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中午,连里伙房改善生活,吃红烧肉大米饭,饭后他却喝了一些凉水。下午轮班值勤,进入战壕不到半个小时,他的肚子就疼了起来急于大便。班长命他到战壕后面去拉屎,以免臭人。

他爬上沟顶,屁股刚撅到外边屎还没拉完,就听到一声枪响,他应声便滚了下来,双手捂着屁股,鲜血直流,疼得他直叫唤。

卫生员马上对他进行了包扎,转送到后勤医院取出子弹,疗养了三个多月伤才痊愈。此时,叛乱已被平息,他作为一名“荣誉军人”提前转业,又回到西宁机械厂工作。

在他探家时,又曾对我讲过:“他娘的!叛匪的叉子枪打得准的很。”说着他解开裤子,还让我看他的屁股上留下一个枣大的猩红伤疤。此疤也成了他平定叛匪,光荣负伤的印证。

“对就到他那去,青海高原地势较高,人烟稀少好找工作。”我自言自语地说着。我改变了返回西安的打算,如果到西宁能找到工作我还回西安干什么?于是我用了两、三块钱买了一张去西宁的车票,在当天夜晚由兰州便去了西宁。

火车由兰州站开出,向西行驶经河口南,沿湟水过民和、乐都、平安等地县,全程不超过三、四百公里,赶到天亮便来到了西宁。

西宁是一座美丽的高原城市。东关有著名的清真寺,建于明代。塔尔寺距城15公里,为我国著名的喇嘛寺院,是喇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大经堂是寺内最大建筑,为藏式平顶,平顶上有镀金铜瓦、金顶、法轮等。酥油花、堆绣和壁画被称为塔尔寺“三绝”,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

“没吃少穿受饥寒,有钱无事爱游玩”,当时我一个急于寻找工作,解决吃饭问题的流浪者,哪有这些闲情逸致,也没钱游看。

下了火车,我匆匆忙忙地走出车站。但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更谈不上西宁机械厂在什么位置了?街上多为少数民族,因说话不附当地口音,上前问路这个瞪眼,那个摇头,我竟在车站前面转了几十分钟还是没问出个所以然来。最后问了一个交警,他才把乘车线路给我讲清楚了。

当我来到西宁机械厂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马上就到了中午下班吃饭的时候了。

我走进传达室,向一位值班的老同志询问:“请问师傅,赵振江是否在这里工作?”

“你是他什么人?”他抬起头来吃惊地望着我。

“我是他同学。”

“他已经不在这里工作了,调回老家去了。”

他的回答如同晴天霹雳,对我当头一棒,我脑袋一蒙差点没昏倒。

老师傅给我倒了一杯开水,让我坐下先休息一会。

在交谈中,我知道了这位大叔姓李,他是在解放前因黄河发大水,由中原老家逃荒到兰州,后来又调到西宁。在此生活了二十余年,岁数大了厂里安排他在传达室工作。当时他对我的遭遇十分同情,并到职工食堂打来饭菜留我吃了午饭。

在此已无意义。饭后我向那位大叔再三道谢,便离开了机械厂又回到西宁火车站,等候乘坐下午的火车返回兰州。

从而,结束了我这一次冒然来到西宁谋求工作的“美梦”。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韶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

此时我想起了鲁迅的《自嘲》诗,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也交上了“华盖”运?要不然为什么总是这样倒霉?上路单碰连阴雨,行船偏遇挡头风,求人相助人调走,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又想起了以前在亳县给我算命的那个枯老头,他说我犯了什么“煞星”,欲要摆脱霉气必须西行。

我已向西来到了西安,继续向西来到了兰州,到了宁夏,到了内蒙,折回后今日再次来到了青海西宁,不仅没见什么转机,不是还是那么“煞”么?

难道我非得像《西游记》中的唐僧一样,不西行到“西天”,不经过九九八十一次磨难,不可修成正果,不能取上“真经”吗?

