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润之满意地哼了一声,开始与魏紫商量起了聘礼之事。

至于刘桐,则去寻了儿子“谈心”。

刘景阳这几日正有些苦恼,他想接近秦且雎,却实在找不着更多更好的借口,又怕自己贸贸然亲近会吓到对方,让对方误认为他是个登徒子。

前几日自己娘亲在府里办赏梅会他也是知道的,秦姑娘也去了,也很高兴。可此事后他与秦姑娘也见过一面,秦姑娘压根儿就没有提及过这档子事儿。

这倒让刘景阳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他私心里还以为,依秦姑娘的聪慧,多半应该是知道他娘亲给秦府派帖子邀他们参加赏梅会的目的。可看秦姑娘的表现,她似乎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还是娘亲那日说了什么,让秦姑娘误会了?

刘景阳在书房里冥思苦想着。

“阳阳。”冷不丁的,悄然进来的刘桐拍了下儿子的肩。

刘景阳吓了一跳,回过头去见是他亲爹,顿时苦恼地叹气:“爹,都说了不要叫阳阳了。”

“你小子,放肆,爹娘爱怎么唤你便怎么唤你,你还嫌弃?”刘桐冷哼了声,盘腿坐了下来,问他道:“你最近瞧着心不在焉的,是为何事?”

刘景阳不好意思说自己“为情所困”,只能打哈哈说无事。

刘桐斜睨他一眼,不无得意道:“我可知道你为何事……追求人女孩儿,摸不着门路吧。”

刘景阳顿时诧异地看向他:“爹你怎么知道?”

“我是你爹,我怎么会不知道?”刘桐故做一副高深模样:“我还道你小子有多大本事,竟然连个小丫头都搞不定,真是……出府后别说是我儿子,我嫌丢人。”

刘景阳忙讨好道:“爹最厉害了,儿子没经验呀!要不爹你给儿子出出主意支支招?”

刘桐顿时扬了扬下巴:“你这可是找对人了,想当年,你爹我能娶你娘,那也是花了一番功夫的。”

刘景阳顿时正襟危坐,洗耳恭听起来。

刘桐抚了抚下巴上的短须,回忆了好一会儿,方才道:“你是男人,和女子是不一样的,咱们大魏风气开放,但相比于男子,女子总还是骄矜持重的,你不把话说明白,人家女孩子是一定不会同你打开天窗说亮话,因为她们怕会错了意。所以,如果你觉得合适,还是早早把话挑明了的好,以免和人错过。”

刘景阳顿时脸烧红。

他终究还是个十七岁的男孩儿,从未曾和爱慕之人表白过,一联想到那个场景,刘景阳就感觉浑身血液沸腾。

刘桐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我的儿子,可不能怂。用你姚叔叔的话来说就是,不要怂,就是干。”

刘景阳顿时蹙起眉头:“姚叔叔这话说得也太粗俗了……”

“粗俗又怎么了?能有用就行。”刘桐立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我的儿子,可不要做个懦夫。爹等你的好消息。”

刘景阳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过后几天,刘景阳一直在酝酿情绪,也在寻一个好机会,打算约了秦姑娘出来,“一诉衷肠”。

可这大冷天儿下,又哪有什么合适的理由找人出来呢?

刘景阳愁得头发都掉了几根,烦恼的样子连陶陶都看出来了。

“大哥你怎么了?脸皱得像个小老头了。”陶陶好奇问道。

刘景阳答了句没怎么,抬头看向陶陶,眼睛里却顿时发了光。

“陶陶啊……”刘景阳抿了抿唇,笑问她道:“你想出去玩吗?”眼睛里带着鼓励。

陶陶却摇头回答他道:“不想啊。”

“为、为什么?”刘景阳讶异道。

“因为府里也很好玩啊。”陶陶掰着手指头数道:“我最近在和粉蕊学剪窗花,下雪了和绿萼堆雪娃娃,平时没事,还要练字描红的,我也很忙的。”

陶陶眨眨眼睛:“大哥你是要带我出去玩吗?”

刘景阳干笑着点点头。

“哦……”陶陶勉为其难道:“难得大哥那么好,那我和你出去玩吧。”

陶陶一副“我满足你”的表情,直让刘景阳哭笑不得。

但最终,他还是带着陶陶出府去了,打算把妹妹哄好了,把她作为借口,约秦且雎出来。

刘景阳一直做得很好,可到底在去秦府的路上,支吾着说找个大姐姐来照顾她时,让自家妹子看出了端倪。

“大哥,你要带我去哪儿?”陶陶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他:“找哪位大姐姐?你喜欢的那位大姐姐吗?”

