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毒世子妃-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靖王觉得自己有些轻飘飘的了。’

寝宫里,太后的声音又响起来:“既然各位大人都认同哀家的话,那么哀家认为眼下可以继位的只有一个人,那就皇上的弟弟靖王。”

太后话一落,靖王立刻激动的站了起来,满脸笑容的望着寝宫里的大臣,然后望向太后。

“谢太后娘娘的抬爱。”

靖王虽然站了起来,不过却有大臣是不同意立他为帝的。

其中崔英将军站了起来,飞快的开口:“臣认为不妥。”

崔英将军一说话,寝宫里又有数人站了起来:“臣等也认为不妥。”

这些人中多数是武将,文官的也有,以安国候为主的几名文官也站了起来,明确表示支持萧煌为帝。

靖王一看这些人站出来明确反对自己登位,脸色立马不好看了,心里暗暗的盘算着,等到他登上帝位,定然要好好的收拾这些家伙,武将皆收回兵权,文官就远远的打发出去为好。

靖王想着望向了太后,太后自然全力支持靖王登位。

因为唯有靖王登位,方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若是萧煌登位,他们什么都不要想。

她这个太后之位,怕也是坐不稳的。

太后心中想着,脸色沉了下来。望向崔英:“崔将军,靖王乃是萧世子之父,又是皇上的亲弟弟,若论继位,理该是他继位,哪有父在子继位之事?”

崔英将军直接的沉声开口说道:“太后娘娘错了,靖王爷虽然有继位的资格,但臣认为靖王不具备继位的能力,太后和各位大人心中应该很清楚,究竟何人继位于我们西楚才是最好的。”

崔英话落,又说道:“眼下虽然五湖四海之内太平,但别国未必就没有不轨的心思,若是一个不合格的帝皇继位,只会陷国家于不利,臣等不认同太后娘娘的主张。”

崔英将军的话使得寝宫里的人多了一层深思。

不过太后却是不理会这些的,她脸色黑沉的喝道:“崔英,哀家乃是皇上之母,皇上没有留下遗诏,哀家这个一国之母,任命谁为皇帝,难道还要你一个小小的将军质疑吗?你想干什么?”

太后冷冷的瞪着崔英。

崔英沉声:“太后娘娘,既然皇上没有留下遗诏,这继位人选就是朝中的大事,怎么能由一个女人随便来决定呢,臣记得皇家祖训是后宫不得干政,太后娘娘这样理所当然的干政,臣认为不妥。”

太后开始喘气了,指着崔英:“放肆,崔英,你竟然胆敢指责哀家。”

太后一党的人已经反应了过来,迅速的攻击崔英。

“崔将军,你这话就过了,太后乃是一国之母,皇上的亲母,太后娘娘自然有立新君的权利。”

“是啊,崔将军这样忤逆,究竟意欲所为,还是有人指使崔将军这样做的。”

这人话一落,寝宫里,靖王爷飞快的望向了自已的儿子萧煌,此刻靖王萧琮的眼里有一丝儿的恼火,自己忙碌了这么久,儿子不会还想和他争吧,他都说了,自个儿的东西将来都是他的,他怎么还要和他争啊。

萧琮望着萧煌,眼里有一丝儿祈求,若是这时候儿子站起来,说一句话,相信崔英等人不会再说什么。

可惜萧煌从头到尾没有说什么,因为他已得到消息,皇帝先前留下了一道遗诏,这道遗诏眼下在大长公主手里,大长公主正往宫中赶来,所以他不着急。

本来他之前是准备弄一道假遗诏的,因为他手下有人能模仿皇帝的笔迹,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捏造一道假遗诏,等他登上帝位了,谁又会质疑这道遗诏呢。

只是他没想到最后皇帝真的留下了一道遗诏。

萧煌想不明白皇帝最后怎么就下了这道遗诏。

萧煌想着掉头望向寝宫大床上的皇帝,发现他此时安静的躺在床上,就是一个神容枯槁的老头。哪里还有往日的半点威风。

罢罢罢,人死如灯灭,前尘后事一笔勾消吧。

萧煌正想着,耳边的争吵声越来越大。

支持靖王一派的人,和支持萧煌一派的人都要打了起来,另外一派中立派的人,安静的看着,谁也不帮。

这时候谁都没有去管死去的皇帝,可怜那床上躺着的皇帝,到死都没有人关心一下。

寝宫里众人正吵得不可开交,门外响起脚步声,一道冷喝声传了进来:“住口,成什么体统。”

