化为万物,若得大成,万物皆可化为灵气为己用,亦可以自身灵气化生万物。这一境界已经远超大罗金仙的指点乾坤,并肩三清祖师的凝化宇宙,缔造天地。

    而今要做的就是寻找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的具体法门,吐纳练气,吸纳外界灵气为己用,转而以自身灵气反过来影响外物,只是下品。

    香火可以转变为包括灵气在内的所有事物,但它也只是中品,而上品是直接将由气组成的一切外物化为灵气,为己所用。

    将实物化为灵气亦有三阶,吸纳天地灵气为初阶,难度较小,因为外界气息原本就是气态,改变的难度较小,与吐纳练气有些相似,但直接吸纳的速度却比吐纳练气要快的多。

    除了游离在天地之间的现有灵气,灵气还大量存在于江河湖泊的水里,与气态灵气相比,水里储纳的灵气更多,但改变其形态,吸纳利用的难度也更大。

    蕴含灵气最多的是那些具有固定形态的实物,越是坚硬的实物,组成其形体的灵气就越多,一块顽石彻底化解之后所产生的灵气,可能远远超出一处水潭所有清水化解灵气的总量,可能比百里方圆所有气态灵气的储量还要多。

    但是,越是稳定的实物,化解为灵气的难度就越大,若是天地之间所有事物由十成灵气组成,山川实物就占了七成之多,有两成化为了江河湖海,而以空气形态存在的灵气所占份额怕是连一成都不到。

    而今他所处的阶段只是初阶,尚做不到化实为虚,仍自化虚为虚之间徘徊,虽然已经找到门径,却始终不曾登堂入室。

    想要改变什么,前提必须对其非常的了解,确切的说他此时仍然处在了解的阶段,尚未进入改变的地步。

    天气越来越冷,水潭再度结冰,这已经是水潭第四次结冰了。

    当年他来到黄沙岭是个初冬,水潭形成不久就封冻了一次,而后每年结冰一次,屈指算来,他来这里已经整整三年了。

    在这三年之中,没有任何外界的消息,也没有仙家天官来过,这里是一片净土,也是一处监牢,身在此处,虽得清净,却无有自由。

    希望总会在等待中慢慢变淡,有时他甚至会忍不住怀疑胖子和王叔等人是不是已经遇害了,若是胖子和王叔其中一个出现了意外,那就彻底完了,他在此处的等待就变的毫无意义,等到最后也是一场空,便是参透了天书,没有了本体肉身,也就失去了还阳回归的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