我想起过去,我想起自亳县户口迁出的坎坎坷坷,想起目前的一些挫折,突然一阵心酸,暗自在这儿落下了热泪。

世界上有一种低贱的动物。譬如狗,它本属于狼类的食肉动物,自由高贵,桀骜不训,不知何时乞怜于人食起人间烟火,开始对家巢依恋起来。与人共舞,为之效力,为这服务,方得一点残羹剩饭以此活命。但有时稍有不慎,没尽其责,便被棒打出门,流落到荒郊野外,挨饿受冻,一旦不堪荒野的凄凉,又想起了它的旧窝老巢。回去就好了?相安无事再没有危险了吗?它却只顾眼前,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大概就是这样的物类,先是流浪了塞北大漠,转来又跑到青海高原,历尽千心万苦,最后还是要返回原本就不是我能待的西安古城。

我是一个没有多大出息的人,缺乏一种另人可贵的骨气。倘若我身上再多一些敢于流浪的因子,也许更能接近一个完人。

当天我由西宁返回到兰州已经很晚了,住店不仅需要花钱还要证明,二者我都缺少,只有再走进车站售票房休息。

此时因为售票时间已过,售票窗口关闭,灯光昏暗,旅客稀少,房内只有几个为了省钱不去旅社,而在此凑乎过夜到次日早上买票的旅客。他们在票房的水泥地上铺着一张旧报纸,或靠或卧的凑乎着睡觉。有的在说梦话,有的打着呼噜,鼾声如雷,白天售票的票房到了夜晚竟然变为这些人的“客房”。

我走到里面一个角落,从挎包里拿出一张旧报纸铺在地上,也像他们一样躺在地上休息。我头枕小包,翻来覆去地在为返回西安的车票而犯愁。

三天前我由内蒙乌达站上车身上只剩下十一块多钱,到了兰州竟冒然去了一趟西宁,往返车费又花去了五块多钱,现在身上仅剩下六元钱。而由兰州到西安的车票需要九元,几天里就是不吃不喝也无法回到西安。此时我囊中羞涩,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过不了几天就会流落兰州街头……

突然,门外一阵喧闹,打外边进来一个身材矮小,面似猿猴,一个身体干瘦、腰弯背驼的年过花甲的老汉(乞丐),后面跟着三个八、九岁衣服褴褛,蓬头垢面,靠白天捡破烂为生的孩子。到了晚上他们便一起来到火车站售票房里睡觉。进了房子他们一个个高兴得像远征的凯旋归来的“将士”,在我对面的一个角落里,席地围坐,摊开一张报纸,随后各自从小包里,或者怀里掏出他们一天的“收获”——有饼子、有馒头、有梨子、有苹果,还有别人啃过扔掉的肉骨头。然后这些二老、三小,相互推让,有说有笑,津津有味的大吃大嚼起来,分享着他们乞讨一天所得的食物。他们之间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更没有事业成败的大喜大忧,只有一种不辞辛苦,讨来食物大家一起填饱肚皮的一时喜悦,也就是常说的“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有乐”的情调。

一会一堆食物被他们一扫而光,随之乞丐们就心满意足地倒地而睡,无忧无虑地进入了梦乡,等到天亮再去迎接新的一天乞讨(据说“三年自然灾害”中,甘肃部分地区灾情较为严重,曾经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孤儿,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活命,唯一的生存手段就是捡点破烂,或沿街乞讨,得到一些好心人的同情,给上一点食物而活命。民以食为天这又有什么丢人和可以指责的呢?他们何罪之有?

妓女出卖肉体为了金钱,难道政客出卖灵魂不是被名利所驱吗?为什么不笑娼妓,不笑政客而只笑贫穷呢?我不得而知。

我在一旁望着他们乞讨一天后分享食物的快乐场面,暗自感到我在困境中生存,延续生命的能力还不如一帮乞丐,但我又不愿与他们为伍。过去的磨难和眼前的困境,仍没有让我正视现实,丢掉一个小知识分子的虚荣心——宁愿饿死也不向他人乞怜,决心做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饿死鬼”。其实,这个性格就注定了我的命运,势必比这一群乞丐还要可悲!