进来的人是大长公主和临阳郡主慕芊芊,还有安平候府的叶小候爷叶廷。

一行人从外面一路走了进来,不但如此,大长公主的手里还拿着一道明黄的锦帛,看上去好像是圣旨遗诏之类的东西。

寝宫里争吵不休的人一下子停住了,齐齐的看着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满脸的怒容,怒瞪着寝宫里的所有人,心痛的说道:“皇上刚死,你们不管皇上的死,竟然在皇上的面前,争吵个不停,真是寒了皇帝的心哪。”

大长公主话一落,寝宫里所有人一愣,随之众人醒神,扑通扑通的跪了下来,最后所有人都跪了下来,哭起了皇上。

“皇上啊,皇上。”

太后望向大长公主,又瞄了一眼大长公主手里的明黄锦帛,猜测那应该是皇上的遗诏。

皇上的遗诏怎么到大长公主的手里的。

太后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她心里仔细的盘算了一下后,以她对自个儿子的理解,儿子就算留有遗诏,也不会留给萧煌,只可能留给靖王萧琮。

所以大长公主手里的若是遗诏,那么定然是让萧琮继位的。

太后心里一下子高兴了起来,眉眼拢着笑意,望向大长公主客气的说道:“大长公主怎么进宫来了?”

大长公主瞧一眼太后,真有些不大瞧得上太后了。

床上躺着的好歹是你的儿子吧,就算母子之情淡薄了,也不至于如此夸张吧,竟然只关心遗诏的事情。

还有她如此欢喜,只怕以为遗诏上继位的人是靖王吧。

大长公主唇角一抹讥讽的笑,望着太后皮笑肉不笑的扬起了手中的明黄的圣旨。

“先皇遗诏在此,众位大人跪接先皇的遗诏吧。”

众人齐齐的跪着,靖王也跪了下来,靖王本来有些担心,可是前思后想了一番后,认为以皇帝和萧煌的恶劣关系,他绝不会把皇位让萧煌坐的,但眼下皇室没有皇子,所以说来说去,继位的人应该是他。

若是皇上下了诏书,就算朝中崔英等人反对,只怕也没有办法了。

靖王如此一想,只觉得心情畅快不已。

他这样的神色自然也没有逃过大长公主的神色,大长公主唇角讥讽的笑意更浓了。

靖王若是个有能力的,让他继位倒也无防,明明没有能力还宵想帝位,当真是脑子进水了。

太后已等不及的催起了大长公主:“大长公主请宣读先帝遗诏吧,唯有新帝接了诏书才好发布讣告,诏告天下,举国发丧。”

“太后娘娘倒是有心了。”

大长公主掐了太后一声,然后把手中的锦帛递到了叶廷的手里。

“廷儿,宣读先皇诏书吧。”

“是,祖母。”

叶廷把锦帛抖开,飞快的看了一看,然后宣读。

“今朕大限已至,皇位由靖王一一一。”

叶廷刚读到这儿,还没有往下读,便看到靖王萧琮整个人激动的跨前一步,连连的磕头:“臣弟磕谢皇兄圣恩,臣弟定当尽心心力的打理好西楚的江山。”

寝宫里,叶廷满脸的错愕,大长公主也一脸的错愕。

萧煌更是不能去看自己父王的嘴脸,这回自己打自己的脸打得太狠了,难道就不能等人家读完吗。这么迫不及待做什么。

寝宫里一片安静,有人欢喜有人愁,崔英将军等人听到诏书内容,已经完全的怒了,只是一时倒也没有说话。

反倒是靖王一派的欢喜得眉开颜笑,兴奋不已。

靖王更是伸出手去接叶廷手中的诏书,不过却被叶廷给拦了,叶廷一脸莫名其妙的望着靖王说道:“靖王爷,你这是做什么,遗诏还没有读完呢。”

靖王怔住了,抬头望着叶廷,便见叶廷扬了扬手中的诏书说道:“靖王爷,这遗诏还没有读完呢,你能不能等我读完再谢恩接遗诏。”

靖王的脸一下子红了,飞快的收回手低下头:“是。”

靖王此时尤不知道诏书上继位的人不是他,所以虽觉难堪,倒也不觉得有多丢脸,不过心里倒底恼了,狠狠的盘算着,待到我登位后,叶廷这小子一定不会轻饶了他。

他正盘算着,上面的叶廷又重新读了一遍遗诏。

“朕今大限已至,皇位由靖王世子萧煌继位,钦旨。”

