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遇上了,想到王南这几日没停地张嘴‘浅姐儿’,闭嘴‘浅姐儿’,做为自封的兄长,肖天佑当然要帮王南把人带回去看一眼。
姜云浅一家搬到刘家峪后,本来见一面就难,等姜云浅不再送薰香丸到药材行,就更没见面的机会,这些日子姜云浅又以各种借口不来镇上。
王南倒几次去刘家峪收药材,借口去姜家拜访,但也不是每次都能见着姜云浅,都是十几岁的姑娘小子了,不像小的时候能一起玩了,就算大周朝民风开放,乡下人可不比城里人开放,规矩还是很重的。
姜云浅也知道遇上肖天佑就不好直接说要回去,而且,她还没想好什么时候跟肖天佑说解药的事,毕竟瘟疫还没个影,她怎么说陈家可能会害人?
来到药材行,正赶上要吃午饭,药村行里也没有来送药材的人,肖天佑一进来就嚷:“看看,我把谁请来了?”
王南正在厨房里炒菜,探头一看是姜云浅,人顿时就精神了,说话都有些不利索,“浅……姐儿,你先坐,对,坐着,我给你倒凉茶啊。”
凉茶还是姜云浅给配的,姜云浅当然不会跟他客气,而且话说完,王南已经跑进厨房,一会儿就拎了茶壶茶碗出来,那茶碗肖天佑瞧着还不是他们平时用的,被王南一直宝贝似的收着,谁要用就跟谁急,合着就是等着姜云浅上门啊。
见王南趁姜云浅喝凉茶时朝自己感激地笑,肖天佑使个眼色,意思是人给你带来了,你可得努力。
王南‘嘿嘿’傻笑,看的肖天佑气不打一处来,可他自个儿也没有讨好姑娘的经验,虽然气王南不争气,也没经验可教,只能闷头喝茶,好在这次王南顺便也给他带了茶碗,算是感激他把姜云浅请来。
姜云浅喝了两碗凉茶,身上都舒服了,突然闻到一股焦味,“王南哥,你闻到什么糊了?”
王南‘嗷’的一声蹦进厨房,“我的鱼!”
姜云浅觉得好笑,她当然知道王南对她有意思,可她还没想好之前,怕王南在离开前跟她说些让她为难的话,干脆就躲着王南了,可看王南这副傻兮兮的样子,心里竟然有点甜丝丝的。
只是她前世虽然嫁进陈家,却从没体会过这种感觉,只是有一点暖,有一点甜,别的却未多想,毕竟她与王南之前差距太大,甚至说将来的差距会更大,她还不想卷入到岐王与太子之间换争斗。
就算此时已经算是站在岐王这边了,只要肖天佑一日不跟她表明身份,她都能装傻下去。
王南去了厨房不大工夫就出来,显然是把烧焦的鱼处理好了,见姜云浅还小口小口地抿着凉茶,跟肖天佑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有点酸。
☆、第151章 怪吓人的
“浅姐儿,你坐啊,我去街上再买点菜回来,咱们今儿加菜。”
“别那么麻烦了,我随便吃一口就成。”如今外面到处都旱,哪还有菜可买?姜云浅说的也不全是客套话。
王南却不等她再说,人已经跑向大门,临出去时还不忘给肖天佑投来一个警告的眼神,显然是在告诫他不要招惹姜云浅。
肖天佑撇嘴,他是为了谁才把姜云浅带来的?这小子也太不识好人心了。
心里想着,对待姜云浅的态度却没变,难得遇到真心喜欢的妹妹,他真想把姜云浅带回京城认做妹妹,到时还有个放心的人能陪在王妃身边说话。
王北带着王三春在后院点收药材,忙的差不多了过来瞧瞧王南的菜什么时候能做好,早上就喝了碗稀饭,这时候早就饿的前心贴后心了。
结果一出来,就看到坐在院子当中喝茶聊天的姜云浅和肖天佑,王北眼中的喜色不假,他对姜云浅很有好感,最重要的却是替王南那小子高兴。
姜云浅已经坐在院中了,王南那小子却没见着影,想也知道是去买菜,要给姜云浅显露一手了。
王三春却体会不到几人的心思,他最见不得肖天佑闲着,圆眼一瞪,喝声道:“你这个伙计还真享受,没看见东家都在忙着,你倒坐在这里喝茶闲聊。”
姜云浅被他的大嗓门吓了一跳,手上端着的茶碗一晃,凉茶就晃出一些落在衣襟上,忙用手去掸,有些不高兴地扫了眼王三春,“三春哥,你的嗓门也太大了,瞧把我吓的。”
