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疆各族人民是我的衣食父母,这一再生恩情是我今生今世也难以报答的。

转眼在新疆生活了四十个春秋。然而我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无有建树,为此虚度年华而羞愧不已,感到汗颜……

—://。。

第十章 没有去处 困居舟山(八)

更新时间2008…3…24 23:04:00  字数:2071

第八节

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越到晚年越爱回忆自己儿时的往事。

公元2004年清明节刚过,在一个浩月当空,银光铺满大地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漫步在达板城一个工厂生活区的林间小道上。

此时,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又泛起了往年的回忆……

透过时代的烟云,跨越岁月的障碍,我的思绪又进入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座尘封而又遥远的历史迷宫——-当年,国民党失去民心,中原败北,丢掉了政权,丧失了大陆的统治地位。其政治中心由南京迁都于广州,后又从广州迁都到台北。于是一时间达官贵人、军政要员、高级将领、巨商豪富纷纷由大陆撤离到香港、澳门和台湾,还有的去了国外。留下了战场上流血拼命的军人和溃败逃遁的散兵游勇,以及数以万计成群结队四处漂泊流浪的孤儿寡母,老弱病残,他们似难民又像乞丐,如潮水般地涌向东南沿海。有的跑到台湾、香港和澳门,有的漂泊到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还有的流落到我国大西南云南境外的老挝、缅甸、泰国、金三角等地。甚至还有的漂洋过海去了大洋洲、非洲、欧洲和南北美洲等地。

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里,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乱岁月中,国民政府迁徙到台北,蒋介石跑到了台湾继而在导演着民国悲剧的续集……。在此同时,大陆上还有数以万计的人而未能到达台湾,他们悄然地离开大陆漂零到天涯海角,星散在世界各地……幸运者活了下来,在当地结了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有的人丁兴旺,现已是四世同堂。少数人拼搏奋斗了一生,业绩辉煌,成了腰緾万贯的百万富翁,轰动一时的名人。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他们还多次飞回大陆,寻根溯源,光宗耀祖;捐献钞票,扶贫济困;兴建学校,赞助希望工程,变为大陆上倍受欢迎的人。

然而,多数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漂泊流落到国处,远离中国人地生疏,无亲无故,独自与厄运抗争。靠给人做工挣点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辛辛苦苦劳作一辈子,最后仍然是一无所有。平平淡淡碌碌无为的一生,到老了怀着对祖国终生不渝的眷恋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而客死异国他乡……

还有更加不幸的人,他们逃到台湾竟不被收留,反而被当时的台湾当局所驱逐,又给遣返回舟山,成了国民党不收,共产党不乐意要的“包袱”。当年她(他)们被滞留定海,成了走投无路的难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生活无着,艰难困苦如同涸辙之鲋,只有听天由命。有的在逃难途中死于疾病,有的死于非命。人命如蝼蚁,像秋叶似衰草伴随着历史的洪流而漂泊,最后,被卷入险恶的政治漩涡中被击沉,被淹没,最终成为政治角逐的牺牲品,变为历史剧的殉葬人……

当年,由台湾被遣送返回到浙江舟山群岛上数以千计的难民们,迫于时局的动荡,命运的捉弄,她(他)们像某些海洋中的水生物一样为了觅食,为了活命,谋求生存漂泊洄游,颠沛流离,漂洋过海地游弋于大陆、台湾、舟山群岛之间,往返迁徙,长途跋涉,疲于奔命,困苦不堪。当时的惨状至今仍然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它是本人童年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1950年5月下旬,舟山群岛被解放,而国民党部队早已乘船于5月18日撤退到台湾。我们这些长年漂泊流浪的难民也随之被解放。他们中间少数人愿意留下在当地生活,而多数人执意要返回自己的家乡。这群人从此也就结束了自1948年的上半年开始,由华北的平津地区撤离到上海,再由上海撤退到福州,由福州又跑到了台湾,后来又由台湾回到舟山,千里漂泊,万里大逃亡两年多的流浪生涯。以后我们由舟山返回自己的家乡也就各自东西,星散到大陆各地。

其中春生兄妹姐弟四人,一群无爹无娘的孩子,他们留在舟山定海生活,无依无靠,处境艰难,分手后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事情。不知他们以后是如何生活?又是怎样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岁月迁流,转眼过去了五十多年。他们是否还住在定海?情况是否有了好转?现在生活的还好吗?这些问题对于我来说都是个未知数。

