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我呱呱堕地来到这个悲惨世界之日起,就开始了我人生的苦难历程。更无法摆脱长期经受战乱的厄运!当我还在襁褓中就和母亲一起被捆绑在这架由政治家、军事家、阴谋家、杀人狂所谓的“造世英雄”一手打造的战车上。随之被卷入灾难深重的战争中。在那阴雨连绵泥泞不堪的道路上,在那寒风凛冽的冬日里,难民们饥寒交迫,颠沛流离,苦苦地挣扎着摆脱死神的降临。

在那生死难卜的岁月里,母亲时而抱着我与其他难民们一道藏在草丛、树林里躲避日机的轰炸和扫射;时而在那寒冷的夜晚和难民们一起躲进深山逃脱日军的追杀。可怜的贫民百姓为了生存,整日疲于奔命,他们是多么渴望安居与和平。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在那日寇侵华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年代里,我的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一次次地把我幼小的生命从硝烟弥漫的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从不顾惜个人安危,历经磨难,艰辛倍尝。我是母亲的希望!是她的宝贝。即使在战乱饥馑的岁月里也是如此。

世界上还有什么情爱比母爱更加无私、伟大和高尚。

否则,我早已夭亡。以后也绝不会发生我涉足台湾,也不会出现我从祖国东南漂泊万里,流浪大西北的“奇迹”。更不会有今日面向亲爱的读者诉说衷肠的机会。

第二节

1941年,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开战。12月因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侵略者为了投入太平洋战争,加紧了对中国战场的攻势,进行大规模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同时,还残无人道地使用了灭绝人性的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犯下了滔天罪行,造成了成千上万的中国无辜平民伤亡。

“三万里河入东海,五万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这片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历史的悲剧曾经周而复始地在重演。我们透过那六十年前的历史风雨烟云,可以看到一幅幅中国人民生活在日寇铁蹄下,被奴役,受蹂躏的悲惨画面!1942年春,在日军疯狂地进攻下,十三军第四师官兵在河南南阳与日军频繁作战,形势越发紧张,上级决定让军人家眷撤离南阳。

南阳——是我出生的地方,离开后,距今已有六十余年,再也没有回过那里。

1942年春末,我们随一批军人家眷由湖北襄樊西行进入陕南安康,经四川达县到了山城重庆。

重庆历史上曾是巴国的首都,故称巴。嘉陵江在此汇入长江,又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所以重庆又简称为渝。重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历史,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商末周初的巴国,元末明初的大夏国,都曾建都于此。秦汉到南北朝皆为巴郡所治,隋朝改称渝州,故史称“巴渝”。宋改恭州,南宋光宗1189年先封恭王,旋登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二战时期,重庆是中国战时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重庆山川巍峨,钟灵毓秀,境内瞿塘峡、巫峡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蜚声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是中国后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201—204万年前的“巫山能人”,是人类最早的摇篮;合川钓鱼城等古战场堡寨,阻击蒙古军36年,为世界防御战史之最,被欧洲人誉为“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石柱、黔江等地土家族竹木吊脚楼村和摆手舞,保留着古代巴人的流风遗韵。

重庆温泉星罗棋布,峡谷奇险纵横,溶洞千姿百态,瀑布龙飞九天。长江沿岸的白鹤梁、丰都鬼城、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巫山神女十二峰等著名景点目不暇接。主城区群山环抱,两江汇流,形如半岛。轻轨索道高悬,桥梁缆车纵横,山城灯火、滨江光柱优美如画;登临“一棵树”、鹅岭等观景台,灿若星河的山城夜景尽收眼底。

重庆物华天宝,地产丰盈,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水陆空四通八达的物资集散地。

重庆的物产、美食、特色手工艺品不胜枚举。涪陵榨菜、诗仙太白酒等行销国内外;重庆火锅、麻辣鱼、泉水鸡等特色美食可让您大饱口福。

重庆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市内鹅岭,枇杷山耸立,楼房街道参差错落,入夜万家灯火,繁星点点,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烽火四起的抗战时期,处在祖国的大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的陪都——重庆,此时也是灾难重重。