—://。。

第十七章 铤而走险 奔向西口(五)

更新时间2008…10…2 12:50:26  字数:3313

第五节

次日凌晨,天还不是很亮,就开始有人来到票房里排队买票,我们几个(包括“丐帮”)在此也就不能“免费”睡觉了。

两个老人拄着木棍,领着三个孤儿挎着他们的乞讨工具——几个破布兜、旧瓷缸、烂碗,一路“叮当”作响,消失在兰州大街上的晨雾中……

几天以来,我为了省钱,一天只吃两个烤饼,然后在火车站里喝点开水,肚子始终处在半饥不饱的状态。因每天体内“纳新”不多,所以“吐故”也少,已经两天没有大便了,但因为昨晚睡在票房的水泥地上半夜受凉,突然感到腹中疼痛,急于“出恭”,我挎着书包,背起行李迫不急待的跑向厕所。早晨人们多于排泄,厕所隔挡的茅坑都被人上满了,有的还在外面站着恭候位置,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人解完离去,我便将行李卷往墙根一放,钻进隔档蹲下匆忙而泄之。

解完出来系裤带时,突然发现自己的东西不翼而飞。“不好!行李被人偷了。”我急忙在厕所里来回找了一趟没有踪影,我慌忙跑到厕所外面去看也是没有一点线索。幸亏我的书包是挎在身上,否则连我上高中的时的学生证及视为珍宝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首》和几本《中华活叶文选》也被人一并偷走了。当时被盗对于我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阎王索命不嫌鬼瘦,盗贼行窃不问穷富。

这个可恶的小偷竟把我最后的一条薄被、两件衣服偷走,使我彻底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真正“无产者”。在这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粟,住宿要证明的年代里,我一个既无户口,又无粮票没有钱的人,让我以后怎么生活?

在这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遭此劫难,真可谓祸不单行,人要是倒了霉称斤盐巴也会生蛆!

我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厕所,又能到哪里去呢?也只有再去允许待的公共场所。回到售票房那里已是挤挤攘攘,一片嘈杂。而候客室那是买了车票的人,才能有权休息的地方。

我无处可待,只好在站前的空地上像一个幽灵一样又闲荡了起来。

兰州车站的轨道是修筑在皋兰山的半山腰上,一趟趟客车、货车在山腰上行驶,就像一条条吐烟喷雾绕山爬行的蟒蛇……

来到距车站不远的一个新华书店,我进去装着买书的样子,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鲁迅先生所著的《彷徨》,从作者的简介,到书的内容,我站在书架前慢慢地翻着。一是看看《彷徨》能否帮我解除“彷徨”,二是借着“蹭”书也可以休息一下,消磨时光,而不至于再在街上无休止的流浪。直到中午十二点钟,书店里的工作人员要吃午饭休息的时候我才离去。

走出书店,来到一家*开的面馆,坐下,叫食。

几天来我只啃干饼不曾喝汤,已使我干燥上火,嘴唇起泡。我决定将身上仅有的四两粮票用掉,花上两角钱破天荒的在兰州吃上一碗牛肉面,也不枉到兰州一行。

白帽师傅很快将一碗拉面端到了桌上,口阔且深的“大碗”,大到让我吃惊的程度。面如粉丝,碗似小盆,这对于一个两天都未曾吃过饱饭的我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我匆忙举筷,欣然引“粉丝”入腹。

饭后,已过中午。随着一大碗面下肚,我身上热量猛增,精神焕发,我在街上走路的脚步也轻快多了。

可是我到哪里去呢?我毫无目的的在街上走着,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幽魂。上午在新华书店泡了两三个小时,不便再去以免造成工作人员的反感。

我顺着民主路向西走去,然后向北进入中山路(有街口路牌所示),最后来到黄河岸边,走上蓝灰色的中山大铁桥。

我由桥南走到桥北,白塔山屹立在黄河北岸,然后折回走到桥的中间,驻足于桥的东侧,心中有一种难以于言表的滋味……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这座建于清朝末年,万里黄河上的第一座大铁桥,它横跨于兰州奔腾湍急的黄河水面上,经历了近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许许多多人间沧桑,现在仍然牢固如初。

此时,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橘黄色的余辉映红了山川大地,将白塔、铁桥、河水……涂上了金色,滚滚流动的黄河水,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

不要说此时,西部沙漠戈壁上的玉门关春风不度,就是在它东面千里之外的兰州,四月初(农历三月),黄河两岸的杨柳也是在刚刚返青吐芽。当时临近日落,西风聚起,寒气逼人,我立在桥上不禁有些心寒。

想起半个月以来,为找工作四处流浪,吃尽苦头,仍然是没有希望。在返回西安途经兰州的时候,又遭人盗窃,使我祸不单行难上加难!