本来,王三春自认是王家人,与姜家人世代有怨,见到姜家人从来都没个好脸色。
可自从知道药材行是姜云浅给出主意开起来的,再见着姜云浅就多了笑容,之前不知道药材行有多赚钱的时候,只看到王北王南每月拿回去十两银子,已经能让王家日子过的好上不少。
如今跟在药材行里学了几天,即使知道这个药材行往后都要由他来管理,对药材行的赚钱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只这一间药材行做好了,王家就算是财主了。
当然,这还是王北王南没告诉他,其实他们最赚钱的还是跟姜云浅合作卖薰香丸,不然他见了姜云浅更得像菩萨一样供起来。
单就药材行的赚头,每月给王家十两,也就能剩十几两了,但对于每个月最多没赚超过二两银子的王三春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大钱了,能轻松地养活那么一大家子人,还真就是财主。
而能为自家攒下那么大的家业,又让王家成为财主的姜云浅在王三春心里是值得尊敬的人,往后他还想跟姜云浅多学学呢,自然不能把人得罪了。
“浅姐儿啊,三春哥不是有意吓你,你慢慢喝啊。”
王三春见吓着姜云浅也有些不好意思,他没那么多心思,就是觉得做东家的都在忙,一个伙计倒在这里喝茶聊天,让他心里不舒服,他又不是没给人做过工,哪个伙计不都累死累活的,还真是第一次见着肖天佑做伙计做的这么舒服的。
肖天佑忙递来一块布巾,姜云浅接过来在沾了水的衣襟上擦了擦,虽然王三春没再说什么,可那双凶狠狠的目光就落在肖天佑的身上,就是姜云浅都有些坐不住了,难为肖天佑还能慢悠悠地喝着茶,半点不受影响。
王三春瞪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叹着气离开,不好再吓着姜云浅,可这个伙计的脸皮也太厚了,都是让十一叔,十二叔给惯出来的,往后他往药材行里招人可得注意了,就是自家兄弟里面,奸懒馋滑的也不能要。
等王三春消停了,王北才过来与姜云浅打招呼,姜云浅就觉得他是故意瞧王三春为难肖天佑的。
王北貌似不好意思地道:“浅姐儿别在意,往后药材行就是三春管事了,有些话我也不好说,若是他哪里得罪浅姐儿了,你尽管跟王北哥说。”
“没有没有,三春哥挺好的。”姜云浅当然不会说王三春的不是,他又没惹着自己,都是冲着肖天佑来的,肖天佑都不在意,她何苦得罪人?
按说姜云浅称王北王南为哥,王三春就要矮上一辈,但姜王两家世代不合,也就没那么多讲究,在姜王村,除了姜云浅一家与王家人走的近些,其余的姜家人与王家人虽然看似比从前关系缓和了,还是不大来往,所以姜云浅也没太在意称呼上的问题,毕竟王三春年纪在那儿了,比姜方都不小上几岁,叫一声哥也不亏,也就各论各的了。
王南跑的满头大汗地回来,难得他除了买了一大块肉回来,还买了两把有点蔫的菜,还有一只拎在手里还还不时扑棱两下的母鸡,在这个旱地千里的时候,能买到这样的菜真是难得了。
只是那鸡瘦的估计也没剩几两肉,毕竟人都要吃喝不上了,哪有粮食和菜喂它?
王南进门就跟姜云浅打招呼,“浅姐儿,你坐着啊,我很快就把菜炒好了。”
姜云浅还没开口,肖天佑先叫住王南,瞧着那把很难得的青菜,有些为难地道:“王南,就你那厨艺,别糟尽了好菜。”
这几日他在药材行里住着,每天被王三春吆喝着做事都不觉得怎样,就是顿顿吃王南做的菜让他痛苦。
可前些天尽吃豆芽、豆腐了,再不就是各种咸菜,他倒不觉得怎样,如今难得王南用心弄来两把青菜,再被他做什么都寡淡无味的厨艺做出一个味道,都可惜了好食材。
至于那只鸡,瘦成那样了能吃吗?最多就是熬一锅汤喝。
王南脸黑了,这不是在姜云浅的面前拆他的台吗?瞪了肖天佑两眼,提着菜进厨房。
肖天佑在后面央求道:“妹子,好妹子,亲妹子,你就当可怜可怜大哥哥成不?”
