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方嘴上说夏氏几句,眼中也满是欣慰,女儿离开这些日子他的担心不比谁少,可做为一家之主,他还得表现的坚强,夏氏唠叨姜云浅在外面吃不好、住不好时,他还得沉着脸怪她慈母多败儿,幸好家里的孩子没随了她,可转过头一个人的时候,他也是彻夜难眠,就怕姜云浅一个姑娘家在外面吃了亏、受了苦,真是比对长子姜兴家还要担心几分。
好在女儿回来了,他也终于能睡上好觉,而且,他还有一个好消息想要与姜云浅分享,只可惜女儿被夏氏带着女儿们霸占了,他张了几次嘴都没接上话,就是姜兴文和姜兴业也被挤在外面,眼巴巴地看着许久未见的二姐被阿娘和大姐她们女人围着,挤不上前真是急的要命,最后只能抱着阿爹的大腿述委屈。
徐繁已经牵着马车到了后院,顺便跟张氏夫妻团聚,姜云浅将一路上给夏氏他们带的土特产让如意拿出来,都是沿路百姓送的,虽然没有多珍贵的东西,却是平时不常见的,而且在这样的灾年中,能弄到这些也不容易。
即使姜云浅没说她这一路被百姓如何爱戴,夏氏他们在县城里也听了不少姜小大夫的事迹,对于有这样的女儿夏氏是自豪又心疼,甚至心疼更多过自豪,谁家的女儿不是娇养着长大的,姜云浅小小年纪却要担负比很多大人还要重的担子,若是可以她倒宁愿姜云浅平凡一些。
终于等到夏氏哭的告一段落,姜方才一脸慈爱地望着姜云浅,“浅丫,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说完,负着手进了后院,姜云冬悄悄地扯着姜云浅的袖子,“二姐,阿爹眼圈红了。”
姜云浅也眼泪汪汪的,受夏氏的感染,就是身后没她什么事的四小姐也觉得眼热,虽然在府里她是千娇万宠的四小姐,可什么时候被人当成心肝儿一样疼着了?
阿娘虽然嘴里叫着她心肝儿,可她都出来京城这种久了,一封家书都没收到不说,恐怕等她回了京城,阿娘都不会多陪她一会儿。在阿娘心里,有那工夫还不如琢磨怎么跟后院的女人们争宠呢。
☆、第182章 姜家不错!
姜云浅将四小姐介绍给家人,知道这是岐王妃的嫡亲妹妹,夏氏也不敢怠慢,让张氏去准备住处,挑着最好的屋子给四小姐住,并让人给四小姐准备洗浴,绝不能把岐王妃的嫡亲妹妹给怠慢了。
四小姐瞅了眼姜云浅,带着丫鬟与张氏去歇息,可心里总在琢磨姜云浅那句:“这是岐王妃的嫡亲妹妹。”
越想越不得劲,从姜云浅的嘴里听到就跟打她的脸似的,以前她怎么就认为岐王妃的嫡亲妹妹说出来很有面子呢?
待四小姐下去,夏氏又拉着姜云浅仔细地看了又看,除了瘦了点,高了点,脸色黄了点,女儿还是那个女儿,身子骨比以往可是结实的多了,真是谢天谢地了。
姜云浅满脸笑容地任夏氏拉着看,半点都没觉着烦,想不明白前世她怎么就会避亲人如蛇蝎呢?
夏氏终于看完了,也看满意了,这才让姜云浅下去梳洗,只等着张氏、沈氏把晚饭做出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姜云浅用泡了解药的水洗过脸,蜡黄的脸色又恢复到白净水嫩,让侍候她沐浴的如意大呼惊奇,“二小姐,您的脸真嫩,能掐出水似的。”
“真有那么嫩?你这张嘴真是越来越会说了。”姜云浅摸了摸略带粗糙的脸,知道如意说的夸张,最多也就是不黄了,白净耐看,比起前世精心养护的肌肤可差的太多,毕竟在外奔波,整日风吹日晒的,她也没工夫保养,皮肤怎么会好呢?
不过这次事情了了,她放下心中大石,往后还是要把护肤放在第一位,就算不为了哪个男人,自己摸着滑滑嫩嫩的手感也好,总比一摸就粗的磨手好吧。
用自制的、外面没有卖的澡豆洗了澡,连头发都洗的香喷喷的,换上一身夏氏亲手给做的薄棉衣,不论是料子还是做工都极其精致,姜云浅极其喜爱。
连如意都不得不惊叹自家小姐长的好,换身衣服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姜云浅虽然知道自己的模样也就算是清秀有余,完全比不上大姐的花容月貌,但这话听着相当顺耳,对着镜子照了又照,这才满意地掸掸衣襟,“走,吃饭去!”