刘景阳尴尬地摸摸鼻子:“待会儿你、你在大姐姐跟前别说话……”

“哦。”陶陶点点头,捂住嘴道:“我保证不说话。”

但她还是好奇:“大哥你把大姐姐叫出来想干什么?”

刘景阳长吐了口气:“你不是不说话吗?”

“你是让我在大姐姐跟前不说话,可现在大姐姐不在呀。”陶陶一脸天真看向他。

刘景阳:“……”

就这样,一路总算是到了秦府。

这会儿刘景阳已经有些后悔到寻秦且雎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家妹子在某些时候,真是率直得可怕。

刘景阳站在门前没有进一步动作,门房干看着,见他一身衣饰华贵,气度不凡,也不敢上前来询问。

陶陶看不过眼,走上前去道:“你好,我大哥要见大姐姐。”

“你大哥……大姐姐?”门房愣愣地问道。

刘景阳没来得及拦她,只能牵了她回来,深深觉得今日不是个表白佳日,他该另外寻个黄道吉日再来,便打算打道回府。

哪知陶陶忽然道:“我记起来了,我听娘亲说过,大姐姐叫秦且唔……”

刘景阳慌忙捂住她的嘴,眼睛却直直看愣了。

秦且雎身上披了氅衣,正从侧门边儿走出来,见到刘景阳兄妹,也是一副讶异的表情。

第三百六十三章 禁断

泰昌十一年秋,荣郡王长子大婚,娶的是曾经参与过三王之乱的秦璋之女、中书舍人秦佩和的孙女儿。

很多人都说秦家走了大运,家族里出了个乱臣贼子,其女却还能被皇室宗亲挑中,被八抬大轿抬进门,做了个上了皇家玉牒的宗妇。

没错,是宗妇,荣郡王长子成亲当日,泰昌帝下诏,御封荣郡王长子为荣郡王世子,允诺荣郡王爵位世袭罔替。

刚过门的媳妇儿秦且雎,也一跃而成了世子妃。

婚宴过后,众人私下议论都说,荣郡王府十余年荣宠不衰,如今又得了个世袭罔替的爵位,今后不论如何,荣郡王这一支只要安分,便可沿袭世世代代。当今皇上对荣郡王的恩宠,不可谓不深。

但也有人嘀咕,说为何荣郡王这般得圣心,陛下至今还是没有将之提到亲王之位呢?

有那看得分明的便反呛道:“旁的封了亲王的,有几个能得到陛下如此宠信?更何况,陛下登基至今,从未有明确提出‘世袭罔替’四字的,明眼人都瞧得出来,陛下不乐意贵族世家权势太大,所以一直致力于削权平权。能让陛下如此对待,荣郡王可说是咱们大魏当今第一人了。”

立刻便有人开始分析泰昌帝与荣郡王之间的兄弟之情,从先帝仍在时盘点起,到后来泰昌帝远走燕北,荣郡王被禁于中官胡同,到泰昌帝归来,荣郡王得以出幽禁所……一桩桩一件件的,众人联想力丰富地将所有有关于二人的事情联系到一起,说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兄弟情。

当然,后世文学中,有人提及这段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君臣兄弟之情,有些脑洞大开的人以此写文,将之升华为了“爱情”。

这些颇具想象力的作者们提出,泰昌帝与武荣亲王之间的禁断之恋其实在历史上也有具体的佐证。

比如,泰昌帝一直未封荣郡王为亲王,乃是担心将弟弟捧得过高,而引得旁人对之不喜。而泰昌帝驾崩之前,御封其弟荣郡王为荣亲王,令其享一世尊荣,允荣亲王逝世后葬在帝陵旁侧,则是为了要让其弟安睡君王旁侧。

又比如,荣亲王高寿寿终之后,身为侄子的誉安帝取出泰昌帝仍在世时就为荣亲王取的谥号,乃是一个“武”字,正好与泰昌帝的“文”谥相得益彰。

还比如,泰昌帝是史上有名的“不近女色”的好皇帝,其儿女数量相对于其在位时长,简直不协调得令人发指;而荣亲王虽娶过两门亲,但头一门亲史书上讳莫如深,没有对其更详细的记载,而后一门亲,荣亲王至死便只有那一妻。后世人评说,荣亲王乃是历史上有名的痴情人,但在某些人眼里,这却又成为了君臣兄弟禁断之恋的最好证明,荣亲王对其王妃的“痴情”,也不过是障眼法罢了。