叶廷的遗诏读完,寝宫里一大批人傻眼了,所有人都怀疑自己听错了,尤其是靖王萧琮,简直怀疑自己耳朵有毛病了,对,一定是这样,他耳朵有毛病了,听错了。

------题外话------

靖王这是自己狠狠的打自己的脸子了,还没等读完就先接了,哈哈哈,后面得丢脸死了……

第188章 挑拨离间

勤政殿的寝宫里,靖王一派的人个个都呆愣住了,反应不得。

而崔英将军等人也有些反应不过来,因为皇上有多讨厌靖王府的萧煌,他们是心知肚明的,皇上就差明面上杀萧煌了,他最后怎么可能会把皇位传给萧世子呢。

难道这道诏书是假的。

崔英等人虽然怀疑,不过却大声的说道:“先皇英明,臣等拜见新皇。”

寝宫里响起整齐的声音。

太后一派的人醒神了,个个望向太后。

太后在最初的震憾之后,此时却冷静了下来。

她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把皇位传给萧煌,他有多恨萧煌,她是知道的,所以他怎么会把皇位传给萧煌呢/

太后脸色阴沉的开口说道:“这封遗诏不是真的,是假的。”

太后一开口,附和她的人全都开了口:“没错,这道遗旨绝对是假的,不是真的。”

“诏书是假的。”

这些人皆心慌起来,因为靖王不上位,萧煌上位的话,他们这些明面上支持靖王的人,最后肯定落不得什么好下场。

所以现在这些人异口同声的咬口,这道遗诏是假的。

而且他们心里真的认为这遗诏是假的,死去的皇上很恨萧煌,怎么可能会把西楚的江山让萧煌来继承呢。

寝宫里。此起彼落的叫声响起。

大长公主脸色阴沉的扫视着太后一派的人,最后冷笑着望向太后:“太后娘娘是不相信这道遗诏是真的吗?”

“是,哀家不相信,皇上绝不会把皇位传给萧煌的。”

太后肯定的说道。

大长公主轻笑起来,满目讥讽的说道:“太后娘娘,你是小看皇上了,若论私心皇上自然是不会把皇位传给萧煌,可是你别忘了,皇上除了私心外,还有一颗为民之心,你说眼下何人继位对西楚最好呢。”

此话一出,太后心惊,脸色有些难看,虽然她知道自个的儿子憎恨萧煌,但另外一方面,她却也知道皇上是重视西楚的民众的,更重视西楚的将来。

难道这封遗诏是真的。

太后只觉得透心的凉,脸色惨白。

大长公主却已不再理会他,而是森冷异常的说道:“内阁和三司何在,立刻验证笔迹,看这遗诏之上是否就是皇上的笔迹。”

内阁首辅是陈首辅,次辅是裴大人,二人领着内阁的人站了起来。

三司之人同时也站了出来。

大长公主命令叶廷把遗诏交到三司和内阁的人手里,让他们去验证这遗诏之上的笔迹。

寝宫里,靖王一派的人个个脸色不好看。

因为大长公主胆敢如此公正的把遗诏交给内阁和三司的人检验,很显然的,这遗诏之上,很可能真是皇帝的笔迹。

皇上倒底是什么意思,不是说很恨萧煌吗,为何最后却把皇位传给了萧煌。

崔英等人却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皇上这是为国为民着想,所以才会把皇位传给了萧煌。

即便他恨,但他依然把皇位传给了萧煌,所以说皇上是一个好皇上。

崔英等人明悟过来后,立刻带领人对着皇上遗体重重的磕头。

“臣等代表西楚的千万民众,谢皇上隆恩。”

“谢皇上隆恩。”

整齐的声音响起来。

遗诏很快验证完了,由陈首辅站出来说话。

“回太后娘娘和大长公主的话,此笔迹确系皇上所书。”

太后听了尖叫起来:“怎么可能,若是伪造的呢。”

太后话一落,陈首辅的脸色不太好看了,沉声说道:“太后娘娘,臣追随皇上多少年,皇上的笔迹如何认不出来,而且这笔迹寻常人也模仿不了,因皇上病重,所以所写的笔迹,比原来的字稍微的虚浮,而这恰好是别人模仿不来的事情。”

陈首辅话落,太后摇头:“不,哀家不相信,遗诏一定是假的,一定是的。”

寝宫里,靖王一派的人除了太后,别人都不敢吭声了。

经过内阁和三司检查过后,证明遗诏是真的,那就说明这道遗诏是真的。

众人先是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想到了萧煌的能力,还是明白了皇上的心思。

慢慢的有人跪了下来,皇上到最后还是顾念着西楚的百姓和民众的。

萧煌继位确实比别人继位好。

最后整个寝宫里的人都跪了下来,崔英等人飞快的开口:“臣等恭请新皇临朝问事。”