在这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一切生活物资都按户口人头配给的年代,我在此能够维持几天?照此下去不是饿死,也是困死。

我既不愿意与“丐帮”为伍,靠乞哀告怜,求得别人一点施舍来活命。又更不愿意去学那些不伦不类鸡鸣狗盗的谋生手段,做一些损人利已,伤天害理的事情而苟且偷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在铁桥上痛不欲生,左右徘徊。试从桥上高大牢固的角铁支架中钻出去,然后纵身一跳,便可投入滚滚黄河——母亲的怀抱。如果不被水中的鱼、鳖、虾、蟹所吞噬,我的身体将会随着奔腾咆哮的激流而下,不出几天就会尸漂千里,流到中原(开封),魂归故里!什么户口、粮食供应、工作、吃饭、金钱名利、尔虞我诈、权利之争都会伴随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一死百了,化为乌有,成为泡影……

当我刚刚探出去脑袋,从桥的北端却跑过来一个胳膊上戴着“治安员”红袖箍的老汉,他在我背后大声喝斥:“走开!尼(你)在那里做啥呢?找死哩。”

我心里“咯噔”一下,他怎么知道我在找死,我急忙把脑袋缩回,转身朝着桥南像一个小偷似的溜走了——最后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回到火车站已是下午六点,票房里正在卖票。去西安的火车票钱需要九元,而我身上只剩下五块多钱买不成车票,而只能无奈地站在一边看着别人买票。

这时看见有两个学生模样的青年,手持学生证在排队买票(军人、学生享用半票)。

我的挎包里不是也有学生证吗?不过它是两年前,我上高中时的学生证。如果不是辍学,也是赶在去年夏季高中毕业,可能现在还在上大学。

狗急跳墙,穷极思变。在我穷困潦倒,难以活命的时候,还充什么“正人君子”,为何不用它来试一试?

于是我掏出学生证,在其后面排队买票。

离售票窗口仅有四、五米远,前面只有七、八个人,但我总觉得距离很长,人向前移动的速度太慢。此时我心跳在加快,表情很不自然,似乎有点做贼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在第二次作假,第一次验兵替别人抽血。一次为人,一次为已,均为不光彩的事情,在我心中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阴影,每当想起此事还为之羞愧。

“下一个”窗口里的售票员在喊。

我急忙把学生证和五块钱递进窗内。

“到哪去?”她抬起眼皮向我发问。

“去西安。”

随即里面“卡卡”响了两下,学生证夹着车票和找回的伍角钱被撂在窗台上。我一把抓起车票,转身离开窗口。

庆幸的是我又能回到西安了,哪管它是祸还是福。

在兰州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重要的是让我尽快地离开这个困境,躲进车厢里,度过一时算一时。

次日早晨六点,火车已驶至定西,车厢的广播开始播放新闻和学习雷锋的歌曲。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此时列车上的乘客也不例外。我们十一号车厢在028号列车员的提议下,推选我为旅客代表——实际上就是协助列车员打扫卫生和给乘客端送开水。

为了不负众望,我拖着瘦弱的身体和忍着腹中的饥饿,往返于车厢送水、扫地,忙得不亦乐乎。

当年,在学习雷锋活动中,说是为人民服务,实际上目的也是各有不同。有的出于公心,为群众大办好事;还有的带有政治目的,获取表扬得到组织上的信任,以便入党提干争取更大的进步。

当时,我就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了。

在我学雷锋给大家做好事的时候,同时也为列车上做了一些工作,由此可以得到他们的优惠。坦白地说,就是为了享用车上免费供应的两顿快餐——早上是两个面包、一碗稀粥,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