有一段时间,后世这种说法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刻画了由现世穿越的现代女性常润之的形象,让她在那个瑰丽的大魏盛世里,从亲历者的目光出发,来看这一段绮丽的爱情。

当然,现在的常润之是不会知道未来的事情的,她今日早早地起了身,等着喝媳妇儿茶。

秦且雎这个儿媳,她很满意,二人在去年冬定下婚事后,皇后为表关心,也送了宫里的教养嬷嬷去秦府,教秦且雎一些宫里的常识,也算是表达了宫里对这桩婚事的看重。

秦且雎的学习能力和礼仪教养颇得教养嬷嬷的夸赞。

如今儿媳都进了门了,常润之便又觉得自己松了骨头,喝过儿媳茶后没两天,等儿媳回了门,便迫不及待地将荣郡王府的内务交给了她,让她着手管起来。

秦且雎深感忐忑,虽然知道婆婆性格温柔随和,但她也不敢在这种事上贸然接过,万一这是婆婆试探她的呢?

秦且雎拒绝了,可常润之坚持要她管,理由是如今她已是世子妃,乃是宗妇,现在不管,何时才管?

常润之态度坚决,秦且雎只能诚惶诚恐地接过婆婆手中的大权。

刚开始时秦且雎还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哪儿管错了。但她到底是管家的老手,曾经秦家人口虽少,但亲戚极多,每日应付那些人她都游刃有余,荣郡王府这点儿人口,还没有秦家族人那么多破事儿,她管起来自然更是得心应手,几乎没有犯过错误,只是有些人情关系上,还需要常润之提点一二。

见她有足够魄力,常润之便心安理得地将手上还未交给她的权力和库房钥匙,渐渐都交到了她的手中。

等权力交完了,常润之顿觉浑身轻松。

秦且雎能力极强,婆媳二人交权过程之中,荣郡王府里也一点儿没有出过乱子。

贵太妃打趣常润之道:“儿媳妇儿娶回来就是让你享清闲的,你可要多夸夸阳阳,他眼光好,若不是他能耐,你可没那么容易娶一个全能儿媳回来。”

常润之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给贵太妃剥桔子,一边道:“要不是我这个当娘的没偏见,他便是看上了,我不同意他娶,他能娶回来吗?说到底,他还得感谢我,成全他这笨小伙的初恋呢。您可别忘了,去年冬时他那番闹了个大笑话的表白,若是处理个不好,丢脸的可是我们府和秦家。所幸两家结为亲家,那时的事,便成了个佳话。否则,便是个丑闻。”

贵太妃笑道:“年轻人嘛,就是会折腾……阳阳也是没经验,若是他有经验,也不至于把好好一桩表白的美事儿,给弄成了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至今提起那事儿,他还脸红呢。”

提到自家儿子去年拉着陶陶去给秦且雎表白的事情,常润之就想笑。事后她骂过刘桐老不休,教唆儿子撩妹,结果儿子撩妹不成反丢人,这教导功夫没做到家;也骂过刘景阳堂堂男儿面对女孩儿却丢盔卸甲,活像没见过女人;也说过陶陶以后不能跟着哥哥胡闹……

但常润之心里是欢喜的,因为看到阳阳这样,她知道,阳阳是长大了。

至于阳阳和秦且雎之间的事,那便是另一个故事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外邦

泰昌十七年,出航八年的大魏舰队抵达了京城码头。

比起刚出航时的五艘大舰,回来时,大魏舰队竟多了三条大船,一条大船上满载了这八年游列各海国的各种稀罕东西,另两艘船,则载来了其他国的客人,包括一些国家的王孙贵族。

泰昌帝携群臣,迎接了南平王的归来。

时隔八年,南平王瞧着比八年前更瘦了,人也晒黑了,估计是航行路上并不十分舒坦,但他眼中的精光却没有消失,整个人也神采奕奕的,气质却更为内敛。

泰昌帝迎上前去,南平王上前两步屈膝跪下,沉声道:“皇兄,臣弟幸不辱命。”

“好,好!”泰昌帝伸手扶他起身,仔细打量了他后方才道:“一路辛苦了。”

常润之朝他们望去,目光下意识地搜索着常鸥。

只一会儿她便瞧见了常鸥,正与一个异族女子聊着什么,身旁还站着个三四岁的萌娃娃,打眼一瞧便知是混血儿。

常润之一惊,已是大姑娘的陶陶也瞧见了她四舅舅,顿时道:“娘,那是四舅舅!”

常润之讷讷应了声,陶陶纳闷儿道:“他在和谁说话?”