再来到饭厅,家人们也都到齐,连先她一步进去洗浴的四小姐在。
四小姐穿着夏氏让人给送来的衣服,也是精致的很,过了许多日子,四小姐身上脸上的疹子已经消退,又洗了个美美的加了馨香澡豆的热水澡,四小姐的心情难得的好。
虽然嘴上没说,四小姐心里还是想与姜云浅较个高低,她换上合体又美丽的衣服,脸上也精心地化了淡妆,浑身上下香喷喷的散发着女人味,一定要把干扁豆似的姜云浅给比下去。
结果,当姜云浅也梳洗过后来到饭厅时,四小姐第一眼竟没认出人,那个虽然只是清秀,举止随意却让人第一眼就能注意到的小姑娘是谁?虽然脂粉不施,小脸却白嫩的让人嫉妒。
四小姐气闷,这些日子跟着姜云浅,她时刻都在观察姜云浅,无论是自信的她,还是随和的她,都让四小姐嫉妒不已,怎么会有人人缘这么好?
虽然姜云浅长相不如四小姐好,可散发出来的让人亲近的气质却弥补了这点,甚至会让人有种她很美的感觉
比较之下,她也就觉得自己白净的脸蛋是比姜云浅强,因此,她兴冲冲地打扮一番,就是为了把姜云浅比下去。
结果呢?人家姜云浅不但人缘比她好,连脸都比她白,真不知道她的自信是从哪儿来的,就跟跳梁小丑似的。
四小姐饭都吃不下了,尤其是人家一家人吃团圆饭,她在中间好像很多余似的,干脆就一言不发地闷头吃饭。
姜方很是慈爱地为姜云浅夹着菜,几次欲言又止却不见姜云浅发问,难免心有不甘地清了清嗓子,夏氏一个冷眼瞟过来,“食不言!”
姜方被噎的说不出话,孩子们低头偷笑,姜方瞪了夏氏一眼,孩儿们他娘是越来越不把他当回事了啊。
姜云浅也乐在心里,她当然知道姜方像要献宝似的想说什么,之前在县令夫人那里县令夫人已经跟她道过喜了。
因为这次灾年,皇上下旨加了一场恩科,秋闱定在十月十八、十月二十二、十月二十八三天,说是秋闱已经快要入冬了。
虽然时间上比正常三年一度的秋闱晚上了些日子,应考者却多不胜数,姜方自然不会错过机会,下场三次,一举夺得这次秋闱的第一名,如今人家已经是姜解元了。
只是姜云浅之前一直奔波于各赈灾点之间,很少进城,也没怎么关注过这些,虽然她知道前世这个时候是加了一场恩科,也知道姜方此次一定会下场考试,却忙的没时间去想。
从县令夫人那里听到消息时也真是替姜方高兴一把,乡试第一名啊,阿爹这回可是露了大脸了。只是,姜云浅第一个在意的却是,消息传出去了,阿奶那边会不会是个大麻烦呢?有了做解元的儿子,姜老太那种人还不得黏上来?
而且,听说岐王之前在县城时没少带着姜方出席各种场合,如今姜解元的名气在这一代那是相当的响亮了,姜家人的风头一时无两,也是让姜云浅苦恼的一件事,岐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姜家直接绑在他的船上。
虽然姜云浅也想抱紧岐王的大腿,可姜方还没进京参加春闱就已经被认定是岐王的人,若皇上心偏一点,或是对岐王有一点看法,姜方明年科考结果都不会太理想。
而且,姜家有一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姜云浅已经出尽风头,再出一个姜方,岐王若真有个闪失,姜家也必将万劫不复。
而与姜云浅所忧心的不同,姜方和夏氏这些日子都人逢喜事精神好,尤其是知道姜家孩子多,不但姜云娘、姜云冬和姜云秋常有媒人登门提亲,就是姜兴文和姜兴业也都成了别人眼中乘龙快婿的人选,就是远在京城的姜兴家也没被落下,自家孩子成了别人眼中的香饽饽,做爹娘的人哪能不高兴。
而相比之下,来给姜云浅提亲的却一个都没有,让夏氏和姜方很苦恼。
但他们也清楚,先不说姜云浅名义上是岐王认的妹子,就是她如今姜小大夫的名声也不是谁都敢肖想的,毕竟娶妻娶贤,但娶个贤名太盛的,却未必是一家之福。
他们却不知道,曾经有人问过向岐王求娶姜云浅的意思,毕竟是岐王认下的妹子,以他的身份还真能做得了姜云浅的主,结果岐王听了脸顿时就冷了,扔下一句:“本王的妹子也是谁都能想的?本王自有打算!”