半个多世纪前,一些流向东南沿海江浙闽粤一带和港澳台等地,以至于漂泊到国外的人们,由于过去历史的原因、政治的需要,长官上司的命令,他们自青少年时代就背井离乡,吃用皇粮,当兵打仗,八年抗战,三年内战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有的人后来又跑到台湾,参加了金澎马祖反攻大陆,龙争虎斗,你死我活,撕杀拼命,出生入死。为了完成政治家们神圣嘱托,有的还搭上了自个的身家性命,撇下了妻儿老小,到头来还未能落上一个效忠朝廷的美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时隔半个多世纪,终于烟消云散灰飞尽,战火息灭,狼烟远去,往昔的战场杀戮之地旧貌换新颜,海峡两岸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过去漂泊到港澳台,以及流落到异国他乡的人们,他们毕竟都是中国人——龙的传人,华夏的炎黄子孙,他们的祖辈都生活在大陆他们的根在中国。

对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大陆上仍然有他们不可舍弃的亲人,有他们丢不下的思念和寄托。他们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大陆人民是他们的亲人,他们与我们有不可分割的亲情……

昔日的风雨、战火、硝烟、苦难的年代已经过去,历史上的政治风暴也烟消云散。随着时光的流逝都已变为过眼的烟云,以前历史上的纷争,恩恩怨怨似乎都已经淡化……往往再现于当今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笑中……

—://。。

第十章 没有去处 困居舟山(九)

更新时间2008…4…5 18:00:48  字数:2886

第九节

近日(公元2004年5月初),我在电视新闻中获悉,目前台湾当局却要搞什么“公投”,闹什么“*”,一手泡制了震惊世界骇人听闻的消息。此举确实让人出乎意料,令人不可思议。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绝不能允许外国势力入侵,更不能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往来已经开始。三国时,在公元230年,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人带领一万多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即台湾)。此后,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

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进一步加强了与大陆的联系。

南宋时,澎湖已隶属福建晋江县。元朝时,又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等岛屿,台湾正式列入我国版国。明朝沿元制仍设立巡检司,公元1559年,正式命名为台湾。明末,福建有数万人移往台湾,他们和台湾当地人民,进一步开发了祖国宝岛台湾,这一块美丽的富饶的土地。

清朝初年,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大军在当地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于公元1683年,清军进入了台湾。第二年,清政府在那里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我国古代和近代台湾军民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反抗外国殖民者的侵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千百年来,台湾人民在反抗外国新老殖民主义的侵略中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出现了许许多的爱国志士和英雄人物。他们维护祖国统一和捍卫民族利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称颂!

今天是2004年5月3日(农历3月15日)。晚上,太阳才刚刚落山,一轮皎洁明亮的月亮从天山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的背后徐徐升起。

皓月当空,月华如水,月光拥抱的博格达雪峰宛如一位银装素裹纯洁如玉的少女。传说过去王母娘娘邀请众神仙前来西天瑶池蟠桃聚会的天池,就在她(博格达峰)的背后。

此时,我独立在达板城西边一片小小的戈壁滩上,面东迎月仰望着近在咫尺的神女博格达峰,心已飞向万里之外的东海之滨,向生活在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和漂泊在海外世界各地的侨胞问一声好?

道一声:“我们都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哪怕是当海枯石烂、山崩地裂、*、山洪地震以及非典病魔等等天灾人祸袭来时。那时方显现出了全世界的华夏儿女都伸出一双双的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亲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时也会出现枯水的时候。分久必合和之为贵。

尽管少数人一时冲动,心血来潮,头脑发热,搞什么“公投“,闹什么“*”,竟然不承认自己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硬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外国人。就连我这个一出生“呱呱……”坠地,在襁褓中被母亲抱着躲避日本鬼子的杀害及铁蹄蹂躏而逃亡流浪多年,几经创伤,遭受磨难的人,劫后余生又被政治家们所抛弃,由台湾漂泊回大陆。少年丧母衣食无着,在六零年的大饥荒中辍学而由淮北失魂落魄地流浪漂泊到祖国的大西北。从幼年到青少年苦难、死亡、忧愁、悲伤接连不断,饱尝了人间生死离别的悲痛之苦,体会了红尘中的世态炎凉,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伤痕累累,恩恩怨怨,而今又要向谁讨回这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债?!

但是在这祖国要发生分裂,民族出现危机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放弃个人恩怨,拥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的利益。

劝君务必要理智、慎重,千万不要做出仇者快,亲者痛,上侮炎黄祖宗,下留贻害子孙后代的事情,成为历史的罪人而被后人唾骂,遗臭万年!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善良纯朴、诚信忠厚、勤劳勇敢、勇于创新且又尚武的民族,是一个仁、义、理、智、信的民族……在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她以超群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建造了万里长城、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修建了三水利工程……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在科学技术领域,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科学技术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同时中华民簇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当我们打开中国近代以来百年春秋的史册,看到的却是一幅幅血迹斑斑,丧权辱国,被动挨打的画面……每一个炎黄子孙,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会为我们祖国,我们的民族在近代一百多年里所经受的奇耻大辱和悲惨遭遇而痛心疾首!