常鸥无意间一扫,正好撞到了自家姐姐的视线。

他忙咧嘴一笑,俯身抱起那娃娃,又搂了搂身旁那异族女子的肩,那意思十分明显。

陶陶倒吸一口气:“娘,四舅舅在海外成亲了!”

“是、是啊……”常润之点点头,没想到常鸥还真的找了个外国媳妇儿……

哎呀,他那孩子长得可真精致。

常润之迫不及待地想要抱了那娃娃亲昵。

泰昌帝和南平王的寒暄暂告一段落,皇后四下未瞧见南平王妃的人影,不禁疑惑地看向南平王。

南平王平静地道:“泰昌十四年,她病逝了,葬在了伊索瓦的家乡庄园。”

南平王回头看去,道:“伊索瓦现在是常鸥的妻子。”

皇后唏嘘道:“南平王节哀。”

“皇嫂不用忧心,这是我与她都想过的事,并非不能接受。”南平王很是坦然,看向泰昌帝:“随臣弟来的,还有些海外结识的朋友,他们都想来大魏看看如此文明之国的模样,所以随臣弟一道来了,皇兄还是尽快让臣下成立一个接待外来客人的部门,好好招待他们。臣弟觉得,与外海之贸易,可以展开。”

泰昌帝点点头,随后便安排人招待客人,自己则召了南平王入宫相谈。

勤政殿内,泰昌帝坐于上首,荣郡王与南平王分坐在下方左右,已封王的三皇子刘景隆则站在泰昌帝身侧。

南平王平缓地道:“我们航行,一直沿着陆地边缘,不敢离陆地边缘过远,见识过不少其他民族风情。臣弟不得不说,皇兄安排此次出航,着实意义不凡。就臣弟看来,若是我们大魏仍旧只关注大魏境内诸事,怕是不久之后,旁国便会以海兵进犯。臣弟此行,多少起了些扬威之用,倒让那等有野心的外国,有所忌惮。”

泰昌帝面色凝重:“此话怎讲?”

“十二弟的意思莫非是,有希冀练海兵以进犯他国的外海之国?”

“正是。”南平王慎重点头道:“比起我们来,他们或许百姓过得更加困苦,因资源贫乏,所以他们致力于研发简易却杀伤力强的火器武器,抢夺外部资源。依臣弟看,他们造武器的水平,或许还在我们之上。”

泰昌帝不禁缓缓吐出一口气。

“外邦若是强大,则大魏危矣。”泰昌帝皱眉沉思。

南平王道:“以如今情势来看,要么禁海,杜绝外邦以海兵相犯的可能。要么,就要开始勤练海军,也积极锻造火器,若真有那一日来临,则不至于毫无反击之力。”

刘景隆看泰昌帝沉思,沉吟后开口道:“十二叔,我有一事不明。既然外邦已见到十二叔的船,为何还能放十二叔回来,给我们通报消息?”

“我们的船所到之地,有热情友好的,也有防备抵制的。若是见着情况不对,我们自然也是能及早离开便及早离开。”

刘景隆点点头,看向泰昌帝道:“父皇,儿臣认为,既然舰队已建,海军自是要练的,防备工事亦应开展起来。但一味等待旁人先进犯再行反击,与当年对待鲜卑上,并无不同,实不可取。倒不如在继续发展与外邦交流的基础之上,也学一学外邦造火器之技,待时机成熟,由大魏先出海,将外邦小国纳入我大魏附属国,岂不更好?”

泰昌帝近几年执政开始趋向以稳为主,而刘景隆这个内定的下任皇帝却是野心勃勃。

江山终究是要交代他的手上的,他有意图想要扩充疆土,泰昌帝并不反对,但就怕低估了对手实力,反而是送羊入虎口。

泰昌帝思索良久,道:“先练海军吧,其他事,等与那些外邦人熟悉了之后,再决定不迟。”

他看向刘景隆,欣慰道:“有目标是好事,但切莫好高骛远。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走急了,当心摔跤。”

刘景隆点头应是。

京城里多了好些长得怪模怪样的人,大家虽然已看习惯了西域人的模样,但对那些外邦人更加奇怪的容貌,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他们说的话,京城百姓也听不懂。

常润之却觉得高兴,这个世界上,竟也有黑种人和白种人,他们的语言,也各不相同,但多少能听出拉丁语的体系。

常鸥的妻子伊索瓦是个白种人,金的近白的头发,一双绿眼睛,常润之觉得很美,但常家人却多少有些不能接受。

不过谁叫人家孩子都生了呢,他们的儿子瑞雷年纪虽小,却是自己母亲和父亲家里人的翻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