当年,日军飞机不断地进行狂轰乱炸,山城到处烈火四起,房倒屋塌,数以千计的市民葬身于火海之中,伤亡残重。而且日机还猖狂地搞什么所谓的“疲劳轰炸”,白天夜晚都来,一次来上三、五架飞机投上几颗炸弹,轮番进行轰炸,弄得警报不断,人心惶惶,不能休息,不得安宁,人们整天在朝不保夕的生死不定的气氛中生活。直至陈纳德将军组建的“飞虎队”战机对日机进行阻击后,情况才得以好转。

1942年入夏,为躲避日机轰炸,我们由重庆市区搬到了远郊,住在重庆市西南的乡下。在此,一直生活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这里是一个两面夹山,面积不大的扇形山川,稀疏的农家座落在山势较缓的半坡上,川底有一条弯弯的小溪,清水在溪中潺潺流淌,小溪两边田里的水稻和油菜散发出阵阵清香。山坡上多是种植些红薯、玉米、菽类的旱田。这里山川秀丽、景色怡人,春天,桃红柳绿、翠竹青青;夏天,金蝉鸣叫,溪水波光粼粼;秋天,各种庄稼和植物,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冬天,云雾缭绕、景色朦胧。此处很少有敌机轰炸,更多了一些山村的田园风光。我们的房东是一家朴实的川东农户,有北屋三间他们自家居住,三间西屋是两层砖木小楼被我家租用。此宅没有院落,出房门一眼就能望见山坡上的农田和果园。我们在此生活将近四年。

1945年5月,一天下午我来到楼前不远的水塘边,手里拿着一根小树枝,挥动着在学骑马的样子,边跑边抽打着玩。当我从塘边树下拴着的一头小毛驴身后跑过时,无意中树枝抽打在驴的屁股上。毛驴骤然生怒,伸出后蹄踢到我左眉下面。顿时,鲜血直流,我双手捂面嚎啕大哭。惊动了别人,他们跑过来将我抱回家敷上云南白药,过了数日伤口才痊愈。当时,若不是我距驴身较远,又因为小毛驴蹄力不足。否则,就不是皮破血流而是头破血流,或是踢瞎我的左眼,将会使我变成一个独眼龙。虽然没有造成如此恶果,但是,在我的左眉毛下面却留下了一个终生不退的伤疤。

不知道那时驴是咋想的,我的确不是故意的。驴哪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驴就知道它一生被人们使唤拉车、犁地、打场推磨、驮人运货,有时甚至累得汗流浃背,腰疼腿酸,到头来还是被人用鞭抽打,而吃下去的只能是草。

在人的眼里,驴的生命是为人活着的,就是人训服的工具,它们的一切都应该属于人类;而在驴的眼中,人比豺狼还要凶残,比狐狸还要狡猾。它们劳累了一辈子,到头来是被人们杀掉吃肉,还要剥下驴皮熬成阿胶,用来补养人的身体。同时美食家们还美滋滋地津津乐道“好吃不过天上的鹅肉,香不过地上的驴肉!”精明的人们卸磨杀驴,不仅食它们的肉,还要吃掉它们的鞭,为自己滋阴壮阳。然而最后还是不如驴的精力旺盛,激昂亢奋!