那么过去的中国为什么会搞得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民不了生,生灵涂炭呢?究竟是谁,是谁把中国一步步地拖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中国近代中无数铁的事实和华夏民族百年血泪史告诉了我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造成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根源。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野蛮的侵略和疯狂的掠夺所造成的恶果。

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一百多年里,从昔日殖民地的争夺到旷日持久的中东战火,哪一场战争不是为了侵占土地、掠夺别人的财富和石油等矿产资源……

仅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短短的五十年中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更不用说年复一年接连不断,举不胜举的局部地区战争了。

毁灭人类,劳民伤财的战火连年不息,因此不可避免地给世界各地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从过去以往的苦难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历史教训,贪婪、暴戾、偏执和不宽容,不仅为本民族制造了痛苦,而且还给别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种血与泪的历史,我们从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所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可以得出,战争给世人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和留下了时过将近百年还在阵阵隐痛的痛苦,以及难于消除的贻害。这些还不能让后人汲取教训和发人深省吗?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残酷无情你死我活的暴力行动。对国与国来说,它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有时甚至是霸权主义的扩张。

战争有它的突发性存在于偶然和必然之中,甚至有时以猝不及防灾难式的降临在千百万朴实善良的老百姓头上。尤其是在现在的军事科技突飞猛进的年代里,什么超音速飞机、隐形飞机,生化武器、火箭、导弹、原子弹、氢弹等杀伤武器在不断地翻新,在竞技式地研制和备用。在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就会经常不断地在出现硝烟四起,战火纷飞,腥风血的战争,暴戾与恐怖,杀戮与伤亡的惨剧。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

这是公元189年,东汉未年我国古代诗人、政治家、军事家曹操采用古代送葬的挽歌形式,以古时事,揭露了封建军阀割据,黩武混战殃害百姓的罪恶,真实地反映描绘了黎民百姓,在连年的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被后人称赞为“汉末实录”、“诗史”。

这样一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悲惨悽凉的景象不仅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而且在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也是延续了几千年!

千苦、万苦、人最苦。千难、万难、人最难。

但愿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理当文明进步的世界,在今后的二十一世纪能比二十世纪少一些偏激,多一点宽容。少一些战争,多一点和平。少一些贪婪冷酷,多一点爱心温情!那么,我们这个人类生存的空间就会变得雾消云散,阳光灿烂,世界各国人民将会生活得更好一些。

第十节

1950年9月下旬,我们母子三人,随着七、八家返回苏北、淮北的家眷们一道离开了生活一年零几天的舟山定海城,乘船由南向北通过杭州湾往上海驶去……

—://。。

第十一章 返回大陆 投奔故乡(一)

更新时间2008…4…17 22:26:29  字数:3548

第一节

我们的船经过两天两夜的航行,于1950年9月30日终于驶进了吴淞口,在黄浦江畔靠岸。自1948年11月,我们离开了此地,兜了一大圈,过了将近两年,我们又回到了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此时的申城已是旧貌换新颜。

1948年冬,我们撤离上海,乘船向东南沿海漂泊,到了福建。在福州生活了几个月后,横渡台湾海峡到了台湾,在基隆生活了半年。而后从台湾到达舟山群岛,在定海城生活了一年,最后又返回到了上海……

看来是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山不转水转。我们经过两年的颠沛流离,流浪漂泊如同走马灯一样环行了一大圈,像群候鸟一样又沿着原来的路线返回到两年前的出发点——上海。

然而,此时的上海已不是两年前国民党时期的旧上海,已解放了一年多,建立了红色政权。时值195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纪念日。

这一天,人们开会游行、舞狮子、扭秧歌、敲锣打鼓以示庆祝,人们欢乎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当时的上海一片沸腾。

街面上贴满了彩色标语,路上还扯上了许多红色的横幅口号。商店、单位、团体的门前已经不是两年前的民国青天白日旗帜,全都换上了色彩鲜艳的五星红旗,人们来来往往好像游弋在红色的海洋里……

街上的广播还在不时地播放着响亮的革命歌曲: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

我们在上海住了七、八天。在此期间,母亲带着我游历了苏州河上的白渡桥,又由大世界到了城隍庙,还游览了豫园,这也是我和母亲最后一次在上海游玩。

我们于1950年10月上旬,由上海乘坐火车赶到南京下关,摆渡到江北浦口,之后来到了安徽蚌埠。

座落在皖北平原,淮河岸边的蚌埠市,风景秀丽,名胜荟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镶嵌在千里淮河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蚌埠古代盛产珍珠,又誉称珠城,蚌埠曾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当你踏遍祖国山河大地,要想集中地感受一下祖国的南北的文化景观,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到淮河两岸走一走。而蚌埠这座城市,正好处于淮河流域的中心,它是中国南北景观的集中地。在这里,南方人说它是北方,北方人说它是南方。南蛮北侉,南茶北酒,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