一句话,谁还敢再把主意打到姜云浅的身上?而且,这些话私下里传传也就是了,面对姜家人时一句口风都没露出来。
甚至很多人都在猜测姜云浅会不会是岐王留给自己的,哪里还敢上门来找不自在。
姜方忍了又忍,最终忍无可忍,把脸一沉,对夏氏怒道:“我乃一家之主,说句话怎么了?”
夏氏一脸无奈地道:“好,你说你说!”
姜方就觉着夏氏的口气像哄孩子,但让他说话,他也计较不了那么多,换了张笑脸对姜云浅道:“浅丫,圣上恩典,加了一场恩科,阿爹下场试了试。”
姜云浅‘嗯’了声,“然后呢?”
心里却忍不住好笑,看姜方小心翼翼的样子,边说还不住地打量她的神色,哪里像是做阿爹的人?
姜方也不知姜云浅已经知道他中了解元,看姜云浅的神色,十分喜悦地想要献宝似的心情不由低落几分,本来还想卖卖关子,这时什么心情也没了,完全是把事情说出来就好了,“阿爹考中解元了。”
说完,姜方握着筷子的手都有些发抖,就怕姜云浅再一个‘嗯’就把他打发了,谁让他的女儿比他有出息,名气也比他响,他不过就中了个解元,有什么好献的呢?
尤其是姜云浅的沉默让他更受打击,心里埋怨自己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在孩子面前丢了人。
却不想,姜云浅沉默了片刻之后,‘噗’地笑了出来,“恭喜阿爹,之前进城时县令夫人就向我道过喜了,阿爹能考中解元可是我们姜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我连礼物都准备好了,阿爹可不要嫌弃哦。”
说完,还朝姜方眨了眨眼,姜方一口老血憋着,上不去下不来,合着女儿就是故意要看他出丑是吧?人家早就知道了,他这样献宝似的算怎么回事?
不知为何,四小姐见到姜方被噎,虽然觉得他一个大男人在家里没有地位,实在是太丢男人的脸了,可这样的姜方却让她没来由的就是亲切,忍不住脸上露出笑容。
其实这样的感觉才是家人吧!她虽然家中人口众多,兄弟姐妹也多,却从来没有过这种随意的感觉。
四小姐得出一个结论:姜家不错!
☆、第183章 不是四小姐的菜
知道姜云浅回来了,王南第二日一早就跑了过来,王北随岐王回了京城,本来也要带他一同回去,但他却固执地要留下来等姜云浅。
若不是岐王还有很多事情要他来办,他一早就奔到姜云浅身边了,像这种同甘共苦的时候最是能培养感情了,可惜岐王太不解风情,谁让岐王没能赶在岐王妃生产之前回到京城了,他心里不痛快,别人也别想痛快就是了。
至于说王妃第一胎生了女儿,而不是儿子,岐王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这一年他已经风头太盛,若一举得男就更会让人眼红了。
姜家上下对于王南这种目的性明确的来访不置一词,反正不管姜云浅在不在,王南只要一有空就会跑到姜家混饭吃,可是不拿自己当外人。
虽然姜方考中解元,姜云浅也风头正盛,但姜家也不是容易膨胀的人家,哪怕一开始是有么一点看不清自己,可想到之前姜云浅离开前曾说过要藏拙的话,心态最终还是平和下来。
直接体现就是王南登门,姜家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态度。
王南见着姜云浅时脸先红了,“浅姐儿,多时不见。”
姜云浅与四小姐大眼瞪小眼一早上了,到了饭厅四小姐还非要挑着她对面的位置继续跟她瞪眼,姜云浅被她幼稚的举动闹的无奈。
见着王南时倍觉亲切,“王南哥你来啦,快坐,待会儿就要吃饭了。”
脸上的笑容真诚无比,看的王南心都要漏掉几拍,而四小姐则气红了一张俏脸,“姜云浅,你就这么不待见本小姐?一早上对着本小姐笑的那叫一个假。”
王南心里满足了,看来在姜云浅的心里他还是不同的,看向四小姐的目光难免有些自得,朝四小姐咧着嘴笑出一口大白牙。
好在四小姐不是男人,不然王南还不定要怎么得瑟呢,谁让姜云浅对他是不同的呢。
四小姐被王南笑的鼻子都要气歪了,她怎么就看这小子不顺眼呢?不过多瞧了几眼,倒是有些眼熟,但搜肠刮肚也没想到认识的人里有叫王南这一号人,最终归结在王南长了一张大众脸。
四小姐懒得跟王南置气,干脆转过头看向厅外,早膳怎么还不到啊。
王南照旧被姜兴文和姜兴业夹在当中,好在姜兴文的另一边就是姜云浅,虽然隔了一个孩子,离的却不远,说话也都方便。
在姜家吃了这么多顿饭,王南知道只要不是有大事、喜事发生,姜家饭桌上是不许说话的,好在此时还没开饭,王南还能找机会跟姜云浅搭上些话。
“浅姐儿,你听说没有?陈家已经被查抄了,陈家男子都被押解进京问斩,前两日圣旨也来了,女子就地官卖。”
“什么时候的事?不知荷丫头怎么样了?”