驴虽然为人类服务了一辈子,包括它们的祖先,但死后却没有一个葬身之地。

成语说“黔驴技穷”,我倒要说:“川驴技高一筹”。我自被驴踢后,见驴就远而避之。然而,这次伤害比起我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被具有驴脾气的人的伤害来说,他们要比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三节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从1937年7月起到1945年9月止,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我国近百年来抵卸外侮,反抗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为被压迫民族反抗外敌侵略树立了典范。

此时,我父亲所在部队第四师已随十三军开赴秦皇岛,出了山海关,驻守锦州,隶属东北司令长官杜聿明将军指挥。在出了山海关到达锦州时,我父被调升为暂编六十三师上校军需处长。

抗战期间,由东向西流亡到大西南的人们,经过一场浩劫终于迎来了胜利。此时人们像江水一样又由西向东流去。那些达官贵人、军政要员、商贾富豪飞往沪宁、苏杭等地。而还有成千上万的难民扶老携幼,成群结队,纷纷从陆路、水路返回离别已久的家乡。有的流向江东,有的流向中原……

1946年3月,我们十几家军人家眷合租了一条木船,自重庆沿江顺流而下,穿三峡过洞庭,经武汉到南京而后回到安徽蚌埠。从此,结束了抗战期间流落大西南四年的逃亡生涯。

然而,就在这次从巴山蜀水返回江东的途中,却发生了一件小勤务兵自残的事情。当时的凄惨情景,虽然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我未因时光的消失,年头的久远而淡忘。在那皓月当空的子夜时分,我会突然被历史的恶梦所惊醒,往事历历在目,像旧电影一样越发清淅的在我脑海再现,仿佛发生在昨天。

第四章 西辞川渝 船泊东吴

更新时间2007…6…20 20:18:00  字数:5366

第一节

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儿女。与此同时,滚滚东流的江河水也饱含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血和泪。佐证了华夏民族的荣辱与兴衰!

长江从青藏高原浩浩荡荡奔流万里到东海,先后流经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它是我国第一长河。

她发源于青海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峰(海拔6621米),这里冰川高悬,冰塔林立,冰雪融水哺育着长江的最上源——沱沱河。其下称通天河,她在玉树附近,流出青海省境称为金沙江。

金沙江流经横断山区,两岸有许多高山耸峙的峡谷深在3000米以上,而江面只有几十米宽,峡谷幽深,水流湍急,两岸绝壁摩云,飞瀑高悬,奔腾咆哮,响声如雷,它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金沙江流到四川宜宾开始称长江。从源头到宜宾长3500公里,落差6000米,几乎占长江落差的百分之九十。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之间习惯上又称川江,它接纳了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水量持续增大,巨大的江流,浩浩荡荡,冲向神秘的三峡。万里长江风景线上瑰奇秀丽,雄险壮观的景色,当首推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白帝城,东到宜昌南津关,包括矍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总长193公里。三峡两岸群峰巍耸,陡崖峭壁,山岩突兀,怪石嶙峋,江面狭窄,峡谷幽深,水流湍急。整个峡谷犹如天然画卷,瑰丽奇艳,风光无限,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区。

1946年3月上旬,在一个云雾迷漫的早晨,我们十多家军人家眷聚集到重庆朝天门的码头上登船,开始了由四川重庆沿江顺流而下,千里迢迢返回江东的曲折航程。从此结束了抗战时期逃亡大西南四年苦难深重的流浪生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沂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险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荥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衰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尤其在那阴雨连绵,数日不见天晴的日子里,狂风怒号,江浪排空,乌云密布,山岳潜形;若到傍晚,夜幕降临,时有狼嚎猿啼,峡谷回响,久不绝耳。此时三峡的夜晚显得更加凄凉。

半个多世纪前长江上游航线上,由于多年战乱导航设施陈旧落后,三峡又是川江航道的咽喉。这里山高峡窄,滩多流急,自古以来被视为航行险途,常有触礁翻船事故发生。

若是冒险行船以至于酿成船翻人亡的悲剧。因此,当年我们乘船经过三峡就是昼行夜宿。正逢三峡枯水期,在行船中并未出现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中所描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航行速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滚滚长江东逝水,人生百年恍如梦!