寝宫里,齐刷刷的声音响起来。

靖王萧琮整张脸都青了,身子摇摇欲坠,掉头望向自个的儿子,看到他慢慢的站起身。

萧琮想到这一阵子自已的忙碌,还有先前的激动欢喜,没等人家把遗诏宣读完便去接诏,靖王只觉得自己的一张老脸已经丢干净了。

而且看儿子一脸气定神闲的神色,只怕是早就知道皇上立下了遗诏的,所以从头到尾他都很淡定。

靖王想到这些,只觉得整个人都崩溃了,身子轰的一声往地上倒去,昏死了过去。

寝宫里,大长公主望了靖王一眼,下命令道:“把靖王扶出去。”

可想而知靖王爷今儿个受的刺激有些重了,眼看着皇位即将到手了,忽地峰回路转,皇位落到自个的儿子手里,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打击。

靖王被人架了出去,太后娘娘也摇摇欲坠的昏了过去。

不过她临昏迷前,把自个的儿子狠狠的骂了一场,然后才华丽丽的倒了下去。

大长公主又命人把太后送回永寿宫。

待到这两个麻烦人物带了出去,大长公主望向萧煌缓缓的说道:“萧世子,不,皇上请接诏书吧。”

大长公主眼里满是笑意,很是欣慰。

自己的孙子一直和萧煌走得近,现在萧煌登了西楚的皇位。

她安平候府只怕要起来了,所以她心里很高兴。

只是她心中还有一件挂心的事情,孙儿还没有媳妇呢,如若能亲眼看到自个的孙子娶了媳妇,大长公主觉得自己的人生就真正的圆满了。

萧煌沉稳的踱步而出,一路走到叶廷的面前,接过了叶廷手中的诏书。

至此,不管寝宫里的朝臣愿不愿意,甘不甘心,但萧煌无疑是西楚的新帝了。

萧煌接了诏书后,立刻下旨全国发讣告,先皇已驾崩,举国治丧三月,三月之内,不准有婚嫁之喜,更不准各家府邸有喜事。一应礼乐之事皆停,举国治哀,悼念先皇大丧。

圣旨一下,整个京城,以及各州各省的民众定下心来。

明着看是大丧之事,可是民间的百姓却十分的高兴。

若不是因为大丧,都有人家想放鞭炮了,庆幸威名震天下的萧世子登上了皇位,成了西楚国的新君。

他让西楚国的百姓看到了希望,民间一片欢欣。

京城内虽然到处挂着白色的缟素之色,不过很多人脸上却是高兴的,因为萧煌继位为西楚的新君,可算是众望所归的。

个个相信在他的带领下,西楚将会更加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新帝接了遗诏后,第一件事是发国丧,国丧之后便是皇帝大殓,宫中停灵七日,送往国寺超度四七二十八天,二十八天后送往皇家陵墓,葬入皇陵。

待到先皇葬入皇陵之后,萧煌率领朝臣回了京城。

首先命钦天监看好了日子,举行登基大典,登基大典前一日,皇帝一连下旨颁发了数道旨意。

改年号为洪泰元年。

宫中先皇的宫妃一律送往城外的庵堂。

敬奉靖王为太上皇,靖王妃为太后,迁至养德宫静养。

赐封苏绾为正宫皇后,随同皇帝一起登上登基大典。

赐封萧文昊为文王,原靖王府为文王府。

赐封萧昱为武王,赐武王府,其母陈太妃随其住在武王府。

赐封云梦郡主萧蓁为嘉安公主。

赐封萧琳为嘉宜公主,赐住庆平宫。

赐封临阳郡主慕芊芊为嘉平公主,赐住冰泉宫。

原宫中的五公主嘉柔公主,迁至倚梅宫。

原宫中的八公主冯翔公主迁至金华宫。

先皇的母亲太皇太后原来住永寿宫,依旧住在永寿宫中。

这些旨意很下达了各宫各殿。

那些被带走的宫妃,个个哭丧着脸,有些人更是呼天呛天的哭着不肯离开。

可是先皇已死,新帝继位,宫中又有太上皇居住,怎么可能把这些人留在宫中,若有人不肯走,直接强行带走。

不过武贤妃和荣妃二人倒是神态从容的跟着人走了。

武贤妃是因为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所以去哪里都是一样的。

荣妃娘娘当初之所以嫁给先皇,是为了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