姜云浅哭笑不得,倒是对王南的厨艺不抱希望了,不就是做顿饭嘛,自从家里有沈氏后一般都不用她下厨,还真有些手痒。
最主要的就是听了肖天佑的抱怨,她也不想吃王南做出不成样子的菜。
“王南哥,你放着吧,我来做就是。”将袖子向上挽挽,姜云浅进到厨房。
王南迎着光向外看来,满面笑容走进来的姜云浅身上都如缀了光晕一般,再看厨房外面朝他挤眉弄眼的肖天佑,王南突然就好像明白肖天佑的良苦用心了,咧着嘴笑的那叫一个傻气。
姜云浅也不管王南怎么笑的,进屋后就开始择菜,赶了几次王南也不肯出去,姜云浅也就任他留下,多个人帮把手菜也能做的快些。
只是没想到平日管着几个人吃饭的王南竟然会拿各种傻缺问题来问她。
像肉要怎么切,菜要怎么洗,连米要淘洗几遍这种事都要问,姜云浅头上冒出无数黑线,难怪肖天佑对他的厨艺不满意,这种笨问题都要问,做的菜能吃吗?
干脆让王南提了鸡到外面杀了,再清洗干净,反正那鸡也没什么肉,就让他亲自动手熬一锅汤好了。
好不容易做出六个菜,虽然除了那两把青菜和王南做的一锅鸡汤之外,剩下的菜都是这些日子吃惯的,但姜云浅做出的味道可比王南做的好太多,甚至肖天佑边吃边说:“妹子做的菜就是比王南做的好,若是有妹子做的卤肉在就更好,我能喝一大壶酒。”
王北王南也一脸回味,只有王三春疑惑地道:“浅姐儿做的卤肉很好吃?我倒没听过。”
王北王南急着扒饭,肖天佑也闷头抢菜,谁也没理王三春的话,王三春便看向姜云浅。
姜云浅也借着夹菜压根就不去看王三春,她跟王三春又不是很熟,在外人眼中姜云浅跟王北王南也不是很熟,万一他问起什么时候做给他们吃的,她难道要说外面传闻她去拜师的那段日子其实就躲在药材行的后院?
吃过饭,王三春见姜云浅与肖天佑相谈甚欢的样子,也没不懂脸色地再让肖天佑去收拾碗,可除了肖天佑之外,就他辈分低,虽然年纪大,也不能让长辈收拾,他闲着吧!
再说他想跟姜云浅说话,却总是搭不上话,干脆就去收拾碗筷。
王南之前还感激肖天佑一再给他制造机会,可一看肖天佑占着姜云浅说话,他都插不上话,心里一急就看肖天佑不顺眼。
王北坐在一旁喝王三春泡来的茶,完全不介入几人之中,只是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又看看那个,不时摇头笑笑。
王三春收拾好碗筷,也搬了把椅子坐到一旁想跟着凑热闹,王北看了眼天色,“三春,今儿药材行也没什么事,你就先回村子歇一晚,好些日子没回去了,也该想家了。”
王三春想说不想,可一想到家中的媳妇,还真有些想了,既然让他回去就回去一趟,明日早些赶过来也不会有人说他偷懒不尽心。
王三春特意又去后院打水冲洗一下,这才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出门时还不忘跟姜云浅打招呼,让她不要见外,看那俨然已经把药材行当成自家产业的样子,倒是让姜云浅哭笑不得。
☆、第152章 日子更难过了
干旱越来越严重,大多数人家的井里都已经出不来水了,姜云浅家的水井虽然还有井水出来,可水位也低了太多,水也不如从前清澈,打出来还要放上一些时候才能拿来用。
而且一桶水要拿来用了再用,先淘米洗菜再洗脸,洗完了脸还能洗洗衣服,最后还是要扬到地里浇菜,只是水扬在土里,溅起一层灰尘,转眼就被晒干。
前世这个时候姜云浅还在陈家,陈家打了几口深井,用水虽不像往常但主子们洗澡还是能保证。
姜云浅那时对外面的旱情有些了解,却也没这么深的体会,之前她还会以为这样的旱情里,田里的收成至少还能有三成,谁想到最后看到的只是满地干草般让人忧心的禾苗。
姜方家买来的田地多是旱田,也有三分之一的水田,可不管是水田还是旱田都注定颗粒无收。
田边站满了忧心忡忡的村民,只盼望老天能下场雨,至少还能赶着种些土豆,头一年的米粮除了交了税粮,也吃的吃卖的卖,没剩下多少。而此时米粮铺子里的粮食已是前几年的几倍了,若能收些土豆红薯之类的,到了冬天也不怕饿死人。
已经有几拨人来姜家,有要卖房的,也有要卖地的,因姜方有功名在身,这时候能买地,也愿意买地的人不多,只能盼望姜方能看在乡亲的面上帮上一把。
甚至还有要往姜家卖人的,姜方虽然可怜这些人,这时候也知道家里不能再添人口了。
买人和买地不同,买地最多就是没有收成,等明年旱情缓解了对姜家影响不大。
但买人就不同,除了买人要拿的银子,人留在家里也要吃饭,每月还要给月钱,姜方认为家里已经没有什么收入了,之前家里赚的银子也都被姜老太给带走,一家人已经是坐吃山空,哪禁得起再进人?