陈家被抄一事姜家已经知道,甚至为此还庆贺了一番,但女子要被官卖的事还是头一次听着,想到嫁给陈文志的姜云荷,难免要担心一些。
姜云浅一家虽然对她没有多少亲情,但怎么说她也是姓姜的,也是姜方和夏氏看着长大的,说不担心也不可能。
好在这次皇上要把事情压下,只给陈家定了个卖假药的罪名,不然真将陈家的罪名公诸天下,以他们的罪名说不定就是灭九族的罪,姜家也必定会被牵连其中。
而如今,虽然只是被官卖,对姜家也还是有些影响的,就不知暗地里使些力,能不能找人把她买下来,总好过被卖到勾栏院那种地方去,谁家也不愿多个那种地方出来的亲戚。
王南道:“圣旨也是刚到,事情到底怎样还不知晓,这几日我就去打听打听,若是可以我尽力将她赎买回来。”
“那此时就有劳王南贤侄了,若是用到银子尽管说,无论多少都由我们来出。”姜方真心地对王南说,虽然家里大的银子他没见着,夏氏也都瞒着他,但自从考中解元之后,很多沾亲带故,或是无亲无故的,都借着道贺之名送来不少贺礼,因为到处都是这规矩,姜方也没谢绝,如今姜家也算是有钱人了。
而对于姜方的大方,夏氏也没有不满,就算是为了女儿们考虑,她也不愿家里出个被官卖进那种地方的侄女,花银子能解决的事那就都不算事了。
王南也没矫情地说银子他来出,这是姜家的事,他如今没名没份的自然没有立场说这些话,还不如多使使力,反正姜家如今也不差这些银子,没得让人觉着轻浮。
而姜云浅听了这个消息后就沉默下来,她想到陈家的老太太,虽然是个精明又有手段的,可怎么说前世她在陈家时老太太对她不错,在陈家若不是有老太太护着她,她的日子恐怕会过的很艰难。
而如今这一世,因陈家的获罪,老太太一把年纪想必是吃了不少苦头,姜云浅心里还是很难过,想了想,道:“王南哥,我听说陈家的老太太还在,这次被发卖的名单中也不知有没有她,虽说陈家可恨,到底也是陈百味一人的错,想陈家当年也行过善,她年纪一大把了还要跟着受这样的罪,也实属可怜,不如王南哥也打听打听她的下落,若是可以也顺便买回来,再送她些银子颐养天年,就当是行善积德了。”
王南听了点头,陈家父子固然可恨,陈老太太却也算得上无辜,年纪一大把了还要受子孙的连累,也确实可怜,而且,她那么大的年纪想来没人会买,既然姜云浅想要行善,他也就出出力,总不能让姜云浅认为他铁石心肠。
见王南答应下来,姜云浅这才放下一半的心,至于说陈老太太会不会因陈家的变故而受不了打击,在王南找到她之前就怎样了,姜云浅也只能怪世事无常,只要她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何况陈老太太在陈家能屹立多年不倒,也不是个善良的,真熬不过这一劫,也只能说是报应。
张氏带着丫鬟们摆上早饭,王南很识趣地闭上嘴巴,他可不想被姜方瞪,都说老丈人看姑爷,越看越来气,姜方平日再容忍他登门,看他的眼神也常常是凶巴巴的。
可姜方和夏氏却一直在感慨,谁能想得到陈家那样的人家,虽然风光不如先辈,但好歹也是富贵人家,陈家的药铺医馆开了不少,哪像是缺银子的?
竟然会为了卖假药而被查抄,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甚至夏氏猜测,其实陈家就是靠着卖假药才发家的,不然怎么会想到在到处都是灾情时,不想着赈灾,反而会去想着卖假药。
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