当年西辞重庆,穿三峡过洞庭返回江东的旅途情景,皆成往事。坎坷人生,往事历历。在那久远的童年人生旅程中,曾发生了一件小勤务兵自残的事情。此事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在我的记忆中就像一幅布满岁月伤痕又残缺不全的人生画卷。五十多年后,有时我还在夜深人静的睡梦中,又回到那霪雨靡靡,江风呼啸的长江三峡,看到那个背靠城门石壁,身染血迹的小勤务兵痛不欲生的样子而被惊醒!我禁不住在内心深处大声疾呼——小勤务兵,我童年的朋友,一个孤单而又可怜的孩子你好吗?

你现在又在哪里?

第二节

小勤务兵的父母原是河南新郑县的农民,抗战暴发后,因战乱和饥荒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从此他就成了孤儿。

1941年夏天,十四岁的他随同黄泛区(黄河水泛滥地区)的灾民一起向南阳地区逃难。当他流落到方城县的时候,由于饥饿和沿途劳累昏倒在一个集镇上的饭店门前。

这时我父带着一名军需从师部办完公事,骑马返回团部驻地,正好路过此处,看见一群人围观躺在地上的一个小孩子。下马上前询问:

“怎么回事?”

“报告长官司!这个孩子刚走到这,就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一围观者大声说道。

“可能是饿的吧?快,把他抬进饭馆,让他吃点东西。”

到了店里,我父让店主给他喝了点水,又喂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儿小孩就清醒过来了。

“还不快点谢谢救命恩人!”一旁有人劝道。

这时他才如梦初醒,趴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在说:

“谢谢长官……谢谢长官!”

“你姓啥?”我父对小孩说。

小孩略带羞涩的答道“俺,俺姓球(邱)”。

我父又接着问道“叫什么名字”。

小孩答道:“俺叫狗蛋”。

“叫啥”我父笑着问道。

“报告长官!俺叫球(邱)狗蛋!”小孩大声的答道。

话音刚落,顿时引得围观的人们轰堂大笑。

“怎么叫这个名字”我父笑着说道。

“这是俺爹俺娘打小给俺起的,在俺们农村起个贱名好养活,阎罗王是不收贱人的。”小孩振振有词的答道。

我父将他从地上扶起,吩咐店主打来一盆洗脸水,让他洗了一把脸。虽然多日行乞,骨瘦如柴,但一张带着孩子气的脸,长着一双饿得陷下去的大眼,眼神精明,鼻梁挺拔,方口白牙,人长的倒也机灵。

当我父上马要走时,这个小乞丐追着、哭着、喊着要跟他去部队。

我父只好二次下马,对他说道:

“我们是部队,当兵打仗是要死人的。你年纪小不能当兵,给你两块银元做路费,回老家去吧”。

“俺爹俺娘都死了,家里再也没有什么人了,求长官将俺收下吧。当兵可以吃饱肚子,俺不怕死!不当兵回去也是饿死。”小孩哭求道。

“您就把他收下吧!这兵荒马乱的天下,就算不战死也会被饿死的。”旁边的老乡们也在帮他说话。

看样子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还真是至理名言呀。最后我父把他带回十团驻地。

于是,我们的邱狗蛋就这样走进了国民革命的军营里。

到了十三军第四师十团驻地,我父把他带到团部向团长欧孝全报告此事(欧孝全,湖北汉阳人,武汉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生),欧团长为其名字被逗得捧腹大笑,也认为这孩子挺可怜的,同意把他收留在军营里。因为邱狗蛋年龄小,就没有下连队,安排在军需后勤部当了一名勤务兵。

狗蛋这名字叫走来实在不好听,我父给他改名叫邱云。

1942年春,日军在中原扫荡,肆意烧杀掠夺,弄得民不聊生,衰鸿遍野,天怒人怨。第四师官兵在豫西鄂北与日军作战,不便携带家眷,上峰决定让家属向西转移入川。因邱云年纪小,我父就让他随我家一起到了四川重庆。

小勤务兵为人诚实、勤快,很讨人喜欢。在进川的路途中多亏有他帮忙搬运行李,搀扶我祖父上车乘船,为我家减轻了许多负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