若不是不忍心,他都想把家里现有的人都卖了,毕竟地不能种了,留那么多闲汉还能吃,可一想到不但是卖人不好卖,真卖了这年景可不是把人往死路上推?最后只能打消这个念头。
问过几次愿意把卖身契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找出路,可这年头到处都灾民,他们更是连立足之处都没有,离开姜家就只能死。
跪在姜方面前千求万求,姜方也没忍心真让人走,左右家里之前听姜云浅的话存了不少粮食,怎么着也能把今年熬过去了,但吃食上肯定是要省的不能再省。
姜云浅手头上有不少银子,连银票都有好些张,只是夏氏的意思不能让姜方知道,姜云浅也就顺势都藏好了,真都吃不上饭了,姜老太再不好,姜方也不能不管她,到时知道自己手上有这么些银子,还不定都拿去孝敬老太太了。
她倒是动过趁机再买些田地的打算,可一想到若是瘟疫来临这里好些年都缓不过劲,荒地肯定要多,买地也未必安全,还不如进京后再说,何况她也没打算做个地主,之前买花旺家的地看中的也是十几亩黄芪。
村子里日子还算好过,除了家家户户都有存粮的习惯,几家的井里还能打出水也是一个原因。
可就苦了镇上住的了,镇上的人家也不都是人人家中有井,一多半的人吃水都要到镇上的水井去挑,旱的久了,镇上的井水也不怎么出水,打上来的水也都浑着泥沙,可就是这样的水还得排着队等候。
更不要说镇上的人很少有种地的,家里的粮食也都是在米粮铺子里买,粮食这一涨价,人人叫苦不迭。
因干旱,很多人都没有工去做,赚的少了,粮却贵了,可不等着要人命吗?
这边情况艰难,连县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河里的水几乎断流,到处都是因水位降低而露出来的死鱼死虾,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
肖天佑站在河堤上望着一片荒凉,说不出是难过还是什么,好在有他在这里坐镇,朝廷给拨的赈灾粮运来的很快,只是上千万斤粮食,运到了不足一半,肖天佑都一一记在心里,却完全没显露出来。
如今县城的几处水源都由官兵看守,每三日挨家送一回水,能保证人不被渴死就行,至于粮也是每天一次分了三个施粥点,同时发放,都是比对籍帐发放,也不怕有人会多领冒领。
好在,有肖天佑坐镇,运到的粮食没有人再敢伸手,每天一顿,倒也没饿死人。
又过了半个月,眼看天气不再那么炎热,虽然也下过零星的几场小雨,可旱了太久,那几场雨连地面都没有打湿就很快地蒸发掉。
好在许多口已经干枯的井水开始往外冒水,旱灾带来的困难倒不那么严重。
而肖天佑的神色却一日比一日沉重,眼看天边不时聚集又散开的乌去,除了因干旱带来的担忧,他最怕的就是突降大雨,过干的土地能不能够承受得了一场暴雨的洗涤?
摸了摸怀里放着的锦囊,里面是离开镇上之前,姜云浅与蛇毒丸一并送来的一张药方,据说按着上面的药方熬治就能熬治出防治瘟疫的药材。
肖天佑没有怀疑姜云浅为何会想到防治瘟疫,只要是学医的都会明白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肖天佑虽然还在纠结,手上拿了把柄却不好送出去,毕竟事情还没有发生,证据也显得苍白无力,最多也就是能让皇上对这边的灾情多上心一些,到最后对他也没有半分好处。
可让他眼睁睁地置人命于不顾,他又做不出这种丧尽天良之事,可哪怕是做好最坏的打算和准备,他也不敢保就能在拿到陈家与太子勾结的把柄之时,还能保着百姓不遭受灾难。
肖天佑重重地叹了口气,招来心腹,让他跑一趟庆余堂,像收购药材这种事,还有谁比庆余堂更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